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彙總九篇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彙總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69K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彙總九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圖譜的幫助,感受樂曲ABC的結構及風格特點。

2、爲樂曲創編律動表演動作組合,通過創編動作發展創造力,促進小朋友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

3、在理解樂曲基礎上,嘗試爲樂曲配器並創編節奏型進行演奏。

 活動準備:圖譜、樂器(鈴鼓、圓舞板、碰鈴)、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老師講述故事《找寶貝》引起幼兒興趣及學習慾望

二、感受區分樂句,並按樂句自由做動作。

(一)欣賞第一樂句

1、傾聽音樂感受:小男孩是騎馬上山還是走路上山的?爲什麼?

2、再次傾聽音樂:共上了幾座山?(教師根據音樂畫圖)

3、傾聽音樂手指圖譜畫圖,引導幼兒感受樂句的第一拍重拍。

4、傾聽音樂自由創編騎馬動作。

5、啓發幼兒找找身上的“高山”並用動作表示。

(二)欣賞第二樂句:

1、傾聽音樂:上了幾個臺階?

2、用動作表示上臺階。

(三)欣賞第三樂句:

1、傾聽音樂:對山洞說了什麼咒語?

2、邊做聲勢邊說咒語。

3、創編動作,變換山洞方位。

三、完整欣賞樂曲。

1、完整欣賞樂曲,師小結。

2、表現音樂:

(1)傾聽音樂,根據樂句變換騎馬動作,教師指不同的地方爲山洞,以發展幼兒的方位感。

(2)自由結伴,互相創編庫乞乞動作,促進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

(3)以聽課老師爲山洞,參與到遊戲中來,促進師幼互動。

四、爲樂器配器並演奏。

引導幼兒根據樂句節奏特點爲樂曲創編節奏型,商討配器並演奏打擊樂。

五、談話:

你認爲山洞裏會有什麼寶貝?

拿出“寶貝”——書,並說說爲什麼是書?進行品德教育,勉勵幼兒好好學習。

奧爾夫音樂活動反思:

這節課的主線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讓孩子熟悉並掌握節奏 。所以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幼兒輕鬆完成本次活動的目標,在活動的開始,我就以節奏遊戲的形式開頭,其目的是讓幼兒熟悉節奏,並把遊戲分爲三個層次:首先認識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會根據音符的排列順序拍出音符的節奏;其次,培養幼兒聽辨節奏的能力;最後初步練習有節奏的說話,感受節奏在語言中的運用,在這一環節中,剛開始時,孩子出現的語言節奏和動作節奏不合拍的現象,這是很正常的,因爲孩子要創編適當的語言、運用節奏、還需動作節奏的配合,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挑戰。但通過練習,也是對孩子能力的提升。面對這個困難,我引導孩子看音符圖譜、用手拍打節奏、並配上相對應的語言節奏。

當完成第一部分的節奏練習後,我又將節奏 賦予生命,告訴孩子它就藏在一段好聽的音樂中,激發孩子認真傾聽、尋找節奏的興趣。自然進入欣賞音樂的環節。

孩子找到節奏以後,心情很愉悅。我提出的問題 “爲什麼音樂中會有這麼奇怪的話呢?”再次吸引了孩子。這時,我用故事帶入,幫助幼兒理解整首音樂的結構,音樂的節奏。爲幼兒創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節奏做好準備。幼兒進入角色以後,我用了一句情境化的語言“這座漂亮的石門是不喜歡聽到吵鬧的聲音,要是太吵,就是念了咒語門也不會開。”就對孩子提出了尋寶要求。這樣提出要求更符合幼兒心理特點孩子自然會自覺遵守。所以大家看到我們孩子井然有序的樂器常規。

找寶貝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們一起去尋找寶貝嗎?孩子要參與遊戲,表現音樂,就需要對音樂非常瞭解,音樂中一共有三種節奏:八分音符的節奏、四分音符的節奏、兩者混合的節奏。這三種節奏重複出現。爲幫助孩子理解、掌握節奏,我將歡快的八分音符的節奏取名叫騎着小馬爬山;四分音符的節奏慢一點是上樓梯;兩者混合的節奏比較有力是念咒語;這樣來引導幼兒後,抽象的音樂變得故事化、直觀化,孩子也能輕鬆掌握,大膽表現了。

幼兒積極創編動作,大膽表現音樂節奏。在這段音樂結束時,我們找到 “寶貝”。這一意外驚喜滿足孩子的遊戲的成功與快樂,也是爲進入使用打擊樂器演奏這一環節做了自然的過渡。

在使用打擊樂器時,孩子有些好奇,喜歡敲打樂器。我滿足他們的需求,讓樂器寶寶發出聲音來。但要求他們要看着我的手勢,培養他們看指揮的習慣。孩子能輕鬆使用樂器進行演奏。

爲了讓活動更有趣,能充分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發展他們主動創編的能力,我設計了尋寶遊戲,讓孩子在音樂聲中體驗快樂,大膽表現。同時讓孩子的藝術能力在大膽表現過程中發展起來。整個活動在愉快的遊戲中自然結束。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的說唱情趣,學習與同伴的協調錶演。

2,學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體驗創作及合作表演的樂趣。

(一)活動準備:

娃娃家相關教具。

(二)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

師:小朋友喜歡玩娃娃家嗎?娃娃家裏面有誰呢?你們在玩娃娃家的時候都幹些什麼呢?

2,觀看情境表演並欣賞歌曲。

師:現在我們來看一看和聽一聽這兩個小朋友是怎麼玩娃娃家的。

3, 熟悉學習歌曲.

師:現在請小朋友一邊聽老師的琴聲,一邊聽兩個小朋友的範唱,並跟着他們一起學一學這首好聽的《扮家家》。

4,分組表演。

師:請小朋友找個小夥伴兩人爲一組來進行演唱表演。

5,結束。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一、作品

遊戲玩法建議

1、點兵點將遊戲中儘量讓每個幼兒有遊戲的機會。

2、演唱歌曲部分:幼兒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

3、遊戲形式逐漸遞增,提高幼兒的參與興趣。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準備】

1、草帽17頂、老爺爺的裝扮一套、帶繩子的塑料筐兩個。

2、聽過故事《猴子學樣》。

【活動目標】

1、感受黃梅戲的曲調風格,體會其中的'詼諧和幽默。

2、嘗試根據情節、角色創編動作幫助理解記和憶歌詞。

3、樂於參加戲劇表演,注意在遊戲的過程中不要擁擠。

【活動過程】

1、欣賞黃梅戲《新猴子學樣》,導入課題。

(l)教師:你們聽過黃梅戲嗎?黃梅戲是安徽的一種地方戲曲。

(2)教師完整地表演黃梅戲《新猴子學樣》,幼兒欣賞。

2、初步熟悉歌詞,理解戲曲內容,瞭解戲中角色。

(1)教師:戲曲裏表演的是什麼故事?

(2)教師再次完整演唱並提出要求。

教師:戲曲裏有哪些角色?他們怎麼唱的?

3、幼兒初步學習戲曲中的對唱部分。

(1)教師:老爺爺做了哪些動作?他爲什麼要這樣做?他心裏是怎麼想的?

幼兒回憶戲曲中的爺爺角色唱段並學唱。

(2)教師:小猴子怎麼學樣的?師生互動,交換角色進行表演。

(3)遊戲“草帽在哪裏”。

以一對一、一對二、一對多人的遞進的方式幫助幼兒掌捏對唱部分,注意根據幼兒的掌握情移時調整速度和韻味。

4、幼兒嘗試完整地演唱黃梅戲《新猴子學樣》。

5、師生分角色完整表演戲曲,鼓勵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大膽表演。

(1)提出表演要求,幼兒進行黃梅戲表演唱。

教師:小猴子怎樣發現草帽的?他們說了什麼?

幼兒學說黃梅戲中的說白,並學唱戲曲中的猴子角色唱段。

(2)利用道具完整表演。

(3)延伸遊戲內容:啓發幼兒最後不再學樣,改變故事的情節,激發幼兒遊戲興趣。

摘草莓——大班幼兒歌曲教案

活動

在翻閱《歌唱活動》一書時,我看到了“摘草莓”這個活動,歌曲旋律很輕快、活潑;歌曲內容也有些情節性,易於孩子理解,很適合孩子來演唱。但是,這個活動的第二聲部設計得比較難把握。於是,我針對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進行了全面修改,並開展了此活動,應該說活動選材的靈感完全來源於學習,來源於書本。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快的情緒,初步學習用兩個聲部進行演唱歌曲。

2、在圖譜的幫助下演唱歌曲。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譜。

活動過程:

練聲。

“孩子們,讓我們先來亮一亮咱們的嗓子吧!”

學習歌曲。

1、欣賞教師範唱,瞭解歌曲與內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好聽嗎?”“這首歌曲比較輕快,非常的好聽。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圖。

2、再次欣賞教師範唱。

“再來仔細地聽一聽,聽聽歌曲裏唱了什麼?”

根據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圖譜,放於黑板。

擺放圖譜。

“誰來把這些圖譜根據歌曲擺一擺?”“擺得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4、看圖完整演唱第一聲部,將歌詞與圖譜匹配。

“讓我們看着圖譜跟着老師輕輕地來唱一唱。”

三、練習兩個聲部。

1、討論、瞭解第二聲部演唱的位置。

“老師這兒還有一些小圖譜,爲了使歌曲更好聽,我們還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圖譜,放在哪兒呢?”

“不僅要唱大圖譜,還要唱小圖譜,小圖譜怎麼唱呢?”

2、教師唱第一聲部,並用體態提示幼兒演唱第二聲部。

“我們來試一試唱這首歌,你們唱大圖譜,我來唱小圖譜。”

3、將幼兒分成兩個聲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時候,我們要一邊唱歌,一邊聽別人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和諧一致就好聽了。”

結束:“我們把這麼好聽的歌去唱給弟弟妹妹們聽聽吧!”

反思:

1、圖譜與歌曲的結合。

在活動前,我準備了背景圖、大圖譜以及小圖譜,活動中,我先利用大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一聲部,在用小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吸引、調動孩子來參與活動,並通過擺一擺、看一看,使孩子們從中理解了歌詞,記憶了歌曲。

2、動作與歌曲的結合。

由於孩子是初次嘗試演唱兩聲部的歌曲,對於第二聲部的切入,孩子們不能很好地把握節奏,所以在活動中我利用肢體動作來提示孩子,被分成兩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揮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動流程層層遞進,過渡流暢。

用《摘蘋果》的曲調來唱《摘草莓》練聲,從兩聲部練聲到學習新歌,再加入第二聲部,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過渡時,緊接練聲時的情景銜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來引出新歌,引出老師的範唱。在出示大圖譜時,由於每張大圖譜上有兩句歌詞,所以範唱完讓孩子說,當孩子說出一句的時候,我會追問與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風輕輕吹,還有什麼在飛?”“什麼在風中飄香味?”“一顆顆紅草莓好象什麼?唱了幾次?”等等語句組織得很自然、流暢。

當然,“有完美的教案,沒有完美的課堂。”課堂是活的,總會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說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這個活動中,讓孩子擺大圖譜的時間控制得再短一點,再緊湊一些,在請兩三個孩子擺完後,我就可以清唱來糾正孩子擺放的對錯與否。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三拍子節奏,能用身體動作表現樂曲的節拍。

2、瞭解樂曲優美、抒情的性質,能隨樂曲節奏表現蝴蝶飛舞的優美動作。

3、能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重點:初步感知三拍子節奏,並能隨樂曲做蝴蝶飛舞的動作。活動難點:能在樂曲伴奏下與同伴合作遊戲。

活動準備:

1、蝴蝶、花的胸飾。

2、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律動入場,激發幼兒活動興趣:師帶領幼兒在《春天》的樂曲伴奏下律動入場。

師:美麗的春天到了,我們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好嗎?

二、欣賞樂曲,感知樂曲的性質和節拍:

1、播放樂曲請幼兒欣賞。師:我們一起來聽一首好聽的樂曲吧。

2、提問:這首樂曲聽上去感覺怎麼樣?

3、小結:小朋友都覺得這首樂曲聽上去很優美,那麼這首樂曲是幾拍子的呢?再次欣賞樂曲。(師走向幼兒鼓勵幼兒嘗試打打拍子。)個別幼兒講述自己所聽出來的拍子。

4、嘗試用2、3拍子爲樂曲打拍子。師:有的小朋友說是2拍子的,有的小朋友說是3拍子的,那2拍子怎麼打?3拍子怎麼打?我們聽着樂曲來打打,看看哪個更合適?

5、小結:大部分小朋友都聽出來是3拍子的,那我們一起來爲樂曲打拍子吧。師帶領幼兒爲樂曲打拍子。

6、師:除了拍腿還可以拍哪裏?師帶領幼兒用另一種方法爲樂曲打拍子。

三、跟隨樂曲節奏學蝴蝶飛舞:

1、幼兒在音樂聲中自由飛舞。

師:這首樂曲真優美,把小蝴蝶都引來了,我們一起學學小蝴蝶飛。

2、請個別幼兒上臺表演。

師:剛纔翁老師看見某某小朋友能跟着音樂的節奏飛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3、師帶領幼兒跟着節奏飛舞。

音樂結束前教師引導幼兒停下襬一個姿勢。

師:你會跟着節奏飛嗎?

師:飛累了,停一停。翁老師來拍照了啊,哪隻蝴蝶停得最漂亮?

4、幼兒再次聽樂曲飛舞,音樂結束時擺一個造型。

師:我們再去找一朵美麗的花,這次看看誰停得最漂亮。

四、遊戲:

1、交代內容和規則:

(1)內容:蝴蝶找花。

(2)花找一個空地方擺一個漂亮的開花的樣子。

(3)蝴蝶等音樂響起時飛到花叢中找一朵自己喜歡的花,等音樂停時擺一個漂亮的姿勢停在花上。

2、遊戲:

(1)幼兒自由找一朵花。

(2)交換胸飾找一朵和自己蝴蝶的顏色一樣的花。

 教學反思:

幼兒通過學習瞭解樂曲優美、抒情的性質,能隨樂曲節奏表現蝴蝶飛舞的優美動作,能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該歌曲,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2、繼續學唱2/4拍子的歌曲,並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3、歌唱時能夠發音自然、動聽,音調準確,吐字清楚。

4、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5、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鋼琴、音樂錄音《開火車》、《快樂的動物園》、一本撕破的小人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聽樂曲《開火車》,一個跟着一個平踏步入場。

2、隨樂曲做律動:聽音樂進行節奏練習。(拍手、轉身拍肩、自選動作)。

3、發聲練習:師生齊唱。

二、基本部分:

1、出示一本破的小人書,以擬人的語氣講述故事:“我是幼兒園裏的一本小人書,閱讀時被小朋友給撕破了,嗚嗚嗚,我真難受。這時候,一個小朋友走過來了,看到我在哭,就對我說,你別哭了,我來給你補好吧。我聽了以後,心裏真是高興,很快就把我身上壞的地方給補好了,我很感謝幫我補好的小朋友,‘謝謝’我對他說。希望小朋友在閱讀書的時候要小心,珍惜每一本圖書,愛惜每一本圖書,這樣每位小朋友才能讀到我們,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你們說是不是?”引出歌的名字《小人書你別哭》,討論並總結小人書不哭的方法。

2、帶着問題聽歌:“聽一聽這首歌都唱什麼了?它怎麼了?爲什麼哭?”教師範唱一遍,表演歌曲大意。演唱完後請幼兒回答。

3、帶領幼兒分句學唱歌曲,請幼兒跟着老師學唱,熟悉歌詞。(說歌詞、一句跟一句學唱、整段跟唱三步學習)

三、結束部分:

1、複習音樂遊戲“伸出你的右手擺一擺”。

音樂第一段結尾處女孩子繞着男孩子走一圈,第二段結尾處男孩子繞着女孩子走一圈。

2、欣賞樂曲《快樂的動物園》。(爲下節課做準備)

3、邊聽《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樂邊唱並做踵趾小跑步一個跟一個出活動室,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通過給孩子們上這節音樂課,大部分孩子都學會了這首優美的歌曲,有的孩子還能給歌曲編上優美的動作,如:牟怡寧小朋友等。通過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懂的愛惜書本,不毀壞書,不撕書等。

小百科:哭,讀音kū,哭與笑一樣,從人(大,人體形)。人上面竟然頂着兩個口,可見伸冤或求助之迫切。造字本義:呼天搶地,伸冤求情。含義是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動而流淚,有時還發出聲音。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一、預設目標

(一)音樂智能

1、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引導根據童謠內容進行簡單的肢體律動。

2、初步認識樂器——響棒。

(二)整合其他智能

1.身體運動智能:在操場上玩遊戲。

二、活動資源

活動材料:1、小老鼠、小貓的頭飾。2、樂器:響棒 3、音樂《嘉禾舞曲》

三、示例活動

1、帶領寶寶到戶外有落葉的地方,邊念兒歌邊鼓勵寶寶觀察並感受樹葉飄落的到處都是的景象。

師:秋風吹,樹葉飄,紅葉黃葉往下掉。一片一片拾起來,和我一起做遊戲。

2、可運用優美和生動的語言激發寶寶對大自然的熱愛,加深寶寶對秋天到處都是落葉的美好景象的感受。

3、鼓勵寶寶用動作或語言表達對美好景象的感受,如學學小樹葉飄。

4、給每位寶寶一個小筐,並帶領寶寶找樹葉、撿到的樹葉放近筐裏。

5、可請配班老師協助分組進行活動,注意觀察寶寶的行動,保證寶寶在老師的視線內,注意寶寶的安全。

6、引導並鼓勵寶寶在撿樹葉的過程中注意觀察樹葉的顏色、形狀等。

c 四、活動指導策略:

(一)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秋天落葉的美好景象。

難點:喜歡親近大自然。

(三)活動形式:談話、戶外實踐。

四、活動觀察與

各關鍵能力表現突出表現較好表現一般備註語言能力

感受能力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讓幼兒欣賞解放軍叔叔的日常生活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進行曲堅強、有力的風格,用動作模仿解放軍神氣挺拔的姿態。

2、萌發熱愛崇拜解放軍的情感。

3、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初步學習弱拍後半拍起唱,學唱第一段。

4、理解詩歌內容,初步學習有節奏地完整朗誦詩歌。

5、感受音樂節奏,樂意參與音樂遊戲活動,體驗遊戲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讓幼兒學會四二拍歌曲,體會歌曲的雄壯有力的節奏

2難點:學習歌曲變化的唱法,學會齊唱,分唱等方法。

活動準備:

解放軍帽子、一把槍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手腕轉動、師生問好(由弱到強的演唱)

2、感受歌曲堅強、有力的進行曲風格,喜歡解放軍。

——複習演唱《彎彎的小船》,引導幼兒三拍中的第一拍唱得稍強些。

——說說這首曲子是什麼樣的感覺?(溫柔、抒情、每個音都很連貫)

——這裏有一首請你來聽一聽是什麼樣的感覺?(彈奏旋律)

——聽到這樣的音樂想到什麼?

——請你聽着音樂學做解放軍神氣的樣子,表現出他們很有力量。

3、理解並學習第一段歌詞,滲透弱起半拍。

——(老師一邊表演解放軍,一邊示範唱歌,讓幼兒理解歌詞。)請你來看解放軍表演。

——你喜歡這個表演嗎?再看一次表演,聽清楚老師唱了什麼?

——你聽到了什麼?(學說歌詞)

——我們來玩一個遊戲。老師請小朋友數1234,嘴巴里數到3時4在心裏數,老師聽到你們數到3就說歌詞。我們來試試。(第二遍教師數幼兒說歌詞)

4、學習由弱拍後半拍起唱。

——請小朋友仔細的聽老師開頭怎麼起唱的。(歌曲的開始沒有馬上唱稍微停了一下,是弱拍起唱的,我們要注意聽前奏,當聽到老師數123後馬上唱出來)

——我們要象解放軍一樣整齊的起唱。(幼兒跟老師學習演唱三遍)

——我們一起來做解放軍,一邊唱一邊自己編動作好嗎?

——用有力堅強的聲音來唱歌。

教學反思:

這首歌曲非常形象生動,很能激發幼兒的激情,活動效果還是比較滿意的。

1、在難點的把握上我抓得較及時到位。在歌詞教學中就用遊戲的方法滲透弱起拍,爲了讓幼兒能理解弱起拍的表現,我用示範的方法和孩子互動,孩子馬上明白了,既而互換角色互動,爲學唱弱起拍作了充分的準備。

2、演唱風格的把握及發聲方法的引導也比較成功。更好體現進行曲的堅強有力,我引導幼兒發聲時注意口型要圓,聲音要集中並做了示範,通過多次的引導、體驗、孩子有了感悟,能表現出歌曲的風格。

3、 幼兒對解放軍打仗的場面和動作比較感興趣,但最容易出現混亂,於是我給孩子一個敵人的目標進行攻擊,可以用不同的武器來攻擊,這下整個場面好看又有秩序。 這個教材我已經無數次的上過,但是每次上課時都會感到新鮮,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教法,每次上完後都有新的收穫和感想。因爲我每次面對的孩子是不同的。也許老師的快樂就在這裏,是孩子帶給你快樂,是孩子需要你去創新。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欣賞《化蝶》,感受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過程中分辨樂句,模仿蝴蝶飛以及停止時的動作造型。

3、大膽創編蝴蝶飛舞動作,心情愉悅地與同伴交往。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5、讓幼兒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活動準備

課件、蝴蝶、花朵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激趣引題,啓動情感。

1.謎語導入,師談話: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客人,是誰呢?(集體猜謎語)。給大家一個驚喜喔。

2.大家真聰明,原來這個謎語說的就是美麗的蝴蝶。)看(點擊電腦動畫)美麗的蝴蝶仙子飛來了。它給我帶來了一首優美的曲子。 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初步欣賞,動畫結合。

1.聽完曲子後提問:聽這首《化蝶》,你感覺到了什麼?(幼兒自由表述)

2.談話:這是一首非常優美,抒情的樂曲。我們再來聽聽樂曲中蝴蝶在幹什麼?(邀請個別幼兒講述)

3.師談話:聽這首樂曲,除了能感覺到蝴蝶飛來飛去,還說了什麼事呢?

(播放電腦動畫)

4.師生談話:你感覺到了什麼?蝴蝶在幹什麼?(幼兒自由討論,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動作表達,分辨樂句。

1.師設問:我們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幾次?我們一起用動作來表示。

(播放音樂,伸出食指,手劃節奏,由此感知樂曲有四句。)

2.師談話:我們聽出來了,這首樂曲共有四個樂句,那除了用剛纔的方法,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已經是一個停頓的地方呢?(幼兒探索、嘗試)

3.依據個別幼兒的介紹,帶領大家邊聽音樂邊用相應的動作表示出來。

師:小朋友想的辦法可真多,把掌聲送給你。

4.師生談話:爲什麼大家用的動作,到樂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來的動作?(幼兒自由討論,瞭解樂句句末用停止動作表示較爲恰當。)

(四)感悟音樂,創編動作。

1.師談話:蝴蝶仙子說,它要成立一個舞蹈隊,專門表演《化蝶》這個舞蹈,誰願意參加?

2.集體創編蝴蝶飛舞動作,並隨音樂表現,師觀察幼兒表現。

3老師:我請××小朋友來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結束的時候就用一個非常優美的造型來表示。(個別幼兒示範,擺出靜止造型動作)

4.點擊電腦,師談話:讓我們看看蝴蝶仙子是怎麼跳舞的?

5.提供盆花(自制紙花),邀請四名幼兒表演。師談話:讓我們看看,誰會被蝴蝶仙子選中呢?(根據大多數幼兒的評判,爲表演的幼兒佩帶紅、藍標牌)

6.師談話:祝賀被選中的小朋友,沒有選上的小朋友也別泄氣,繼續努力哦。

(五)扮演角色,充分表現。

1.出示蝴蝶,花朵頭飾,師談話:看,蝴蝶仙子送來了什麼?

2.要求幼兒兩兩相對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頭飾聽音樂,按樂句做蝴蝶或花動作。

3.師觀察幼兒表現,見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與“花朵”的目光交流。

4.在愉快的遊戲中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由於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對幼兒的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不論是欣賞活動,還是歌唱活動,韻律活動,器樂活動,對幼兒來說都意味着不同層次的學習。通過多種組織形式,雙主體互動模式,使幼兒能充分感受樂曲,在此基礎上獲得情緒體驗,引起聯想想象並嘗試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來表現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來學會分解樂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靜止造型來表現,從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能“學中有玩,玩中有學”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好奇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契機。而謎語式的導入方式針對大班幼兒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由此製造的懸念更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爲此,活動一開始,我就用謎語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通過體溫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生動形象的電腦動畫啓發幼兒的情感。從而使幼兒自覺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動中。

幼兒是天生的藝術家,音樂的興奮的語言,對幼兒有較大的感染力。他們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會強烈地需要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動作與音樂的結合一方面增加了音樂欣賞活動的趣味性,動靜結合;另一方面,幼兒能較形象直觀地掌握樂曲四個樂句的結構特點,自由發揮,互通信息,這種開放性的形式給幼兒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的廣闊天地。

教師創設了一個輕鬆自由寬鬆的體驗環境,採用雙主體湖動模式,只要不影響同伴,幼兒可以用各種動作,隨着音樂旋律釋放表演激情,而教師始終飽含熱情,不斷髮現孩子的閃光點,並給予鼓勵,讓幼兒獲得成功感。

最後環節中優美的樂曲加上可愛的頭飾,幼兒想象着自己是一隻美麗的蝴蝶或是一朵美麗的花,用舒緩的肢體動作非常投入地表演,這種幼兒喜歡的遊戲方式耳濡目染的薰陶一下子就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將幼兒身心帶進音樂的殿堂,羣情激動,氣氛達到了。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設計意圖: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通過遊戲《我是鼓,你是小米粒》生生互動,這樣能滿足每個幼兒的願望,充分注重了個別差異,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進一步讓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也體驗到了扮演小米粒的樂趣。

活動目標:

1、 通過鼓上的小米粒感知物體振動的幅度和頻率。

2、 感知音樂中強弱、快慢的變化並用肢體表現。

活動準備:

小米粒、音樂磁帶、小鼓。

活動過程:

一、 跟着鼓唱歌。

1、 小鼓是怎樣發出聲音的?

2、 教師用鼓槌敲擊小鼓。請幼兒跟着鼓槌唱歌。

教師有節奏地敲鼓,幼兒用象聲詞"咚"唱出鼓的節奏二、 鼓的聲音哪裏來。

1、 鼓的聲音是振動發出來的,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看到鼓在振動呢?

2、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出示米粒,介紹鼓上的小米粒受到振動就會跳舞。

3、教師邊演示邊講解: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輕,米粒跳得低三、 跳舞的小米粒。

1、 教師邊唱歌曲邊敲鼓。

問:鼓上的小米粒是怎麼跳舞的?

小鼓敲得響,米粒怎樣?

小鼓敲得輕呢?

2、幼兒跟着音樂節奏打節拍3、幼兒試着跟唱歌曲四、 遊戲:我是鼓,你是米粒。

地板代表鼓,全體幼兒蹲在"鼓"上,個別幼兒扮演敲鼓的人,部分幼兒扮演米粒,邊遊戲邊唱。敲鼓的人用腳跺地板,或快或慢,或重或輕,扮演米粒的幼兒做出相應的動作。

活動反思:

反思:本次活動幼兒直觀地感知振動與發生的關係,幼兒的參與積極性較高,他們在活動中游戲、表演、創編,展現出了自信心。這次活動給幼兒提供了自由表現機會,"小米粒"在舞蹈時既有節奏,而且表演很豐富、很多樣化,孩子們用自己的想法展現出不同的小米粒舞蹈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