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編八篇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編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編八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讓孩子們知道通過熱力的影響食物發生了哪些變化。

2. 培養孩子們的探求力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雞蛋, 鹽, 廚房用品

教學具圖片

■ 活動過程

[導入]

1. 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雞蛋。

- 它是我們喜歡的食物。

-它是雞生出來的蛋,它是什麼呢?

[展開]

1.談談吃熟雞蛋的經歷。

- 你吃過熟雞蛋嗎?

- 在哪兒和誰一起吃的呢?

- 吃熟雞蛋的時候心情怎麼樣?

2. 談談把雞蛋做熟的工具以及製作的順序。

- 把生雞蛋做熟需要什麼呢?

- 是什麼順序呢?

3.按照料理順序把雞蛋做熟。

① 摸摸雞蛋,談談感觸。

② 研究把雞蛋打碎後的蛋清和蛋黃。

③ 把水燒開來煮雞蛋。

④ 過10分和20分鐘的時候分別把雞蛋撈出來看一看。

⑤ 觀察蛋清和蛋黃隨着時間的推移有什麼變化。

4. 一邊看活動紙一邊討論。

- 你看到什麼?

- 我們來畫畫鍋裏金黃色的煎蛋怎麼樣?

5. 把蛋黃規則的打在鍋裏。

①把雞蛋打破,把蛋黃的部分分出來。

② 摸摸蛋黃,研究一下它的味道。

③ 在圖畫裏蛋黃的位置上面塗上真的蛋黃。.

④ 觀察隨着時間的變化,蛋黃有什麼變化。

[結尾]

①讓孩子們把自己完成的作品介紹給朋友們

②總結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一、主題來源

昆蟲是動物界中數量最多的一類,凡是有動物存在的地方都能看到昆蟲,它們廣泛地分佈於空中、水中活動,乃至地表、土壤、動植物的體內及體表。在幼兒園,我們經常會看到孩子們圍成一圈,或趴在地上看螞蟻搬食,或看蜜蜂蝴蝶採花蜜,他們瞪着可愛的眼睛彷彿怕看漏了什麼,這些小小蟲兒對孩子們有着一種吸引力,討論蟲子的話題更是孩子們的樂趣。從幼兒對昆蟲的興趣,由此引出主題活動:你知道多少有關昆蟲的知識?那麼,本次探索性主題活動,我就試着讓孩子們從"昆蟲"這個知識點出發,在觀察和探索中有新的發現,從而感受昆蟲世界的樂趣。

二、主題總目標

1、幫助幼兒瞭解常見的昆蟲種類、身體結構、外形特徵、生活習性,激發幼兒對大自然事物觀察和探索的興趣,體驗分享交流的快樂。

2、學習用折、捏、粘、搓、剪、畫等方法,利用不同的廢舊材料製作昆蟲,增強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動手能力和交往能力。

3、鼓勵幼兒大膽表演,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主題活動方案

活動一:科學《我喜歡的昆蟲》

活動目標:

1、主動與同伴交流自己喜歡的昆蟲。

2、有初步的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

3、樂意參加消滅害蟲的行動。

活動準備:

1.收集昆蟲標本、圖片等資料,師生共同佈置"昆蟲世界"展區。

2.有關昆蟲的VCD片。

活動過程:

1、參觀"昆蟲世界"展區,啓發幼兒互相交流自己喜歡的昆蟲,爲什麼喜歡,重點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昆蟲的名稱、特性和作用。

2、引導幼兒討論:哪些蟲子是害蟲?人們爲什麼不喜歡它們?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益蟲和消滅害蟲?

3、教師提供各種昆蟲的小卡片,以小組爲單位讓幼兒按益蟲、害蟲進行分類活動,比一比哪一組分得又快又對。

4、播放VCD片,師生共同討論商定消滅害蟲的方法,開展"消滅害蟲大行動"。如打掃班級衛生,保護活動定整潔,幫助廚房阿姨清理死角,沖洗水溝,打蒼蠅,捉蚊子等。

5、幼兒聽音樂《小蜜蜂》學做勤勞的小蜜蜂,愉快地結束活動。

活動二:美術《七彩蝴蝶》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線條畫及塗色的興趣。

2、讓幼兒學會用螺旋線、波浪線等裝飾蝴蝶。

3、學會正確的塗色方法。

活動準備:

掛圖、音樂《春天》、蝴蝶圖片、油畫棒、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展示花園,激發幼兒對春天的好奇心。

幼兒隨音樂進入教室,並跟隨老師做簡單的律動,安靜的坐在小椅子上。

"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對,是春天。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小草發芽了,好多花也開了。你們想不想到花園裏去看看呀?(想)那我們來看看美麗的大花園吧!

二、教幼兒裝飾蝴蝶

1、出示掛圖,展示大花園,讓幼兒觀察,並說說花園裏都有什麼。(花、太陽、雲彩)

2、出示一隻色彩鮮豔的蝴蝶圖片,一隻沒有花紋沒有顏色的蝴蝶。"這隻蝴蝶怎麼沒有顏色呀?(原來它沒有漂亮的花衣裳,那怎麼辦呢?我們來想個辦法吧!)

3、教師演示爲蝴蝶穿上花衣裳

(1)先爲蝴蝶畫上花紋(螺旋線、波浪線、圓圈等各種花紋,並告訴幼兒這些花紋的名稱)。

(2)講解塗色的正確方法(往同一方向塗色,用力要均勻)這樣畫的纔好看。

我們畫花紋的時候用水彩筆畫,塗色的時候用油畫棒,這樣畫出來花紋比較清楚顏色比較漂亮。

4、幼兒分組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1)提出要求:畫畫的時候要保持安靜,用完的彩筆要把它送回家。

(2)幼兒每人一張蝴蝶圖片,幼兒在上邊畫上花紋並塗上漂亮的顏色。

三、作品展示

1、將畫好的作品貼在花園裏,供大家欣賞。

2、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作品,教師作點評。

四、蝴蝶飛舞

隨音樂《春天》,幼兒學小蝴蝶飛到院子裏去。

活動三:綜合《昆蟲的樂園》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昆蟲的生活習性,以及昆蟲與植物、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2、運用各種美工材料製作昆蟲、體驗創作的樂趣。

3、嘗試用不同方式表現對昆蟲的認知。

活動準備:

1、筆、紗布、剪刀、膠水、枯樹葉、竹枝、布等材料。

2、有關昆蟲的兒歌、故事、歌舞等文藝作品。

3、邀請幼兒家長來園。

活動過程:

1、出示筆、紗布、剪刀、膠水、枯樹葉、竹枝、布等材料,鼓勵幼兒自己動手運用畫、折、剪、泥塑、小製作等多種方式製作各種昆蟲作品,如製作昆蟲頭飾、昆蟲玩具、昆蟲吊飾、昆蟲模型等作品,並進行展示。

2、啓發幼兒通過各種形式瞭解昆蟲的家,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在活動室裏爲昆蟲建一個家,並把自制的昆蟲模型、玩具或昆蟲標本放入昆蟲的家。

3、學習欣賞有關昆蟲的兒歌、故事、歌舞等文藝作品,讓幼兒進一步了昆蟲與人類的關係。

4、舉辦"昆蟲樂園"展示會。

組織幼兒討論;怎能樣把探究昆蟲的結果展示出來,與他人分享,激發幼兒舉辦"昆蟲樂園"展示會的願望。

5、請爸爸媽媽和別班的老師、小朋友們來參觀,鼓勵幼兒主動向老師小朋友們介紹自己的昆蟲作品,大膽爲他們表演節目。

五、主題活動反思

1、通過主題活動《有趣的昆蟲》的開展,幼兒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蟲的美,認識了常見的昆蟲,知道了昆蟲的本領,瞭解了昆蟲的生長環境,體驗到了製作昆蟲標本的樂趣,他們具有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在活動中不僅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而且增長了知識,各個領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2、活動開展以來,我們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家長幫我們收集了大量昆蟲的資料、圖片。他們利用節假日帶幼兒捕捉昆蟲,探索昆蟲的祕密,促使我們主題活動得以順利的開展。

3、如何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作爲教育活動內容一直是老師的困惑,通過此次主題活動的生成過程讓我深深感到:教師一定要善於觀察幼兒,發現幼兒平常生活中的真實需要與興奮點,在追隨幼兒的興奮點,生成教育活動內容時,教師一定要對幼兒的問題、需要、給以及時的應答與支持,這樣,才能爲幼兒創造一個有利於幼兒主動探索,積極成長的環境,爲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各種各樣的樹,對於孩子來說既熟悉又陌生。隨着“有用的植物”主題活動的展開,孩子們對樹有了更多的關注。尤其是正值春天,對農村幼兒來講,最能體會“播種”這一季節特徵。自由活動時,經常能聽見他們在討論有關樹的問題。“這是什麼樹?”“爲什麼要種樹?”“樹有什麼用?”孩子們對“樹的好處”的經驗仍處於個體零星的狀態,爲了讓孩子們對“樹和人類的關係”有更深一步的認識,我設計了這個活動“樹真好”,通過多種形式讓幼兒更多地瞭解樹,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樹有着密切的關係,進而激發孩子們保護樹,爭做“護綠小衛士”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在交流分享中瞭解樹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感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樹。

2.增強幼兒愛護樹木的意識,萌發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情感。

活動準備:PPT課件、畫紙、畫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回憶各自的設計,導入討論的主題

導語:昨天,蔣老師在請我們的小朋友設計街心花園的時候,發現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就是在花園裏都種上了很多樹。我有些不明白,所以想問問大家,你們在設計的時候爲什麼要在花園裏種那麼多不同的樹呢?樹有什麼特別的作用嗎?

2.幼兒討論交流,簡單說說樹的作用

3.教師小結:是啊,原來樹有這麼多的本領。有了樹,小鳥就可以在樹上築巢;有了樹,就能擋住風沙;有了樹,夏天就能在屬下乘涼……樹可真好啊!

4.過渡語:除了這些以外,樹還有很多其它的好處呢。蔣老師把他們藏在了一首散文詩裏面,我們一起來聽聽看,樹究竟還有哪些好處呢?

二、欣賞散文詩《樹真好》,感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樹

1.教師藉助ppt,朗誦散文詩。

提出要求:仔細聽,你喜歡哪一句,這一句是怎麼說的?

2.利用課件,教師引導幼兒初步嘗試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詩。

三、討論:沒有樹會怎麼樣

1.過渡語:樹對我們人類的作用可真大,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好處。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假如有一天,我們的身邊沒有樹了,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幼兒間先討論,後交流)

2.聯繫時事新聞,說說沒有樹的危害。(地震、洪水、沙塵暴、龍捲風、廢氣污染……)

3.過渡語:原來沒有樹的話,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樹不僅有保護和美化環境的作用,還能增進人的健康,樹是我的好朋友,我們的生活都離不開樹。那既然這樣,我們該怎樣愛護我們的樹朋友呢?

4.觀看PPT,簡單介紹一些保護樹木的方法。

四、爭當護綠宣傳員

1.導語:剛剛我們的小朋友談到了很多關於沒有樹會怎麼樣和怎麼樣保護樹朋友的辦法,這樣吧,我們把你自己談到的沒有樹會怎麼樣的情況和想到的好辦法畫下來,一起去告訴給那些不愛護樹木的人們,好嗎?

2.教師提出繪畫要求,幼兒繪畫。

五、活動延伸

1.在家園互動活動中可以讓幼兒和家長設計一些愛護樹朋友的倡議書或標記牌。

2.鼓勵幼兒爭當愛護樹朋友的宣傳員,爭做護綠小衛士。

3.從愛護幼兒園的樹朋友做起,進而關心、愛護身邊其他的樹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意圖:

這是本非常地道的數學繪本,內容側重於“序數”。講述了一個小魔法師如何通過三輪考驗最終成爲真正魔法師的故事。通過故事,讓幼小的心靈感悟到世界的繽紛和美麗。它的更大魔力在於,它講的是世界萬物的道理,講的是世界萬物的規律,講的是孩子能懂秩序和方法,講的是數學。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最初的最淺的最好玩的最實用數學知識數學概念,都完美地蘊藏在美妙的故事裏,讓孩子在感動的同時也打開了心智,有美有暖有智慧陪伴童年。

活動目標:

1.認識1—10的序數,熟悉表示順序的序數。

2.感知上下、左右等不同方位,會根據方向及第幾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並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繪本《真正的魔法師》ppt課件。

2.排序操作卡、十個魔法師的.圖片。

3.幼兒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認識序數1——10。

2、難點:區別數與序數的概念。

活動過程:

(一)引出故事主題。

出示繪本畫面1,認識十位魔法師,講述他們要參加“真正魔法師考試”,激發幼兒興趣。

(二)學習根據方向及第幾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1.引導幼兒爲十位魔法師按從矮到高的順序排隊,並邊指邊念出“第一、第二、第三……”,並能說出大個子魔法師的位置。熟悉表示順序的序數。

2.教師講述第一輪考試的要求,出示圖書館書架,引導幼兒找到裝着鑰匙的書。

3.出示畫面2、3,引導幼兒看看魔法師考試的情況,說說哪些魔法師找對了,爲什麼。

4.教師講述第二輪考試的要求,出示出示畫面4法術櫃子,引導幼兒先來找一找下數第六個抽屜裏的9張法術明信片。

5.逐一出示畫面5、6、7、8、9,引導幼兒說一說剩下的魔法師們第二輪考試的情況。

6.教師講述第三輪考試的要求,並出示畫面10,引導幼兒說一說從左邊開始數第10件衣服的正確位置。

7.出示畫面11,說一說第一個找的魔法師有沒有找對,爲什麼?

8.出示畫面12,說一說大個子魔法師有沒有找對,爲什麼?

9.講述畫面13、14、15關於大個子魔法師到達玩偶之國的經歷。

(三)幼兒操作

教師爲每一位幼兒準備一份操作卡,交代操作要求,幼兒操作。

活動延伸:

讓幼兒說一說生活中的有哪些序數,將操作卡投放到區域中,供幼兒區域活動時繼續鞏固序數的內容。

活動反思:

這是一本畫面優美,故事動人,具有魔力的繪本。本活動以繪本爲載體,以數學活動爲主,將繪本與數學活動有機結合,將繪本中的故事情節作爲線索串聯整個活動,在平時的數學活動中,通常講到序數,能想到的就是第1、第2……這樣的概念,其實這是不全面的。在這本繪本中就有了比較全面的介紹:序數不是指絕對位置,而是指事物間的相對位置,即根據基準位置的不同,所指事物或事件的位置也隨之變化。如同樣都是第3,可是從上邊數和從下邊數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還有,同樣都是5,從前邊數第五和從後邊數第五表現的位置也不一樣。像這樣,把握事物空間、時間、位置的相對性,在解決與序數有關的問題上起着重要作用。讓幼兒感受到繪本領域的多面性,激發幼兒對數學繪本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黃豆的生長過程,知道黃豆營養好,能製成許多豆製品。

2、發現黃豆加工後的變化,增加幼兒對周圍事物變化的興趣。

3、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並能用恰當的詞彙進行描述。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長在地上結有黃豆莢的圖片一張。

2、豆製品若干,如豆腐、豆漿、豆腐乾等等。

3、參觀黃豆製品店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回憶講述黃豆的生長過程。

“黃豆種下去後是怎樣慢慢長大,最後結出黃豆來的?”教師出示圖片或有關資料,讓幼兒講述。

2、引導幼兒討論黃豆與人們的關係。

“黃豆對人有用嗎?人們喜歡用黃豆做些什麼?”(做菜,炸油,做豆芽及各種豆製品如豆腐、豆漿等,根據幼兒講述出示部分豆製品)“人們爲什麼喜歡吃黃豆和豆製品呢?”“你吃過那些豆製品?是怎樣吃的,感覺怎麼樣?”

3、教師讓幼兒說一說參觀黃豆製品店看見了什麼,“剛纔小朋友們都看見、豆腐是怎樣做出來的,現在請小朋友來講一講“黃豆經過磨碎可以做成很多豆製品,黃豆的營養和高,多吃黃豆和豆製品對小朋友身體的長高和長大都有幫助,所以小朋友要多吃黃豆和豆製品。以後你們跟着爸爸、媽媽去菜場在仔細看看,還有那些豆製品。

活動建議

1、可以帶幼兒去田裏觀察

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幫廚房剝毛豆,觀察嫩豆子長在豆莢裏的情景。

2、帶領幼兒做黃豆發芽實驗,觀察黃豆的發芽和發芽所需的條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感知許多物體(圖形)可以分成相同的二分,並知道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2.嘗試用目測,把實物分成一樣多的兩份,並在活動中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等分的興趣。

5.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二、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分兩份》

2.人手一分不同顏色的各種圖形。

3.操作材料:紅棗、豆子、橡皮泥。

三、活動過程:

1.以“兩隻笨狗熊”的故事,激發幼兒學習二等分的興趣。

教師講故事《兩隻笨狗熊》,請幼兒隨教師講故事的內容對照《幼兒閱讀》看內容。

師:小熊爲什麼只吃到了一點點的餅?你能公平地把餅分開,讓兩隻小熊吃的一樣多嗎?

2.老師這裏也有一張餅,想把它分成相同的兩份,請小朋友幫老師想一想,應該怎樣分?

3.幼兒演示分法,教師幫忙。

4. 餅可以分成相同的兩份,那麼如果我們用圖形,可不可以也把它們分成相同的兩份?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好多各種各樣的圖形,而且,每種圖形有兩張,請你們把相同圖形中的一張先用折的方法,折成相同的兩份,然後,用剪刀剪開,看看剪下來的圖形和原來的圖形有什麼不同? 在折、剪的時候,你想一想一種圖形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把它分成相同的兩份?

5.幼兒動手操作,老師巡迴指導,引導小朋友們相互討論。

師:小朋友在操作的時候。可以相互討論一下,應該怎樣分?

6.幼兒反饋嘗試的結果。

提問:剛纔小朋友都動手把各種圖形分成了相同的兩份,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1)請幾個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講述,並用老師的操作卡演示給小朋友們看。手動演示後教師用課件演示。

(2)請其他小朋友說說其它圖形的不同分法,並用

老師的操作卡演示給小朋友們看。幼兒沒說出來的那種方法,教師講解並演示。

小朋友真聰明,能把各種圖形分成相同的兩份,而且方法很多,請你們說說看,分出來的圖形原來的圖形有什麼不同?

7.探究實物二等分

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其他的東西,請同桌的兩個小夥伴爲一組,把紙包裏的東西分成兩份。你們可以利用老師給你們的工具來分,動手的時候,可以互相商量、討論,應該怎樣分?

(1)幼兒嘗試,老師巡視,鼓勵幼兒積極動手,遇到困難、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

提醒幼兒操作時不要把東西弄在外面,注意桌面的整結。

(2)提問:剛纔你分了哪些東西?怎樣分的?用了哪些工具?

四、操作:

指導幼兒操作《幼兒操作》:《分兩份》,把圖形剪下來,再把它們分成一樣大的兩份,鼓勵幼兒用多種方法等分,看誰的方法多。

五、活動延伸:

在幼兒益智區投放2、4、6、8、10的圓點和實物卡片以及各種圖形卡片,讓幼兒繼續練習等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藉助自制圖書,在觀察、想象、表演中,培養幼兒觀察畫面的能力,享受閱讀的情趣。

2、調動孩子豐富的情感,感受朋友之間那種互相友愛、互相寬容體諒、分享彼此快樂的純真友情。

3、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重點難點

說話訓練。

活動準備

自制圖書。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封面

師:“老師自制了一本圖書,這是圖書的封面,看了這個封面你會想到什麼?” (封面是一個初升的太陽,還有在站在石堆上啼鳴的大公雞。)

二、這些都是小朋友熟悉的想的

並很喜歡的東西小朋友看了很高興,這時讓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給小朋友說,然後再說你還想到了什麼?小朋友很樂意。

三、延伸:

大公雞勤快,起得早,我們應向它學習。學習它勤奮。

教學反思

優秀繪本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那些充滿童趣的圖畫,深受小朋友喜歡。因此,教師往往通過邊深情並茂地講述故事邊適時引導幼兒閱讀圖畫的方法來感受隱藏在圖畫背後的東西,既給以知識技能又調動情感態度,這對孩子的成長有着深遠的影響。我有一下感受

一、適當提問,給幼兒思維的挑戰

提問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核心,日本著名教育家齋滕喜博甚至認爲:提問是“教學的生命”,不合理的提問會抑制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降低教學的有效性。孩子們在講到大公雞時還模仿它的叫聲,它飛跑的姿勢。但最後結尾部分顯得輕描淡寫了些,怎樣讓幼兒把體驗到的朋友之間那種互相友愛、互相寬容體諒、分享彼此快樂的純真友情昇華,這是值得商榷的。

二、注意傾聽,給幼兒適當的評價

評價是尊重幼兒主體地位、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環節。有效的評價能強化幼兒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喚醒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慾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要做到有效地傾聽才能展開有效的評價。如幼兒在說話過程中聲音洪亮、說話流利就適時給以表揚,孩子們很開心。

小百科:圖書是人類用來紀錄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類交融感情,取得知識,傳承經驗的重要媒介,對人類文明的開展,貢獻至鉅,所以,無論古今中外,對於圖書,人們總給予最高的肯定與特別的關懷。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運用豐富優美的詞句表述四季樹木的特徵及給人們的感受。

2.熟悉詩歌內容,瞭解詩歌句式,大膽仿編兒童詩。

3.感受詩歌的意境和韻味,體驗成功仿編的快樂。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音樂

2.圖譜(ppt)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充分感受詩歌的韻味和結構,有感情地朗誦。

2、難點:創編屬於自己的兒童詩。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表述四季樹木的特徵及感受

(一)認識四季的樹木

1.小朋友,你們認識圖片上的四棵樹嗎?你們知道這些樹代表的是哪個季節?(PPT2)

2.教師小結:圖片上分別是春天的桃樹、夏天的梧桐樹、秋天的楓樹和冬天的松樹。

(二)描述四季的樹木(PPT3-6)

1.現在是什麼季節?那就讓我們先來看看春天的桃樹。

春天裏的桃樹怎麼了?桃花是什麼樣的?你有哪些好聽的詞來說一說春天裏的桃花?在春天裏看到×××××的桃花,你想到了什麼?

2.再來看看梧桐樹吧!有哪些好聽的詞可以形容夏天很綠很多的梧桐樹葉呢?閉上眼睛想想在炎熱的夏天,站在××××的梧桐樹下,會有什麼感覺呢?

3.這是秋天的楓樹和冬天的松樹。楓葉到了秋天就會變的?誰有好聽的詞?

我們遠遠地看着××的楓葉感覺怎麼樣?到了寒冷的冬天,火紅的楓葉就會凋零,可是你們看松樹,松樹在冬天裏又是怎麼樣的呢?

二、朗誦詩歌第一段,瞭解詩歌句式(PPT7-10)

1.四季的樹木真美呀!我也想把自己變成其中的一棵樹,聽一聽我想變成一棵什麼樹?(配樂朗誦詩歌第一段。)

2.我想變成一棵什麼樹?爲什麼要變成春天裏的一棵桃樹呢?(朗誦詩歌第一段。)

3.我把這好聽的詩歌畫了下來,我們一起一邊聽一邊看。

4.看着圖譜一起來朗誦。

三、仿編兒童詩,體驗成功創編的快樂

1.討論:假如你是一棵樹,你願意變成一棵什麼樹?爲什麼要變成××××××的樹呢?

2.分組仿編詩歌。

誰願意變成春天的桃樹(夏天的梧桐樹、秋天的楓樹、冬天的松樹)?請你約上你的好朋友一起說一說。

3.誰願意來朗誦一下自己創編的詩歌?(分組朗誦兒歌)

4.小朋友朗誦的太美了,我們把這四段連起來,就是一首優美的詩歌。詩歌的名字就叫《假如我是一棵樹》。

5.配上音樂,完整地來朗誦一遍吧!

四、活動延伸。

除了圖片上的樹,你還想變成一顆怎樣的樹呢?我們回去以後也把它畫下來,編成更好聽的兒歌吧!

附:詩歌《假如我是一棵樹》

假如我是一棵樹,我願是春天的桃樹,開出粉嘟嘟的花兒,把春天裝扮的格外美。

假如我是一棵樹,我願是夏天的梧桐樹,撐着傘兒一樣的樹冠,給夏天送去片片涼爽。

假如我是一棵樹,我願是秋天的楓樹,亮着火一般的紅葉,讓秋天充滿生機。

假如我是一棵樹,我願是冬天的松樹,聽着落雪的聲音,爲冬天留住綠色的生命。

【活動反思】

《我變成了一棵樹》從一個孩子的心理來想象一棵樹的感覺,但它所要敘述的又不僅僅是“我”變成一棵樹的感覺。從媽媽出現在樹下,隨後又住進樹上的鳥窩起,“我”變得有些緊張起來。“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媽媽看破,又盼望着媽媽能認出自己。讀到最後,我們才知道,“我變成了一棵樹”的意思其實是說,世界上最瞭解孩子的人“到底還是媽媽”。在母親眼裏,每一個孩子都是不會被錯認的使。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些想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了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學生的想象也得到了盡情發揮,學生說得意猶未盡。在孩子們的心中,想象的世界裏要什麼有什麼,想去哪就去哪,科技要多發達就有多發達。所有在現實生活中還不能實現的,在想象的世界什麼都實現了。你看,我們的孩子對未來充滿着多大的希望呀!我們的孩子多會想啊!

在教學中,緊緊扣住教學要求,循序漸進地進行想象能力的培養,安排了說話練習“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麼?變了以後會發生什麼奇妙的事?”對有些達不到要求的學生可以適當放寬要求,讓每一個學生通過想象激發創造的靈感,體會成功的喜悅。想象的多樣性,符合生活的客觀現實,便於學生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