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10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集錦10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喜歡單獨表演和與同伴合作表演的興趣,體驗在歌表演中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2、引導幼兒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運用臉部表情和動作與他人交往。

3、引導幼兒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節拍感覺。

4、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課件、已學會兒歌《小熊過橋》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出示課件,引起幼兒興趣。

2、說兒歌,完整欣賞歌曲。

教師範唱,幼兒拍手。

3、隨節奏說兒歌。

(1)教師示範隨節奏說兒歌的方法。

(2)幼兒隨音樂節奏說兒歌。

(3)幼兒隨音樂學唱整首歌曲。

4、引導幼兒用兩種動作表現歌曲的強弱拍,體驗2/4拍和3/4拍的不同節拍感覺。

(1)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2/4拍和3/4拍的不同。

(2)出示課件,引導幼兒找出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強弱規律。

5、幼兒學唱歌曲。

(1)請幼兒完整地唱一遍。

(2)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小熊過橋的表情,培養幼兒樂於助人的優良品德。

(3)隨音樂表演。

延伸活動:

學習歌表演。

請幼兒戴上頭飾表演,也可交換頭飾。

活動反思:

1、要落實讀寫基礎知識

讀書形式要根據兒童心理的課文的特點,靈活多樣。我通過讓學生自讀,開火車讀,小組輪讀,男女生競賽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把自己的感受帶到朗讀中,使學生從中受到教益。

本課的重點要掌握6個生字的音、形、義。我先讓學生觀察,講講寫字要注意的地方,跟老師書空後再寫到田字格中,把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落到實處。

2、要用豐富多彩的語言進行組織教學,及時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評價。

一年級小朋友注意力容易分散,在進行組織教學及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引導時,忌語言單調,用命令式的口氣,宜用激勵的方法,用豐富多彩的語言吸引學生。

3、要有紮實的基本功,給學生起好模範作用。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確實,要成爲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自身讀、寫、畫、唱、跳各方面的能力都要過硬。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用簡筆畫的形式把課文內容板書出來,板書就是一幅美麗的畫,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另外,我聲情並茂地範讀、美觀大方的粉筆也給學生起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歌詞大意的基礎上,能用身體動作表現內容。

2、進一步瞭解中國武術,能夠表現出中國功夫雄壯有力的氣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5、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1、中國武術的錄像帶,音樂磁帶。

2、前觀看中國武術的表演或錄像,模仿學習武術動作。

活動過程:

1、欣賞中國功夫。

——組織觀看錄像,欣賞中國武術。

——討論:你看到的中國武術是什麼樣的?爲什麼大家都喜歡中國武術?

——請幼兒模仿各自學到的武術動作。

2、欣賞歌曲《中國功夫》。

——理解歌曲中所表現出的雄壯有力的氣概。

——幼兒嘗試學唱歌曲中的基本句子。

——討論用什麼樣的聲音才能夠唱出練武的剛勁有力。

3、設計武術動作,創編舞蹈。

——請幼兒自由創編舞蹈動作。

——將幼兒創編的舞蹈動作進行組合,組織幼兒學習。

——聽錄音學做舞蹈動作,鼓勵幼兒動作準確有力,學習表現中國武術的特點。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讓們瞭解我們中國的偉大和爲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自豪。在星期一有一個活動是學習歌曲《中國功夫》,這是一首成人歌曲。通過學習讓瞭解我們中國功夫以其形體、動作、力量的絕妙組合表現出中華民族剛毅挺拔的民族精神。

小百科:功夫(gōng fu),漢語詞語,一般指代身懷武術技能。同時也可指本領、做事花費的時間精力等。《三國志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積累一定的音樂語彙,鼓勵幼兒大膽嘗試運用語言、動作、打擊樂伴奏,感受樂曲的結構、性質及樂曲所蘊藏的內涵。

2.發展幼兒感受音樂的能力,激發幼兒在嘗試活動中提高對音樂欣賞的興趣。

3.培養幼兒熱愛、尊重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錄音機一臺、樂曲磁帶幾盒、畫有“小鳥愛媽媽”幻燈片若干幅、打擊樂器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幼兒在歡快的音樂聲中進入活動室,根據不同音樂,嘗試創編短小的問候曲,激發幼兒對嘗試活動的興趣。

師:看,我們來到了美麗的小樹林裏,這兒有好多朋友在歡迎我們,聽,誰在向我們問好!(鼓勵幼兒多編幾句)

例:出示小鳥頭飾,放鳥兒叫錄音,幼兒唱歌。

(歌詞:我聽見鳥兒在喳喳叫 大家好!)

二、欣賞音樂《小鳥愛媽媽》

師:小樹林是鳥兒們的家,鳥媽媽很愛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養育小鳥,小鳥也像小朋友們一樣很愛自己的媽媽。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很好聽的曲子,說的就是小鳥愛媽媽的事。

1.幼兒完整聽樂曲,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引導幼兒嘗試語言或動作,描述聽了音樂後的初步感受。

師:請小朋友仔細聽音樂,可以隨音樂自己編動作,注意聽完後告訴老師,聽了這首音樂你有什麼感受?小鳥和它的媽媽好像在幹什麼?

2.結合觀看幻燈,再一次欣賞樂曲。

逐段分析樂曲的結構以及所表達的美好情感,啓發幼兒說出這首樂曲由三段體組成,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用語言描述,結合動作表演來分析,表達樂曲的結構性質、情感內容。

(1)欣賞第一段音樂。

師:聽了這段音樂後,你感覺如何,你好像看到了什麼?請用動作表演出來。

小結:這段音樂歡快活潑,好像看到了小鳥和鳥媽媽在小樹林裏幸福、快樂地生活着。

(2)欣賞第二段音樂。

師:你覺得這段音樂與第一段音樂有什麼不同,你覺得好像發生了什麼事,如果你是小鳥,你會怎樣照顧生病的媽媽。

小結:這段音樂平穩、低沉,講的是鳥媽媽病了,小鳥細心照料、關心媽媽。

(3)欣賞第三段音樂。

師:這段音樂聽了後有什麼感覺,我們用動作把你好像看到的事表演出來。

小結:這段音樂優美抒情,鳥媽媽恢復了健康,帶着小鳥在樹林裏又過起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3.嘗試用動作,鞏固對樂曲的樂段、樂句的認識,嘗試用樂器演奏。

(1)師:請大家爲樂曲編幾個動作,每段音樂編一個動作,第一段每句在重拍上拍一下手,表示鳥兒們在小樹林裏快樂地生活着;第二段用手指做小鳥嘴,拍一下手,表示捉蟲子喂媽媽;第三段一小節音樂做一個鳥兒飛落動作,表示鳥媽媽恢復了健康。

(2)嘗試用打擊樂器爲樂曲伴奏。

師:現在我們要用打擊樂器爲這首樂曲伴奏了,想一想每一段音樂用什麼樂器演奏最合適。

三、第四個嘗試活動,即興舞蹈《小鳥愛媽媽》

師:小鳥多愛媽媽呀,我們小朋友也像小鳥一樣愛媽媽,我們對媽媽說:媽媽您辛苦了,我們已經長大了,您歇會兒吧!

請大家跟着音樂把自己會做的事表演出來。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多通道參與原則,是當今幼兒園音樂欣賞教育活動改革所提出的一項重要原則,藉助音樂欣賞《搖籃曲》來嘗試、實現這一原則。通過聽覺以外的其他感覺通道,如:唱歌、表演、繪畫等相互的運用、融合,讓幼兒更好地感受音樂,更好地表達對音樂的感覺;體會自己是活動的參與者、操縱者;感受音樂過程中所帶來的'快樂及親子之情。

活動目標:

1. 知道搖籃曲是東北民歌。通過欣賞能聽出歌曲的內容,進行母愛教育。

2. 通過對歌曲的感受,能說出歌曲的性質(優美、緩慢)。知道這是媽媽搖寶寶睡覺時唱的歌,要慢而輕地唱。

活動準備:

1. 幼兒園教育活動音樂磁帶。

2. 設置一個娃娃睡在搖籃裏的情景。

3. 表現歌詞內容的圖片3幅。

4. 幼兒人手一個娃娃和一塊小毛巾。

重點:

引導幼兒說出歌詞大意。

難點:感受兩首樂曲的不同性質。

活動過程:

(一)感受《進行曲》

1、幼兒聽音樂《學做解放軍》排隊、踏步走進教室坐好。

2、 讓幼兒自己說說聽完這首曲子的感受(幼兒自由發言,老師進行及時鼓勵和表揚)。

3、 教師小結《進行曲》的性質和特點(歡快、有力、速度稍快)。

(二)肢體動作體驗、感受

用寶寶哭的聲音引出《搖籃曲》。老師告訴幼兒:“剛纔的《進行曲》力度太強了,把寶寶吵醒了,請小朋友幫我想一個好辦法哄寶寶不哭。”幼兒自由回答(搖一搖、抱一抱、親一親、拍一拍等)。每當幼兒想出一種辦法,尤其是與別人不同的辦法時,老師都要給予鼓勵、誇獎孩子並和其他幼兒一起用動作體驗搖一搖、抱一抱、親一親、拍一拍等,體驗後讓幼兒說說感覺(輕輕地)。

(三)感受《搖籃曲》

1. 老師:“小朋友們想的辦法都很好,都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老師也想了一個辦法,我想給寶寶唱首歌,可是不知道這首曲子行不行,請大家幫我聽一聽。”欣賞第一遍〈搖籃曲〉,要求幼兒仔細傾聽。

2. 欣賞完樂曲,組織幼兒說說感受(優美、緩慢)。老師:“這首曲子真美,寶寶睡着了,我們把她放進臥室去吧。”老師邊唱邊做拍手、拍腿動作,讓幼兒感受2拍子。操作完畢,讓幼兒說說是幾拍子樂曲?(2拍子);哪一拍強?哪一拍弱?(拍手的一拍強、拍腿的一拍弱)順勢告訴幼兒2拍子強弱規律:強弱。

(四)結合〈搖籃曲〉深入進行肢體感受組織幼兒雙手成搖籃狀,傾聽音樂、感受音樂(輕輕地、柔柔地)。

(五)運用傾聽法,分段欣賞〈搖籃曲〉

1. 幼兒結合第一幅圖片欣賞樂曲第一段,說說歌詞內容,老師總結後再爲幼兒演唱一遍第一段歌詞(幫助幼兒加深和理解詞意)。

2. 幼兒結合第二幅圖片欣賞樂曲第二段,說說歌詞內容,老師總結後再爲幼兒演唱一遍第二段歌詞(幫助幼兒加深和理解詞意)。

3. 幼兒結合第三幅圖片欣賞樂曲第三段,說說歌詞內容,老師總結後再爲幼兒演唱一遍第三段歌詞(幫助幼兒加深和理解詞意)。

4. 爲幼兒解釋歌詞中難以理解的詞,如:“娘”。(過去的年代,把媽媽叫做“娘”)。

5. 老師可着重講解第二段歌詞,讓幼兒說說長大後自己的願望是什麼?如何實現自己的願望?(表揚幼兒有志氣)。

6. 老師把歌曲整體爲幼兒演唱一遍。

(六)介紹歌曲出處(是一首東北民歌,是媽媽搖寶寶時唱的歌,要慢而輕地唱)。

(七)進行母愛教育

1. 老師:“在我們小的時候,每天晚上是誰哄我們睡覺的?”幼兒集體回答(媽媽、爸爸)。向幼兒進行母愛教育:爸爸、媽媽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了班還要照顧我們,我們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麻煩爸爸、媽媽。

2. 鼓勵幼兒回家用一個動作來感謝爸爸、媽媽的養育之恩,(如:親一下、抱一下、摟一下等),也可爲父母捶捶背、揉揉肩等。

活動延伸:

幼兒每人抱一個娃娃,邊欣賞樂曲邊搖娃娃睡覺,風起了,會給娃娃蓋被子,體驗父母的辛苦。教學活動在舒緩、優美的樂曲中結束。

(八)補充加深活動

1) 把課中所用的材料投放在活動區內,讓幼兒自己放樂曲,自己欣賞,進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體現音樂所帶來的快樂。

2) 以〈寶寶的搖籃〉爲主題,設計幾個小欄目,讓幼兒描述、繪畫,加深親子之情。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用強弱不同的聲音演唱歌曲,並嘗試根據歌詞曲內容創編表演動作和遊戲。

2.在歌曲的表演與遊戲活動中能積極參與、大膽表現,體驗表演與遊戲的快樂。

3、學玩音樂遊戲《熊和石頭人》。在學習歌曲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4、能根據教師提供的舞曲音樂即興舞蹈,並在"熊"出現時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動。

5、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6、理解歌曲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活動準備:

音樂、圖譜、大熊頭飾、已初步學會歌曲的演唱。

活動過程:

一、 複習並熟練歌曲的演唱。

1.T:“老師帶來了一首歌曲的圖譜,我們一起看一看,你知道是哪一首歌曲嗎?”

(評析:以圖譜幫助幼兒回憶歌曲,這樣的呈現方式顯得很自然,這樣的逐步喚醒法也比較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

2.複習演唱歌曲。

3.老師也來唱一唱,鼓勵幼兒聽聽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4.(結合圖譜提問)

T:“哪一句最特別?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前半句和後半句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爲什麼要這樣唱?”

前半句:告訴大家大熊來了;後半句:趕緊輕輕地隱蔽,別讓大熊發現。

5.幼兒集體演唱歌曲,要求能用強弱不同的聲音表現歌曲的最後一句。

(評析:這一環節裏包含了聽辨強弱和表現強弱的學習點,結合歌曲情節進行的先聽辨後學唱的教學策略,幫助幼兒理解了“怎麼樣?”“爲什麼?”兩個問題,使之後的學唱變得輕鬆。)

二、自由探索表演,爲歌曲創編表演動作。

1.T:“這首歌曲真好聽,如果加上動作表演一定更美,我們可以爲歌曲配上哪些好看的大作呢?”(鼓勵幼兒找個好朋友唱唱、想想,爲歌曲配上好看的動作)

2.鼓勵幼兒三兩分組,討論歌曲的表演,老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3.請個別幼兒嘗試表演。(關注動作的節奏和美感,並鼓勵相互學習。)

(評析:仔細分析歌曲我們會發現,歌曲內容非常簡單,在動作表演上基本沒有什麼難度,鼓勵幼兒“唱唱、想想,爲歌曲配上好看的動作”,使這一環節的學習變得自主,同時,也爲表演的多樣化創造了條件。)

4.嘗試第一次表演。

5.討論交流:“你覺得哪一句不太會表演?”引導幼兒探索適合的動作並相互學習。

(評析:鼓勵幼兒提出自己學習中的困難,通過相互的學習幫助解決,這裏既體現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理念,也是在幫助幼兒豐富一個學習方法。)

6.幫助幼兒梳理表演動作,再次表演。關注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也可以表演給個人老師看)

7.T:“剛纔歌曲裏唱到大熊來了,聽,是誰來了?”爲什麼覺得是大熊來的?聽了這段音樂你有什麼感覺?”

8.隨樂模仿大熊的表演。

1)幼兒學習用雙手在膝蓋上一拍一次“學熊走”。

2)幼兒學習模仿大熊表演。

(評析:將大熊的表演這一次學習環節分爲了兩個部分,有效地幫助幼兒更好掌握一拍一次這個節奏,爲之後的遊戲打基礎。)

三、根據歌曲內容,嘗試設計遊戲方案,並快樂遊戲。

1.提出歌曲可以變成好玩的遊戲。“把這首好聽的歌變成遊戲一起玩一玩。”

2.討論遊戲方案,鼓勵幼兒說說變成遊戲可以怎麼玩?(a角色b情節)

1)啓發提問:遊戲要有誰?大熊什麼時候出現?大熊出現前小朋友做什麼?大熊出現後小朋友怎麼辦?

2)練習變石頭人的本領。(提出相關要求)

3)大熊可以把誰帶走?

4)預設遊戲方案:歌曲前半段幼兒自由演唱並表演,唱到“大家可別亂跑”時,幼兒變“石頭人”,老師彈奏大熊音樂,大熊角色出場,將動的“石頭人”帶走。

3.快樂遊戲。

根據幼兒的遊戲情況做一些小結和和提示,也可以對石頭人的扮演提出新的要求,遊戲可進行2~3次。

4.學習"熊走"動作。

鼓勵幼兒在"熊走"音樂聲中,用不動的動作扮演"熊",併合拍地行走。

5.小結,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熊和石頭人》是一個以遊戲爲主的韻律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深受小朋友的喜愛,我覺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遊戲性,有情節,小朋友對有情節的遊戲,特別是兇猛的動物吃小動物的遊戲特別感性趣;

第二,歌曲裏面的小動物:小鳥、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較熟悉,又比較喜歡的小動物,小朋友對模仿小動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兒對石頭人的造型非常喜歡,平時孩子們經常玩“木頭人”的遊戲,孩子們對做出一個造型控制不動,非常感興趣;

第四,歌曲簡單,唱起來朗朗上口,易於表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小朋友感興趣,那麼,學起來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百科:熊是食肉目熊科動物的通稱,熊平時還算溫和,但是受到挑釁或遇到危險時,容易暴怒,打鬥起來非常兇猛。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用不同的演唱速度來表現勤快人和懶惰人。

2、根據歌詞,大膽地創編勤快人和懶惰人的動作。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使其對活動產生興趣。

——有些人忙着燒飯、炒菜,是個勤快人;有些人卻什麼事也不願做,只在牀上睡覺,成了懶惰人。

2、學唱歌曲。

——有一首歌把懶惰人和勤快人都編進去了。我們來聽一聽這首有趣的歌。

——教師完整範唱一遍。

——勤快人做了什麼?懶惰人又在幹什麼?

——教師再次範唱,可以根據歌詞內容將異端歌曲唱得快一些,將第二段歌曲唱得慢一些,形象地表現勤快人和懶惰人的形象。

——兩段歌曲速度一樣嗎?爲什麼不一樣?(勤快人熱愛勞動,充滿活力,懶惰人懶懶散散,無精打采,所以延長的速度不一樣)

——教師延長,幼兒跟唱。

——根據幼兒學唱的情況,逐漸引導幼兒用不同的速度唱出不同的人物形象。

3、學習歌表演。

——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創編相應的動作。

——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幼兒扮演勤快人,一組幼兒扮演懶惰人,邊唱邊表演動作。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風格,學習用堅定、自豪的情感演唱歌曲。

2、理解歌詞內容,體驗長大的自豪,增強自信心。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磁帶以及錄音機圖譜(畫有陽光雨露、新樹枝、小松樹等)

活動過程

(一)、熟悉旋律

1、 播放歌曲磁帶,教師引導幼兒欣賞歌曲旋律,說說對樂曲的初步印象(豐富:歡快、活潑等詞語)

2、繼續欣賞旋律,鼓勵幼兒隨音樂節奏拍打身體的各個部分。(多遍)

3、教師選取幼兒拍打動作,編成小組合,集體共同隨音樂遊戲。

鼓勵幼兒隨節奏拍打身體,拍出聲音,在多次拍打中熟悉旋律,並且感受樂曲的歡快。

(二)、理解歌詞

1、教師清唱歌曲多遍,提問:歌曲裏唱了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復唱該句,以表示肯定。

2、重點理解陽光雨露、哺育、新枝葉等詞,並出示圖譜以幫助幼兒理解。

(三)、學習歌詞。

1、教師朗誦歌詞,幼兒欣賞。

2、教師帶領幼兒用堅定、自豪的情感跟誦歌詞。

(四)、學唱歌曲

1、教師用全曲帶唱的方方,帶幼兒學唱歌曲二三遍。

2、幼兒自由結伴歌表演請幼兒自由找一同伴,分別扮演小松樹和小朋友進行表演,然後互換角色。

活動反思:

在歌唱活動中如何始終抓住幼兒的興趣呢,如果從頭到尾沒有變換方式,讓幼兒進行多次演唱,幼兒肯定會失去興趣,我在這次歌唱活動中爲了提高幼兒的活動興趣,喜歡隨機變換多種演唱方式。在這周的歌唱教學《小松樹》中,我隨機用了一些有趣的方法,結果幼兒的演唱興趣高昂,能按不同的要求順利又愉快地完成了我教學活動。

歌唱活動《小松樹》我分成了二個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們班幼兒已經學會歌曲還能用簡單的動作進行匹配。第二部分的目的是讓幼兒進一步學唱歌曲,學習表現歌曲歡快的情緒,活動的難點就是讓幼兒能跟着節奏連貫的唱歌曲,重點是啓發幼兒唱出快樂的感覺。

小百科:松樹,(學名:Pines):是松科、鬆屬植物。世界上的松樹種類有八十餘種,松樹主要分爲馬尾松、油松、白皮松、羅漢松、華山鬆、大別山五針鬆、紅松、赤松、黑松、黃山鬆、雲南鬆、金錢松、樟子鬆、雪松等。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1、活動目標

(1)積極參加音樂活動,熟悉3/4節奏。

(2)感受樂曲,有表情地吟唱歌曲,嘗試大膽地創編歌詞。

2、重點與難點

本教材的重點是熟悉樂器繼續培養幼兒節奏感;難點是讓幼兒有表情地吟唱歌曲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歌詞。

3、環境創設及材料準備

(1)歌曲《聽》的伴奏磁帶。

(2)提供舞蹈道具(如:綵帶、花朵等)。

4、設計思路

大班下期幼兒已具備一定的節奏感,但是對於3/4的樂曲還需要給予不斷的聽賞,使幼兒熟悉3/4節奏型。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歌曲《聽》,其目的就是爲了進一步培養幼兒音樂的節奏感,感受3/4旋律,同時,爲了提高幼兒的興趣,根據本教材歌詞簡單易懂的特點,我們嘗試讓幼兒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創編歌詞,提高幼兒音樂興趣,並且在反覆創編中進一步感受3/4節奏。

5、活動流程

(1)在角落遊戲中聽賞旋律,感受旋律,激發對活動的興趣。

①在角落遊戲中放入磁帶《聽》引導幼兒聽賞,感受3/4節奏,感受旋律的美。

說明

幼兒可以在角落裏聽着音樂自由舞蹈,教師指導重點是讓幼兒在感受旋律美的同時切準3/4節奏,可以提供一些刀具激發幼兒自由創編感受樂曲的興趣。

幼兒自由聽賞、自由創編可在角落裏延續二週左右,叫要鼓勵所有的幼兒都來參與。

角落遊戲中這個內容的講評很重要,講評的內容應該從幼兒切準3/4節奏和幼兒大膽創編舞蹈感受旋律的美着手。

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共同遊戲“今天是多麼美好”師生接龍說:“我聽見風兒在輕輕唱,今天是多麼美好!”“我聽見鬧鐘在輕輕唱,今天是多麼美好”“我聽見樹葉在輕輕唱,今天是多麼美好……”……要求接龍時和別人說的不同,要求有一定的節奏。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的說唱情趣,學習與同伴的協調錶演。

2,學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體驗創作及合作表演的樂趣。

(一)活動準備:

娃娃家相關教具。

(二)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

師:小朋友喜歡玩娃娃家嗎?娃娃家裏面有誰呢?你們在玩娃娃家的時候都幹些什麼呢?

2,觀看情境表演並欣賞歌曲。

師:現在我們來看一看和聽一聽這兩個小朋友是怎麼玩娃娃家的。

3, 熟悉學習歌曲.

師:現在請小朋友一邊聽老師的琴聲,一邊聽兩個小朋友的範唱,並跟着他們一起學一學這首好聽的《扮家家》。

4,分組表演。

師:請小朋友找個小夥伴兩人爲一組來進行演唱表演。

5,結束。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學跳《花之舞》,嘗試用動作表現歐洲民間舞蹈。

2、能根據手腕花的不同顏色,找出雙向"S"形穿花隊形的規律。

3、體驗快速交換舞伴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手腕花人手1朵(紅腕花戴在左手或右手就可以了)。

2、活動前幼兒已經熟悉過音樂,並會做身體動作和遊戲"捉迷藏"。

3、音樂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音樂磁帶,帶領幼兒隨音樂做身體動作。

師:我們一起聽音樂複習我們上次學過的動作。

2、教師引導幼兒學習第一、二樂句的舞蹈動作。(每一個樂句爲4小節)教師請一名幼兒和自己配合示範做動作。

師:花兒聽了音樂還會跳舞呢!請你們看我們是怎麼跳的。(教師利用口訣幫助幼兒學習舞蹈動作,"點--點--跳跳跳,我們一起來跳舞",模仿花兒開放閉合來調整隊形)幼兒面向舞伴練習腳跟點地及側向跨跳動作(見附圖一)。

師:請小朋友面向舞伴,學一學新的動作。

教師引導幼兒學習手臂動作和頭部姿態。

師:小花跳舞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手臂怎樣?頭又怎樣?

幼兒邊聽教師唱曲譜邊練習動作。

教師播放音樂磁帶,幼兒嘗試隨音樂表演第一、二、五、六樂句的舞蹈動作,第三、四、七、八樂句仍做原來拍腿、拍肩的動作。

3、教師引導幼兒學習第三、四樂句的舞蹈動作。

教師引導幼兒複習"捉迷藏"遊戲,尋找 "S"形穿花隊形的規律。(見附圖二)

師:捉迷藏的遊戲是怎麼玩的?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玩玩。

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和第三位新朋友拍拍手,做結伴開花的動作。

師:都找到新朋友了嗎?請你和第三位新朋友拍拍手,一起做開花的動作。

教師唱曲譜,幼兒練習做動作。

4、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地表演《花之舞》。

教師唱曲譜,幼兒完整地練習舞蹈動作。

師:這次,我們從頭到尾完整地表演一遍舞蹈。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完整地表演一遍舞蹈。

師:音樂磁帶的節奏比老師唱的節奏快一些。我們試試跟音樂做,好嗎?

幼兒嘗試自己隨音樂完整地表演舞蹈兩遍。

師:如果我不做動作了,你們能自己表演嗎?我們一起試試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