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六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中所表達的愛,體驗故事的語言美。

2.嘗試用各種方式表達愛。

活動準備:

繪本故事一本,故事PPt一套,背景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故事(出示封面圖)。

師:這個故事的名字就藏在這幅圖畫中,誰找到了來告訴大家?愛字在哪裏?

師:那這個故事講的是誰和誰的愛的故事呢?仔細看圖畫上有誰?(小兔子和兔媽媽)他們在幹什麼?(小兔子拉着兔媽媽的耳朵好像在說什麼話)

2.(出示第二頁)師:瞧,它們正在向我們打招呼呢,它們想邀請小朋友和它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

師:我們在看故事的時候要怎麼看?(認真聽、仔細觀察、積極動腦)

二、走進故事

師:讓我們跟小兔子一起跳進這個故事吧。

1.故事:小兔子該上牀睡覺了,可是它緊緊地抓住兔媽媽的長耳朵不放。它要媽媽好好聽它說。它說“猜猜我有多愛你。”兔媽媽回答說:“喔,這我可猜不出來。”

師:剛纔小兔子對媽媽說了一句什麼話?誰聽到了誰來說一說,一起述說。

2.故事:小兔子把手臂張開,開得不能再開,“媽媽我愛你有這麼多。”

師:小兔子用了一個什麼動作來表示愛?哪位小兔子站起來做一下這個動作?(引導幼兒邊舉起手邊說:媽媽我愛你有這麼多。)

師:(出示PPt)看,兔媽媽做了一個什麼動作,和小兔子一樣嗎?

故事:兔媽媽的手臂要長的多,它說“我愛你有這麼多。”恩,這真是很多,小兔子想。

師:(1)爲什麼要把手張開?(說明心裏的愛很多)

(2) 師幼互動:老師來當你們的媽媽,你們做小兔子,我們把手臂張開來比一比,看看是媽媽的愛多,還是你們的愛多?(引導幼兒要張得很開)

3.師:接下來小兔子和媽媽還會用哪些方法來表示愛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師:(出示PPt)看!小兔子做了一個什麼動作?它會怎麼說呢?(請幼兒說一說,做一做)

故事:小兔子把手舉了起來“我的手舉得有多高,我就有多愛你。”

師:那你們猜兔媽媽看了以後會怎麼做?怎麼說?(一起邊說邊做)

故事:兔媽媽也把手舉了起來說:“我的手舉得有多高,我就有多愛你。”這可真高,小兔子想我要是有那麼長的手臂就好了。

4.故事:小兔子又想了一個好主意,它倒立起來,把腳撐在樹幹上,說“我愛你一直到我的腳趾頭。”

師提問:你們猜兔媽媽會做什麼動作呢?(請個別幼兒來猜一猜,做一做)

(出示圖片)看:兔媽媽做了一個什麼動作?(兔媽媽把小兔子抱起來,甩過自己的頭頂,說:“我愛你一直到你的腳趾頭。”)

5.師:這個古靈精怪的小兔子又有好辦法了,大家仔細觀察圖畫,看看它在幹什麼?

故事:小兔子跳上跳下:“我跳得有多高就有多愛你!”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紙板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又愛玩弄的物品,孩子喜歡拿它來剪剪貼貼,那它來飛來飛去,那它來做許許多多的的遊戲,爲了滿足孩子們需要,爲了鼓勵孩子們大膽創新紙板新玩法,我在大班上學期設計了《看誰不溼鞋》這一體育活動,宗旨是激發幼兒自主探索、自我建構,讓大家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體質增強,也體會到合作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標

1、練習在相隔的物體上行走。

2、鍛鍊動作的協調性和敏捷性。

3、體驗合作的成功與喜悅。

4、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學會團結、謙讓。

5、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塊紙板。

2、在場地內畫兩條相距6米左右的平行線作爲起點和終點。

3、音樂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讓幼兒(隨音樂)將紙板當作方向盤,繞操場慢跑。

2、聽老師信號站好隊形。

3、幼兒拿紙板,跟着老師做墊子操: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轉運動……

二、遊戲:看誰不溼鞋

1、教師:天下雨了,地上有很多積水,我們大家想個辦法怎麼走才能不溼鞋呢?

教師講解並示範遊戲玩法和規則。

教師:每人手拿兩塊紙板,先把第一塊紙板放在溼地上,兩腳踏在紙板上,接着將第二塊紙板放在第一塊紙板的前面,兩腳再踏在第二塊紙板上。這樣子連續換紙板前進。換紙板前進時,兩塊紙板投放的距離不要太遠,以免夠不着紙板,兩腳要始終踏在紙板上,保證不溼鞋。

組織幼兒遊戲:

將幼兒分成四組,分別站在溼地兩側的起點線後,以迎面接力的形式在紙板上前進的遊戲。

遊戲以競賽的形式進行,以走得又穩又快的一組爲勝!

2、合作比賽:讓幼兒兩個兩個一組,先讓幼兒B幫幼兒A交替放紙板,讓A過到終點,返回時讓A幫B交替放紙板,回到起點線,先到組爲勝!

3、鼓勵幼兒利用紙板,發明新玩法。可合作,可模仿……

三、遊戲結束

1、遊戲結束時,帶領幼兒做放鬆運動。

2、幼兒一起整理場地,(隨音樂)走回教室。

教學反思

準備充分;整堂課流程清晰,老師語言、要求簡單明瞭,教師的示範準確,幼兒明白易懂;老師是孩子的玩伴,學習氛圍愉悅;良好的同伴互助,孩子樂在其中;通過體育活動,發展了幼兒的能力,還激發了幼兒主動的學習,從而獲得新經驗的提升。

但孩子的活動量還是不夠,如果適當增加一些集體活動,量大一些,可以讓孩子得到更多的鍛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1、讓孩子知道6月份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理解爸爸的工作辛苦。

2、通過親子活動增進父子間的感情,讓爸爸明白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多留點時間陪孩子。

【活動準備】

小鼓、毽子、梳子、獎狀、禮物、幼兒手工作品

【活動時間】

6月15日下午4點30分

【活動流程】

一、幼兒迎接自己爸爸進活動室,倒一杯水給爸爸喝,並送上手工作品——扇子,說一句甜甜的話:爸爸,您辛苦了!

二、教師引語:首先感謝各位家長的到來,

每年6月份的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以往,我們總是過三八婦女節、母親節,唱的歌也總是“世上只有媽媽好!”父親——被我們遺忘了嗎?其實,父親也有其溫柔的一面,父親也有着與子女嬉戲的渴望。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父親節到來之際邀請爸爸們來參加“大力士爸爸”的親子活動。今天的活動主要以親子游戲爲主,現在開始第一個親子游戲。

三、親子游戲環節

1、梳頭

玩法:每組請三到四名長髮的女孩子和爸爸,請爸爸爲女兒梳頭扎辮子,要求梳得光滑乾淨,扎牢就行。

2、袋鼠

玩法:每組請幼兒三到四名男孩子面對家長,雙手抱住家長的脖子,雙腿勾住家長的腰。家長雙手不能碰幼兒,快速跑到對面終點,速度最快者爲勝利。

3、我給爸爸穿鞋子

玩法:每組請10名爸爸和幼兒參加,首先讓幼兒認識爸爸的鞋子,然後讓爸爸將鞋子脫下後放入圓圈內,老師將鞋子打亂,遊戲開始,幼兒從圓圈內找出自己爸爸的鞋子,並幫爸爸穿好,先穿好的爸爸站起來示意爲勝利者。

4、擊鼓傳花

玩法:鼓聲停,花傳到誰手裏,幼兒說一句祝福的話或表演一個節目,爸爸介紹自己的工作說一件家裏的趣事。

四、結束部分

音樂響起,幼兒親自爲爸爸頒獎。全體合影留念。

教師小結: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多留點時間陪孩子,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留下更美好的回憶。

大班社會教案:爸爸的模樣

父親節快到了,我們畫一張爸爸做事情的畫送給爸爸吧。在畫畫時,我們小朋友一定要仔細回憶爸爸在做事時的表情、動作,如爸爸做事時表情有時鄒眉頭的`,有時是開心的。如爸爸做事時是坐在椅子上或彎着腰或站着等。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動作的靈敏性合反應能力,學會躲閃。

2、有良好的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會按不同的角色進行遊戲。體驗遊戲的快樂。

3、與同伴有好、互助的參與,具有一定的協作精神。

【活動準備】

場地佈置若干墊子,作爲鳥窩。老鷹頭飾、報紙球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扮演老鷹,小朋友扮演小鷹,幼兒跟着音樂聽口令學飛:大班孩子帶着中班孩子一起學飛,老師吹口哨。小鷹馬上飛回鳥窩,一定要佔住墊子的一個角。

(師:小鷹們,今天媽媽帶你們去學本領,好嗎?瞧,這是我們的鷹巢,你們看,有幾個角?一會兒,小鷹們跟着音樂聽媽媽的口令學飛,音樂停,小鷹們要趕快回到鷹巢,每隻小鷹佔一個角,明白了麼?)

二、基本部分:玩“老鷹抓小雞”遊戲。

1、幼兒自由分組、分角色玩傳統的“老鷹捉小雞”遊戲。

(1)幫助幼兒合理分組。(保證每組中都有中大班的幼兒)

(2)共同回憶遊戲玩法、規則(角色責任):母雞帶着小雞躲閃跑,要會照顧後面的小雞。老鷹要靈活,如果小雞們在雞媽媽帶領下蹲下來了,就不能再去捉。

師:小鷹學會了本領,你們想不想去抓小雞啊?你們玩過“老鷹捉小雞”遊戲嗎。怎麼玩的?(老鷹要站在母雞的前面,做趕雞的動作,衝破雞媽媽的防線,抓住雞媽媽身後的小雞。雞媽媽要張開雙臂,左右躲閃,極力保護身後的小雞,有危險,雞媽媽趕快要叫小雞們蹲下,保護好自己的小雞。小雞呢,一定不能把手鬆開,跟着雞媽媽左躲右閃。)

知道玩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嗎?

(一個雞媽媽身後最多隻能有五隻小雞。隊伍太長,後面的小雞很容易被老鷹捉走。)

2、老鷹捉小雞新玩法

(一)組隊抓小雞。

(1)觀察老鷹捉小雞的方法,引導老鷹想辦法如何能夠又省力有能多捉小雞。

(2)鼓勵幾隻老鷹合作捉小雞。

召集大家在墊子上休息,問:“爲什麼玩了這麼久我們老鷹小雞抓的這麼少?想個什麼辦法呢?”(鼓勵幼兒想辦法:老鷹們合作起來,互相配合捉小雞)師交代新規則:老鷹隨便哪個隊伍的小雞都可以抓,還會配合着抓,雞媽媽保護的難度要變大啦,你們有沒有信心戰勝老鷹?

3、老鷹捉小雞新玩法。

(二)“智鬥老鷹”

玩法:引導母雞和小雞一起合作。小雞分成幾隊,一隊打老鷹,其餘的隊去在遊戲過程中找機會營救。

規則:

(1)引導幼兒使用紙球材料進行遊戲。用紙球打老鷹。被打到的老鷹要蹲五個數纔可以繼續捉小雞。

(2)教師以母雞身份指導幼兒共同制定玩法、規則。救“小雞”:“小雞”和“雞媽媽”找機會拍一下捉到的“小雞”的手,被捉“小雞”就可以救回,跟在其他“小雞”的後面重新開始遊戲了。

師帶領幼兒休息:“小鷹們真聰明,想了個好辦法,捉走了我們這麼多小雞,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把小雞救回來,想辦法趕走小鷹)。

我今天就來做雞媽媽,看我準備好多小石頭,小雞們可以用小石頭去趕老鷹,被砸到的老鷹要回鷹巢休息一會兒(數5下才可以再出來)。我們怎麼去救小雞呢?我們一隊可以繼續玩吸引住老鷹,其他的可以偷偷的找機會用手拍一下捉到的小雞的手,被捉到的小雞就可以回到隊伍裏繼續遊戲。救回小雞和趕走老鷹我的都會獎勵你們一枚勇敢勳章。小雞們有沒有信心?

順着剛剛的遊戲玩下去(有很多小雞被捉在鷹窩)

三、結束部分。

1、小結本次活動幼兒在玩法上的創新,同時表揚幼兒能夠互相合作。

2、幼兒兩兩相對,雙手握空心拳,食指做雞的嘴巴,在同伴身上敲(吃米)放鬆身體肌肉。(指導幼兒敲擊的力度要適宜。敲擊肌肉出,避開關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探索影子,獲取有關影子形成、變化的具體體檢。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3.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現象的興趣和好奇心。

4.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一隻燈或手電筒等光源。(作手影遊戲用)

2.幼兒用書畫面“這些手影像什麼”。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對影子的注意。

“小朋友,你見過影子嗎?”“什麼時候會有影子?”(太陽光、電燈光照着我們的時候就有影子了)“還有什麼東西有影子?”(樹、花、房子、動物等)“爲什麼會有影子呢?”(幼兒猜測並討論)用手電筒做實驗,使幼兒知道因爲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引導幼兒觀察物體的影子及變化

“請你到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麼樣的?”“請你再找一找、看一看,還發現了哪些影子?它們是什麼樣的?會不會變?爲什麼會變?怎麼樣就使自己沒有影子了?”(我們把光的位置改變了,影子變會改變,躲到陰暗處,就沒有影子了。讓幼兒改變光照的位置觀察影子的變化)

3.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玩手影遊戲。

“下面我們來玩手影遊戲。老師用手做一個影子,讓你們猜這是什麼?然後再跟老師學着做好嗎?”師生共同做手影遊戲。“我們變了這麼多手影,你們知道爲什麼會有這麼多不同手影嗎?”(手的不同姿勢形成了不同的影子)

活動建議

啓發幼兒注意晚上在馬路上,路燈照着自己的影子有什麼變化。

活動反思:

由孩子在戶外活動不經意的一個遊戲,給了我構思,捉住了他們喜歡玩的這個特點,同時這個活動比較貼切生活,由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出進一步探索,在設計中我由淺及深,層層遞進擴展和深化了幼兒關於影子的概念,還通過玩手影這一活動環節,強化了活動的趣味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欣賞到由一羣中學生表演的竹子民間舞蹈——《蘄竹舞》,既吸收了傳統藝術元素,又整合了現代舞蹈、音樂、燈光等時尚元素,妙趣橫生,我被這個舞蹈所深深吸引。讓幼兒從小接觸優秀的民間舞蹈作品,並由此領略其中蘊含的真、善、美和諧統一的核心思想,是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追求的目標之一,於是我們有了設計這個音樂活動的想法。

我們對音樂作品《蘄竹舞》進行了一定的改編(見附後樂譜),將作品改編爲AB結構,使AB兩段樂曲具有鮮明的對比效果:A段旋律活潑歡快,表現敲擊身體的動作;B段旋律強烈、富有震撼力,音樂的樂句爲a+b結構.並以對答句的形式呈現,前半樂句a有旋律,此部分創編造型動作,後半樂句b僅由排鼓按|×××××××××× ×|的節奏型演奏,此部分創編敲擊動作,隨樂表演時讓幼兒輪換選擇a部分或b部分進行表演,使幼兒有比較充分的思考反應時間。整個活動設計爲三個層次,循序漸進,讓幼兒在每一次的音樂學習中都能獲得快樂體驗。

活動一敲敲多變的鼓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旋律和結構,並能用手敲擊身體和敲擊鼓面等相應動作表現A段的歡快與B段的強烈。

2.體驗與同伴合作造型、敲擊,共同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切好的音樂,觀看過各種各樣鼓的造型,幻燈片。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今天我們來玩一玩敲鼓,我們要來敲各種各樣有力量的鼓,敲鼓前我們先來敲敲身體做做熱身運動。

2.感受A段樂曲,並隨A段音樂敲擊身體的某個部位做熱身準備。

師:我們可以用手敲身體的哪裏呢?(根據幼兒的回答,隨A段音樂敲擊身體的一個部位)

3.感受B段樂曲,嘗試用一隻手掌當鼓面造型,另一隻手敲擊鼓面來表現B段樂曲應答的句式。

(1)出示一個鼓面的幻燈片,以夠用爲原則探索一個鼓面不同方位的造型動作。

師:熱身運動做好了,我們先來敲一個在上面的鼓,我們的手上沒有鼓,怎麼辦呢?我們用一隻手掌來變鼓面,仔細看我是怎麼變的。(教師示範變鼓動作,幼兒模仿)

師:鼓除了在上面還可以在哪裏呢? (全體幼兒根據回答做出用手掌向下、向左、向右的造型動作)

(2)欣賞教師隨樂表演變一個鼓面的造型動作。

師:現在我來變鼓,看看我變了幾次?(四次)每次變得一樣嗎?(不一樣)

(3)幼兒跟隨教師表現一個鼓面的造型動作。

師:我們一起來變一變,注意在“準備、一二”的時候做好準備,在變的時候馬上變出來。(幼兒模仿練習一遍)

第四次和前面變的有什麼不一樣?第四次是變了很長時間才停住的,前三次是變出來馬上停住的。(教師分別哼唱第四句和前三句,幼兒隨樂表現變鼓動作)

(4)跟隨B段樂曲(慢速)進行一個鼓面的造型、敲擊動作。

(5)跟隨B毆樂曲(原速)進行一個鼓面的造型、敲擊動作。

4.隨樂表現A、B兩段樂曲的敲擊動作。

師:現在我們將敲身體和敲鼓連起來玩一遍。

5.嘗試用兩隻手掌表現鼓面的造型動作,兩兩合作敲擊。

(1)出示兩個鼓面的幻燈片,嘗試用兩隻手掌表現兩個鼓面的造型動作。

師:除了可以敲一個鼓,還可以怎麼敲?(敲兩個鼓)這兩個鼓怎麼變? (幼兒表現幻燈上兩個鼓面的造型動作)

兩個鼓除了這樣變,還可以怎麼變? (幼兒創編動作,教師積極模仿幼兒的動作)

(2)幼兒表現兩個鼓面的造型動作,教師用手敲擊。

師:你們的兩隻手都當鼓了,誰來敲呢?

我來當鼓手,你們一定要變出讓我敲得到的鼓,注意這一次我不用動作提醒,你們可要自己變出各種各樣有力量的鼓。(幼兒隨樂變鼓,教師敲擊鼓面,併發出“嘿嘿”的聲音)

(3)幼兒一邊發出“嘿嘿”聲,一邊表現鼓手敲擊動作。

師:你們變出了那麼多有力量的鼓,我也想來變鼓,你們來當鼓手“嘿嘿”敲一敲。(幼兒隨樂練習空手敲擊一遍)

(4)教師表現兩個鼓面的造型動作,幼兒敲擊。

(5)幼兒兩兩合作表現兩個鼓面的造型、敲擊動作。

師:現在請你們和好朋友一起來合作敲一敲,先商量好誰來當鼓,誰當鼓手。(幼兒在位置上隨樂兩兩合作造型、敲擊第一遍)

合作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現在請你們交換角色,再來玩一遍。(幼兒在位置上隨樂兩兩合作造型、敲擊第二遍)

師:現在請你們和好朋友找個空位置商量好誰來當鼓,誰當鼓手,這一次我們要連起來玩兩遍,中間我們直接換角色。(幼兒找空位置,兩兩合作表現樂曲兩遍)

6.嘗試合作表現一套鼓的造型、敲擊動作。

(1)出示並引導幼兒觀察一套鼓的幻燈片。

師:這一次我們要來敲一套鼓,這套鼓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在前有的在後,有的在左有的在右……

(2)請幾位幼兒合作表現一套鼓的造型動作,教師進行敲擊表演。

師:誰來挑戰變一套鼓呢?現在我來做鼓手,你們在變鼓的時候,馬上合作變出鼓來。(師幼隨樂表現,教師要儘可能敲擊到每一位幼兒變出的鼓面)

(3)幼兒分成三組,與客人老師合作表現一套鼓的造型動作,客人老師表現即興的敲擊動作。

活動二竹兒響咚咚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熟悉樂曲的旋律和結構,並能跟隨樂曲表現竹棍敲擊身體和敲擊竹棍的動作。

2.在敲擊竹棍的比賽情境中,嘗試探索用一根竹棍進行造型、用竹棍敲擊竹棍動作來表現B段樂曲的應答句式。

3.合作時能用眼神與同伴進行交流,體驗使用竹棍進行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根竹棍。

2.幼兒學過竹棍操,並探索使用竹棍進行各種造型。

活動過程

1.複習敲鼓動作。

(1)師幼隨樂進行左右手互動敲鼓動作。

(2)兩兩合作進行變鼓造型、敲擊動作。

2.嘗試探索用一根竹棍進行造型、敲擊的動作表現B段樂曲應答的句式。

(1)交代比賽內容。

師:今天在這裏要舉行一場敲擊比賽,會是什麼呢?變變變,變出了一根什麼?(竹棍)今天在這裏要舉行一場用竹棍進行造型、敲擊的比賽。

(2)探索用一根竹棍進行造型的各種動作。

(3)創編用竹棍敲擊竹棍的節奏型:①|×一×一|②|××××|③|××××××|。

(4)幼兒自選敲擊節奏型,兩兩合作,跟隨B段音樂進行竹棍的造型和敲擊動作。

3.兩兩合作隨A、B兩段樂曲進行竹棍敲擊動作。

A段音樂,幼兒使用竹棍敲擊身體部位;B段音樂,輪換進行使用竹棍造型、敲擊動作。

4.將幼兒平均分成兩組進行敲擊比賽,每組中一位幼兒當敲擊手用竹棍進行敲擊,其餘幼兒用竹棍合作造型。

活動三快樂竹棍舞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熟悉樂曲的旋律和結構,並能跟隨樂曲表現兩根竹棍敲擊身體和敲擊竹棍的動作。

2.創編用兩根竹棍進行造型、竹棍和竹棍相互敲擊的各種動作來表現B段樂曲的應答句式。

3.初步感受竹棍舞的特點,體驗隨樂跳舞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對小竹棍,每人一頂竹葉頭飾。

2.瞭解竹棍舞的特點,幼兒觀看過舞蹈《竹棍舞》VCD。

活動過程

1.複習使用一根竹棍進行造型、敲擊動作。

(1)幼兒隨樂進行左、右手互動敲鼓動作。

(2)兩兩合作進行一根竹棍造型、敲擊動作。

2.嘗試探索用兩根竹棍進行造型,用竹棍敲擊竹棍動作表現B段樂曲應答的句式。

(1)嘗試探索兩根竹棍的各種造型動作。

師:剛纔我們進行了一根竹棍的造型敲擊,現在我們要挑戰兩根竹棍的造型敲擊,兩根竹棍可以怎麼造型呢?(啓發幼兒創編各種使用兩根竹棍進行造型的動作,並請幾位幼兒上來展示,教師進行積極評價)

(2)幼兒隨樂創編兩根竹棍造型動作,教師進行竹棍和竹棍的敲擊動作。

(3)嘗試探索各種竹棍敲擊竹棍動作。

師:剛纔我們創編出了各種各樣用兩根竹棍造型的動作,那竹棍和竹棍可以怎麼敲呢?(啓發幼兒根據他們的回答,擺弄竹棍做出不同的敲擊動作)

(4)教師隨樂創編竹棍造型動作,幼兒隨樂創編敲擊動作。

(5)合着音樂輪換完整創編B段用兩根竹棍造型和敲擊的各種動作。

教師請喜歡進行造型和喜歡敲擊的幼兒分別站成兩排,隨樂完整創編B段兩根竹棍造型和敲擊的各種動作。

(6)幼兒兩兩合作,跟隨B段音樂進行兩根竹棍造型和敲擊的動作。

3.兩兩合作,隨A、B兩段樂曲進行竹棍敲擊動作。

A段音樂,幼兒使用兩根竹棍敲擊身體部位;B段音樂,兩兩合作進行使用兩根竹棍造型、敲擊的動作。

4.遊戲:竹棍樂。

師幼戴上竹葉頭飾。A段音樂,幼兒一邊自由走動一邊用兩根竹棍敲擊身體的不同部位,到句尾找到自己喜歡的隊(造型隊在左邊,敲擊隊在右邊);B段音樂,造型隊和敲擊隊輪換進行兩根竹棍的造型和敲擊動作。

音樂重複第二遍。A段音樂,幼兒一邊自由走動一邊用兩根竹棍敲擊身體的不同部位,到句尾找到自己喜歡的朋友;B段音樂,兩兩合作進行兩根竹棍的造型和敲擊動作。

活動延伸

在日常活動中,當幼兒對音樂和敲擊竹棍高度熟練後,嘗試加長音樂,再編排隊形,完成成品的竹棍舞。

活動反思

韻律活動((敲敲樂》的開展,使我深刻體會到,在幼兒韻律活動中,要激發幼兒學習韻律的內在動機,提高韻律活動的積極性,除了對幼兒進行積極正確的評價外,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適合幼兒認知特點的音樂材料是教學成功的基礎。韻律活動的設計首先是對音樂材料的選擇,教師既要考慮作品是否符合教育的要求,又要考慮幼兒感知、理解音樂的實際水平。要爲幼兒選擇節奏清晰、結構工整、形象鮮明的音樂。如果材料是器樂曲,還要考慮結構單純、長度適中。《敲敲樂》的音樂選自竹子民間舞蹈《蘄竹舞》,在對這個音樂作品進行分析時我們發現,原作無論在長度、速度還是結構上都不太適合幼兒,因此我們對原作品進行了一定的調整,這樣的調整不僅能讓幼兒非常明顯地區分A、B兩段樂曲,並且能夠較明顯地聽出B段有旋律部分爲造型,排鼓節奏型演奏爲敲擊。這樣的音樂材料爲幼兒的表達表現提供了自由空間和秩序的保證。

設計循序漸進的活動環節是活動成功的保證。《敲敲樂》活動設計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動作的設計符合幼兒身體發展的特徵,遵循從上肢到下肢,同時兼顧動作的動靜交替。並且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處於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內,給幼兒適宜的認知挑戰,讓幼兒融驗成長快樂,增強自信心。如在“敲敲多變鼓”活動中,首先請幼兒探索一個鼓面不同方位的造型動作,通過觀察、模仿學習澄清動作模型,完成左右手的互動。接着讓孩子遷移經驗,創編兩個鼓面的造型動作,並創設問題情境:“兩隻手當鼓面,誰來敲?”完成兩兩合作造型敲擊。最後讓孩子挑戰合作變一套鼓。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讓孩子們深切體會到每進一步都會產生不同的美好經驗,激發他們投入全部的熱情。

給予幼兒明確的任務是完成教學預設的保障。活動過程中我不斷地澄清動作模型,讓幼兒清楚動作的任務標準,很好地完成動作。如在“敲敲多變鼓”活動中,我通過提問來幫助幼兒明確:教師一共造型四次;教師每次的造型都不一樣;前三次動作變化的頻率快,第四次慢。這樣,在幼兒觀察、模仿學習動作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引導他們,幫助他們抽象出動作的模型,並澄清動作的標準。

適時提供高級榜樣將困難化解於無形之中。當幼兒認爲他們有能力學習與執行榜樣所示範的行爲時,他們就會注意榜樣,並認爲“如果他們能做到,我也能做到”。如在“敲敲多變鼓”活動中,教師以“夠用”爲原則讓幼兒探索一個鼓面不同方位的造型動作後,提取了上、下、左、右四個方位的動作進行合樂示範,爲幼兒提供了高級榜樣,讓幼兒清楚如何合樂表現一個鼓的造型動作。在兩兩合作造型、敲擊環節,教師請一位幼兒來當變形金剛鼓,自己當鼓手,進行合作敲擊,爲幼兒如何進行兩兩合作提供了高級榜樣。探索合作表現一套鼓的造型動作對於大多數幼兒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在這個環節教師請了幾位幼兒合作表現一套鼓,教師表現鼓手,爲幼兒提供了高級榜樣,使幼兒相信自己能夠接受挑戰表現一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