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合集七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鞏固排隊的方法,一個跟着一個,不搶排,不插隊,不吵鬧,要遵守排隊規則,養成良好的排隊習慣。

2、讓幼兒知道排隊是一種文明行爲,瞭解"自覺排隊日"的相關常識。

3、體驗感知集體生活中排隊的重要性,初步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意識。

活動重點:

在遊戲中掌握排隊的基本方法,知道排隊的重要性。

活動難點:

自覺排隊,做到不推搡、不插隊、不搶排,並在排隊時學會等待。

活動準備:

公共場所排隊圖片,自覺排隊日圖片(11),手偶、大雁、小螞蟻頭飾若干,用報紙做的大青蟲一條,糖果一盒。

活動過程:

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手偶乖乖兔引起幼兒興趣,導入主題。

基本活動:

一、玩一玩、做一做。

1、告訴幼兒今天有一位客人來到我們班,引導幼兒和乖乖兔打招呼,今天乖乖兔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

2、教師表演手偶講故事《不聽話的小雁》

提問:

(1)媽媽對小雁說了什麼話?

(2)小雁爲什麼會受傷?

教師小結:大雁飛行時排隊很重要,誰都不能掉隊,一個跟着一個,不擠不搶 不吵鬧

遊戲: 《大雁排隊向南飛》。

遊戲規則:教師扮大雁媽媽,帶領全體女孩扮小雁跟着雁媽媽排成"一"字形隊伍飛行,要求:幼兒聽口令,一個跟着一個,不推不擠不吵鬧。

(1)教師和女孩一起做遊戲,男孩在旁邊加油。

(2)教師及時評價幼兒的表現。排隊飛行時,一個跟着一個,沒有一個掉隊的,表現的很勇敢,很棒!

(3)教師和女孩一起進行遊戲。

3、教師出示螞蟻排隊搬運食物的圖片進行簡單的講解。

遊戲:《螞蟻搬蟲》

遊戲規則:幼兒排隊運大青蟲,聽從口令排隊踏步走。認真遵守排隊秩序。

教師扮螞蟻大王和全體男孩扮演小螞蟻一起玩搬運大青蟲的遊戲。遊戲中鞏固排隊的方法和規則。

二、看一看,說一說。

1、教師出示"11"圖片讓幼兒說一說"11"像什麼?教師結合圖片"11"講解"自覺排隊日"中標誌的含義,讓幼兒排隊時要像11的順序排號。自覺排隊是一種文明的行爲,我們小朋友要從小養成主動排隊的好習慣。

2、教師出示公共場所排隊的圖片,讓幼兒說一說圖中的人是怎樣排隊的?

3、(1)讓幼兒說說在幼兒園中做哪些事情需要排隊?

(2)讓幼兒說說周圍同伴中 ,哪些小朋友排隊時表現 的好?哪些小朋友排隊時表現的不好?

教師總結:排隊守秩序,向排隊表現好的小朋友學習。

結束活動:教師總結,獎勵幼兒在活動中的出色表現,每人一顆好吃的糖果,幼兒隨音樂排隊領取糖果。

活動延伸:

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養成自主排隊的好習慣。

活動反思:

幼兒排隊的要點和規則教師進行單一的說教,幼兒不易理解和接受,但是如果把它們放在故事情境和遊戲中,那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他們的各種感官都被調動起來了,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體驗了排隊飛行和集體排隊運食物的樂趣,遊戲中孩子們自覺遵守遊戲規則,沒有一個違反規則的,遊戲結束時,孩子們個個意猶未盡的感覺,可見遊戲的魅力所在,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樂,很容易達到活動目標。活動中應該讓幼兒自主性發揮的更充分些,但小班幼兒相對來說有點兒難。

附: 自編故事 《不聽話的小雁》

秋天來到了,大雁媽媽要帶着小雁和大家一起飛回南方的家。臨行前媽媽對小雁說:"孩子,明天一大早,我們就要和大家一起排隊飛回南方的家,飛行時會很辛苦,你要緊緊地跟在媽媽的身後,聽從頭領的指揮 ,千萬不要掉隊,也不能貪玩,不然會很危險的。小雁點了點頭,雁媽媽這才放心地去睡覺。

第二天早上,小雁和媽媽一起排隊跟着頭領在天上飛行,小雁第一次和大家一起飛行,感到很稀奇,一會兒東張西望,一會兒和旁邊的夥伴瘋鬧,早把媽媽的話忘在了腦後。

這時有一隻漂亮的小蝴蝶飛了過來,小雁就離開了媽媽和大家,正當小雁玩得高興的時候,一隻兇猛的老鷹向它飛了過來,小雁嚇得大喊救命,幸虧雁媽媽和大家聽到了呼救聲及時趕到,救下了小雁。

小雁得救了,它慚愧地低下頭,哭着對媽媽說:"媽媽,我錯了,我以後一定聽您的話,好好排隊,再也不貪玩了,謝謝你和大家救了我。"雁媽媽摸摸小雁的頭,對它說:"孩子,記住媽媽的話,飛行時一定要排隊,聽從指揮,這樣才能保護好自己。"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開展班級紙製品使用情況的調查,在此基礎上討論並制訂班級紙張使用和廢舊紙張重複使用的可行性方案。

2、願意從自身做起,做節約用紙的環境保護小衛士。

3、逐步養成垃圾分類處理和珍惜、節約資源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進行爲期一週的紙製品使用情況調查,可記錄自己每天在幼兒園使用各種紙製品的具體數量。並統計出自己一週使用各種紙製品的總量;知道製作紙的主要原料是樹木等植物纖維。

2、材料準備:視頻資料——幼兒使用紙的活動實錄片段(繪畫、摺紙、手工製作活動),紙製品使用情況的調查彙總表,課件,標記卡,報紙,單面使用過的複印紙,畫報紙(廣告紙),廢舊紙盒,紙杯等。

活動過程:

一、分享調查結果,初步瞭解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紙製品的用量非常大,體會節約用紙的必要性。

1、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彙總調查結果。

(1)師:我們用了一週的時間記錄自己使用的各種紙製品的數量,現在我們來統計一下,全班小朋友在幼兒園裏一週使用了多少紙製品。

(2)出示大調查表,請3~4位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結果。教師和幼兒一起推算全班幼兒一週使用的圖畫紙、彩紙、白紙、廢舊紙盒(杯)等的數量。

2、以幼兒用紙量與一棵樹的造紙量進行對比,讓幼兒感受到節約用紙的重要性。

(1)討論:我們真的需要用這麼多紙嗎?有沒有可能節約使用?爲什麼?

(2)小結:紙對我們很重要,我們需要它。用紙也有節約的方法,節約用紙可以少砍樹,就是一種保護環境的行動。

二、觀看視頻,討論並提出班級節約用紙的方法

1、觀看視頻,觀察其中的用紙行爲,討論節約用紙的方法。

(1)觀看片段一:一幼兒正用勾線筆在圖畫紙上畫畫,只見他畫一點就換一張畫紙。

討論:這是我們小朋友畫畫的情景,你看了以後有什麼想法?(不能浪費紙,每張紙都要儘量畫完;畫完一幅畫後再拿新紙畫另一幅畫。)

(2)觀看片段二:一幼兒在用一張白紙摺紙,周圍有一些用白紙折的作品;一幼兒在做手工(紙盒造型),正從一張大彩紙中剪一個小圓形;另一幼兒則從一張彩紙的邊緣剪所需的小圓形,旁邊有廢紙簍,簍裏有一些紙屑。

討論:看了這段錄像你們又有什麼想法?(可用廢舊紙摺紙,剪圖形可以選不同大小的`紙,剪的時候要從邊緣開始剪起,用過的廢紙也可以收集起來再利用……)

2、師幼共同總結:班級節約用紙的方法。

●認真畫畫、寫字,畫錯畫寫錯字的紙可以留作他用;

●可用報紙、用過的複印紙、畫報紙替代部分畫紙;

●剪小圖形用小紙,剪大圖形用大紙,剪圖形時從紙的角落或邊緣開始;

●利用廢舊紙盒、紙杯做手工或者遊戲材料;

●無法再使用的廢紙還可以回收。

三、實踐操作:動手整理廢舊紙張,爲再利用作準備

1、提供報紙、畫報紙(廣告紙)、各種彩紙,分三組進行整理。

師:我們一起來動手整理廢舊紙張。我先來介紹整理方法和要求。

●報紙組:選擇畫面少、乾淨清爽的報紙.摺疊整齊作爲水粉畫的畫紙。

●彩紙組:把紙按大、小和顏色分類擺放。

●畫報紙組:把畫報紙摺疊後剪成正方形,當摺紙的材料。

2、幼兒自由選擇分組進行整理。

3、總結:讓我們從節約用紙開始,養成良好的節約習慣.做保護環境的小衛士吧!

活動反思:

品德與生活課重視讓學生體驗、參與,重視與學生生活的緊密聯繫。在本主題活動中,我引導學生針對生活和學習中使用紙張的不同方面展開調查,從而使學生了解到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可以採用這些方法來進行研究。在活動中,調查研究的記錄和統計分析也是很重要的,我激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展示自己的調查資料或結論,如錄音、圖片、表格等。通過這樣的過程來引導學生研究紙與森林的關係,培養節約用紙、保護資源的意識,並在此基礎上開討論:在日常生活中,作爲一名小學生能做什麼,應該怎麼做,從而直接參與紙與環保的實踐活動。在調查身邊的人每天用多少張紙時,出現了個別同學不實事求是,隨便填寫數字的情況。所以,在以後的調查活動中要強調調查的真實性和嚴謹性。調查結束後爲了使同學們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浪費用紙的情況,我不僅讓學生統計全班同學一天使用多少張紙,而且還幫助同學們計算清楚全校一天、一年使用多少張紙,讓學生們真真切切感受到生活中浪費紙的情況,從心底領悟到節約用紙的必要性。在活動中我發現學生們身上閃爍着智慧的光芒,他們的思維很活躍,能想到很多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能關注到生活中很多細微的方面,能從事調查和研究,並且完成得很出色。原來,學生的潛力真的是無限的。

小百科:節約,就是節省,儉約的意思。如今世界資源的緊張,環境的惡化,將節約提到了一種新的境界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引言:

現在有許多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收到無限的寵愛。孩子的很多要求都會得到家長的無條件滿足,家長的百依百順漸漸地在孩子心中覺得理所當然,慢慢地會用無禮的語言和表現,甚至生硬態度迴應父母,是不尊重父母,不懂得感恩的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多引導孩子用感恩的心對父母、他人說出感恩的話,爲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表達感恩的環境,使他們想說、會說、敢說、有機會說。孩子的文明之花自然盛開。

行動依據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4-5歲幼兒會用禮貌的方式向長輩表達自己的要求和想法。

準備:

家裏牆上貼一棵樹;愛心形紙條若干;水彩筆。

任務卡:

1、看一看:這裏有一棵樹,你猜猜這棵是什麼樹?(感恩樹)感恩樹可以做什麼用?(可以說出你心中的感謝。)

2、說一說:爸爸媽媽很愛你,你能發現嗎?從哪些事情發現爸爸媽媽的愛?

2、想一想:思考:當你發現爸爸媽媽爲你做事情時你怎麼表達你的感謝?

3、議一議:怎麼讓你的感謝讓爸爸媽媽感受到?看看媽媽在愛心形紙條上寫給孩子的感恩話語。如:謝謝你爲媽媽拿拖鞋;謝謝你爲媽媽擦汗等。

4、做一做:在愛心紙條上記錄自己感謝的話語貼出來。

1)在愛心紙條上用繪畫的形式記錄自己的感謝話語。

2)將愛心紙條貼在愛心樹上。

3)在愛心樹旁向爸爸或媽媽說己記錄的感謝。

孩子說己記錄的感恩紙條時,家長的態度一定要安靜地坐下來聽,並對孩子的感謝作出迴應。

除了給爸爸媽媽感恩卡,也可以讓孩子逐漸擴大到感謝身邊的人和事。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隨機教育,真正學會感恩身邊的人。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老師們都很關心、愛護小朋友,並教小朋友學習很多本領。

2、教育幼兒遇到困難時,可以找老師,要求幼兒安靜傾聽同伴談話。

3、初步激發幼兒對老師的喜愛和尊敬之情。

活動準備:玩具電話一臺。

活動過程:

一、啓發幼兒談談自己班上的老師。

1、使幼兒知道老師很關心、愛護他們。

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有的小朋友還哭呢,是哪位老師抱着他(她),給他擦眼淚的?中午肚子餓了,是哪位老師給小朋友盛飯、盛菜,讓小朋友吃飽的?

睡午覺了,是誰幫你脫了衣服的?

起牀了,又是誰幫你穿衣服的呢?

2 、使幼兒知道,老師會教小朋友學習很多本領。

3、教師小結。

讓幼兒知道每個班上有兩位老師,她們都很喜歡、關心小朋友;誰有什麼困難,老師都會幫助他,就像小朋友的媽媽一樣;老師還會教小朋友許多本領,也教小朋友玩好玩的遊戲。

二、玩遊戲“打電話”。

師:喂,小朋友好,我是X老師。

幼:X老師好。

師:你喜歡上幼兒園嗎?喜歡老師嗎?

兩位老師分別給幼兒提出希望和要求,並請幼兒在電話裏給每位打電話的老師念一首兒歌或唱一首歌。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知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2、在遊戲活動中體驗合作能夠省時省力。

3、樂意在日常活動中與同伴合作,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識。

4、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錄音故事《拔蘿蔔》

活動過程:

1、傾聽故事,瞭解什麼是合作。

教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拔蘿蔔》,請你們聽一聽,誰在拔蘿蔔?他們是怎樣拔蘿蔔的?答案就在故事裏,請小朋友們仔細聽。

幼兒傾聽故事後,提問:

誰要拔蘿蔔?他拔出來了嗎?後來他想了什麼好辦法?

教師小結:蘿蔔太大了,老爺爺一個人拔不出來,老奶奶、小姑娘、小花狗、小貓咪、小老鼠一起拔就拔出來了,這是爲什麼呢?

(幫助幼兒理解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2、創設情境,幼兒嘗試合作搬運蘿蔔,體驗合作的好處。

先請一個幼兒去搬所有的蘿蔔,當幼兒一次搬不了時,再請四名幼兒一起去搬運,讓大家比較一個人搬與五個人一起搬哪個更好,從而深入理解合作搬省時省力。

3、遷移經驗,進一步加強合作意識。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回答問題,冰冰要將桌子搬到窗戶下,他一個人搬不動,怎麼辦?小玲不小心將圖書架碰倒,圖書撒了一地,怎麼辦?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用合作的方法幫書中的小朋友解決了問題,希望你們自己遇到問題時,也請別人幫忙或主動幫助別人,記住合作力量大。

活動反思

《合作力量大》是南師大版的小班社會領域內容,小班幼兒經過一學期的集體生活,已有分享意識。《綱要》中指出:“兒童的自主活動不是單獨的個體活動,而是以同伴、教師及其他人共同生活爲背景的”而合作又上幼兒來發展適應社會的不可缺的重要素質,所以這一活動重點培養幼兒初步的合作意識,並通過自身的遊戲體驗來感知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在環節設置上,遵循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運用故事導入——理解合作——遊戲體驗——經驗提升的漸入來培養和激發幼兒對合作的理解。以故事導入,幼兒在有趣易懂的故事中,感知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形象的角色,重複和語言對白,適宜小班幼兒的直觀感知的特點。運用遊戲“搬蘿蔔”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感知合作的意義。正如華盛頓少兒博物館上的一句名言:“告訴我的,我會忘記,做給我看的,我會記住,讓我參與的,我會理解”。幼兒經驗的獲得要將之運用。《綱要》中也指出,注重幼兒在生活中的學習,老師運用多種情境的呈現,讓幼兒去判斷和探索在實際生活中出現類似的情景,該如何做出相應的反應,從而發展幼兒在生活中運用合作能力,理解幫助別人或別人幫助自己都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更好地培養幼兒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融入他人,融入社會。

小百科:合作就是個人與個人、羣體與羣體之間爲達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種聯合行動、方式。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目標:

1、幼兒通過認照片、看錄象、試衣服等活動,感受到自己的長大。

2、願意較大聲、大膽地在集體面前發表自己的想法。

3、初步運用比較的方法,瞭解自己的長大,增強觀察能力。

4、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爲。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準備:

1、幼兒小時侯的照片、錄象。

2、各類嬰兒衣物等。

活動重難點:

幼兒通過操作比較感受到自己的長大。

激發幼兒爲自己的長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設計思路:

新年快要到了,孩子們沉浸在迎新年的歡樂氣氛中,我們小班的孩子也是如此,他們放了焰火,認識品嚐了過年時缺少不了的糖果,不免對過了年要長大一歲有了他們自己的疑問和想法,搞不清什麼叫“長大”?人爲什麼要長大,爲此非常有必要和孩子們來共同探討有關“人長大”的事情。幼兒在關注周圍生活環境的同時,也非常渴望探究自己的生長過程……對幼兒來說,自己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是怎麼慢慢長大的是他們心中最想了解的一個迷。教師通過“認照片”、“看錄象”、“試小時候的服裝”等感性操作活動,來幫助幼兒從多方面的比較中瞭解和感受自己在身體、能力上的成長,體驗長大的快樂。又希望通過新年的主題,讓幼兒體驗到“過年了,大家長大一歲了“,從情感上感到自豪與自信,進而喚起他們懂得既然長大一歲了就要更加懂事、更加能幹的道理。

活動過程:

(一)情境感知:

1、教師創設情景:在桌上分散放一些孩子小侯的照片。請你找找哪張是你自己的?去認認還有照片上的朋友會是班中的誰呢?

2、出示個別幼兒的照片讓大家認一認:這是誰呢?,怎麼和現在長的不一樣呢?

3、小結:我們長大了,所以和現在不一樣。

(二)操作比較:

1、過渡:小朋友都帶來了小時侯穿的衣服,去試一試現在還穿得下嗎?(幼兒試穿小時侯的衣物,感覺身體上的長大。)

2、幼兒根據自己的操作講述自己的發現。(個別幼兒試穿、講述。)

3、小結:我們的頭、身體、手、腳等各個地方都長大了,說明我們真的長大了。

(三)觀察發現:

1、幼兒看錄象一:小時侯的寶寶。提問:寶寶在幹什麼?爲什麼要媽媽幫忙?

2、幼兒看錄象二:上幼兒園的寶寶。比較:這兩個寶寶有什麼不一樣呢?

3、小結:第一個寶寶什麼事情都要媽媽做。第二個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引導討論:(1)你們和兩個寶寶相比有什麼兩樣?你學會了什麼新的本領。(2)你們跟爸爸、媽媽、老師比呢?

5、小結:小時侯都要爸爸媽媽幫忙,孩子長大會自己做各種事情,希望你們長大後學會更多的本領,比老師的本領更大。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計意圖:

我班幼兒有一定的環保意識,知道不亂扔垃圾,瞭解像飲料瓶這類垃圾可“變廢爲寶”,但對垃圾的分類和回收卻知道的很少,爲了更好地利用資源,豐富幼兒環保知識,設計了本活動,讓幼兒通過操作實踐,參與垃圾分類和回收,並在活動延伸中用垃圾回收款購買鳥糧喂鳥,讓幼兒感受環保的意義。

活動目標:

1、知道哪些是無毒無害的廢舊物,瞭解它們能循環再用。

2、認識垃圾分類標誌。

3、參與垃圾分類回收實踐,通過用回收款買鳥糧喂鳥,感受環保的意義。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PPT課件、可回收垃圾箱、可回收垃圾若干。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主題:

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見過的垃圾有哪些?

平時這些垃圾是怎麼處理的?

中班社會優質教案詳案反思《垃圾的分類回收》含PPT課件

(2)認識分類垃圾箱實物。

(3)幼兒分類垃圾。

(4)請垃圾收購站的回收垃圾。

 延伸活動:

家長帶幼兒用垃圾回收款購買鳥糧喂鳥,體驗環保活動的樂趣。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探索實踐活動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養了幼兒認真觀察、歸納分類的能力;活動延伸將教育從課內拓展到課外,起到了家園共育的作用,也讓幼兒體驗了垃圾回收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