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錦集9篇

有關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錦集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錦集9篇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迷路之後該怎麼辦,瞭解如何正確分辨方向。

2、懂得迷路之後不要害怕,要大膽、禮貌的向他人尋求幫助。

3、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4、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故事內容圖片,ppt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今天趙老師的好朋友鼠先生遇到了一個大問題,想請小朋友幫幫忙。

2、師:我們一起聽聽它遇到了什麼問題。(出示ppt)

二、分段講述。

(一)幼兒觀看故事前半部分。

1、師:鼠先生遇到了什麼問題?

2、師:鼠先生爲什麼找不到鼠小姐的家?(因爲鼠先生迷路了)

3、師:鼠先生應該怎麼辦?幼:可以問警察,可以做記號等。

(二)觀看故事後半部分。

1、師:那最後鼠先生找到鼠小姐的家了嗎?幼:找到了。

2、師:鼠先生是用了什麼辦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幼兒:問了許多的小動物,幼兒自由回答)3、教師與幼兒角色扮演。

三、經驗遷移。

1、師:鼠先生迷路了之後是通過問路的辦法找到鼠小姐的家的,那如果有一天我們小朋友一個人在外面迷路了該怎麼辦呢?(幼兒自由回答,教師適當給予提示、指導)

2、小結:迷路後可以使用的辦法有,記住自己家的門牌號、電話號碼、父母手機號,打電話給家人;向路上的行人問路;找警察叔叔,讓他們把自己送回家……

3、我們回家後可以問問家長還有什麼好辦法,下次活動時大家在一起進行交流。

四、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幫鼠先生找到了鼠小姐的家,他們高興的擁抱在一起,那我們也很開心,我們一起和鼠先生、鼠小姐跳舞好嗎?

活動反思:

本節課,我出示了一幅圖畫,指導學生看圖寫話,教學後感觸頗多。

1、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豐富日常積累。

思維是在感覺的基礎上進行的高級認識活動。思維的材料來自感性經驗。要培養學生看圖寫話的思維能力,首先要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的生動的感性知識是發展學生思維的必要條件。

2、激發學生的興趣。

對於一幅無聲而靜止的畫面,要讓學生看出“動畫”來,是一個難題。由此,我覺得對低年級寫話的培養首先應該是對寫話的興趣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獲取知識的原動力,是激發學生動機,提高學習積極性的催化劑,學生對寫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寫出精彩的語言。

3、採取多種訓練方式。

對學生進行看圖寫話思維能力訓練要採取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如結合閱讀教學進行說話、寫話訓練;結合品德課進行說話訓練;結合美術課進行想象力的培養以及說話寫話練習。等等。寫話課上,進行寫話訓練時,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小百科:迷路,迷失道路,指迷失方向感。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煤氣的作用和危險性,知道人在煤氣中毒時,會產生的一些生理反應。

2、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解救自己的方法。

3、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因漏氣而造成的事故事例。

2、煤氣竈一個。

3、關於一些煤氣發生的事故錄象。

活動過程:

一、認識煤氣竈、煤氣包,瞭解煤氣的用處

1. 出示煤氣竈和煤氣包,提問:這是什麼?你們家使用煤氣嗎?你們家的煤氣是從哪裏來的?煤氣有什麼用?

2. 教師進行簡單的小結:我們家用的煤氣有兩種,一種是管道煤氣,一種是煤氣包。

它們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方便,能燒水、燒飯、燒菜┄┄

二、觀看錄象,瞭解煤氣的危險性。

1. 教師:煤氣的用處很多,可是如果不正確的使用煤氣,煤氣也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危害。

2. 展示有關圖片或相關的報道,使幼兒初步瞭解在哪些情況下,會發生漏氣或爆炸事故。

3. 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談談煤氣造成的危險性有哪些?

三、組織幼兒討論,知道安全使用煤氣的方法以及發生以外後的自救方法

1. 怎樣安全使用煤氣。

2. 怎樣知道漏氣了?如何辨別呢?

3. 我們人體吸進了這些有毒的會有哪些反映呢?

四、教師結合幼兒的具體情況,重點講解幾個問題。

1. 當成人在廚房使用煤氣烹飪時,小朋友儘量不要到廚房。

2. 小朋友在家中,不要自己隨便動煤氣竈的開關。

3. 如果聞到異味,要及時提醒爸爸媽媽。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早鞏固幼兒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幼兒瞭解雷電的危害信。

2、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掌握防止雷電傷害的基本經驗。

3、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自救。

5、知道哪些地方存在危險,不能去玩耍。

活動準備:

1、事先師生、家長共同收集有關雷電知識的資料。

2、教師製作的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引入

1、鞏固和提升幼兒已有的經驗:轟隆隆,是什麼聲音?

2、小耳朵真靈,真的是下雨了,打雷了。

二、 在打雷時

1、那我們知道雷電是什麼樣子的?還有什麼也是和雷電一起出現的呢?(請幼兒模仿打雷的聲音、描述閃電的景象。)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大膽地表述。(教師出示幻燈片,幫助幼兒認識下雨時雷電形成的過程。)

3、下雨又打雷時,我們應該怎麼辦?(有什麼地方可以讓我們躲雨的呢?)

4、幼兒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自己的生活經驗(有哪些地方我們是可以躲避的,而什麼地方是一定不能去的呢)

三、出示幻燈片,引導幼兒觀察討論,他們做的對不對?應該怎樣做?

圖上有雷電和雨點,一幼兒在大樹下躲魚。

雷雨天,一幼兒在空曠的地方踩水。

雷雨天,一幼兒在家看電視。

1、再次引導幼兒談一談,電閃雷鳴時我們應該怎麼做?

2、啓發幼兒談談:危險的事情還有哪些?我們應該怎麼做?

四、活動延伸:進行《我不玩電》、《不燃放爆竹》、《我不玩火》、《不隨便吃藥》等教育,使幼兒知道如何預防危險事情的發生,在平日裏不做危險是事情。

活動反思:

對於雷雨天孩子們還是比較熟悉的,只是關於雷電形成的過程不知道,在聽老師講解的時候,孩子們都聽的很認真,我將重點放在雨點的形成上,孩子們很快就明白了。在自我保護上我們採用了情景表演的模式,更深一步的加大孩子們的自我保護經驗。目標1、2大成效果較好。

小百科:下雨時,天上的雲有的是正極,有的是負極。兩種雲碰到一起時,就會發出閃電,同時又放出很大的熱量,使周圍的空氣受熱,膨脹。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幼兒年齡小、安全意識薄弱、安全防護能力差,所以,安全問題是時時存在,危險處處可能發生。《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而“受人於魚不如授之於漁”,時時防護幼兒的安全固然重要,而教給他們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更是重中之重。我們教師應從教育角度着手,讓幼兒學習自己保護自己,從某種程度上加強對幼兒的保護力度。於是,我設計了安全教育主題活動――《當心陌生人》,主要目的是提高孩子的安全常識,讓孩子進一步瞭解陌生人所具有的危險性,對陌生人樹立防範意識。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陌生人所具有的危險性,讓幼兒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能吃陌生

人東西,不給陌生人開門 ,不能跟陌生人走等。

2、能力目標: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及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

3、情感目標:積極參與活動,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①課件一《小兔乖乖》、課件二《火帽子》、課件三《丟丟的故事》、課件四《陌生人來敲門》 ②情景表演《陌生人來了》,聯繫一名“陌生人”由家長扮演

2、環境準備:

①地面上劃有△形和□形的圖形區域

②準備一面帶有邊框的主題牆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

1、播放課件一《小兔子乖乖》師幼齊歌表演。

師:“小朋友聽過《小兔子乖乖》的故事嗎?裏面的歌你們會唱嗎?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2、師幼討論――小兔子做的對嗎?爲什麼?

(環節銜接語:現實生活中也有些像大灰狼一樣的壞人,他們是怎樣哄騙小朋友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觀看課件漸入

(一)、觀看課件二《火帽子》並組織討論――不吃陌生人的東西

1.觀後教師提問。

a.你都看到了什麼? b. 火帽子爲什麼會昏倒?C.陌生人的東西能吃嗎?爲什麼?

2.師幼共同討論嘗試總結:不認識的人叫“陌生人”,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陌生人的東西不能吃。

(二)、觀看課件三《丟丟的故事》並組織討論――不跟陌生人走、不跟陌生人說話。

1、觀後提問。a.你都看到了什麼? b.丟丟做的對嗎?c.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2.師幼共同討論嘗試總結: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

(三)觀看課件四《陌生人來敲門》並組織討論――不與陌生人開門。

1.觀後教師提問。

a.你都看到了什麼? b.來敲門的是誰?c. 亮亮做的對嗎?d.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2.操作課件進行遊戲活動。

3. 師幼共同討論嘗試總結: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如果大人不在家,要自己注意安全,要學會自我保護不可以輕易相信陌生人的話,不能隨便的將門打開。

三、遊戲《判斷對錯》深入

教師提問請幼兒判斷對錯,例如:幼兒陌生人敲門開不開?想開門的站在三角形中,不想開門的站在正方形中。

主要問題有:

1、陌生人就是壞人嗎?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3.有個認識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4.有個不認識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5.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說用車送你回家。

6.陌生人問你的名字.家裏有誰.能不能告訴他?

四、情景表演鞏固

1.教師藉故離開教室。

2.家長扮演陌生人出場。“陌生人”通過各種方式,例如給糖果吃、有好玩的玩具等,引誘孩子離開教室。

陌生人與幼兒的預設對話:

陌生人:小朋友你們老師呢?(幼:老師出去了)

陌生人:老師不在,我帶你們去玩吧!(幼:老師說不能和陌生人走)

陌生人:我是好人,不是壞蛋。你們看我還給你們帶糖果來了。(幼:老師說不能吃陌生人的糖果)

3.教師出現,陌生人離開。

老師及時對幼兒的表現給予表揚鼓勵,並告知幼兒陌生人並不一定是壞人,好人還是比壞人多,小朋友還小,分不清哪些陌生人是好人哪些陌生人是壞人,所以一定要當心陌生人。

五、活動延伸

教師鼓勵幼兒創編“當心陌生人”的家園互動小標語。教師整理幼兒語言後寫到主題牆上,便於家長觀看後在家配合“當心陌生人”的安全教育活動。

如:不能跟陌生人走

陌生人的東西我不吃

陌生人的禮物我不要

陌生人敲門我不開

【活動預測效果及反思】:

本次活動我能夠用自己親切、飽滿的情緒感染孩子,通過多種學習形式將幼兒已有的安全知識經驗擴展豐富,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增強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了幼兒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

本次活動中的亮點有:

1、整個活動孩子說的多,教師充當引導者的角色。體現了以幼兒爲中心的教育理念。

2、利用課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用直觀教學對幼兒進行了深刻的安全知識教育。

3、通過遊戲《判斷對錯》巧妙的讓幼兒深入瞭解了安全知識。並且做到了動靜交替、

調節氣氛。

4.教師始終以鼓勵爲主,適宜的使用鼓勵性語言,創設輕鬆愉悅的氛圍

4、通過活動延伸家園共同進行安全教育使安全活動得到了更好的效果。

整個學習過程中,師幼之間是平等的,氛圍是寬鬆的,學習是快樂的。當然,活動中可能會出現孩子不知道用語言如何表達自己的意思的狀況,需要我發揮教學機智,及時引導。本次活動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力求形成“探究式的師幼互動”,較好的貫徹了《新綱要》。

五星文庫包含總結匯報、外語學習、旅遊景點、考試資料、辦公文檔、資格考試、IT計算機、計劃方案以及大班安全課教案《當心陌生人》等內容。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讓幼兒瞭解基本的交通規則,進行安全教育。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綠燈,瞭解基本的交通規則,知道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

2、通過參與情境遊戲活動,理解紅綠燈的作用,進行安全教育。

3、從小樹立遵守社會公德的好品質,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4、遵守社會交通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識紅、黃、綠燈,瞭解基本的交通規則

2、難點:理解紅綠燈的作用

活動準備

紅、黃、綠燈圖片,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教師出示紅、黃、綠三個圓片,讓小朋友猜猜你想到了什麼?引出活動主題,跟着小不點一起來認識紅綠燈。

二、認識紅綠燈:

看視頻課件提問題:

1、小不點他們來到了哪裏?那麼多車,要是撞上怎麼辦?

2、紅綠燈是做什麼的?

3、紅綠燈是怎麼指揮交通的?

4、看看小不點他們在路口又有什麼發現?

5、你們知道什麼是紅綠燈和斑馬線了麼?

教師小結:

小朋友坐車或行走時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要看紅綠燈,綠燈可以走,紅燈不能走,過街的時候要走斑馬線,如果沒有紅綠燈的地方,要兩邊看一看,沒有車子才能過,要慢慢走,不能亂跑。爸爸媽媽在要牽着爸爸媽媽的手。

三、遊戲:紅燈停、綠燈行

玩法:老師當交通燈,一隻手拿紅燈,一隻手拿綠燈。其他小朋友開着車子過“馬路”時看紅綠燈,綠燈往前開,紅燈停下來,如違反罰停玩遊戲一次。

四、學習兒歌:紅綠燈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主要是從幼兒的興趣引導,先激發幼兒興趣,從而認識事物,在參與到遊戲中領悟。

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學習氛圍濃厚,大部分幼兒都能在玩中認識到遵守交通的重要性。

不足的地方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兒只注重於玩的過程,而沒能在過程中認識到遊戲的真正意義。所以,如果再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在遊戲中多讓幼兒討論,讓他們自己去傾聽領悟。

小百科:交通信號燈是指揮交通運行的信號燈,一般由紅燈、綠燈、黃燈組成。紅燈表示禁止通行,綠燈表示准許通行,黃燈表示警示。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內容,分析圖片中的人物、情節、角色以及判斷他們之間的關係,能創編出故事的結尾。

2、知道迷路後尋找家長的方法,和與家長出門要緊跟家長或拉着家長的手。

3、知道要理解他人的需要,學會關心、幫助他人,體驗得到幫助及別人所獲得的快樂情感。

4、增強安全意識,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去危險的地方玩耍。

5、能說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麼樣的安全隱患。

活動準備:

電腦軟件

活動過程:

1、老師指導幼兒觀察畫面內容,分析圖片中的人物、情節、角色以及判斷他們之間的關係。

“圖中的什麼地方?有誰?他們在幹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情?”

2、引導幼兒學會理解他人的需要,學會關心、幫助他人。

“小兔迷路後,心情會怎樣?我們一起幫助他吧!這是一件多好的事情呀”

3、引導幼兒知道迷路後尋找家長的方法,鼓勵幼兒創編出故事的多個結尾,體驗得到幫助及別人所獲得的快樂情感。

“小兔迷路了以後,能找到自己的家長嗎?它是怎樣找到的?請小朋友幫它想想方法。”

4、總結,知道以後與家長出門要緊跟家長或拉着家長的手。

活動反思:

通過該活動,我覺得孩子的收穫是很大的,以下是孩子的聲音:

A、知道迷路後尋找家長的方法,和與家長出門要緊跟家長或拉着家長的手。

B、先在原地等一會兒,不要慌張,也許爸爸媽媽就在不遠處。

C、如果走失的地方在商場或公園,可以找到公園的廣播室,告訴工作人員你和爸爸媽媽的姓名,聯絡電話等,讓工作人員幫忙廣播尋找自己的父母。

D、要乖乖地聽工作人員的話,和他們一起等自己的父母來接你。

小百科:迷路,漢語詞彙。1、迷失道路。2、指迷失方向感。3、.比喻錯誤的道路。4、滿路。5、方言。指霧。6、另有醫學名詞和建築名詞中的“迷路”。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尖利的物品,如使用不當會傷害身體。

2、學習使用剪刀、筷子、筆、刀、吸管、遊戲棒等物品的正確方法。

3、知道危險來臨時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逃生。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大班下學期安全教案《尖利的東西》

 活動準備:準備若干尖利物品,筷子、剪刀、筆、刀、吸管、遊戲棒等。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瞭解尖利物品,知道名稱,瞭解它的用途。

(1)在小朋友的桌上擺放着些什麼東西?

(2)它叫什麼名字,在生活中有什麼用處?

(3)它們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4)它們爲什麼要設計成這個樣子?

(5)你還知道哪些尖利的物品?

小結:在我們生活中,有些東西有着尖尖的頭,有的東西有着鋒利的邊緣,這些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幫了我們許多的忙。但尖利的東西卻容易傷人。

2、交流生活中使用尖利物品不當造成傷害的體會。

(1)你在生活中用過哪些尖利的東西?

(2)它有沒有對你造成傷害?

(3)爲什麼會弄傷?

使幼兒知道不正確地使用尖利的物品會給我們帶來傷害。

3、討論正確使用尖利物品的方法。

(1)這些尖利的物品使用不當會傷害我們,那我們應該怎樣來使用它呢?

(2)請個別幼兒示範正確的使用方法。

4、教師進行小結。

教學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目標比較明確,內容的貼近幼兒生活。不足的是在活動中教師沒有能很好的讓幼兒理解“尖利”的特徵和含義,在引導幼兒觀察回答問題不夠深入,比較着急的說出答案。在課堂的隨機性教育也要加強,像有個孩子說到藥也是容易傷害我們的時候,教師不應該侷限在活動內容中急忙反駁幼兒的說法,說藥不能傷害人,其實藥在無形之種隱藏的危害也是很大的。還有就是教師在小結時語言的表達還不夠緊密,活動結束的遊戲環節設計應該可以更活躍一些。教師應在今後的活動設計上要想得更周到,更詳細,這樣孩子在活動中掌握的知識會更多,更好。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瞭解地震產生的原因。

2、如何躲避地震的方法。

3、地震的預防。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過程:

一、地震的由來

我們的地球是個大大的圓球,(師實物演示)我們生活在這個球的表面,爲什麼人不掉下來呢?因爲地球中心有很強的地心引力.那麼在這個球的中心有些什麼呢?有岩石和岩漿有厚厚的地層.這些東西一直都在運動一刻不停.爲了讓他們正常運動不爆發出來引起地平面的一些才難,人類就想了個好辦法,到處種樹.我們都知道樹有很長很密的根鬚,這些根鬚就像許許多多的手一樣把泥土岩石牢牢抓住.這樣就安全多了.

可是現在許多人因爲要蓋高樓大廈,爲了要開採石油和礦產都把樹拔了,把山開了.這樣地球表面就受傷了,所以就會產生了地震.所以會發生地震都是人類破壞環境造成的.

二、地震的躲避方法

地震時地面會晃動,嚴重時牆面會倒塌,但是我們也不要害怕,只要安靜地聽從大人的話,記住躲避的方法就好了.

如果在家裏發生了地震我們要聽爸爸媽媽的話,地晃動的厲害時我們不能朝外面跑,因該要先把門打開,然後找堅固的傢俱底下,並且要保護好頭部.怎麼保護呢?用書包頂在頭上,用被子坐墊蓋上,實在沒有軟的東西保護時,可以用手護住腦後部.然後蹲下緊縮身體,這樣你的膝蓋就能保護好肚子了.

如果地震時我們在馬路上行走,那就儘量跑到開闊的地方去,電線杆玻璃窗招牌等都是危險物品,一定要遠離.

地震時不能做電梯,不能搭乘任何工具.

地震一般時間很短,震動時不能轉移,要等地震過後才能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去.

學習地震自我保護姿勢

三、地震的預防

我們要多留心廣播電視,一旦有預報就要馬上轉移.平時我們要保護大自然,多種樹,不亂砍亂伐.讓我們人類和大自然和平共處.

四、我們能爲地震地區的朋友做什麼

討論如何儘自己的力爲災區的朋友做什麼。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瞭解被綁架後的自救方法。

2、能夠保持鎮定和勇敢,隨機應變。

3、提高警惕,形成用知識和智慧自救的意識。

4、能說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麼樣的安全隱患。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演習用的道具(刀、面具、警察、帽子)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觀看教學掛圖。

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觀察背景圖,並提問。

(1)教師:仔細看看圖上的小朋友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

(2)引導幼兒討論畫面內容並說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師小結:圖上畫的是一名小朋友被壞人綁架的情景。萬一小朋友遇見綁架該怎麼辦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2、活動展開:逐幅討論小圖上的內容。

引導幼兒觀看掛圖或幼兒用書上的小圖,並討論。

(1)觀察幼兒用書第30頁第一幅小圖。

①教師:第一幅小圖上壞人拿刀威脅被綁架的小朋友,這個小朋友是怎麼做的?②她有沒有哭鬧,或是反抗呢?

③幼兒觀察描述並回答。

④教師小結:這個小朋友乖乖地坐在座位上看着壞人,我們看到這個小朋友很勇敢,她沒有大哭大叫或是反抗,而是比較安靜。這樣做可以使壞人不傷害他。面對歹徒,記住不要哭鬧和直接反抗,否則可能被壞人打傷。

(2)觀察第30頁第二幅小圖。

①教師:第二幅小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仔細觀察圖,你有什麼發現?她這樣做有什麼用?

②幼兒觀察描述並回答。

③教師小結:壞人在開車,趁壞人不注意,小朋友將頭上的髮卡取下來,悄悄地扔出車窗外。小朋友萬一被綁架、被歹徒拉上車時,要儘量留下自己的物品、記號,方便家長和老師及警察尋找,同時要記下路線。

(3)觀察第31頁第一幅圖。

①教師:這是哪裏?被綁架的小朋友在幹什麼?

②幼兒觀察描並回答。

③教師小結:壞人在便利店買食物,小朋友趁他不注意,乘機跑到人多的

地方,向路過的警察(或保安及其大人)求助。如果有機會到人多的地,可以乘機逃跑,或找周圍的大人、警察求助。

(4)觀察第31頁第二幅圖。

①教師:這幅圖上小朋友到了哪裏?她在做什麼?

②幼兒觀察描述並回答。

③教師小結:警察叔叔將小朋友送到公安局,小朋友根據自己的記憶向執

勤的警察叔叔描述壞人的特徵。在遭遇歹徒時要牢記歹徒的外貌特徵以及曾走過的路線、到過的地方等情況。

(5)幼兒自由閱讀幼兒用書,和旁邊的小朋友講一講被綁架時自救的方法。

3、活動總結:被綁架時的自救方法。

教師:如果小朋友被壞人綁架了,首先要鎮靜,不要慌張,不要哭鬧和直接反抗,要機智應變,牢記壞人的特徵、車牌號、走過的路線等,儘量沿路留下自己的物品、記號,趁壞人不注意時跑到壞人多的地方求助等。記住一切方法都是爲了保護自己少傷害。

4、活動延伸:被綁架演習。

(此環節可在另一時間專門進行,目的是提高幼兒的應變能力。)

(1)教師:現在我們來模擬一下被綁架的情景,誰願意來試一試?配班教師扮演綁匪,主班教師扮演保安,另找兩名幼兒扮演人質和警察。

(2)讓班上幼兒分組進行演習,請其他組幼兒根據表現進行評價。

(3)教師總結:如果遇到被綁架的情況,一定要勇敢鎮定,隨機應變,想辦法保護自己不受傷害,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以及自己的智慧保護自己和解救自己。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看法交流不同意見,合作意識和遵守規則的意識得到鍛鍊和提高,最後幼兒都達成一致觀點,壞人來了要選擇躲避 是最安全的,提高了安全意識。另外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鍛鍊和提高,目標完成了。

不足:這堂課設計主要是引導幼兒通過討論能形成自己對“遇到壞人,怎麼辦?”深入的理解。可是整堂課中出現了許多問題:

1、多媒體課件不夠清楚;

2、在“智力大比拼”這個環節對幼兒組織調控欠佳,個別幼兒只顧自己說話,而沒有真正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令到這個教學環節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3、在語言表達藝術方面,我急需增強;有點給大娃娃上課的感覺。

4、在教學設計上,應該更體現創新,儘量使形式多樣、有效,適合幼兒的年齡認知特點。

5、由於緊張,出現了許多不必要的肢體語言。

總之,在日後的教學中,我將吸取這次教學的教訓,從幼兒角度出發,設計出更有效的教學活動;在語言藝術上,平時多訓練自己,多聽老教師課,在教學技能上,多向其他老師學習,使自己儘快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