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社會教案彙編10篇

【精選】幼兒園社會教案彙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幼兒園社會教案彙編10篇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情境目標:

1、能大膽與他人交往,表演朗誦兒歌《拜年》並運用熟悉的樂器進行伴奏。

2、感受節日的歡樂、友好氣氛;

情境創設:

樂器:鑼、圓舞板、雙響筒、小鈴或杯子、筷子、鐵盒、積木等生活樂器。

活動實施:

1、老師向小朋友拜年:

1)先向全體小朋友拜年。

“新年到,新年到,敲鑼打鼓真熱鬧,我來給你拜個年,小朋友,新年好!祝你們天天身體好,祝們天天哈哈笑,哈哈笑。”

2)老師分別向個別小朋友拜年,逐步吸引大家和老師一起來“拜年”。(根據幼兒改變以下兒歌祝福的內容。)

2、小朋友向老師拜年()

1)啓發幼兒改編兒歌內容:向老師拜年應該說什麼?(如天天工作好等)

2)每個幼兒自選一種樂器,爲朗誦的拜年兒歌伴奏。

3、向爸爸、媽媽等家人拜年

1)啓發幼兒改編祝詞詞。

2)佈置任務:回家向家人拜年。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感受時間是流逝,一去不復返的。

2.感受時間的價值,體會時間的寶貴。

3.教育幼兒做事情不能拖拉,懂得珍惜時間。

活動準備:

1.幼兒過生日課件一套。

2.故事背景、動物圖片一套。

3.幼兒操作材料:穿珠、玻璃珠、勺子、盤子、橡皮泥、包裝紙。

4.攝像機一部。

活動過程:

1.觀看課件“過生日”,瞭解隨着時間的流逝,人慢慢的長大。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小朋友過了幾個生日?”“每次的生日蛋糕上面蠟燭的數量有什麼不同?”“隨着每次過生日小朋友的樣子發生了什麼變化?”“想一想,自己兩歲生日的時候是什麼樣子?”“那你們還能不能回到兩歲的時候?”

3. 教師啓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哪些事物隨着時間而變化?(小雞的成長、樹苗的成長……)

4. 教師小結:時間非常的寶貴,時間流逝的很快,我們要珍惜時間,那麼來一起聽一個故事《等明天》,聽聽小猴子有沒有珍惜時間呢?

5. 出示圖片講故事《等明天》。

6. 通過故事教育幼兒做事不能拖拖拉拉,懂得珍惜時間並討論在一分鐘內我們能幹多少事情?

7.幼兒可自由選擇串珠、舀玻璃球、包糖果遊戲活動中的一種,體會一分鐘帶來的快樂和收穫。(在此期間,攝像師把孩子在一分鐘的遊戲活動拍攝下來)

8.教師啓發幼兒,過去的時間已經回不去了,時間是不停的向前走,教育幼兒要珍惜時間,時間是最寶貴的。

9. 通過幼兒觀看錄像回放,重新體會過去的時間是回不去的,是不能再經歷的,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時間。

10. 教師小結:時間是最寶貴的,如果小朋友們不好好利用它,時間就會悄悄的從你們身邊溜走。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說說看看找找中,認識橢圓形,並感知其基本特徵。

2、感受春天萬物變化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春天背景牆、春姑娘圖片、圖形蝴蝶、電話亭、腳印貼紙。

2、音樂《春天在哪裏》。

活動過程:

一、春天的祕密(關注價值:關注周圍環境的變化,感受春天萬物變化的喜悅)。

1、T:今天我們班來了位客人,瞧!(出示春姑娘的圖片)她是誰呀?

春天到了,春姑娘回來了,開了一個春天電話亭。每天通過打電話把春天的祕密告訴身邊的人。歡迎你來打電話,把更多春天祕密告訴身邊的人。

→幼兒自由模仿打電話。

2、教師小結:春天真是個美麗的季節。

二、蝴蝶的祕密(關注價值:通過觀察、比較,感知橢圓形的特徵。)

1、T:春姑娘說呀:你們的眼睛可真亮,謝謝你們打電話講了這麼多春天的祕密。我今天來還帶來了一位朋友,請你猜猜她是誰。

謎語:頭上兩根鬚,身穿花衣裳,飛舞花從中,快樂又逍遙。

2、T:(模仿蝴蝶)我有個問題要考考你們。你們認識我身上的哪些圖形呢?

→幼兒自由交流。

T:那你知道我的身體是什麼圖形嗎?和圓形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幼兒將兩個圖形重疊在一起進行比較,證實橢圓形比圓形長。)

3、教師小結:原來蝴蝶的身體是橢圓形的。橢圓形和圓形比起來,它的身體長一點,扁一點,我們把長長的圓,扁扁的圓就叫橢圓形。

三、遊戲——印腳印(關注價值:鞏固對橢圓形的認識)

1、T:請你在春姑娘朋友的身上找一找,哪裏有橢圓形,留下你的小腳印。

2、音樂,幼兒在主題牆上操作,和客人老師互動,告訴客人老師,你找到了春姑娘朋友的哪裏有橢圓形。

活動延伸:結合資料庫,讓孩子尋找生活中更多的橢圓形物體,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活動反思:

1、活動應體現情景性。採用打電話的遊戲方式,鼓勵幼兒回憶外觀的經歷,大膽表達自己發現的春天的祕密;猜猜春姑娘的朋友及找找朋友身上的橢圓形,都讓幼兒在完整的情景中展開活動,讓幼兒感受到春天萬物生長的喜悅。

2、活動應體現互動性。打電話是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比比橢圓和圓的異同,是和材料的互動;找找橢圓的朋友,是和教室環境的互動。互動性學習有助於激發幼兒的學習主動性。

活動背景和設計意圖:

這個活動以認識橢圓形爲重點。幼兒認識平面圖形有一個難易順序,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橢圓形、梯形等。由此,不難發現,橢圓形的認識難度較大,主要原因在於日常生活中接觸較少。而我們中班下學期的數學目標也要求幼兒認識橢圓形,正巧我們正在開展“春天來了”的主題,在春天的景物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有橢圓形這個幾何圖形的物體,如桃花的花瓣,柳樹的樹葉,蝴蝶的身體等等,可以讓幼兒在春天的情景中認識橢圓。所以結合這些內容,我設計了本次的數學活動。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目標:

1、透過活動使幼兒明白拾到東西就應還給失主,並瞭解找失主的方法。

2、引導幼兒體驗丟失東西和撿到東西后的着急情緒,找到東西和把東西還給別人時的不同情緒情感。

準備:動物頭飾、情景表演

過程:

開始部分

(一)引起興趣,引出課題。

師:這天,老師要來變個魔術,你們想看嗎

(二)基本部分:

1、情景表演,讓幼兒瞭解小貓丟了東西着急、難過的情緒和小兔把東西還給它以後高興的情緒。

提問:1、小貓丟了什麼心裏怎樣樣(着急、難過)

2、誰撿到了帽子(小兔)

3、小兔撿到了帽子是怎樣做的(他說了什麼)

羣衆練習:請問,這是你丟的帽子嗎

小結:把帽子還給了小貓,小貓可高興了,小兔着見小貓這麼高興,他心理也很高興,我們小朋友要向小兔學習,拾到東西要還給別人。

2、討論,幫忙幼兒體驗丟了東西、拾到東西還給別人等狀況下的不同情感。

(1)小朋友有沒有無過東西丟過什麼心裏怎樣

(2)你丟了東西,別人拾了還給你,你心裏怎樣

(3)你有沒有拾到過別人的東西你是怎樣做的心裏怎樣樣

3、情景表演,激發幼兒幫忙小動物的動機,使他們體驗到幫忙了別人會很快樂。

師:看看又發生了什麼事,小動物們爲什麼難過(看見他們難過,小朋友你們心裏怎樣樣

(1)提問:小動物們這麼難過它們丟了東西心裏怎樣看見他們難過你的心裏怎樣那怎樣辦呢我們一齊幫忙他們(請問,剛纔你們在哪裏玩的)我們到走廊裏、樓梯口、午睡室去看一看,如果發現地上有東西就怎樣辦

(2)幼兒幫忙小動物們找東西,(拾起來,拾起來以後怎樣做呢問問撿到東西后怎樣說請問這是你丟的東西嗎

(3)幼兒找東西

(4)師:剛纔我們幫忙小動物找到了東西,還給了他們,他們必須很高興,他們肯定會來謝謝我們的,我們小朋友把東西還給了失主做了好事,心裏怎樣(做一做高興的樣貌,笑一笑)

(5)提問:剛纔你撿到了什麼東西是怎樣還給丟東西的人的,說了什麼話

4、幼兒討論:

(1)拾到了東西爲什麼要還給別人

(a)人家會難過,會着急。

(b)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

(2)(表揚自己)

討論:找不到失主的東西該怎樣辦呢

(三)結束: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在活動中,發揮主人翁和團隊合作精神。遇到挫折要相互體諒,相互幫助,能像一家人一樣相親相愛。

2、能力目標:在實踐過程中每名幼兒要體現出各自自信勇敢的一面,發揮出綠色幼兒園成員的自豪與自律,從小鍛鍊身體,向大家展示我們西二幼的風采。

3、知識目標:瞭解“植樹節的來歷”、“植樹與環保”、“有關植樹節的活動”等資料,向大自然學習,並去社區、街道向居民和行人宣傳。

活動準備:

1、每個級部製作活動宣傳版面:如小班“我和小樹同成長”;中班“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同的家園”;大班“幼兒園社區齊攜手,多片綠葉多份溫馨”。

2、製作“綠化環境,美化家園”宣傳旗。

3、大班幼兒組建“小騎士護綠隊”

4、各班製作植樹節版宣傳報。(關於“植樹節的來歷”、“植樹與環保”、“有關植樹節的活動”等資料)

5、澆樹種樹用的水桶鐵鍬等植樹工具。

6、樹苗若干。

活動過程:

(一)“種一棵小樹,綠一方淨土”植樹節活動開始儀式。

1、園長講解植樹節的來歷,宣佈活動開始。

2、園林處工程師講解種樹所需要的工具、如何種樹。

3、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向小朋友介紹種樹的意義,講解護綠愛樹的重要性。

4、爲“小騎士護綠隊”揭牌,隊員從園長手中接過“綠化環境,美化家園”宣傳旗幟,提出口號“你來,我來,大家來,共創綠色幼兒園”,並向大家倡議:“讓我們的世界變成青青世界,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二)分級部開展不同主題的植樹節活動。

1、小班家園活動主題“我和小樹同成長”流程:給校園內的樹澆水、鬆土、修枝——給樹掛牌,與小樹合影,小樹比比高——和“樹姐姐”(扮演)做遊戲。

2、中班家園活動主題“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同的家園”流程:在幼兒園種植園地,和家長一起種植小樹

——掛牌合影(寫上種植人及名稱如“愛心樹”“心願樹”“成長樹”等)。

3、大班家園活動主題“幼兒園社區齊攜手,多片綠葉多份溫馨”流程:幼兒在家長護送下騎小自行車到金色新城公園給樹木掛牌——認識各種樹木並做調查——繪畫樹木——把“小小綠意帶回家”開展家庭種植活動。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實物,讓幼兒知道江陰有哪些食用的特產和日用的特色製品。

2、品嚐江陰特產:馬蹄酥,讓幼兒體驗江陰特產的味美特點,並回憶其他的特色製品。

3、引導幼兒更深地瞭解江陰,增進熱愛江陰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各種可吃的特產:如馬蹄酥等實物。

2、其他的特色製品。

活動過程:

1、出示江陰特產的實物,提問:

“這是什麼?平時見過嗎?吃過嗎?什麼味道?好吃嗎?(通過討論,引導幼兒回憶平時吃時的美味。)

2、小結:這些東西是我們江陰的特產。

3、請幼兒品嚐江陰特產:

“現在,要請我們小朋友來嘗一嘗江陰的特產,吃完了告訴我是什麼味道?在我們的家鄉江陰有那麼多好吃的特產,你心裏有什麼感受,請告訴大家?”(幼兒品嚐特產,並且討論)

4、請幼兒說說除了這些,還吃過哪些江陰特產?(幼兒自由討論,如蘿蔔乾、****糕、花生糖、芝麻片等等)

5、教師小結:這些好吃的東西,是我們江陰的特色,特別是江陰蘿蔔乾聞名各地,很多外地的遊客到我們江陰來旅遊時都要帶一些回家,我們江陰的特產在全國可有名啦!

6、幼兒討論:江陰除了這些有特色的食品外,還有哪些日用的特色製品?(如:梳篦等)

7、活動延伸:畫特產

“請小朋友把自己吃過的、用過的江陰有名的特產都畫下來,我們送去給廣告公司,爲我們江陰這麼有名的特產做做廣告,請更多的外地客人來吃、來購買吧!”

活動反思:

具有代表性的江陰特產有馬蹄酥、杜酒、刀魚等,在原來,這些特產聞名全國,但隨着生活水平的變化,這些特產經歷了一個由盛到衰的過程。鎦在,說起江陰特產,全國人民並沒有忘記,而我們的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卻並不知道。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社會活動:誇誇我和我的好朋友

(一)活動目標:

1.大膽地展示自己的優點,有自信心。

2.學習正確地評價自己和他人,願意向同伴學習。

(二)活動準備:

每個幼兒找出自己的優點以及自己做的'好事,並用簡單的標誌符號記載心形標誌牌上。

每小組設置一個優點展示臺。

(三)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以參觀幼兒優點展示臺的形式引入活動,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

2.要求討論

討論分組交流的方法與要求。幼兒進行小結:在小組活動中,要輪流介紹,講述要大聲連貫,傾聽要認真,互相補充幼兒的雨點,最後推選一名幼兒在全班發言。

3.幼兒交流

(1)幼兒分組進行交流活動。鼓勵幼兒願意展示自己的優點和所做的好事,並能發現別人的長處,有自信心。

(2)小組交流:結合記錄圖,以“我是一名能幹的小朋友”或者是“我做的好事”

等話題,引導幼兒在小組中輪流大膽地介紹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別的幼兒可以補充,並幫助能力弱的幼兒發現自己的長處。

(3)全班交流活動:由每組推選代表結合全班的記錄圖,介紹自己以及本組幼兒的優點長處。

4.誇誇好朋友

(1)引導幼兒說一說:平時還發現哪些小朋友做了什麼好事?什麼優點是自己應該學習的榜樣?

(2)評價活動:你認爲小朋友好在哪裏?要向小朋友學什麼?引導幼兒

學習正確地評價自己和他人,並願意向同伴學習。

教師小結: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平時要互相學習,做個懂禮貌,守紀律,愛學習,團結友愛的好孩子。

(四)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欣賞他人的優點,並勇於承認自己的缺點。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尋找春天的足跡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使用相機,瞭解多媒體的功能。

2、感受、欣賞春天的美景,觀察並發現春天的特徵。

3、能注意愛護環境,與同伴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兩個小朋友一隻相機;在幼兒園一角佈置春天的景象。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放音樂《春天再哪裏》,幼兒傾聽樂曲,感受春天的氣息。

提問:你在歌曲裏聽到了些什麼?

小結:歌曲描寫的是春天,春天裏有紅花,楊柳,小黃鸝,綠草……,那我們有什麼方法把歌曲裏的美麗春天展示出來呢?

幼兒討論。(踏青、用相機拍攝)

教師出示相機,演示介紹相機的簡單用法,首先要對準你要拍攝的鏡頭,然後按下按鈕就可以了。

二、基本部分。

1、在幼兒園內尋找春天。

(1)師:今天我們就去找找春天,看看春天是什麼樣子的?請你把你看到的春天用相機拍下來,一會兒我們一起來分享你們眼中的春天。

(2)幼兒兩兩結隊尋找春天的足跡。

(觀察花苞、芽、樹葉、草、油菜花、小蝌蚪等)

2、我眼中的春天。

把幼兒拍得照片通過電腦向大家展示,請拍攝的小朋友講講你拍的是什麼。

三、結束部分。

師:今天我們一起在幼兒園裏尋找了春天的足跡,用相機把春天的美麗景色拍下來。然後通過電腦和電視把相片展示給大家看,這就多媒體。多媒體就是把色彩豔麗、形象生動的畫面和悅耳動聽的音樂展示給大家。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簡單的整理物品及有序擺放的方法,能將物品擺放整齊。

2、能與同伴一起整理物品,保持身邊環境的整潔。

3、養成隨時整理的好習慣,體驗和小夥伴一起整理物品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用照相機拍攝幾張活動區裏凌亂的很照片。

2、空白紙、水彩筆。活動建議:

1、教師引導幼兒觀看沒有進行整理的活動去的照片,組織幼兒討論如何讓活動室變得乾淨整潔。

提問:看到這些照片你心裏有什麼感覺?爲什麼?怎樣才能讓活動室變得乾淨整潔?讓幼兒懂得活動室是我們共同的家,用過的東西要放回原處,大家的生活環境纔會變得乾淨整潔。

2、請幼兒與同伴一起整理活動室,學習簡單的整理物品及有序擺放的方法。

(1)請幼兒自由結合,3~5人一組,並討論制定沒組的活動計劃,引導幼兒觀察本組要整理的活動區,根據本活動區的特點討論怎樣能整理的即快又整齊。

(2)幼兒分組整理,教師巡迴指導,並將幼兒收拾整理的過程和勞動成果用照相機或錄像機拍攝下來。

(3)組織幼兒交流:哪一組整理得又快又整齊?你們用什麼方法整理物品的?

幫助幼兒總結出:整理物品可按照物品的用途分類擺放,或按照名稱、大小、長短等基本特徵整理。

(4)請每組幼兒根據自己整理的物品,用簡單的符號做成標誌,貼在此類物品的下方,再次檢查物品擺放的是否整齊。

3、組織幼兒觀看照片或錄像,感受整潔的環境帶來的喜悅。

(1)觀看整理過程,教師提出問題:整理的時候你的心情是怎樣的?爲什麼?

(2)觀看整理的活動室,組織幼兒討論:看到整潔的活動室,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以後應該怎樣做?

(3)討論: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整理?如:走廊、院子、社區、自己的家等。我們怎樣才能使這些地方變得整潔呢?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瞭解常見的家鄉土特產,嘗試給特產分類。

2、知道家鄉物產很豐富,產生做山東人的自豪感。

3、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瞭解家鄉的特產。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家長帶幼兒參觀市場和超市,增強感性記憶。

2、家長協助收集山東各種特產的實物及圖片。

3、中國地圖一幅。

活動過程

1、分享幼兒收集的特產食物,瞭解各種特產的名稱。

(1)幼兒拿着自己的記錄的調查表,相互交流自己的參觀收穫。

(2)請幼兒將收集的特產擺放在活動室內,仔細觀察特產的外形特徵,說說特產的名字,自己在哪裏收集到的?喜歡哪一種?爲什麼?

2、嘗試對特產進行分類記錄。

請幼兒有序地將特產分類擺放,並相互討論特產分類依據,如:水果、蔬菜、糧食等。

3、說說自己喜歡哪種特產,爲什麼?請幼兒品嚐,欣賞土特產,初步感受特產的不同,知道特產是某種物品在某個特定區生長或製作的。

4、欣賞兒歌《誇家鄉》,進一步瞭解各地特產。

5、結合本地地方特產,可引導幼兒改編詩歌內容。

6、活動延伸

請幼兒觀察中國地圖,尋找家鄉山東省的地理位置,並請幼兒相互交流。

活動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開放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尋找和介紹家鄉的特產、讚美家鄉的特產、推銷家鄉的特產等活動,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有關的特產知識,充分讓孩子感受到了家鄉的美麗與富饒。

在課前佈置作業時,強調了收集資料的方法,培養了學生處理材料的能力,以提高合作、交流、探索的能力和效率。對家鄉的滿腔熱愛之情通過走近家鄉特產後,抒發自己的感受來體現,真正使學生感受到:“家鄉的山最青,家鄉的水最甜,家鄉的人最親”。激起熱愛家鄉的豪情,把愛家鄉落實到行(]動上。

總之,本節課我努力挖掘學生資源,家鄉資源,讓學生走進生活,通過多種渠道蒐集家鄉特產的知識,整合教材。讓學生在角色演繹中、親身體驗中,學以致用。在活動中,學習知識,激發學生愛家鄉、愛家鄉人民的思想情感。爲生活在這樣的地方,而驕傲、自豪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