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集合六篇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集合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4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集合六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漢字:“;甜”、“酸”:培養幼兒對漢字的興趣。

2、通過食物來加深幼兒對酸甜的理解。

活動準備:

1、課件《認識“酸”“甜”》

2、2、“甜”、“酸”卡片;蘋果、香蕉、桔子卡片

3、蘋果、桔子、香蕉若干

4、歌曲《大耳朵圖圖》

活動過程:

一、觀看動畫片,引起幼兒興趣。

1、播放音樂《大耳朵圖圖》,進入教師,師幼律動。

師:小朋友們,剛纔我們聽的歌曲是我們的好朋友誰啊?(大耳朵圖圖)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圖圖晚上睡覺發生什麼事情吧。

2、幼兒觀看動畫。

二、談話導入甜-酸。

1、誰來講一講動畫裏演了什麼?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圖圖喜歡吃水果。)

2、圖圖的夢裏出現了哪些水果?

(蘋果、香蕉、桔子、山楂)

3、你們吃過這些水果嗎?你能說說它們是什麼味道的嗎?

(引導幼兒說出:甜,酸。)

三、認識漢字:甜、酸

課件:認識酸甜

1、圖片上是什麼?(蘋果)蘋果是什麼味道的?(甜)

(出示甜字)幼兒跟讀。

2、桔子是什麼味道的?(酸)

(出示酸字)幼兒跟讀。

3、香蕉又是什麼味道的呢?(甜)

(出示甜字)幼兒跟讀。

4、誰喜歡吃山楂呀?山楂是什麼味道的?(酸)

(出示酸字)幼兒跟讀。

5、幼兒看圖片一起讀讀上面的字:酸、甜

四、品嚐食物,利用味覺理解酸甜兩子的含義。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很多好吃的東西,我們看看有什麼?

(有香蕉、蘋果、桔子、山楂。)

2、請幼兒品嚐。

3、教師:你想品嚐哪一種水果?你要先告訴我,這種水果的味道,再嘗一嘗,看看和你說的是不是一樣好嗎?

4、幼兒分別品嚐水果,感知理解酸、甜的含義。

五、生活經驗講述

1、你還吃過什麼水果是甜甜的?

2、你還吃過什麼水果是酸酸的`?

3、師:回家去和爸爸媽媽一起說說水果的味道吧!(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表達橙子在水中的浮沉現象。

2、獲得物體沉浮的概念。

3、學習簡單的記錄及統計。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自制蔬菜水果浮沉實驗前後對照圖,各種各樣的水果、蔬菜的實物和圖片,水箱。

活動重難點:

獲得物體沉浮的概念。

活動過程:

引出主題激發興趣。

它們是誰?說出蔬菜、水果的名稱。

觀察實驗,理解浮沉概念。

你們見過蔬菜水果游泳嗎?

自選一種蔬菜和水果,把它放到水裏,觀察在水中的狀態。用語言表達浮沉現象。

猜測橙子浮沉現象,用橙子圖片粘貼方式表現橙子浮沉實驗前的對照圖上。

再把浮在水面和沉在水底的橙子數量作簡單的統計。

請幼兒將橙子放到水裏做實驗,觀察它們在水裏的現象,也用橙子圖片粘貼的方式表現在橙子浮沉實驗後的對照圖上。

再把浮沉的橙子數量作簡單統計。

將實驗前後結果對照,增加活動趣味性。

活動反思:

針對小班幼兒來說,這個活動總體上比較滿意。在玩水的過程中無意識地發現和獲得初淺的“沉”“浮”經驗,幫助幼兒歸納和形成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讓孩子們做簡單的記錄,目的是讓他們通過記錄水果在水裏的沉浮狀態,並且根據水果在水裏實際的沉浮狀態來驗證原有的猜想,調整自己的認識,使幼兒感知到:事物要通過實驗、探究來認識,一切結論必須以客觀事實爲依據。激發了幼兒極大的探索和研究的興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四季春、夏、秋、冬是一個永恆的話題,而“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代表着希望,充滿了生機。爲了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與參與積極性,使孩子們通過初步認識春天,逐漸過渡到了解春天,從而進一步到熱愛春天,特選擇這一活動主題。

本主題從三個環節入手,具體如下:

(一)認識春天

活動一:兒歌“春芽芽”

活動目標:

1、通過組織幼兒觀察、知道植物發芽是春天的主要特徵。

2、初步培養幼兒觀察和發現事物變化的能力。

3、激發幼兒探索大自然的興趣,教育幼兒愛護花草樹木。

活動準備:

1、課前儘早在自然角種上種子至發芽。

2、種子由播種到發芽、長大的圖片一套

活動過程:

1、觀察自然角中的種子發生了什麼變化,討論:發出的小芽像什麼?是什麼顏色?

2、出示種子發芽的圖片,鼓勵幼兒大膽說出種子發芽長大的過程並討論:種子長大會變成什麼?

3、看圖片學習兒歌《春芽芽》。

4、帶幼兒到室外尋找植物都發生了什麼變化。

活動二:歌曲“春雨沙沙”

活動目標:

1、在認識春芽的基礎上理解歌詞,唱準音調。

2、引導幼兒去感受和表現聲音力度的強弱。

3、鼓勵幼兒樂於在集體面前大膽演唱和做動作。

活動準備:

1、課前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下雨的情景;歌曲磁帶。

2、種子在雨中發芽長大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討論下春雨的情景並用聲音和動作來表現。

2、觀察圖片說出種子的發芽過程。

3、教師根據圖片講解歌詞內容並用手勢和動作表現種子說話的聲音是弱的。

4、幼兒學唱歌曲。

5、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進行齊唱、分組唱、領唱。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會說兒歌《山上有個木頭人》。

2、能聽懂並理解簡單的遊戲規則。

3、能聽懂指令性語言,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

4、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5、體驗合作創編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木偶玩具一個。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木偶人創設情境,吸引幼兒注意力。

教師:小朋友們好。

幼兒:老師好。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呀我們班上來了一位客人。你們想不想知道他是誰呀?那我們一起來請他出來好嗎?

(拿出木偶玩具)

教師以木偶的語氣對小朋友們做自我介紹。

教師:小朋友們好,我叫木頭人,我想和小朋友們玩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山上有個木頭人》。教師邊拉動木偶邊念兒歌,讓幼兒瞭解兒歌內容。

表演結束,教師用木偶人的語氣問幼兒,“小朋友們,誰想和我玩遊戲呢?那你必須告訴我,剛纔我說了些什麼?”引導幼兒回憶兒歌內容,學會念兒歌。

2、向幼兒介紹遊戲規則及玩法。

(1)遊戲時必須念兒歌,可以自由做動作,兒歌唸完,就不許動,不許說話了。

(2)如果誰動了,就必須伸手給同伴,而同伴則拉住他的手說:“本來要打千萬下,因爲時間來不及,馬馬虎虎打三下。一、二、三。”

3、遊戲時間。

(1)教師和全體幼兒說兒歌玩遊戲。

(2)教師和個別幼兒說兒歌玩遊戲。

(3)幼兒兩兩爲一組說兒歌玩遊戲。

活動延伸:

教師:小朋友們,除了木頭人,你們還見過什麼材料做的人?(引導幼兒說出稻草人,石頭人等)

遊戲時再進行仿編兒歌。

設計意圖:小班幼兒剛來幼兒園,有的孩子口齒不清,還有的孩子缺乏集體意識,不懂傾聽,不理解規則。爲此,我專門設計了《山上有個木頭人》這個聽說遊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目標

讓幼兒認識自己的小標誌,知道自己的物品應擺放何處。

準備

幼兒每人幾張代表個人的、圖案相同的卡片;班上每位幼兒的卡片圖案各不相同。

過程

活動(一)

1.摸卡片

教師請幼兒分別從一組標誌卡片中摸出一張,並告知每人摸到的卡片即是自己的標誌;標誌會提醒小朋友自己的東西應放在哪裏。

2.介紹自己的標誌

教師待幼兒告訴同伴自己的標誌上是什麼圖案,並幫助每位幼兒在各自的標誌上寫上名字。

活動(二)

1.分組找朋友

教師將幼兒分成幾組,分別帶領少數幼兒到室內尋找自己的小標誌,並教幼兒如何擺放毛巾、水杯等物。

2.找“鄰居”

教師向幼兒強調貼自己標誌的地方是幼兒自己的小天地,自己的東西要放在自己的小天地裏。

教師請幼兒看一看自己小天地旁的“鄰居”是誰,並記住。

建議

1.選擇的標誌應圖案簡單、生動,特點明顯,便於幼兒記住。

2.活動(二)進行前教師應先貼好全班幼兒的標誌。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以看看玩玩說說中,體驗玩翻蓋樂成功的喜悅。

2、引導同伴之間初步的合作力。

活動準備:

1、PPT

2、自制翻蓋樂示範教具。

3、幼兒人手一份翻蓋樂教具。

4、每組一套自制翻蓋樂教具。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今天海寶來和大家做遊戲,他要考考小朋友有多厲害”

“你們敢不敢接受海寶的挑戰?”

二、躲貓貓。

“老師用照相機給海寶拍下了很多可愛的動作”

1、幼兒找相同的的圖案,請一個幼兒上來操作。

2、檢驗操作的結果。

三、比大小。

“海寶還給大家送來了禮物,我們一起看看是什麼禮物?這些禮物有什麼不一樣?”

1、找出大小相同的物體,幼兒用操作板操作。

2、請幼兒說說:你用什麼方法?

四、數數

1、找出數量相同的物體。

2、鼓勵幼兒集體合作。

3、驗證(操作板反面有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