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10篇

有關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10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動背景:

小班幼兒喜歡遊戲,在玩中潛移默化地滲透活動內容,他們樂於參與,樂於嘗試。如果教師按照有關美術繪畫的要求,生硬地讓幼兒學習繪畫技能,就會使幼兒的繪畫作品失去其稚拙的情趣和獨特的魅力。針對小班幼兒的這些特點,我把孩子喜聞樂見的遊戲和內容整合成《花小豬》的活動。

本活動的設計把情感和技能緊密結合,在遊戲的環境中融入實物與顏色匹配的練習,以“找東西吃”爲線索,串聯成由“感受——體驗——參與表現”的藝術活動,以使幼兒自然、快樂、大膽地打扮“花小豬”,激發參與藝術活動的激情。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將實物與顏色匹配進行塗色,增進幼兒對色彩的興趣。

2、大膽作畫,發展幼兒豐富的想象力。

(二)活動準備:

蔬菜實物若干:番茄、黃瓜、土豆

花小豬手飾、音樂磁帶、彩色油畫棒、

小貓、小狗的畫紙人手一張

將地毯在室內鋪成一條彎曲的小路,放上蔬菜實物,實物旁邊放些彩色油畫棒(小石子)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情景,激發興趣。

師:豬寶寶一家快快樂樂地生活在山上,有一天,豬媽媽對小豬說:“孩子們,你們長大了,要自己去找東西吃。”(師手上套豬的手飾)小豬說:“我去,我去!”小豬就

高高興興地上了路,到山下去找東西吃。(師幼隨音樂走上小路)

2、教師邊講述故事邊示範

(1)觀察實物,理解實物與顏色的匹配。

師:小豬走呀走呀,呀!小豬看見了什麼?(實物番茄)它高興極了,可是它又擔心起來了:哎呀,我可是壞記性,老是記不住事情,怎麼辦呢?它看到地上有許多無顏六色的小石子,馬上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我用小石子來做個記號吧!它就用紅色的小石子在身上做了一個記號。(師示範用油畫棒塗色)

(2)繼續感受實物與顏色的關係。

師:小豬繼續往前走,它又看見了什麼呢?(實物黃瓜)

幼:黃瓜。

師:小豬這次選了什麼顏色的小石子來做記號呢?爲什麼?

幼A:綠顏色。

幼B:因爲黃瓜是綠顏色的,所以選了綠顏色的小石子。

(3) 師:小小豬走着走着,咦?它發現了什麼呀!(實物土豆)

幼:土豆。

師:我們一起來幫小小豬做記號吧!選什麼顏色的小石子呢?

師:小小豬一路上找到了許多好吃的東西,變成了一隻漂亮的小花豬,豬媽媽高興地連聲說:“你真聰明!真能幹!”

3、在遊戲情景中作畫。

(1) 師:小小豬的好朋友小小貓、小小狗它們也找到了許多好吃的東西,我們一起來幫助小小貓、小小狗做記號吧!(放音樂,幼兒按意願選擇畫紙)

(2)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給予鼓勵。

4、活動的拓展和結束。

(1)引導幼兒介紹、欣賞畫面。

師:你的小小貓(小小狗)找到了什麼東西?你給小小貓(小小狗)做了什麼記號?

(3) 分享食物。

師:小朋友幫助小小豬的朋友們找到了這麼多好吃的,小小豬也很高興,它請小朋友們一起去吃好東西,我們一起去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音樂可以給人快樂,可以讓人忘記煩惱,還可以帶走寂寞。總之,音樂雖然不是萬能,但和金錢一樣,沒有它萬萬不能。

除此之外,音樂還能造就天才。科學研究表明,音樂的波動能以生物電的形式影響人的記憶神經元,刺激大腦的神經迴路,像架設橋樑一樣,它可以使大腦的神經元上的突觸數增加、軸突變粗,從而使大腦內的信息交換加快、思維能力增強,即記憶力增強、思考反應能力變快。

幼兒園小班音樂遊戲《咚咚啪》

目標:感受音樂的節奏,能在唱到"咚咚啪"時做出相應的動作。

內容:音樂遊戲------咚咚啪重點:喜歡做不同的"咚咚啪"難點:樂意跟上音樂一起做形式:集體準備:音樂過程:

一、禮物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今天,史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禮物,猜猜是什麼?想不想知道是什麼?來,一起喊:一、二、三………2、哦!原來是面大鼓。"嗨!小三班的小朋友,你們好?我的名字叫大鼓,你們願意和我做朋友嗎?那你們知道我是怎麼玩嗎?來,誰來試一下?

二、反覆練習"咚咚啪"1、我也想試一下,你們看我是怎麼敲的

2、誰看到我是怎麼敲的?咱們一起試一下。

3、剛纔,咱們做了一個"很大很大"的啪,現在做一個"很小很小"的"啪"。 你們想想,怎麼樣做就是"很小很小"的啪呀?(再小小的,咚咚啪)4玩累了沒有、咱們一起休息一下吧!好了,伸個"大懶腰"吧!好舒服呀!咱們做一個"大懶腰"的咚咚啪,好不好?(大懶腰,咚咚啪)

4、剛纔做了一個"大懶腰"的咚咚啪,走路時的"咚咚啪"怎麼做?(走來走去、咚咚啪)

5、你們看我在幹什麼?(師做轉個大圈,咚咚啪)5、你們看我在幹什麼?跑得時候怎麼做呢?(跑來跑去、跑來跑去、咚咚啪) 《強調跑的時候不要擠》

三、欣賞VCD,讓幼兒完整充分地感受旋律,同時激發幼兒的表現欲

老師這也有些小朋友會做"咚咚啪"想不想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

四、跟上音樂動起來

他們做的好不好?咱們和他們比一比吧!你們準備好了嗎?那咱們開始吧!

五、通過互動來鞏固動作

1、剛纔,小三班的小朋友做的真棒,現在,老師要請幾個小朋友來做一下,然後每個小朋友再請一個客人老師和你一起做。

2、咱們請所有的客人老師一起做,好嗎?(客人老師,咱們一起做,好嗎?)延伸:

幼兒創編其它的"咚咚啪"附:歌詞大懶腰,咚咚啪,大懶腰,咚咚啪,咚咚啪、咚咚啪,再小小地咚咚啪;走來走去、咚咚啪,走來走去,咚咚啪咚咚啪,咚咚啪,一起前進咚咚啪;跑來跑去跑來跑去咚咚啪,跑來跑去跑來跑去咚咚啪,咚咚啪、咚咚啪、我們轉個大圈咚咚啪。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要求】

1.引導幼兒充分運用各種感官感知理解圖片的主要內容。

2.啓發幼兒用簡單句,完整、連貫地講述出圖片中的主要內容,發準“熊”、“狗”兩個字的音。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嘗試運用各種感官感知理解圖片的主要內容

1.做律動“拍皮球”。

2.提問:①你們剛纔在幹什麼?

②你們是怎樣拍皮球的?

③如果別人也要玩你的球,你怎麼辦?

二、看活動投影片。讓幼兒嘗試講述

1.老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嘗試講述。

①這是什麼地方?誰來到草地上?(抽出小熊)幼兒嘗試回答後,老師小結:一隻小熊來到草地上。

②小熊來到草地上幹什麼?它是怎樣玩皮球的?(上下抽動“皮球”,表示小熊拍皮球)

幼兒嘗試回答後,小結:小熊在玩皮球,它一會輕輕拍,一會重重拍,玩得真高興。

③誰走來了?(抽出小狗)它對小熊怎麼說?

讓幼兒嘗試回答後,老師小結:小狗走來了,它對小熊說:“把你的球給我玩一下好嗎?”

④小熊對小狗會怎麼說?

讓幼兒嘗試回答,討論後,老師小結:我們一起玩吧!

⑤它們怎樣玩球?(把“球”左右移動,表示你滾給我,我滾給你)

幼兒嘗試回答後,老師小結:它們把球滾給我,再滾給你,玩得真開心。

2.突出重點。

提問:

①小電影裏有哪兩個小動物?

幼兒回答後,老師讓集體練習發音。

②小熊、小狗都想玩球,可它們只有一個球,怎麼辦?

幼兒回答後小結:它們一起玩球。

3.請小朋友邊看電影邊聽配樂故事。

4.請兩個能力強的幼兒邊看小電影邊嘗試連貫地講述內容。

5.全體幼兒跟着老師邊看小電影邊講述內容。

6.進行品德教育。

三、活動的延伸

老師帶小朋友一起到操場上玩皮球,進一步鞏固圖中內容。

附:講述內容。

一天,小熊來到草地上玩球,它一會輕輕拍,一會重重拍,玩得真高興。小狗走來了,它對小熊說:“把你的球給我玩一下好嗎?”小熊說:“好吧!我們一起玩!”它們就把球你滾給我,再滾給你,玩得真開心。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根據畫面進行初步的判斷、想象,並樂意大膽講述。

2、理解兒歌的主要內容,體驗其詼諧性,初步學說兒歌。

3、體會文學活動帶來快樂。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兒歌的童趣。

5、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

活動準備:

小老鼠手偶1個,小老鼠、小猴、長頸鹿、大象、小兔的圖片各1張、花園圖1張。

活動過程:

1、引發興趣

(1)出示手偶小老鼠:“小朋友,你們旅行過嗎?我要去旅行了,你們猜猜我會去哪玩呢?”

(2)幼兒自由的講述。

(3)請幼兒回答小老鼠去哪旅行了?

2、找祕密,學習兒歌第一部分內容

(1)出示背景圖:“你們看,小老鼠去哪旅行了?”

(2)“啊,好漂亮的花園呀!小老鼠真是高興。咦,小老鼠突然發現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是什麼呀?我們一起找找吧!”

(3)引導幼兒在圖中尋找“繩子”“滑梯”“水管”“鞦韆”。啓發幼兒用“我找到了....”來回答。

(4)“你們真棒,全都找到了。小老鼠這回可是更高興了。吱吱,吱吱,爬‘繩子’嘍”教師邊用兒歌的語言講述邊讓小老鼠在背景圖上玩耍。幼兒欣賞兒歌第一部分內容。

(5)請幼兒猜想 “繩子”“滑梯”“水管”“鞦韆”從哪來的,鼓勵幼兒大膽講述。

(6)請幼兒學着小老鼠的樣邊念邊“玩”。

3、揭謎底,學習兒歌第二部分內容

(1)“哦,我們來看看着繩子到底是哪來的呀?”教師拉繩子出現一頭老牛。運用兒歌的語言講述:“原來是老牛的尾巴呀。”

(2)同樣的方法請幼兒來揭示祕密,師幼共同學習兒歌的內容。

4、和幼兒一起邊學小老鼠的動作邊完整的念兒歌。

附兒歌內容:

小老鼠的旅行

吱吱,吱吱,爬“繩子”嘍,原來是老牛的尾巴呀!

吱吱,吱吱,爬“山峯”嘍,原來是駱駝的駝峯呀!

吱吱,吱吱,爬“管子”嘍,原來是大象的鼻子呀!

吱吱,吱吱,鑽“地洞”嘍,原來是大肥豬的大鼻孔呀!

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我以遊戲的形式展開教學。自己扮演“鼠媽媽”,孩子們則扮演“小老鼠。我將詩歌中小老鼠旅行要去的五個地方分別以圖片的形式來呈現在活動室的五塊牆上,孩子們在我的帶領下“吱吱、吱吱”地旅行着,來到旅行地點“繩子”處,我請他們觀察圖片,看看小老鼠在做什麼?到什麼地方旅行了? 由於考慮到要讓孩子們進行充分地想象,表達他們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在佈置的時候,一開始都是將圖片右邊部分的整體圖片給遮住的,他們只能看到“牛尾巴”這個局部。

在許多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後,我揭開了神祕的另一半圖片,和孩子們邊用肢體動作進行表演,邊帶領他們念着詩歌中的句子“吱吱,吱吱,爬‘繩子’ 嘍,”原來是老牛的尾巴呀!由於有了第一張圖片的經驗後,聰明的孩子們在接下來幾張圖片的學習過程中變得更爲主動了,他們會運用“吱吱、吱吱……”和“原來是……”這兩個句型了。“山峯、管子、樹林、地洞”在他們眼裏又成了蘑菇、滑梯等各個旅行地點。

在這個活動中,讓幼兒通過遊戲的形式,把自己想象成是一隻小老鼠,在活動室裏邊走動邊學習。雖然在整個活動中有個別孩子會在某個環節中表現得有些興奮,但在我的提示下,他們還是能做一隻守紀律的“小老鼠”的。

兒歌的掌握僅僅通過一至兩遍的學習顯然是不行的,但根據以往的經驗,我覺得要是把“我們再來一遍。”這句話拋給孩子們的話,很定會有很多孩子的興趣會減半。於是我想到了讓更多的老鼠家庭的成員也來旅行。

小百科:老鼠是哺乳綱、齧齒目、鼠科的齧齒類動物,俗稱“耗子”,是哺乳動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強的動物。全世界約有三千多種老鼠,無論室內、野外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足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方形與圓形的基本特徵。

2.能根據圖形特徵進行分類。

3.願意觀察發現圓形和方形的物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圓形、方形的餅乾,盤子,圓形與方形的圖形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認識方方和圓圓,瞭解其基本特徵。

1.圓圓的

(1)請幼兒自由猜想餅乾的樣子。

(2)出示圓形餅乾,說說這塊餅乾是什麼形狀的?

(3)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還有哪些東西是圓圓的。

2.方方的

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認識方形,並找找、說說身邊還有哪些物品是方方的。

3.小結:圓圓的東西是沒有角的,方方的東西通常有四個角、四條邊。生活中有許多物品都具有圓圓的或方方的特徵。

二、品嚐餅乾。

1.請幼兒品嚐餅乾,說說自己手裏的那一塊是什麼樣子的?

2.幼兒品嚐與交流。

三、按特徵分類。

1.由圖形媽媽要找寶寶引入,請幼兒說說自己手中的是什麼圖形寶寶。

2.分類。請幼兒分批對圖形寶寶分類,並檢查。

四、延伸活動。

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是圓圓的或是方方的。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遊戲目標

1.練習在一定範圍內四散躲閃跑的能力,提高動作的協調性。

2.感受與老師、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

3.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4.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觀念。

遊戲準備

漁網一個;在場地上畫一個能容納全體幼兒的大圓圈當池塘,畫一個小圓圈當魚簍;課前學習兒歌《小魚遊》。

遊戲過程

一、熱身運動。

二、學習小魚遊,爲遊戲活動做好鋪墊。

1.小魚是怎麼遊的?(鼓勵幼兒嘗試學學小魚的各種遊的動作)

2.教師帶領邊念兒歌邊四處自由學習小魚遊。

三、第一次遊戲。

1.小魚們已經學會游泳了,現在要請你們遊進小池塘,漁夫要來捕魚嘍!

2.師幼遊戲。

教師介紹遊戲玩法,明確遊戲規則:教師扮演漁夫,手持漁網站在池塘邊,幼兒扮演小魚四散站在池塘裏。遊戲開始,幼兒邊模仿小魚遊邊念兒歌“小魚小魚遊遊遊,搖搖尾巴點點頭,向上遊,向下遊,游來游去樂悠悠。”唸完後,教師說“捕魚了”,並在池塘邊來回跑動,用漁網捕魚。“小魚”在池塘裏四散跑着躲閃,被捕到或跑出池塘的“小魚”離開池塘站到魚簍裏。等捕到三四條“小魚”後,遊戲暫停,大家一起數數捕到幾條“小魚”,遊戲重新開始。

3.分享遊戲體驗,評價遊戲結果

剛纔這幾條小魚爲什麼會被漁夫捕到呢?(點評遊戲中幼兒的`個別行爲,通過“小魚不能游出池塘,否則會渴死的”引導幼兒遵守遊戲規則。)

小魚怎樣纔可以保護好自己不讓漁夫抓到呢?(引出當幼兒將要被捕到時可以蹲下,表示游到深水區逃走了)

4.再次遊戲

四、第二次遊戲。

玩法1.幼兒邊模仿小魚遊邊念兒歌“大魚大魚遊遊遊……”當教師說到“X人來變魚兒遊時”,幼兒迅速按相應數量組合,此時漁夫說“捕魚了”開始捕魚,當魚頭和魚身分開了算捕到,被逼出海面的魚也算捕到。

玩法2.每個幼兒分別頭戴紅、黃、藍不同顏色的魚頭飾,模仿小魚遊邊念兒歌“小魚小魚遊……”,當教師說到“變成大魚遊遊遊”時,幼兒迅速按頭飾相同顏色組合變成大魚,此時漁夫說“捕魚了”開始捕魚,當魚頭和魚身分開了算捕到,被逼出海面的魚也算捕到。(或者可以分紅、黃、藍三種不同顏色的漁網捕不同顏色的魚)

小百科:漁夫,泛指捕魚的人,包括漁民,屬第一級產業的職業。漁夫每次捕魚時要使用一些工具,再拿到市場販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一、 主題的生成: 今年的快樂親子秋遊,我們去了常州的恐龍園,回來之後的一段時間,孩子們特別喜歡恐龍,總是圍在一起談論秋遊、電視和圖書中有關恐龍的故事。“我看到了恐龍的骨架,高高的。”“現在已經沒有恐龍了。”“恐龍是火山爆發消滅的。”……稚拙的話語從小班孩子的口中傳出,讓我們意識到恐龍主題活動並不是大班孩子的專利,《幼兒園指導綱要》也指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孩子們討論的恐龍話題成爲探索的焦點,我們由此產生了在小班開展恐龍主題活動的計劃,並預設了活動框架,爲幼兒提供探索和交流的機會。

二、 主題活動的實施:

活動一,談話活動:開心恐龍園

活動目標:

1、大膽交流自己在恐龍園看到了什麼?玩了什麼?分享快樂的感受。

2、有注意傾聽同伴講話的習慣。

活動準備:

有恐龍園遊玩的經驗、恐龍模型一個。

活動過程:

1、 出示恐龍模型,詢問幼兒:“你們喜歡恐龍嗎?爲什麼?”

2、 交流恐龍園遊玩經歷:“你去恐龍園看到了什麼?玩了什麼?願意來講給小朋友聽嗎?”

3、 討論:怎樣讓恐龍走進我們活動中?(建議幼兒帶一些恐龍書籍及玩具來園。)

附親子活動單:

親愛的家長:你們好!

上週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去參觀了常州恐龍園,回來之後孩子們對此興趣不減,我們抓住時機,在本週開展“我愛恐龍”的主題活動,請您配合我們做好以下工作:

1、協助孩子收集有關恐龍的玩具和圖書等資料來園,佈置我們的展示區,同時把你們知道的恐龍知識介紹給孩子;

2、在星期四之前給孩子準備一兩個空ji蛋殼,我們準備進行恐龍蛋殼貼畫;

3、將恐龍園拍的照片挑選一些來園,並和孩子談談有關的收穫,讓孩子和同伴一起分享快樂。

小3班

活動二,資料的收集

資料的收集是主題活動成功開展的關鍵,由於小班孩子年齡小,資料收集工作由教師和家長協助共同完成。

在發放親子活動單以後,孩子們陸陸續續帶了很多有關

香香的水果(小班)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用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拼貼出房子的外形,並進行簡單的添畫。

2、在製作的情境中進行大膽地表演。

3、培養幼兒在家庭中相親相愛的情感,感受家庭的溫暖。

活動準備:

手工區: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紙若干張

表演區:爸爸媽媽娃娃頭飾

閱讀區:繪本《我的家》

娃娃家:家庭成員的頭飾或者衣服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老師:小朋友們好,這節區域活動的主題是《我的家》,老師想問問小朋友,你們家裏都有誰呢?

(幼兒回答)

老師:哦,有的小朋友家裏有爸爸媽媽,哥哥姐姐,有的小朋友家裏有爺爺奶奶,小朋友們說的真好,那你們的家是什麼樣子的呢?誰來說一說?

(幼兒回答)

老師:有的小朋友說他的家是大大的,像長方形,那現在我們來看看小動物的家是什麼樣子的吧!

(展示圖片)

老師:第一張圖片是小兔子的家,誰來說說小兔子的家是什麼形狀的?那小猴子的家又是什麼樣子呢?

(幼兒觀看圖片並進行回答)

老師:哦,小兔子和小猴子的家都有圓形和正方形組成,老師這裏還有一些小動物,小動物想請小朋友給它們設計房子,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吧,我們也可以給自己設計家,老師在美工區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圖形,小朋友們可以自己動手進行黏貼,或者給我們已經畫好的房子進行添色讓它變得更加漂亮。

閱讀區的小朋友可以在舒適的閱讀區進行閱讀,老師已經投放了繪本《我的家》在裏面,看完了的小朋友可以一起表演《扮家家》的歌曲。

娃娃家的孩子們要分配好角色,一個爸爸一個媽媽還可以有爺爺奶奶還有小孩子,大家不能爭搶要合作。

二、幼兒自主遊戲

老師:剛剛老師已經把準備的操作材料給大家介紹了一遍,等一下小朋友要拿好進區卡自己選擇區角,如果進區卡的袋子插滿了小朋友要怎麼呢?要選擇別的區角進行活動哦,小朋友們在自己的區角要認真耐心的做活動好嗎?老師會看看哪個小朋友表現的很棒!聽到鈴聲請小朋友們收拾好操作材料坐好小凳子哈!

(幼兒選擇區角進行活動)

老師在一邊進行適當的指導,對一些活動過程進行拍攝然後在點評的時候進行總結。

三、結束活動。

(播放音樂《秋日私語》)

老師:好的,孩子們剛剛把材料都收拾的很好,聽到音樂都在很細心的收拾材料,我們來看看哪些小朋友在這次區域活動中表現的棒棒的!哪些小朋友需要在下次活動中改正一些小錯誤的。

(對活動進行評價)

老師:好啦,希望小朋友都能夠向表現好的寶寶學習,上區域活動的時候要愛護操作材料,大膽的發揮想象,加油哦!我們知道,家是一個很溫暖的地方,所以老師希望小朋友在家也能夠收拾好玩具,看書的時候安安靜靜的,愛爸爸媽媽和小夥伴,好嗎?

效果分析: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蔬菜。

2.知道吃蔬菜的好處,產生吃蔬菜的願望。

3.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4.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活動準備

1.準備幾種常見蔬菜:芹菜、油菜、西紅柿、菜椒、胡蘿蔔等。

2.紙箱做的摸箱一個、盤子、筐子若干個。

3.供幼兒品嚐的菜餚:胡蘿蔔絲拌芹菜4、小勺、盤子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導入:

師:小朋友說說自己知道的蔬菜。

二、基本部分

說說我認識的蔬菜。

(1)將幼兒分成幾組,在每組的桌子上擺上芹菜、油菜、西紅柿、菜椒等。

師:班裏來了這麼多蔬菜寶寶,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一起認識蔬菜。

師:拿出芹菜和油菜,請認識它們的小朋友說出它們的名字,並說說它們長得什麼樣子,有哪些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

師:引導幼兒觀察它們的顏色及莖、葉等,引導幼兒發現異同。

(請幼兒將自己小組的芹菜和油菜分別放到相應的筐子裏。同樣的方法認識西紅柿和菜椒。)

(2)遊戲"蔬菜寶寶快出來"。

分別將芹菜、油菜、西紅柿、菜椒放入摸箱,請幼兒通過觸摸來判斷,並根據教師指令拿出相應的蔬菜。

(3)蔬菜香香真好吃

教師出示事先做好的胡蘿蔔絲拌芹菜請幼兒說一說

師:這些是用什麼菜做的?(出示胡蘿蔔、芹菜等簡單介紹)

教師用擬人化的語言,激起幼兒想吃這些蔬菜的慾望。

"我是胡蘿蔔寶寶,我會讓小朋友的眼睛更明亮。""我是芹菜寶寶,身上營養多多,我會讓小朋友的身體更棒。"

(4)幼兒品嚐。鼓勵幼兒慢慢咀嚼、細細品嚐食物,說說它們的味道。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認識蘋果》是小班上學期的一個科學活動,這個活動從生活中最常見的水果之一蘋果着手,爲幼兒進行一個豐富多彩的認識蘋果的過程。蘋果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水果,但由於它的常見,家長往往會忽略讓幼兒認識蘋果,讓幼兒對蘋果有一個深入的瞭解。怎樣讓幼兒在小小的蘋果中探究發現科學的祕密?怎樣有效的引導幼兒在觀察蘋果的過程中,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因此我設計了《認識蘋果》這個科學活動,來引導幼兒真正的認識蘋果。

活動目標:

1.觀察瞭解蘋果的特徵。

2.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認識蘋果。

3.喜歡吃蘋果,知道多吃蘋果身體好。

活動重點:

學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認識蘋果,瞭解蘋果的特徵。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每人帶一個蘋果(紅富士、蛇果、青蘋果、黃蕉)

2.小叉、盤子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察蘋果的外形特徵。

1.師:小朋友今天都帶來了什麼呀?(蘋果)

2.師:蘋果真多呀!我們一看這些蘋果是什麼樣子的?小朋友可以用小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還可以用鼻子聞一聞?把你的發現跟旁邊的小朋友講一講,看看誰發現的最多。

3.師:誰來說說蘋果是什麼樣子的?

幼1:我的蘋果是圓圓的。

教師追問:這個圓圓的蘋果象什麼呀?(皮球、輪子)那我們一起來玩一玩看看蘋果會怎樣?(蘋果會滾動)

幼2:我的是紅顏色的。

教師追問:誰的蘋果也是紅色的舉起來給我們看看。還有跟他們不一樣顏色的蘋果嗎?(引出綠色、黃色)

幼3:上面還有柄。

柄長在哪裏呢?(凹進去的地方)

4.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蘋果看上去是圓圓的,凹進去的地方有個柄,摸上去光光的、滑滑的,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綠色的還有的是黃色的,聞起來香香的。

5.師:它們都有好聽的名字呢?(教師介紹蘋果的名稱:青蘋果、蛇果、紅富士、黃蕉等)

二、觀察瞭解蘋果的內部特徵。

1.師:我們看到蘋果的外面是什麼?(果皮)那你們知道蘋果的裏面是什麼嗎?(幼兒猜測)

2.師:現在我來把它削開,看看蘋果的裏面到底是什麼呢?它是什麼顏色的?

3.師:果肉裏面又會藏着什麼呢?(皮、籽)怎麼才能看到裏面是什麼呢?(幼兒猜測)現在老師就把它切開看看裏面到底有什麼?(引導幼兒觀察果核)果核能不能吃呀?

三、品嚐蘋果。

1.師:你們喜歡吃蘋果嗎?蘋果是什麼味道的?

2.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蘋果請小朋友嘗一嘗,說說蘋果吃到嘴巴里是什麼感覺?(甜甜的,脆脆的……)

3.:蘋果營養豐富,所以我們小朋友要多吃蘋果,這樣身體纔會棒棒的。

活動反思:

由於小班的年齡特點,他們並不是很能理解老師提出的問題及發出的指令,經常會出現一個小朋友說什麼,其餘的小朋友就會說一樣的這種情況。我們先從瞭解蘋果的外形特徵開始了這次的活動。我首先讓孩子們自己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感知蘋果,用眼睛看一看蘋果像什麼?是什麼形狀的?是什麼顏色的?用鼻子聞一聞有什麼味道?用手摸一摸蘋果有什麼感覺?引導幼兒邊觀察蘋果邊說一說,並講述自己得發現,孩子們觀察得非常仔細。

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提問“發現了什麼不一樣的嗎?”大多數小朋友會重複同樣的回答。所以,如何有效的引導幼兒進行思考並回答問題,這一點還值得我去深入的探究。活動過程中,我應該多引導幼兒進行回答,而不是幫幼兒將答案說出來,這樣既沒辦法突破活動的重難點,也沒辦法提高幼兒的思考、表達能力。孩子們在本次活動中不但瞭解了有關蘋果的內部特徵和外部特徵,同時也掌握了運用不同感官去感知事物的方法,學會用探索的方法去發現事物的特徵。

蘋果是孩子們喜歡的水果,能在愉快地遊戲中和孩子們共同探索出其中的科學祕密,收穫甚豐。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掌握科學知識是其次的,對活動感興趣、有探索的、探究的慾望、敢於展現自己是我們開展活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