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6篇

關於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6篇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1

  一、活動背景:

小班幼兒喜歡遊戲,在玩中潛移默化地滲透活動內容,他們樂於參與,樂於嘗試。如果教師按照有關美術繪畫的要求,生硬地讓幼兒學習繪畫技能,就會使幼兒的繪畫作品失去其稚拙的情趣和獨特的魅力。針對小班幼兒的這些特點,我把孩子喜聞樂見的遊戲和內容整合成《花小豬》的活動。

本活動的設計把情感和技能緊密結合,在遊戲的環境中融入實物與顏色匹配的練習,以“找東西吃”爲線索,串聯成由“感受——體驗——參與表現”的藝術活動,以使幼兒自然、快樂、大膽地打扮“花小豬”,激發參與藝術活動的激情。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將實物與顏色匹配進行塗色,增進幼兒對色彩的興趣。

2、大膽作畫,發展幼兒豐富的想象力。

(二)活動準備:

蔬菜實物若干:番茄、黃瓜、土豆

花小豬手飾、音樂磁帶、彩色油畫棒、

小貓、小狗的畫紙人手一張

將地毯在室內鋪成一條彎曲的小路,放上蔬菜實物,實物旁邊放些彩色油畫棒(小石子)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情景,激發興趣。

師:豬寶寶一家快快樂樂地生活在山上,有一天,豬媽媽對小豬說:“孩子們,你們長大了,要自己去找東西吃。”(師手上套豬的手飾)小豬說:“我去,我去!”小豬就

高高興興地上了路,到山下去找東西吃。(師幼隨音樂走上小路)

2、教師邊講述故事邊示範

(1)觀察實物,理解實物與顏色的匹配。

師:小豬走呀走呀,呀!小豬看見了什麼?(實物番茄)它高興極了,可是它又擔心起來了:哎呀,我可是壞記性,老是記不住事情,怎麼辦呢?它看到地上有許多無顏六色的小石子,馬上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我用小石子來做個記號吧!它就用紅色的小石子在身上做了一個記號。(師示範用油畫棒塗色)

(2)繼續感受實物與顏色的關係。

師:小豬繼續往前走,它又看見了什麼呢?(實物黃瓜)

幼:黃瓜。

師:小豬這次選了什麼顏色的小石子來做記號呢?爲什麼?

幼A:綠顏色。

幼B:因爲黃瓜是綠顏色的,所以選了綠顏色的小石子。

(3) 師:小小豬走着走着,咦?它發現了什麼呀!(實物土豆)

幼:土豆。

師:我們一起來幫小小豬做記號吧!選什麼顏色的小石子呢?

(評析:讓幼兒一起做標記,起到了突出活動難點的作用,加深了對實物與顏色匹配的理解。)

師:小小豬一路上找到了許多好吃的東西,變成了一隻漂亮的小花豬,豬媽媽高興地連聲說:“你真聰明!真能幹!”

3、在遊戲情景中作畫。

(1) 師:小小豬的好朋友小小貓、小小狗它們也找到了許多好吃的東西,我們一起來幫助小小貓、小小狗做記號吧!(放音樂,幼兒按意願選擇畫紙)

(2)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給予鼓勵。

(評析:有的孩子畫了許多顏色的圓圈,教師引導孩子欣賞,並讓孩子表達用意,孩子的想象力就得到了擴展。)

4、活動的拓展和結束。

(1)引導幼兒介紹、欣賞畫面。

師:你的小小貓(小小狗)找到了什麼東西?你給小小貓(小小狗)做了什麼記號?

(3) 分享食物。

師:小朋友幫助小小豬的朋友們找到了這麼多好吃的,小小豬也很高興,它請小朋友們一起去吃好東西,我們一起去吧!

(評析:孩子們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分享食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讓幼兒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發現葉子是各種各樣的,能從顏色、形狀、大小等方面進行簡單的語言表述,並嘗試用落葉進行拼貼畫。

2、自然融入情境,樂於參加活動,體驗親情,萌發關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利用散步活動,採集和撿拾落葉。

2、創設一定的環境,讓幼兒感受深秋的涼意。

3、自制兩棵樹。

4、粘貼材料(固體膠、雙面膠、白紙和紙工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情景創設

一:小樹葉離開了媽媽

1、出示落葉飄落的兩棵樹,讓幼兒觀察落葉的情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教師提問:小樹葉會飄到哪裏去呢?

它們離開了媽媽會去幹什麼呢?(幼兒交流、表述)

二、情景創設

二:教師出示許多用樹葉粘貼好的畫,讓幼兒仔細觀察

1、師幼討論:怎樣和小樹葉寶寶打招呼呢?

2、教師提問:樹葉寶寶變成了什麼?

你們會不會用樹葉貼畫呢?

三、情景創設

三:認識常見的樹葉寶寶

1、相互交流分享樹葉寶寶的名稱。

2、想象描述樹葉寶寶的外形特徵。

四、情景創設四:送小樹葉回家

1、幼兒進行樹葉貼畫,教師巡迴指導。

2、把粘貼好的畫掛到樹上。

五、老師和小朋友們圍着大樹歌舞。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兩種顏色爲“餅乾”塗色。

2.體驗塗色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熊、小猴、小豬的大幅圖片;盤子每組兩個;塗色紙人手三張(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油畫棒人手一盒。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出示小熊、小猴和小豬的圖片

小朋友們看,誰來我們班做客了?小熊、小猴和小豬走了很遠的路,肚子早就餓的咕嚕叫了,小朋友們想請它們吃些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

老師替你們準備了許多餅乾(出示幾種塗好色的餅乾和沒有塗色的餅乾)我們送給它們吃吧!咦!我聽到小猴、小熊和小豬在說:“這裏面又些餅乾香噴噴的,真好吃!可是,有的餅乾一點味道也沒有。”小朋友想想,這是爲什麼呢?(引導幼兒說出“有的餅乾沒有漂亮的顏色,所以不好吃”)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把這些白白的餅乾“做”成香噴噴的餅乾呢?

  二、教師請來油畫棒寶寶幫忙

1.先“做”一塊紅色的正方形的餅乾吧!我想把它做的漂亮些,所以先請深紅色(大紅色)的寶寶搬進來,住在上面。它的好朋友是誰呢?請粉紅色的寶寶住在下面,它們拉拉手做朋友。一塊漂亮的紅色餅乾就做好了,放在盤子裏。

2.接下來做一塊三角形的餅乾,先請深綠色的寶寶來幫忙,再請誰來呢?(淺綠色)。綠色的餅乾也做好了!

3.我們把這塊圓形的餅乾也做成彩色的吧!什麼顏色的好呢?(引導幼兒先用深色從旁邊塗色,再將淺色塗在另一邊,並將兩種顏色融合。哇!這麼漂亮的餅乾,趕快送給小熊、小猴和小豬吃吧!(請個別幼兒送給小動物)。小動物們說:“真好吃,這麼好吃的餅乾我們還想吃。”小朋友們,大家一起來做彩色的餅乾吧!

  三、幼兒塗色,教師指導

1.鼓勵幼兒大膽塗色,選用漂亮的顏色進行塗色。

2.提醒幼兒用兩種顏色塗色,並能先用深色再用淺色。

3.鼓勵幼兒“餅乾”做好後,用黑色寶寶加一點黑芝麻。

4.提醒幼兒將好的餅乾放在盤子裏,以免弄髒。

  四、講評

小熊、小豬和小猴已經等不及了,趕快把做好的餅乾送給它們吧!小動物說:“謝謝!真好吃!”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4

  (一)設計思路

剛剛入園一個月的小班孩子,情緒才基本穩定,他們還只是剛剛熟悉幼兒園緊張有序地一日生活環節。在繪畫方面,可以說毫無基礎,如果要他們拿筆獨立畫出一幅美麗的畫來,恐怕不太可能。那麼,怎樣讓孩子對美術活動感興趣,怎樣讓孩子從美術活動中體會到成功感呢?用印章印畫出的作品,一般色彩鮮豔,裝飾性強,容易讓孩子體會到成功感。所以我選擇了這一活動內容,希望孩子完成的作品有一定的效果,從而激發孩子們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小班的孩子從一個個家庭走入幼兒園,他不再是家庭中大家圍着轉的中心,而變成了羣體中與別人一樣的一份子,應該學會怎樣與人相處,怎樣與人合作。那麼,在活動中我們應該給孩子多提供一些讓孩子“友好相處”的機會,所以本次活動我選擇了小組合作畫的形式。

  (二)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對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認識,培養幼兒對使用顏色的興趣。

2、引導幼兒學習運用印章印畫的方法,體驗手工活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良好的印畫常規,知道一個印章只蘸一種顏色。

  (三)活動準備:

1、活動前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可做印章的自然物或廢舊材料,如:有凹凸花紋的玩具、瓶蓋、筆套、紙筒等。

2、紅、黃、藍顏料水每桌各2盤,盤中墊上薄海綿。

3、純白棉布、一次性桌布、抹布每組各一塊。.

4、花布一塊貼在牆上。

  (四)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我們小一班要開一個花布展覽會,請小朋友一起印一些漂亮的花布。”

2、鞏固認識紅、黃、藍三色。

3、引導幼兒學習使用“印章”印畫。

(1)介紹各種拓印材料。

(2)示範講解印章的使用方法。

(3)請個別幼兒用“印章”進行操作。

(4)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A.老師準備了許多“印章”和紅、黃、藍三種顏料,你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顏料和“印章”來印出美麗的花。

B.每組的幾位小朋友要互相合作,共同印製一塊花布。

C.注意衛生,強調一個“印章”只蘸一種顏料。印過一種顏料後,不要再去蘸其它顏色。

D.儘量多印,使畫面色彩豐富。

(5)、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將幼兒印製好的“花布”展示出來,讓幼兒互相欣賞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五)、反思

《綱要》指出:教師在幼兒美術教育中應視幼兒爲創造的主體,給幼兒創造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美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快樂,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技巧。幼兒園美術創新教育中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

印畫是小班手工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對小班幼兒的小肌肉羣、各種動作的和諧發展,起着促進作用。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定爲“學習運用印章進行印畫”。爲了突破此難點,我採用的方法有:

1、豐富幼 兒的經驗,讓幼兒對各種材料有初步的認識;

2、通過小組自主操作,讓幼兒自己大膽地去嘗試,在實際操作中來解決。 “一個印章只蘸一種顏色”,這是印畫中的常規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但對於初次印畫的小班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爲了突破此難點,我採用的方法有:

1、創設寬鬆的活動氛圍;

2、運用適當的指導,如:鼓勵表揚;榜樣示範;個別指導等。

本次活動我分三部分進行:

第一,採用情境激勵法,即教師努力爲幼兒創設一個花布展覽會的情境,引起幼兒興趣,使之在身臨其境中產生追求美與表現美的慾望和熱情,積極主動的去觀察、去創造。

第二,採用講解演示法,通過教師、個別幼兒的講解演示,讓幼兒學習使用印章印畫的方法,感受到色彩的美,激發他們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小班幼兒對色彩的感受力較強,他們能夠正確地辨別 幾種顏色,但還不能正確說出它們的名稱。在作畫時,往往任意取用一種顏色或材料,不加選擇地進行作畫,也不知道換顏色或材料,有的一種材料或顏色一直用到 結束。所以,老師在示範時還要注意提醒幼兒使用多種材料和顏色進行印畫,使畫面色彩豐富。

第三,採用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以花布展的形式進行作品講 評。這是對幼兒操作活動結果的肯定與互相評價,使每個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對手工活動的興趣。

  (六)、不足

1.活動過程中美術形式有些單一,重難點不突出。

2.沒能關注到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技巧,引導幼兒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在美術活動中自主創新自由表達。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教幼兒學會用手掌印畫的方法表現梧桐樹葉的特徵。

2、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培養初步表現美的能力。

3、使幼兒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梧桐樹的基本特徵。引導幼兒觀察梧桐樹葉的形狀和他們的小手像不像。

2、梧桐樹媽媽一棵、梧桐樹娃娃兩棵、每人一張8開的圖畫紙畫的梧桐樹娃。

3、盛有黃色、綠色。淡棕色顏料的小盆各一個,抹布、棉籤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導入:今天老師請小朋友到戶外去結識一位新朋友。

2、教師提問:“小朋友,這棵高高大大的是什麼樹呀?”

“對,是梧桐樹。”“你們願意與它交朋友嗎?”“長長的'樹枝上長着什麼呀?它是什麼顏色的?像什麼?(像小朋友們的小手)。”

3、引入主題,激發幼兒興趣。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及目標定位:

石頭是一種十分容易獲取的教育資源,我們也曾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利用過它。它那形狀、大小各異的特徵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在和孩子們一起玩石頭的過程中,發現他們對小石子情有獨鍾,而且喜歡擺放。於是,我聯想到生活中的“鵝卵石”路,並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利用小石子這一主材料借用輔助材料的鋪墊,讓孩子們從發現、創造、體驗中感受到樂趣。同時,這也符合《綱要》中藝術活動:“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各種玩具、工藝裝飾品,體驗創造的樂趣”的要求。

在活動目標的定位上第一是着重幼兒的動手能力的培養,定位通過看看、說說、玩玩,初步嘗試用石子鑲嵌出形狀不一的路,因小班幼兒的能力有限我只在於初步嘗試,沒有過多的要求。第二點確定爲情感目標:積極、主動地發現、感知石子的好玩、有趣,體驗創作的樂趣。

二、教學流程

活動開始我就利用幼兒生活中熟悉的石頭小路做爲導入,預設了幾個問題:1、你看見了什麼?2、這是一條什麼樣的路?直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又給了幼兒一個路的直觀感念,在實施的過程中,幼兒大多數都能說出這是一條由石子鋪成的路,幼兒的回答爲幼兒的操作打下基礎。

第二部分主要利用教師的示範講解,讓幼兒感知鋪路的方法和過程。這裏就是讓孩子在教師的示範操作下了解鋪路的基本過程及方法,我採用了自說自做的形式,而且採用了自己創編的一首簡單易懂的兒歌來讓幼兒進一步瞭解鋪路方法,效果還是可以的。課後同事們說我創編的兒歌不形象突出。(沒辦法誰叫我們不是文學家呢?呵呵)

第三部分通過觀看多媒體,讓幼兒進一步感知路的不同形狀,在有了一定的操作經驗後再來感受成型的作品,孩子們菜會又目的的發現並感知。同時幼兒還會因爲圖片的美麗激發幼兒的操作慾望。

第四部分是活動的操作部分。在觀察幼兒的操作的時候讓我很吃驚,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和創作能力、想象能力是無限的,他們的作品超出了我原以爲的程度,孩子們大膽的藝術表達讓我再一次折服於孩子的能力(上課之前,我不是太有把握,因爲對於此班的幼兒的能力不夠了解,而且還聽說我上的這一半相對於那一半能力相對弱些)但事實表明沒有笨小孩,只有懶小孩最後以遊戲《石子路散步》的遊戲進行師幼共同評價,進一步提升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從而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自我分析

1、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我首先對活動的過程進行了深一步的挖掘,對每個過程都進行深入的研究,並預設了孩子可能出現的問題,而我又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及迴應。雖然沒有試教以及對孩子也不夠了解,但縱觀整個教學流程還是比較順暢的。孩子們的回答也是比較積極,想象力也比較豐富,能夠及時的對於孩子的回答進行鼓勵及提升,正面的鼓勵也激發了孩子們的發言性。

2、雖然師幼互動比較好,但生生互動方面不夠熱烈。自己準備的PPT畫面鮮豔度不過,PPT的示範作品內容有點簡單,準備的小動物形象不突出。教師自己示範的作品太過於小了點。

不過沒關係,我想:正是一次次的活動、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磨練、一次次出現的問題,才能一次次的進步、一次次的成長。有了問題,就會有解決的方法,有了解決的方法纔會有成長的腳步,只要堅定不移的往前走,就會有到達成功彼岸的機會。套用“我愛記歌詞”中的一句話——希望就在前方!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