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模板7篇

關於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模板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模板7篇

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幼兒對自己的身體都很有好奇心,這個沒什麼不好,但是很多幼兒年紀小,對肚臍眼很感興趣,總是喜歡去摳它,這就不是什麼好事了,這堂課就是爲了教會幼兒小心對待肚臍眼,好好保護它,不要去摳它。

【活動目標】

1、在看看摸摸的過程中,比較肚臍的不同,瞭解肚臍的來歷。

2、喜歡自己的身體,懂得要保護自己的肚臍眼。

重點:知道保護肚臍的簡單方法。

難點:瞭解肚臍的來歷。

【活動準備】

幼兒肚臍特寫圖片,幼兒不蓋好被子的圖片,摳肚臍、捅肚臍的圖片,不塞好內衣的圖片、黑板。

【活動流程】

意圖:激發幼兒的興趣:觀察肚臍的外形特徵。

主要提問:

1、你們的肚皮上有什麼?看看你們的肚臍長得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2、幼兒觀看照片

小結:肚皮上的這個小洞洞叫肚臍,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深、有的淺,它們長得都是不一樣的。

過渡:肚皮上的這個小洞洞到底是怎麼來的呢,讓我們去看一看吧。

意圖:探究新知,瞭解肚臍的的來歷

播放PPT

主要提問:

1、這個肚臍到底是怎麼來的?

小結:原來這個洞洞是臍帶剪斷了變成肚臍

2、連接着媽媽和寶寶的這根管子叫什麼?(臍帶)臍帶有什麼作用呢?

小結:我們還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還不會吃東西。就靠這根管子吸收媽媽身體上的營養。等我們長到九個多月的時候,我們就從媽媽肚子裏出來了,這時候,護士阿姨呢要把這根長長的管子從肚皮這剪刀,然後用線繩拴上,蓋上紗布,過了幾天啊,拿開紗布一看,線繩掉了,就變成我們肚皮上的肚臍啦!

意圖:瞭解肚臍的重要性,初步學習保護肚臍的方法

1、仔細地看一看,再輕輕地摸一摸,看看我們的小肚臍長什麼樣子啊?也可以看一看、摸一摸別的小朋友的肚臍啊!

2、老師認識一個小朋友,他也對肚臍很感興趣,他是怎麼做的,他的做法對肚臍好不好?說說理由

3、貼圖辨別對錯遊戲,將你認爲做的或不對的圖片進行分類,說說理由。

4、小朋友們觀察的很仔細,他們的做法都不好,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肚臍呢?

小結:小朋友們說的真好,大小便後、起牀後一定要把內衣塞好,晚上睡覺一定要把肚子蓋好,不要讓肚臍着涼。另外,不能挖肚臍,用別的東西捅肚臍,這樣我們就不會生病了。回家以後把我們學到的知識講給周圍的小朋友聽,讓更多的小朋友知道肚臍是怎麼來的,知道如何保護我們的肚臍。

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對於幼兒來說,沒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了,幼兒的健康不能只靠父母和老師來守護,應該要讓幼兒自己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健康。

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形狀、顏色、大小分類,並能說明分類標準。 2.發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二、重點與難點分類後說明分類標準。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1.各種結構玩具一,如雪花片、大小串連??。 2.分類盒、標記卡。

四、設計思路對幼兒來說分類運算包含兩個層次。一個是求同,即把有共同屬性的物體挑出來,如在一堆積木中桃出所有紅色積木。第二個層次是分類一,分類是將一組物體分成各有共同屬性的幾組,如將一堆積木按顏色分爲紅、黃、綠三組。求同是分類的基礎,因爲求同時標準是現成的,而分類時要幼兒自己產生標準。兩種活動對幼兒概括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設計時應先讓幼兒進行求同活動,提高他們掌握標準的能力,爲產生標準作準備。分類後說明分類標準是中班幼兒進行分類活動的難點、幼兒還沒有達到能用語言描述某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徵的水平,或者是他們還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出分類時頭腦中顯現的標準,因此設計時可以先讓幼兒分類後選擇標記卡來表示分類標準,然後逐步過渡到用語言描述。 五、活動流程操作探索—求同,分類—分組討論—說出標準,轉換標準—鞏固操作

1.通過操作探索讓幼兒積累有關物體共同特徵的感性經驗。說明操作探索階段教師要爲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求同、分類材料,每一層次要提供多種材料,便於幼兒通過反覆操作達到對各種材料共同特徵的抽象。例如:分類的材料,其“不同層次”,可體現在有實物分類,有圖形分類,也有數量分類。也可以有按物體的一種特徵分類(大小),有按物件的兩種特徵分類(大小、顏色),還有按物體的三種特徵分類(大小、顏色、形狀)。

2.通過分組討論提高幼兒抽象分類標準的能力。說明分組討論可按兩種水平設計,能力中下的幼兒着重說出標準的討論。能力中上者重點故在轉換標準的討論。3.鞏固操作時要提供新材料,提高幼兒操作的興趣。

按物體的顏色分類(小班數學活動)

按物體的顏色分類(小班數學活動) 一、活動目標。

1、學從多種顏色的物體中找出同一種顏色的物體,並進行歸類。 2、促進幼兒比較,綜合能力的發展。 二、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創設春天花園的情景,花園裏有紅、黃、白、三種顏色的花若干朵。

2、物質準備:花籃若干個,紅、黃、白蝴蝶頭飾各幼兒人數的三分之一,錄音機,音樂磁帶。 一、活動過程。

(一)幼兒伴隨着輕柔的音樂,自由地到春天的花園裏參觀。 提問:花園裏有幾種顏色的花?都有哪幾種顏色? (二)教師講訴故事《三隻蝴蝶》(經過改編) 提問:1、故事裏有幾隻蝴蝶?她們是什麼顏色的? 2、她們喜歡什麼顏色的花? (三)引導幼兒進行按顏色分類。

1、以“送花”的遊戲,引導幼兒進行顏色的分類,並請 幼兒自行檢查是否送對了花。

(1)請幼兒給紅蝴蝶送它喜歡的花。 (2)請幼兒給黃蝴蝶送它喜歡的花。 (3)請幼兒給白蝴蝶送它喜歡的花。

2、以“避雨”的遊戲,引導幼兒進行把顏色分類。 (1)教師講解遊戲玩法,

玩法: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的蝴蝶的頭飾,扮演蝴蝶,在花園裏自由飛翔玩耍。當聽到打雷的聲音後,趕快去找和自己相同顏色的花朵避雨。當太陽出來後,蝴蝶高高興興地在草地上唱歌、跳舞、做遊戲。 (2)幼兒遊戲,教師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是否找到對顏色。

(四)幼兒在遊戲中自然結束活動。

小樹葉回家——實物歸類(小班活動)

活動目標

1.學會按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進行分類。 2.能夠講述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經驗:已有過按物體顏色、形狀、大小分類的經驗;活動前認識過梧桐樹和銀杏樹。

2.教具:7塊泡沫板(其中5塊上分別畫有大圓圈,並貼有大、小、黃、綠、橘黃色標記,表示各種樹葉的家;另外2塊板上畫有大樹的輪廓並在樹冠上分別貼有一片梧桐樹葉、一片銀杏樹葉)、音樂磁帶(歌曲《秋天》)、錄音機。 3.學具:人手一個小籃子,裏面裝着事先揀的不同大小的樹葉。 活動過程

1.學習按樹葉的形狀歸類 請幼兒拎着籃子入場地。

(1)鞏固幼兒對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的認識。教師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大小上進行描述。 老師:“秋天來了,小樹葉離開了大樹媽媽,飄呀飄呀,飄到地上和我們小朋友做遊戲來了!那麼樹葉在哪兒呢?”(在籃子裏) 老師:“找一片你最喜歡的樹葉,然後告訴大家你的樹葉長得什麼樣子。”

(2)教師引導幼兒瞭解歸類要求。教師引導幼兒進一步鞏固對梧桐樹葉、銀杏樹葉的認識。 老師:“聽,誰在哭?” 教師指着兩棵大樹說:“噢,是樹媽媽,它在想自己的樹葉寶寶了,我們把樹葉寶寶送回家吧。”

教師分別指着貼有梧桐、銀杏樹葉的大樹輪廓提問:“它是什麼樹葉的媽媽呢?”“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2.幼兒操作

請幼兒按形狀將有關樹葉放入“大樹”中,然後教師進行檢查。 (1)認識標記。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圈上的標記。 老師:“籃子裏還有小樹葉,我們也給它們找個家吧!” 教師手指四周的圓圈:“你們看,這裏還有幾個家,什麼樣的樹葉可以住在裏面?”“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2)幼兒操作。請幼兒按標記將樹葉分別放入圈中,要求幼兒邊送邊說:“小樹葉,我送你回家。”在幼兒操作時播放背景音樂。對分類有困難的幼兒,教師可指導他們進行分類;對能力強的幼兒,教師可引導他們將同樣的樹葉放在不同的集合中。 活動講評

引導幼兒檢查是否每片樹葉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對放錯的樹葉進行糾正;表揚邊操作邊講述的幼兒,並請他給大家示範。 活動延伸

在複習活動和區角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物讓幼兒進行歸類活動,例如各種不同的瓶蓋、鈕釦、串珠等。開始時,提供單一材料讓幼兒按標記歸類;在幼兒熟練掌握後,再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按不同標記進行歸類活動;

最後,讓幼兒自己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並匹配標記。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各種樹葉、瓶蓋、鈕釦進行間隔排序、數數等活動。

班數學遊戲活動:認識大小和長短

一、活動目的:學習觀察卡片上實物的大小和長短,按指定的大小標記進行排序及匹配活動。 二、材料介紹: (一)材料提供 各種實物圖片若干,塑封的底版圖一張(畫有大小標記),回形針10個,筐5個。 (二)使用材料

(1)將筐裏的實物分類。

(2)分別按指定的大小標記進行排序活動。 (3)再給小動物分別匹配相應大小的食物。 (三)教育功能:

(1)培養幼兒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學習分類。

(2)認識常見小動物,知道它們各自愛吃的食物,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能按指定的大小標記進行排序及匹配活動。 三、指導要點:

引導幼兒看底版圖,瞭解大小標記。讓幼兒取筐分類,找一個最喜歡的小動物按指定的大小標記進行排序活動。說一說,這個小動物最喜歡吃什麼,把它找出來,再給它們匹配相應的大小食物。

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掉牙、換牙是這個年齡段特有的現象,初步瞭解換牙期間牙齒的保護。

2、體會換牙給自己帶來的特殊感受,懂得要保護牙齒。

3、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4、瞭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準備】

1、提前調查班上幼兒的掉牙和換牙的情況;

2、乳牙圖片、恆牙圖片;

3、鏡子。

【活動過程】

一、用故事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我們來了一位新朋友,他呀最近身上發身了一件事情,因爲他的牙齒在動了,他有點着急,我們小朋友一起去看看他,看看能不能幫到他好嗎?講故事《樂樂換牙》

提問:樂樂的牙齒怎麼了?好好的牙齒怎麼會掉下來呢?誰來說說換牙是怎麼回事?

小結:我們生下來以後慢慢長出來的牙齒叫乳牙,乳牙比較小,也不夠堅硬,當我們慢慢長到五六歲的時候,乳牙就會脫落,開始長出新牙,新長出的牙叫恆牙。恆牙比較大而且很堅硬,比乳牙多,對人的身體很重要。乳牙脫掉長出恆牙,就叫換牙。恆牙掉了就不會再長出新牙,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我們的牙齒。

二、自由討論:結合自己的經歷,說說掉牙、換牙時給自己帶來的特殊感受。

師:咱們班的小朋友有很多已經掉了牙,並且長出新牙齒了,我們一起回憶一下,想一想說一說自己牙齒要掉還沒掉下來時的感受。

小結:掉牙、換牙期間,我們會感覺有些不太舒服,牙齒鬆動、要掉沒掉的時候,我們會擔心掉牙的時候會流血、會疼痛;可是掉了牙,吃東西又不方便;長新牙的時候又總是覺得很癢癢……,但是,掉牙、換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我們不必過於緊張、擔心。要相信自己能很快走過換牙的不適應期。換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它標誌着我們長大了。這時我們要學會保護、愛惜新長出的恆牙。

三、經驗交流:結合自身經驗,掌握換牙的衛生知識。

1、互相觀察換牙情況,消除換牙帶來的恐懼心理。

2、瞭解換牙時的衛生。

小結:我們在換牙時不用着害怕,活動的牙齒只要我們不用手去搖晃、不用舌頭去舔剛長出的新牙,新牙就會整齊又漂亮。牙齒活動時也要及時告知爸爸媽媽,加以觀察,有時牙齒可能特別懶惰,很長時間不長出來,有時又會特別調皮,沒等到它的兄弟姐妹離開,就積極鑽出來看看,導致它的位置出錯,這時就要請醫生幫忙。

附故事:樂樂換牙

一天早上,樂樂醒過來,忽然發現自己的牙齒有點搖動了。

樂樂擔心地想:“壞了,一定是昨天晚上我偷偷吃了糖,又沒有刷牙。這牙齒是不是爛掉了?”

到了幼兒園,他也不敢大聲說話,就怕牙齒掉下來,他捂着嘴巴輕輕叫了聲:“老師早——”

中午吃飯的時候,樂樂也不敢張大嘴巴吃飯。那麼好吃的飯,他一口也不敢吃。

老師走過來問:“樂樂今天怎麼了?爲啥不吃飯?生病了嗎?

“唔……”樂樂趕緊搖搖頭。

午睡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睡着了,只有樂樂睡不着,他覺得牙齒好痛,好像還有一點癢,就用手輕輕的碰碰牙齒。

這時老師看見了。老師就讓樂樂張開嘴巴,看了看,說:“樂樂別害怕,你在換牙。下面的牙齒慢慢長出來,頂着原來的牙齒,它就開始搖動了。新牙齒全部長出來,原來的牙齒就會掉下來。不過你要記住哦,自己不能用手扳它,不然新的牙齒就會長的歪歪扭扭!”

老師又接着說:“長新牙齒是好事!這說明你長大了。”“是這樣啊!原來長大了,要換牙呀!”樂樂這下再也不擔心了,他慢慢的閉上眼睛睡着了。

【活動反思】

本節課主要是借兒童換牙期,對他們進行保護牙齒的教育,幫助兒童學習刷牙的正確方法,瞭解牙齒保健的常識,並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幫助有牙病的孩子消除看牙的緊張心理。 這節課,我始終遵循“激趣引題—經驗交流—拓展延伸”這條主線,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靈活的採用情境激趣、圖文結合、聯繫實際等多種教學方法,注重了趣味性,生活性,實踐性,達到了學生學會自我教育、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目的。 在教學活動中,我充分運用多媒體、牙齒模具等資源,設計了一系列生活化的活動—“互相笑一笑”、“談換牙的感受”、“說換牙時的難忘事”等滿足了兒童的需要,並運用有關動畫片有機地切入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參與,快樂學習。同時,我在教學活動中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觀察、探究、討論和交流的時間。在看完動畫後,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辨析芳芳和奶奶換牙的區別,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牙齒,正確看待換牙現象,並初步弄清恆牙與乳牙的區別。 在教學活動中我始終以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指導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現,注重教會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過程呈開放性,讓學生充分參與活動,重視學生親身體驗,體現了《品德與生活》的生活化。

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 篇4

課程概括:乾淨食物人人愛。

一、目標:

1、知道基本的飲食衛生常識:餐前要洗淨雙手;生食瓜果須先洗淨、去皮、不貪食街頭小吃;不一次吃過量或喝過多的飲料。

2、養成良好的個人飲食習慣。

二、準備:

1、掛圖:乾淨食物人人愛。

2、瞭解幼兒在回家途中是否有吃零食的習慣。

三、過程:

1、觀察掛圖,啓發引導幼兒思考小明肚子疼的原因。

(1)小明從幼兒園回家後就說肚子疼,他的肚子爲什麼會疼呢?他做了什麼事?

①媽媽接小明從幼兒園回家的路上,小明說肚子餓了,他吃了什麼?

②回家後小明又吃了什麼?

③蘋果從哪裏來的?

(2)吃了這些東西后,小明怎麼樣?

(3)醫生對小明說了什麼?

“路邊小攤子上的小吃不乾淨,不能吃,沒有洗淨、削皮的水果不能吃。”

2、引導幼兒討論。瞭解講究飲食衛生的原因。

(1)爲什麼路邊的小攤上的小吃不能吃?

(2)爲什麼沒洗淨的瓜果不能吃?

(3)還有哪些東西也不能吃?

3、現場示範吃瓜果的衛生習慣。

(1)洗淨去皮。

(2)談談哪些瓜果要洗淨去皮後才能吃?

4、請幼兒洗手,吃水果。

“老師這裏爲大家準備了好多水果,小朋友先看看我們的小手乾淨不乾淨?吃東西前我們應該做什麼?”(幼兒洗手,品嚐水果)

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 篇5

【活動意圖】

教育反思讓幼兒知道眼鏡非常有用,它能幫助眼睛有毛病的人清楚地看東西。

【活動目標】

1、簡單瞭解眼鏡的不同用途,感受科學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

2、能積極思考,大膽提出問題。

3、引導孩子樂於接受治療。

4、幫助幼兒瞭解身體結構,對以後的成長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活動準備】

1、經過驗視力和聽保健醫生的講解,對眼睛常見的疾病有一定的.認識

2、一位戴隱形眼鏡的老師和戴近視眼鏡的老師。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注意

1、引起幼兒注意老師的近視眼鏡:“這是什麼眼鏡?”

2、“爲什麼老師要戴這樣的眼鏡?”

3、“如果不戴眼鏡,看東西會怎麼樣?戴了眼鏡看東西又會怎麼樣?”

二、多樣的眼鏡

1、出示太陽鏡,潛水鏡等:“你們認識這些鏡嗎?它們有什麼作用?”

2、向幼兒介紹各種眼鏡太陽鏡—可以保護眼睛,防止眼睛被強光刺傷。潛水鏡—潛水員專用的,防止眼睛被鹹澀的海水傷害,並能看清楚海里的東西。立體鏡—是供大家看立體電影的。紅外線夜視鏡—是在夜間觀察物體或環境用的。

3、你還知道哪些眼鏡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如果你是科學家你會發明什麼樣的眼鏡?”

三、感受眼鏡的發展與進步。

1、觀察所有的眼鏡:“它們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2、請你們猜猜,老師有沒有戴眼鏡?(戴隱形眼鏡的老師)

3、老師向幼兒介紹隱形眼鏡,可讓小朋友觀察隱形眼鏡。並介紹隱形眼鏡的好處。

可以帶領幼兒在操作活動中,做副小太陽鏡,讓幼兒親身感受太陽鏡的作用。

幼兒對眼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瞭解了眼鏡有不同種類,不同作用。幼兒在觀察過程中能夠積極思考,激發了幼兒探索的慾望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將天氣和心情結合起來,巧妙地將幼兒感受別人情緒與天氣預報聯繫起來,在設計此活動時,我考慮到這是個偏重社會領域的活動,於是我把幼兒的“注意聽”與“大膽說”作爲設計這次活動的重點。活動過程中,我注意用我的語言和眼神與孩子進行交流,爲他們創設了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老師的隨機教育能力和指導性語言的運用,還存在許多的問題例,我會在以後常教育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爲,結合理論,努力使自己的摸索、實踐過程縮短,以便自己不斷地、迅速地得以提高。

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食品的一些衛生常識,知道不講衛生和垃圾食品對人體的危害。

2、在搶答的活動中,區分綠色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種類。

3、樂意吃一些比較有營養的綠色食品,並參與綠色食品遊戲賽。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5、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活動準備:

1、一些和飲食衛生有關的圖片若干。

2、幼兒用書人手一冊,紅色彩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幼兒進行談話活動:

1.教師:你喜歡吃什麼食品?爲什麼?

2.教師將幼兒說的各類食品一一貼在黑板上或快速地畫在黑板上,並進行分類。

二、通過觀察幼兒用書,瞭解注意飲食衛生的重要。

1.看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想一想這樣做對嗎?爲什麼?

2.觀察畫面,說說:這些小朋友怎麼啦?他們爲什麼會生病?

例如:觀察拉肚子的小朋友,說說:爲什麼他會拉肚子?(吃蔬果不清洗,也沒有洗手。)……

3.觀察一名肥胖兒童:他爲什麼會這麼胖?(他吃的東西太多了、甜食吃多了、油膩的食物吃多了……)

三、引導幼兒參與討論:吃什麼食品比較好?什麼樣的食品要少吃,爲什麼?

四、請幼兒在紙上記錄綠色食品和垃圾食品。

教師請幼兒談論自己記錄的結果,並將記錄的結果進行總的匯合,找出最好的食品和最差的食品,並給以"綠色食品"和"垃圾食品"的稱號。

五、食品搶答,教師報出食品的名稱,請幼兒說出垃圾或綠色食品。

1.教師:水果、蔬菜。幼兒:綠色食品;

2.教師:薯片、妙脆角、炸雞腿。幼兒:垃圾食品。

六、引導幼兒評選出2個綠色食品。

教師請3位幼兒上來分別扮演3個綠色食品,並站成一排。開展遊戲《蹲一蹲》玩法:分別說出自己蹲和別人蹲,要接得快。例如:有綠色實物:黃瓜、西紅柿、青菜,第一個是黃瓜說:"黃瓜蹲,黃瓜蹲,黃瓜蹲完了青菜蹲。"青菜聽到後,立即接上來說:"青菜蹲,青菜蹲,青菜蹲完了西紅柿蹲。"然後,繼續接說……說錯了,就換人接着遊戲。

活動反思:

《細則》中提到“幼兒園應與家庭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源,共同爲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本活動利用家長資源使活動發展的更加深人。在活動中,不是讓家長單純地講述,而是以家長演示爲切入點,教師適時介入引導幼兒操作爲主,真正使資源發揮它的教育作用,實現了深層次的家園共育目標。

幼兒園健康教育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體驗,大家一起玩的快樂。

2、引導幼兒與同伴友好相處,培養幼兒合羣、樂羣的性格。

活動準備:課件、磁帶、錄音機。大型積木、各種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導入: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喜歡哪些小動物?今天,我們一起來學小動物走路好嗎?(小兔、小鴨、烏龜、小貓)我們剛纔學了那麼多小動物走路,你們高興嗎?小朋友你們喜歡來學校嗎?你們每天在園裏玩的高興嗎?小朋友,有個叫妞妞的小朋友她也上了,我們一起看妞妞在園玩的快樂嗎?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課件,幼兒觀看。

圖一、妞妞獨自一個人在玩,你們看她在幹什麼?她和誰在玩?你覺得妞妞一個人玩快樂嗎?你喜歡怎樣玩?

圖二、我們看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妞妞怎麼了?她爲什麼生氣了?鼓勵幼兒想辦法:你可以和你的小夥伴商量一下,怎麼做才能讓妞妞不生氣,快樂起來呢?小朋友想的辦法真不錯,我們看妞妞的小夥伴是怎樣做的。

圖三、來許多小朋友哄她(對不起,我們不是故意的,你別生氣了)妞妞看到小朋友態度那麼友好,就原諒了他們,也不生氣了。

圖四、小朋友們拉起妞妞的手說:"妞妞,和我們一起玩去吧"圖五、妞妞和大家一起玩,真快樂呀!

2、提問:

(1)小朋友你們覺得妞妞一個人玩快樂,還是和小朋友一起玩快樂?

(2)你喜歡一個人玩還是和大家一起玩,當你和小朋友玩玩具或做遊戲時,不小心碰到了別人或者碰壞了別人剛搭好積木時,怎麼辦呢?要向別人說:對不起,這樣別人才原諒你,喜歡你,才能成爲好朋友。

3、教師小結:剛纔看了妞妞一個人玩不快樂,也沒意思和大家一起纔是最快樂的,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玩具,小朋友要和大家一起玩看看是不是很快樂。

4、教師對遊戲進行總結,大家一起玩玩具很高興,大家都成了好朋友,我們做個《找朋友》的遊戲吧!

(三)結束部分:孩子們,剛纔玩的都很開心,現在我們聽音樂一起做《找朋友》遊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