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彙編七篇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彙編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優秀教案範文彙編七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說出兩個徵友啓事的不同。

2、模仿小牛徵友的方法,提高交友技能。

活動準備:

1、兩個“徵友啓事”的範例

2、錄有故事內容及“徵友啓事剛剛貼出至又貼出了一張徵友啓事”一段故事內容的磁帶。

3、與幼兒人數相符的《快樂閱讀》圖書。

活動過程:

一、遊戲“找朋友”

1、教師和幼兒隨音樂玩“找朋友”的遊戲。

2、提問:剛纔我們玩的是什麼遊戲?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而且都喜歡交朋友,爲什麼?

(引導幼兒說出開心、快樂、互相幫助等詞語)

可是有一隻小牛犢一個朋友也沒有,它會怎樣呢?

(引導幼兒說出孤單、寂寞、悶悶不樂等,豐富幼兒詞彙)

二、比較兩個徵友啓事的不同

(一)理解第一個徵友啓事

1、教師出示第一個徵友啓事,請幼兒自由閱讀。

2、請幼兒提出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即不認識的字,教師幫助幼兒認讀。

3、教師和幼兒共同閱讀。提問:徵友啓事中的“徵友”是什麼意思?小牛犢想要找什麼樣的朋友?

4、聽錄音(徵友啓事剛剛貼出至又貼出了一張徵友啓事)提問:第一張徵友啓事貼出後,都有誰來了?爲什麼他們興奮的走來又失望的離開?

(二)、理解第二張徵友啓事教師出示第二張徵友啓事,請幼兒閱讀。提問:兩張徵友啓事有什麼不同?這回能找到朋友嗎?爲什麼?

 三、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請幼兒將《快樂閱讀》書翻到“徵友啓事”這一故事並跟隨錄音機輕聲閱讀。

2、教師巡迴指導

3、幫助個別幼兒指讀。

提問:第幾張徵友啓事幫助小牛犢找到朋友?都有誰願意做它的朋友?誰能陪它做什麼?

4、討論:通過這兩次徵友,小牛犢懂得了一個道理,相信小朋友們也明白了這個道理,是什麼呢?你們來說說?

5、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在和朋友交往時應該多看到他的優點,這樣我們就會有很多朋友。

四、遊戲“徵友”

1、請幼兒互相討論、交流:你想找什麼樣的朋友呢?

2、請幼兒說說自己想找什麼樣的朋友?

3、鼓勵幼兒現場徵友,把自己想找什麼樣的朋友說給其他人聽,然後把自己找到的朋友請到前面來。

4、幼兒和找到的朋友共同玩“找朋友”的遊戲。還爲幼兒創設了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自主題活動“房子大觀園”開展以來,孩子們從身邊的房子、小動物的房子、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外國的房子等不斷地瞭解頗具特色的各種房子。在追溯到房子的發展史時,他們提出了“最早人們居住的房子是怎樣的呢?”在欣賞了最原始人居住的洞穴、草棚以後,我們就引入了至今還保留着原始文化氣息的印第安人的房子,讓孩子們初步瞭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方式,瞭解原始棚屋的建造材料和造型特點。在多通道的活動中,得到多元文化的薰陶,並滿足孩子們探索的慾望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印第安人原始的生活氣息,感知印第安人棚屋的造型和裝飾特點。

2、能大膽想象,嘗試在棚屋和臉上進行裝飾,體驗造型活動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啓發幼兒回憶典型的民居建築。

教師用猜謎的形式引起幼兒的興趣,並鼓勵幼兒用語言簡單描述自己所熟悉的民居建築。

提問:你知道現在人們居住的房子有哪些?它是什麼樣子的?

教師小結:原來在不同的地區人們居住的房子也各不相同,但大家都生活得非常舒適快樂。

二、引導幼兒欣賞、感受印第安人和他們居住的小屋。感受原始的美。

1、看一段印第安人的影像資料,提問:你瞭解印第安人嗎?他們長得什麼樣子?他們是怎樣打扮自己的?

2、欣賞印第安人居住的棚屋:欣賞印第安人房屋的外形特點(木柱框架,圓錐形的);觀察印第安人棚屋所用的材料(樹枝、灌木、樹皮、獸皮和草,)感受棚屋自然原始的特點;欣賞棚屋上具有一定印加文化特點的裝飾圖案,(下層圖案以弓箭標槍等武器爲主,中間畫上動物圖案,上層用鮮豔的圖案裝飾,起到裝飾和保護的作用)感受圖案簡單自然的美。

教師小結:印第安人把美好的願望畫在棚屋上。他們喜歡自然,熱愛生活。到現在印第安人還在這些自然原始的棚屋裏,過着快樂無比的生活。

三、鼓勵幼兒在棚屋上用彩筆大膽的進行裝飾。

教師:讓我們來做印第安人,一起打扮我們的小屋吧!

四、 幼兒戴上酋長帽進行簡單的臉部化裝後,圍着棚屋跳土著舞。充分體驗活動的快樂。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一、通過有趣的歌詞激發幼兒對歌唱的興趣。

二、幼兒投入情景表演,在歡樂的氣氛下進行模仿律動,感受遊戲的樂趣。

三、遵守遊戲規則。

活動準備:

一、 老鼠頭飾;小貓頭飾、圖片、房子;奶酪圖片;“下水管道”。

二、 幼兒熟悉兒歌旋律、歌詞。

活動過程:

一、 律動:《小老鼠上燈臺》

二、 吸氣呼氣練習

三、 複習歌曲《貓和老鼠》

四、 遊戲:貓和老鼠

1.交代遊戲規則:

(1) 讓幼兒自由發揮,說說老鼠的律動動作應該是怎樣的(吃東西,走路等)。

(2) 特別強調老鼠走路的動作。(老師引導語:“爲了不驚醒小貓,小老鼠們應該踮起腳尖來輕輕地走路。”)

(3) 跟幼兒交代如果有貓來的時候應該怎樣做。(老師引導語:“小貓的爪子是很鋒利的,而且小貓比我們要大很多很多,如果給小貓抓住,我們就別想吃美味的奶酪了,更別想回家見老鼠媽媽了,所以如果等一下見到小貓的話,你們記住要趕快跑到安全的地方,千萬不要呆在小貓的家中,知道嗎?”)

2.遊戲。

3.重複遊戲一次。

4.加大難度:設障礙物

(1)在走去小貓家的路上,加設一條“下水管道”,老鼠必須經過“下水管道”

才能到達小貓的家。(老師引導語:“這次爲了不讓小貓發現,我們改走小貓家的下水管道,但由於那條路又溼又窄,一不小心就會掉到污水裏,那污水又臭又髒,小老鼠會被淹死的,淹死就不能吃奶酪了。所以你們必須在管道的中間走,纔不會掉到污水裏。知道嗎?”)

(2)小老鼠邊唱着歌邊跟在老鼠媽媽後面走,經過下水管道,老鼠媽媽再提醒一次:“這裏就是下水管道,你們一定要在中間走,不要掉到污水裏啊!”

5.遊戲結束,幼兒出活動室。

小小班美術教案:汽車嘀嘀

設計思路:

“路”對於孩子一點都不陌生,每天上幼兒園、回家、去玩都行走在馬路上。穿越在城市大大小小的馬路,在相互交錯中,就如同許多許多長長、彎彎的線。因此,設計“汽車嘀嘀”的美術體驗活動,讓幼兒感受大家一起玩遊戲一起畫畫,是一件很開心快樂的事情。

期望幼兒表現的行爲:

1、通過讓幼兒“開汽車”的親身實踐活動,體驗集體遊戲的開心快樂,從而感受生活中的美。

2、培養孩子大膽運用蠟筆作畫的能力。

3、學習用蠟筆畫連貫、流暢的線條。

重點:大膽運用線條表現開汽車的情景。

難點:線條的連貫、流暢。

活動準備:

1、畫畫用具:長形大畫紙 紅、黃、藍色的蠟筆若干。

2、欣賞畫4幅, 小草畫1幅。

3、紙箱小汽車一輛,地拖一把。

活動過程:

一、創設“開汽車”的遊戲,讓幼兒體驗集體遊戲的快樂,從而激發幼兒在紙上“開汽車”的興趣。

師:今天,我們來玩“開汽車”的遊戲。我來做司機,請小朋友上車羅,開車羅,嘀嘀嘀,向前開,嘀嘀嘀,坐好了,要轉彎了,到了麥當勞……

師:玩開汽車的時候,心情覺得怎麼樣?大家一起玩遊戲的時候多開心呀。

二、引導幼兒如何表現汽車開過的路。

1、觀察剛纔玩遊戲汽車開過的路。

提問:你發現了什麼?像什麼?

2、分別出示小草和路的畫,用對比的方法,啓發幼兒對路的理解。提問:它和我們畫過的小雨點是一樣的.嗎?

雨點的線條怎麼樣?

路的線條是怎樣的?

3、教師示範,幫助幼兒解決難點。

師:今天我們就用蠟筆當汽車,嘀嘀,車子向前開了,一會往這邊轉彎,來到了麥當勞,一會又往那邊轉彎,來到了公園,嘀嘀嘀,上立交橋了,繞個圈圈,開到很遠很遠地方。

4、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鼓勵幼兒用喜歡的顏色蠟筆來當汽車。

提問:你想開車去什麼地方?去那裏走過什麼樣的路?你可以上來畫給大家看嗎?

5、交代作畫要求。

師:今天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很大的紙,我們一起在紙上開汽車,桌子旁邊有蠟筆,兩個小朋友一起用一盒,大家不爭不搶。

三、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評價與小結。

師:今天小朋友開着車走了很多路,多漂亮呀!有什麼顏色?那些路是什麼樣子的?

師:共同完成了這麼大的一幅作品,心情覺得怎麼樣?

小結:小朋友不爭不吵,大家一起玩遊戲一起畫畫,是一件很開心快樂的事情。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體驗在數學活動中找規律快樂。

2、能認真觀察物體的顏色排列規律,並按規律進行排列。

3、學習用多種方式探索和尋找物體的排列規律。

活動準備:

1、按紅、黃、黃規律穿成的花瓣項鍊,盒子,記錄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1、出示ABAB直線型花瓣項鍊,引導幼兒觀察項鍊的顏色排列規律。

(1)請幼兒討論花瓣顏色的排列順序。

(2)教師將幼兒的講述內容用顏色標記做記錄。

2、出示ABB環形花瓣項鍊,感知環形項鍊的顏色排列規律。

(1)出示ABB環形花瓣項鍊,引導幼兒觀察其顏色排列規律。

(2)教師根據幼兒講述內容用顏色標記做記錄。

(3)教師引導幼兒沿相反方向觀察項鍊顏色排列順序,並記錄排列規律。

(4)讓幼兒觀察、比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順序。

3、遊戲:“猜一猜”。

(1)將項鍊中的一部分藏在盒子裏,請幼兒猜猜盒子裏藏的是什麼顏色的花瓣。

(2)教師記錄幼兒的猜測,再打開盒子,進行驗證。

(3)根據幼兒掌握情況,隱藏不同數量的花瓣再次進行遊戲。

4、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教師簡單介紹操作內容、操作方法。

(2)幼兒操作。

第一、二組:畫一畫。

方法:請幼兒從串珠卡片中抽出一張,根據卡片上的提示在白紙上畫出一串項鍊。

第三、四組:猜一猜。

請幼兒猜一猜山洞和大樹後面藏着什麼樣的動物和娃娃?

5、活動評價。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觀察、感知生活中一些物體上的花紋排列規律,如地墊、餐桌布、牀單、衣服等,豐富幼兒有關排序的經驗。

中班數學:鈕釦分類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讓幼兒在活動中比較不同動物的尾巴特徵。

2、對問答式的兒歌感興趣,並能嘗試仿編兒歌。

3、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地朗誦。

4、瞭解兒歌的含義。

活動準備:

1、《比尾巴》PPT課件

2、各種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動物比尾巴"引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今天森林裏來了許多動物,我們來看看,他們都是誰?這些動物聚在一起做什麼呢?原來是要參加"比尾巴"的比賽。

(二)比賽分兩場,請小朋友當評委。

1、第一場比賽:(播放課件)教師先出示小猴、兔子、松鼠,引導幼兒觀察它們尾巴的特點。

(1)引導評委說說評選結果,(播放課件)將相應的字貼到動物身上。(長、短、像把傘)

(2)將第一場評選結果編成一段兒歌,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大班語言兒歌優秀教案《比尾巴》含PPT課件

(四)嘗試仿編兒歌,分組仿編:

1、提供動物圖片,引導幼兒根據動物尾巴的特徵進行仿編。

2、幫動物找尾巴,引導幼兒找好後根據尾巴特徵進行仿編。

規則:仿編時可以根據尾巴的大小、長短、粗細,像什麼等進行仿編。

3、交流各組仿編的兒歌。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嘗試仿編動物的耳朵、嘴巴。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爲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只是個別孩子對這方面的知識欠缺,但是在活動中,他們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來參與活動,我個人認爲,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大膽地參與討論小手和小腳,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樂於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

1.引導幼兒隨音樂一起做“手指遊戲”。

2.剛纔我們一起做遊戲了,是用我們身體的哪個部位呀?

二、遊戲:認識小手

1.師:看看我們手上都什麼?有幾個手指啊,來數一數?

2.你認識他們嗎?

指導:

(1)我們一起來拉拉勾,拉勾的手指叫什麼?

(2)看看我們的黑板在哪裏啊?你們用的是那根手指啦,它叫什麼?用食指指給我看看,風琴在哪裏、電燈在哪裏……

(3)寶寶們真聰明,看看我用了哪根手指?

(4)我們把小手拿出來看看誰最高啊?它旁邊各有幾根手指啊?所以它叫中指,在中間的。

(5)還有一跟手指真可憐沒人踩它,它沒有名字,所以叫無名指。

3.出示手圖片,圖字相結合。(邊說邊出示字)

三、遊戲“變魔術”

教師引導幼兒用小手會變魔術——小手小手變魔術,變出小雞嘰嘰嘰……

四、能幹的小手

1.我們的小手除了變魔術外,還可以幹嗎?

2.我們的小手本領真大。今天,我們回家後,要給爸爸媽媽剝橘子吃,好嗎?

反思:

由於小手與小腳是小孩們最熟識的身體部位,平日裏教師、爸爸媽媽們常常在講孩子用小手,自個兒的事自個兒做,孩子用小腳自個兒走路,自個兒來到幼兒園內去。因此孩子學習差不多領會,教學效果相對較好。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抓手玩具是小寶寶們喜歡的玩具,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和抓手玩具握握手,碰碰面,打打招呼;結合主題活動“好吃的東西”,孩子們已經過一系列的活動,如好吃的糖果、生日蛋糕、酸酸的桔子等。小寶寶特別敏感,特別有興致,特別有說不完的話題。老師根據孩子的喜好,提供“水果寶寶”,利用橫向、縱向的兩塊剖面,嘗試完形“水果”的樣子,以激發孩子更多參與的興趣,模擬生活、再現生活。

  材料:

鈣塑板、塑封紙、水果卡片(兩套)

  玩法:

1、看看說說,指認自己熟悉的水果名稱。

2、遊戲“切水果”:“切切切,切切切,我把蘋果一切二”(香蕉、梨)

“剝剝剝,剝剝剝,我把桔子一剝二”(桔子)

3、找找拼拼,根據水果的一半形象找到另一半的樣子,以求完形。

4、自由隨意地拼搭“水果”。(提供底版圖片)

  記錄:

看見牆面上的水果圖片,有的孩子總喜歡摸一摸,有的孩子乾脆直接坐在水果圖片的下面,說要找“梨”做朋友。真真假假的水果實物擺放在區域活動中,“這是香蕉,我的!”“蘋果,綠蘋果!”“桔子,好吃!有點甜,有點酸!”“我要吃,耀耀要吃蘋果!”孩子自言自語。以後的幾天裏,小寶寶又對“切”的動作產生興趣,玩泥材料成爲他們發泄的工具。老師馬上提供橫向、縱向剖面的水果,借用語言遊戲“切水果”,將孩子引入情景之中,小手成爲“小刀”,“切切切,切切切!”小寶寶發出由衷的讚歎。

雖然老師提供拼板的底版圖片,但小寶寶有自己擺弄的方式,一會兒就將“蘋果、桔子、梨、香蕉”一一拼成對,孩子用自己的理解嘗試自我的樂趣。

  分析:

其實孩子有一種“望梅止渴”的效應,看見自己喜歡的食物圖片,自然而然地想到“吃”,小手摸摸,小嘴動動,猶如真的在品嚐。所以說,關注孩子的興趣點是支持性環境創設材料研發的關鍵。託班孩子情感豐富卻不善於表達,這就需要老師要讀懂他們,讀懂就是看、懂、幫。看就是會觀察孩子;懂就是會分析,針對觀察到的情況分析原因;幫就是要採取一定的策略幫助孩子。老師在創設場景,提供材料的時候,多考慮一下孩子的反應,不妨先讓孩子擺弄,從孩子玩法中引出新的過程,往往老師百思不得其解的東西,小朋友的一個舉動就讓老師茅塞頓開;老師的作用是順水推舟,既滿足孩子自我擺弄的樂趣,又帶動老師進行新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