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15篇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15篇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探索生活中的聲音。

2、發現身體部位可以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並大膽進行嘗試表現爲音樂伴奏。

3、萌發喜愛打擊類音樂活動。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打擊樂器4—5件。音樂伴奏帶、錄音機。嘴巴、手、腳圖片標誌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情景表演,引題。

師:小朋友,今天有爲小客人要來我們班做客,李老師去給客人倒杯水,他來了,小朋友記着告訴老師哦噹噹噹,噹噹噹,你們怎麼知道他來了?

1、引導幼兒說一說生活中的聲音。

2 、那在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些好聽的聲音?

幼兒自由交談,有汽車的聲音,笑的聲音、下雨的聲音等。教師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好聽的聲音。除了生活中有聲音,我們小朋友會不會發出聲音呀?

二、認識身體樂器。

師:這些打擊樂器可以發出美妙的聲音,其實我們的身體也是可以發出很多好聽的聲音的,也是一件樂器。

1、認識“嘴巴”樂器。

A、引導幼兒用嘴巴發出多種聲音:彈舌頭、搓上下脣、彈上顎等。

B、播放一段音樂,用嘴巴樂器來爲音樂伴奏。

2、3環節爲:認識“手”樂器和認識“腳”樂器,方法同1環節。

三、表演用身體樂器爲音樂伴奏。

1、集體自由選擇嘴巴、手、腳中的一種樂器爲音樂伴奏。

2、集體自由結合幾種身體樂器爲音樂伴奏。

3、遊戲:看指令,選樂器。

師:小朋友們,現在老師要和你們來玩遊戲了。老師這裏有三張圖片標誌,分別是:嘴巴、手、腳。等一下音樂響起的時候,大家要邊聽音樂邊看我舉起來的是哪種身體樂器,而且你們要按照老師的標誌去選擇身體樂器爲音樂伴奏。遊戲分兩次進行:第一次請部分幼兒參加遊戲,其他幼兒觀看。第二次請全體幼兒參加遊戲表演。

四、師生共同表演。

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會了用身體樂器來爲音樂伴奏,現在我們請其他班的小朋友和我們一起來用身體樂器爲音樂伴奏吧!(放音樂,和孩子們共同表演)

活動反思:

在這節音樂活動中,開始時,我以情境表演自然而然的引出生活中的聲音,進而開始重點活動探索我們身體所發出的聲音,在接下來的鞏固活動中我通過遊戲來貫穿其中,因爲小班孩子注意力還不太集中,遊戲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一種活動形式,因此,我採用遊戲化的方法貫穿活動,針對這些特點,我設計了這一音樂活動。《好聽的聲音》這個活動符合小班幼兒好奇、好模仿、好動的特點。通過幼兒自身的探索,感受與同伴、老師一起玩的快樂。充分突出以幼兒爲主體,努力把握“玩中學”的度,注重多觀察、少干預,讓他們在遊戲、體驗、操作中獲取新知,充分表現自己,達到本次活動的目標。本次活動共有以下三個目標:

1、探索生活中的聲音。

2、發現身體部位可以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並大膽進行嘗試表現爲音樂伴奏。

3、萌發喜愛打擊類音樂活動。本次活動符合《三到六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關於幼兒藝術領域的要求,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不足之處是幼兒在爲音樂伴奏的時候,興趣很高,對用力大小、感受音樂的輕重方面沒能更好地進行對比,再進行鞏固,讓幼兒着重讓幼兒感受一下,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初步懂得抱一抱是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在抱一抱中感受溫暖;

2、樂意與認識的人抱一抱,體驗抱一抱帶來的愉悅感受。

3、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幼兒熟悉動畫片《天線寶寶》;收集孩子們與爸爸媽媽擁抱的相片並做成照片展。

2、物質材料;《天線寶寶》第一季光碟;音樂:《愛我你就抱抱我》

活動過程:

1、問題導入

師:“孩子們,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你們帶來的這些相片吧!”

2、欣賞各種擁抱的相片,引導幼兒感受什麼時候需要抱抱

(1)欣賞圖片並討論

提問:相片中你們跟爸爸媽媽在做什麼?(抱抱)你們還跟誰抱過?爲什麼要抱抱?

小結:抱一抱是我們表達愛的一種方式,我們開心快樂的時候都喜歡與他人抱抱。

)師:寶寶們,你們喜歡抱抱嗎?你們現在最想跟誰抱抱?爲什麼?那我們現在找個好朋友抱抱吧。

(2)教師觀察後找出沒有參與抱抱的幼兒,詢問:爲什麼你沒有跟小朋友抱抱呢?可以用動畫片裏天線寶寶和吸塵器羅羅抱抱後變成好朋友的例子引導他們去和好朋友抱抱。

(3)玩音樂遊戲:大家一起來抱抱

A播放音樂《愛我你就抱抱我》。音樂響起時,孩子們互相找朋友手拉手跳舞,音樂停止時,大家跟好朋友抱抱。遊戲反覆進行幾次。(孩子們可以找聽課的了老師也可以找椅子當好朋友抱抱)

4、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抱抱的感覺

(1)師:剛纔我們跟好朋友抱了抱,也和老師抱了抱,那麼抱抱的感覺是怎麼樣的?(幼兒分別表述自己的感受)

小結:老師抱你們的時候感覺暖暖的、香香的、甜甜的,非常舒服。原來和愛你喜歡你的人抱抱的感覺是溫暖的、舒服的。

活動延伸:

(1)帶幼兒到活動室外,鼓勵幼兒與遇到的園內工作人員,如保健醫生、園長、花匠師傅等抱抱。

(2)引導幼兒回家後主動和家庭成員抱抱。

活動反思:這節小班的社會活動主要針對剛入園的孩子,讓孩子在活動中學會情感的交流和表達。通過抱抱活動,讓孩子知道只要與自己的親人、朋友等所有喜歡的人和東西都可以通過抱抱表達自己的愛。此活動的主導線爲:爲什麼要抱抱?——可以跟誰抱?——爲什麼抱抱是開心、快樂、幸福的?所以我認爲此次這節活動我做得不夠到位的有以下幾點:

(1)在引導孩子表訴自己抱抱的感覺的環節有所欠缺;

(2)對個別在活動中不夠積極主動的孩子沒有注意及時引導;

(3)活動環節不夠清晰明瞭,遊戲時間過長;

(4)孩子開始觀察照片的環節展開的不夠徹底。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3

一、設計意圖

幼兒喜愛玩弄有聲響的東西,各種打擊樂器都有不同的聲響特色。這些都能引起幼兒的興趣,並使幼兒通過聽音樂演奏樂器來逐步培養幼兒感受音樂美、表現音樂美的能力。我班幼兒接受能力強,節奏感好,又愛唱愛跳。因此設計了這次的打擊樂《彩色世界真奇妙》。目的是想從小班開始就培養幼兒遵守打擊樂活動的規則,以及培養幼兒看指揮演奏樂器的習慣。同時打擊樂涉及到圖譜,針對小班幼兒如何對待圖譜、節奏型等問題,本次活動將做一次探索。

二、案例描述及分析

1、活動開始,聽《彩色世界真奇妙》音樂,幼兒有節奏的做拍頭、拍肩等身體動作。緊接着邊唱邊看指揮分組做身體動作。

(分析;活動開始做身體動作給人以老套表演的感覺,但作爲小班幼兒這是從基本做起,並且是第一次接觸打擊樂,幼兒沒有所謂“表演”的經驗。同時可以讓幼兒在熟悉的音樂聲中,穩定情緒、集中注意力爲後面的學習做好準備。因此,我本人認爲可以。)

2、接下來,出示圖譜,看圖譜上的小手學習拍不同類型的小手圖譜。

師:看看圖上有什麼?

幼:有小手。

師:這些小手有什麼不同?誰會看這個小手來拍一拍?

幼:個別試着拍,集體學着拍。

(通過拍小手間接地掌握了一種節奏型。)

師:圖上還有別的小手嗎?這些小手又怎麼拍?誰來試一試?

幼:個別試着拍,集體學着拍。

師:引導幼兒整體拍一遍小手圖。

(通過拍不同的小手又間接地掌握了另一種節奏型。並對整個小手圖所表現出來的節奏型有一個大概的輪廓。)

3、教師引導幼兒整體拍一遍小手圖後,揭去小手,讓幼兒認識圖譜。

師:現在圖上有什麼?

幼:小叉叉。

師:對。這就是圖——譜。大家一起說一遍。這些小叉叉表現的就是節奏型,每一個x我們唱的時候都唱“噠”。現在我們大家一起用“噠”來唱一遍圖譜好嗎。

幼:在老師的引導下邊唱邊拍。

(由一個小手圖到打擊樂的圖譜,因爲有前面的鋪墊,幼兒一直想知道小手下面是什麼,所以過渡較自然。幼兒掌握起來也比較容易一些,效果較好。)

(分析: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因爲幼兒是第一次接觸打擊樂活動、又是新內容,如何讓幼兒明白圖譜中的x是什麼意思,以及不同的節奏型又該怎樣拍,都決定接下來的活動能不能進行下去的關鍵。爲了解決這個難題,老師想出了在節奏型上覆蓋上剪好的小手。這樣既可以引起幼兒的興趣,又可以根據不同的小手拍出不同的節奏型。避免了直接用“噠、噠、噠噠、噠”這樣的專業術語來向幼兒講解,而幼兒卻不明白“噠”是什麼意思,很好的解決了活動難點。)

4、打擊樂演奏

在熟悉了節奏型之後讓幼兒認識圓舞板,掌握圓舞板的正確演奏方法,並用圓舞板看圖譜演奏。然後聽音樂、看圖譜進行演奏;看指揮演奏;嘗試用兩種不同樂器演奏。

(因爲在和節奏型相對應的下面都畫着圓舞板,幼兒認起來較容易。)

5、結束部分

 三、體會與反思

以往的打擊樂活動被大家認爲是表演活動,尤其是在進行公開觀摩活動的時候。是把排演好的內容再給大家展示一遍。但我設計這次活動並不是爲了課堂質量達標而進行的表演,而是抱着探索、學習的態度來進行的。因爲,這是小班第一學期第一次打擊樂活動,幼兒此前沒有接觸過打擊樂毫無經驗可談,自然也就談不上表演了。我的目的是爲了探索小班幼兒進行打擊樂活動所涉及到的幾個問題,以及這些問題該怎樣解決。

1、小班幼兒進行打擊樂活動需不需要圖譜

(我認爲需要。因爲從小班就有目的的學習這些,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如:看圖譜、看指揮的意識和能力。到了中班就有了一定的基礎,爲以後的深入學打基礎。好的常規是從小就開始培養的,不是一簇而就的。)

2、圖譜在活動中佔什麼位置?

(我認爲是讓幼兒逐步明白圖譜的作用、以及逐漸養成看圖譜演湊的習慣。)

3、關於圖譜中的節奏型問題。

(讓幼兒熟悉常見的節奏型,但不要求幼兒掌握。)

4、本次活動中出現的問題

(可不可以有別的教學形式出現;互動的情況解決的不好;在遊戲中學習做的不好。)

這些都是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和同事、同仁學習探索的地方。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4

設計意圖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早晨的餐點吃餅乾、喝牛奶是幼兒在園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觀察幼兒在這段時間中的表現,發現他們特別喜歡吃我園點心師傅做的不同形狀的餅乾。偶爾提供一些動物形狀、水果形狀的餅乾時,幼兒就會表現出更大的興趣。和幼兒聊起了有關餅乾的話題,發現他們對於各種餅乾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熟悉和經驗,也喜歡品嚐不同類型、不同口味的餅乾,但當問到是否自己親自做過餅乾時,幾乎所有的幼兒都沒有這方面的經驗,這就促使我開展了一節音樂律動活動——《做餅乾舞》。將如何製作餅乾的過程編成一套簡單的舞蹈,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瞭解製作餅乾的過程,體驗製作餅乾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瞭解做餅乾的過程,並說一說,做一做。

2.能跟着音樂旋律做動作,體驗做餅乾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律動音樂《做餅乾舞》。

2.做餅乾的視頻及流程圖。

3.各種形狀和口味的餅乾。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要到餅乾王國去參觀,你們準備好了嗎寧出發嘍! (隨音樂進場。)

師:餅乾王國到了! (創設情境。)

師:瞧,餅乾王國有這麼多好吃的餅乾!快讓我們坐下來看一看都有哪些餅乾。(有心形、三角形、長方形、圓形、字母、花朵、免子、小熊等等。)

師:小朋友,你喜歡吃餅乾嗎?你吃過的餅乾是什麼樣子的?

師:你有跟爸爸媽媽一起做過餅乾嗎?餅乾是怎麼做成的呢?

分析:這一環節通過創設勤餅乾王國參觀的情境,並運用層層深入的提問方式,調動了幼兒B有的關於餅乾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

2.欣賞視頻,瞭解做餅乾的過程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餅乾王國的點心師是怎樣做餅乾的!

(1)欣賞製作餅乾的視頻。

(2)幫助幼兒疏理製作餅乾的流程。(見下方步驟圖。)

(3)談話總結

師:好吃的餅乾是怎麼做出來的?

師:首先,要幹什麼?(學一學篩麪粉的動作。)

師:篩好麪粉以後做什麼?(學一學加水的動作。)

師:水加好了,點心師又做什麼了?(學一學揉麪的動作。)

師:這張圖片中點心師傅在幹什麼呢?(學一學壓扁的動作。)

師:壓完後要把它放進烤箱烤一烤。(學一學烤一烤的動作。)

師:嘀嘀嘀,時間到!餅乾做好了。

師:餅乾是怎麼做的,我們一起說一說。

分析:通過欣賞製作餅乾的視頻以及教師梳理出的流程圖,讓幼兒直觀地瞭解製作餅乾的全過程,爲後面的學習舞蹈動作做鋪墊。

3.學跳《做餅乾舞》,感受學習的樂趣

(1)完整範跳,熟悉音樂旋律。

師:哇,做餅乾真有趣,老師還會跳《做餅乾舞》呢!

教師示範:跟着音樂旋律邊說兒歌邊表演《做餅乾舞》。

分析:教師通過示範表演,激發幼兒想表演的慾望,爲學習《做餅乾舞》作好鋪墊。

(2)分動作學習

師:剛纔你們看清楚我是怎麼做的嗎?誰來說說看。(幼兒自由回答。)

遊戲一:小篩子篩麪粉

雙手胸前合抱做成小篩子狀,假裝將麪粉放進去,然後一起扭動身體篩麪粉。左邊篩一篩,右邊篩一篩,上面篩一篩,下面篩一篩,慢慢篩,屁股扭一扭下蹲,再慢慢地扭着站直。

遊戲二:小茶壺加加水

一手插腰,一手向上託舉,做成茶壺樣,側彎腰加水,邊加水嘴巴還發出“咕嚕嚕”的聲音。

遊戲三:捏一捏小麪糰

雙手胸前學做捏一捏的動作。

遊戲四:壓扁扁小麪糰

雙手交替上下擠壓,做壓麪糰的動作。

遊戲五:烤一烤小餅乾

雙手上舉並跟着旋律跳起,正面烤一烤;轉過身,雙手上舉並跟着旋律跳起,反面烤一烤,表現餅乾在烤箱中翻烤的景象。

分析:幼兒在遊戲過程中通過說一說、學一學、動一動、做一做,體驗到了做餅乾的樂趣。教師運用形象的語言、誇張的動作將做餅乾的過程編成幼兒喜歡的舞蹈動作,更貼近幼兒的生活,符合其學習的特點。

(3)幼兒完整表演

①師:我們一起跟着音樂來做餅乾吧! (師幼跟隨音樂邊說兒歌邊跳《做餅乾舞》。)

師:聞一聞我們做的餅乾(做聞的動作),好香哦!讓我們來嘗一口,啊嗚! (吃餅乾的動作)餅乾香不香?嗯,又香又脆。啊嗚啊嗚啊嗚(吃餅乾的動作。)

②師:小朋友真能幹,讓我們多做些餅乾吧i開始嘍。跟我一起邊說邊做,聲音要響亮哦! (師幼再次跟隨音樂邊說兒歌邊跳《做餅乾舞》。)

③師:這次我們要做更多的餅乾。記住我們跟着音樂的旋律做一做,小嘴巴不發出聲音哦! (師幼跟着音樂的旋律做動作,讓幼兒學會傾聽旋律。)

分析:這一環節是完整表演,從讓幼兒跟着音樂旋律邊說邊完整表演《做餅乾舞》,勤提出要求要用響亮的聲音邊說邊表演,到最後不發出聲音只跟着旋律做動作,所提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

4.嘗試造型,拓展經驗

師:咦,你的餅乾是什麼形狀的?是動物餅乾呀,是什麼小動物餅乾?

師:這次我們跟着音樂做一做動物餅乾吧!你喜歡什麼小動物就擺出它的造型,我們開始吧! (造型亮相。)

師:動物餅乾在哪裏呀?你做的是什麼動物餅乾?(幼兒自由回答。)

分析:幼兒嘗試造型,學做動物餅乾,將自己變成小餅乾,擺出各種小動物的樣子,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幼兒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拓展了經驗.學會了本領。

5.活動延伸

師:哇,今天的餅乾王國之旅就要結束了,我們做了這麼多好吃又有趣的餅乾,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哦,想送給誰呀?(幼兒自由回答。)

分析:通過拓展延伸這一環節,讓幼兒體驗與人分享的快樂!

活動反思

《做餅乾舞》這節小班音樂活動,經過反覆的實踐和修改,最終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孩子們在動一動、玩一玩的過程中學會了本領,收穫了知識,拓展了經驗。活動時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比較高,課堂的氣氛很活躍。幼兒在這種輕鬆愉快的遊戲氛圍中獲得了經驗和提高。當然我也從一次次的修改過程中收穫了經驗和反思。

1.充分挖掘“趣”的元素,讓幼兒“樂”學。

愛因斯坦說過:對一切來說,只有興趣纔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所以說興趣是快樂學習的種子,有了興趣幼兒纔會“樂”學。活動一開始,通過創設情境(到餅乾王國去參觀),運用探究式提問,激發了幼兒主動探究和積極學習做餅乾的興趣,從激趣——導趣——延趣過程中尋找切入點。如活動過程中,鼓勵幼兒用雙手做成小篩子,然後設置將麪粉倒進去的情境,孩子們不停地扭動身體篩麪粉,左篩篩,右篩篩,上下篩篩,玩得不亦樂乎,爭先恐後地大膽嘗試和表演,不僅激發了幼兒主動參與和表演,還提高了幼兒的自我表現能力,讓幼兒的學習成爲一種快樂學習。

2.積極營造情境氛圍,讓幼兒“會”學。

本次活動把遊戲化、情景化融入教學過程,幼兒在學學、玩玩中感受音樂的旋律和節奏,興趣比較高。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常常因爲高興地做動作而忘記了傾聽音樂。作爲教師,在積極營造情境氛圍,讓幼兒敢動、能動、會動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所以,當孩子們的活動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以後,教師適時地提出了“我們跟着音樂的旋律做一做,小嘴巴不發出聲音哦”,爲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3。適時引起情感共鳴,讓幼兒“享”學。

幼兒學習的過程其實也是享受的過程,在《做餅乾舞》音樂活動中,孩子們能跟着音樂旋律做動作,體驗做餅乾的過程。當幼兒嘗試動物餅乾造型時,整個活動達到高潮,每一個孩子都融入了情境之中,全情投入表演。在那一刻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與老師之間、孩子與音樂之間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幼兒全身心地享受着學習的樂趣。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能根據指定的情緒創編新的歌詞和動作同時配以相應表

情。

2、學習領唱和齊唱,注意傾聽和觀察領唱者的歌詞和動作,並做出相應

的反應。

  活動準備:

表情圖:高興、生氣、難過。

  活動過程:

1、學習歌曲

(1)出示表情圖,請幼兒說一說,做一做自己高興、生氣、難過時

的表情,動作。

(2)老師示範演唱歌曲。

(3)請幼兒練習歌曲中的節奏部分。

(4)幼兒跟老師一起唱歌,節奏部分要拍整齊,要把高興的心情用

表情表現出來。

2、學習領唱和齊唱

(1)請幼兒討論:這首歌哪一句可以一個人來唱,哪一句可以大家

一起來唱。

(2)練習領唱和齊唱,請一名幼兒唱第一、二句其他小朋友唱第三

句。

3、創編歌詞

(1├鮮χ付ㄒ桓霰砬椋如生氣,請小朋友們創編生氣時的動作並編成歌詞唱出來?

(2)全體小朋友圍成一個圈,由老師或小朋友確定一種情緒,幼兒依次創編歌詞和動作,用領唱、齊唱的方式演唱,輪流幾個人後,再換一種情緒,請大家創編。

  活動延伸:

在美工活動中畫“表情”。

  活動評價:

本節課能抓住幼兒特點,運用歌曲創編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讓幼兒對音樂感興趣,想創編會創編。幼兒能完全接受歌曲節奏、旋律,興趣高漲,自編自演。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願意跟隨老師大膽的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

3、理解歌曲內容。

活動重點:學唱歌曲。

活動難點:隨音樂合拍的演唱。

活動準備:圖片,幼兒左手貼一朵小紅。

一、節奏練習

拍手問好,練習節奏。

小朋友們,下午好!楊老師,下午好!一起和客人老師問好:客人老師,下午好!

小朋友,小朋友,大家快快來坐好。

楊老師,楊老師,我們快快來坐好。

談話:剛纔我們拍着手相互問好,小朋友們認識自己的小手嗎?(認識)

二、理解歌詞內容

(一)、學習“我有一雙小小手,一隻左來一隻右”

1、師:你有幾隻小小手?

2、幼:(兩隻)用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3、師:(出示圖)我們有兩隻小小手,“兩隻”還可以用一個詞來說,你知道嗎?

4、幼兒說

5、師:“兩隻”還可以說“一雙”,我有一雙小小手。

6、幼兒跟說“我有一雙小小手”

7、師:指導幼兒認識左右手。一雙小小手,也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嗎?(拿筆的那隻手是右手)(畫紅花的那隻手是左手)

8、領讀“我有一雙小小手,一隻左來一隻右”

(二)、學習“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個手指頭”

1、師、小小手上還有手指頭,我們一起來數數小小手上一共有幾根手指頭。

2、幼、十根,幼兒數一數,完整的學說:“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根手指頭。

(三)完整地讀兒歌。

1、拍着節奏來說兒歌。

我們拍着手跟着老師說說這個兒歌。

2、做着動作來說兒歌

三、學唱歌曲

1、這首兒歌不僅可以讀,還可以唱出來,現在我們來聽老師唱一次。像老師這樣坐好了。

2、這次老師跟着琴來唱一次,前奏我們點頭。

3、老師看見有的小朋友想唱啦,那現在跟着老師來唱一次。注意前奏。

3、這次我們做着動作來唱一次。

4、男女小朋友比賽唱。

5、請小朋友表演唱。

四、結束活動

全體起立唱一次歌,我們今天學的這首歌兒名字叫《我有一雙小小手》,回家後把這首歌唱給爸爸媽媽聽,再和爸爸媽媽說一說我們的小小手會做什麼事?

小手百科:手和其他身體部分一樣,在最外層的皮膚之下有提供養分的血管、和大腦溝通的神經以及透過收宿及放鬆來做出動作的肌肉,肌肉之下是骨頭,兩者由肌腱互相連接。骨頭與骨頭連接的部分形成手指之間及手腕等各個關節。由於手的大小較細而且關節多,手的骨頭一般比身體其他部分的較小(腳趾骨除外)。手執行腦的指令來做出動作,並能透過皮膚感受周遭環境溫度和外物的質感,再通過神經網絡,向腦彙報。成年男人的手背,包括手掌背方及手指背的皮膚上,可能會長有毛髮。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兒歌的韻律,感受音樂強弱變化。

2、喜歡打擊樂活動,體驗拍打不同位置發出的各種拍打聲。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1、節奏棒每人一副

2、大貓、小貓圖片;磁帶;玩偶一個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做動作進教室

2、發聲練習:出示玩偶引起幼兒興趣,用歌歡迎。啓發幼兒變換拍打的部位和動作。

3、分辨聲音遊戲

教師用不同強度的聲音呼喚幼兒

啓發幼兒用強弱不同的聲音演唱歌曲《大貓和小貓》、《幸福拍手歌》,並用身體動作和節拍表現

4、敲敲奏奏

按教師提示的節拍嘗試敲擊節奏棒的各種方法

按兒歌韻律敲擊《孫悟空打妖怪》《修鞋匠》

嘗試敲擊《大貓和小貓》、體驗節奏的變化

5、音樂遊戲《聽音學走路》:啓發幼兒注意傾聽,根據音樂的變化模仿鳥飛、大象走、解放軍走路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8

設計意圖:

《貓捉老鼠》是一首充滿童趣、富有情景、節奏鮮明的兒童歌曲。我們根據小班幼兒思維處於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穩定的特點,在設計活動時注重遊戲化、情景化,讓幼兒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睡覺等不同情境中反覆感受音樂旋律和歌詞,學習分辨樂曲的快慢,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

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樂意用動作進行表現。

2.能聽辨音樂中的滑音部分並作出反應,學習遵守遊戲規則。

3.在輕鬆愉快的遊戲場景中主動地參與遊戲。

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學過歌曲《貓捉老鼠》的前三段,由配班教師扮演大貓。

材料準備:活動場地內擺放自制的立體的樹木、花朵、蘑菇等,《貓捉老鼠》音樂完整版及分段版,貓和老鼠的胸飾若干。

過程:

一、小老鼠吃米

1.明確角色,提煉動作。

師(戴上鼠媽媽的胸飾,給幼兒戴上鼠寶寶的胸飾):寶寶們,你們知道我是誰嗎?嗯,我是鼠媽媽。你們是……

師:聽,鼠寶寶們在做什麼?(播放《貓捉老鼠》前三段音樂。)

師:你會跑來跑去嗎?誰會輕輕地跑來跑去?(幼兒個別及集體相結合做動作。)

2.跟着音樂做動作。

師:哎呀,我的肚子好餓。你們餓嗎?我們一起出去找點米吧!(引導幼兒在場地中間根據音樂的變化做動作。)

師:米的味道怎麼樣?你是怎麼吃米的?(請個別幼兒示範。)

3.再次表現。

師:你還想吃點什麼米?我們一起去找一找。(鼓勵幼兒嘗試運用不同動作表現“吃”這一行爲。)

師:寶寶們,吃了這麼多米,讓我們回去休息一下吧!

師(小結):剛纔有的鼠寶寶會輕輕地跑來跑去,找到米還會一口一口地吃,這些鼠寶寶真能幹!

(析:教師和幼兒分別扮演鼠媽媽和鼠寶寶,引導幼兒通過傾聽產生與音樂情緒相一致的體驗。)

二、大貓來了

1.聽辨音樂。

師:聽,誰來了?它來做什麼?(播放歌曲的第四段。)

師:你是從哪裏聽出來的?

師:大貓是在什麼時候發現小老鼠的?(再次聽辨第四段音樂中的滑音部分。)

2.明確遊戲規則。

師:聽到大貓的叫聲,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師:對,我們要一起快快地逃回家。

(析:此環節包含了遊戲規則:聽到大貓“喵”地一聲,鼠寶寶才能四散逃開。這個滑音給了幼兒重要提示,教師需引導幼兒認真傾聽,逐漸掌握遊戲規則,這也是遊戲能夠順利開展的保證。)

三、遊戲:貓捉老鼠

1.由教師扮演大貓,師幼共同遊戲。教師鼓勵每個幼兒參與遊戲,觀察幼兒能否遵守遊戲規則,即聽到滑音後逃回家。

2.由幼兒扮演大貓,師幼共同遊戲。

師:大貓是什麼時候出來的?它是什麼時候去捉老鼠的?(幫助幼兒梳理遊戲情節,將其與音樂進行匹配。)

師:誰想做大貓?

3.引導幼兒變換躲藏地點進行遊戲。

師:如果我們到離家很遠的地方去找米吃,大貓來了,我們還可以躲在哪裏呢?(如大樹後面、花叢後面等。)(遊戲進行2~3次,教師逐漸退出遊戲。)

(析:大貓和老鼠之間的“抓”和“逃”富有情節性,饒有趣味,幼兒很享受追與逃的過程。教師在此環節中適時退出,鼓勵幼兒扮演大貓。爲了增強趣味性,教師又引導“鼠寶寶”選擇不同地方進行躲藏,既避免了幼兒擁擠,又提示幼兒想出如何不被大貓抓到的方法。)

師:寶寶們,現在我們到更遠的地方去找一找還有些什麼米可以吃。

反思:

第一,創設情境。活動中教師用自制的立體的、色彩鮮豔的樹木、花叢等道具佈置成森林的場景,分散在場地四周,形象而生動,深深地吸引了幼兒的視線。這樣的場景不僅能使幼兒主動參與、融入遊戲,而且能夠幫助幼兒逐步制定和完善遊戲規則。

第二,變化玩法。本次活動的環節層層遞進,在鞏固歌詞、熟悉歌曲最後一個音爲抓、逃信號的規則後,教師通過變化玩法來調控遊戲的節律。首先,是師幼共同遊戲,由教師扮演“大貓”,幼兒扮演“老鼠”;接着,由一位幼兒扮演“大貓”,其餘幼兒扮演“老鼠”;最後,引導幼兒根據場地特點任意躲藏在自己覺得隱蔽的地方,增加遊戲難度。教師通過變化玩法,不斷添加新的刺激與挑戰,使幼兒在遊戲中始終保持積極的情緒。

第三,適時退出。在幼兒熟悉遊戲規則後,教師給予幼兒自主學習的時間與機會,逐漸減少語言提示,引導幼兒專注地傾聽音樂,並通過表情和肢體動作給予暗示,直到完全退出。孩子們在自然、輕鬆的遊戲氛圍中個個躍躍欲試,熱情高漲。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9

活動目的:

1、初步分析音的高低,並用身體動作表現出來。

2、通過遊戲產生對音樂活動的愛好。

3、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保持桌面乾淨。

4、用舒適的方法握筆,享受大膽塗色的快樂。

活動準備:高人矮人圖片、磁帶、鈴鼓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請小朋友爲客人老師表演歌曲《小花、小樹》。通過小樹長高了引出主題。

二、進行部分:

1、教師出視高人矮人圖片引起幼兒愛好。"圖片上是誰,有幾個人,他們有什麼不一樣?他們還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禮物,一會兒老師就幫他們把禮物送給你們。"

2、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進入主題。"高人和矮人是一對好朋友,他們天天都要一起到樹林裏散步,可是今天他們來到樹林時發現以前散步時的音樂被換了,他們不知道哪一段音樂是高人散步時用的,哪一段是矮人散步時用的音樂。小朋友你們能幫助他們嗎?"

3、初步分析高低音。"我們這裏有他們散步時的音樂,仔細聽聽現在是誰在散步,是高人在散步,仔細聽聽這是誰在散步,是矮人在散步。高人走路的聲音很高,矮人走路的聲音很低。"

4、幼兒和老師共同來創編高人與矮人的動作。"我們一起來學高人矮人走路。"

5、教師爲小朋友發禮物――鈴鼓。全體小朋友起立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安順時針方向,聽音樂學高人矮人走路,邊走邊拍打鈴鼓。

三、結束部分

教師和幼兒一起跳健康操。"高人矮人今天非凡興奮他們想請小朋友和客人老師一起跳健康操,你們願不願意?"大家一起跳健康操結束本次活動。

活動反思:

我覺得在整個活動中小朋友都能非常積極主動,沒有過多的約束,只有快樂的表現,其實,當一節活動的設計符合孩子好動好奇的年齡特點,相信孩子會很快樂。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10

遊戲目標:

1、愉快地跟學歌曲,並初步學習音樂遊戲、《媽媽和乖乖》。

2、初步知道袋鼠的主要外形特徵。

遊戲準備:

1、扮演袋鼠媽媽的服裝,袋鼠玩具一個(大布袋也可替代)。

2、歌曲錄音磁帶《媽媽和乖乖》。

遊戲過程:

1、教師扮演袋鼠媽媽: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是誰嗎?""你們看我的肚子上有什麼?它有什麼用?""我們袋鼠是怎麼走路的?"幼兒學袋鼠條,體驗袋鼠走路的特點。

2、學唱歌曲《媽媽和乖乖》:

教師有節奏地朗誦兒歌。師:"乖乖是誰呀?"幼兒跟着教師有節奏地朗誦兒歌,理解"相親相愛"。

"這首兒歌還可以編成一首很好聽的歌曲,歌曲名字叫《媽媽和乖乖》"。

3、教師示範演唱歌曲。

幼兒學唱歌曲。

建議與提示: 在學會音樂遊戲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改變遊戲規則:袋鼠乖乖比袋鼠媽媽多一個,當音樂停止時,沒有找到媽媽的乖乖停止遊戲一次。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11

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表演唱歌曲《小蝌蚪》。

2瞭解小蝌蚪是青蛙的後代,從而保護青蛙和小蝌蚪。

教學準備:磁帶,小蝌蚪頭飾。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

1邊唱律動《小動物的叫聲》邊做動作,集中幼兒注意力。

2做發聲練習。

1 3 5 3 ┃1 - - -┃1 3 5 3 ┃1 - - -┃

啊 咦

二、故事導入

1小朋友們愛不愛聽故事呀?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媽媽》,教師放故事磁帶。

2故事聽完了,小朋友們喜愛小蝌蚪嗎?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老師教你們唱一首歌,歌的名字就叫《小蝌蚪》。

三、教授歌曲

1教師範唱。先聽老師給你們唱一遍,教師戴上小蝌蚪頭飾範唱。老師唱完了,這首歌好聽嗎?小朋友想不想學?

2一邊拍手練習歌曲的節奏,一邊手熟悉歌詞。好,跟老師拍手說:

× ×┃× -┃× ×┃× -┃× ×┃× -┃× ×┃

小 蝌 蚪, 大 腦 瓜, 黑 身 子, 細 尾

× -┃×××┃×××┃××××┃××┃×-┃

巴。 水裏生,水裏長,長着長着 起變化。

小朋友拍手拍得真好!努力!努力!我要努力!耶!!!

3老師教唱歌曲。

小朋友喜愛小蝌蚪嗎?應該帶着喜愛小蝌蚪讚美小蝌蚪的感情去唱,讓聽你唱歌的人都喜愛小蝌蚪,好不好?!!!

4教授第二段,方法同上。

四、創編動作

1給小朋友戴上小蝌蚪的頭飾,激發跳舞和模仿小蝌蚪的興趣。

2啓發小朋友根據歌詞創編動作。

五、表演鞏固

1分組表演唱。

2個別表演唱。

3創設情境表演,用綠色的地毯當池塘,小朋友頭戴小蝌蚪頭飾,唱歌跳舞真快樂,好像一羣快樂的小蝌蚪咱們再來唱一遍。

4積極評價,表揚、讚美、鼓勵。

六、總結延伸

小朋友這首歌會唱了嗎?你們喜愛小蝌蚪嗎?小蝌蚪是青蛙的孩子,它長大後就變成青蛙了,捕捉害蟲保護莊稼,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對待它們?所以我們要保護小蝌蚪,保護青蛙。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1、感受和表現音樂的不同性質,並隨着音樂的變化交換動作。

2、探索散步動作,並用相應的表情和體態表現對打雷、下雨等天氣的反應。

3、遵守遊戲規則,並在散步時注意尋找合適的空間,不與同伴相撞。

4、認真傾聽並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5、感受音樂節奏,樂意參與音樂遊戲活動,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朋友散步》的磁帶。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

我們小朋友從開學到現在已經學會了好多好多的歌曲,今天我們就來用好聽的聲音唱給你們的爸爸媽媽聽好嗎?

二、談話引出主題。

今天老師又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你們想不想聽呀?

提問:你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怎麼樣?

三、感受樂曲性質。

1、接下來老師又要請小朋友仔細地來聽一聽這段音樂有幾段?每一段是不是一樣的?

提問:你聽出來有幾段?

2、請你們再聽一聽前後兩段有什麼不一樣?

提問:前後兩段是不是一樣的?

四、探索散步動作。

1、老師先請小朋友來聽聽第一段慢的音樂,你聽了這段音樂想幹什麼?

提問:你聽了這段音樂你想做什麼事情呢?

2、有的小朋友聽了這段音樂想去散步,好的,那誰來做做散步的動作?你還可以和誰一起去散步呢?

3、我們來聽着音樂做散步的動作,看到漂亮的'花兒可以向花點點頭,問好等。

4、小朋友在散步時突然天氣有變化了,小朋友聽聽是什麼聲音?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

打雷了、下雨了小朋友心裏怎麼樣?你會想什麼辦法呢?

5、我們來聽着音樂做打傘、跑回家的動作。

五、完整遊戲。

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聽着音樂來完整表演了,散步時和小朋友保持距離,不碰撞。

六、和家長同臺表演。

接下來小朋友來請你們的爸爸或媽媽上來聽着音樂一起來散步好嗎?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快和慢、重和輕的變化。

2.願意參與活動中讓手腳動起來。

3.在音樂活動中感到快樂。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重難點

1、感受音樂節奏的快和慢、重和輕

2、讓手腳隨着節奏的快慢、輕重動起來

  活動準備

1.節奏快慢、輕重的音樂各一段

2.一隻鼓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音樂遊戲《黃老先生有塊地》,讓幼兒模仿小動物的聲音。

(二)、動動手

1、教師:“王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個小鼓,現在我來敲一敲這個小鼓,請小朋友來聽一聽,我先敲第一遍:(慢)

2、我再敲第二遍:(快)

3、提問:“剛纔老師敲的兩遍聲音一樣嗎?

4、教師:“我們現在跟着小鼓的聲音來拍拍手吧,請你仔細聽好老師敲的是快還是慢。”遊戲反覆兩次。

(三)、動動腳

1、教師:“現在老師再敲一敲這個小鼓,請小朋友來聽一聽這次敲的聲音。我先敲第一遍:(輕)

2、我再敲第二遍:(重)

3、提問:“剛纔老師敲的兩遍聲音一樣嗎?

4、教師:“我們現在跟着小鼓的聲音來踏踏腳吧,請你仔細聽好老師敲的是重還是輕。”遊戲反覆兩次。

(四)、動手動腳

小朋友,剛纔小鼓敲得快和慢時,我們做了什麼動作?敲得重和輕時,我們又做了什麼動作呢?咱們再來玩一次,看看誰的小手小腳最能幹。

(五)、聽聽音樂

1、教師:“小朋友能聽懂小鼓說話,聲音可以重可以輕,可以快可以慢,現在我們來聽兩段音樂,聽聽它們有什麼不一樣,我們先聽第一段。”——播放快節奏音樂,幼兒可以隨音樂拍手。

提問:“這段音樂聽起來怎麼樣?”

2、我們再來聽一段音樂——播放慢節奏音樂,幼兒可以隨音樂拍手

提問:“這段音樂聽起來怎麼樣?”

3、根據音樂模仿動物形象

A、師:“現在我們來根據音樂模仿小動物,想一想聽到快節奏的音樂我們可以模仿什麼動物?聽到慢節奏的音樂我們可以模仿什麼動物?那聽到重而響的音樂呢?聽到輕聲的音樂我們可以模仿什麼動物?

B、師幼共同隨着音樂模仿各種小動物。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流暢旋律,學唱歌曲。

2.能辨別不同車子發出的聲音。

3.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與歌詞相關的車輛或玩具車各一輛。

2.《這是什麼車》音樂CD。

 活動過程

1.說說唱唱:《什麼車開來了》。

(1)出示自行車或玩具自行車。引導幼兒思考並回答:這是什麼車?鈴聲是什麼樣的?教師根據歌曲旋律唱出鈴聲。

(2)依次出示小汽車、救護車,引導幼兒回答後,教師按旋律唱出小汽車的喇叭聲和救護車嗚叫聲。

(3)教師引導幼兒按照旋律學唱三種車的聲音。

2.幼兒學唱。

(1)教師示範演唱歌曲兩遍,幼兒仔細傾聽。

(2)幼兒跟唱歌曲第一段。

(3)幼兒學唱歌曲第二、三段。

(4)播放音樂,幼兒完整跟唱。在跟唱過程中,教師可用玩具車提示歌詞。

3.遊戲:我是小司機。

幼兒學做小司機,在行進中學唱,並自主表現動作。

  活動反思:

《這是什麼車》是一節比較有趣的音樂活動,其歌詞內容以汽車的標誌性聲音構成。因此,對孩子而言歌詞的記憶並不是很困難。在活動準備中,我就已經帶領孩子聽過各種交通工具的聲音了,爲開展本次活動做好經驗準備。在整個活動中,我一直圍繞目標展開活動,整個活動的設計能夠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思路清晰,層層展開。在教具的準備上,我準備了圖片,操作卡,目的是讓幼兒更生動形象地感受歌詞內容。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的旋律,嘗試用身體的動作來表演歌曲的內容。

2、初步創編茶壺和茶杯的動作。

3、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體驗與同伴共同舞蹈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熟悉樂曲旋律,並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課前引導幼兒認識各種茶壺、茶杯,知道茶壺、茶杯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2、教學準備:與歌曲有關的茶壺圖片四幅,歌曲伴奏。

活動過程

(一)通過遊戲“變變變”進入寶寶們,今天我們來玩一個“變變變”的遊戲好不好?

想玩的寶寶站起來,找一個空地方站好。你們的小手在哪裏?揮一揮。噢,我看到了,真漂亮。現在我們藏起來。遊戲就要開始羅,聽!

(變成小兔,跳一跳)(變成鴨子,走一走)(變成袋鼠,跳一跳)(變成飛機,聽音樂飛進場地)

(二)觀察圖片,熟悉歌曲

1、教師完整的示範演唱一遍我們開飛機開累了,來!寶寶們,找一個空地方坐好,休息一會兒。

累不累啊?(幼兒回答)累我都想喝水了。寶寶們,快看,這是誰呀?(茶壺)

2、觀察圖片,理解歌詞

(1)小茶壺長得什麼樣呀?(引導幼兒說出“它的肚子是圓圓的,身體矮矮的”)教師聽音樂有節奏的朗誦:我是茶壺圓又圓,我是茶壺圓又圓

(2)我們再來看看,這是茶壺的什麼呀?(壺柄,壺柄是用來提茶壺的)茶柄長在什麼地方?你們來學學?那這個呢?(壺嘴,水就是從這個地方流出來的)教師聽音樂有節奏的朗誦:這是壺嘴這是柄

(3)觸摸第三幅圖片,問問幼兒:“壺裏的水怎樣拉?”(水燒開拉,都冒煙啦,水都在壺裏翻滾啦)

(4)那這個壺嘴怎樣啦?(沖茶啦)教師聽音樂有節奏的朗誦:水開了!泡茶了。

(三)創編茶壺和茶杯的動作

1、你們想不想都來喝喝茶,好,請小朋友趕快準備。

2、我們的茶壺是什麼樣子的啊?(又肥又矮)來!我們來做一做。

那壺柄長在哪呢?壺嘴長在這兒。(動作示意)再來一次。

提問:“誰想喝水?”(咕嚕咕嚕)

3、提問:寶寶們,剛纔我們的壺柄都長在這兒,動腦筋想想,壺柄還可以長在哪兒?(幼兒創編)那壺嘴呢?(幼兒創編)那我們再來一次,這一次看看誰跟我的不一樣。

4、剛纔有很多的小朋友的壺柄和壺嘴長在了不同的地方,真不錯!我再來看看,來,寶寶們準備!(教師不示範)

5、寶寶們,把你們的茶杯擺好啦!我來給你們倒茶。“咕嚕咕嚕”

6、哦!這麼多的小朋友都想喝茶,老師都倒不過來了,這樣吧,我們再來衝一次茶,和你旁邊的好朋友,相互的倒倒茶,好嗎?來!大家趕快準備好。(把你們的茶也倒給我喝喝)

(四)請客人老師喝茶寶寶們,剛纔我們都喝了茶,你們看看周圍有這麼多的客人老師,我們也去給他們倒茶喝,好嗎?

(五)結束其他班上的小朋友也也想喝茶了,來!寶寶們,我們也去給他們倒茶去!

活動反思:

作爲一個日常的集體歌唱教學,本活動我在多次參與工作室歌唱教學,觀摩名師的課堂實踐後,對名師歌唱教學模式進行了模仿與嘗試。主要通過導入激趣—感受理解—學唱鞏固三個環節來實施本次教學。

活動的環節設計思路還是比較清晰,過渡比較自然。整個環節的設置符合小班幼兒學習的特點,激發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首先感受環節,教師安排的傾聽欣賞歌曲都是在無伴奏的情況下,注重培養幼兒欣賞音樂的習慣和喜愛音樂的情感。通過教師的表演以及茶壺圖片的展示,抓住茶壺的外形特徵“矮又胖”,並初步嘗試用動作表示“小茶壺”。爲之後的表演環節奠定基礎,同時也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在學唱歌曲及表演環節中,我把學習歌曲與動作表演進行了整合,給予孩子比較自由的表現空間,幼兒在學唱歌曲的同時,進行了肢體的模仿。因爲孩子們是好動的,而通過肢體模仿也是讓孩子理解記憶歌詞的手段之一,在使孩子進一步熟悉歌曲的同時,也解決了動作表演,可謂一舉兩得。最後通過角色扮演,體驗遊戲快樂。先是教師與幼兒分角色扮演茶壺和茶杯,然後是個別幼兒與其他幼兒分角色扮演,最後讓幼兒自己找夥伴兩兩合作分演角色。這一系列的表演歌曲中,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參與演唱表演,盡情體驗活動的樂趣。

但活動中我們也發現,幼兒小班的孩子在互動表演的時候,往往只記得表演而忘了演唱歌曲,我想是否可以在的活動中,先從獨立的個體表演出發,再延伸到與他人的合作上,也許效果會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