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總6篇

【熱門】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總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熱門】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總6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教案目標:

1初步感知理解的主要內容,豐富詞彙:愛護。

2初步學習有表情的講述。

3體驗動物們愛護小花的情感,產生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教案准備:

1知識經驗準備: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

2一朵小花。

教案過程:

1出示一朵小花,引出主題。

(1)教師:這是什麼?你喜歡它嗎?我們把它插在我們班級的花瓶裏吧。你們知道嗎,在草地上呀也開出了一朵美麗的小花,小花小花這麼小,誰能看見呢?誰會愛護它呢?

(2)教師引導幼兒看書,邊聽邊思考問題。

2教師完整的講述,並等待幼兒跟着講述。

教師和幼兒一起看書,邊講述,啓發幼兒給取個名字

3採用提問的方式,鼓勵幼兒豐富情節。

(1)田野裏的小花還有誰會看見呢?它們會愛護它,關心它嗎?

(2)如果你看見一朵小花,你想怎麼做?你對它說什麼呢?你想怎麼關心愛護它呢?

4表演《一朵小花》

(1)教師佈置一朵小花場景,教師:我們小朋友都扮演愛護小花的動物。

(2)音樂起,教師引導幼兒扮演蜜蜂,青蛙等小動物。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兒童有着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本節活動與生活息息相關,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容易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易於操作,使幼兒享受探究過程;探究結果明顯,幼兒能收穫成就感。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

2、願意動手嘗試泡發食品。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嘗試及觀察感知常見的可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難點:對食物泡發前後變化對比的記錄。

活動準備

泡發材料若干(茶葉、木耳、銀耳、海帶絲)、透明杯子10個、實驗記錄表、彩筆、

溫水量杯(內置30—40度溫水)、食品盤4個、銀耳羹、廚房吸水紙、濾水器1個、自制音頻及泡發視頻

記錄表:

活動過程

導入:美食大賽就要開始了,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都要參加,有幾種食物遇到了困難——PPT音頻(P1):小朋友們好,我們也想參加美食大賽,你們能幫我們變回本來的樣子麼?

展開:

一、泡發求助,開門見山

師:這些食物想要變回本來的樣子去參加美食大賽!小朋友們願意幫忙麼?幼:願意!

師:那怎麼才能幫到你們呢?

PPT音頻(P1):我們想變回本來的模樣。

師:怎麼才能幫助這些食物變回本來的模樣呢?幼:用水泡一泡。

師:小朋友們能做到麼?幼:能!

師:那我們就就把這些食物請上來吧!(出示四種食物實物)

二、自選食材,開始泡發

師:大家認識這些食物分別是什麼嗎?(茶葉、木耳、銀耳、海帶)師:你想幫助哪種食物就來領走它吧!(請幼兒自主選取食物)

師:你選的食物現在是什麼樣子的?請小朋友將食物現在的樣子畫在記錄表的方形框裏。(乾巴巴的、硬硬的、粗糙的、小小的)

師:現在呢,桌子上準備好了溫水,我們就要泡發食物啦!(協助幼兒倒入溫水,提醒幼兒一手端一手託,輕拿輕放在桌子中間)

師:你的食物有變化了嗎?(在動、在翻來翻去、像在喝水)

師:小朋友們猜一猜,等他泡發完會不會變樣?(會)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原來的樣子)

三、泡發間隙,瞭解緣由

師:我們來問一下這些食物吧!能讓我們看看你們本來的樣子麼?

PPT音頻(P2):當然可以,這些就是我們本來的樣子!

師:哇!小朋友們有什麼想說的?或想問的麼?(怎麼會變得這麼不一樣呢?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爲什麼變成現在這樣?)

PPT音頻(P3):(木耳)我來說我來說,我本來是長在樹幹上的,就像這樣,爲了方便保存、不容易壞掉,農民把我們採摘下來後,就通過風乾、曬乾把我變成了現在的樣子。(紛紛說:我們也是、我們也是,風乾曬乾後方便儲存、不會壞掉)師:原來是這樣啊!小朋友們明白了嗎?(明白了)

PPT音頻:(木耳)對了,我還有神奇的泡發小視頻給你們看吶!(師幼欣賞泡發視頻)

四、集體舞蹈,助力泡發

師:我們一起來跳個食物泡發舞給它們加油吧!(圍着桌子站成一圈,“木耳”雙手叉腰向前邁兩步,“加油”雙手從胸前合十到舉過頭頂打開,“海帶加油”“茶葉加油”“銀耳加油”動作相同)

集體舞跳完第一遍後,查看食物泡發情況;第二遍跳舞助力,再次查看食物泡發情況;第三遍跳舞助力,再次查看食物泡發情況;

五、揭祕泡發成果

師:我們的食物已經泡發十分鐘了,我的食物變了,你們的呢?(我的也變了)師:那麼現在我們就來看一下食物經過10分鐘的泡發變成了什麼樣子?(教師幫小朋友將水濾掉)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食物泡發後有哪些變化?(軟軟的、溼溼的、滑滑的、變大了)師:請大家把食物們現在的樣子畫在記錄表的圓形框裏。

師問:我們來問一下食物們,我們的泡發成功麼?不知道有沒有幫上你們?

PPT音頻:泡發成功!多虧有你們的幫助,我們可以去參加美食大賽嘍!

師:感謝小朋友們熱心幫忙!銀耳泡發後熬製的銀耳羹請大家一起來品嚐!(請幼兒品嚐準備好的銀耳羹)

結束:

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可泡發的食物,小朋友們知道還有哪些麼?

活動總結

探究效果較好,活動的完成度也較高,尤其“集體舞蹈、助力泡發”的環節將整節活動推向高潮,最後的探究結果也點燃了孩子們的興奮點。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由來:

戶外散步時,兩名幼兒爲魚池內螞蟻爬上葉子這一現象發生爭論,並圍繞“螞蟻會不會游泳”討論不停,這一爭論引起許多小朋友的好奇。爲滿足幼兒對螞蟻探究慾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不同材料,創設不同情境,激發了幼兒探究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螞蟻,培養幼兒自己尋找科學答案的能力,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2、培養幼兒喜歡對身邊現象大膽猜想、主動探究的好習慣。

3、鼓勵幼兒在活動中互相幫助、友好協作。

活動準備:

1、小碗、水、小棒、石頭、紙等。

2、螞蟻較多的場地。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夠帶着問題參與實驗並尋找出答案。

難點:幼兒運用多種現場材料救助螞蟻。

活動過程:

1、討論:螞蟻會不會游泳?

教師七次有的幼兒認爲螞蟻會游泳,有的說不會,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呢?

幼:小螞蟻不會游泳,它停在葉子上是求生呢!

幼:螞蟻會游泳,不然它怎麼會游到葉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見,並且爭得面紅耳赤,不過多數幼兒贊同螞蟻會游泳的看法。

2、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帶着疑問拿着小碗開始進行探索。

“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我們怎麼樣才能知道呢?”我問幼兒。小朋友說:“我們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裏呢?”我反問,幼兒說:“拿個小碗吧。”於是幼兒帶着疑問拿着小碗來到操場上迫不及待地開始實驗了。他們將螞蟻輕輕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螞蟻會怎樣。

幼:小螞蟻爬得太快了。

幼:是呀!它們和在地上爬得一樣快。

幼兒全神貫注地關注自己碗中的螞蟻,並且邊觀察,邊和旁邊幼兒交流着……我問幼兒這樣看,能知道小螞蟻會不會游泳嗎?幼兒說,“不行,碗裏沒有水。”我又問:“那怎麼辦呢?”幼兒輕輕地說;“我們在碗裏放上水就知道了。”於是……

3、把螞蟻放在裝水的碗中再次觀察尋找答案: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

教師引導幼兒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後再觀察螞蟻的活動。看着,看着,一名幼兒激動地把小碗舉到我面前說:“老師你看,小螞蟻會游泳,它們正在水裏快樂地扭動着身體呢。”

另一名幼兒揮着手招呼旁邊小夥伴:“快看,我的螞蟻會潛水,它們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螞蟻在水底爬呢。

於是,幾個幼兒聚集在一起討論着:“小螞蟻肯定會游泳,你們看它E水裏遊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點像放大鏡,螞蟻變大了,看它的身體有六條腿,嘴像鐮刀一樣,眼睛小小的,沒有睫毛。”

之後,多數幼兒激動地呼應起來:“我們贏啦!小螞蟻會游泳。”

這時一名幼兒皺着眉頭說:“我的螞蟻不動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話,提醒了其他幼兒。於是,大家紛紛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螞蟻,似乎都不動了。最後,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螞蟻都倒出來了。

4、引導幼兒一起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

師:剛纔我們看到螞蟻快要死了,我們小朋友都把螞蟻和水倒出來,幫助螞蟻逃生,那如果螞蟻在湖中、海里落難了,又沒有辦法把水0出來,咱們應該用哪些辦法落水的螞蟻呢?

幼:上次在池塘裏我看見小螞蟻爬上了葉子,往水裏放些葉子,螞蟻不會累也不會淹死了。(隨後孩子們開始找葉子往裏放)

師:這個辦法不錯,可是如果沒有葉子怎麼辦呢?你們再仔細想還有沒有別的好辦法來救助小螞蟻。

第二輪的探索活動開始了,幼兒有的放小石頭(讓螞蟻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紙,有的放木棒……

幼兒:老師,我想到一個好辦法,把一根長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頭在水裏、一頭在外面,螞蟻順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對於這個建議,大家都比較贊成,於是,幼兒再次投人救助螞蟻的活動中。

5、:老師和幼兒一起討論。

師:螞蟻剛到水裏是什麼樣子的?

幼:能夠自由自在地游泳。

師:螞蟻在水裏待了一會兒之後又是什麼樣子的?

幼:做掙扎,然後動作就慢了下來、運動小了。

師:如果放進一片葉子(紙、棒等)會怎樣?

幼:螞蟻會自救。

師: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回去後,通過上、看圖書等方式尋出答案。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此次探索活動源於幼兒一次意外現象的發現,產生了“螞蟻會不會游泳”的疑問。由於問題是幼兒在活中發現的,所以幼兒探索時興趣濃厚。老師能適時引導,通過猜想、動手實驗、驗證猜想,使幼兒從剛開始以自我爲中心的無依據猜想到根據客觀依據進行猜想,培養了幼兒求真的學習態度和科學。

2、活動中的不足:

幼兒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發現螞蟻在水中待一會兒後,活動越來越少。由於怕螞蟻死,於是就把它們放生了,爲了保護幼兒純真的愛心,因此探索活動也就此停止。因此,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還是沒能通過本次實驗找到科學的答案,最後只能引導他們通過上查資料、從書中尋找答案。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遺憾。

主要內容:

1、質疑:到底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

有的教師認爲:如果可以這樣實驗,幼兒以後對什麼發生興趣,就對什麼進行探索、實驗,那麼,是不是會有很多的小動物會喪生或殘疾?可以通過一些資料、影像來解答幼兒的疑問。

有的教師認爲應該讓幼兒去探索,當幼兒發現螞蟻不能在水中待長時間,他們也是有愛心的,立刻便把螞蟻放生了。這不是一次愛心教育的契機嗎?

2、幼兒獲得知識的過程,是探索和發現的過程,要親自動手的機會,但是也要重視愛心教育。

只有幼兒親自參與探索,纔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這次不讓幼兒實驗而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或看一些資料,幼兒只是對螞蟻有一些膚淺的瞭解。但通過幼兒自己探索、實驗,他們可以從中尋找出答案還可以瞭解到更多的知識。教師利用幼兒的好奇心理,引發幼兒爲探索確立目標。尤其所探索的內容是從幼兒的疑問中來,所以幼兒的探索興趣濃厚,以至於每個幼兒都能夠參與其中。

幼兒對萬物都感興趣,充滿了好奇,教師應該鼓勵幼兒進行探索,還要相信幼兒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兒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兒。但在有一定難度的探索活動進行前,老師要講出注意事項,如在探索螞蟻到底會不會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師可以提出“如果螞蟻在水中不會游泳,快死了,我們該怎麼辦?”從而讓幼兒心中樹立愛心意識,必要時候還可以請老師幫忙。

綜合評析:

“發現問題——猜想——實驗驗證——發現新的問題”這一過程和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相一致,幼兒發現池塘裏螞蟻爬上葉子,便對這一現象產生興趣,紛紛就螞蟻會不會游泳進行猜測。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親自拿實驗工具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在此過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由此可見,教師這一選題對幼兒有意義,不僅培養幼兒科學的探究,而且也培養了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本活動很好地體現了預設和生成的結合,事先預設的目標本來是通過觀察探索並尋找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這一答案,但當幼兒發現螞蟻在水中快死的時候都把水倒出來時,教師馬上引導幼兒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並了相應的材料,雖然沒有實現預定的目標,但生成的活動對幼兒發展有更大的價值

小組合作反思緊緊圍繞“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這一問題展開,中心突出,研討較深入,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表達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鮮明的兩種對立觀點:一方認爲只有親身實踐,幼兒的認識才會更深刻,所以應該讓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小螞蟻探究。另一方則認爲,不能因爲幼兒對什麼感興趣就對其進行探索、實驗,否則會有很多小動物喪生或殘疾。通過深入探討,大家最後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應支持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探究,但在必要情況下,教師應在之前做一定的價值判斷,並對探究內容做一定篩選。不僅有聚焦的問題,又有交鋒的`過程,最後又形成一致的認識。這是一個觀點碰撞及同伴互助的過程,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和研討。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它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但幼兒對水果的營養價值等還不瞭解,因此,有必要讓幼兒形成對水果的正確認識,激發幼兒想吃水果的慾望。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活動目的:

1、嘗試用多種材料裝飾水果,感受作品的美感。

2、在做做玩玩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蘋果、梨、石榴、橘子、香蕉若干。

2、裝飾娃娃的飾品、膠棒若干。

3、《水果部落》音樂。

活動過程:

一、遊戲“火眼金金”

1、教師:大家喜歡孫悟空嗎?爲什麼?

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幼1:他的本領很大

幼2:他抓妖怪,保護師傅

幼3:他的眼睛很厲害

2、教師:是啊,老師也很喜歡孫悟空,他有 一雙火眼金金,能認出各種妖怪,今天我們就玩一個“火眼金金”的遊戲好嗎?

3、通過遊戲導出各種水果:蘋果、橘子等。(在這一環節,每出示一種水果,教師與幼兒說一說水果的營養價值,使幼兒對水果有進一步的瞭解。)

4、教師小結:水果含有豐富的營養,我們應該適量的吃水果。

5、教師:水果不僅含有豐富的營養,他們還會變魔術呢,瞧:他們都變成了水果寶寶,在那唱歌跳舞呢!(幼兒觀看動畫)

二、激發興趣

1、幼兒欣賞音樂《水果部落》主題曲

教師:看看裏面都有哪些水果寶寶?(蘋果寶寶、香蕉寶寶等)

2、教師:剛纔我們看到水果家族的人們在那又唱又跳,好高興啊,有蘋果寶寶、香蕉寶寶……好多呢。大家喜歡嗎?(喜歡)老師也很喜歡,看,老師也做了一個水果寶寶。

3、教師出示範例:各種水果寶寶,引導幼兒說一說都是用什麼水果做的。(蘋果、梨、桔子、香蕉、石榴)

4、教師示範水果寶寶的五官粘貼方法及位置。

5、請幼兒欣賞《五官歌》。

(此環節目的是讓幼兒鞏固眼睛、鼻子、嘴、耳朵、眉毛在人臉上的具體位置)。

6、教師:那你想不想也做一個呢?(想)

教師:那就請大家用老師準備的東西來製作一個漂亮的水果寶寶吧!

三、幼兒製作,教師指導——幼兒獨自或合作製作水果娃娃,教師巡視指導。

四、作品欣賞——請幼兒大膽簡述自己的作品是用什麼水果做的,互相欣賞。

五、結束——教師:現在,我們帶上自己的水果寶寶一起到外面去做遊戲吧!

活動反思:

《水果娃娃》這節美術課我是通過課件演示眼睛、鼻子、嘴在人臉上的具體位置,通過利用畫好的水果娃娃臉龐,爲幼兒具體講解如何爲水果臉龐進行設計,先讓幼兒在水果娃娃上圖顏色,接着演示粘貼技巧。 這節課設計的難易程度我認爲比較適合中班幼兒,課件的製作讓幼兒產生了興趣,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有充足的材料可以選擇,幼兒在使用膠棒時動作不是太熟練,有點笨拙,這就是平時動手的機會比較少,以後要在動手方面多設計一些活動,以加強幼兒的動手能力。幼兒園的美工教學並不是爲了培養未來的畫家,而是把它當作開發智力、培養創造意識、創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種手段。通過這次教學活動,我深刻體會到所有的教學活動一定要堅持開放性原則,就是讓幼兒充分感知和操作,同時活動的題材必須來源於生活,貼近幼兒,這樣纔有利於他們理解,這樣的活動纔有價值。(鹿泉市幼兒園 郭喬敏)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名稱:小貓釣魚

活動準備:

1、墊子四塊,分作兩排擺放。

2、長橡皮筋一條(掛上綠色紙樹葉)。

3、小魚圖片若干四散放在場地一端。

4、"魚簍"兩隻。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6、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初步掌握鑽過70釐米高的障礙物,練習兩手兩膝着地向前爬行。

2、發展鑽爬能力,鍛鍊幼兒大肌肉力量,促進手腳的協調性。

3、培養幼兒勇敢品質及活潑開朗的性格。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聽口令模仿小貓,邊"喵喵"叫着邊走路進入場地。

2、"小貓"在"貓媽媽"帶領下邊念兒歌邊愉快地做操。兒歌爲:"今天天氣真正好,小貓小貓來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彎彎腰,彎彎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天天鍛鍊身體好。"

二、基本部分

1、幼兒分成兩隊,分別站在墊子(草地)前的起跑線。

2、教師交待遊戲名稱、玩法:"今天貓媽媽要帶小貓去小河邊釣魚,路上要先爬過草地,再鑽過樹林,最後來到小河邊釣(撿)起一條小魚,放在魚簍中,然後從墊子兩邊跑回來。"

3、請兩名幼兒分別示範一次。引導幼兒觀察,掌握動作要領及遊戲玩法。

4、提醒幼兒注意在爬時,雙手雙膝趴在墊子上,快快地向前爬;在鑽時,別碰到樹上的葉子。

5、幼兒遊戲3~~4次,直到把"小魚"全部釣完。

6、小結遊戲情況。

三、結束部分

1、遊戲"老貓睡覺醒不了"。

玩法:邊念兒歌四散走。兒歌:"老貓睡覺醒來了,小貓偷偷往外瞧,小貓小貓愛遊戲,輕輕走到外面去。"兒歌唸完,"小貓"四散在場地周圍躲好。"老貓"醒來,不見"小貓",着急地說:"一覺睡醒四面瞧,我的孩子不見了,喵喵喵,我的小貓快回來。""小貓"聽到"老貓"叫聲,一邊"喵喵"叫着,一邊趕快走回"老貓"身邊。

遊戲進行1~~2次。

2、"小貓"跟着"媽媽"擡着"魚簍"自然地走下場。

3、帶領幼兒回教室。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孩子們大多玩的很開心,但是仍有兩個小朋友哭鼻子,因爲他倆沒有釣到魚。看到他倆哭,好幾個小朋友圍上去有的爲他們擦眼淚,有的爲他們擦鼻涕,還有小朋友掏出了兜裏的糖果給他們,得到最多紅花的那組小朋友還要把劃給他們———那會兒我都看的感動了。總之,活動是成功的,孩子們不僅體驗到了動手做遊戲的樂趣,懂得了分享與合作的 重要性,還懂得了 做事要有耐心,不能急。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遊戲目標:

1、在舞蹈中初步知道邀請舞的規則。

2、體驗與同伴共同舞蹈的樂趣。

3、鼓勵幼兒樂於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遊戲準備:提前學唱歌曲 音樂磁帶

遊戲過程

邀請舞:找朋友

前奏:大圓圈,跪地準備。

1-4小節:拍手踏步一拍一次,最後一拍在找到的好朋友面前站好。

5小節:兩人面對面做敬禮狀。

6小節:兩人相互握手。

7-8小節:兩人手拉手轉一圈。

課後反思:

本節活動總的來說比較成功,思路清晰,環節流暢,基本達到的教學目的。這首歌詞本身很好理解,孩子一聽就知道唱什麼,懂什麼意思,如:敬個領、握握手等歌詞。對小班孩子來說是有經驗的,所以孩子樂意去說、去唱。但是動作方面,小班的孩子只會簡單的拍手、走步、握手。在這裏沒有給孩子過多的要求,而是找好朋友擁抱一下,孩子們也很給你興趣。

通過這節活動我吸取了一些經驗,但在活動中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幼兒學唱歌的這個環節,老師說的太多了應放在身體上的節奏更多一些,這樣對有兒童來說可能會更容易些。幼兒在運用體態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可能還不夠,導致在找朋友的時候動作有點僵硬,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應引導幼兒注意動作與音樂之間的聯繫,並且鼓勵幼兒大膽與同伴交往,讓幼兒能夠體驗到上幼兒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