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六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六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綜合運用剪、貼、畫、折、圍等手段爲蒙古包圍布蓋頂並進行裝飾,發展動手能力和美感。

2.製作時能夠輕聲地商量、細緻分工、互相合作完成任務,增強合作意識與能力,體驗合作製作蒙古包的快樂。

3.進一步對“神六”返回降落所在地——四子王旗,即蒙族風情有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4.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作的快樂。

5.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準備:

1.對“神六”飛船降落點四子王旗有初步的瞭解,對蒙族有一定的瞭解,會跳蒙族舞。

2.帳篷玩具及大型白色紙張、鮮豔的長條及正方的臘光紙、蠟筆雙面膠等其他輔助材料。

3.蒙古包圖片、音樂“天堂”、幼兒蒙古舞曲。

活動過程:

一、出示神六新聞引出四子王旗,揭開活動的主題。

二、討論,四子王旗是怎樣的地方?該怎樣歡迎來自遠方的客人呢?(引出今天的任務—做蒙古包)

三、欣賞蒙古包圖片,感受感受蒙古包的美,激發製作的積極性。

重點欣賞蒙古包頂上的四邊對稱的連續紋樣和中心一個大花紋的結構特點。

四、回憶經驗討論做蒙古包的幾個重要步驟——支架、圍布、蓋頂。

五、紮上自制頭巾,學做小小蒙古娃,進行合作製作。

1.以兩個航天員的名字隊名,自由分成兩組,討論分工。

2.鼓勵幼兒在製作過程中遇到困難一起想辦法,快樂合作。

3.提醒個別幼兒節約材料,及時整理物品。

六、蒙古包做完了,一起圍着它們跳一個歡迎客人的蒙古舞。

自我教學反思

設計分析:

藉着“神六”這一舉世矚目的新聞熱點,幼兒園選此內容進行一次教學研究活動。我選取了神六降落點——四子王旗作爲線索進行了一次藝術活動。跟隨着這一條主線,讓幼兒爲仿真的蒙古包進行合作製作圍布、蓬頂,,並且加入其他藝術的元素,使幼兒得到操作交流機會,並進一步感受民族風情的美。

策略分析:

在本次活動中,每一位幼兒始終傾注了許多的興趣與熱情,顯得很快樂。細細體味和分析,我覺得在本次活動中注意了以下幾個策略:

1.以美爲主導,注意環境的渲染

作爲一個藝術活動,不僅是一個視覺的美,還包含其他元素的美,綜合在一起的美才引人入勝。在本活動中,我將美麗的圖片、優美的歌謠、快樂的舞蹈、教師的柔聲細語、漂亮的大大的自制蒙古包等多元素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滲透於活動始終。大家在看看、聽聽、跳跳、說說、玩玩的過程中,都得到美的享受。

2.材料合理擺放,空間自由寬鬆

合理的擺放形式,不僅可以方便幼兒取放、而且還能使幼兒的活動更寬鬆自由。本次活動是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使用的材料(蓬頂)比較大、工具比較多(有剪刀、雙面膠、透明膠、蠟筆、記號筆等)裝飾材料比較多。因此,我在材料擺放是注意了疏密相交、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法,提供一個相對寬鬆的合作機會與空間。一方面將蓬頂放在兩張桌子合併而成的大桌子上,四周都可以站立工作,爲幼兒之間增加互相分享空間的機會,也增加了合作互補的機會;另一方面,裝飾材料在旁邊的櫃子上一字排開,便於幼兒根據需要而取放;工具則用一個籮筐裝好放在桌子中央,便於幼兒用完即時整理,養成良好的習慣。

3.扶持與鼓勵結合,建立幼兒的自信

儘管這次是第二次多人合作完成任務,幼兒有了部分合作的經驗,但是今天既要在一張特別大的紙上裝飾,又要用五張1K紙頭連接而成的長卷紙圍起蒙古包,工作量大而且難度高,必須多人精誠合作才能完成。因此我一方面和他們一起工作,同時也不斷的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組合、合作,努力挑戰有難度的工作,在探索和成功中增強自信。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有關恐龍圖片,瞭解恐龍不同的外形特徵。

2、在認識和了解恐龍的基礎上,抓住不同恐龍的個性化特徵進行表現。

3、大膽表現自己想象中的恐龍。

活動準備

1、幼兒對恐龍有初步的認識。

2、各種恐龍圖片,如霸王龍、蛇頸龍、翼龍、劍龍等。

3、勾線筆,畫紙,油畫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認識恐龍。

教師:你們知道它們是什麼恐龍嗎? (霸王龍、蛇頸龍、翼龍、劍龍等)

2、觀察圖片,瞭解恐龍不同的外形特徵。

(1)引導幼兒觀察霸王龍的特徵。

教師:這是什麼恐龍? (霸王龍)霸王龍最明顯的特徵是什麼? (滿嘴都是尖利的牙齒,可以撕咬任何食物)它的頭部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它的身體是什麼樣子的?可以用什麼線條來畫呢?

(2)引導幼兒觀察劍龍的特徵。

教師:這又是什麼恐龍? (劍龍)在它的外形上有個最明顯的特徵是什麼你們知道嗎?(身上長着劍一樣的骨質板,從頭到尾都是)這些“劍”是什麼樣子的?它的身體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呢?

(3)引導幼兒觀察另外幾種恐龍,把握恐龍的外形特徵。

教師小結:恐龍一般身體大,尾巴粗而長,後腿粗壯,從頭至尾線條像山坡一樣,它們都有鋒利的牙齒,有甲、劍等生長物。

3、教師提出要求,幼兒大膽作畫。

(1)教師:今天我們要用線描裝飾的方法來畫恐龍,可以先在紙上將恐龍輪廓畫出來,再用不同的線條和花紋進行裝飾。

(2)教師:恐龍畫好後,還可從添畫上我們上次畫過的蕨類植物,來豐富畫面。

4、展示幼兒作品。

活動建議

☆環境創設 ①開闢“恐龍博物館”,引導幼兒蒐集、展示各種形態不同的恐龍玩具。②設置“恐龍創意空間”,展示以幼兒繪畫形式表現的各種恐龍想象創意作品。

☆家園共育 ①與幼兒共同蒐集關於恐龍的圖片或玩具,讓幼兒瞭解各種恐龍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②可開展親子活動,請家長利用節假日帶幼兒到恐龍園去玩一玩,讓幼兒親身去感受恐龍的兇猛、恐龍的巨大。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圓形、圓形分割的方法拼貼成一幅畫,掌握等份圓的方法。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1、將色粉紙剪成大小不同的圓形。

2、剪刀、漿糊,水彩筆若干

3、範畫一張、圖示一張。

活動過程:

1、小朋友,這是什麼圖形?(圓形)圓形象什麼?

(1)誰來把它變成半圓形?半圓形象什麼?

(2)怎樣把這個圓形變成扇形呢?哪些東西是扇形的?

(3)圓形還可以分割成許多大大小小的圖形(出示圖示)

2、這些變出的小圖形可以拼貼成一幅美麗的畫(出示範畫讓幼兒欣賞)

3、老師提出操作要求:

(1)自己想好要貼什麼,再開始剪。

(2)拼貼時注意顏色的搭配。

4、幼兒操作

5、請幼兒講述自己拼貼的畫。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遮蓋、連接等方法讓畫面豐滿。

2.喜愛生活的城市,培養遇到困難自己解決的勇氣

二、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的照片若干。

2.細銀筆,色紙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欣賞介紹

通過參觀區角——我住的城市,激發創作的慾望。請幼兒介紹自己照片在哪裏拍的。

(二)觀察、比較、組合

1.小恐龍住在城市裏,放假了他要到森林去,向他的朋友們介紹他的城市。

2.小恐龍出示圖1。

A、小馬說:“原來你們城裏人各管各過日子、沒有朋友。”

B、討論:爲什麼小馬會這樣說呢?(房子一幢幢自己管自己)

C、小恐龍該怎麼對小馬說呢?(讓幼兒想主意:房子有高有矮、有前有後,一幢幢緊緊挨着,好像你拉我的手、我拉你的手)

D、嘗試在房屋之間用添畫的方式表現連接和重疊。在城裏大家互相關心,手牽手可要好了。

3.小恐龍出示圖2。

A、老鷹說:城裏好擠,哪像我們在天上可以自由自在地飛翔?

B、小恐龍說:城裏有高架路的,於是他畫了一條高架路,朋友問:高架橋怎麼是透明的呀?小恐龍爲難了:怎樣才能使高架橋不透明呢?(請幼兒想辦法)

C、小恐龍先來到高架橋,高架橋上看得真清楚,彎彎的高架橋,左邊房子手拉手、右邊大廈肩並肩都是好朋友,高架橋真方便1

4.小恐龍把修好的圖畫給朋友們看(圖3)。

5.討論:畫面上什麼先畫?什麼後畫呢?什麼地方“跳過去再畫呢?”想一想,還能有幾種方法來畫城市的房子和路?

6.朋友們都說城裏真好!可是城裏還有好多好看的建築和道路,請小朋友也畫張城裏的圖畫帶給森林中的朋友們看!

(三)幼兒創作繪畫

1.聯繫生活經驗,聯想印象深刻的房子和道路。

2.嘗試表現某些前後關係,如房子手牽手,大廈肩並肩,房子和道路的交叉。

3.用銀色筆畫在深色紙上,注意畫面豐滿,線條疏密有變化,局部輔以蠟筆塗色。

(四)觀賞

使用底紋,連接成一幅城市地圖,用走迷宮的方法玩城市觀光的遊戲,想想:有幾種路線可以走遍城市的景點?

附:設計意圖和評析

城市是我們生活、學習、成長的所在,它每天都有變化,這個變化是日新月異的。城市和我們的孩子一起成長,我們的孩子是我們這個城市未來的主人,這就意味着我們作爲教師更有責任促使孩子們用自己的感官去關心、去發現周圍環境的變遷,去了解城市中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係。

在孩子們中,我經常聽到他們談論城市中的方方面面如“我家在XXX小區,門口有門衛看門的。”“我家樓下開了個超市。”“昨天,我爸爸媽媽帶我到新房子去了,那裏離市中心很近!”這說明孩子已經漸漸地對周圍的變化發生了興趣,對成人語言的頻繁使用,可以說明他們是十分關心身邊的成人對城市的註解的,但是都只在似懂非懂之間。何不設計一個系列活動,讓他們真正地對自己所住的城市來個近距離的接觸呢?於是我就設計了這個系列活動。這個活動由:“我們居住的城市、世界著名城市、我們夢中的城市”三個部分組成。

在活動中,我先嚐試了攝影作品的展示,讓幼兒通過對各類地理環境、惡劣氣候的對比懂得了保護綠化就是保護了我們生存的地球的道理。還設計了外出的活動,讓幼兒通過直觀的感受了解到我們的城市在環保方面的成就,特別是感受到綠化植樹給人們帶來的好處,還讓孩子們做一回小小護綠使者爲綠化環境美化城市出了一點力。

逐漸的,我發現孩子們對小樹、小草都比以前長了個心眼,散步時,小手裏再也不見了小花的花瓣、小草的葉脈,孩子們自發地關心起自然角來了,還像模像樣地在花園裏深呼吸,說“呼吸新鮮的空氣!”這比我們“千呼萬喚”都有用。

孩子們對城市的理解還在於對城市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瞭解。我覺得要使孩子們認識到城市並不是一個人的“孤城”,而是好多人的“羣體”,大家在一起要友愛、互相幫助,要有合作的精神,要熱愛自己生活的城市。

於是我在系列活動中,設計了《小恐龍的城市》。這個活動是美S-活動,通過“小恐龍”這個角色來展開,我把情境設置在“小恐龍”把城市的圖片介紹給他的朋友們這個過程中。“小恐龍”和孩子們一樣生活在城市中,而朋友們在欣賞圖片時提出的種種疑問正是活動的技能難點、重點所在。強調了使用遮蓋、這一技能,這裏,孩子不僅能理解遮蓋的意義,而且提醒了孩子們,城市裏大家要手拉手肩並肩,相互團結、相互友愛。這是城市中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關係。使用錯的方法“高架橋怎麼是透明的?”展開討論,讓孩子們從自己的認知經驗出發,自己尋求答案,自己解決問題。

最後我在講評時,用孩子們手中的作品連成一幅城市的地圖,孩子們說:“我的小區在XXX的樓下。”“XXX的新家在左邊”。把巨幅地圖投放到區角活動中,讓他們課餘可以玩走城市觀光遊戲,讓他們覺得自己的作品有更有趣的用處,從而加深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建築是多維立體的,而且是龐大的,孩子對立體建築的感受可以促使他們三維觀念的發展,而且建築大多以幾何圖形爲主,孩子可以通過幾何圖形的變形創造出更有意思的房子,打破侷限在他們頭腦中方方正正的四方形房屋的印象。城市的概念其實並非侷限在本土、本國,而且還存於與世界各國中,世界各國都有城市,瞭解外國的城市中的建築,可以拓寬他們的眼界,瞭解到房子的多樣性、有趣性。

其後我設計了以創造、變形爲主的美工活動,運用多媒體電腦進行,這是我的嘗試。因爲電腦繪畫有色彩均勻、亮麗、圖形規整、容易變形的特點,孩子只要操作鼠標就能進行繪畫、修改,比紙面上作畫容易出效果,孩子們一定很喜歡這樣的嘗試。而且電腦打印出來的效果也不錯喲!

城市是我們大家的,孩子們有了這種熱愛生活的家園、保護生活的環境的慾望了,我想我們的孩子就能真正地瞭解生活的意義,瞭解爲人的道理。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油水分離的作畫方法,感知油水分離畫的奇妙效果。

2.能畫出夜空中五彩絢麗的煙花,體驗節日夜空的美景。

3.能理解底色,會注意底色和紋樣之間的冷暖對比。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活動準備

畫紙、彩色油畫棒、黑色顏料、水粉筆。

活動過程

1.啓發幼兒回憶生活中燃放煙花的情景,引導幼兒說說:夜空中的禮花是什麼樣的?

2.引導幼兒學習“油水分離”的繪畫方法,感受油水分離的作品美,體驗用不同方式繪畫的樂趣。

3.作品欣賞。

請幼兒欣賞運用“油水分離”的繪畫方法畫出的新年圖片,讓幼兒講講:畫面上有什麼?夜空是什麼顏色的?用什麼工具畫的?禮花是什麼顏色的'?用什麼工具畫的?

4.遊戲“變魔術”。

教師出示畫有鮮豔禮花的畫紙,然後用黑色顏料粉刷在禮花上面,請幼兒討論:爲什麼禮花還在呢?與我們平時的作畫有什麼不一樣?從而感受油水分離的奇妙效果,知道油水分離是蠟筆與水粉的作畫方式。

5.幼兒選擇材料作畫,提醒幼兒先用油畫棒畫禮花,顏色越鮮豔越好,再用黑色水粉刷出夜空。

6.引導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並互相講講自己的作品。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繪畫區用油水分離法創作其他作品。

活動反思

《節日禮花》是一個美術活動。意在通過中國傳統節日放煙花的習俗,表現煙花燦爛輝煌的瞬間。培養幼兒作畫能力和養成觀察表現美好事物的良好習慣。活動讓幼兒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幼兒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幼兒圍繞目標自主選 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幼兒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說教代替了幼兒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幼兒探索的自由,要讓幼兒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讓藝術豐富孩子們的生活,充實孩子們的生活。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情節,進一步感受人物的外形特點,並能用整體捏塑法表現出來。

2.收集並利用各種材料綜合創作、表現人物形象。

3.在藝術創作活動中,進一步發展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看過《白雪公主》的故事。

2.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桌面場景準備,與活動相關的故事圖片多幅。

3.幼兒收集各種材料:塑料袋、乒乓球、卡紙、皺紋紙、雙面膠、棉花、絲帶和浴花等。

4.音樂《挪威舞曲》。

活動過程:

1.欣賞音樂,瞭解故事情節與人物特徵,激發幼兒的興趣。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白雪公主》的故事。這個故事就藏在一段音樂裏,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邊聽音樂邊提示:白雪公主在幹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情?後來怎麼樣了呢?)

(2)教師:你覺得這段音樂講的是《白雪公芏》中的哪件事情? (在幼兒講述後出示相關的故事圖片)

(3)請幼兒邊聽音樂邊輕輕地說說故事是怎樣發生的,故事裏有誰。 (白雪公主、小矮人、巫婆、小樹等)

(4)教師:你喜歡故事裏的誰?爲什麼?他(她)是什麼樣子的? (引導幼兒從服飾、圖案、顏色幾方面講述)

(5)教師:故事裏還有誰(巫婆、小矮人、小樹)?你們喜歡誰?他(她)又是怎樣裝扮自已的呢? (幼兒個別交流)

●活動開始以《挪威舞曲》爲切入點將《白雪公主》隱藏於音樂中,旨在幫助幼兒梳理本次活動從故事中選取的重點片段,同時也爲最後的聽音樂創作埋下了伏筆。另外,在本環節中,我們還要解決“角色外形特點”的分析——着重人物的服飾、裝束等方面的要素,爲細節的裝飾處理作了知識準備。

2.教師交代活動要求。

(1)教師:今天我們要用陶泥來創作《白雪公主》的故事,你會怎樣製作這些人物呢? (幼兒說說自己的做法)

(2)教師重點引導幼兒用整體捏塑法創作人物的四肢與五官。

(3)教師:怎樣才能把他們打扮得更加有特色呢?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許多材料(介紹準備的廢舊材料),你們可以用這些材料來裝扮你的作品。

(4)教師:現在先想一想,你想製作什麼?如果你在創作時碰到困難怎麼辦?想想辦法,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解決的。

3.幼兒進行創作活動。

(1)指導幼兒用整體捏塑法表現人物的四肢與五官。

(2)引導幼兒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裝飾,表現人物的主要外形特徵。

(3)教師巡迴指導,重點指導能力弱的幼兒,幫助幼兒將做好的人物佈置到桌面背景中。

●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創作的對象,並根據所選的角色來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裝扮,充分激發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由於上一環節對人物的分析,幼兒有了一定的感性經驗,因此在創作的時候就比較容易完成對人物的表達。另外,教師巡視時,還需提醒幼兒在細節上進行認真處理,使人物看上去更加豐滿。

4.展示作品,看看、說說。

●幼兒通過展示和介紹自己的作品來享受成功的喜悅。本活動結束時可以留給幼兒一個建議:用學到的方法來創作、表演更多的故事。這也是此活動延伸到區角活動的一個引子。

活動建議:

☆區角活動

①美術區:各種廢舊材料,讓幼兒創作各種故事人物。

②陶吧:各種童話人物形象,爲幼兒創作素材。

☆家園共育注重親子閱讀活動,經常與幼兒一起看看、讀讀、講講童話故事,讓幼兒瞭解更多的故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