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安全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有關幼兒園安全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安全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幼兒園安全教案模板集合九篇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1

活動意圖:

地震給廣大人民羣衆帶來了很嚴重的災難和傷害,大地震在中國這麼頻繁,說明中國大陸是在地質活動比較活躍的地震帶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有必要從小學習一些預防地震災害的知識,爲了加強幼兒的安全教育,在汶川地震六週年之際,我們開展了健康活動《地震來了我不怕》。本次健康活動是結合幼兒園開展防震逃生演練而提前組織的一個安全教育活動。活動目標主要是讓幼兒人初步瞭解地震產生的原因和地震前的徵兆,學習防震避震的經驗和方法,懂得基本的防震避震知識,通過演練增強幼兒的自我防護意識。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掌握一些地震知識。

2、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幫助幼兒克服恐慌的心情。

3、引導幼兒知道發生地震時應如何應變,掌握好逃生的技巧。

活動準備:

有關地震的新聞錄像資料、影像,地震前後的照片,江西地圖,地動儀的圖片。

活動過程:

1、觀看電視新聞:青海玉樹發生了7。1級地震,目前,因災死亡2220人人,12135多人受傷。1。5萬戶民房倒塌,有10萬戶災民需要轉移安置。

2、觀看電視新聞:20xx年11月27日江西省九江縣發生了5。7級地震,目前,因災死亡12人,正在醫院救治51人,其中重傷4人。全省受災人口564萬,倒塌房屋1。8萬間,因災損失10億元。幼兒討論發生地震時的感受,小朋友在什麼地方?在做什麼?心情怎樣?爸爸媽媽對幼兒小朋友都說了些什麼?

3、出示江西地圖,讓幼兒尋找發生5。7級地震震中的具體位置(北緯29。7度,東經115。8度),用紅筆做一個標記,以及這次地震波及到的省份。

4、觀看地震的影像片,讓幼兒瞭解地震造成的危害。提問:“剛纔小朋友都看到了什麼?”地面劇烈震動,房屋倒塌,地面裂開大縫,公路扭壞,鐵路被毀,汽車、廣告牌被砸壞等。房屋倒塌後,家裏東西被壓壞,有的會造成人畜傷亡。提問:“小朋友知道這是什麼現象嗎?”教師小結,地面劇烈震動搖晃的現象叫地震,地震是一種很少見的但危害很大的自然災害。

5、小實驗,讓幼兒感知不同強度的震動對物體會產生不同的現象。將一臺按摩振動器,放置在用積木搭成的建築物下面,按動輕微、中度、強度不同的檔位鍵,讓幼兒觀察振動器振動的強弱,建築物會出現不同的搖晃現象。引發到自然界的地震也是這樣,地震的強度小,對自然界不會造成危害,有時人感覺不到,地震強度大會造成建築物有毀滅性的危害。

6、地震知識的介紹

(1)爲什麼會發生地震呢?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地震是由於地球不斷運動和變化,逐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岩層突然發生破裂,或者引發原有斷層的錯動,這就是地震。

(2)地震可以預報嗎?

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能不能象天氣預報那樣事先讓人們知道呢?地震預報是地球科學中的一門前沿學科,也是當今世界上的科學難題之一。動物、自然界異常對地震的預報有一定的意義。長期以來人們這些異常現象編成了口訣。

動物界自然界

震前動物有預兆,發生異常要報告;井水是個寶,前兆來得早;

魚浮水面向上躍,冰天雪地蛇出動;無雨泉水渾,天旱井水冒;

雞飛上樹豬外竄,老鼠搬家往外逃;水位升降大,有的變味道;

狗在靜夜狂奔叫,兔子豎耳蹦又跳;天變雨要到,水變地要鬧;

家鵝展翅高處飛,鴨不下水岸上鬧;建立預報網,異常要報告。

鴿子傍晚離巢去,牛羊恐懼四處跑。

(3)學習抗震安全拍手歌

安全兒歌的學習,拓展幼兒的知識經驗,緊急避險、狹小空間、沉着冷靜、不乘電梯、求救電話等知識讓幼兒多方位的瞭解防震知識。

7、組織幼兒現場模擬演練

“地震來了,趕快躲避!”在我的口令下,幼兒根據自己的認識演練躲避的方法,我針對幼兒躲避的方法進行總結,表揚反應迅速、正確躲避的防護方法,如個別孩子躲到衛生間的角落後,我提醒他們還可以把枕頭包住頭部來保護自己,對幼兒躲避擁擠的地方給予指導,疏導他們躲到不同的角落,如靠近水源的牆角,樓梯承重牆角落等。現場模擬演練有效增強了幼兒的自我保護和自救的意識。

8、活動結束。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這麼多的自救知識,當地震來時不用怕!我們只有多學習和演練自救的方法,來保護自己。小朋友們,記得把我們今天學到的自救方法與家人、朋友分享,好嗎?”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的想象力逐漸豐富,並且容易將想象與現實混淆,尤其在黑暗中容易產生聯想:天黑了樹葉刷刷響,是誰發出的怪聲?停電了,家裏好黑,誰會出現?教師要有意識地加以引導,通過情緒宣泄,在心理上戰勝“妖魔鬼怪”,幫助幼兒正確認識黑暗,感受夜晚的寧靜與美好,消除恐懼感。因此,我設計了本節活動《天黑我不怕》。

【活動目標】

1、消除對黑暗的恐懼感。

2、感受夜晚的寧靜與美好。

 【活動準備】

1、小兔頭飾一個,大紙箱做成的山洞一個。

2、幼兒用書第38~39頁。

【活動重點】

重點:消除對黑暗的恐懼感。

 【活動過程】

1、情景表演:幫幫小兔子。

(1)教師扮演小兔,表演故事:晚上,爸爸、媽媽去加班,小兔一個人在家準備睡覺。突然停電了,房間裏黑黑的,小兔特別害怕。

(2)“小兔”提問:如果你像我一樣,黑黑的夜裏一個人在家,你會不會害怕?怎麼辦呢?小朋友快幫幫我吧!

(3)“小兔”根據小朋友的幫助,總結出:給爸爸媽媽打電話、用手電筒照亮、想想高興的事情、抱着心愛的玩具及唱歌等方法可以幫助自己不害怕。

2、遊戲:鑽山洞

(1)教師繼續扮演小兔,表演故事:今天小兔要上山採蘑菇,挎起籃子出門嘍!可是路上要經過一個大山洞,黑黑的山洞有點怕!

(2)“小兔”來到“山洞”前,往裏看看,說:“山洞裏好黑啊!我該怎麼辦?”請幼兒幫忙想辦法。

(3)“小兔”先請幾名勇敢的小朋友試探着穿過山洞,說一說黑黑的“山洞”可怕嗎?鼓勵其他的幼兒嘗試過“山洞”。

(4)“小兔”在大家的幫助下順利通過“山洞”。

小結:其實黑暗的地方並不可怕,我們可以待在暗處慢慢適應一會,也可以藉助手電照亮,小朋友們還可以結伴一起行動。

3、欣賞散文《夜晚多美》,感受黑夜的寧靜與美好,消除對黑暗的恐懼。

“小兔”:謝謝小朋友的幫助,其實靜靜的夜晚是很美的。

 【活動延伸】

請家長關注幼兒是否有怕黑的現象,如有,應在瞭解了幼兒怕黑得原因後,採用親身體驗的方法。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活動中體驗交通規則的重要性,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和防護能力。

2、體驗和大家一起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紅綠燈,車輛模型 交通符號指示

活動過程

一、共同佈置場地

1、教師和幼兒一起做熱身運動:

2、認識幾種常見交通標誌及信號燈標識

認識 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等一等

今天你們要自己過馬路,應該注意些什麼啊?幼兒積極的回答

二、走進遊戲,獲取體驗

師:現在我們每個小朋友都做好了準備,剛纔我們已經佈置好了路面情況,在過馬路時我們一定要注意車輛和信號指示,以免發生撞車和事故。在路上行走時注意遵守交通規則,保證安全。

個別幼兒扮演警察,部分幼兒扮演行人,在模擬的環境中,體驗,感知。。。。。。

遊戲開始,觀看幼兒參與活動的情況,是否有危險行爲及是否有違規現象。教師要及時的指導和提醒!

出示紅綠燈,暗示幼兒遵守交通規則。

三、整理場地

提醒幼兒放到原來的地方整理好。

四、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親自的體驗和感知,進一步瞭解了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並通過和其他的幼兒的合作交流,獲取了更多的知識和樂趣,更進一步增強了幼兒的安全意識。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4

小班語言活動:躲貓貓

設計執教:範 羅涇中心幼兒園

設計意圖:

從教學名稱上我們就能想到可能和“躲貓貓”這個遊戲有關,“躲貓貓”的遊戲對於我們應該也不會陌生。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好動、好玩、好模仿,喜歡遊戲也是他們的天性,我力圖在創設的遊戲情境中讓孩子獲得物體方位的感知,激發他們大膽表達的興趣。動物都是小朋友所喜歡的,小貓更是小班孩子比較熟悉的,對於貓的特徵如:三角形的耳朵、長長的尾巴、喵喵的叫聲,都有一定的瞭解。因此,在與同伴做遊戲的過程中讓孩子自然而然地習得本領,從而達到我的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1、在躲貓貓的遊戲情境中,感知物體的方位,嘗試用完整的語言大膽表達。

2、在看看、說說、玩玩中體驗與同伴一起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PPT課件、“娃娃家”情境創設、自制小魚若干、小貓頭飾人手一個、塑料盤子十二個、糖果若干。

2、經驗準備:已學過“躲貓貓”的音樂遊戲。

活動關鍵點:

重:感知物體的方位,嘗試表達。

難:用完整的語言大膽表達。

活動過程:

環節意圖:

在畫面上“找小貓”感知方位,嘗試表述。

1、指導語:寶寶們,今天我請來了動物朋友,猜猜會是誰? 一起看看是誰吧!(課件)

2、“找小貓”

指導語:小貓們都躲起來了,我們找找小貓躲在了那裏?

提問:你是在哪裏找到的?(方位詞) 有幾隻小貓躲在那裏?(數量) 它們長得一樣嗎?(不同顏色的花紋)、 (引導幼兒嘗試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

3、小結:小貓小貓真有趣,大家一起躲貓貓……(用兒歌 的語言進行小結)

環節意圖:在實地情境中“找小魚”,學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1、指導語:今天我還爲小貓們準備了愛吃的魚,都藏在不同的地方,請你們幫小貓去找一找。

2、提問:你在哪裏找到的? 數一數有幾條?(數量) 長得一樣嗎?(大小) (提醒幼兒用完整的語言大膽表達)

3、幼兒把魚放進籃子裏。

4、小結:我們在不同的地方幫小貓找到了愛吃的魚,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多有的少,小貓說謝謝你們。 環節意圖:遊戲“躲貓貓”鞏固方位詞大膽表達,體驗快樂。

指導語:小貓們做遊戲真開心,你們想不想也來做“躲貓貓”的遊戲啊?

1、幼兒自己佩戴胸飾,扮演小貓,老師扮演貓媽媽。

2、遊戲“躲貓貓” 貓媽媽去找小貓,並啓發小貓完整地說說:我躲在了哪裏? (與寶寶交流,爲什麼媽媽找不到或找到寶寶的原因)

3、小結:剛纔我們做遊戲真開心!寶寶們真聰明,有的躲 在桌子底下、有的躲在樹後面、還有的躲在房子裏面。

4、延伸活動: 今天媽媽也帶來了好吃的東西,就藏在我的身上,誰來找一找。(個別幼兒尋找,集體分享)

點評:寶山區教師進修學院 周金玉

1.以有趣的情景貫穿始終,讓孩子玩中學

整個活動以找小貓、幫小貓找魚、和小貓一起做遊戲爲線索,創設生動的故事情節和遊戲場景,讓小班孩子在亦假亦真中,快樂的玩積極地學。活動中,依據提供的線索找到了躲起來的小貓,孩子充滿驚喜;通過“仔細勘察”,在現場“家”的環境中幫小貓找到“小魚”,孩子感到成功而愉悅;和“貓媽媽”一起玩躲貓貓,盡情遊戲,孩子身心愉快。而最關鍵的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孩子充分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方位表達方位,積極的運用有關方位的經驗充分活動。

2.合理整合,關注幼兒年齡特徵和發展需要

活動過程中,以“躲貓貓”爲主線,在落實“方位”這一關鍵性知識經驗的同時,還合理的進行了大小、數量、形狀、多少等等內容的整合,關注孩子仔細觀察、傾聽、表述等多種能力的發展。進而創設分享環節,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推動小班孩子在豐富多元,形式生動的`活動中整合多種發展元素,愉快學習,主動學習,使孩子真正成爲活動主體。

3.師幼互動靈動有趣、富有意義

在寬鬆愉快的氛圍中,教師與幼兒積極地互動,共同參與遊戲活動,在遊戲化的問題情境中孩子自信的表達,完整的表述。老師則運用朗朗上口的兒歌,對孩子零散的、新獲得的經驗進行梳理,提煉。通過有效迴應、合理過渡,使整個活動意猶未盡。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燙傷對身體的危害。

2、瞭解簡單的預防和自救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收集皮膚燙傷的各種圖片。

2、收集容易造成燙傷的高溫設備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皮膚燙傷的各種圖片,瞭解燙傷對身體的危害。

(1)這些圖片上的人怎樣啦?他們怎樣會這樣的?你被燙傷過嗎?

(2)教師小結:這些人都是因爲自己或別人大意把自己燙傷了,燙傷後有時會留下很難看的疤痕,有時會對自己的生活也帶來不利的影響。

2、討論生活中哪些東西會燙傷我們?

(1)哪些東西會燙傷我們?

(2)這些東西會怎樣會把我們燙傷的?怎樣做才能避免燙傷?

(3)幼兒園哪些東西可能會燙傷我們?

(4)這些東西會怎樣會把我們燙傷的?怎樣做才能避免燙傷?

(5)還有哪些東西會燙傷我們?對這些東西我們要注意些什麼?

3、討論一些輕度燙傷的處理方法。

(1)討論:如果我們不留意燙傷了,怎樣辦?怎樣處理纔是最好。

(2)教師小結:燙傷了先用冷水衝一會兒,然後用乾淨的紗布或毛巾蓋在上面不動,再找大人幫忙上藥或去醫院。千萬不能隨意撥弄燙傷的地方。如果燙得很厲害,就不能直接脫掉上面的衣服,不然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6

[案例3] 早上區域活動,苗苗在美工區畫的汽車和別人的都不一樣,他的汽車身上(汽車的側面)有個大圓圈,這是什麼呀?苗苗告訴大家,這是汽車的備用胎,如果汽車半路車胎爆了,又沒有修理店,就可以裝上備用胎。可有的小朋友指出,他看到備用胎不是放在這的,是掛在汽車後面的。汽車的備用胎到底放在哪呢?是不是每個車子都有備用胎呢?大家一下對備用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突發的事件,超出了教師原先的設想]於是,老師改變了預先的計劃,臨時帶着孩子們到了馬路上,觀察汽車的備用胎。[教師接受了孩子的反應,接受了未知]孩子們盯着每一輛來往的車子,看他們是否有備用胎,又在哪裏?有的孩子還趴在地上看,車子下面是否有備用胎?回來後,孩子們告訴老師:吉普車的備用胎是掛在車後面的;公共汽車的備用胎是藏在車身下面的;有的小汽車的備用胎是放在行李箱裏的;路邊一位司機叔叔是從車廂的地毯下面取出備用胎的……[孩子的探索彌補了教師假設的不足]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收集資料,孩子們進行了一次汽車備用胎設計展覽,各自爲自己的汽車設計備用胎。有的用一片雪花片代表備用胎,有的用一個瓶蓋,有的則用一塊圓形的積木,還有的孩子爲自己的雙層車準備了兩個備用胎,因爲雙層車的輪子多…… 教師對於教學所提出的假設是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和對幼兒原有水平的認識而提出的。但是教師的知識經驗與幼兒的知識經驗的差異性、幼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7

設計背景

《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幼兒生命安全和促進幼兒健康放在首位。學習保護自己是《綱要》在健康教育中提出的總目標之一。而汶川、玉樹、日本地震震驚了每個人的心,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有義務培育好祖國下一代,而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爲幼兒教師,在教給孩子知識、教會他們做人的同時,我們更應該重視幼兒應急逃生教育。爲了讓幼兒更深刻、形象地瞭解地震帶來的災害及瞭解地震中安全自救的基本方法,我設計了本次大班安全活動《地震中逃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地震給人類帶來的的危害。

2、學習並掌握在地震中自救與逃生的基本方法。

3、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4、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自救。

5、幫助幼兒初步建立自我防範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重點難點

1、重點:瞭解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學會在地震中自救與逃生的基本方法。

2、難點:如何在地震中安全逃生。

活動準備

有關地震的錄像,如:玉樹地震、汶川地震等

有關地震的圖片、地震中安全逃生的相關視頻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組織幼兒觀看錄像:玉樹地震、汶川地震或日本地震。看完後大家談話:在錄像中看到哪些場景,這是怎麼回事?自己有何感想?

教師一邊出示有關地震的圖片一邊向幼兒講述地震的特點與危害:地面劇烈震動、房屋倒塌、建築物被毀、許多人在地震中受傷或喪失生命等等。

基本環節:地震中如何逃生?

1、請幼兒討論並說說如何在地震中逃生?

2、組織幼兒觀看地震中安全逃生的相關視頻。

3、教師總結:在地震中逃生的方法。

① 當地震發生時,(在睡房)小朋友立即抱着頭趴到牀底下,可用被子、枕頭包着頭,但不能堵住鼻子,避免呼吸不順暢;(在教室)小朋友可抱住頭躲到桌子下面,或抱住頭貼牆站好(教師示範);(在家中)小朋友可躲到沙發或牀底下,茶几或廚房櫃子裏;(在戶外)儘量遠離建築物,跑到空曠的地方蹲好,如果沒有空曠的場地可以躲到街道的柱子下或無窗的牆下。

②地震停止,小朋友立即跑到外面空曠的地方(遠離建築物、大樹等),並抱着頭蹲下,不要到處亂跑,避免餘震造成再次傷害。

③教育小朋友:災難中,逃命最重要,不要想着帶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穿戴方面等等。

結束環節:(安全演練)讓幼兒練習在地震中逃生、疏散演練,通過演練熟悉在地震中逃生的方法及疏散路線。老師在演練前介紹演練方法和要求,並提醒幼兒在演練遊戲中不慌張,不推不擠,要互相關心,幫助同伴。在地震逃生演練過程中,要請班上老師配合,避免幼兒在演練過程中出現意外事故。

延伸環節:讓幼兒收集有關地震知識的資料,開設“地震知識展覽”角。

教學反思

通過活動可以看出,本次活動設計完全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多種感官的參與,能更好地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因此,我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設計的活動遵循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原則。通過觀看錄像,使幼兒獲得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從而加深理解地震中逃生的方法;通過提問,啓發幼兒思考,引導幼兒進行討論並鼓勵幼兒大膽發言;讓幼兒在掌握新知識的情況下,通過實際演練加深幼兒對新知識的應用。使幼兒在想想、看看、說說、學學、做做中獲得並鞏固新知識。

小百科:地震(英文名稱:earthquake)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8

教案分類:大班語言表達培養

表現內容:瞭解各種車輛的名稱、用途,喜歡各種車輛。能大膽地向別人發問。

教案編輯:科學知識語言教學李老師

內容出處:莆田市荔城區第一實驗幼兒園

小朋友們都喜歡小汽車,尤其是男孩子,家裏面有各種各樣的小汽車玩具,雖然大家玩了這麼多小汽車,但是有多少小朋友瞭解小汽車的知識呢?我們從這一點着手,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通過本片教案的學習,讓孩子們對小汽車的知識有一定的瞭解。

給幼兒園小朋友講汽車介紹什麼內容?

汽車的基本構造,車子的組成部分,發動機、車輪等等,以及汽車的歷史,誰發明的等等,汽車的種類,轎車、越野車、卡車等等,附帶講一下交通安全知識

【教案准備】

1、各種車輛的照片、玩具車。

2、實物:轎車。

3、自制的花車。

 【教案流程】

一、看看講講:我喜歡的車。

1、桌子上放着你們帶來的各種玩具車和各種車的照片,你們去找一輛自己喜歡的玩具車或者照片,向大家介紹介紹你喜歡的車。

幼兒自主找照片或玩具車講述,並相互交流。

2、除了這些車,你們還知道還有什麼車嗎?

二、大膽提問,瞭解車的基本特徵和用途。

1、你們知道的車真多,其實,汽車上還有許多祕密,今天,××的爸爸開來了一輛真的轎車,你們可以去坐一坐、摸一摸、看一看,你們發現了汽車上面會有什麼新的祕密和新的問題,你們想知道什麼就問什麼,問得越多越好,知道的事情就越有趣。

2、幼兒坐一坐、摸一摸、看一看轎車。

老師可以提示孩子觀察:“你最喜歡車上的什麼東西?”瞭解車的組成部分。

接着,老師可以提示孩子:“大班安全教案你們有什麼問題嗎?”“你想知道什麼事呢?”等,引發孩子提問。

3、幼兒交流自己發現的祕密和問題。

老師可以引導個別回答,如:“誰知道”;集體討論:“你們說這是怎麼回事。"老師、家長可以共同參與討論。

三、看看想想:想要的車。

車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我們幾乎每天都要用到車。你心裏喜歡什麼樣的車呢?請小朋友把心裏想要的車畫出來或做出來。

如果可以,讓孩子乘上車,外出兜一小圈風。

通過小汽車的學習,引申出交通安全知識的普及。

1、不要把馬路當運動場

我們經常見到一些小朋友在馬路上相互追趕着玩,這樣做很危險!因爲馬路上來來往往的汽車速度很快,就算立即停車,由於慣性也會繼續向前衝很遠,很可能撞到馬路上正在奔跑、玩耍的小朋友們。

“平安使者”提示:小朋友們千萬不要在馬路上追逐、踢球、滑旱冰,橫衝直撞!

2、遠離下水井

大班健康教案城市裏隨處可見的一個個下水井,有時井蓋蓋得並不嚴實,有時甚至沒有井蓋,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平安使者”提示:小朋友一定不要在井蓋上踩着玩,有些下水井蓋沒有蓋嚴實,一旦踩到這些下水井蓋,小朋友們就有掉下去的危險;走路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腳下,繞開下水井。

3、不要在汽車尾部玩

汽車的尾部沒長“眼睛”,它們看不到自己身後究竟藏着什麼人,有的小朋友可能會問:司機叔叔可以藉助後視鏡來看車身後的情況。其實在汽車的後視鏡中往往看不到孩子們小小的身影,一旦倒車,很可能會把車後的孩子撞倒。

“平安使者”提示:小朋友一定不要在停着的汽車尾部玩。

4、遵守交通規則

交通規則是人們生命的保護神,過馬路時,尤其沒有大人在身邊的情況下,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

“平安使者”提示:外出時要走馬路兩旁的人行便道,過馬路時一定要走斑馬線;大班綜合教案有紅綠燈的路口,綠燈亮了纔可以過馬路,紅燈亮了必須停下;如果有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就一定要走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在社區的小路上走路要留神,見到前後左右來了自行車、摩托車和汽車,要主動避讓車輛。

幼兒園安全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瞭解被綁架後的自救方法。

2、能夠保持鎮定和勇敢,隨機應變。

3、提高警惕,形成用知識和智慧自救的意識。

4、能說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麼樣的安全隱患。

5、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演習用的道具(刀、面具、警察、帽子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觀看教學掛圖。

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觀察背景圖,並提問。

(1)教師:仔細看看圖上的小朋友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

(2)引導幼兒討論畫面內容並說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師小結:圖上畫的是一名小朋友被壞人綁架的情景。萬一小朋友遇見綁架該怎麼辦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2、活動展開:逐幅討論小圖上的內容。

引導幼兒觀看掛圖或幼兒用書上的小圖,並討論。

(1)觀察幼兒用書第30頁第一幅小圖。

①教師:第一幅小圖上壞人拿刀威脅被綁架的小朋友,這個小朋友是怎麼做的?②她有沒有哭鬧,或是反抗呢?

③幼兒觀察描述並回答。

④教師小結:這個小朋友乖乖地坐在座位上看着壞人,我們看到這個小朋友很勇敢,她沒有大哭大叫或是反抗,而是比較安靜。這樣做可以使壞人不傷害他。面對歹徒,記住不要哭鬧和直接反抗,否則可能被壞人打傷。

(2)觀察第30頁第二幅小圖。

①教師:第二幅小圖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仔細觀察圖,你有什麼發現?她這樣做有什麼用?

②幼兒觀察描述並回答。

③教師小結:壞人在開車,趁壞人不注意,小朋友將頭上的髮卡取下來,悄悄地扔出車窗外。小朋友萬一被綁架、被歹徒拉上車時,要儘量留下自己的物品、記號,方便家長和老師及警察尋找,同時要記下路線。

(3)觀察第31頁第一幅圖。

①教師:這是哪裏?被綁架的小朋友在幹什麼?

②幼兒觀察描並回答。

③教師小結:壞人在便利店買食物,小朋友趁他不注意,乘機跑到人多的

地方,向路過的警察(或保安及其大人)求助。如果有機會到人多的地,可以乘機逃跑,或找周圍的大人、警察求助。

(4)觀察第31頁第二幅圖。

①教師:這幅圖上小朋友到了哪裏?她在做什麼?

②幼兒觀察描述並回答。

③教師小結:警察叔叔將小朋友送到公安局,小朋友根據自己的記憶向執

勤的警察叔叔描述壞人的特徵。在遭遇歹徒時要牢記歹徒的外貌特徵以及曾走過的路線、到過的地方等情況。

(5)幼兒自由閱讀幼兒用書,和旁邊的小朋友講一講被綁架時自救的方法。

3、活動總結:被綁架時的自救方法。

教師:如果小朋友被壞人綁架了,首先要鎮靜,不要慌張,不要哭鬧和直接反抗,要機智應變,牢記壞人的特徵、車牌號、走過的路線等,儘量沿路留下自己的物品、記號,趁壞人不注意時跑到壞人多的地方求助等。記住一切方法都是爲了保護自己少傷害。

4、活動延伸:被綁架演習。

(此環節可在另一時間專門進行,目的是提高幼兒的應變能力。)

(1)教師:現在我們來模擬一下被綁架的情景,誰願意來試一試?配班教師扮演綁匪,主班教師扮演保安,另找兩名幼兒扮演人質和警察。

(2)讓班上幼兒分組進行演習,請其他組幼兒根據表現進行評價。

(3)教師總結:如果遇到被綁架的情況,一定要勇敢鎮定,隨機應變,想辦法保護自己不受傷害,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以及自己的智慧保護自己和解救自己。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看法交流不同意見,合作意識和遵守規則的意識得到鍛鍊和提高,最後幼兒都達成一致觀點,壞人來了要選擇躲避 是最安全的,提高了安全意識。另外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鍛鍊和提高,目標完成了。

不足:這堂課設計主要是引導幼兒通過討論能形成自己對“遇到壞人,怎麼辦?”深入的理解。可是整堂課中出現了許多問題:

1、多媒體課件不夠清楚;

2、在“智力大比拼”這個環節對幼兒組織調控欠佳,個別幼兒只顧自己說話,而沒有真正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令到這個教學環節達不到預想的效果;

3、在語言表達藝術方面,我急需增強;有點給大娃娃上課的感覺。

4、在教學設計上,應該更體現創新,儘量使形式多樣、有效,適合幼兒的年齡認知特點。

5、由於緊張,出現了許多不必要的肢體語言。

總之,在日後的教學中,我將吸取這次教學的教訓,從幼兒角度出發,設計出更有效的教學活動;在語言藝術上,平時多訓練自己,多聽老教師課,在教學技能上,多向其他老師學習,使自己儘快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