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腳》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腳》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58K 次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腳》,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腳》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腳》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韻律《滑稽的腳先生》,能隨音樂基本掌握向圈內走、退回原位、在圈上走等隊形變化。

2、探索用腳的不同部位做走路的動作。

3、體驗和表現“腳先生”走路時的滑稽和幽默,在與同伴協調錶演中享受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四幅圖(踮腳走、腳跟走、左右踏步走、兩腳併攏跳)

2、歌曲《滑稽的腳先生》(歌曲《玩具進行曲》改編)

活動過程:

一、引出“腳先生”,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練習各種走路的動作。

1、引導幼兒探索用腳的不同部位做走路的動作,教師根據幼兒自主探索的動作出示相應的動作圖片。

2、讓幼兒尋找空間自由練習每個不同的走路動作。(老師哼唱旋律或放錄音)

三、根據歌曲內容表現不同走路的動作。

1、看、聽教師邊指圖邊演唱歌曲《滑稽的腳先生》,瞭解腳先生走路的動作順序。

2、在座位上合拍地做動作。

3、隨音樂練習,基本掌握向圈內走、退回原位、在圈上走等隊形變化。

(1)站成圓形,邊聽老師講故事邊用動作表現故事內容:

滑稽的腳先生來到花園裏,看見臘梅花兒美麗極了,於是踮着腳走進花園去看花(踮着腳向圈內走);

然後,他又在遠處看花(翹着腳尖,用腳跟後退走);

接着,他又圍着花園邊走邊看花(一二一二踏步走);

最後看着美麗的臘梅花兒開心地跳起來(轉身面向圓心兩腳併攏跳)。

(2)隨老師慢速演唱練習動作。

(3)隨音樂準確地變換隊形,併合拍做動作。

四、結束活動

聽音樂邊做動作邊走出活動室。

附:歌曲《滑稽的腳先生》

1=F

(56543432|671—|)

1515|12315—|

先用腳尖踮着走,

56543432|123—|

再用腳跟翹着走,

1515|12315—|

一二一二踏步走,

56543432|671—||

兩腳併攏還能跳跳跳。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腳》2

一、設計意圖:

新《綱要》在科學領域中明確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三腳架”在人們的生活中運用得比較廣泛,但是孩子們可能關注得比較少,有時候就算見到了也不一定會注意它、探究它。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孩子們在玩彩棒的時候,無意中把很多根彩棒直立着靠在一起竟沒有倒下,孩子們對此很驚奇,於是產生了設計這樣一個活動的想法,試圖通過活動引導幼兒進一步關注身邊的科學現象。活動中,讓幼兒自主探索“三腳架”支撐的原理,激發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1. 探索用彩棒撐起彩泥的方法,發現“三腳架”支撐的原理。

2. 嘗試製作三腳架,體驗成功的快樂。

重點(難點):探索用彩棒撐起彩泥的方法,發現“三腳架”支撐的原理

三、活動準備:

Ppt課件、彩棒、彩泥、筷子、乒乓球、海洋球等。

四、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玩一玩彩棒

1.出示彩棒和橡皮泥,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將橡皮泥撐起來的方法及 “三腳架”支撐的原理。

2.幼兒交流操作結果。

師:你最少用了幾根彩棒?你是怎麼擺放這幾根彩棒的?

3.教師小結:最少用三根彩棒,只要上面固定,下面分開擺成一個三角形,三個角不大也不小,就能又方便又穩固地把彩泥撐起來。人們根據這個發現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並且還給這種架子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三腳架”。

二、說一說“三腳架”

1.請幼兒說說在生活中看見過的“三腳架”。

2.出示圖片,說說“三腳架”在哪裏?它有什麼用?

3.教師演示PPT,引導幼兒欣賞生活中的“三腳架”。

三、做一做“三腳架”

1.師:欣賞完了這麼多有趣的“三腳架”,那你們想自己也來做一個“三腳架”嗎?

出示生活中的材料:筷子、吸管、鉛筆、布條、皮筋等,請幼兒嘗試製作“三腳架”將球撐起來。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既然是三腳架,想想應該用幾根?”

3.欣賞幼兒製作的三腳架。

四、延伸活動:進一步探索

除了我們剛剛用到的材料,還可以用什麼材料來製作更牢固的三腳架呢?

通過幼兒自主探索,發現“三腳架”支撐的原理,培養幼兒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合圖片講述生活中的“三腳架”,提升幼兒的知識經驗。

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既理解、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點,又體驗了探索的樂趣、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了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

教師評語:

老師在教學設計中選題很好,體現了讓孩子在探索中學習。但孩子主體性和主動性還不夠。如果老師能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圖片,讓孩子去發現和探索,逐步尋找答案。老師真正成爲孩子活動的參與者就更好了。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腳》3

活動目標:

1、專注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在遊戲中,嘗試大膽想象,並用完整的語言流暢表述小腳丫的變化過程。

3、感受創編的快樂,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愉悅感。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小腳丫課件,遊戲步驟圖及各種地方的簡筆畫圖片。

經驗準備:會玩“水果蹲”的遊戲。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故事封面,引發幼兒想象。

出示封面,提問: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玩玩遊戲。看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你是從哪看出來的?故事裏還有什麼?有幾隻?你知道這些腳趾的名字嗎?到了晚上,小腳丫會幹什麼呢?故事裏的小腳丫會幹什麼呢?我們來看看故事裏是怎麼說的吧。

(評析:通過出示小腳丫圖片,讓幼兒仔細觀察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小腳丫除了走路,它還會幹什麼呢,讓幼兒對這個小腳丫的故事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的導入以這樣的方式爲接下來的環節做好了鋪墊作用。)

二、看課件欣賞故事,體驗故事的趣味性。

1、連續播放1——5幅課件,瞭解故事。

提問:故事裏的小腳丫去了哪些地方旅行?他們變成了什麼?

2、點擊第六幅旅行圖場景,提問:我們接着看小腳丫又來到了哪?他們可能會變成什麼呢?請你們來猜一猜(幼兒猜測),他們會變成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3、教師小結:小腳丫真能幹,旅行到了一個地方,就會變成那裏的東西。

(評析:這一環節,幼兒通過欣賞故事,結合自己的想象,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說一說小腳丫還有可能到哪兒旅行,會變成什麼,讓幼兒根據某地方變成那地方有的東西,發揮幼兒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4、可愛的小腳丫還會去哪裏旅行,可能會變成什麼呢?(幼兒說一說,教師記錄在紙上)

三、“腳趾蹲”遊戲。

1、教師:小腳丫去旅行,走走、想想、變變,有趣又好玩。瞧!小腳丫來到了我們塘市幼兒園,來和我們大四班的小朋友玩了,玩個什麼遊戲呢?嗯,玩個“腳趾蹲”的'遊戲吧。那怎麼玩這個遊戲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腳丫去動物園旅行的時候是怎麼玩的?(幼兒看課件遊戲)

2、看完課件提問(出示相應遊戲玩法步驟圖)剛纔他們是怎麼玩的?課件裏的腳丫去哪玩這個遊戲的?到了動物園,腳趾變成了什麼?他們在幹什麼呢?

(評析:在“水果蹲”的遊戲模式上演變出來的“腳趾蹲”遊戲,幼兒通過觀看課件遊戲,讓幼兒說說自己看到的遊戲是怎麼玩的,這樣可更加清楚的知道遊戲的玩法,爲接下來的遊戲做好鋪墊。)

3、接下來請幾個小朋友來玩一玩這個遊戲,誰願意做大腳趾的,請你再請幾個小朋友來一起玩這個遊戲。

4、這個遊戲真好玩,你們想玩嗎?小腳丫說項去我們小朋友剛纔說到的地方去玩這個遊戲,那先請你們一組商量一下,誰做大腳趾,請大腳趾朋友來選個你們遊戲的地方。記住一組裏變出來的5個東西要不一樣哦,塗過出現了一樣了,那你們一組的遊戲就失敗了。

5、幼兒分組合作自由玩“腳趾蹲”的遊戲。

6、幼兒以小組形式展示“腳趾蹲”的遊戲。

請你們把剛纔玩的“腳趾蹲”的遊戲表演給小朋友和在坐的老師看一下。先介紹一下你們的腳趾是去哪旅行的。

(評析:讓每組幼兒上來表演遊戲,遊戲中,幼兒邊表演表說,不僅讓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得到了發展,而且讓孩子以小組的形式來進行表演,提高了幼兒的合作能力。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讓每個幼兒都感到了成功和快樂。)

四、結束活動。

夜深了,今天的行程結束了,我們可愛的小腳丫旅行了一天,累了,大腳趾睡了,2腳趾睡了,3腳趾,4腳趾睡了,小腳趾也睡了,伴隨着美妙柔和聲,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評析:結束活動利用腳趾們累了,一個個都想要睡覺了,伴隨着美妙的音樂進入的夢鄉。結束部分與到入部分前後呼應來結束本次活動。)

活動延伸:

在語言區中,可以投放小腳丫的圖片,讓幼兒進行想象講述活動。

在美術區中,可以投放小腳丫圖片,讓幼兒進行創意想象畫。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她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小腳丫是每個人都有的,是每天都要用到的部位。那這些可愛的腳丫會做什麼事情呢,幼兒除了說會走走,跳跳外說不出腳丫還能幹什麼。通過《小腳丫》這個繪本,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通過遊戲來拓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對遊戲的興趣,發揮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二研活動後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在活動中的亮點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腳》4

教學目標:

1.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

2.有興趣地演唱歌曲,學會仿編歌詞。

3.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4.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着音樂遊戲。

教學準備:

牽線娃娃一個。

教學過程:

一、從頭說到腳

1.我們身上都有什麼呀?讓我們從頭到腳來說說看好嗎?幼兒邊拍手邊有節奏,有順序從上到下說說。

2.請幼兒兩兩對坐,互相邊說邊怕對方身體部位。

二、從頭動到腳

1.我們身體那些地方可以動?(頭、手、腳、腰……)出示“開心娃娃”,讓我們和它一起來動動自己的身體。

2.學會說“動動我的頭呀”、“動動我的肩”。

三、從頭唱到腳

1.教師示範唱。

2.請幼兒爍爍聽到了什麼?

3.教師唱,幼兒哼唱,並學念歌詞。

4.學唱,一邊動身體,一邊唱歌。

5.幼兒模仿編歌詞,並配上動作表演。

活動反思:

《從頭唱到腳》這首歌曲是演唱幼兒熟悉的身體,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說,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很容易,所以我抓住幼兒的興趣點,設計了六個環節:導入部分、從頭說到腳、從頭動到腳、從頭唱到腳、仿編歌詞和活動延伸。在我組織了《從頭唱到腳》這個音樂教學活動之後,發現了一些問題。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反思如下:

在從頭動到腳這環節中,我考驗了幼兒的反應能力,在聽老師的指揮下能很快的找到自己身體會動的部位,並且能有節奏的動一動自己的身體。其實這時應該請每個幼兒都站在空位上,自由、大膽的動動自己的身體。可我卻限制了幼兒,怕幼兒吵得無法收場,所以就請他們坐在椅子上稍稍活動了一下。

在學唱歌曲的這環節中,孩子們唱了一遍便學會了歌曲,下課之後通過詢問,發現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玩搖搖車的時候聽過這首歌,加上歌詞簡單易懂,所以通過三四遍的學唱,基本上很快便學會了整首歌曲,也能一邊唱着歌曲一邊動動身體的相應部位。

接下來是創編環節,在設計圖譜時,我花了一些小心思,使用了一張又一張的小紙片出示,爲接下來的創編環節做好準備,孩子們很興奮的回答出其他能動的部位,我用現場畫的方式畫在新的紙片上,把原有的歌詞中的部位給替換下來。孩子在我繪畫時覺得十分好玩,開始了七嘴八舌的討論,使得在創編這一環節中顯得有些混亂、吵鬧。對於繪畫本就不是強項的我來說,瞬間有些措手不及,應接不暇了。以後會加強這一方面的鍛鍊,加強基本功的訓練。

在課後進行反思時,我還發現,其實我少了一步讓幼兒先討論如何把歌詞創編進去這個環節。如果讓幼兒先討論,也許幼兒創編歌曲時會大膽、自信些,想象力更加豐富一點,這樣纔會創編好歌詞。

小百科:唱,讀作chàng,本意是依據一定的音律發聲,也指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