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教案範文集合九篇

【實用】幼兒園教案範文集合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6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幼兒園教案範文集合九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 培養幼兒對小動物的愛心及觀察動物的興趣。

2. 初步學會喂小動物吃飯及拼裝小動物。發展幼兒小肌肉動作。

二、活動準備:

1. 佈置情境:小橋、山洞及動物園等。

2. 各種玩具動物及拼圖若干件。

指導重點:組裝小動物。引導幼兒初步學習扣鈕釦,按扣等。

三、活動過程

1. 在佈置好的情況中引導幼兒參加遊戲活動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到動物園去,我們上車了,嘀嘀。

2. 在路上放音樂:引導幼兒走過小橋,鑽過山洞。

① 走小橋

師:請注意了,汽車上橋了,橋面很窄,有危險,請把車速放慢一點。

② 鑽山洞

師:請注意,汽車鑽山洞了,請小朋友低下頭。

③ 動物園門口

師:汽車到站了,"噝--"

阿姨:"小朋友們好,歡迎你們到動物園來。

師:阿姨,你們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們幫忙嗎?

阿姨:有,有,六一兒童節快到了,我做了一批玩具,準備送給大家,可是玩具還沒有做完呢。

師:我們幫你做吧!

3. 在動物園裏

① 引導幼兒餵動物,提醒幼兒不掉飯粒。

② 幫阿姨做動物,初步學習扣鈕釦的技巧。

阿姨:喂小動物時要把飯送到小動物的嘴裏。

師:請小朋友看好釦眼在這裏,請把釦子從釦眼里扣進去。

師:扣扭扣時上下要對好,再使勁按,就扣好了。

四、活動評價

師:小朋友真棒!小朋友真能幹!小朋友長大了!

幼兒園教案 篇2

一、設計意圖

3歲半到4歲的幼兒已經開始掌握計數活動,並學會按計數活動的要素進行計數,形成了最初的數概念。我班幼兒現處於小班下學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和訓練,已經能夠按順序口頭數數,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4以內物體的數量,並說出總數。根據幼兒計數能力發展的順序:按順序口頭數數→按物點數→說出總數→按數取物,特設計此次數學教育活動。

二、活動內容:做客——按數取物(5以內)

三、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操作活動,並能按要求完成操作活動。

2、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物體的數量並說出總數。

3、學習按數取物,根據5以內的指定數量取出相等數量的物體。

四、活動準備:

教具:帶圓點的蘑菇形房頂用1—5的點卡表示;貼有小動物的房間,分別爲五種不同的動物;大子兩顆。

學具:幼兒人手一份操作學具(“糖”、糖紙、數字卡等)。

五、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練習點數

唱歌《開車歌》到小動物家做客。依次出現小動物的房間:“看看我們先到誰家啊?”(小豬)“有幾隻小豬在家?”(3只)打亂順序出示,請幼兒

點數並說出總數。

小結:大家都數一數,知道每個房間住着幾隻小動物。

(二)遊戲“掛門牌”——將數字與數量對應匹配

“小動物的房子蓋好了,可是它們都忘記掛門牌號了,我們大家來幫它們掛一下吧!”請幼兒分別用數字卡表示門牌號。並提問:“你怎麼知道這個門牌號是хх家的呢?”

小結:小狗的房間裏住着一隻小狗,門牌號應該是1。(類推)

(三) 遊戲“包糖果”——練習按數取物

1.教師擲有點卡的子,幼兒根據點卡數量取出相應數量的糖紙,邊拿邊說:一個點我拿一張糖紙。(重複遊戲)

2.教師擲有數字的子,幼兒根據數字取出相應數量的糖紙,並邊拿邊說。

3.幼兒自由“包糖果”,把糖果送給自己想送的小動物。

小結:有幾隻小動物就包幾顆糖果。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小學生活。瞭解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

2.嘗試合理安排自己的課間活動,並在與同伴、小學生的互動中大膽表達。

3.嚮往小學生活,渴望成爲一名小學生。

活動準備

I.參觀小學並與小學生對話.對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有所瞭解。

2.動畫《課間十分鐘》,也可以邀請一位小學一年級學生。

活動過程

1.認識小學生,產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1)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和我們一起活動。你們看,他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還是小學生?你們是怎麼看出來的?(教師請出小學生,鼓勵幼兒仔細觀察.並通過小學生的書包、紅領巾等特徵進行判斷。)

(2)請小學生自我介紹,師幼共同歡迎小學生。

2.遷移參觀經驗,理解"下課"的意思。

(1)小學生哥哥在××小學上學。你們還記得去這所小學參觀的事情嗎?那天.你們在小學裏看到了什麼?(師幼共同回憶參觀小學的情形,鼓勵幼兒交流在小學校園內的所見所聞。)

(2)小學生上課的時候和我們一樣嗎?哪兒不一樣呢?(先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講述,再請小學生介紹.幫助幼兒瞭解小學生每天上午要上四節不同的課。每節課都是四十五分鐘,每上完一節課就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這十分鐘就是下課時間。學校裏會有鈴聲或音樂提醒大家上課和下課。)

3.觀看錄像《課間十分鐘》,瞭解課間十分鐘的作用。

(I)課間十分鐘有什麼用呢?你看到小學生在下課的十分鐘裏會做些什麼事情?(引導幼兒積極回憶,大膽想象,主動表述。)

(2)小學生哥哥給我們帶來了《課間十分鐘》的動畫,我們來看看小學生在課間十分鐘裏都做了些什麼,想想他們爲什麼要做這些事。(播放動畫,師幼共同觀看。)

(3)幼兒自由結伴討論、交流小學生在課間十分鐘做些什麼事,爲什麼要做這些事。教師鼓勵幼兒有疑問時去問問小學生。初步引導幼兒理解課間十分鐘是小學生入廁、喝水.、換課本和遊戲的時間。

4.實踐活動。學習安排課間十分鐘。

(1)如果你是小學生,你會在課間十分鐘做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試着安排"課間十分鐘".請小學生哥哥當評委。看看誰安排得合理。

(2)幼兒安排課間十分鐘,請小學生哥哥瞭解幼JL的課間活動內容。

5.交流、討論,知道要合理安排課間十分鐘。

(1)誰願意來介紹自己在課間十分鐘做了些什麼?(請幼兒互相交流,大膽介紹自己課間十分鐘做了哪些事。鼓勵幼兒主動了解同伴對課間十分鐘的安排。)

(2)我們來聽小學生哥哥說說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小學生說說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讓幼兒知道課間首先要解決入廁和喝水的事、學習上的事,如果有時間再和同伴遊戲。)

評析

課間十分鐘活動是小學生活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然而幼兒園的孩子對此卻比較陌生.因此教師在進行幼小銜接教育時有意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從幼兒的參觀經驗談起,避免了說教。這樣的討論交流既是參觀活動的延伸,又能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有利於幼兒理解課間十分鐘的內涵。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錄像短片有重點地引導幼兒觀察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安排。觀看後.教師有意識地提供機會與條件鼓勵幼兒交流討論.再與小學生互動,並及時小結。這樣的設計使幼兒主動地提出"爲什麼要有課問十分鐘。怎樣安排課間十分鐘纔是合理的"等問題,並積極商討解決的方法,真正成爲活動的主人。邀請小學生來"點評"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一年級的小學生能與幼兒平等溝通,孩子們也更樂於接受並模仿,因而活動效果較好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並學唱歌曲《報春》,感受三拍子音樂的強弱變化。

2.瞭解春天是布穀鳥叫、人們播種的季節。

3.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4.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活動準備:歌曲錄音及圖片。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認識布穀鳥。

出示布穀鳥的圖片,告訴幼兒名稱。這是什麼鳥?你們見過嗎?爲什麼會叫它布穀鳥呢?

幼兒觀察畫面:畫面上有什麼?布穀鳥在做什麼?怎麼叫得?這是什麼季節?

教師小結。

2.欣賞歌曲《報春》。

聽錄音欣賞。

你聽到了什麼?聽起來有什麼感覺?

3.學唱歌曲教師有節奏、有感情地朗誦歌詞。

幼兒跟着教師念歌詞。

教師用鋼琴伴奏,幼兒用"嚕"哼唱。

教師範唱,引導幼兒感受音樂中三拍子的強弱變化,唱出歌曲明朗、優美的感覺。

教學反思:

在教學《報春》這首歌曲時,我首先以模擬布穀 鳥的叫聲進入教室,一下子就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於是我抓住時機展開教學,同學們興趣盎然,學習效果明顯提高。但是學生歌曲唱會了後,他們就有一種完成任務的感覺,各自幹着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爲了使課堂教學始終如一,我就根據所編故事中的小動物讓同學們分角色表演,然後相互評價,並頒發優勝獎,給予表彰鼓勵。因此學生始終興趣濃厚,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小百科:中國節令生產習俗。立春前幾日, 有人手執小鑼、竹板,一邊敲擊, 一邊口唱贊春詞,挨戶送一張春牛圖。被送人家相贈幾個小錢,稱爲報春。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遊戲中訓練幼兒走、爬、跳,鍛鍊平衡能力。

2、訓練動作協調性和靈活性,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

3、培養集體活動意識和互相謙讓的良好品德。

活動準備:

音樂“快樂寶貝”、獨木橋三張、小動物頭飾(小貓、小狗、小兔、小羊、大灰狼)、動物食物若干(魚、骨頭、蘿蔔、草)、跨欄5個、大呼啦圈4個、小呼啦圈4個、泡沫墊8張。

活動過程:

一、暖身活動,請幼兒跟着音樂的節奏活動身體。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聽到一首很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跟着音樂來活動活動身體吧。

(孩子聽到歡快的音樂都不有自主的跟着節奏活動身體,看着孩子們積極的態度,融入活動的氣氛,我也快樂的參與他們其中引導他們大幅度的活動身體,熱身放鬆身體肌肉,避免孩子在活動過程中受傷。)

二、情境導入,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一位老師扮演森林護衛前來告訴孩子們:森林裏小動物們的食物被大灰狼給偷走了,小動物非常着急,想請小朋友們幫忙營救食物,一起當小護衛幫小動物們找回食物。

“啊!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我們一定會幫助小動物取回食物的,請森林護衛放心!”

“寶貝們你們準備好爲小動物取回食物嗎?”“很不錯,那我們就出發吧!”

我們在森林護衛的帶領下來到森林。

“耶這是什麼?”(卡片)

“我們一起瞧瞧,呀原來卡片上寫着:哈哈哈!如果你們想得到這些食物就必須通過每個關卡,只有通過了每個障礙才能得到食物。”

“哼哼,我們纔不怕呢!”

(運用情景創設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在這樣的情景下孩子格外的認真傾聽,很想了解活動的整個過程,對活動充滿好奇。在老師形象的扮演過程中,我發現每個孩子都用那種充滿好奇的眼神望着她,好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當聽到小動物食物被偷了那種盼望爲小動物取回食物的心情。急切的想要找回食物,在我驚奇、壯膽的語氣下,他們遊戲的氛圍不斷提高,迫切的想開始遊戲。)

三、通過遊戲,尋找食物。

來到森林在草叢裏突然發現一個信封。“耶!這裏怎麼有一個信封呢?我們打開看一看裏面有什麼內容?”

遊戲一:獨木橋

“哦,原來是一個遊戲,讓我們一起完成任務。”

遊戲規則:小朋友自己想辦法通過獨木橋,只有全體人員順利通過獨木橋才能到達第二關。

要求:在通過的時候不能掉下獨木橋,獨木橋下有鱷魚,掉下獨木橋被鱷魚吃掉,不得進入下一關。

(過獨木橋遊戲活動時有一部分大膽的幼兒能積極參與但有幾個膽子小的幼兒不敢過獨木橋,因爲它有一定的高度,害怕摔跤。我引導膽子較小的幼兒跟着膽子大的幼兒進行嘗試,我鼓勵他們,並在一旁保護讓他們感受到是安全的,放心的遊戲,通過一次嘗試後,不斷鼓勵讓幼兒繼續嘗試,鼓勵膽子大的小朋友想各種辦法過獨木橋,激發他們的發散思維。)

我們的小護衛們真棒順利通過了,我們繼續前進吧。

遊戲二:鑽山洞

“這裏怎麼又有一個信封呀,我們去看看是不是又要完成任務呀。”

遊戲規則:小朋友想辦法鑽過山洞,團結合作共同完成。

要求:每個在鑽山洞的過程中不得把山洞撞到。

(鑽山洞主要是鍛鍊幼兒四肢的協調能力,能手腳並用向前爬行,在遊戲中加大難度不能將山洞撞到,又不是幼兒在爬行的過程中想辦法不觸碰到呼啦圈避免呼啦圈倒下,在遊戲中我會參與其中與幼兒一同遊戲作他們的小夥伴。)

“啊!這裏怎麼又出現了一個信封呀?”

遊戲三:跳跳樂

遊戲規則:想辦法躍過障礙物把取得的食物送給相應的動物。

要求:不得碰倒欄杆,碰倒欄杆的視爲犯規。

(跳跳樂發展幼兒跳躍能力、跨步能力,不做規定讓幼兒自由選擇躍過障礙的方法,提高幼兒的興趣更開動腦筋,喜歡參與活動。)

遊戲四:智取食物

小朋友們真能幹順利通過了三個關卡,我們向前出發!

規則:小朋友與同伴共同想辦法,把掛在高處的小動物食物拿到手。

要求:必須是小朋友合作完成,共同拿到任意一樣食物才能進入下一關。

(找到食物是孩子最開心的時候要怎樣才能將食物拿到手呢?這是一個問題,幼兒開始想辦法,幼兒的方法剛開始只是單一的用跳取到了較矮的食物,但是高一點食物就去不到了,這是我發現有個孩子抱着另外一個孩子想去拿食物,看到這一幕於是啓發其餘幼兒想更多的方法取食物,孩子的興趣又激起了。)

四、贈送禮物。

“我們的小朋友們都很能幹,能根據提示自己想辦法順利通過了每個關卡。”

“森林護衛來啦!”

“小朋友們謝謝你們爲小動物找回食物,我想問問你們是怎麼爲小動物找回食物的呢?”

幼兒自由回答自己今天遊戲的過程。

“哇!你們真能幹,辛苦你們通過許多障礙爲小動物取回食物,小動物們爲了謝謝大家給你們送禮物來啦!”

(活動最後又森林護衛引導幼兒回想自己在遊戲中的過程與自己的表現,談談自己學到的本領,鞏固他們的印象,通過禮物激發他們下次遊戲的慾望。)

活動延伸:

語言領域: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在遊戲活動中的感受。

社會領域:遊戲真快樂。

健康領域:我愛玩遊戲。

幼兒園教案 篇6

目的:

1.學習在手臂上大膽地進行美術創作。

2.能在音樂伴奏下即興表演,培養美的感受力、想像力和表現力。

準備:

1.天鵝、斑馬、長頸鹿、孔雀等長脖子動物圖片若干。

2.音樂磁帶《藍色多瑙河》《卡門序曲》。

3.供幼兒表演用的森林背景(規格爲1x 3米)。

4.布團、油畫筆、各種廣告顏料。

過程:

1.討論活動

①表演者將天鵝、斑馬頭部畫在手臂上,隨音樂在森林背景前表演,引導幼兒說說這些是什麼動物。

②引導幼兒觀察表演者的手臂、手指,知道根據手臂、手指的特徵可以進行有趣的美術創作活動。

③引導幼兒大膽想像,並藉助手臂和手指動作,自由探索表現各種動物的方法。

④啓發幼兒討論:可以把什麼動物的頭部畫在手臂上?爲什麼?

⑤出示已認識的幾種長脖子動物圖片,加深幼兒對其典型特徵的認識。

2.美術創作

①介紹在手臂上進行美術創作的基本方法:先確定要表現的動物,再用布團蘸顏料塗在手臂上,然後畫上眼睛、嘴巴、耳朵和身上的花紋等。

②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大膽表現,儘可能與別人不一樣。

3.音樂表演

①引導幼兒互相欣賞裝飾過的手臂造型。

②欣賞樂曲《藍色多瑙河》《卡門序曲》,組織幼兒討論:聽到優美的旋律你會聯想到什麼動物?爲什麼?聽到熱烈、奔放的旋律你又會聯想到什麼?動物?爲什麼?

③啓發幼兒根據音樂性質進行手臂造型表演,指導幼兒合作進行簡單的排練。

④鼓勵幼兒分組表演,互相欣賞和評價。

延伸活動:

準備精彩的手臂造型表演節目,到其他班級演出。

幼兒園教案 篇7

繪畫意圖:

每個夜晚,月亮娃娃,都高高地掛在天空。它都在天上給我們照明,給漆黑寧靜的夜空增添了一份亮麗的色彩。一起學習畫一畫可愛的月亮娃娃。

繪畫步驟:

1、用圓形和半圓形勾畫出可愛的月亮娃娃和小星星。

2、畫面表現夜晚,以冷色調爲主。黃色和藍色對比強烈。

3、從淺色開始給月亮着色,用深一點的黃色給月亮勾線。

4、用漸變法表現縹緲的雲朵。

5、畫深藍的天空。藍色要有變化,不要塗得太死板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喜愛文學作品,體驗貓變大後發生的趣事。

2.能隨故事情節展開想像,嘗試續編故事。

活動準備

已簡單瞭解酵母的作用。

活動過程

1.看看越變越大的貓。 ——幼兒分散自由結伴欣賞圖片,教師啓發幼兒重點觀察圖中貓的變化。 ——引導幼兒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小貓有什麼變化? ——這是一隻麪包房裏的貓,它爲什麼會變得越來越大?讓我們聽聽故事吧!

2.聽聽麪包房裏的貓的故事。 ——傾聽故事第l節至第7節。 ——小貓莫格的家在哪兒?它是怎麼變大的? ——小貓是怎樣越變越大的? 它變得像什麼?(幫助幼兒理解莫格在逐步變大) ——引導幼兒討論:你覺得小貓變大好不好?會發生什麼事?爲什麼? ——莫格越變越大,麪包房裏都裝不下它了,它只好住到外面去了,你們猜它會碰到哪些事呢? ——傾聽故事後半部分。 ——洪水來了,是誰救了大家?它是怎樣做的? ——雖然莫格的變大,給大家添了不少麻煩,可是,也正因爲它的變大才擋住了洪水,救了大家。

3.編編有可能發生的故事。 ——變大的莫格還會遇到哪些事呢? ——引導幼兒大膽想像莫格變大以後發生的事情。 ——幫助幼兒整理續編的故事情節。(如:提示幼兒小貓變大後還會變小嗎?會發生哪些事情呢?)

活動建議

1.活動後,提供角色指偶投放到區角,讓幼兒跟着錄音講講故事,也可根據自己續編的內容,自制指偶在區角中操作講述。

2.活動中,也可讓幼兒用肢體(藉助身體的伸展)來表現小貓吃完酵母后,越變越大的形體,體驗變化的樂趣。

附:麪包房裏的貓

胖麪包師每天早晨很早很早就起牀去做麪包。他先在麪糰裏放上酵母讓麪糰慢慢脹起來,越變越大,再放到爐子裏去烤成麪包。

莫格是胖麪包師養的小貓,每天早上都到麪包房去捉老鼠。捉完老鼠,它就趴在爐子邊上打瞌睡。

這幾天,外面總是下大雨,小貓莫格追老鼠,淋得全身都溼透了。

胖麪包師心疼地用毛中把莫格擦乾,把酵母放到牛奶裏讓莫格喝下去。麪包師說:“莫格,你受涼了,吃一點酵母就不會感冒了。”莫格喝了有酵母的牛奶,又趴到爐子邊上打瞌睡。

睡着睡着,莫格的身體脹起來,越變越大,越變越大。

一開始莫格變得像綿羊一樣大。

後來它變得像馬一樣大。

再後來莫格變得像河馬一樣大。

莫格越變越大,麪包房裏都裝不下它了。莫格只好住到外面去。它擋在馬路上,汽車開不了,人也走不了。

麪包師只好帶着莫格往城外走去。他們走到一個山谷的河邊,莫格餓得走不動了。

麪包師回去把麪包和麪團都拿來給它吃,莫格吃了以後,身體又脹起來,變得像一頭大象了。

莫格變得越大,越能吃,大家都來幫麪包師給莫格送吃的東西,莫格還是吃不飽。

莫格就趴在小河邊吃魚。天下雨,河水越漲越高。突然,山上衝下來洪水。不好!洪水衝到城市裏會把麪包師和大家的房子都沖塌的。想到這裏,莫格一下子就坐到河裏去,洪水擋住了。

麪包師跑去告訴大家,趕快躲到山坡上去。

莫格坐在山谷的河裏,擋住了洪水,它的後邊變成了一個大湖。

麪包師和大家趕快修水壩。高高的水壩修好後,莫格才從河裏出來。

它趴在山坡上看見面包房和其他的房子都好好的,心裏很開心。大家給莫格掛上了獎牌,上面寫着:越變越大的莫格,救了我們。

《麪包房裏的貓》反思:

故事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充滿好奇和想象的海洋,是幼兒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有其一定的教育價值。因爲每個故事中所蘊涵的深意需要通過老師的挖掘和合理引導讓孩子獲得,教學中我帶領着學生圍繞主人公性格特點展開學習。

首先,開始部分,就是直接出示圖片,讓幼兒自主地欣賞掛圖,啓發幼兒重點觀察貓的變化,以這種方式讓幼兒先來猜測故事的內容,從而引起傾聽故事的興趣,爲講述故事做好了一個鋪墊。從畫面中也知道了貓是住在麪包房裏的,爲什麼會越變越大呢?讓孩子自由討論,從中得出了很多的答案,爲揭開故事謎底讓幼兒傾聽故事的注意力更集中了。

接下來,我是分段講述故事內容,對於孩子們的'猜測,經過故事的講述,大家都認爲故事的發展是合情合理的,那麼在提問和對故事的理解上,孩子們都回答的非常好,不僅很完整,也鍛鍊口語表達能力,在大家都有把握的教學上,孩子們的主動性和大膽性得到了提高。最後,我故意放慢了講述的腳步,孩子們頓時傾聽的更爲認真,現場的氣氛也是非常安靜,大家都在等待老師故事的真相,原來貓躺在河上不是懶惰,不是影響別人,而是爲了擋住涌向城市的洪水,猜測的過程不但大大提高了幼兒對故事的興趣,而且這種行爲對大班孩子的觀察、思維、理解力上都有了進一步的挑戰。

在這個活動,我給予了孩子們足夠的想想和創編故事的空間,抓住莫格變大的特徵,鼓勵幼兒進行合理的想象,以此讓孩子意識到:任何人都能利用自身的優勢在某些方面幫助到大家,孩子們創編的內容很有趣,也能夠把握住莫格體形的特徵合理創編。

幼兒園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樂意用動作隨樂曲活潑、歡快的旋律表現人們在果園裏愉快採摘蘋果的情景。

2、體驗人們豐收時的喜悅心情。

3、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4、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蘋果樹六棵、筐20個、蘋果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小朋友農民伯伯打電話來說秋天到了,蘋果要豐收了,想請你們去幫忙摘蘋果,你們願意嗎?

(1)進場,放《小火車》音樂,跟老師跳舞進音樂室。

(邊做動作邊向幼兒提示,如:火車過山洞了,彎腰等)

(進入音樂室)師:到了小朋友,這就是農民伯伯的家,你們請坐吧,秋天到了果園裏到處都是喜慶的聲音,你們聽——

二、欣賞音樂《蘋果豐收》

(1)感受音樂的情緒

欣賞音樂第一遍,聽音樂談感受

師:你們聽音樂響起來了。

(教師與幼兒一起坐下,邊聽音樂邊點頭打節奏,以身體的情緒感染幼兒)

師:這首樂曲你聽上去覺得怎麼樣?(引導說出:高興、活潑等音樂性質)

(2)欣賞音樂第二遍,想象音樂故事

師:農民伯伯在豐收的時候發生了許多許多的有趣的事情,閉上眼睛,聽着音樂想一想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幼兒安靜地閉上眼睛傾聽)

師:你聽到音樂想到了什麼?

三、律動:摘蘋果

(1)“小朋友想到的事情真多呀!那我們也上山去幫忙採果子吧,每人拿一個筐筐抱在前面出發了。”(播放音樂,跑跳步上山)

(2)師:果園到了,蘋果好多呀,我們去摘蘋果吧。(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模仿摘蘋果的動作)

師:先休息一下,(圍坐在地上)你們是怎麼樣摘蘋果的?

(請個別幼兒示範,給予鼓勵,教師提取幼兒的動作將其美化,幼兒學習動作,並配上音樂練習)

(及時發現個別摘蘋果動作與別的小朋友不一樣的動作,讓幼兒學習,豐富摘蘋果的各種手、腳、眼等姿體動作)

(3)教師舞蹈

將幼兒的好的動作提取出來加以組織,給予幼兒美的感受。

(4)擡着蘋果回家。

四、蘋果盛會師:今天你們表現的真好,摘了這麼多蘋果你們想幹什麼?我們來開個蘋果盛會吧。(與同伴一起分享水果。)

活動反思:

這首歌曲表現了朝鮮人民在蘋果豐收時的喜悅心情,因此,速度較快,尤其是第一樂段,一字一音。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暢,才能表達這種喜悅的情感。在範唱時使學生感受作品的整體情緒效果後,必需放慢速度讓學生來學習旋律與歌詞。

在學習中運用競賽的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分小組自學提高了學生對歌曲旋律掌握的能力,這對於學生的基礎也是很重要的。讓學生帶領學習也培養了他們的領導和組織能力。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來看,我認爲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能力去進行初步的自學歌曲的能力,當然這也是要在老師的指引下完成的,而並不是學生完全自學。這應該就是我們所說的,強調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理念吧。本節課我也是從這點出發來考慮的課程安排,因爲這首歌曲是一首朝鮮民歌,所以首先是進行反覆聽歌曲,讓學生自己來感受歌曲的情感以及歌曲唱法上的區別,在這裏學生們都很快的就能抓住歌曲情感上的主題思想。通過課件瞭解朝鮮得風土人情和文化特色,以感受本歌曲的異國風格。在學生們抓住歌曲的特點之後便很快學會了第一部分的齊唱,而難點是後半部分的二聲部合唱,學生們不容易形成和聲的效果,在這部分的學習中我的教學設計上有些不足,沒能想出一個巧妙的辦法讓學生演唱時達到和諧的效果,在此還有待經驗的吸取和教學的磨練,並且要以學生爲主體,以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爲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