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編九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編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優秀教案彙編九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找找、學學、說說的過程中,感受理解故事有趣的情節。

2.會用故事裏的短句回答問題,初步理解句式:會跑又會跳。

3.幫助幼兒鞏固對各動物特徵的認識。

活動準備:

1.立體教具:鼠寶寶一個。

2.其餘動物如:鴨子、小雞、青蛙、小貓等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鼠寶寶”,引起幼兒興趣。

(1)聽!吱吱吱吱……是誰呀?(邊說邊出示鼠寶寶)。

(2)哦!原來是小老鼠,鼠寶寶,咦?它來幹什麼呀?讓我們一起來問問鼠寶寶吧。(鼠寶寶,鼠寶寶,你來幹什麼呀?)小朋友們好!我是來找朋友的,我想找一個會跑又會跳的好朋友。

(3)鼠寶寶想找一個什麼樣的朋友呢?(會跑又會跳的朋友)怎樣纔算會跑又會跳?(請大家一起來做一做會跑又會跳。)

2.幫助“鼠寶寶”找朋友,理解故事內容。

(1)鼠寶寶要找一個會跑又會跳的朋友,可找來找去找不到,一直找到我們班來了,想請小朋友幫幫忙找那個會跑又會跳的朋友。

(2)幼兒尋找。

(3)誰來告訴鼠寶寶你找到了誰?它是鼠寶寶要找的會跑又會跳的朋友嗎?(幼兒說說自己找的小動物,從不會跑不會跳——會跑不會跳——會跳不會跑——不能做好朋友——找到好朋友。並學學動作來理解小動物的各種特徵。)

(4)你找到了誰呀?(小花貓),是呀!小花貓又會跑又會跳,鼠寶寶肯定喜歡小花貓做它的好朋友,你們說是嗎?(在說的過程中將會跑會跳的放在一邊,將沒有這兩樣本領的放在另一邊。)

3.培養感情。

(1)鼠寶寶終於找到了好朋友,它可高興了,小朋友你們高興嗎?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鼠寶寶找朋友》這個故事吧!

(2)鼠寶寶終於找到了好朋友,你們想做鼠寶寶的朋友嗎?想想看你們有沒有鼠寶寶要找的會跑又會跳這兩個本領呀。讓我們和鼠寶寶一起去玩吧!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願意大膽的參加活動,對用甜甜的打招呼的方式接近他人感興趣、

2、嘗試用多種方式與同伴打招呼,感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3、能克服心理的膽怯與陌生的客人打招呼、

活動準備

1、電視機 電腦《天線寶寶》碟片 錄音機《找朋友》音樂 圖片若張

2、幼兒人手一個彩色眼罩

3、邀請部分家長和園內老師

活動過程

一、師生問好、鼓勵小朋友大膽的介紹自己。

1、鼓勵幼兒有禮貌的和客人們集體打招呼。

指導語:小朋友們好!你們認識後面的這些客人嗎?我們一起來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2、鼓勵幼兒大膽地單獨向客人們介紹自己,並送上小星星以示獎勵。

指導語:客人們很喜歡你們,很想和你們做好朋友,可是他們不知到你們叫什麼名字?誰願意來介紹介紹自己。

二、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多種方式與同伴打招呼。

1、播放動畫片《天線寶寶》、引導幼兒說說天線寶寶們是怎樣和朋友打招呼的。

(1)指導語:還有幾位小客人看見你們都會大方地介紹自己,它們也想想來參加我們的活動,讓我們來一起看看是誰?

(2)播放動畫片《天線寶寶》。

(3)交流討論。

指導語:天線寶寶是怎樣和朋友打招呼的?聽到朋友甜甜的招呼,你心裏怎樣?

2、聽音樂嘗試與同伴打招呼,共同探索多種打招呼的方式。

(1)幼兒初步嘗試與同伴打招呼。

指導語:讓我們一起來學着天線寶寶的樣子和朋友打招呼吧!

(2)交流討論,利用圖示梳理記憶。

指導語:你們剛纔是怎樣和朋友打招呼的?(幼兒說,教師一邊用圖示表示,幫助幼兒記憶和整理。)

3、幼兒嘗試用甜甜的方式和客人打招呼。

指導語:讓我們用甜甜的方式和客人們一起來玩玩打招呼。

三、遊戲:矇眼行走,體驗尋找夥伴後的驚喜。

1、出示彩色眼罩,幫幼兒戴上眼罩,體驗矇住眼睛後的一些緊張心理。

指導語:這是什麼?猜猜它可以做什麼?如果把它蒙在眼睛上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2、聽音樂與同伴共同體驗矇眼合作遊戲的樂趣。

指導語:現在我們都戴上了漂亮的眼罩,來和朋友玩遊戲“甜甜的招呼”。當你聽着音樂矇眼找到一個新朋友時,自己拉開眼罩,和他來一個甜甜的招呼、然後又蒙上眼罩、繼續找新朋友、

四、結束活動

用甜甜的招呼和客人道別。

幼兒園打招呼教案,幼兒年齡比較小,很多幼兒都還沒有見面打招呼的習慣,這是一種不好的現象,教師們要教會幼兒見到熟人打招呼問好,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禮貌習慣。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主題活動《學本領》開展了一段時間後,孩子們漸漸地對各種小動物產生了興趣,他們學着小動物的叫聲,做着有關於小雞的遊戲……這幾天他們又對飼養角的小烏龜產生了好奇,每天都要去看看他們,伸手摸摸他們,於是在體育鍛煉時,我提議帶小烏龜一起到戶外做遊戲,這下孩子們可高興了,孩子們圍着小烏龜觀察着、討論着,:“老師,小烏龜是不是很膽小,我伸手去摸它,它就把頭縮到殼裏了。”“老師,小烏龜的殼這麼重,摔跤了怎麼爬起來?”“老師,小烏龜吃什麼長大的?”一個個小問題在孩子們的小腦袋裏產生。於是,有關於小烏龜的一系列活動開展起來。

活動目標:

通過孩子自己親身體驗,感受爲別人解決問題的樂趣。

活動準備:

背景圖、插入圖片:小蚱蜢、小老鼠、小刺蝟、小白兔、烏龜爺爺

活動設計:

一、引發想象:

1、師帶領幼兒以小動物的身份在草地上游戲。(聽音樂

做小動物的動作)

2、(錄音機發出聲音:誰來幫幫我啊!)

3、師:“哎呀,是誰需要我們的幫助呀?”(和幼兒一起找找,並出示大烏龜)

4、師:“哦!原來是烏龜爺爺摔跤了,它四腳朝天爬不起來,這可怎麼辦?(引導幼兒想辦法)

二、理解故事:

1、師:“看看是誰來幫助烏龜爺爺了?”

(分別出示小蚱蜢、小老鼠、小刺蝟、小白兔)

2、師引導幼兒說說小動物是怎樣幫助烏龜爺爺的。

(激發幼兒幫助別人的情感,用語言、動作表示)

三、內化遷移:

1、我們看看最後烏龜爺爺是怎樣爬起來的?

(在小動物的幫助下自己翻過身來的。)

2、教育幼兒以後要象烏龜爺爺一樣,摔跤了自己爬起來。

活動建議:在主題活動前,教師可以把小烏龜投放在飼養角里,引導幼兒一起觀察,並 設計一些讓小烏龜爬、游泳、四腳朝天的情景讓幼兒觀察,老師則在一旁傾聽他們的心聲。在運動中,讓幼兒親身體驗做小烏龜的各種動作。

活動反思:起初,幼兒對小烏龜並不十分熟悉,他們的觀察也是無意識的,通過老師的引領後,他們就會有一系列的問題產生。如:小烏龜是吃什麼長大的這一問題,孩子們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門的:有的說吃蘿蔔、有的說吃青菜、有的說吃米飯等等。通過幼兒親身餵養後他們找到了答案。這樣會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任何活動都是建立在孩子已有經驗的基礎上。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理解懶惰蟲的含義,並感受和表現歌唱中的弱起節奏。

2、藉助歌唱,動作表演和人際交流,體驗和表現歌曲中的幽默。

3、初步形成勤勞、不依賴他人的生活態度。

  活動準備:

1、幼兒圍成一個圓圈,教師站在圓圈裏。

2、幼兒用書:《懶惰蟲》。

  活動過程

1、在遊戲的情景中,引導幼兒感知歌曲《懶惰蟲》節奏並聽教師念兒歌。

教師邊念兒歌,邊按這首歌曲的節奏依次無摸幼兒的頭:“你是小小雞,你是小小雞,你的衣裳真美麗-------”。兒歌唸完,教師給最後一個被摸到頭的幼兒帖上紅花。

2、引導幼兒感知歌曲的旋律和歌詞的內容。

教師故意停頓片刻,引起幼兒的注意,然後按歌曲節奏念歌詞給幼兒聽。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什麼是懶惰蟲,爲什麼懶惰蟲到處都是痛?

教師邊唱歌曲邊玩點懶惰蟲的遊戲,歌曲唱完後,教師問最後一個被點到的幼兒:“你願不願意做懶惰蟲?鼓勵幼兒用自己的動作、表情、語氣表示:不願意做懶惰蟲。

3、學唱歌曲,並學玩“點懶惰蟲”的遊戲。

教師帶領幼兒邊學唱歌曲,邊玩點懶惰蟲的遊戲,教師對不願意當懶惰蟲的幼兒給予正面的肯定。

請個別幼兒當小老師,大家一起唱歌曲,玩遊戲。

4、引導幼兒仿編歌詞歌曲。

教師:你們都不願意當懶惰蟲,那我們就一起來唱不當懶惰蟲好嗎?那我們怎麼樣纔不是一個懶惰蟲呢?

教師將幼兒所說的內容串成歌詞,然後帶領幼兒一起完整地唱歌曲《不當懶惰蟲》。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欣賞的過程中,瞭解有關圖書的基本知識,激起幼兒動手製作的興趣。

2、學習將紙正反四等分,並用畫連環畫的方式表現自己最喜愛的故事。

3、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分享同班的故事,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供幼兒欣賞的圖書(幼兒自制的彈簧故事書一本,大開本圖畫書一本)

2、一盒錄音帶(課前錄製好的幼兒講述自己的彈簧故事錄音)

3、稍厚且有韌性的長條形白紙,油畫棒,勾線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欣賞小朋友製作的彈簧故事書,激發幼兒動手的興趣。

1、出示幼兒自制的彈簧故事書。

教師:這是一本小朋友自己製作的故事書,想不想聽聽書中的故事?(想聽)

2、教師播放故事錄音,幼兒安靜傾聽。

3、教師:故事好聽嗎?(好聽)剛剛有沒有聽清那位小朋友叫它什麼書?(彈簧故事書)想不想自己動手製作一本?(想)

二、欣賞圖畫書,瞭解圖畫書的基本知識。

1、教師:我們先來了解下圖畫書。這是什麼?(圖畫書)這是圖畫書的什麼?(封面)封面上有什麼?(書名、作者、圖畫)最後是什麼?(封底)封底上有什麼?(條形碼,小圖標等等)

2、中間是什麼?(內容)用什麼來表示?(圖畫)右下角有什麼?( 頁碼)

三、討論彈簧故事書製作的方法。

1、教師:小朋友覺得它像彈簧一樣會彈起來,所以就給它起了個名字——彈簧故事書。

2、教師:製作一本彈簧書看看需要準備些什麼?(一張長條形紙)

3、怎樣把這張長條紙折成這樣?(正反四等分)教師講解:

a、將長方形的兩條長邊對摺再對摺成相等的四等分。

b、將四等分的紙翻轉放在桌面上。

c、提起最上面一等分沿痕跡反折,完全重合在其他三等分紙上壓平,成W形狀。

4、教師:什麼地方可以做封面?封面上有些什麼?(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書名、作者,老師可拿出甘心雯小朋友的做範例。)什麼地方做封底?封底需要畫什麼?(條形碼、標價等。)

5、教師:裏面還有幾頁?(4頁)怎樣把一個故事分成4頁來畫?(以小朋友的彈簧故事爲例)每頁需要畫些什麼?(開始、發展

一、發展二、結束)

四、幼兒製作“彈簧故事書”

1、老師:你想畫什麼故事?需要先做什麼?(設計封面、封底)後做什麼?(將故事分成四個部分來表現,不會寫故事名字的可叫老師幫忙寫上。)

2、指導幼兒進行彈簧故事書的繪畫和製作活動。

五、展示和評價

教師:說一說你的書上畫了什麼?你最滿意的地方在哪裏?你最喜歡哪一本書,哪一個故事?爲什麼?

前言

以下這些是我個人在教學活動“愛的故事書”課後的反思、頓悟,以及改編的原因和細節。在教學的不斷實踐和總結中,我明白,教學是個常思常完善創新的過程,只有不斷地完善、改進才能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從“愛的故事書”到“彈簧故事書”

3月4日上午第二個活動是美術“愛的故事書’.因爲最近有點私事沒來得及提前備課,所以在上課之前我粗略地看了一下教材。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知道小朋友會喜歡上這個手工兼繪畫的活動。

活動按書上的教材一步一步地進行着,小朋友也的確如我所料的一樣——趣味盎然。但在第四步“幼兒製作愛的故事書”這一環節出現了問題。教材書上只是說將紙正反折成四層,並沒有怎樣具體教幼兒的操作方法。因爲正在上課,來不及細想,拿起紙來,就教小朋友正一下反一下地對摺。結果最後一層明顯比前三層少了許多。再看看小朋友的,機靈一點的正反折成了四層,最後一層多出了或少了部分的馬上嚷嚷開了“老師,多出了怎麼辦?我這裏少了許多……”;反應遲緩一些的小孩如卷席子般將紙朝一個方向捲成了四層。看到這些,直罵自己的馬虎,課前應該認真備課。沒辦法,暫時我只能告訴幼兒這是我們的第一本書,試驗品。抽時間老師再重新教他們做過一本,這會兒就這樣摺好就成。

這一環節過來,幼兒在進行愛心故事的繪製上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幼兒因年齡差異,理解能力有所不同。大一點的孩子知道幫助、關心別人或別人關心幫助自己都是愛。可有的小朋友卻認爲愛就是自己想畫什麼就是什麼(即便是課前我們曾討論過有關愛心故事的話題)。幼兒這樣,我加以指正,他面露難色:“老師,我不會。”就無興趣再畫下去,另一個被指正的孩子也跟着如此。(其實想想,“愛的故事書”的繪畫內容對於孩子來說,是存在一定的難度和侷限性,孩子遇到困難就退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怎樣才能讓他們有興致的繪畫完作品呢?

我想前提必須是幼兒自己感興趣,願意主動去繪畫。平時小朋友課間休息時間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拿筆畫畫,那會兒從沒聽誰說過不會。於是,當即我就把繪畫內容拓寬了:幼兒可以畫自己親身經歷的愛的故事,也可以畫自己想象的故事。“哦,知道了!”小傢伙們活躍起來,剛剛幾個說不會的小傢伙這會兒也忙乎。

一段時間後,小傢伙“愛的故事書”問世了,有作者、有內容、有頁碼……象模象樣的。有幾個會寫字的還給自己的書寫上了書名。像熊佳祺的“會飛的鞋子”,諶佳馨的“我會飛”…..

嘿嘿,小朋友們並沒有因時間過長感到到疲倦和厭煩,反而個個笑開了花,爭着給老師看。瞧他們那份自豪感!看着他們這樣,內心的那份愧疚更加重了。從今往後決不能以任何事情爲藉口馬虎的對待工作,同時也許諾小朋友下週教他們製作過一本故事書的。

活動結束後,我再一遍認真地翻閱了教案。覺得他們編輯的教案也有不足之處,需要完善。

稍後一星期,單位出通知:縣教育局舉行送課進私立幼兒園的活動。突然想到這個活動,如果按自己的思路把教學過程重新設計一下或許不錯,同時也想看看私立幼兒園與公辦幼兒園存在哪些區別。於是,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離送課的活動還有些時間,於是我開始按自己的想法着手設計教案了,因爲涉及到幼兒最後繪畫的表現,“愛的故事書”範疇較窄,不利於孩子想象力的發揮,我把活動目的2改爲:學習用連環畫的方式表現自己最喜愛的故事,這一改動就豐富幼兒的繪畫創作內容。

有了這一更改,標題“愛的故事書”就顯得過於硬梆,必須有一個既有童趣又讓幼兒印象深刻的題目。那天,我把玩着手中一本幼兒的“愛的故事書”,甘心雯小朋友走過來問:

“劉老師,你在幹什麼?”

“甘心雯小朋友,你說這像什麼?”我提按着故事書。

“像彈簧,媽媽睡的牀就是這樣壓下去,又彈起來的。”

思緒豁然開朗,“彈簧故事書”多有趣味!我抱起甘心雯小朋友響亮的親了一下,

“謝謝你,寶貝!你幫老師解決了一個難題。”

“彈簧故事書”這一活動名稱便孕育而生。

接下來活動過程也需要重新編排一下。原教材第一步驟是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講述關於愛的故事。幼兒大部分只會人云亦云:爺爺早上開車送我來幼兒園,媽媽給我買新衣服了,奶奶給我蓋被子了……有些小朋友等不及你請他說,便自顧自地和身邊的夥伴聊開了。老師爲了課程需要又必須硬性地讓幼兒回到活動內容上來,幼兒情緒上不免有些起伏。而且這部分內容現在也不適合我的活動標題,所以我決定捨去這部分,改爲我增設的一個活動內容。

出示我班幼兒的成品“彈簧故事書”,讓小朋友欣賞並傾聽他的“彈簧”故事(課前我錄製好故事錄音)。我想小朋友聽完後,肯定會露出羨慕的表情,併發自內心的想自己動手製作故事書,這也是我增設這一內容的目的。

幼兒有了自己想動手的念頭,爾後我就直接用了書中的第二步欣賞圖畫書,瞭解圖畫的基本知識。幼兒迫切地想製作故事書,這一環節他們會很認真地傾聽,想知道圖書裏故事外,還有哪些他們不知道的知識。

隨後很自然地過渡到原教材的第三步:討論愛的故事書(彈簧故事書)的製作方法。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已有感觀經驗基礎上(剛欣賞過我班幼兒的彈簧故事書),進一步把圖書的基本知識進行了一番梳理,又明白製作所必須的材料和製作步驟。同時也加深了印象,製作就不會落下哪一個環節。

活動的第四步就是幼兒製作彈簧故事書。在這一步,原教材只有將紙折成四層,並沒有具體的教學方法,也欠一個將紙等分的說明。已上了的活動經歷讓我明白必須自己琢磨出一個摺紙的方法,且要組織好語言,通俗易懂,讓幼兒一聽就明瞭。怎樣將紙折成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四層呢?

這一環節,對於幼兒來說,掌握折成大小相等的四等分容易,但後者就不是件易事。說實話,我自己琢磨了許久才頓悟:

①、將長方形的兩條長邊對摺再對摺成相等的四等分。

②、將四等分的紙翻轉放在桌面上。

③、提起最上面一等分沿痕跡反折,完全重合在其他三等分紙上壓

爲了驗證摺紙方法的可行性,我抽空在班上試驗了一下。班上45名幼兒,其中只有2名幼兒不會,比起以前上的那節課,效果算不錯的。

這一難度被攻克,幼兒最喜愛的故事繪製就不成問題了。大班幼兒具備一定的相像力,雖說幼兒個體的差異會影響到故事繪製內容的簡易,人物的多少。但我覺得這一點大可不必深究,重在幼兒極大的發自己的主動性,從中獲得了愉悅、成就感。

活動過程最後一步依舊採用了原教材的“展示和評價”這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所有的小朋友都在期待着自己的作品會得到老師、夥伴的讚揚與肯定。但在這一環節,老師必須更好地照顧到那些相對弱勢的幼兒,鼓勵他們,讓他們保有信心。

整個活動過程時間持續會比較長,但我想孩子的態度是積極的,明朗的,因爲最大限度的挖掘併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已上的“愛的故事書”也證明了這一點。

我堅信,並期待着這次活動的到來!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能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展開想象,嘗試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並獲得成功的體驗。

2、理解相關動詞的正確使用。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瞭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活動準備:

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演示課件)

二、根據故事情節,展開想象,解決問題。

1、討論:水果很多,吃不完,怎麼辦呢?

2、理解動詞:挑

3、討論:怎麼幫小熊賣水果?

(1)爲什麼沒有小動物來買水果?

(2)有什麼好辦法讓小動物知道呢?(幼兒自由討論)

4、根據故事情節理解動詞“抱”“拎”“卷”“擡”

(1)小兔買水果“抱”回家。

(2)小貓買水果“拎”回家。

(3)大象買水果“卷”回家。

(4)小老鼠買水果“擡”回家。

5、討論:賣剩的水果怎樣拿回家?

三、幼兒隨音樂做動作,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反思:

通過這一教學活動,使我更加相信,新課程的實施是對傳統分課教學模式的改革,它使幼兒在學習中變得更主動,使幼兒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獲得經驗,掌握技能,鍛鍊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新課程是一個靈活開放的系統,在課題的生成中必須融會貫通,如果你僵硬的、靜止不變的執行課堂計劃,會使它失去生命的活力,從而不能激起幼兒學知的興趣。

小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覺爲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實。水果不但含有豐富的營養,而且能夠促進消化。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圍繞“貓醫生要去哪裏?怎樣才能過河?”進行完整、連貫的講述。

2、引導幼兒根據各種動物的自身特點編出合理情節。

3、通過“聯想法、排除法”啓發幼兒圍繞重點進行感知、理解、表述。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貓醫生過河”掛圖,動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感知、理解畫面內容。

1、這是哪裏?有誰?

2、故事(一)

3、貓醫生爲什麼要過河?

二、解決問題。

帶着問題想一想,小動物會怎麼幫助貓醫生過河呢?

引申:貓醫生急着要過河,那個方法可以又快又安全的到達對岸呢?(分組討論)

三、複述故事。

1、連貫的講述故事。

2、爲故事起個名字。

四、課後延伸。

如果貓醫生想請你幫忙,你會怎麼幫助貓醫生呢?

附故事:貓醫生過河

前幾天,接連下了幾場大雨,河對岸森林裏許多動物都受涼生病了。他們打來電話,請貓醫生爲他們看病。貓醫生放下電話,急忙背起藥箱,向小河對岸的森林走去。走到河邊,他愣住了。貓醫生急得大叫起來:喵喵!誰來幫我過河?游泳的大白鵝聽到了,正在洗澡的水牛聽到了,在散步的大象聽到了,在擡水桶的小兔姐妹也聽到了,它們都說:不要緊,不要緊,我們來幫你。

【活動反思】

經過第一輪執教、研討與自我反思,在朱老師及其他同事們的幫助下,讓我對大班語言續編故事活動有了較爲清晰的認識,並意識到了自己在活動設計與執教過程中的'不足之處。經過自我反思與斟酌,我在原教案上進行了適當調整與修改(增加教師幫助幼兒梳理、歸納與提升的環節),並進行了第二次的執教活動。

原以爲自己教案設計合理,環節層次清晰,但在執教過程中發現:整個活動下來,我還是沒能很好地激發幼兒完整續編故事的慾望,幼兒依然停留在簡單幫助小動物們想辦法或者簡略地表達自己所喜歡的動物是怎樣幫助貓醫生過河的想法。且幼兒在本次活動中的活動興趣點似乎隨着活動時間的持續增長而逐漸下滑。

針對以上執教過程中我覺察到的幼兒活動現象,經過自我反思,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對文本故事的處理存在問題。在活動一開始我把故事梗概已基本講完,導致幼兒在接下來的續編故事環節中,除了替小動物們想辦法幫助貓醫生過河,其餘沒有太多內容可以講述,以致幼兒無法很好地完整地續編故事。其次,在給幼兒提供圖片支架,幫助幼兒梳理、歸納與提升的環節中,我的支架並沒有給幼兒帶來實質性的用處,沒有很好地幫助幼兒完成續編故事的小任務。再次,在執教過程中,我覺得對幼兒活動的指導語言缺乏引導性,並沒有清楚地指導幼兒瞭解教師真正教學活動設計的意圖。比如當我出示圖片支架引導幼兒如何完整地續編故事,需要做到哪幾點要求時,幼兒並未真正理解並按照要求去完整地續編故事。

根據上述執教過程分析與執教活動反思,我覺得我需要對我的教案繼續進行調整與修改。首先,需對故事文本進行處理。把單一、完整的故事內容講述調整爲開放式的故事內容提問與理解,從而增加幼兒活動的參與性與積極性。其次,在給幼兒提供支架進行續編故事的環節上需做調整。讓幼兒先集體分組討論講述再個別幼兒代表講述的固定模式調整爲讓幼兒先進行個別講述再進行自由選擇分組集體討論講述最後再請幼兒代表講述的自由模式,可能幼兒分組討論續編故事的環節更有實效性。再次,在對幼兒的指導語言中,還需加強學習,儘量在活動中注意教師語言的技能技巧與方法,從而達到幫助、指導幼兒更好活動的目的。

小百科:醫生,鑽研學習醫學科學技術,挽救生命以治病爲業的人,一般指臨牀醫生。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8

1 幼兒園放大鏡教案:設計背景

放大鏡是生活中常見的用品,是科學探索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

一面普通的小鏡子,究竟有什麼樣的功能, 透過這面鏡子觀察物體,物體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激發幼兒對這面鏡子的好奇與探索的興趣。,而“好奇”正是引導幼兒喜歡探究的最佳途徑。因此,我決定活動中讓幼兒自主觀擦放大鏡看物體後的“奇妙現象”。

2 幼兒園放大鏡教案: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常見物體在放大鏡下奇妙的變化。

2、嘗試使用放大鏡對物體進行細緻的觀察。

3、培養幼兒根據觀察結論想象熟悉的物品在放大鏡下的變化。

3 幼兒園放大鏡教案:活動準備

1、欣賞有關放大鏡觀察物體的視頻。

2、放大鏡每小組一個、幼兒熟悉的物品每小組一個。

3、每人一份觀察用的圖片。

4 幼兒園放大鏡教案: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

1、觀看視頻小白兔拔蘿蔔,第一圖和第二圖對比,同一張圖片,爲何第一圖沒有鏡子就小一些,而第二圖有了一個小鏡子圖上的物體就變大了?引入孩子們對放大鏡的認識。

【設計意圖:先觀看然後引入,即讓幼兒對自己所不熟悉的放大鏡有一定的瞭解,又能通過物體的變化激發幼兒對放大鏡的好奇。】

教師肯定幼兒的觀察結論如:第一幅圖小,而第二幅圖大了許多。從而引入對放大鏡的奇妙現象的認識,原來放大鏡可以將物體變大,這是一件多麼神奇的事。

二、使用放大鏡

1、出示放大鏡,簡單介紹:這就是能讓物品看起來變得清晰的放大鏡。使用放大鏡的時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對準物品,調整最佳距離就行了。

【設計意圖:在前面奇妙視覺感受的鋪墊下,出示放大鏡,讓幼兒對使用放大鏡產生期待,並且通過語言幫助幼兒再現正確使用放大鏡的方法。爲後續使用做準備。】

2、請你用放大鏡看一看,圖片上是誰?能學做一下1號的動作嗎?2號的方向是怎麼樣的?4號手裏拿着什麼?(讓幼兒的觀察有非常具體明確的目的,讓幼兒傾聽,嘗試帶着目的去觀察。)

【設計意圖:引導幼兒從無目的觀察到藉助放大鏡,通過傾聽,嘗試帶着目的去觀察,進一步積累有意觀察的經驗。】

3、操作幼兒使用放大鏡的方法。

鼓勵專注觀察的幼兒。

4、討論:

誰願意回答第一個問題?請上臺。

2號的方向是怎麼樣的?大家用手勢回答!

4號手裏拿着什麼?一起回答--放大鏡。

【設計意圖:通過點擊電腦上的放大功能,驗證幼兒的觀察,這也是對幼兒的觀察行爲的一種肯定和鼓勵。】

三、想象和比較

1、再看看,這像什麼?

【設計意圖:比較,讓觀察更具有目的性。隨着環節的展開,幼兒的觀察從無意觀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觀察前行,當然,比較也讓幼兒進一步體驗到了放大鏡帶來的奇妙感受。】

輔助猜謎語:不是冰塊,不是寶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螞蟻愛吃,我也喜歡。

2、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白砂糖,比較一下有什麼不同?

3、接下去展示的圖片和我們的身體有關, 找到了嗎?觀察一下,再比比圖片。仔細觀察,再認真找找,它放大了我們身上的哪一部分?(給每位幼兒發一個放大鏡,同時出示兩張圖片) 教師巡迴指導,觀察幼兒使用放大鏡的方法是否正確,及時指導。

瞭解和肯定幼兒使用放大鏡後的發現:用了放大鏡,你有什麼發現?(幼兒:看得暈暈的,放得好大等)(出示照片)出示舌頭的全貌,總結幼兒的發現。如:舌頭上的小泡泡能幫我們分辨酸甜苦辣

【設計意圖:這個部分承上啓下。既延續了上個環節的想象、猜想和比較,又讓幼兒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鏡觀察。】

四、拓展和延伸

孩子們,請看--放大鏡放大東西后,也會有醜醜的感覺。這是一個引起世界轟動的科學實驗,當人們對着水,說難聽和兇狠的粗話,在比放大鏡更清晰的顯微鏡下,水分子形成了醜陋的結晶。所以,小朋友們不能說不禮貌的話,我們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

【設計意圖:嘗試把科學探究和真善要並且拓展放大鏡的另一個種類——顯微鏡。】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一)安靜傾聽圍裙媽媽講故事,感知媽媽的聲音。

(二)體驗聽媽媽講故事的樂趣,進一步感受生活中媽媽對寶寶的關愛。

二、活動重難點

(一)重點:感知圍裙媽媽講故事的聲音。

(二)難點:體驗和享受聽媽媽講故事的甜蜜與媽媽對寶寶的愛。

三、活動準備

(一)2~3件成人圍裙(有大口袋);相關故事繪本。

(二)事先邀請3~4位講故事的媽媽。

四、活動過程

(一)圍裙媽媽講故事

1.認識前來講故事的媽媽。

教師:這是誰的媽媽,她們都穿着圍裙,圍裙上都有個大大的什麼?

教師:猜猜圍裙媽媽的大口袋裏裝着什麼。

教師:你們喜歡聽故事嗎?圍裙媽媽講故事嘍,讓我們安靜聽。

2.聽圍裙媽媽(圍裙裏放着繪本)講故事。

教師:圍裙媽媽講了什麼故事?你們喜歡嗎?

教師:你們喜歡圍裙媽媽講故事的聲音嗎?

教師:你的媽媽給你講故事嗎?媽媽的聲音是怎樣的?

教師:下面再請一位圍裙媽媽給我們講故事,這回圍裙媽媽會講什麼故事呢?

教師:仔細聽聽這位媽媽的聲音又是怎樣的。

(二)和圍裙媽媽一起講故事。

1.選擇和自己喜歡的圍裙媽媽一起講故事。

教師:你想和哪個圍裙媽媽一起再來講一講這個故事?

教師:和圍裙媽媽在一起講故事、聽故事,感覺怎樣?

教師:平時在家裏,你媽媽什麼時候會和你一起講故事?

教師:你喜歡媽媽的聲音嗎?

(三)謝謝圍裙媽媽。

1.幼兒親手製作一張愛心卡送給圍裙媽媽。

教師:你想和圍裙媽媽說句什麼話?

教師:你想怎樣謝謝圍裙媽媽?(鼓勵幼兒用愛心卡和裝飾物給圍裙媽媽做禮物,並送給圍裙媽媽。)

教師:平時在家裏,媽媽給我們講完故事以後,我們可以怎麼做?

五、活動延伸

(一)將繪本投放到閱讀區,供幼兒說一說,看一看。

(二)可邀請班級其他幼兒的媽媽爲幼兒錄製故事錄音,在閱讀區或午睡前播放。

(三)活動結束後,鼓勵幼兒回家安靜地傾聽媽媽講故事,也可以和媽媽一起講故事,用心感知媽媽的聲音還可以把媽媽講故事的聲音錄下來與同伴分享本活動可以結合“三八”婦女節活動繼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