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教案範文集錦九篇

有關幼兒園教案範文集錦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幼兒園教案範文集錦九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託班綜合活動《拉小車》

活動目標:1、能拉着小車上下肢協調地走和跑。

2、喜歡遊戲,感受遊戲的快樂。

3、從小培養幼兒願意幫助別人、心中有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1、拖拉小車若干輛,小兔頭飾一隻,水果若干。

2、錄音機一臺,磁帶若干。

活動過程:1、以到戶外去玩的形式導入遊戲。

今天我們一起帶着我們心愛的小車到外面去玩,大家說好不好?可要經過許多紅綠燈,怎麼辦呢?過紅綠燈時,小朋友知道該怎麼走呢?

2、幼兒與老師一起玩拉小車。

3、遊戲:送水果

(1)、幼兒在休息時突然聽到有哭聲,一看是兔姐姐在哭,在與兔姐姐的交談中,瞭解到,是兔姐姐的果樹豐收了,可是果子太多,一下子運不完,而天又要黑了,這可怎麼辦呢?

(2)、幼兒一起把兔姐姐的水果裝上車,幫兔姐姐運回家。

(3)、一起品嚐豐收的水果

綜合活動《小拖車》課後反思

一、 設計意圖

現在的幼兒由於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受到父母、祖輩的重重呵護,

使幼兒在進入幼兒園,開始集體生活時,表

現出種種的問題。如:體弱,易感冒;以自我爲中心,不會與人共享等等的情況。所以這些孩子在進入托班後,我們就重點對他們進行這方面的培養,使他們從小就有一個良好的行爲習慣。本活動就是根據我班的培養目標,讓幼兒在活動遊戲的過程中,不但感受其中的樂趣,還進行情感方面的教育,使遊戲更加增添它的魅力,同時,也使德育教育滲透其中。

二、各環節的處理

第一環節是玩小拖車,但是由於之前的談話,使幼兒明確活動的目的與規則,知道只有順利地過了紅綠燈,才能到達目的地。由於有了目標,所以在活動中,他們更加註意紅綠燈這一活動的規則,而且大部分幼兒都能遵守,玩得也很開心。之後的中途休息,不但總結前一部分的活動,通過歌聲《我是乖孩子》表揚幼兒能自己走,還爲下一活動作了準備,起到過渡的作用。

第二環節的遊戲“運水果”目的是讓幼兒學習在小車上載物慢慢走,同時也讓幼兒懂得別人有困難時,要懂得幫助他人。如:當問要不要幫助兔姐姐時,一名幼兒說:“要幫助兔姐姐,要不然,兔姐姐會哭的。”

第三環節是共享豐收的喜悅。活動中幼兒來到兔姐姐家,一起用歌聲《樹上許多紅蘋果》來慶豐收。並一起品嚐秋天的水果。

在幼兒品嚐水果時,我發現幼兒都光顧自己吃,我想,如何適時適地讓幼兒懂得與人分享,心中要有他人,這不正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嗎?於是,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就說:“水果真好吃,我們小朋友最愛吃了。今天又來了許多的客人老師,看看誰能把水果也給客人老師嘗一嘗?”聽了這話,一個小朋友動了,兩個小朋友動了,許多小朋友一起跟着動了起來。看着孩子們忙碌的身影,使我非常感動。

三、反思

從本次活動中,使我更加明白了一個道理,教育好幼兒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別是我們託班的孩子,更加需要平常的積累。還有,要善於把握教育時機,善於抓住每一個有利的教育機會,使幼兒的習慣培養、情感薰陶都在無形中得到發展。當然,在教學活動中,還存在一些不足,有些細節的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思考。如:紅綠燈位置的處理等等。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樂意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造型石頭;

2、學習與同伴協調地進行活動;

3、大膽的嘗試,體驗做個小藝術家的快樂。

活動設計思路:

石頭是一種十分容易獲得的活動資源,曾經在活動中利用過它,孩子們在活動中意由未盡。由此想到設計這一活動:小小石頭藝術家。一方面滿足幼兒玩的興趣,另一方面使幼兒對已接觸到的美工技能(塗畫、粘貼、搓捏、壓印等)得以鞏固,在他們的嘗試中感受動手的快樂。

讓小班幼兒進行造型活動是有一定困難的,所以活動的目標定位於願意利用石頭塑造,體驗動手的樂趣,從中獲得自信心與成功感。活動以觀察小動物的石頭作品開始,讓幼兒在一種自由的形式中去尋找去發現,並學習在老師的引導、幫助下去思考總結。同樣幼兒嘗試也是以自由的形式進行,即讓幼兒自主的選擇跟哪個小動物學本領。通過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一方面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使幼兒感到自己本領的大,與同伴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對於小班幼兒來說,獲得成功才能使他們有活動興趣至使學習變得主動起來。

活動流程:導入觀察作品 → 產生利用石頭創作的慾望 → 嘗試創作,體驗做小藝術家的快樂 → 分享各自的創作成果

準備:和幼兒一起收集石頭及石頭製品;;美工工具(顏料、一次檯布、棉籤、水彩筆、彩色紙、膠水、畫有圖案輪廓的大紙、彩泥等);佈置熊、松鼠、小狗、公雞、小兔作品展區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出示石頭):小朋友這是什麼?(石頭)們教室裏來了幾位動物藝術家,它們知道們在收集石頭,所以帶來了和石頭有關的禮物,小朋友想不想去看看?看時想一想是什麼?猜猜是怎麼變的?

(二)引導觀察並講述

1、 觀察石頭

(1)幼兒分散觀察石頭。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石頭變成了什麼,想想用了什麼辦法(材料)。

2、 講一講

教師:你看到的石頭變成了什麼?用什麼東西,什麼辦法使石頭變成XX的?

(鼓勵幼兒大膽的把觀察到的用語言表達)如:小熊用橡皮泥把石頭變成了小魚。 松鼠用石頭拼出小屋。

3、個別演示

教師根據幼兒講述演示或請小朋友演示。如若幼兒沒提到的教師可以提出:這是怎麼做的?

(三)創作要求

動物藝術家的本領可真大,你們想不想跟小動物學本領,做個小小石頭藝術家呀?你想跟哪個小動物學什麼本領?(引導講述:怎樣用石頭,把石頭變成什麼呢?)告訴旁邊的小朋友你要跟哪個小動物學什麼本領》

(四)嘗試體驗:

1、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東西(材料)創作,注意和小朋友協商一下進行(小朋友不要爭搶,先到人少的動物哪兒學本領);

2、引導使用顏料的幼兒注意顏料不要過多;

3、提醒可以結合石頭已有的外形想象,並粘貼(看看石頭的形狀象什麼);

4、鼓勵幼兒嘗試一種以上的方法創作(你可以試試到其他動物那兒學本領);

5、幫助個別幼兒完成活動內容。

(五)展示評價:

1、展示幼兒的作品;

2、說說自己的作品;

你跟誰學了什麼本領?把石頭變成了什麼?

3、請幼兒自由參觀同伴的作品共同分享創作的快樂。

教師:給你的朋友介紹介紹你的學到的本領吧!

具體操作及材料提供

熊(石頭、橡皮泥、墊板)

松鼠(石頭、畫有輪廓的圖案的大紙)

狗(石頭;顏料紅、黃、藍;盒子進行滾畫)

小兔(石頭;顏料;棉籤)

雞(石頭;公園情景,進行建構)

建議

結束不用集中可直接交流;

石頭按輪廓拼可畫一張大幅畫(顯幼兒間協調)

滾畫可提供小勺舀石頭

可用提供的石頭創造一個環境作爲延伸,把作品總陳列

幼兒園教案 篇3

  目標:

1、 樂意參加音樂活動,能根據歌詞內容做相應的動作。

2、 在學唱歌曲的基礎上,引發幼兒仿編歌詞的願望。

3、 激發幼兒嘗試用小手做遊戲的興趣。

  過程:

  一、 導入活動:

“昨天小朋友和自己的小手做了朋友,你的小手在哪裏呀?請你的小手來跳個舞吧。”(教師放錄音,帶領幼兒用小手跳舞。)

  二、 進行部分:

1、“我們的手寶寶朋友會幫助我們做哪些事情呢?”(幼兒自由回答)

2、“今天,我的手朋友還會和我做遊戲呢,瞧,老師的手朋友在做什麼?”(教師一邊念歌詞前半段一邊做動作)

提問:“老師的手朋友爬到哪裏去了?”(頭頂上)“我們再來看一看,手朋友又爬到哪裏去了?”(教師一邊念歌詞的後半段一邊做動作)

3、“我們一起來學學小手做的遊戲。”教師帶領幼兒邊念歌詞邊做小手“爬”的動作。

4、 “今天,我的手朋友還會一邊唱歌一邊做遊戲呢。我們一起來聽聽小手‘爬’的歌。”教師範唱歌曲。

5、 教師帶領幼兒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

6、 鼓勵幼兒在不同節奏的音樂伴奏下和老師一起演唱歌曲。

7、 仿編歌曲。“小手除了可以爬到頭頂上小腳上還能爬到我們身體的哪些地方呀?”(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8、 “小手除了可以在我們身體上爬還能在哪些地方爬呀?”(讓幼兒唱自己仿編的歌詞並做出相應的動作)

  三、結束部分:

“今天手寶寶和我們做了好玩的遊戲,回家以後和你們的爸爸媽媽也來做這個好玩的遊戲,好嗎?”

  小班常識教案:小手【2】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手。知道每個人都有兩隻手,每隻手上有五根手指。會說五根手指的名稱。

2、 能正確理解詞:兩隻,一雙。

3、 瞭解手的作用,知道要保護手。

  活動準備:

字卡“兩隻,一雙”。

圖片:一雙小手,一隻大手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師:看,陳老師伸出來的是什麼呀?

幼:手

師:請小朋友把你的小手伸出來跟陳老師一起做遊戲

遊戲:聽我說,跟我做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舉起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放下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前伸。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後伸。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抱起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來。”

  二 基本部分

1、知道人有兩隻手,兩隻手的大小一樣,也叫一雙手。

(1)師:剛纔啊我們小朋友和自己的小手做了遊戲,現在請你數一數你有幾隻手?

老師請幼兒數一數自己有幾隻手(兩隻手),

幼:兩隻 (教師出示字卡“兩隻”)

(2)知道兩隻手也叫一雙手

師: 小朋友都有兩隻手,比一比你的兩隻手是不是一樣大的?你是怎樣比的?(請幼兒自己先探索方法,再教給幼兒比的方法,將手掌合起來,手指對手指)

小結:小朋友都有兩隻手。兩隻手是一樣大的,所以它又有另外的名字叫一雙手。(出示字卡“一雙”)

(3)舉手遊戲:老師說“一隻手”、“兩隻手”“一雙手”請幼兒舉手。

2、數一數,一隻手上有幾個手指。(從拇指開始,按次序進行,口手一致地點數,數好後再換一隻手數。

師:小朋友們真棒,現在請你數數自己的一隻手上有幾根手指

小結:每隻手上有五個手指。

3、學習五根手指的名稱。

(1)師:我們的五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就像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樣。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們。

先請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你的五根手指長得是不是一樣長?(讓幼兒自由講) 找出你最長的手指,並把它捏住。老師介紹:“這個手指長在中間,所以叫它中指。”

老師伸出大、小拇指,問幼兒:“哪個大,哪個小?”(引導幼兒說出大拇指與小指)

老師伸出一個手指點東西,介紹:“點東西的手指叫食指”。

老師介紹:“還有一個手指沒有名字,我們叫它無名指。”

(2)小結:剛纔呀我們認識了自己的五根手指,知道了它們的名字。最長的手指呀叫---中指;大的粗的叫----大拇指;小的細的叫----小指;點東西的手指叫----食指;沒有名字的手指叫----無名指。

操作:***請個別幼兒上來根據老師所報出的手指名稱找出相應的手指

***請個別幼兒上來根據老師指出的手指說出相應手指的名稱

(3)以遊戲形式鞏固。

休息:現在呀我們要請我們的手指休息了。大拇指睡着了,食指睡着了,中指睡着了,無名指睡着了,小指睡着了,我們都睡着了。

看看誰不見了:我們的手指休息好了,要起來和我們的小朋友玩捉迷藏了(教師任意按住一根或幾根手指請幼兒猜猜誰藏起來不見了,鞏固對手指名稱的認識)

手指變小動物:我們的小手本領可大了,除了可以和我們小朋友做遊戲,我們的手指還可以變小動物(啓發幼兒手指可以變哪些小動物)

  三 結束部分

(1)手的作用。

師:大家都有一雙手,那麼手有什麼用處呢?(引導幼兒從多方面考慮)

我們的小手能拿東西、洗臉、刷芽等。

(2)保護手。

師:手的本領很大,能爲我們做許多事,假如我們沒有了手,會很不方便。所以我們要注意保護手。不要用刀子或剪刀把手弄破,不要咬手指頭,勤剪指甲,勤洗手,冬天還要擦護手霜、戴手套等。

  評析

精煉輕柔的語言,文靜優雅的動作,設計緊湊的環節,衆多遊戲的演繹,令人耳目一新。繼續加油,爭取有更多的自我突破!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果實培養孩子早起的生活習慣。

2、能借助圖片簡單描述畫面情景,學習說完整的話。

活動準備:

1、圖片:早晨、晚上。

2、手偶、指偶各一個。

3、圖畫紙。

活動步驟:

1、講故事《最勤快的和最懶惰的》:

2、大森林中誰起的最早?最起的最晚?

3、聽一聽、學一學公ji是怎麼叫的?數一數公ji叫了幾聲?

手指遊戲:大拇指醒來了,你早,你 早;

食 指醒來了,刷牙,刷刷牙;

中 指醒來了,洗臉,洗洗臉;

無名指醒來了,梳頭,梳梳頭;

小拇指醒來了,一起做早操!

4、出示早晨、晚上的圖片:

5、幼兒簡單描述畫面的情景,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都有什麼?

6、遊戲:早晨晚上。教師彈奏或演唱“Are you sleeping ”的歌曲,幼兒做睡覺的動作,唱完後,教師學一聲大公ji的叫聲,幼兒做起牀動作。請幼兒模仿大公ji,反覆進行遊戲。

7、學一學公ji叫、小豬打呼嚕的音效,利用教室內的玩具自由地創造聲音,並說一說聲音象什麼。

8、繪畫:早晨、晚上(老師畫好小朋友起牀、睡覺的圖片,幼兒添畫太陽、月亮)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豆豆是如何擺脫對小毯子的依戀的。

2、能細緻的觀察畫面,藉助談話討論、猜想等多種活動方式理解故事內容。

3、能大膽的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與感受。

4、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PPT《我喜歡我的小毯子》。

及播放器。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導入課題:

1、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要一起來閱讀一個有趣的故事。看,封面上有誰?對,它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豆豆。他的手裏抱着什麼?從他的動作、表情中,你感覺到了什麼?

幼:很喜歡小毯子。

幼:很愛她的小毯子。

2、師: 豆豆和小毯子之間究竟會發生什麼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我喜歡我的小毯子》。

二、閱讀前半部分,理解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前半部分,鼓勵幼兒充分用肢體動作來表現 。

師:豆豆長大了,大到能幹什麼?誰能用一句話或者一個動作表現出來?

幼:豆豆大到能採蒲公英。

幼:他大到能盪鞦韆。

幼:豆豆能把鞦韆蕩得很高很高。

師:看,他在池塘邊幹什麼?

幼:他能單腳跳。

師:誰來表演一下?

幼兒紛紛站起來邊說邊跳:豆豆大到能單腳跳上一整圈啦!

2.拓展練習:“我長大了,大到能……”

師:小朋友,你們長大了嗎?大到能幹什麼呢?你也可以用一句話或者一個動作表現出來。

幼:我大到能花樣跳繩。

幼:我大到能幫奶奶拖地。

幼:我大到能整理我的小牀。

幼:我大到能跳拉丁舞呢。

……

師:小朋友真的長大了,能做這麼多的事,真能幹!

3.師:豆豆真的長大了嗎?爲什麼?

幼:長大了。

幼:還沒長大。

師:請小朋友細心地觀察畫面,看看豆豆是不是大到能不抱着小毯子呢?

衆幼:豆豆做事情總要抱着小毯子。

4.組織幼兒討論:豆豆爲什麼走到哪裏都帶着小毯子呢?

幼:豆豆很喜歡小毯子。

幼:豆豆對小毯子特別依戀。

幼:豆豆抱着小毯子就覺得很安全。

師:依戀是什麼意思?讓孩子理解依戀的情感。

幼:依戀就是捨不得離開。

幼:依戀就是很愛它。

三、閱讀中間部分,猜想豆豆如何實施自己的計劃。

1、教師講述故事中間部分,師:豆豆的計劃是什麼?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猜一猜,豆豆會把小毯子藏到哪兒呢?

幼:藏在樹洞裏。

幼:不行,小鳥會發現。

幼:藏在屋頂上。

幼:不行不行,風要吹掉的。

幼:藏在草叢裏。

幼:別人會拿走的。

……

2、師:藏在哪兒最安全最合適呢?

3、師:豆豆在灌木叢裏發現了一個空心木頭,它把小毯子藏進去了,這樣安全嗎?

幼(齊):很安全。

四、閱讀後半部分,體驗家人的關愛,和朋友在一起的快樂。

1、教師講述故事後半部分,師:豆豆找到小毯子了嗎?

幼:沒有。

師:全家人怎麼來安慰豆豆的呢?最後他怎樣的?

幼:爸爸給她講故事。

幼:媽媽端茶給他喝。

幼:哥哥送玩具給他。

幼:豆豆不再傷心了。

2、師:家人的愛讓豆豆慢慢地淡忘了心愛的小毯子,它在樹林裏和朋友們找到了更多的快樂,它真的長大了,不再依戀他的小毯子了。

3、集體完整欣賞故事。

五、拓展話題:愛溫暖着我們,快樂伴隨着我們。

1、師:豆豆感受到了家人的愛,你們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嗎?有哪些人的愛呢?

幼:爸爸媽媽的愛。

幼:老師的愛。

幼:家裏所有人的愛。

……

2、教師小結:只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我們就能感受到生活中時時有愛溫暖着我們,處處有快樂伴隨着我們。

六、總結性談話

孩子們,我們小時候也會有非常喜歡、特別依戀的東西,有的是心愛的玩具,有的是身邊最喜歡的人。當我們成長到再也不依戀他們的時候,我們也可以把它藏起來。

師:藏在哪兒呢?

幼:藏在我的小房間裏。

幼:藏在我的`櫃子裏。

幼:藏在我們的心裏。

幼:藏在我們的記憶裏。

師:孩子們,大聲的告訴我,你們真的長大了嗎?

幼(齊):我們真的長大啦!

師:瞧,洋洋底氣十足,手都舉起來啦!

幼(齊聲歡呼):我們真的長大了!

師:別忘記把你的快樂傳遞給周圍的人,讓大家分享你的快樂。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與幼兒一起學習了故事:《我喜歡我的小毯子》,這是一個很美的故事,貼近幼兒生活。我採用了分段欣賞的方法,讓幼兒有一個討論、表演、猜想的學習過程。但由於我沒有把握好提問問題的重點,使得整個活動過程沒有達到預設目標。先前請小朋友來模仿豆豆大到能單腳跳上一整圈,範圍太大了,僅僅讓幼兒嘗試一下即可。主要是要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討論、猜想,來猜猜小兔子豆豆對小毯子的依戀之情。小朋友們感受到了來自家人、朋友對他們的愛,感受到了可愛的豆豆起伏的心理變化。但來自家人朋友的愛並不是豆豆忘記她的小毯子的全部原因。重點在豆豆後來沒有找到小毯子時,做的一系列事情。

我在活動中沒有完全地帶動幼兒的興趣,教態沒有到位,導致幼兒的積極性不高,勉強的配合完成了整個活動。

小百科:毛毯。今亦泛稱以棉、毛或化學纖維織成者。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探究水的興趣。

2、初步瞭解瓶內石子量的多少與小瓶在水中的沉浮之間的關係。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水、抹布、小玻璃瓶16個、清洗乾淨的大桶8個(用以盛水)、小石子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有多次玩水的經驗,已經感知並探索過水有浮力、會流動等基本特徵。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探索通過增減小瓶裏的石子來改變小瓶在水中的位置。

難點:讓幼兒理解小瓶裏裝的石子多,就可以沉下去,反之則浮起來,進而讓幼兒理解如何讓浮着的小瓶沉下去,沉下去的小瓶浮起來。

活動過程: 1、通過提問引出話題,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教師:請幼兒猜一猜,把這個小空瓶放在水中會怎樣?是浮在水面上呢,還是沉到水底?(出示小玻璃瓶和裝水的大桶,幼兒進行猜測。)

教師:現在再請幼兒猜一猜:在小瓶裏裝上石子放在水中小瓶會怎樣呢?

2、幼兒親自動手操作,通過不斷改變小瓶裏石子的數量探索小瓶在水中的位置。

(1)教師交代實驗規則和注意事項。

①小玻璃瓶容易破碎,所以一定要輕拿輕放。

②每次打開瓶子裝完小石子後要將瓶蓋擰緊再放在水中。

③小石子掉了要及時撿起來。

④兩個幼兒共用一個大桶,水灑了要用抹布擦乾淨。

(2)幼兒親自動手操作。

①幼兒將小空瓶放入水中,發現小空瓶是浮在水面上的,從而驗證了自己事先的猜想。

②引導幼兒探索如何將浮在水面上的小空瓶沉到水底。

教師:我們在小瓶裏裝些石子會怎樣呢?

幼兒:可能還在水面上。

幼兒:不一定,有可能會沉下去。

教師:你們的意見不一樣又怎麼知道哪種方法正確呢?

幼兒:那我們試一試吧,看看怎麼才能讓浮在水面上的小瓶沉下去?

幼兒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神情都非常專注,有的幼兒在小空瓶裏裝滿了石子,放入水中,小瓶一下子沉入水底。有的幼兒只在小空瓶裏裝了幾個石子,小瓶仍然浮在水面上。教師引導幼兒說說爲什麼在小瓶裏裝了石子還漂在水面上。經過反覆實驗、嘗試,最終每名幼兒獲得了成功體驗,都能在小瓶裏裝入足夠的石子使小瓶沉入水底。

③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如何將沉入水底的小瓶再浮起來。

教師:現在小瓶裏裝上石子都沉在水底了,我們還能讓它們再浮上水面來嗎?

幼兒再次操作、探索,大部分幼兒都意識到要讓小瓶浮在水面上就要把小瓶裏面的石子拿出來一些。有的幼兒一下子拿出許多石子,瓶子裏只剩一點,放入水中便獲得了成功。教師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引導獲得成功的幼兒再往小瓶裏放進一些石子看能否還浮在水面上。有的幼兒只取出幾塊石子,將小瓶放進水中,還是沉在水底,但這些幼兒並不氣餒,繼續探索,一次次減少瓶子裏的石子,反覆實驗嘗試,最終讓小瓶浮在水面上。

④引導幼兒探索如何增減小瓶裏石子讓小瓶處在水中間,既不沉到水底,也不浮在水面上。

教師:剛纔我們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知道了,在小瓶裏裝上石子它能沉到水底,拿出一些石子它又能浮在水面上,那我們怎樣能讓小瓶懸浮在水中間呢?

幼兒的意見不一,有的幼兒說把小瓶裏石子拿出一些,有的說應該再增加一些石子,於是幼兒又開始反覆嘗試、操作。幼兒做實驗時非常認真,通過不斷增減瓶裏的石子,甚至將大的石子換成小的或將小的換成大石子,探索如何使小瓶懸浮在水中。由於小瓶處在水中是一種懸浮狀態,這就要求物體的密度和水的密度是一樣的,所以這一實驗結果很難成功。

3、教師引導幼兒進行經驗分享。 (1)請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在實驗中是怎樣讓小瓶沉在水底、或浮在水面上的。

(2)引導幼兒討論:小瓶由浮變爲沉或由沉變爲浮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3)教師引導幼兒進行經驗總結:同樣大小的物體,越重就越容易下沉,越輕就越容易浮起來。

教師將幾個幼兒的實驗小瓶擺在前面的桌子上,並請幼兒將裝有小石子的小瓶按照由多到少進行排序。教師從多的開始拿逐一讓幼兒猜一猜放到水裏會沉還是浮,開始幾名幼兒都異口同聲地回答:“沉下去!”幼兒答得都很正確。當取到中間的小瓶時,幼兒的猜測出現了分歧,有的說是“浮”,有的說是“沉”。當第一個出現浮起來的小瓶時,有的幼兒馬上說出了以後幾個小瓶都是浮上來的。

教師:“爲什麼你們認爲以後幾個小瓶都會浮在水面上呢?”

幼兒:“因爲小瓶越往後就越輕,小瓶中裝小石子多了就重,小瓶就沉下去;石子少就輕,就會浮在水上。”

4、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沉浮實驗,探索在小瓶中裝上其他東西怎樣讓它浮在水面上、沉入水底或懸浮於水中。

幼兒園教案 篇7

一、設計意圖

3歲半到4歲的幼兒已經開始掌握計數活動,並學會按計數活動的要素進行計數,形成了最初的數概念。我班幼兒現處於小班下學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和訓練,已經能夠按順序口頭數數,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4以內物體的數量,並說出總數。根據幼兒計數能力發展的順序:按順序口頭數數→按物點數→說出總數→按數取物,特設計此次數學教育活動。

二、活動內容:做客——按數取物(5以內)

三、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操作活動,並能按要求完成操作活動。

2、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物體的數量並說出總數。

3、學習按數取物,根據5以內的指定數量取出相等數量的物體。

四、活動準備:

教具:帶圓點的蘑菇形房頂用1—5的點卡表示;貼有小動物的房間,分別爲五種不同的動物;大子兩顆。

學具:幼兒人手一份操作學具(“糖”、糖紙、數字卡等)。

五、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練習點數

唱歌《開車歌》到小動物家做客。依次出現小動物的房間:“看看我們先到誰家啊?”(小豬)“有幾隻小豬在家?”(3只)打亂順序出示,請幼兒

點數並說出總數。

小結:大家都數一數,知道每個房間住着幾隻小動物。

(二)遊戲“掛門牌”——將數字與數量對應匹配

“小動物的房子蓋好了,可是它們都忘記掛門牌號了,我們大家來幫它們掛一下吧!”請幼兒分別用數字卡表示門牌號。並提問:“你怎麼知道這個門牌號是хх家的呢?”

小結:小狗的房間裏住着一隻小狗,門牌號應該是1。(類推)

(三) 遊戲“包糖果”——練習按數取物

1.教師擲有點卡的子,幼兒根據點卡數量取出相應數量的糖紙,邊拿邊說:一個點我拿一張糖紙。(重複遊戲)

2.教師擲有數字的子,幼兒根據數字取出相應數量的糖紙,並邊拿邊說。

3.幼兒自由“包糖果”,把糖果送給自己想送的小動物。

小結:有幾隻小動物就包幾顆糖果。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並掌握在上車時、乘車過程中及下車時的安全常識。

2. 教育幼兒要注意安全,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3. 知道危險來臨時如何保護自己。

4. 培養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用小椅子搭建一個公共汽車的場景,方向盤一個。

2、教學圖片。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興趣,組織幼兒討論乘車時應該注意什麼。

1.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去××地方秋遊。乘什麼車去呢?乘車時應注意些什麼呢?

老師根據幼兒的討論內容,請幼兒找到相應的操作卡片,讓幼兒分析原因,知道怎樣做是對的。

2.你們是怎樣和爸爸媽媽一起乘車的呢?

3.小結。

我們乘車時,首先要依次排隊上下車,不能擁擠;上車後找到座位坐穩或用手抓住扶手站穩;乘車時不能鬨鬧,不能將頭、手伸出窗外;在車上不能吃帶殼、核、小顆粒的或棒狀食品;車停穩後纔可以依次下車。

  二、組織幼兒在設置的汽車情境中游戲,鞏固幼兒的安全乘車常識。

1.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遊戲規則。

2.將幼兒扮演乘客和安全檢查員進行遊戲。

活動反思:

首先,通過提問,瞭解孩子們平時乘坐公交車的經驗,讓幼兒說說他們在車上看到什麼?鼓勵孩子們能大膽、積極說出自己的經歷和想法。在看圖講述的過程中,孩子們都能積極講述圖中所發生的事,並能正確判斷圖中的小朋友的行爲對不對,爲什麼做得不對,這樣做有哪些危險,從而瞭解正確的乘車規則。通過這次活動,我班幼兒對安全乘車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知道乘坐交通工具時應遵守的交通規則。

幼兒園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夠通過想象把水果變成別的東西,並將想到的東西便現在畫面上。

2.體會畫想象畫的快樂,提高對繪畫的興趣。

3.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4.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認識並會畫各種水果。

2.幻燈片,幼兒繪畫工具。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師一邊操作幻燈片,一邊講述故事,引發興趣,導入主題。

(一)教師:"有一天,一位魔法師來到了一片美麗的草地,他撒下了一些有魔法的種子,這些魔法的種子長成了一顆奇妙的大樹,樹上結滿了各種各樣的水果,這些水果都是有魔力的,會變化,不信你瞧!"

(二)出示水果娃娃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二、教師講解示範

(一)教師:"今天我們也來做魔法師,把水果變成水果娃娃。"

(二)教師演示將蘋果畫上眼睛、嘴巴變成蘋果娃娃。

(三)蘋果上邊和下邊分別變出一個長方形,又變出了一些鬚鬚變成了小燈籠

(四)在桔子的一個角上變出了兩條直角線,又變成了方向盤,在標出兩個圓形的輪子就變成了一輛小汽車。再加上幾節桔子車廂,又變成了一列小火車。

(五)在西瓜上面變出一個三角形,像個屋頂,在變出門和窗戶,還有小煙囪,就變成西瓜房子。

(六)在香蕉變出桅杆,紅旗就變成了香蕉小船。

三、幼兒練習

(一)幼兒作畫,教師觀察指導。

(二)圖形幼兒先畫好水果,再在水果上進行添畫將它變成其他的東西。

(三)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把畫面畫滿,圖上好看的顏色。

(四)幫助能力弱的孩子選擇水果進行想象,克服想象過程中的困難,完成作品,享受成功的快樂。

四、幼兒作品講評

(一)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對想象力豐富,構思奇特的作品給予表揚。

(二)教師對幼兒的作品進行整體評價和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