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彙總6篇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彙總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37K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彙總6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畫畫的過程中,瞭解小熊臉部的特徵。

2.用圓形,嘗試表現小熊的臉部特徵。

3.體驗兒歌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繪畫活動樂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5.感受作品小熊的美感。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對形狀有一定經驗。知道繪畫作品中背景的意思。

物質準備:教師用ppt(小熊的畫法及小熊實物圖片)人手一支筆,一張畫紙和一些圓形餅乾;背景用圓形各色即時貼。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圓形,引出圓形餅乾。

1.出示圓形,幼兒想象。

這是什麼,什麼東西是圓圓的?(幼兒自由想象)

2.出示餅乾,導入主題。

圓圓的還像圓圓的餅乾。(出示餅乾)猜猜誰喜歡吃餅乾?

二、邊聽邊看,瞭解熊的臉部特徵。

1.觀看ppt,聽兒歌看繪畫過程。

兒歌:圓圓圓圓一塊餅,啊嗚用力咬一口,一根小棒往下戳,變成一根棒棒糖,放到彎彎嘴巴里,掉下兩塊餅乾屑,拉手跳個圓圈舞,先開一朵半圓花,又開一朵半圓花,哇哦!一隻小熊畫好了。

2.再次欣賞,鞏固繪畫小熊的步驟。

3.貼上背景,完成完整的美術作品。

要求:畫好小熊後,在小熊的背景裏貼上一塊一塊餅乾,給小熊吃的飽飽的。

三、幼兒作畫,嘗試繪畫小熊。

1.幼兒自由創作,嘗試繪畫。

2.教師巡迴指導,張貼幼兒作品。

3.觀看實物小熊ppt,完整欣賞熊的特徵。

四、分享餅乾,體會吃餅乾的快樂。

吃餅乾,體會快樂,結束活動。

小百科:熊(英文名稱:Bears):是食肉目熊科動物的通稱,熊平時還算溫和,但是受到挑釁或遇到危險時,容易暴怒,打鬥起來非常兇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認識五個手指的名稱。

2、複習數字1、2、3、4、5。

3、讓幼兒體會遊戲的樂趣,發展幼兒開朗,樂觀的性格。

4、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狗、貓、羊、鴨子、青蛙等動物指偶。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做《五個手指頭》的律動。

2、以談話的形式引出課題:

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動物朋友,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動物朋友呢?

3、玩遊戲《五門開開》。

玩法:告訴小朋友有動物朋友來做客了,聽它們來敲門了,小朋友按照傳統遊戲的形式依次來開門,把門打開後,老師帶上指偶學某一種動物的叫聲,寶寶可以用普通話或者英語來說出動物的名稱,把動物客人請進來。(遊戲反覆進行)

規則:

1、每次只能請一位客人朋友。

2、最後要告訴大家你請了幾位客人能朋友。

延伸活動:請幼兒帶上指偶來玩遊戲。

活動反思:

通過這一遊戲的方式,寶寶對傳統遊戲的興趣又變得濃厚了,而且能夠在遊戲的過程中複習英語單詞,對動物的名稱和叫聲進行匹配,鍛鍊了寶寶安靜傾聽的能力,讓寶寶在輕鬆的環境中獲得更多的收益。

小百科:手指是指人手前端的五個分支。手掌的五個終端部分之一,手指一般有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這五個。話說:十指連心。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用拖拉玩具進行繞障礙走。

2、提高空間方位知覺的準確性。

3、促進幼兒手腳和全身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4、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活動準備

1、各種拖拉玩具、大積木、小椅子、獨木橋等。

2、在場地上設置各種障礙,距離爲3米。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主練習

1.每人拿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

2.幼兒手持一個拖拉玩具四散走,教師提醒幼兒相互間不碰撞。

3.幼兒自由走過任何一個障礙物,也可以自由在障礙物間繞着來回走。

4.幼兒手持玩具一個跟着一個在直線上走,後面的幼兒不要踩着前面的玩具。

二、聽信號走

1.聽老師口令,變化不同的方式走。

(走圓圈、走獨木橋、繞障礙走等。)

2.分組聽口令,變換不同方式走。

3.交流走的方法。

三、遊戲鞏固

幼兒分成4隊,每對幼兒拖拉玩具依次輪流繞障礙、走過獨木橋。

幼兒隨着音樂,拉着玩具回教室。

小百科:玩具適合兒童,更適合青年和中老年人。它是打開智慧天窗的工具,讓人們機智聰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爬的動作,是一種手腳協調地、交替地、有節奏的運動,這種活動不僅有利幼兒身體兩側肌肉健康發展,而且還有利於促進幼兒大腦兩個半球的發展,幼兒很喜歡在地面上爬動。我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讓其在“烏龜媽媽”的帶領下,模仿生動形象的“小烏龜”在地面上自由爬、向指定方向爬等,通過遊戲能提升了孩子爬的技能,並體驗了親人、同伴之間的關愛和互相幫助。

活動目標:

1。掌握手膝着地爬的基本動作,能在爬的過程中保持身體平衡。

2。增進關愛老人的情感。

教學準備:

每個幼兒背上背一個筐扮小烏龜,禮物人手一份。創設老奶奶家的情境。請一名老師扮老奶奶。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今天,天氣真好,寶寶們,我們一起去玩玩吧。先跟媽媽一起運動運動身體吧,屁股扭一扭、找個朋友碰碰頭,轉個圈圈動一動、找個地方坐下來。

二、練習動作,掌握方法

1、寶寶們,我們好久沒見奶奶了,今天我們去看看奶奶吧,奶奶家離我們很遠,我們要不怕累,自己爬着去的,你們能行嗎?(行)那我們先一起來練習一下爬的本領吧。

2、小烏龜跟着媽媽爬(引導幼兒手、膝着地,頭擡起看着前方)

3、媽媽與小烏龜有一定距離,讓小烏龜爬到媽媽身邊來。

三、創設情境,掌握平衡

1、我們去奶奶家還要給奶奶帶一些禮物呢,那我們到了奶奶家要和奶奶說些什麼呀?(引導幼兒說一些與奶奶問好的話)

2、把禮物放進背殼裏)那我們先試試看,怎麼爬纔不會讓禮物掉下來。(幼兒自由練習)

3、媽媽講解要領:爬得時候身體不能搖來搖去,要保持平衡,眼睛看着前方,禮物就不會掉下來了。

4、給奶奶送禮物。我們現在要去看奶奶了,小烏龜跟着媽媽一起爬過去看奶奶。

四、放鬆運動、結束活動

1、到了奶奶家引導寶寶與奶奶打招呼,把禮物送給奶奶,並給奶奶捶錘背,唱個歌,和奶奶一起做一個放鬆運動。

2、跟奶奶說再見,小烏龜和媽媽一起爬回去。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玩一玩、看一看中,對物體下落現象產生興趣和探索慾望

2、樂於身體動作表現物體下落的樣子,並嘗試進行語言描述

3、初步嘗試用“畫畫”的方法記錄。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在培養幼兒對常見的物體掉下來的方式感興趣,以及培養孩子初步的探究慾望。從而讓幼兒體驗到創造的樂趣,在相互學習中提高了表達和交流的能力。

通過遊戲,讓幼兒自由嘗試觀察、探索,用身體動作把所觀察到的現象表現出來,再將動作轉化成語言,並初步嘗試用“畫畫”的方法記錄

教學準備:

1、羽毛、沙包、紙條、積木、綵帶等各種落體

2、紅、綠魔術盒各一個,籮筐若干

3、大記錄表一份,幼兒記錄表若干

4、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準備好的材料,引起幼兒興趣。

(一)介紹材料,引出問題。

1、請幼兒在魔術盒裏摸一摸、猜一猜

今天老師帶了兩神祕的箱子,裏面藏着一些不同的、有趣的東西請你們上來摸一摸。

先請一個孩子來紅箱子裏摸一摸(羽毛、紙條?樹葉)

拿在手上感覺怎麼樣?(引導:重的還是輕的)

再請一個孩子上來到綠箱子裏摸一摸(積木、蓋子、小夾子)

拿在手上感覺怎麼樣?

現在陳老師把手舉得高高的,然後一鬆,他們就會怎麼樣啊?(掉下來) 那你們猜猜**掉下來和**掉下來的樣子會一樣嗎?(幼兒猜測)(**具體東西要看幼兒從箱子裏摸出什麼)

二、擺弄落體進行自由感性探索。

(一)第一次自由探索。

1、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玩一玩,觀察它們下落的情景。

那到底**和**掉下來的樣子是不是一樣的,請小朋友自己去找答案。

老師在後面放了**、**還有其他好多好玩的東西,請你們都去玩一玩。你可以一樣一樣地玩,也可以兩樣一起玩,看看他們落下來的樣子是怎樣的。

2、 進行討論。

(“小客人都玩累了,咱們先把它們送回家休息吧?記住,可別把小客人丟了呀!”)

剛纔你玩的是什麼呢?那請你來用動作模仿一下,他是怎麼樣掉下來的。(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

能不能把它掉下來的樣子說出來呢?(引導幼兒進行語言描述)

3、小結:

師:羽毛、樹葉、紙條都是搖搖晃晃、飄呀飄、飛呀飛……地掉下來的(具體描述語言看上課情況定)。那積木呢?積木是怎麼樣掉下來的?(幼兒操作後發現積木是直直的快快的掉下來的),還有我們剛纔玩的還有哪些東西是和積木掉下來的樣子是一樣的呢?

4、師幼共同嘗試用“畫”的方法記錄。

羽毛、花瓣、紙條、……掉下來的樣子,我們會說,也會做,真能幹。咱們來做一回小小記錄員,把他們掉下來的樣子,一起和老師用學過線條把它們畫出來吧。(引導的語言把物體下落的過程和相應的線條結合起來,例:小積木是直直地落下來,我說:“噢,小積木是直直地落下來的,那它象我們學過的哪個線條呀?”當孩子們說出直線後,我們又一起用手在空中畫出了這個線條,教師並在大記錄表上做好記錄)

(二)第二次自由探索

1、 請幼兒玩玩桌上其他東西(綵帶、沙包、餐巾紙、拼圖碎片等)看看東西是怎樣掉下來的,可以與同伴交流、觀察東西掉下來的情景並嘗試自己用畫畫的方法把他記錄下來。(幼兒操作記錄表只有兩種需要記錄的材料)

2、評析幼兒作品,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記錄的是什麼的,是怎麼樣掉下來的並再次用動作表示。

三、活動延伸

遊戲:變變變

師:我做魔術師,變變變,變出什麼,你們就說一說,做一做。

在我們的教室裏,我們的幼兒園裏,還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它們掉下來的樣子也非常有趣,我們一起去找一找,玩一玩吧!

反思:

在這節課上花了很多時間修改教案,自以爲已經很瞭解全部內容,可是哪知沒有完全的吃透。在引導幼兒在描述什麼物體掉下來的樣子過於侷限,限制了孩子的發散性思維,而且在擺放材料的時候沒有考慮幼兒興奮的情緒,造成擁擠。而且在前期導入部分時間有點長,自身語言不夠精煉,有點拖沓。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今天的語言活動是“秋天的幼兒園”,拿到課題後想到:如何和孩子們一起聊這個話題呢?小不點兒能說出個子醜寅卯嗎?

爲了獲取一些經驗,與小四班錢老師聊了聊,她說她是先給孩子看了一些秋天的照片,勾起孩子們的經驗,然後再出去看幼兒園的秋天,孩子們講得還不錯。擔心消除了一些,走進了教室。

與江老師溝通之後,知道孩子們已經看過秋天的圖片,談過秋天的話題,心想孩子們應該有一些經驗的。

進入課堂了,和孩子們問好之後,玩了“棒棒糖”的遊戲,孩子們還是比較專注的。提問:“小朋友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啊?”“秋天。”“是的,現在是秋天了,那麼秋天有什麼呢?”孩子們很快調動了經驗迴應我,“我喜歡請舉手的孩子來說話。”不經意的一句提示,暗示孩子們要先舉手再說話,因爲畢竟是集體活動,不舉手說話是無法聽清的,我希望從小班開始就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們知道舉手了,一個舉得最好的'男孩子們得到了發言權:“秋天有花。”陸續地有孩子們發言:“秋天有果子。”“秋天有菊花”“秋天樹葉落下來了。”“秋天有稻子。”“有米”“秋天有蝴蝶。”“秋天有蝴蝶嗎?”我的反問,這話證明我自己對這一問題的不確定性,也給孩子一個暗示,可以再探究探究這個問題。(當我記錄這段文字的時候,上網搜索了一下,得知氣溫不低於十度就能看到蝴蝶,也就是說我們這裏秋天偶爾是能看到蝴蝶的)……簡短的談話之後知道孩子們對秋天的瞭解還真不少。

於是,我們開始找尋幼兒園裏的秋天,走之前和孩子們說:“我帶了相機呢,如果你看到什麼漂亮的東西讓叫我拍下來,好嗎?看看誰的眼睛亮,我拍的東西多。”這樣的提示比:“小朋友們要仔細看啊,不要隨便走”等等要奏效得多,且主體變成了孩子。

帶着孩子們走出教室,走向那棵老師們對之深有感情的銀杏樹,路途中看到窗外幾盆菊花,那是孩子們帶來的,有紅的、在黃的還有白的,孩子們不禁蹲下身去聞聞花香,那模樣着實可愛,馬上拿起相機拍下這一美麗的瞬間。接着我們來到銀杏樹下,先擡頭看樹葉,看樹上的果子,孩子們驚奇地發現樹葉黃了,尤其是樹頂的葉子都黃了,樹上還有一棵一棵的小果子呢,慢慢地我們來到銀杏樹下的草地上,我們找到了樹葉,一片兩片三片,大家都找到了樹葉,我們還下了一場樹葉雨呢,第一場雨比較小,第二場再下的時候就大多了。這時候一個小男孩舉起一棵銀杏果:“老師,這裏還有果子”。我睜大眼睛“啊?真的呢,這裏還有果子呢,還有誰找到了呀?”孩子們紛紛低頭找果子,好幾個孩子都找到了呢。孩子們在樹下遲遲不肯離去,於是,我們與樹抱一抱,告別,孩子們一人抱不過了,幾個人一起抱,一個一個與樹擁抱告別“銀杏樹再見,銀杏樹再見。”慢慢地我們來到了紅楓樹下,孩子們發現了,這棵樹的葉子是紅色的,不過樹葉沒有掉,我們先與樹打招呼“紅葉樹,你好。”慢慢從樹下走過,“紅葉樹,再見。”一路走着走着,我們經過了桂花樹,此時的桂樹已沒有了花香,不過那挺拔的身姿依然讓人振奮。走到大型玩具了,這是孩子們的最愛,他們都提醒我“老師,把大型玩具也拍下來吧。”我已經聽懂了孩子們的心,其實他們很想玩呢,可是,今天我們不是玩大型玩具的呀,但也不能讓他們太遺憾吧,爲滿足孩子們的心理,引導着他們在獨木橋上走過,然後我們來到了草地,站在長長的草地邊,小草有些黃了,讓孩子們與小草問個好,輕輕摸摸小草的頭,“小草,你好,小草,你好。”驚訝地發現:“咦?小草怎麼溼的呀?”我的問題一經拋出,孩子們馬上猜想:“下雨了。”“澆水了。”其實這是露珠呢,但是我並沒有將答案直接告訴孩子,讓他們慢慢再瞭解吧,相信孩子們回去肯定會問大人的,這種探究意識應該從小培養呢。當我們走到有太陽照射的草地邊時,我們再與小草問好時,發現小草不溼了,“咦?爲什麼這裏的小草不溼呢?”問題問出之後,孩子們幾乎齊聲說:“太陽曬的。”看來這一問題沒有懸念,開心地表揚了孩子之後,我們與小草告別,來到竹園,看到高高的竹子,孩子們非常開心,這裏幼兒園近兩天剛來的客人呢。爲了不讓竹子刺着,我們只遠遠地看了一下就與之告別了。

沿着幼兒園操場環行了一週之後,我們回家了,到教室裏面孩子們聊起了看到的幼兒園裏的秋天,他們對銀杏果、紅樹葉、小草、溼溼的草、竹子都記得很深呢。

原想將照片放出來和孩子們一起回憶與分享的,不知爲什麼我的U盤不幫忙,最後只能將照片拷在電腦裏,留着課後再慢慢看了。

很喜歡這樣的課堂,和孩子們邊走邊聊,也許孩子們對這些都很感興趣,也許因爲課堂節奏的把握,也許因爲平時常規比較好,今天孩子們很專注,這種感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