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彙編7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彙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教案範文彙編7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蚌殼貼畫

活動目標:

1.能用蚌殼、綵線進行裝飾花瓶、扇面。

2.感受蚌殼裝飾的畫面美,體驗和爸爸、媽媽一起創作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欣賞範例:(出示實物)

師:小朋友們,老師這裏有一幅畫,畫上的花瓶是用什麼裝飾的呢?(各種顏色的線,蚌殼)

  二、出示ppt兩張圖片

師:那老師這裏還有幾個漂亮的花瓶圖案,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教師出示第一張ppt圖片)

師:瞧,這個花瓶裏的綵線勾出了什麼形狀?愛心裏面貼了什麼?(小結:老師用蚌殼把愛心圖案貼得滿滿的)

師:這個花瓶裏除了有愛心,還有什麼圖案和線條呢?(教師小結:波浪線、彈簧線、直線,在線和線空的地方,還可以用蚌殼拼一拼、貼一貼,把花瓶打扮得更漂亮。)

師:好,我們看下一張,看看這個花瓶的裏有些什麼圖案?(教師出示第二張ppt圖片)這兩朵花是用什麼做出來的?(蚌殼可以做出花的花瓣、花的葉子,只要我們看着蚌殼的樣子,想一想、拼一拼就能做出好看的圖案。點擊樹的那副。瞧,老師還把它做出了什麼圖案?)

Ppt欣賞:老師還用蚌殼和綵線裝飾了好多扇面和花瓶,我們一起來看看。喜歡這些花瓶和扇面嗎?他們看上去怎麼樣呀?

 三、介紹材料

師:今天就要和爸爸媽媽一起用蚌殼和綵線做好看的花瓶、扇面。老師這邊有一張畫好花瓶輪廓的卡紙,待會兒我們有兩種方法來裝飾花瓶,扇子。第一種方法,我們可以先用鉛筆畫好你想要的圖案,畫好後我們就用雙面膠把花瓶的外形輪廓勾好,再用貝殼把你所畫的圖案填滿;或者,我們可以直接根據蚌殼的形狀來拼貼組合圖案,那下面就請你們選擇自己想要的材料去完成你們的作品吧。

師:這邊我還有幾個要求,請各位家長看好自己的孩子,因爲蚌殼有點尖,避免孩子戳破手指。如果有家長需要用到502膠水的,請到老師這邊來拿,但不要讓孩子接觸到。等作品完成後,請各位家長在作品的右下角寫上孩子的名字

師:那現在請小朋友們和你的爸爸媽媽一起去完成你們的作品吧。

 四、裝飾“花瓶”“扇面”(播放ppt)

 五、完成作品

師:請各位家長完成作品後交到老師這邊來。

 反思:

本次活動我們小班組的老師充分考慮幼兒的實際,收集了貼近幼兒生活的蚌殼作爲活動材料,親子共同參與,合作裝飾花瓶、扇面。因爲蚌殼是我們渭塘特有的東西,激發了幼兒和家長創作的興趣,在家長的引領下,孩子們大膽的利用各種輔助材料,完成了一幅幅美輪美奐的作品,充分感受到了蚌殼裝飾的畫面美,體驗到了創作成功的快樂。在完成作品的同時他們也收穫了許多快樂,此項活動不僅溝通了家長與幼兒間的交流,更增加了孩子的知識經驗,讓小朋友一同參與到快樂成長中來,使孩子的動手能力進一步得到了鍛鍊。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理解歌詞內容,能有力、自豪地歌唱。

知道運動能抵禦寒冷。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北風爺爺”對話音頻及圖片;《北風爺爺別神氣》歌曲音頻及伴奏、“北風爺爺別神氣”圖譜。

活動過程

播放對話音頻及圖片“北風爺爺”,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冬天到了,北風爺爺可神氣了,“呼呼”地吹着冷風,小動物們都害怕地躲進了家裏。但飛飛非常勇敢,他要和北風爺爺比一比。

播放歌曲音頻及圖片《北風爺爺別神氣》,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飛飛是怎麼和北風爺爺比試的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飛飛對北風爺爺說了什麼?試試用歌詞裏的話說一說。

——他做了哪兩個動作把北風爺爺嚇跑了?

——爲什麼跑跑跑、跳跳跳能把北風爺爺嚇跑呢?(因爲運動能讓我們的身體變得暖和,就

不怕北風爺爺了)

播放歌曲音頻、伴奏及圖譜《北風爺爺別神氣》,鼓勵幼兒有力、自豪地歌唱。

1、播放歌曲音頻及圖譜,引導幼兒跟唱歌曲。

2、播放歌曲伴奏及圖譜,鼓勵幼兒有力、自豪地演唱。

——要怎樣唱出飛飛非常勇敢的樣子?(大聲、有力地歌唱)

播放歌曲伴奏《北風爺爺別神氣》,引導幼兒創編歌詞。

——除了跑和跳,我們還可以做什麼運動嚇跑北風爺爺?(走走走、爬爬爬、踢踢踢)

——試試把你們想的辦法唱出來。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在表演區,投放歌曲伴奏《北風爺爺別神氣》,引導幼兒繼續創編歌詞並表演唱。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一:會議主旨:

爲了進一步加強家園聯繫,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充分發揮家園 教育合力,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走進班級教育,理解並主動配合老師的工作,營造寬鬆、和諧的教育、溝通氛圍,共同爲孩子的健康成長創建“綠色”環境。因此小二班學期初班級家長會做出如下安排:

二:活動時間:20xx年2月28日中午14:00—16:00

三、活動地點:二樓美工室

四、活動目標:

1、讓家長了解小班孩子的年齡特徵、新學期的安排、主要的教育工作、介紹相關教材的使用。計劃以及家園配合的工作。

2、 本學期的主題活動介紹及家長配合的情況(可舉例說明)

3、 教師與家長密切溝通,使家園教育達成一致性。

五、活動準備:

1.通知所有家長來園參加家長會。

2.佈置活動場地:班級老師。

六、具體活動方案

1、家長簽到。

2、 班主任老師講話:班級管理總體情況以及本學期各科教學目標,

介紹教材的使用、和家園等配合方面。

3、介紹小班幼兒年齡特點

4、本學期大型活動介紹。

5、活動結束,與家長進行個別溝通。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遊戲活動中主動合作活動的意識不強,我就設計了有趣的《小火車鑽山洞》遊戲活動,讓一組幼兒手拉手搭山洞,另一組幼兒做成小火車鑽山洞,以此培養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遊戲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團結協作意識,體驗合作的快樂。

活動目標:

1、 培養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合作精神。

2、 進一步聯繫正面鑽過70釐米高的障礙物

活動重點:學會如何搭建山洞,在穿過時一個跟一個走。

活動難點:學會輪流鑽山洞,在穿山洞時幼兒不推不擠。

活動準備:拱門、《火車開來了》的音樂

活動過程:

1、 熱身活動:跟着《健康歌》音樂有節奏的活動全身。

2、 創設談話情景引入活動,幼兒初步瞭解火車的結構和山洞的特徵。

3、組織幼兒玩遊戲“開火車”

(1)用拱形門做山洞,教師扮火車頭帶領幼兒開火車,

遊戲開始,教師說“開火車了,嗚——”幼兒兩臂屈肘前後擺動,模仿火車車輪的轉動,一個跟着一個走,邊走變念兒歌:“一列火車長又長,咔嚓咔嚓向前方,鑽山洞,過大橋,運糧運煤忙又忙。嗚—咔嚓咔嚓。”幼兒齊發“哧—”的聲音,蹲下,遊戲重新開始。

(2)增加遊戲難度:讓一組幼兒搭山洞,另一組第一個幼兒坐火車頭,其他幼兒都做車廂後面幼兒拉着前面幼兒的衣服往前走,待聽到“火車到站了”的口令後,即可自由走動。火車繼續開始,每人要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繼續往前走。鑽山洞時要一個跟着一個走,不推不擠。

(3)幼兒跟着《火車開來了》的音樂用呼啦圈首尾相連做小火車鑽山洞遊戲

4、放鬆活動:幼兒拍拍自己的小腿、小胳膊等等做放鬆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根據孩子們的興趣,我們開展了“蔬果舞會”的主題活動。隨着活動的展開,孩子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蔬果。一次,不知是誰把葡萄和西紅柿放進了金魚缸裏,引來了許多孩子的圍觀與議論。經瞭解得知,原來他們是想給金魚餵食,結果發現蔬果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在水下面。孩子們對此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我們生成了這一活動。

  目標:

1.觀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初步獲得有關物體沉浮的經驗。

2.學習用簡單的方法記錄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狀態。

  準備:

每張桌上放有蘋果、香蕉、葡萄、西紅柿、土豆等蔬果,一盆水,記錄卡(卡上畫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線)和各種蔬果小圖片若干。

  過程:

  一、想一想,猜一猜。

師:這裏有許多水果、蔬菜,小朋友快來看呀!

孩子們饒有興趣地指點着,議論着。有的描述着它們的形狀,有的回味着它們的味道,有的掂量着它們的重量……

師:你們有沒有想過把它們放到水裏會怎麼樣?蘋果放到水裏會怎麼樣呢?葡萄、西紅柿、土豆呢?

孩子們爭論起來,有的說會沉到水底,有的說會浮在水面上,也有的說會在水的中間。

師: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請把你們的猜想記錄下來。可以使用蔬果小圖片和記錄卡,按自己的猜想分別把小圖片擺放在水面、水底或水中間。

[在實驗操作前,考慮到小班孩子的能力水平,教師準備了直觀形象的記錄卡和蔬果圖片。不作任何提示,讓孩子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猜想和判斷,並作記錄,爲他們主動建構知識經驗奠定了基礎。〕

  二、玩一玩,比一比。

師:這些蔬菜、水果放在水裏到底會怎麼樣呢?請你們把它們放到水裏試一試。

孩子們把它們一一放進水裏,仔細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情況,然後在另外一張記錄卡上驗證記錄。教師則巡迴觀察,適時指導,引導幼兒將實驗結果與預想的結果進行比較,同時幫助他們在觀察沉浮現象時,正確運用“沉”和“浮”來表述。

[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於物體,真實地感受、記錄實驗的結果,驗證自己的解釋和猜想是否正確,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認識,並初步懂得了要得出結論必須以客觀事實爲依據。]

  三、講一講,議一議。

師:現在誰願意把你的發現講給大家聽聽?

幼:我發現蘋果是浮在水面上的,香蕉是沉在水底的,西紅柿是浮在水面上的,土豆是沉在水底的。

師:它們有的沉下去,有的浮起來,真有趣。

師:你們有沒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

幼:爲什麼大的西紅柿能浮起來,而小小的葡萄卻沉下去了呢?

師:這個問題要留給小朋友們去動動腦筋,找找答案。另外,還有一個問題也要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想想辦法,那就是怎麼樣才能讓西紅柿沉到水底去,讓葡萄浮到水面來?

(孩子們在玩耍中獲得了蔬果沉浮的經驗,他們自己提出的問題更引發了進一步探索沉浮現象的興趣。事實上,這一活動僅僅是一個系列探究活動的開端,以後的活動可以根據幼兒探索中不斷生成的新問題進行延伸。)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在集體中要守秩序,有先後意識,知道守秩序的重要性。

2、通過聽故事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在幼兒園及其他場合要守公共秩序。

3、樂意閱讀故事,並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翻開幼兒用書,傾聽故事《我排在你後面》。

建議教師提下列問題:

(1)在汽車站,你看到了誰?它們在幹什麼?(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在有秩序地排隊等汽車。)

(2)汽車來了,小動物們排隊上車,可是誰沒有排隊?他想幹什麼?

(3)大灰狼爲什麼不能站在松鼠的前面?什麼叫插隊?

(4)大灰狼插隊,小松鼠怎麼說的?小熊怎麼說的'?大象排隊了嗎?

(5)後來,大灰狼排隊了嗎?是誰說服了大灰狼的?大象是怎麼說的?

(6)最後,大灰狼是怎麼說的?

二.遷移故事經驗,組織幼兒討論:

1.你喜歡故事裏的誰?不喜歡誰?爲什麼?

2.插隊好不好?爲什麼不好?

3.在幼兒園裏,我們小朋友也要學會守秩序。如果不守秩序會怎樣呢?想一想:如果做操時,不排隊會怎樣?如果大家同時都想上廁所

,大家不排隊都涌進廁所會怎樣?如果小朋友出去遊玩走在馬路上,不排隊,大家隨便在馬路上行走又會怎樣?

4.想一想,如果大家都能守秩序又會怎樣呢?

5.平時,你還看見哪些地方,人們都是有秩序地工作的?啓發幼兒回憶生活中和父母外出時排隊的經驗,例如到銀行、超市結算,去麥當老用餐的時候等。

三.閱讀故事《我排在後面》。

教師帶領幼兒打開幼兒用書,是生共同閱讀畫面。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辨別清水。

2. 能把自己的發現大膽地表現出來。

3. 體驗探索和成功的樂趣。

3、彩色玻璃小球和彩色橡皮泥做比較 。

【活動重點】

1.學習運用多種感官協調解決問題。

2.學習用排除法得出結論。

【活動準備】

1.在日常活動中已感知過清水的特性。

2.每組四隻透明杯子,內裝清水、糖水、白醋、牛奶;一隻盤子內裝若干小勺。

【活動過程】

一、 辨別哪杯是清水

首先請幼兒猜猜四隻杯子中哪杯裝的是清水。

其次幼兒分組實驗,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辨別哪杯是清水,看看與自己的猜測是否一致。

(在辨別哪杯是清水的時候,應注意先讓幼兒實驗、感知,再一起交流、分享結果。根據實際情況,還可以增添鹽水、白酒等多種無色透明的液體供幼兒感知和辨別)

二、 交流分享

首先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請什麼幫忙才找出清水的。

其次請幼兒眼睛看一看:牛奶是白色的。鼻子聞一聞:氣味酸酸的,一定不是清水。嘴巴嘗一嘗:甜甜的是糖水,淡淡的、沒有味道的是清水。

再次請幼兒用眼睛看一看、鼻子聞一聞、嘴巴嘗一嘗,就能知道哪杯是清水了。眼睛、鼻子、嘴巴一起合作,本領可真大 。

【活動延伸】

找找我們身邊還有哪些固體可以轉換成液體,併爲我們的生活作出貢獻.

【設計思路】

活動之前幼兒已經積累了各種感官的經驗,但是,如何將這些經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如何運用這些經驗來解決問題?是我們進行教育的最終目的。 “猜猜哪杯是清水”,讓幼兒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體驗探索和成功的樂趣活動。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猜猜哪杯是清水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猜猜哪杯是清水

目標

1.體驗探索和成功的樂趣。

2.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辨別清水。

3.能把自己的發現大膽地表述出來。

準備

1.在日常活動中已感知過清水的特性。

2.每組四隻透明杯子,內裝清水、糖水、白醋、牛奶;一隻盤子內裝若干小勺。

3.彩色玻璃小球或彩色橡皮泥若干。

過程

1.辨別哪杯是清水。

――請幼兒猜猜四隻杯子中哪杯裝的是清水。

――幼兒分組實驗,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辨別哪杯是清水,看看與自己的猜測是否一致。

2.交流分享。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請什麼幫忙才找出清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罐子的聲音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在聽聽玩玩的過程中,讓罐子發出好聽的聲音。

2、 引導幼兒辨別不同的物體發出不同的聲音,發展聽覺能力。

3、 讓幼兒獲得探索的快樂。

活動準備:

裝有核桃、紅豆、米的罐子若干、空罐子若干、《幸福拍手歌》、標記牌、黑板、桌子三張、椅子分三組擺好。

活動過程:

一、聽一聽搖一搖

1、老師出示一個空易拉罐,搖一搖,問:“這個罐子裏有東西嗎?”“你怎麼知道沒有東西的?”(沒聽到聲音)

2、老師轉身在罐子裏放進一個核桃,搖一搖:“現在裏面有東西嗎?”“爲什麼?”

(有聲音所以有東西)

二、聽一聽猜一猜

1、老師請幼兒用耳朵找到一個有東西的罐子玩一玩。

2、爲自己的罐子找聲音相同的朋友,教師根據罐子的聲音把幼兒分成三組坐下。

3、讓幼兒瞭解每個罐子中的材料。

三、聽一聽玩一玩

四、延伸探究活動

聽聽想想,罐子裏沒聲音就代表沒物品嗎?出示裝有紙的罐子,搖一搖,沒聲音,爲什麼?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優質課《蔬菜奶奶過生日》

活動準備:

1、新鮮蔬菜若干:各種蘿蔔5只,長短不一的黃瓜4根,大小不一的番茄3只,粗細長短不一的茄子2根,青菜1棵,蔬菜分別放在小布袋裏;相應的蔬菜圖片。

2、用硬紙做一個青菜老人。

3、一個生日蛋糕。

活動與指導:

一、青菜奶奶的客人

1、青菜奶奶要過生日。

2、“小客人”來排隊。

二、去青菜奶奶家

三、和青菜奶奶過生日

1、爲青菜奶奶唱生日歌。

2、分生日蛋糕。

3、一起吃蛋糕。

活動後思考:

這是一個比較高效的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輕鬆,孩子喜歡。這給了我一個啓發:小班孩子的活動設計和孩子的生活越貼近,越容易吸引孩子積極主動地學習。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冷冷的水

目標:

1、對觀察冰塊有興趣。

2、樂於將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準備:有太陽的冬天,一處有冰塊的地方、粉筆

過程:

一、觀察冰塊

1、冰是什麼顏色的?

2、鼓勵幼兒用手摸摸冰塊,說說有什麼感覺。

3、怎樣纔能有冰塊?

4、小結:冰是冷冷的、滑滑的。很冷的天,水會結成冰的。

二、尋找有冰的地方

1、請幼兒將有冰的地方告訴大家。

2、請幼兒運冰塊。每人拿一塊冰塊在陽光的空地上。

3、請幼兒觀察陽光下的冰塊,冰變成了什麼?

三、欣賞冰畫

1、請幼兒看看場地上的冰塊化成了什麼?

2、有粉筆將冰融化的地方勾出輪廓,請幼兒說說像什麼?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顏色精靈

目標:

1.鞏固紅、黃、藍、綠4種顏色的認識。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和參與活動的興趣。

準備:

1.課件、故事《顏色精靈》、紅旗一面

2.每組房子4間、膠水、擦手布、紅、黃、藍、綠4張不同顏色的門和窗若干。

過程:1.小朋友老師帶你們到顏色王國去玩玩

1)看課件,講故事,讓幼兒初步感知4種不同顏色。顏色王國裏有紅、黃、藍、綠4個顏色小精靈,他們都住在一棟漂亮的小樓房,他們一直都是好朋友,每天開心的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有一天小朋友和顏色小精靈玩以後,將顏色小精靈送錯了房間,到了晚上4個小精靈在房子裏吵了起來。“紅色你爲什麼住在我的房間裏?” “綠色你爲什麼住在我的房間裏?” ……4個顏色小精靈越吵越兇,最後誰都不理誰了,顏色國王知道了這件事情馬上來到了顏色小精靈住的房子裏,用魔法幫助顏色小精靈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4個顏色小精靈這才安靜的睡覺了。

2)利用課件讓幼兒練習爲顏色精靈匹配對應的顏色,並進一步認識4種不同的顏色。第二天,小朋友又來找顏色小精靈玩,但是沒有找到顏色小精靈,他們想請小朋友幫助他們一下。紅色的小精靈住在什麼顏色的房子裏?(紅色小精靈住在紅色房子裏)那麼他們的窗戶和門應該是什麼顏色呢?(門和窗戶是紅色的)那麼我們一起喊喊,看看他是不是在紅色小房子裏,(喊:紅色小精靈快出來吧)現在我們再看看他的門和窗是不是紅色(黃、藍、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