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長度守恆幼兒園教案

長度守恆幼兒園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長度守恆幼兒園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度守恆幼兒園教案

長度守恆幼兒園教案1

(一)教案目的:

1、初步感知長度守恆,對量的守恆感興趣。

2、在嘗試與比較中鼓勵幼兒積極思考,發展逆向思維和發散性思維。

3、培養幼兒小心驗證的科學品質。

(二)經驗準備:會使用自然測量

(三)教案流程:

1、教師演示,它們一樣長嗎?(初步感知長度的守恆)

①出示2條長度相等的毛線,這兩條線一樣長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根據幼兒講述進行演示、比較)

②將其中一條線擺放成s形,現在這兩條線一樣長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根據幼兒講述進行演示、比較),引導幼兒初步瞭解長度的守恆。

③出示例圖,這兩條線一樣長嗎 (排除箭頭干擾) ?你是怎麼知道的?如幼兒意見出現分歧,藉助測量工具(火柴或小棍)來驗證。(培養幼兒驗證的習慣) 原來有時候眼睛看到的並不準確,我們還是要認真仔細地比較、檢查一下。

2、幼兒操作,進一步感知長度的守恆(工具:毛線火柴)

①教師講解要求:任選一張圖,比較圖中2條線的長度是否相同。(可藉助工具進行測量,引導幼兒根據線條不同,選擇合適的工具)

②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

③請個別幼兒演示自己的測量過程。

④小結,幫助幼兒理解長度守恆。

3、拼搭火柴(毛線),鞏固長度守恆

①講解要求:利用相同數量的火柴棍(相同長度的毛線),拼搭出不同線形。

②幼兒自由拼搭,利用雙面膠將火柴(毛線)粘在白紙。

③幼兒自由交流。

4、延伸活動:利用不同材料,組合拼搭出長度相等的不同線形(如毛線的曲線和火柴的折線)

長度守恆幼兒園教案2

活動內容:長度守恆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讓幼兒理解物體的位置、形狀發生變化後,物體的長度不變。

2.能夠用語言表述操作過程和結果。

感知長度守恆,對量的守恆感興趣。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教師兩根不同顏色、長度相同的塑料管,兩條一樣長的鐵線.

2.幼兒操作材料:每人2根不同顏色長度相同的塑料管,兩條一樣長的鐵線。

正方形表格一張,小塑料管8根。

 活動預設:

(一)嘗試發現比較兩根木棍,長短的方法。

1.出示平行放置的2根不同顏色的木棍,這兩根木棍一樣長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教師小結:小朋友,要想知道塑料管是不是一樣長,不管你是橫着放,還是豎着放,只要塑料管的一邊對齊,然後進行比較,那它們一樣長嗎?對,它們是一樣長的。2.教師改變木棍擺放位置,讓幼兒說說、比較兩根木棍是不是一樣長?

教師小結:是的,一樣長的塑料管,不管你怎麼改變它的位置,斜着放,橫着放,豎着放,交叉放,塑料管的長度都是不邊的。

3.教師出示兩根長度一樣的鐵線,改變鐵線的形狀,讓幼兒觀察比較兩根鐵線是不是一樣長?並說說爲什麼?

教師小結:一樣長的鐵線,不管你怎麼改變它的形狀,它的長度是不會變的。

(四)遊戲:走小路

提要求:

1.籃子裏有紅色的塑料管,也有藍色的塑料管。請小朋友制定一條紅色的路線,一條藍色的路線。

2.這兩條路線要一樣長。

3.路線的塑料管的頭尾要連接在一起。

教師小結:“只要數量相同、長度相同的塑料管,它們連起來的長度是一樣長的。

老師知道小朋友還有很多的想法,想制定更多的路線,現在我們帶着我們的教具回班上距續制定不一樣的路線吧!

大班數學活動計劃:分類(小熊和小精靈)

幼兒教師教學比武活動案例 大班科學活動《層級分類》(數學)

長度守恆幼兒園教案3

活動目標:

1、在嘗試與比較中,使幼兒不受位置、形狀、粗細的干擾,感知長度守恆。

2、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培養幼兒小心驗證的科學品質。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會使用自然測量

材料準備:教具:等長鉛筆兩支、例圖、操作紙、回形針、生活用品傘兩把

學具:回形針、操作紙、記號筆人手一份、自制牛奶盒容器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走進“線條王國

2、初步感知:以位置的不同爲干擾因素

1)出示平行放置的2支等長的鉛筆,這兩隻鉛筆一樣長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2)位置干擾:將其中一支鉛筆向左或向右錯開,現在這兩支鉛筆是一樣長嗎?

誰有辦法,來證明它們到底是一樣長還是不一樣長?請幼兒上來操作

教師小結:一樣長的物品,雖然擺放位置改變了,但是長度還是不變。

3、初步理解階段:以形狀的不同爲干擾因素。

出示一張例圖:一條直線和一條折線

a兩條線有哪裏不一樣?

b兩條不同形狀的線,它們一樣長嗎?爲什麼?

c你們可以怎麼證明誰長誰短?

師:我們可以用測量的方法來準確的只是是不是一樣長,張老師也給小朋友準備了測量工具,誰來測量?

d教師引導幼兒用測量工具來驗證

e師:你們發現了什麼?

小結:一樣長的物品,雖然形狀不同,但它們的長度沒有改變。

4、進步鞏固階段:增加粗細干擾因素,幼兒自主探索。

活動反思:

開展此次長度守恆活動前,幼兒已經具有測量的相關經驗,對於測量需要掌握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基礎。我結合前幾次的測量活動,依據幼兒活動的熱情,請幼兒繼續尋找生活材料,探討長度守恆的原理。

活動的環節很簡單:提出問題——介紹遊戲規則——請幼兒自由探索——總結操作的經驗。

爲什麼要創設簡單的環節進行操作呢?我有幾點想法。

第一,幼兒已經具備測量方法的經驗,因此簡單的回憶和提出問題就能夠喚起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

第二,大班幼兒已經具備獨立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創設情景或者遊戲式的活動,能夠充分發揮大班幼兒的自主自願性,體現活動中的主體性和主動性。

第三,爲幼兒創設寬鬆的操作氛圍,給幼兒的思考留有足夠的空間,便於幼兒從操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也能夠通過充足的操作時間發現幼兒的問題,更加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

小百科:長度是一維空間的度量,爲點到點的距離。通常在量度二維空間中量度線段邊長時,稱呼長度數值較大的爲長,不比其值大或者在“側邊”的爲寬。所以寬度其實也是長度量度的一種,故此在三維空間中量度“垂直長度”的高都是。

長度守恆幼兒園教案4

  活動目標:

讓幼兒初步體驗長度的守恆。

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活動重點:

讓幼兒重點理解物體的長度相等,與顏色無關、與寬窄無關、與擺放位置無關、與它的形狀和切割無關。

  活動準備:

相關的圖片,毛線、紙條、銅絲保險絲等。讓幼兒提前練習學過的測量。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小兔迷路了》,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邊出圖片邊講故事。有一隻小兔它特別懂事,經常幫媽媽幹活(出示小兔背蘑菇的圖片),教師問“孩子們仔細看一看,它在幫媽媽幹什麼活”?孩子們說“採蘑菇”,教師說“孩子們說的真好,你們看,不一會兒,小兔採了一簍子的蘑菇”。教師接着講,在回家的路上,小兔高興的就玩了起來,一會兒摘摘路邊的野花(出示花的'圖片),一會追打飛着的蝴蝶(出示蝴蝶的圖片)。玩着玩着就迷路了。不小心掉進了一個蘿蔔迷宮(出示蘿蔔迷宮圖片),小兔嚇的連哭帶叫“我要媽媽,我要回家”,這時蘿蔔迷宮的主人說“小兔別害怕,迷宮沒有嚇人的東西,只有三條小路,你看一條路是草地,一條是小河,一條是小山路,不管走那條路都行,走出去,你就到家了”。現在小兔看見這三條路,不知走那條路又近又好走,想請小朋友幫幫忙,“你們願不願意幫啊”?(孩子們說願意)教師問“孩子們怎樣才能知道那條路近”?(經過教師的提示,幾個能力強的孩子回答說量量它們)教師說“對了量量就知道了”。

2、指導幼兒動手測量圖片三條小路的長度。教師出示幾種測量的工具如硬紙條,小繩等,教師叫一個能力強的幼兒上黑板測量,其他幼兒拿出相同的圖片和測量工具動手測量,並記錄測量的結果,教師巡迴指導,提示重點,如測量的長度在記錄時,起點一定要對齊,否則不能比較,測量小山一上一下,要測量兩次,記錄兩次。

3、比較測量結果,送小兔回家。教師問“孩子們測量完了嗎?那條路近?”(大多數孩子回答“測量玩了,三條路一樣近”)教師把黑板上三條小路的長度記錄重新進行了比較,並說“一樣近的小路,但是哪條路最好走呢?小河有水,上山要爬坡,你們說讓小兔走那條路呀”?(孩子們大聲說“走草地”個別孩子說,“走草地小兔餓了還能吃草呢”)教師說“那我們就大聲告訴小兔”“走草地”(師幼一起說)。小兔高興的說“謝謝小朋友,再見!”

二、教師小結測量內容

1、教師問,孩子們回答。“草地是什麼顏色”?(孩子們回答說是綠色)教師問“小河是什麼顏色?”(孩子們回答是藍色)。“那剛纔你們量了草地和小河一樣長不?”(孩子們回答一樣長)教師出示紙條粘在黑板上是(1)物體的長度相等與它的顏色無關。教師問“孩子們再看草地和小河那個寬,那個窄?”(孩子們回答說草地寬,小河窄)。教師問“那草地和小河的長度變了沒呀?”(孩子們回答說沒有)教師出示紙條粘在黑板上是(2)物體的長度相等與它的寬窄無關。

2、教師問,孩子們回答。“小山是什麼顏色?”(孩子們回答說是黃色)“小山你們量了幾次?”(孩子們回答說兩次,在做這個操作的時候,教師重點提示和指導切割和擺放位置與守恆的關係),“兩次量的結果,你們把它接起來,與草地和小河比一比一樣長不”?(孩子們回答說一樣長)。教師出示紙條粘在黑板上是(3)物體的長度相等與它的切割和擺放位置無關。

三、出示教具繼續體驗長度的守恆

1、教師出示教具一根銅絲和一根保險絲讓幼兒觀察。(顏色、粗細、對齊比較長短)以提問的形式讓孩子們回答。

2、教師示範將一樣長的銅絲和保險絲變換各種形狀,在變換的過程中由易到難啓發孩子們的思維,如6快速變8,6快速變B,1快速變7再快速變2。銅絲和保險絲交替變換各種形狀,變完之後對齊比較讓幼兒觀察看是否仍然一樣長。教師出示紙條粘在黑板上是(4)物體的長度相等,形狀改變但長度不變。

3、幼兒嘗試自己動手變換各種形狀,體驗長度的守恆。指導幼兒將發放的等長的兩根毛線,先對齊比較,確定一樣長後,交替變換各種形狀。再將10根等長的塑料小棍,分開相等的兩份,擺放不同的形狀。在孩子們動手變換的過程中教師巡迴指導,提示重點和難點,如變換完之後,提示把兩根毛線再對齊比一比,看看變了沒?把一樣長一樣多的,兩份小棍對齊連起來比比看是不是一樣長?

4、幼兒就近互相交流變換的經驗,互相欣賞。

四、以兒歌的形式總結長度守恆的重點,教師和幼兒一起加動作朗誦兒歌。

不變歌

長度一樣我不怕變,顏色改變我不變,寬窄改變我不變,形狀改變我不變,怎麼擺放我不變,怎麼切割我不變,不管你們怎麼變,我是不變就不變。

五、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總體來看,由於以故事開頭,以兒歌結尾,數學活動結合了語言形式,孩子們感到新鮮,參與的積極性挺高,接受認知也比較好。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個別孩子,動手能力弱,在測量和記錄時有誤差。對於這些孩子,之後要單獨輔導,不要讓孩子對概念產生誤解。

(2)本次數學活動的節奏把握的不好,由於活動內容比較多,我的心裏總是怕講不完,前面講的快,有點趕有點緊,而後面孩子們自己動手操作的時候,由於孩子們的個體差異,節奏有點慢,孩子們交流的是開心,但是活動的紀律,放的有點散,有點亂了,活動的時間有點超時。

(3)送小兔回家後,馬上小結測量的結果。這樣的過渡有點突然,應該在語言的銜接上再自然點。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自己在《指南》的引導下,通過培訓,在老師和各位同行的幫助下,不斷更新教學觀念,虛心向別人學習,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爲了教好孩子,自己將不斷努力,接受新形勢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