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正確感知3以內的數。

2.學習按要求進行匹配,感受數學活動的樂趣。

3.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準備:

白板課件

活動過程:

一、依次引出動物,感知3以內的數量。

1、師:小朋友們看,這裏是動物幼兒園。今天幼兒園開學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師:這是誰呀?(這是熊貓老師。)

熊貓老師很早就到了幼兒園,聽!(播放羊叫聲)誰來上學了?

有幾隻小羊呢?白白的羊毛像什麼?

3、師:接着會是誰來了呢?(聚光燈效果)你是怎麼知道的?猜猜有幾隻兔子?

小兔是怎麼來的呢?(跳)那有兩隻小兔我們就跳兩下好不好?

4、師:這是誰呀?

看看有幾隻小雞?誰知道小雞是怎麼叫的呢?

那有三隻小雞我們叫幾下呢?一起來學一學。

5、師:這時候,小狗和小貓一起來上學了。數數,小狗有幾隻?小貓又有幾隻?

評析:此環節緊扣活動目標一展開,採用聽叫聲猜動物,學動物跳、叫等方式依次引出動物,從而引導幼兒數數,感知3以內的數。此環節數學氛圍濃厚,孩子們對於小動物們不同形式的出場也十分有興趣,注意力集中,爲活動的開展起了個很好的開始。)

二、匹配遊戲,鞏固幼兒對動物的認識。

1、師:小動物們在幼兒園裏上課、遊戲真開心。吃飯的時間到了,看看熊貓老師爲小動物們準備了哪些好吃的呢?(青草、胡蘿蔔、小青蟲、肉骨頭、小魚)

2、師:這些好吃的,應該分別送給誰呢?送幾個呢?

3、師:送的時候可以和小動物說什麼?

請一幼兒示範餵食,並學說“*只**(小羊),*棵**(青草)給你吃”。

4、幼兒操作。

師:老師給你們每人都準備了一份送給小動物的食物,請你們從椅子下拿出來。想一想這些好吃的應該怎麼送?送的時候要說什麼?

5、師:我們來看看**碗裏的食物是不是都是它最喜歡吃的呢?(送錯的食物請幼兒重新送)

6、師:小動物們都吃到了各自喜歡的食物,真開心。放學的時間到了,我們來看看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播放錄音,熊貓老師說了什麼呀?

小動物的媽媽們呢?(原來她們都藏起來了,我們一起來找找。)

是**嗎?你是怎麼知道的?我們一起喊她出來吧!(**媽媽,快出來吧!)

(評析:此環節以匹配爲主,主要完成教學目標二,同時將餵食、找媽媽的遊戲與目標一感知3以內的數緊密結合起來,讓幼兒在玩中學,無形中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三、結束活動。

小動物們找到自己的媽媽,真開心。他們都很有禮貌的說“謝謝,謝謝小朋友們!”他們很感謝小朋友們,那我們應該對他們說什麼呢?

現在她們要回家了,我們也回去吧。

(評析:此環節是活動的結束部分,藉助小動物們的感謝之意,讓每一個天真的孩子都感受到成功與助人爲樂的喜悅,延續着孩子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反思:

活動中我將小動物依次出場環節與爲小動物找媽媽環節設計製作成白板課件。其中運用到聽叫聲猜動物,學動物跳、叫等方式引出動物並數數,根據動物的相應特徵找出畫面中隱藏的媽媽們的方式,讓幼兒在白板課件的幫助下,通過聽、猜、找等遊戲手段,讓幼兒在玩中學,充分享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而將給小動物餵食環節設計成幼兒動手操作,並安排在利用白板課件的兩環節之間,做到動靜結合,合理分配。將不同食物依次送給不同的動物吃,並能邊送邊講述,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也能讓幼兒從中得到辨別與表述的提高。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意識到,在活動的設計和執行過程中,應堅持以孩子爲主體,充分相信每位幼兒都蘊藏着巨大的潛力。在活動中還應提供自由、寬鬆、和諧的環境,引導幼兒主動探索認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中獲得新知識。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的內容,並鼓勵幼兒進行情景表演。

2、初步感受散文優美的意境。

【活動準備】

1、家長帶領幼兒去踏青。

2、在活動室設口種植角,幼兒可以跟蹤觀察種子發芽的整個過程。

【活動過程】

l、老師組織幼兒觀察種植角種子的發芽情況。

小朋友,我們的種子發芽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老師引導幼兒討論看到的情況。

老師重點引導幼兒說H;剛發芽的葉子像什麼,讓幼兒大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老師給予及時的鼓勵。

3、老師有感情地示範朗誦散文《發芽兒》。

4、老師朗誦散文,請幼兒扮演種子,自編情景表演,鼓勵幼兒大膽創編種子發芽的動作。

5、老師根據幼兒自編動作的情況,引導幼兒表演種子發芽的過程。

活動建議:

1、在幼兒的日常生活當中,可以隨時組織幼兒一邊朗誦散文,一邊進行情景表演,以鞏同教.一≯內容。

2、老師組織幼兒精心照顧種子,讓班級的種植角充滿生機。

附散文:發芽兒

春天到了,春雨落在大地上,有粒種子悄悄地鑽進了地面。

種子發芽了,兩片新新的葉子真讓人喜歡。

看.這芽兒多像兩隻眼睛!兩隻眼睛看啊看,啊,這世界多美麗!

瞧,這芽兒多像兩隻耳朵!兩隻耳朵聽啊聽,啊,這世界多美妙!

芽兒越看越高興,越聽越開心,一高興就蹦起來,一蹦,就變成小苗苗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小班活動設計方案(集體)

主題名稱:我喜歡

實施日期20xx年9月15日

設計者:金海蓉

活動內容

語言活動:洗手歌

調 整

活動目標:

1、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知道在飯前、點心前及大小便後要洗手,語文教案-洗手歌。

2、瞭解兒歌內容,並樂意念兒歌。

活動準備: 一條髒毛巾。

活動過程:

一、遊戲口吻,引起幼兒學習洗手的願望。

今天我聽到毛巾架上有哭的聲音,我走過去一看,(舉起髒毛巾)這條毛巾對我說:“有一個小朋友手沒洗乾淨就在我的身上擦,你看,把我的身上都擦髒了。”

1、誰在哭?

2、毛巾爲什麼哭?

3、怎樣讓毛巾不哭?

二、學習正確洗手的方法。

手心手背都要搓到,洗手後在水池上把手甩三下,不把手濺到地上,幼兒教案《語文教案-洗手歌》。

1、老師邊示範邊念兒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換隻手,再搓搓,沖沖衝,沖沖手,沖沖衝,衝乾淨,關上水龍頭甩三下,一二三。”

2、幼兒在座位上邊學兒歌邊練習洗手方法。

3、老師檢查幼兒洗手方法是否正確,並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

三、組織幼兒在水池邊,實地聯繫洗手一次。

1、幼兒洗手,教師指導個別幼兒,提醒幼兒不玩水。

2、表揚正確洗手的幼兒。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閱讀和表述,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對美術作品《酸奶瓶》的添畫,培養與鍛鍊幼兒的組合能力,促進幼兒組合想像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1.材料:酸奶瓶圖片、畫筆、顏料、圖畫紙。

2.環境:佈置一面牆飾――《我讓塑料酸奶瓶變成了新東西》和《我編出的新故事》,展示幼兒的作品。

3.前期經驗:幼兒已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能力,班上開展過圖形組合的活動。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畫面上畫着一個小朋友在看着一個塑料酸奶瓶。)

師:你們從這幅畫上看到了什麼?

幼:一個小孩。

師:還有嗎?

幼:一個酸奶瓶。

師:一個小朋友在看着一個塑料酸奶瓶。他爲什麼這樣看着酸奶瓶呢?原來他在想:我能把這個酸奶瓶變成什麼呢?你們都來幫這位小朋友想想,這個塑料酸奶瓶到底可以變成什麼呢?

幼兒聽了沒有作出回答,只是雙眼看着老師。在觀察了孩子們的表現後.我進行了分析:幼兒對我提出的問題沒有反應,原因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個是幼兒沒有理解我的問題,所以不能作出反應;一個是幼兒聽明白了我的問題,但是由於沒有過此方面的經驗.加之思路有一定的侷限性,所以不能馬上回答出來。針對這種現象,我調整了自己的故事講述順序,緊接着出示了第二幅圖,爲幼兒做擴思訓練的鋪墊。

2.教師出示第二幅圖片,引發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想像。(畫面上畫着小朋友坐上了用酸奶瓶改裝成的“汽車”。)

幼:哇!變成汽車了。(幼兒看到圖畫,馬上有了積極的反應。)

師:原來這個小朋友把酸奶瓶和車軲轆組合在一起,變成了小汽車,你們會把酸奶瓶變成什麼呢?

3.請幼兒大膽地把自己的想像說出來,並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平面製作。

幼1:我想把它變成飛機。

師:你怎麼就能把它變成飛機呢?

幼1:在瓶子的兩邊加上兩個硬紙片,做成翅膀,就行了。

這是用結構組合的方法來實現的。老師與幼兒的對話,目的是幫助幼兒明確怎樣才能把酸奶瓶改變成自己想像的東西。

幼2:我要把酸奶瓶做成斑馬的腿。

師:要做成斑馬的腿,怎麼做呢?幼2:用四個瓶子,口在下面,底在上面,再安上一個身子。

師:斑馬身上會有什麼呢?怎麼才能一看就知道是斑馬呢?

幼2:加上一道黑一道白。

孩子的組合想法有些出人意料,不過.她能提出這種大膽、新穎的想法.正是我們目前培養幼兒創新能力所努力追求的效果。她的想法似乎給了其他幼兒一些啓發,在後來的.表述中孩子們有了更多的想法。

幼3:我想把酸奶瓶當成尖房頂。

師:什麼樣的房頂?房子用什麼做呢?

幼3:我用盒子當房子,把瓶子放在上面當房頂。

孩子的話使我受到了啓發,我們在努力培養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同時.如果能夠鼓勵幼兒用美工製作或是繪畫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這樣的一個成果肯定會對幼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幼4:我想把酸奶瓶做成火箭。

師:你打算怎麼做火箭呢?

幼4:上面加個尖,下面加上火,就像火箭了。

師:你想得太棒了!(我爲孩子的想像不由自主地歡呼起來。)

幼5:我想要用好多的瓶子,接起來當火車。

師:火車!太棒了!還要在車身上貼上……

幼5:軲轆。

幼7:我要做小人。

師:怎麼就做成小人了呢?

幼7:酸奶瓶當身子,再加上頭、胳膊和腿就行了。

這都是用結構組合的方法實現的。我們千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和思維方式去評判幼兒的想法,正是在這個活動的過程中,幼兒能夠越來越清楚地體驗到,只要採用適當的組合方法.就能使一個事物發生改變,變成自己想像到的許多其他事物。這種通過組合實現的思維發散,是最爲可貴的。

4.利用幼兒自己製作的平面圖畫,鼓勵幼兒運用圖片進行自由組合。並根據自己的組合簡單地創編並講述故事。

當幼兒用語言表述了自己想把塑料酸奶瓶所變成的東西后,我請幼兒把自己的想像畫出來。於是。就形成了一個個獨立的畫面。接下來我把這些圖畫都展示在教室的牆飾上,並鼓勵幼兒把這些圖片自由組合起來,創編一個故事並講述出來。於是,有的孩子把圖1、圖2組合在一起講述一個短小的故事:一個小朋友和他的媽媽一起出去玩,他們坐着飛機到了很遠的地方,後來又坐着飛機回來了。有的孩子把圖1、圖2、圖3組合在一起講述:明明要去奶奶家,奶奶家很遠,明明坐了火車,又坐了飛機纔到了奶奶家,在飛機上明明看見了雲彩。還有的孩子把圖1、圖2、圖3、圖4組合在一起講述:小斑馬坐着火車來到了動物園,住在漂亮的房子裏,有一天還坐着火箭出國了……

幼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他們自主地進行圖片的任意組合。創編出一個個故事。一個幼兒的講述,又啓發了其他幼兒的想像,開拓了思路,從而引發出更多的新組合。教師在活動中不斷引導幼兒大膽地突破時空限制。並結合個人生活經驗,去變換童話形象的位置,或做童話形象的重新組合。用這些再造的童話形象構造出新的童話故事。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了發展,他們的組合能力乃至其他創新能力也得到了鍛鍊。

汪老師以培養幼兒創新精神爲己任,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開展了《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組合與變通能力》的“十一五”課題的研究,從培養小班幼兒創新意識人手,進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篇小班語言活動設計及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思考和幼兒的表現即是她研究的一部分。活動有一些獨到的地方值得大家借鑑。

首先是選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貼近幼兒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視野,既要適合幼兒當前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酸奶瓶是孩子們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對故事的關注。而且故事內容簡單。人物動作和物品形象突出、單純,故事過程就是由酸奶瓶變東西,過程簡單,線索清晰,又留有一定的想像空間,很適宜新小班幼兒觀察、思考、想像、創新。

其次是教法。一個好的內容能否充分發揮它的教育價值,使孩子們從中獲得更多的教益,教法很重要,這是需要深入細緻地研究的。活動中我們不難看到。開始的培養是艱難的,因爲新小班幼兒生活經驗有限,加上在理解他人語言和用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方面都還比較弱等因素謄當教師提出問題希望引發幼兒主動思考和學習,並和教師展開互動時,常常得不到迴應。這時,就需要教師採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啓發幼兒,喚起貼近幼兒生活的已有經驗,開啓幼兒的思維,使他們知道如何去想像和創新。在這個活動的開始,教師並沒有完整地講述故事。而是根據培養幼兒組合創新能力和主動學習的的目標出發,出示了一幅畫面讓幼兒觀察,並提出請幼兒幫助想想“能把塑料酸奶瓶變成什麼?,的問題。看到幼兒半天不語的情況,教師進行了認真分析,並嘗試爲幼兒搭建適宜的臺階,引發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想像。第二幅圖的出現。讓冥思苦想不知答案卻又有着強烈好奇心的幼兒恍然大悟,找到了思考的路徑。然而,巧妙的是,教師並沒有僅讓幼兒說出變成了什麼,而是引導幼兒觀察怎麼變的,酸奶瓶是如何和其他物品組合的,讓他們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這就爲以後幼兒有目的地想像和表達奠定了基礎。這個難點的突破自然地讓孩子們的思維開始活躍起來,在教師的鼓勵下,幼兒大膽想像出飛機、火箭、斑馬、火車等,每一次想像,教師都給予鼓勵,並請幼兒說清怎樣使用酸奶瓶,怎樣組合等,不斷地幫助幼JL明晰自己的思路,避免幼兒的想像漫無邊際爲幼兒展開創造活動鋪路。

因爲幼兒操作能力有限,教師特意根據幼兒的想像提供了一些平面材料:如酸奶瓶圖片、其他一些幾何圖形、彩色底紙,讓幼兒將自己的想像不僅用語言;還用圖形拼擺組合的方式進行表達,將想像變成現實,再次鼓勵他們想像和創新。而後;又創設相應的環境,讓幼兒將自己的創作貼在牆上。鼓勵幼兒將小朋友的畫任意組合成新的故事,進行再創新,極大地激發了幼兒表達創新的興趣。幼兒爭相講述,互相感染,創新呈現出層出不窮的趨勢,非常喜人。幼兒之所以能有這樣的表現。是因爲教師不僅在教學上幫助幼兒突破了難點,更在於教師活動後的思考和設計、對環境的創設,給幼兒提供了想像和創造的空間,讓幼兒有了充分表達自我及和同伴交流的空間。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應全曲A段,聽辨強弱。

2、在音樂情境體驗中,初步感應曲式ABACADABACA。

3、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4、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掛圖P4、(草帽7大1中2小、2張小鳥、2張小魚、1張閃電)圖卡、背景圖、木魚槌、水袖、紗巾、手套、軟墊,結合語言課本《勤勞的人們》認識春天田野的景象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

1、介紹圖片名稱

2、(出示掛圖P4)師:春天到了,寶寶帶着他的玩具熊到花園裏去玩,春天的花園可真美,寶寶好開心。那春天的田野又是怎樣的呢?(請幼兒依生活經驗自由講述)

二、主題賞析

1、師:春天會有哪些好聽的聲音呢?(幼兒依生活經驗講述,教師可結合掛圖P4引導幼兒觀察春天小鳥在唱歌、流水的聲音等)

2、師: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描寫春天田野景色的曲子,這首曲子的名字叫做《春》,是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維瓦爾第寫的。你們注意聽聽看,音樂裏都有哪些聲音?

3、提問:

聽出來了嗎?音樂裏都有哪些聲音?(幼兒講)

三、感應全曲A段,聽辨強弱

師:春天是個耕地播種的季節,大農夫在地裏忙着鋤地,小農夫在忙着播種,音樂裏他們是怎樣鋤地和播種的,我們一起來聽聽看(完整地欣賞全曲,教師作律動)

A段:音量強——大農夫鋤地

音量弱——小農夫播種

其他段落:聆聽狀

1、提問:

(1)剛纔聽着音樂王老師在做什麼?(學大農夫鋤地、學學小農夫播種)

2、感應A段,聽辨強弱。

師:現在我們聽着音樂來學大農夫鋤地和小農夫播種的樣子?注意聽聽看,大農夫出來鋤地的音樂是怎樣的?小農夫出來播種的音樂又是怎樣的?(請幼兒圍圈站好)

(1)聽A段音樂,教師帶領幼兒做大農夫鋤地,小農夫播種的動作。(鋤地時動作幅度要大,播種時動作要輕)

(2)提問:

大農夫出來鋤地的音樂是怎樣的?(大聲,音樂很強)

小農夫出來的音樂是怎樣的?(輕、小聲,音樂很弱)

(3)師:這回你們來自己聽音樂,音樂裏什麼時候大農夫出來鋤地,什麼時候小農夫出來播種,聽到了就請你用動作做出來,好嗎?(播放全曲,在幼兒表演有困難時教師給予提示。)

A段:音量強——大農夫鋤地

音量弱——小農夫播種

其他段落:聆聽狀

四、律動感應曲式:ABACADABACA

師:剛纔我們聽的這首好聽的音樂裏有誰和誰?(幼兒說,老師出示角色圖卡,並向幼兒介紹大草帽代表大農夫,小草帽代表小農夫)

1、現在我們一起來聽聽看,音樂裏大農夫、小農夫、小鳥、小魚、雷聲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播放全曲)老師邊聽音樂邊出示各種角色圖卡。

大小大小——小鳥——大——小魚——大——雷聲_——中大——小鳥——大——小魚——大小

2、依次提問,引導幼兒練習音樂裏各種角色的動作。(大農夫、小農夫、小鳥飛、覓蟲、梳洗羽毛、小魚遊、雷聲等)

3、律動扮演

師:這麼好聽的音樂,我都想跟着音樂跳舞了。(聽音樂帶領幼兒做律動)

A段:農夫/鋤地、播種

B段:小鳥/學小鳥覓蟲、飛翔、梳洗羽毛

C段:流水和微風/學流水中的小魚戲水,雙手如微風吹拂溫柔地揮動。

D段:打雷與閃電/用手抱頭或兩人相擁。

4、道具扮演

師:你們跳得可真美,如果再用上道具來跳就會更美了。你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

(1)逐一介紹各種道具名稱。

(2)將全班幼兒分成五組,

大農夫::木魚錘小農夫:鈴鼓小鳥:水袖小魚:手套雷電:兩個軟墊互拍

(3)幼兒聽音樂在原地進行角色表演。

(4)如幼兒掌握得較好,可再讓幼兒走動起來表演一次。

結束:

師:你們表演得真棒,回家以後也表演給你的爸爸媽媽看好嗎?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對音樂課的教授又有了新的想法,要想讓寶寶學會歌曲首先要幫助幼兒很好的記憶歌詞。我想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還會繼續努力,去探索發現更好的記憶歌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