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篇)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篇)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

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第二冊第五單元的講讀課文。本課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他和幾個小夥伴在花園裏玩,一個小夥伴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遇到這樣的突發情況,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夥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朗讀課文,我們能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着機智纔會想出好辦法。

在教學中我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圍繞課文創設了多個問題,使學生能輕鬆地理解課文並掌握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問題:"有一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麼會掉進大水缸裏呢請你聯繫這一段的內容說一說。"先讓學生初步感知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接着學生就能說出他是因爲玩時不小心纔會掉進大水缸裏的,有的同學更能據此提醒大家平時玩耍時要小心,纔不會掉進水缸裏,學生的智慧真是可愛至極!

2,在"表演"中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做了這樣的設計:"同學們看看插圖,司馬光在幹什麼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動作嗎"話音剛落,淘氣的鎮源同學立刻站起來,做了"高舉雙手使勁往往下砸"的動作,還"哎!"了一聲,真是把司馬光"表演"得活靈活現。其他同學也不約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詞語和句子。

3,通過比較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着,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課文中人物的比較。我問學生:當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地口大水缸裏時,司馬光的表現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有什麼不同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2)自己與司馬光的比較。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也動動腦筋,你還有什麼辦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裏的小朋友呢"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有的說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來;有的'說可以拿個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有的說可以拿個大木棍讓小朋友爬上來;有的說他們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着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最後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瞭解,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2

藉助拼音,自學生字詞: 學生已初步具備認讀生字的能力,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有利於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識字的能力。我是按照這樣的程序讓學生自學生字詞:讓學生藉助拼音,結合觀察字形,初步認讀生字。然後讓學生連詞認讀,展開想象,還可以結合看情境圖,聯繫生活經驗,初步瞭解字義。由於一年級學生辨認字形不夠精細,有些字比較難學,我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如“涼”是後鼻音,“涼”和“量”聲調的差別,“情”和“晴”字形和語義的.區別等,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法記憶字形,取得較好的效果。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3

猜謎語形式喜聞樂見,用在課始導入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興趣,且謎語的內容具有生活氣息,貼近孩子的語言,很自然地引出課文內容。

以興趣爲先導,關注個性化張揚,教師採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摒棄了“教教材”的傳統觀念,藉助教材精心設計了多種語文實踐活動,抓興趣點教學,不但激活了學生的好奇心,而且將它變成求知慾,在課堂氛圍空前高漲的情趣中,學生已經把學習課文變爲一種自我需要了,教學效果較好。

低年級閱讀教學不僅僅是指導學生會讀課文,讀懂課文,更重要的是要喚醒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教學開始,我首先給學生提供一個輕鬆愉快、自主學習的空間。用“你想知道嗎”這個問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又爲學習課文作了鋪墊。然後範讀,讓學生提意見,這不僅爲學生讀課文作了示範,而且培養了學生認真傾聽、積極評價的'能力。

上課時間沒有把握好,過於注重生字的識記教學,對學生放的太鬆,以至寫字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學生主動參與的願望還沒有調動起來,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加強自己上課激情的訓練。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4

這節課給了我啓發,我覺得朗讀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取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在讀中激發了學習興趣,在讀中自學了生字詞,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在讀中獲得了自己的感悟。朗讀,使學生嘗試了自我學習;朗讀,也讓我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1、把“讀”作爲教學主線,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感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實踐了一個樸素的思想——重複—重複—再重複。在螺旋遞進的重複中,學生對於課文中出現的字、詞、句進行了感知,在不斷地詞句“拼裝”中,巧妙地實現了課文內容梳理、字詞鞏固、理清脈絡等三大目標。也許,這就是語文教學中整合思想的一種體現吧。

2、以學生爲本,重視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要珍惜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創新的閱讀。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張揚個性,如“讀了這句話你想問什麼?”“我們家的.電視還會變頻道嗎?爲什麼?”這些開放性的問題。都使學生對課文作出了各自獨特的思考,因此,學生對問題作出了多元化的解答,也從中學會了自己品讀、揣摩、推敲課文。

3、多元朗讀,培養學生能力

本課教學設計中,我努力運用多種朗讀方法,把朗讀與語言感知、理解課文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聽、讀、演、議中體會“關愛他人”這一中心。在默讀、合作讀、引讀中探究課文內容,在表情朗讀、讀中想象,讀讀背背中深化課文中心。

我在想:如果每一節課都象上這節課那麼成功,那我的語文教學將會上一個新的臺階,孩子們也會在這樣的教學中,如魚得水!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5

《四個太陽》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小孩子畫了四個不同的太陽,給人們帶去歡樂的故事,表現了孩子一顆童真的愛心。我們看到的太陽只有一個,而且只有一種顏色,可書上怎麼會有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呢?學生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這時我們老師就要尊重每位學生的發展潛能,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讀、去想、去說、去做,引導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表達、學會運用。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對謎語很感興趣,通過讀謎語,猜謎語,不僅使學生明白生活處處有語文,還使學生學會了通過理解謎面的某些字詞猜對謎底。

二、學會質疑,書中解疑。

學生自讀課題後,老師發問: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通過引發學生對題目的思考,使學生明白學貴有疑。有疑問學生纔會迫不及待地找答案,從而促進學生認真聽,認真想從書中找答案。

三、多讀課文,整體感知。

爲了使學生養成會傾聽的習慣,瞭解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老師範讀前的一個問題:聽了老師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認真聽講、認真思考。而綠色的太陽、金黃的太陽、紅紅的太陽、多彩的太陽的展出,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從而有積極性去想:爲什麼要畫四個顏色不同的太陽呢。

四、抓住重點,紮實識字。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老師設計了識字的流程:帶拼音讀、開火車讀、去拼音讀、開火車讀、交流方法、遊戲鞏固、語境識字,這個識字流程考慮到學生的識字規律,多次見面,必然牢記。

在教學過程中,由於缺乏教育機智,我的課還有很多值得提高的地方:

一、識字過程中,重點不太突出,在機械識字方面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在交流識字方面,由於老師的語言組織不到位,學生交流的識字方法過於單一,沒有完全放開學生,讓學生自主識字、合作識字。

二、我藉助了多媒體突破教學的重、難點,進行指導朗讀,但由於在識字方面有些重複、浪費了一些時間,所以在指導朗讀方面還不夠到位,還可多花點時間在指導朗讀上,讓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達到熟讀成誦。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6

這是一篇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爲內容的詩歌,內容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生動形象,旋律歡快、活潑,是孩子們愛唱的歌曲之一。詩文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隊員們歡慶自己節日時快樂、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達了他們長大後決心報效祖國的志向。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惜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全詩以“樂”爲線,心情之樂、成長之樂、理想之樂、場面之樂,貫穿全詩,生動地描繪了少年兒童歡慶節日時的快樂心境和歡樂熱鬧的情景。我認爲只有一遍遍地朗讀,多層次、多種形式的朗讀,才能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快樂的心情。因此我精心設計了課堂,想讓學生學得。

故而,我以兒歌《快樂的節日》導入課文教學,爲的是藉助那輕快跳躍的樂曲渲染歡快活躍的課堂氣氛,催發學生活潑、興奮的心情,以拉近和詩歌流露的情感距離,易於學生入詩、入景、入情,直至人隨文動,情隨歌生,達到人、詩、歌合一的境界。因此孩子們學得非投入認真。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7

案例:

指導平原這一段

師:“你能說說,我們的家鄉在哪兒嗎?”

生:陳家堡

生:三石橋

……

(學生的回答範圍過於狹小,只說了個小地名。)

師:我們的家鄉跟課文中平平的'家鄉一樣,也在平原。除了書上寫到的這些平原的特點,如:

金黃的稻子,雪白的棉花等。我們這兒還有什麼?

生:春天有桃花。

生:春天有竹筍。

生:夏天有荷花、西瓜……

反思:

讓學生聯繫實際理解課文,能讓學生在直觀、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上升到理性的認識,能更全

面、更深刻地理解課文,也能更好地記住課文內容,理解平坦、寬廣的意思,想想我們平時能看到

家鄉的邊嗎?讓學生通過實際和課文的對比,瞭解到其實我們的家鄉比書上寫得更美,物產更豐富

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8

指導寫字,筆筆到位: 人教版教材字詞手冊每課都安排了筆順表,可見非常重視漢字的書寫過程。因此,我嚴格要求學生按照筆畫順序來書寫,同時還注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鼓勵他們運用各種方法來識記生字。如在教學生字“量、最”時,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看看這兩個字有什麼共同點,(都是上下結構,都是日字頭)歸納出來後讓學生看字詞手冊上的筆順表,邊說筆畫名稱邊書空,然後對關鍵筆畫進行點撥,最後讓學生描紅、臨寫。寫前先唱寫字歌,擺好寫字姿勢。我在巡視過程中適當指點,並給學生寫得好的`字畫個小紅星,這對學生起到較大的激勵作用。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9

1、以讀促悟,關注情感體驗。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重點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能力。教師引導學生讀讀、想想、悟悟,強化語感指導,並通過生生評價,考察學生讀書感悟的程度,使學生在於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中,獲得情感的體驗、獨特感受和理解。

2、以想象作啓迪,關注學生角色轉變。鄭國民博士說過:“根據小學低年級的心理髮展規律,他們不僅生活在現實世界,還生活在想象世界,學生喜歡做夢。學生想象世界的豐富程度與思維發展密切相關,在學生喜歡做夢的時候,應該爲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和條件。”教師在教學中設計情境,使學生順應教學過程很自然的轉換了角色,走進文本,入情入境。這樣爲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樣的情感提供了機會。

3、以模仿爲基礎,關注語言訓練。模仿是人的`天性,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教師以課文爲憑藉,讓學生根據樣本大膽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練習說話,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巧妙地進行語言訓練,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核心提示:《兩隻鳥蛋》是一首兒童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樹上取下兩隻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小詩裏,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啓發下,幼小的心靈裏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教學語言比較零...

《兩隻鳥蛋》是一首兒童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小朋友從樹上取下兩隻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小詩裏,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啓發下,幼小的心靈裏萌生出對生命的珍愛,對小鳥的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語言比較零碎,語言缺少感染力。我覺得正是自己對學生的預設不足,課前沒有備足學生,才導致課堂生硬缺乏學生思維的火花。在學習第四節時,我可以先承接上一節引導學生想象,現在兩隻鳥蛋正舒舒服服地躺在鳥窩裏,你猜,在鳥媽媽的孵化下,過幾天這兩隻鳥蛋會怎樣?雖然它們現在還是蛋,但我們可以想到,(放鳥叫聲)聽!——說說你彷彿聽到了什麼嗎?(擊出示鳥兒在藍天中飛翔圖)看!——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嗎?然後邊讀邊想象,把自己當作小男孩讀詩歌第四節,再播放幻燈展示鳥兒自由生活的畫面、人與鳥和諧相處的照片進一步激發孩子熱愛鳥類、熱愛自然的情感,從而引導有感情地朗讀。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通過比賽的形式,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注意了面向全體的訓練。但朗讀的指導不到位,由於孩子小,讓每個學生把全文都讀下來,從課堂上看,有點吃力。在這樣的情況下,以後就讓學生讀一段,同時增加了其他同學參與的'機會。我自己的激勵、調控、評價也沒有跟上,這是教學沒有朗讀氣氛的直接原因。教師不僅要評價,也要讓學生參與評價。一是訓練了學生注意傾聽;二是從評價中知道了怎麼讀。學生對“因爲……所以……”這一句式的運用,侷限於書本中,聯繫實際生活造句的能力還要加強。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教學《看電視》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在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後,

佈置了學習任務:嘗試運用“發現法”學習課文。仔細讀課文,想想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理解。在四人小組裏討論交流,並強調學生能感悟多少就說多少,發現什麼就交流什麼,看誰發現得多,看誰的思維最敏捷。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教室裏呈現出書聲琅琅、圈圈畫畫、主動思考、熱烈交流的景象。交流時,各小組的同學都爭着發言,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注意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教師應該教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會學習,才能應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進而構建新的'知識。在這一教例中,我讓學生用自學討論法去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並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3

《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講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時幫助鄉親們挖水井,解決了吃水困難。解放後,鄉親們在井邊立碑,表達對毛主席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吃水不忘挖井人”,本來意思上是我們每天從井裏取水上來飲用,享受勞動成果,但是不能忘記那起先挖井的人。可是課文所描述的年代對於我們來說,都很遠了,何況我們的學生,他們更是生在幸福中,長在幸福裏,他們根本不能明白,他們生活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年代。加上我們這裏用水很方便的,家家都有自來水,因此,學生對老百姓立碑紀念毛主席的行動感受不深。這樣的文章孩子們是不喜歡的。

怎麼辦?怎樣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呢?反覆備課後都覺得不行,就憑單調的朗讀來理解,告訴孩子們“吃水不忘挖井人,比喻享受別人的勞動成果,得到好處,不忘記它的由來,不忘記當初創造成果的人,一句話,不忘記根本”,肯定不行的。

孩子們不懂,是因爲他們難以想象當時那樣的年代,如果讓孩子親眼看看那樣的年代,會不會對他們有所感觸呢?我試着找了些資料,在教學課文時,我用課件向學生們展現了那個艱苦的年代:破破爛爛的東西、瘦瘦的人們……我把畫面定格在鄉親們爲了吃水,挑着擔子,來回走上好遠的路,當時乾裂的土地,崎嶇的.小路,很髒的池塘水,畫面是神奇的,孩子們的眼睛睜得大大的,一開始嬉笑的表情沒有了,臉上的表情變了,班級裏非常安靜。趁着機會,我引導孩子們從畫面中回到課文中,來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有了直觀的感受,讓孩子們來理解:爲什麼要“吃水不忘挖井人”?就容易多了。孩子們也有話可說了。

“不忘”是本文的主題,從不忘着手,體會文中毛主席對鄉親們的恩情,這份恩情讓當地的老百姓和戰士們都難以忘懷。體會到新時代的我們也時時感受這來自長輩、朋友、同學的關愛,我們又應該怎麼樣來報答這份恩情呢?通過交流談論,課文的主題得到了昇華。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篇14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優美的語言,富有詩意的課文,令人遐想聯翩。故事中,小燕子、麻雀、小黃鶯爭論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這個問題的答案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帶着這個問題感受課文中蘊含着的道理和情感,憑藉課文展開想象,並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奧祕。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線、論”等11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

本文內容不難理解,關鍵是讓學生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學會想象,學會欣賞。所以我從以下幾步來設計教程:

1、對春雨本身的感悟

春雨的形象在第一自然段的過程中作簡單的理解。然後讓學生自己質疑、問難,說說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之後,我進一步把課內知識拓展:“同學們,讓我們也走進濛濛春雨中,加入小鳥們的爭論中吧!你認爲春雨是什麼顏色的?”話音剛落,教室裏馬上沸騰了起來,開始了七嘴八舌的討論。

2、瞭解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

春雨讓大地變得五彩繽紛,我引導學生邊想象邊分角色朗讀文中小動物的對話,並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3、體會文中蘊含的情趣

在朗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小鳥們的天真、活潑、可愛,體會春雨的輕柔、歡快。但在教學中,這點學生領悟不到位,所以讀的質量欠佳。

低年級的課題是“自主識字、快樂識字”,在本節課中,我安排學生提前預習了認讀的11個字,所以在課文分析完後我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考察學生對這11個字的認讀情況,學生認識的還可以,90%以上的學生會讀、會組詞、會說字的意思,整體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