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小學一年級語文隱性備課重要教案

小學一年級語文隱性備課重要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曾有人錯誤地認爲,既然課堂是生成的,課程改革後應該簡化備課,甚至不要備課。孰不知,沒有備課的全面考慮與周密設計,哪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沒有上課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課堂上的遊刃有餘。

小學一年級語文隱性備課重要教案

——特級教師徐斌

  教師的備課觀念需要強力殺毒

提到備課,有些老師往往與“寫教案”相混淆,其實二者不是一回事。但是當前很多學校老師爲了應付上級教學檢查,書都來不及去讀,就照着教案書去抄,

教師的備課書寫工整,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及教後小記都書寫得很“認真”,且有一定的超前量(有的課未教到,教後小記已寫上)。甚至有些老師直接到網上照搬一些名師的教學設計或者現成的教案,完全沒有把學生放在眼裏,上課依然是我行我素,真有“我的課堂我做主”的味道。老師付出的勞動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顯然不成正比例。明顯感覺到教師的備課,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爲了給領導檢查的,並不是爲搞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而備課的。

  教師的備課觀念需要升級更新

備課≠寫教案

最早隱性備課的說法是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提出的。他認爲顯性備課是指寫教案,而鑽研教材、查閱資料、蒐集信息、備學生、思考教法則是隱性備課。顯然,隱性備課比顯性備課重要得多。

關於備課我們有一個經典的故事: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在學校工作了33年的歷史教師,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觀摩課,鄰校的一位教師問他:“你的每一句話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請問,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堂課?”那位教師說:“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一般地說,每堂課我都準備了一輩子。但是,直接針對這個課題的準備,則花了約15分鐘……”一輩子與15分鐘,一語道出教師備課之真諦。隱性備課是一個教師的“內功”,有時是看不到的,也無法形諸於文字。“內功”好的人即文化修養高,悟性好,教學經驗豐富的人,花的時間會短的多,效率也會高很多。

  策 略

我認爲有隱性備課以下幾個策略:

一、熟讀課文

小學語文課本里的文章大都文質兼美,拿到一篇文章,老師也要像學生一樣提前預習,熟讀課文,解決生字詞,抓住課文的重難點,有時遇到不確定的地方,一定要去查找資料,弄明白了,這樣在課堂上纔會做到心中有數,不慌亂。

二、朗讀課文

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也說過:“講解是死的,朗讀是活的;讀賦予作品生命力;一個精彩的朗讀,能讓學生理解一半的內容……”要求學生去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活,教師首先自己要做到。因此,教師自己一定要把課文讀活,讀三到五遍,讀出自己的味道來。

三、讀透課文

讀透課文,也就是要充分解讀文本,正確領會文章所展現出的遣詞造句的精妙,佈局謀篇的用意,細細推敲錘鍊文字的獨具匠心,細細琢磨文章,找準切入點,以便能夠引領學生感悟文本,學習運用。因爲教師自身對文本的解讀有怎樣的高度,就會引領學生登上怎樣的高度。

四、讀寬課文

作爲一名語文教師,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自己首先要有這種能力,如瞭解課文寫作背景,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作品分析以及與之相關的其他資料,教師都要通過各種方式獲得,只有做到心中無疑,才能胸有成竹地幫學生釋疑,面對課堂上發出的“不同的聲音”纔不會責怪這個學生多事呀,有時這種聲音也會帶給你不一樣的精彩的。

五、選擇教法

教學中選擇什麼樣的方法也要“因材施教”,要根據學生實際,還要考慮教學內容的需要,是聯繫生活熱點,還是用理論講述,是用多媒體,還是簡單用語言創設情境,這些都要考慮。教師選擇的教法要符合學生和文本特點,這樣,學生學地輕鬆,教師教地順心。

六、共享互助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單單一個人的智慧是遠遠不夠的,在教學上,我們要學會共享互助。有時一個教學上的問題,怎麼想都想不通,這時候,如果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商量、討論,有時會讓你茅塞頓開的。看到一篇名爲《一節失敗的好課》的文章,裏面就講到這位老師的公開課沒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教,而是完全跑到另一條路上了,但在這條不一樣的路上,卻發現了平日很難發現的精彩,學生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所以,多聽聽別人的課,無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只要你善於觀察,你一定會從中學點什麼。

我會把那位歷史老師的話——上課用了半小時,備課用了一輩子作爲我的座右銘,“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雖說課堂教學是不斷有新火花出現的動態生成過程,但只有堅持了隱性備課,教師的課堂實施能力纔有所提高,才能增強課堂教學生命力,我想這樣的備課纔是真正有效的備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