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影子》教學反思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影子》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影子》教學反思一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影子》教學反思

《影子》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的一首以生活現象爲題材的兒童詩。影子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是人類形影不離的朋友,課文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了“影子”和“人”總是“形影不離”這一重要特點。上完課後我反思有以下幾點:

在備課中,我預料“影子朋友爲什麼走在你的前(後、左、右)邊?”會成爲本課教學的難點。如何給他們創造一個探究的空間呢?我靈機一動,在課堂中央拉開一張桌子,拉上所有窗簾,打開一盞日光燈,讓一個孩子站了上去。我讓站在上面的孩子轉身,其他的孩子則仔細觀察影子位子的變化。通過這個活動,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把上面的問題解釋清楚了。

教學中,我以朗讀作爲理解全文的主線。第一步,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其中,不但教學生朗讀的技巧、方法(讀出常常跟小黑狗的重音),而且採用各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尤其是學生跟老師的挑戰讀,再加上學生對老師及同學的朗讀評價。基本上每個同學都能讀正確、讀流利。第二步,引導學生質疑朗讀,實際上是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能有感情地朗讀。

此處的教學,我覺得自己朗讀指導不到位,只爲朗讀而朗讀,學生沒有真正地領悟感情,而且沒有把自己領悟的感情通過聲音表達出來。尤其在幾個學生講到自己養過小狗,小狗常常陪着她,圍着她轉時,……我啓發她說出了喜愛或喜歡小狗的感情。此時,我應該要求學生就把這種感情讀出來,而我卻沒有讓學生讀,讓學生領悟的這種感情白白地浪費掉了。

所以,在課堂中,教師創設一定的情境、氛圍,學生經歷的不同的情感體驗產生共鳴比起簡單的說教,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更容易表達相應的感情。抓住學生回答問題中的情感切入點,適時朗讀,也比硬是要學生講出到底是什麼感情,或帶着什麼感情來讀,具體、豐富、形象得多。如幾個學生講到小狗在我放學後在家門口等“我”,高興地舔“我”,此時,老師就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讀,把這種等“我”,舔“我”的感情具體化,不就是喜愛之情嗎?

教學中,注意了從生活現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進行教學,不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資源,在課堂中營造了濃厚的生活氛圍,而且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緊密結合起來,既調動了學習熱情,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影子》教學反思二

教學《影子》這一課時,我在想,“爲什麼影子就是小黑狗”是很容易回答的問題,答案就在這句話的前半句中──“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常常跟着我”,因爲影子常和人伴隨左右,纔像一隻小黑狗的。可學生爲什麼發現不了呢?雖然我作了許多努力,學生還是講一些不是很本質的理解,如“影子是黑色的,所以說影子就像一隻小黑狗”,“因爲影子的形狀像小黑狗”等,以致於我動用很多方法去講析這一句子的意思,教學似乎又返回到繁瑣的詞句分析上。

我覺得,造成這種狀況的最主要原因是學生的閱讀理解還缺少一個基礎,這個基礎不是“狗”,而是“影子”。對狗,孩子們是有足夠的經驗的。孩子們輕鬆地說出:小狗經常跟着我,我走到哪兒,它跟到哪兒,跑前跑後的。狗和大家形影不離孩子們都很熟悉。對影子,孩子們雖然也有一些經驗,但不多,而且零碎,這些經驗還不足以形成影子和人(或者物體)形影不離的概念。所以,在閱讀感悟的過程中,孩子們不能順利進行遷移,把影子和狗因爲與人形影不離而聯繫起來。

如果孩子對影子的經驗很豐富,如果事先讓孩子獲取一些影子的信息,使得他們熟悉影子與物體之間的關係,那麼……

我的教學思路逐步形成,並進行了有效地實踐。

我首先安排了一個活動,讓學生在室外玩“影子”。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玩,邊玩邊觀察,看誰對“影子”的發現多。學生有的獨自在研究,有的幾個一起在跑來跑去,有的在玩“踩影子”遊戲。操場上,我和學生融合在一起,一邊蹦着、跳着,一邊引導學生大聲地說出自己的發現。可能是太少和學生一塊活動的有緣故,我一次次感受到學生帶來的活力和欣喜。

隨後,我讓學生席地而坐,交流玩影子的發現。下面是我記錄的部分孩子的發言:

生1:我發現影子是黑的。

生2:我發現,當太陽在我前面時,影子在我後面;我轉個身,太陽在我後面時,影子就在我前面了。

生3:太陽在我左面的時候,影子在我右面;太陽在我右面時,影子就在我的左面了。

生4:我發現影子可以變長變短,當我蹲下時,影子就變短了,當我踮起腳時,影子會有點變長。

生5:我彎腰時,影子也可以變短的。

生6:(側身對太陽)我這樣站時,影子會變細。

生7:我躲在大樹後面時,我的影子不見了!

生8:我跑到老師的後面時,我的影子也不見了,被老師的影子蓋住了。

生9:當我和XX在玩的時候,我們倆的影子好象也在一起玩。

生10:你們的影子都是躺在地上的,我可以讓我的影子站着,你們信嗎?(邊說邊跑到牆邊,教室裏也能看到影子),你們看牆上,我的影子站着呢!

我不得不驚訝於孩子們的能力。只要給他們研究的時間,孩子們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

有了這樣的鋪墊,我再組織學生學習課文。我讓學生自讀課文後交流閱讀體會,以下是一個片段教學實錄:

師:讀了這篇課文,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想說的嗎?

生1:我知道了影子在前,影子在後,是因爲我們人在動。

師:怎麼動?

生1:有時面對着太陽,有時背對着太陽。

生2:我讀懂了影子就像一條小黑狗,因爲影子是黑的。

生3:我家的小狗經常要跟着我,趕它也不肯走,影子也是經常跟着我,我走到哪裏,它也到哪裏。

生4:我知道影子爲什麼是黑的,因爲太陽照在我們身上,光被擋牢了,後面就有影子了。

我發現我的學生理解“影子就像一條小黑狗”竟是那麼輕鬆,那麼順理成章,一點都無須教師引導。閱讀感悟過程那麼簡潔,又是那麼深刻!

不用說,原因在於我的學生先玩了影子游戲,擁有了關於影子的較爲全面的經驗,這種經驗促進了孩子的閱讀理解。這一探索實踐過程使我對“生活經驗”有了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