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案(通用9篇)

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案(通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案(通用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案(通用9篇)

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案 篇1

草船借箭

教材說明

〔解題〕

《草船借箭》是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當時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分別確立國號爲魏、蜀、吳。曹操剛打敗劉備,又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裏幫助作戰。諸葛亮才幹超羣,引起孫權軍隊的首領周瑜的忌妒。周瑜要求諸葛亮在10天內監造10萬支箭,企圖陷害諸葛亮。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得10萬支箭,使周瑜陰謀破產。這個故事表現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膽識超羣,讚揚了他以大局爲重、團結對敵的可貴品質。

《草船借箭》是按照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第46回的內容改寫的。《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小說以漢末三國曆史故事和民間流傳的三國故事爲基礎創作而成。全書共120回。從劉關張桃園結義起,至東吳滅亡止,描寫了漢末及三國時期的社會鬥爭和廣泛的社會生活。

對本文標題不能當主謂詞組去理解,不能理解成“草船”去“借箭”,而應當作偏正詞組理解。即(諸葛亮)“用草船去借箭”。這個標題高度概括了本文主要內容。“草船”,紮了草人的船。

〔結構分析〕

文章是按事件發展順序,緊扣“借箭”展開的,共10個自然段,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借箭”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寫“借箭”的準備。這部分寫了三層意思,其一,周瑜爲諸葛亮造箭設置障礙,並派魯肅探聽情況;其二,諸葛亮求魯肅幫忙,爲“借箭”作準備;其三,魯肅沒向周瑜如實報告情況,周瑜疑惑不解。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寫“借箭”的過程。分三層意思,其一,寫諸葛亮“借箭”的時間;其二,寫諸葛亮“借箭”的過程;其三,寫諸葛亮“借箭”結束時戲弄曹操。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寫“借箭”的結果。

〔語意理解〕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裏很妒忌。”

這是本文開篇的話,交代了“草船借箭”這個事件的起因。在《三國演義》小說中,周瑜是東吳名將,總督東吳兵馬,是蜀吳聯軍的總負責人。周瑜字公瑾,聰明過人,但心胸狹窄,忌妒心太重。多次與諸葛亮較量均失敗,後忌恨而死。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是被作爲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來歌頌的。作者對他極盡崇敬和讚美,特別對他的智慧,更是着力進行渲染。在民間,人們把諸葛亮說成智慧的化身。周瑜和諸葛亮的糾葛,大都是才智與氣度的較量。兩個人都有才幹,但諸葛亮高周瑜一籌。諸葛亮心胸豁達,關注大局,講究團結,而周瑜則氣量太小,不能容人。

“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10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

這是周瑜與諸葛亮商議軍事時說的話。表面看,客客氣氣,內心裏卻暗藏殺機,他一步步引誘諸葛亮就範:讓諸葛亮自己答應短時間內完成造箭任務,再以完不成任務爲藉口剪除之。“水上交戰”句,是明知故問,意在試探,引出“箭”的問題。“這是公事”話,外軟內硬,以“公事”爲藉口,冠冕堂皇,逼迫諸葛亮接下造箭任務。“不要推卻”,口氣上緊逼不放。“軍情緊急”句的真正含義是:軍中無戲言。在周瑜看來,10萬支箭,3天造完是不可能的。一旦完不成,恰好可以加害諸葛亮了。

“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這是文章的結尾句。這句話照應文章首句,也是本文核心句。由於諸葛亮神機妙算,才使周瑜生出忌妒之心,纔有兩人的鬥智;由於諸葛亮神機妙算,才挫敗周瑜的陰謀,才使他心服口服而嘆曰“我不如他”。“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人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和利用客觀形勢,決定策略。在本文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預見到周瑜的險惡用心。在第一部分裏,他是順着周瑜意思說話的。表面看,似無覺察,其實瞭然於胸,甚至變周瑜的10天造箭爲3天造箭,出人意料。這麻痹了周瑜,使周瑜大喜,以爲陰謀得逞。從下文可看出,諸葛亮是成竹在胸。這種預測周瑜之心、並迅速作出判斷與決策,確實超出常人。

第二,周密籌劃借箭之策。他預測第三天四更必下大霧,足見他通曉天文。他設計在船接近曹軍水寨處擂鼓,恰好可讓船中箭,又不至於被敵人追上,足見他熟知地理。他知道魯肅忠厚守信,故求他幫助幹事;周瑜聰明心狹,故不讓魯肅告訴周瑜借箭之事;曹操謹慎多疑,虛實不清時必不敢出兵追擊,故大張旗鼓,佯攻曹營;他猜到周瑜取箭必生疑惑,故讓魯肅取箭,做個見證。這些足見他了解諸人。他設計好船受箭方法及所需數量,足見他“老謀深算”。

第三,巧妙地破解周瑜詭計。蜀吳是聯合抗曹的,如周瑜與諸葛亮相鬥,可能壞了抗曹大計。所以,當發現周瑜耍陰謀時,諸葛亮機智地化解。他談笑風生之中輕鬆取勝,迴避了與周瑜的正面衝突,顧全了大局,實在是妙極。

〔寫作特點〕

1.人物個個性鮮明。

本文有4個主要人物,他們個個性格鮮明。周瑜陰險妒嫉,諸葛亮從容鎮定,魯肅忠厚老實,曹操

謹慎多疑。這些性格,在文中有充分地展示。寫人物的主要方式靠人物的語言描寫。比如在第2自然段中,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都鮮明地反映人物的個性和內心活動。

2.故事情節生動有趣。

本文的故事有曲折的情節,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環環緊扣,且跌宕起伏,很有趣味。一開始,似乎諸葛亮“中計”了,讀者會爲之焦急。接下去,他向魯肅借船,使人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再後來,諸葛亮船隻近到曹寨卻大擂戰鼓,更讓人驚詫、擔心。最後,巧取10萬支箭,讀者這才恍然大悟。正因爲如此,本故事才千古流傳,歷久不衰。[內容結束]

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案 篇2

創造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幫助學生領悟到學習一篇按事情發順序寫的記敘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後果。

2、提高抓重點詞句、前後聯繫讀懂課文的能力,體會諸葛亮的傑出才幹。

3、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創造出發點:草船借箭的經過。

創造訓練點:認識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膽識,有計劃的培養學生思維獨特性。

創造訓練策略:引導法、自學法,訓練學生思維深刻性。

教具準備:《草船借箭》錄像幻燈片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第三課時(略)

第二課時

內容:二、三、四段。

重難點:草船借箭的經過,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過程:

教學環節時間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創造教育滲透點

複習前文導入新課

1、周瑜怎樣爲難諸葛亮?

2、諸葛亮又是怎樣做的?

回答:

1、三天造十萬支箭。

2、立下軍令狀。

複習導入,保持思維的性。

講“借箭準備”緊扣妒忌與才幹

1、周瑜爲什麼這樣做?

2、諸葛亮是怎樣做的?

3、哪些詞句可以看諸葛亮挺有才幹?(自有妙用)

1、自由讀課文思考,找出周瑜爲難諸葛亮的詞句,在書上做記號。(故意延遲,不給齊練)2、體會心情,自讀自練。3、讀諸葛亮說的話,體會心情。

通過讀講引導學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實質原因,培養學生思維獨特性。

三、學習“借箭經過”突出“神機妙算”20`

1、指名讀機關句子,諸葛亮是怎樣做靠近水寨。一字兒擺開,擂鼓吶喊。

2、魯肅怎樣說的?說明什麼?諸葛亮又是怎樣說的。

3、曹操怎樣說,怎樣做的。此時諸葛亮又是怎樣說怎樣做的?兩者相比較說明了什麼?

4、諸葛亮借到箭後又是怎樣做的。

5、小結

1、自由讀課文,用“—”劃出諸葛亮做的、說的。用“~”劃出曹操做的、說的。

2、看錄像(一字兒擺開,擂鼓吶喊)

3、看幻燈片,比較“一定不敢”與“不一定敢”體會諸葛亮的胸有成竹。

4、看錄像,體會他們說話時的神態,心情,模仿神態分角色朗讀。

5、體會“謝謝”的含義齊讀這一句話。

6、體會理解“自有妙用”體會周的心情,朗讀長嘆一聲說……

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學,提高自學能力。錄像、幻燈片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引導學生分析,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四、講“借箭結果”突出周瑜的“長嘆”

1、指名讀課文,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周瑜是怎樣說的?說明了什麼?

2、小結

五、總結全文分清前因後果

師述:借箭的表面原因實質原因表面結果實質結果,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的文章,注意分清前因後果。

六、作業

幻燈片,填空(略)

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瞭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認識學習以記事爲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並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並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今天我們來學一篇根據《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寫的故事。(出示課題後齊讀)

2、簡介背景: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裏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3、從《草船借箭》這個課題中,我們可以知道什麼?

你還想知道什麼?

如:怎樣借?爲什麼能借到?

4、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2)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來爲難諸葛亮,諸葛亮接受了這個任務,並保證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講周瑜不給造箭材料,進一步陷害諸葛亮。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準備。

第三段(6~9)講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講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神機妙算,自嘆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來刁難諸葛亮,諸葛亮因借箭而顯示才幹。通過學習,同學們對課文內容基本把握了。請大家以“箭”來總結段意。

第一段,寫周瑜讓諸葛亮造箭;

第二段,寫諸葛亮準備造箭;

第三段,寫諸葛亮借箭;

第四段,寫諸葛亮借箭成功。

學生歸納之後,教者充分肯定,並且相機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的順序寫的。

二、學習第一段。

師: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設計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麼樣的人?

(師生讀書)

師:這一段對話的提示語太單調,怎麼總是“周瑜問,周瑜說”呢?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地描寫說話人的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譯過來的,古人寫文章用提示語一般很簡潔,“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們接下去就來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徵.

(學生默讀、思考)

討論交流,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生:我給第一句加“假惺惺”,因爲一個大都督怎麼會不知道水上交戰用弓箭最好?他這是裝的。(讀)

生:我認爲加“明知故問”好(讀“周瑜明知故問地說”)。

師:詞用得好。但這兒“問”和“說”有重複之嫌。請再讀讀,改一改,把句子讀好。

生:周瑜明知故問:“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

生:我給周瑜第二句話前加“狡猾地”一詞。諸葛亮是一個文人,一個客人,他沒有兵工廠,怎麼造十萬枝箭?分明想害他。

生:我說這是“狡黠”。(笑)

師:剛纔,大家從周瑜的語言中體會出他的險惡用心,由此加深了對人物的瞭解,真棒極了。接下去,把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認真讀讀,仔細想想,從中挑選出你認爲有必要的,補充提示語,並說說理由。

(生稍作準備,繼續討論)

生:我認爲“軍情緊急,可開不得玩笑”一句前可以加“高興”。因爲周瑜看到諸葛亮上當了,心中非常高興。

生:周瑜雖然高興,但又要忍着,裝模作樣。所以,我添上“心中暗喜,嘴上卻說”。

師:好啊,從語言交流中體會到人物內心複雜的變化了。

生:諸葛亮願立軍令狀之前,應加上“很有把握”。

師:意思對了,若用上一個成語就好了。

生:胸有成竹。

師:請你把諸葛亮的話讀一讀,讀出他胸有成竹的語氣。

(生讀)還有哪句話也表現出他胸有成竹?我們一起讀。

小結:這一段的語言交鋒,句句緊扣,可畫出兩個人鮮明的性格特點。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表現了他心胸狹窄,兇狠狡詐。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爲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板書設計

周瑜讓諸葛亮造箭

諸葛亮準備造箭

14草船借箭

諸葛亮借箭

諸葛亮借箭成功

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按大綱和教材要求掌握本課一、二類生字、新字;能結合課文,說明關鍵性詞語的意思;能運用“妒忌”、“必然”、“虛實”、“私自”造句。

2.學生能簡要複述這個故事;能在老師的啓發下正確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學生能口頭回答課後習題1中三個問題;能分清草船借箭的前因後果,培養由表及裏的邏輯思維能力。

4.學生能理解“妒忌”的危害,知道對比自己強的人,只應虛心學習,努力趕超,而不應妒忌;能聯繫實際,爲諸葛亮的傑出才能和寬廣胸懷所感動,併產生崇敬、嚮往的感情。

二、主要教法

課題導讀;複述導讀;問題導讀;談話法。

課前預習要求:

1.讀通課文,說出課文大意。

2.能熟練讀出一、二類生字及其在課文中的組詞。

3.聯繫課文結合解釋詞語:妒忌、甘受懲罰、推卻、吶喊。

第一課時

本課時教學目標:瞭解故事背景和課文大意。能簡要複述故事的起因和開始部分(借船)。理解“妒忌”、“推卻”、“軍令狀”、“甘受懲罰”、“自有妙用”等關鍵性詞語。滲透總目標4和1的內容。

教學過程要點:

1.抽查字詞預習情況。着重該課時目標中所列詞語和少數重要的二類生字詞的認讀。

2.導入:引導回憶第九冊中《赤壁之戰》的時代背景及其中周瑜這個人物;聯繫講授本課背景(見小黑板板書設計);引出並板書新課課題。

3.引導就課題質疑:見此課題,可能或應該想到些什麼問題?(見板書設計)

4.帶着上述問題聽讀(或自讀)課文。着重考慮“爲什麼借箭”這個問題;經過和結果如答不理想,作存疑處理。

5.反饋課文大意後,着重以問題導讀,弄清“爲什麼借箭”的問題。

教師引導看課後習題1(1)(2),聯繫課文開頭一段,默讀、思考、圈劃,然後展開討論。在反饋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由表及裏地認識借箭的真正原因,注意抓住關鍵性詞語理解。這一教學過程,教師要給學生較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和討論。

6.引導運用板書提示,默讀課文,每人自練複述故事起因,教師巡視,輔導後進生。反饋。

7.請學生找出“諸葛亮爲借箭所做準備工作”這一內容所涉及的課文段落,並用一個詞語概括主要意思(借船)。再引導學生讀書,弄清借船方式(祕密)、數量、其它要求。

8.複述“借船”這一部分內容。練習方式:個別學生示範與羣體操練相結合。

9.小結:以承上啓下式終結該課時。課外作業:練習複述故事;給課文試分段。

板書設計:

小黑板板書設計:

東漢末年三國狀況:

第二課時

本課時目標:學生能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能複述故事中“借箭”和“結果”的主要內容。在教師啓發下,學生能正確地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更清楚地把握全文。滲透總目標4和1的內容。

教學過程要點:

1.引導學生說一說一類生字字形記憶及書寫時須注意之點,如“忌”(上聲下形),“督”(字形上寬下窄)等。當堂練習難寫易錯的幾個字3~4遍,組詞寫一遍。

2.以上課時“就課題質疑”中已解決的問題“起因”與“借船”導入新課。

3.以複述爲手段,重點引導讀懂“借箭”這部分課文。

(1)找出這部分課文的起訖處(6~9自然段)。提出讀的要求:看誰能以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內容的方式,複述這部分內容。引導督促每個學生認真看懂課文後再練習複述。組織交流。教師巡視輔導。

(2)教師根據複述反饋情況,引導學生更準確地掌握各自然段要點(用談話法)。注意理解關鍵性詞語“虛實”、“順風順水”等。引導看課文插圖,在課文中用~畫出與圖意相應的語句;討論:這幅圖着重表現了什麼意思?

(3)根據板書,再次自讀課文,練習複述,(鞏固性練習)中、優兩位學生反饋複述,組織評議。

4.默讀課文最後一節,討論“草船借箭的.結果”。(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由表及裏地理解:課文結尾與開頭有無聯繫?怎樣聯繫起來的?)

5.引導學生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啓發性問題:(1)課文寫了幾件事?我們該按怎樣的思路(順序)給課文分段?(2)我們以前學過的分段技中,比較適合這課分段的是什麼?(先找出事情的經過部分,再看事情經過可分幾段)。學生分段,寫段意,交流。反饋。

6.結合分段及段意概括,練習簡要複述整個故事。創設情境,鼓勵學生上講臺複述。

7.引導學生小結,簡要複述課文故事的方法,預告下節課內容:評論周瑜和諸葛亮這兩個人。請學生給這兩個人分別寫一段評語,就如老師給學生下評語(課外作業)。

第三課時

本課時目標:做口頭筆頭練習,着重完成書面造句。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能正確評價周瑜、諸葛亮這兩個人物,以完成總目標4的內容。

教學過程要點:

1.出示書面造句詞語,先進一步引導準確理解詞義、運用範圍,後完成書面造句。教師巡迴,蒐集“妒忌”一詞的好造句備用。

2.以這些問題引出對諸葛亮的評價:

(1)諸葛亮約魯肅上船取箭,爲什麼只管飲酒取樂?(傑出才幹:準確預計天氣和曹軍反應)

(2)諸葛亮會不會不知道周瑜是故意刁難或陷害他?既然知道,諸葛亮爲什麼不氣憤、不與周瑜論爭?(胸懷寬廣,以大局爲重)請學生修改給諸葛亮下的評語。

3.請學生說說對周瑜的評價。教師相機引起討論:妒忌的害處?

(1)從東漢末年的三國形勢來看,瑜妒忌亮的才幹有何危害?(削弱蜀、吳聯合抗曹的力量,與己有害)。

(2)推論一般:如我們對學習等方面比自己強的人採取妒忌的態度會怎樣?因此我們應當怎樣做纔對?最後拿學生有關“妒忌”的造句,聯繫實際進行教育。

4.佈置本週內完成的小作文練習,略加指導:

(1)我曾經妒忌他(她)……(記敘文);

(2)妒忌——無能的表現(讀《草船借箭》的感想)。任選一題。

5.啓發、教育、鼓勵性結尾,終結該課。

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妒忌、都督、推卻、延遲、探聽、私自、軍令狀、神機妙算”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是通過對故事情節的瞭解,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學習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學習故事的起因部分。

教學過程:

一、瞭解《三國演義》及作者羅貫中。

二、介紹背景,引出新課。

三、板書課題,質疑。

四、教師範讀課文,學生思考上面問題。

五、學生自讀課文,同桌檢查認字及自讀課文情況。

六、學習故事的起因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上節課內容,板書課題。

上節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走進《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這個故事,認識了哪幾個人物?主要講的是誰和誰的事?在諸葛亮和周瑜之間發生了一個怎樣驚心動魄的故事呢?(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板書課題。

二、回顧課文開頭部分。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意欲加害諸葛亮,於是請諸葛亮到軍中議事,周瑜是怎樣假借“公事”逼迫諸葛亮承擔造箭任務的?我們一邊觀看錄像一邊回顧。

2、三天之後造箭情況如何?(如期如數交付曹操)。周瑜讓諸葛亮十天之內造十萬支箭,而諸葛亮卻在三天之內借到了十萬支箭,那麼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

三、體會借箭之法。

1、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諸葛亮是如何借箭的?

(借船、借人、借一江大霧)

2、周瑜看到十萬支箭後長嘆一聲,說——

(板:神機妙算)

3、什麼叫“神機妙算”?(指導朗讀。)

四、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在哪裏呢?

1、最先算到了什麼?當時霧大嗎?從哪讀出的?

出示句子:

這時候大霧滿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從哪讀出霧大?

是啊,前人就曾有篇《大霧垂江賦》爲證,感興趣的同學下去可以讀讀《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感受一下當時霧之濃之大。後人也有詩曰:“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指導朗讀。)

這一江大霧時偶然碰巧還是早有預見?從哪讀出的?

2.出示句子,指導學習方法。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佈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放過第一日]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又放過第二日]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放過兩日,至第三日又到四更時分,險到沒處去矣。]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不知箭在何處?奇甚。]魯肅問:“哪裏去取?”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a.讀讀上面這段話,看看與書中有何不同?再加上批註認真讀讀,看看有何感受。

b.師生共讀,小結批註內容。(可批註出:當時的想法、看法、心情、疑問等。)

c.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還表現在哪裏呢?

自讀課文七、八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邊批註,也學學毛宗崗評一評三國,學學易中天品一品三國。

d.全班交流。

3.最難測的莫過於人心,可諸葛亮卻最會揣測人心,他抓住曹操生性多疑的弱點,草船借箭;取魯肅忠厚守信的優點,草船借箭,知周瑜心胸狹窄,將計就計,草船借箭。

4.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還表現在哪裏呢?

出示句子:

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調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受箭。

齊讀後小結:取箭之法。然後播放錄像。

五、總結。

諸葛亮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他用計之妙最善於的莫過於一個“借”字。他借江東之兵攻打曹操,借曹操之箭助江東。緊接着他又借東風火燒赤壁,借荊州有借無還。他又是如何巧借東風火燒赤壁的,請同學們課後認真讀讀《三國演義》第四十六至四十九回。

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10個生字,會寫本課13個生字,掌握“妒忌、軍事、委託、照辦”等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瞭解學習以記事爲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並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通讀課文,瞭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教學重難點

1.瞭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經過。

2.扣住課文語言,感受人物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播放多媒體課件:

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斷和主題曲。

2.談話: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欣賞《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精彩故事。(出示課題:草船借箭)老師相信,許多同學都熟悉這個故事,誰來介紹一下故事的主要內容?

(1)學生交流。

(2)對學生的交流進行評價。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通句子。

2.指名認讀生字,並組詞。

3.齊讀詞語:

妒忌,軍事,委託,照辦,預計,緊急,軍令狀

懲罰,探聽,私自,佈置,調度,水寨,吶喊

神機妙算

指名讀,接龍讀,齊讀這些詞語。

4.說說下列生字在書寫中應注意些什麼:曹,督,遮,寨,插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請你快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麼故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可以分爲幾部分?

2.學生讀後交流,教師引導概括。(周瑜妒忌諸葛亮的聰明才幹,要諸葛亮10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用妙計向曹軍借了10萬支箭,使周瑜甘拜下風。)

3.這篇文章按事情的發生、經過、結果順序寫的,全文可以分爲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2):立軍令狀。

第二部分(3-5):探聽情況。

第三部分(6-9):借箭經過。

第四部分(10):借箭成功。

四、研讀1、2自然段,瞭解起因。

1.多媒體出示1-2自然段。

1.學生帶着問題輕聲朗讀一、二段課文。

(1)周瑜妒忌諸葛亮的原因是什麼?(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

(2)爲什麼要趕造十萬支箭?(①與曹軍水上交戰需要用箭。②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爲難諸葛亮。)

(3)諸葛亮爲什麼答應三天造十萬支箭?

(諸葛亮已識破周瑜的詭計,如當面揭穿傷了和氣,那聯合抗曹戰線就可能破壞,同時又從大局考慮與曹軍交戰必須用箭,所以答應三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

2.分角色朗讀周瑜與諸葛亮的對話。

3.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案 篇7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2.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讀訓練過。

教學過程:

一、設計“懸念”,導入新課。

1、教師導語設計:今天,老師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聲演員在表演相聲時說,他知道周瑜的母親姓“紀”,諸葛亮的母親姓“何”。觀衆聽了非常奇怪,這可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啊!原來這位演員在和大家開玩笑,他的“根據”就是周瑜在臨死前哀嘆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說:既然有了這個智勇過人的周瑜,爲什麼還要有這個比他更爲強大的諸葛亮呢?周瑜是孫權手下的一名大將,有勇有謀。爲什麼還怕諸葛亮呢?學習了《草船借箭》,大家就會明白了。

2、師生共同介紹《草船借箭》的有關資料。

《草船借箭》是選自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相互討伐,史稱“三國鼎立”。當時曹操實力雄厚,剛剛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裏幫助作戰。孫權手下大將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設下圈套,假意讓他負責趕造十萬支箭,企圖以造不成箭違誤軍令的藉口加以陷害,於是就發生了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本課指周瑜因諸葛亮比自己強而忌恨他。

遲延:拖延、耽擱。

才幹:辦事的能力。

委託:請別人代辦。

調度:調動、安排。

懲罰:嚴厲地處罰。

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處。

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於估計客觀形勢,決定策略。

(2)讀出最使你感動的課文內容。

(3)交流預習後的初步感受。

2.自由朗讀,學生自悟。

這個故事主要寫了哪幾個人?誰向誰借箭?

(主要寫了諸葛亮、周瑜、曹操幾個人物,是諸葛亮向曹操借箭。)

3.理清脈絡,討論分段。

(1)這篇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

(2)討論分段。(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爲難諸葛亮,諸葛亮接受任務並保證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自然段)周瑜不給造箭材料進一步陷害諸葛亮,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準備。

第三段(6—9自然段)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最後一個自然段)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

三、教師點撥,突破難點。

1、學習第一段。

(1)指讀第一段,前後位討論這段寫的是什麼?(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爲難諸葛亮。)

(2)諸葛亮的才幹怎樣?周瑜妒忌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嗎?哪些詞可說明並畫出來。

(“挺”、“才”)指導朗讀稍重些。

(3)默讀第一段,幻燈出示思考,周瑜是怎樣“請”諸葛亮商議軍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從哪兒看出來?

(學生自由發言,各抒己見。)

(周瑜開始以“公事”爲由迫使諸葛亮不要推卻,接着又以“十天爲限”故意刁難,最後當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十萬支箭時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以便抓到字據,日後好加害於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設下計來陷害諸葛亮。)

(4)討論題,幻燈出示,諸葛亮爲什麼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趕造十萬支箭的任務,並且立下軍令狀?

(諸葛亮已識破了周瑜的詭計,如當面揭穿必傷了和氣,孫、劉聯合抗曹戰線就可能破壞,有被曹操各個擊破的危險,同時又從大局考慮到與曹軍交戰必須用箭,於是將計就計,立下軍令狀。)

(5)分角色朗讀第一段,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2、教師。總結,學生質疑。

通過第一段的學習,我們不僅對《草船借箭》的起因有了瞭解,而且對於諸葛亮、周瑜的性格特點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節繼續深入學習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教師:周瑜設計請諸葛亮造箭,他的陰謀詭計得逞了嗎?從哪看出來的?

(周瑜的陰謀詭計沒有得逞,從第四段中可看出。)

(二)學習第四段

齊讀思考,幻燈出示思考題。

1.草船借箭的結果怎樣?

2.這時周瑜的心裏是什麼滋味?爲什麼長嘆一聲?

3.從哪裏看出周瑜的沮喪、慚愧?

(討論:結果諸葛亮按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周瑜無可奈何,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不如諸葛亮。從周瑜說“我真不如他”看出他的沮喪、慚愧。)

(1)提問:諸葛亮爲什麼能借箭成功呢?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神機妙算)

(2)從哪兒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第三段)

(三)學習第三段

指讀思考: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麼?從哪句話看出。讀讀,抓住關鍵詞語理解,畫在書上。

(首先算到三天之內必有大霧,可以從這裏看出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不見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

1.出示幻燈,思考如下:

(1)爲什麼諸葛亮直到第三天四更纔去開船借箭。

(2)他怎麼知道三天之內必有大霧?

(因爲此時天色微明,大霧封江,可矇住曹軍眼睛,使之不明虛實。諸葛亮瞭解氣象變化,預測出三天之內必有大霧。)

2.學習第三段,思考,諸葛亮根據什麼情況採取什麼計策,這樣做有什麼妙處?圈畫出來。

(1)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軍士擂鼓吶喊,爲什麼這樣佈局?

(船停在既能受到射來的箭,又能靠大霧使曹軍看不清虛實,“一字擺開”是爲了受箭面積大、數量大。擂鼓吶喊爲了虛張聲勢,迷惑曹操。)

這說明諸葛亮熟知地理,於大霧中能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

(2)諸葛亮笑着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作樂,天亮了就回去。”

(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不明虛實之前,不輕易出擊,只會放箭壓陣,說明諸葛亮知己知彼。)

(3)觀察掛圖,魯肅和諸葛亮的表情一樣嗎?說明什麼?

(說明諸葛亮對借箭胸有成竹。)

(四)自學第二段,找出體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

1.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借二十條船……

2.魯肅答應了——果然不提借船之事。

(1)諸葛亮瞭解魯肅的爲人,忠厚老實,料定他不會泄露機密,可見諸葛亮知己知彼。

(2)三十名軍士,一千多個草把子,船用青布幔子蓋起來說明謀劃周密、巧妙。

3.默讀全文,想想還有哪些地方體現諸葛亮神機妙算?反映他什麼特點?

(因爲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知己知彼,周密謀劃,所以借箭成功。反映了他足智多謀,具有非凡的才幹。)

(五)圍繞中心,學習表達

1.作者是怎樣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

2.作者在幾個人物的性格刻畫上既鮮明又形象,這是爲什麼?

(1)作者通過對諸葛亮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從而刻畫出他的性格特點。

(2)因爲作者抓住了幾個人物不同的特點,他們的語言、動作不同體現出人物性格各異。

3.由以上可知,在。寫作中應怎樣刻畫人物?(抓住人物特點,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特點,體現人物性格特點,這是我們。寫作中不能缺少的。)

(六)總結、擴展

1.通過本文的學習,你認爲諸葛亮、曹操、周瑜、魯肅各是什麼樣的人?

2.爲什麼同學們對這個故事這麼喜歡呢?

(教師。總結注意引導學生對曹操、周瑜兩個人物的正確評價及認識,使學生知道他們倆也是了不起的人物,並不是所謂的壞人,另外強調。寫作時抓住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特點體現人物性格。)

(七)佈置作業

複述故事,講給小夥伴聽。

附:板書設計

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案 篇8

導入:課前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師:這是哪部電視劇的歌曲?《三國演義》那個人物最有才能,智謀最高?

板書:諸葛亮

出示幻燈片:諸葛亮簡介。生自讀。

出示學習內容:課本《草船借箭》;叢書《諸葛亮舌戰羣儒》;課外閱讀《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出示學習目標:

1.學會運用語言、動作、心理和側面等描寫來分析人物形象。

2.學習表現人物形象的方法。

學生輕聲讀學習目標。

學習流程:

一、初讀課文感受人物形象。

讀《草船借箭》,找到描寫諸葛亮的句子,說說你眼中的諸葛亮是怎樣的人,填寫學習單。

方法提示:我認爲諸葛亮是一個()的人,從課文第()段()可以看出來,這是()描寫(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側面等)。

學生自由起立發言,大家共同補充糾錯。

學習《諸葛亮舌戰羣儒》,方法同上。

學習《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方法同上。

二、暢所欲言,交流收穫

小組討論總結諸葛亮是一個怎樣的人,可以用那些詞語來形容?抽生到黑板上板書這些詞語。

讀寫結合,完成練筆。

用今天所學描寫人物的方法,如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一個你熟悉的同學,讓其他同學說說你描寫的同學是怎樣的人,用到了什麼描寫。

三、學習總結:

1.我會通過……感受人物性格。

2.我會運用學到的方法描寫人物。

五年級語文下冊草船借箭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弄清借箭的經過,認識借箭成功的原因,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能試着評論歷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弄清借箭的經過。

教學難點:

認識借箭成功的原因,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師: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連續劇《三國演義》,誰知道“三國”指的是哪三國?

生:“三國”指的是魏國、蜀國、吳國。

師:魏、蜀、吳三國並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爲什麼是三國鼎立?看老師畫圖。(師邊畫邊講)

曹操

劉備聯合孫權

師:曹操剛打敗劉備,又要進攻孫權。因此,孫劉兩家聯手要抗擊曹兵。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奉命來東吳幫助作戰,遇到大將周瑜。周瑜對諸葛亮是什麼態度呢?誰知道?

生:周瑜妒忌諸葛亮。

師:周瑜讓他幾天之間造多少箭?

生:讓他三天之內造十萬支箭。

師:這可能嗎?

生:不可能。

師:諸葛亮草船借箭(板書課題)挫敗了周瑜的暗算,顯示了他的聰明才智,那麼諸葛亮找誰借箭?怎麼借箭?結果如何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生用較快的速度閱讀全文,自學生字、新詞,瞭解大意)

三、細讀課文。

1、指名讀1、2自然段。

師:哪一段寫周瑜妒忌諸葛亮?

生:第1自然段。

師:周瑜爲什麼要妒忌諸葛亮?

生:因諸葛亮挺有才幹。

師:齊讀這一段,注意“挺”和“很”這兩個詞要讀得語氣重一些。(生齊讀)

師:周瑜是怎樣提出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事的?諸葛亮是怎樣做的?默讀第2自然段。

(周瑜借公事陷害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滿口答應,並立下軍令狀。)

師: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周瑜爲什麼很高興?

(他以爲他的陰謀已得逞了。)

師:這部分寫商議軍事,接受任務幾乎全寫的是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除了一處寫周瑜很高興外,沒有再對他倆的神態、語氣作任何細緻的描寫,該怎樣讀纔好呢?

(先請生自由讀,發表意見,再指名分角色讀。)

小結:1、2自然段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造箭十萬支”陷害諸葛亮,這是草船借箭的原因。

2、細讀第3——5自然段。

師:當諸葛亮接受任務後,周瑜、諸葛亮各自是怎麼做的?(生默讀思考找到答案,並回答。)

師:你從中看出什麼?

生:我看出周瑜是個奸詐、陰險的人。

生:我看出諸葛亮胸有成竹。

師:回答得很好,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生:從他們的語言和做法看出來的。

(指名分角爭讀3、4自然段,注意讀出感情)

3、默讀6—9自然段,用“——”劃出出發時間,草船借箭的有關語句。

師:諸葛亮爲什麼選在第三天四更行動?行動的目標是什麼?經過怎樣?結果怎樣?

請看老師給同學們放“電影”。(師出示電腦動畫,配合錄音範讀,讓學生觀看諸葛亮是怎樣在大霧漫天的環境中成功地和曹操借箭的經過)

師:借箭成功了嗎?讀出書上有關語句。(生讀出“船兩邊的草把上都插滿了箭”等語句)師:諸葛亮借箭成功主要依靠江面上的大霧,而他選擇這一天行動恰好江面上有大霧,這是巧合嗎?

(生聯繫上下文討論出:這一切都是諸葛亮預料到的)

師:從中你對諸葛亮有什麼認識?

生:諸葛亮的才智過人,我真佩服他。

生:諸葛亮曉天文、懂地理,我應向他學習。……

4、齊讀第10自然段。

師:諸葛亮一共借了多少支箭?

生:十萬多支。

師:這一天恰好是周瑜給他任務期限的第幾天?

生:第3天。

師:周瑜看到諸葛亮完成了任務,他的陰謀失敗,他是怎樣表現的?

生:長嘆:“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小結:諸葛亮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地借箭十萬,挫敗了周瑜的陰謀。

四、佈置作業:

1、理清文章層次,給課文分段。

2、準備複述“草船借箭”的故事。

附:板書設計

曹操

劉備聯合孫權

(諸葛亮)(周瑜)

才幹妒忌

因:十天造箭十萬

果:三天借箭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