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1篇)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草船借箭》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1篇)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1

《草船借箭》節選自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教學時我深刻領會教材,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理念。

一、 從課題入手,質疑問難。

教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由課題展開思考,設疑。師:看了《草船借箭》這個題目,你知道了什麼?你想知道什麼?學生回答:我知道了課文的中心在“借箭”上,質疑:?“爲什麼用草船借箭?”爲什麼說是“借”箭而不是“取”箭,“騙”箭?等等。這一目的培養學生從課題入手,抓住中心的能力及提問題的能力,教師從中尋找有價值的問題,確定教學活動的'重點。

二、 自主閱讀,合作探究

教會學生質疑,還要讓學生學會解疑。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跟大家討論。如“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全班交流,各抒己見表現個體思維等方面的差異。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2

《草船借箭》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課文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我讀了這篇課文後深深地被諸葛亮的智慧和膽略所折服。

成功之處

一、重點突出

爲了讓學生能充分地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我主要抓住句子:“諸葛亮笑着說:‘霧這麼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來引導學生理解,抓住“笑”讓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諸葛亮會笑誰?”。然後通過重點詞句的推敲,感受曹操的生性多疑、魯肅的忠厚老實、周瑜的嫉賢忌能。在引導的'過程中,我覺得孩子們都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了人物的性格特點

二、引導質疑

在“小組合作,組內交流”這一環節,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還採用了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或不懂的問題,跟大家討論,有預設的問題,如“草船借箭爲什麼能夠成功?”“諸葛亮神機妙算表現在哪?”如果這些問題學生能夠提出最好,如果學生提不出我就一此問題作爲切入點,引領全班學生交流。突破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我覺得這是體現生本高效課堂的個關鍵所在。

不足之處

教學中,我感覺自己對名著的瞭解實在太膚淺了,這讓我的教學顯得底氣不足。看來,廣泛地閱讀(不僅僅是讀教材、讀教參,還要讀名著、讀兒童文學作品,讀孩子們感興趣的一切讀物),緊跟時代地閱讀(隨着時代的發展,教材的變動,學生閱讀面的開闊)是當好一名了“語文”老師的必修課,自修課,再修課。真是“活到老” 須“學到老”啊!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3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學習目標是理解課文主要內容,說清借箭的過程,感受人物形象。爲了弄清文章主要內容。我由解析課題開始,比如:“讀了課文,你知道課文中有哪些人物?”通過學生的問答,將人物聯繫起來,說說在這些人物之間發生了什麼事,也就是什麼事情把這些人物聯繫起來,這實際上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當這些問題拋出後,便開始引導學生明白:回答這些問題,實際上就是弄清楚課文的主要內容。也藉此機會將文章分了段和概括故事梗概。

在初學借箭過程時,我出示了句子“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並就此一問“面對此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見了,他們的'反應怎麼樣?心裏都會怎麼想?”學生抓住魯肅的“吃驚地說”與諸葛亮的“笑着說”的對比,體會到了諸葛亮的鎮定和胸有成竹。

在教學時我按教學環節進行,重點突出,教學目標也順利地完成了,學生回答問題也很積極,也有幾處亮點。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課堂的氣氛也不夠活躍,感覺是我引着學生按着我的思路、按着我的預設走,好像我變成了主人,沒有把學生作爲學習的主人。課堂上應該是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以學生的學習爲主,教師只是起着“導”的作用,然後能巧妙地完成教學任務。可我卻沒能和學生在課堂上碰撞出火花,僅僅是走過場而已。

這堂課,我有得有失,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今後課堂上應改進的地方還有許多,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對文本還應該更加深入,以後要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4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情節曲折,引人入勝。整個故事讚揚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本文的教學設計,我力爭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

第一,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說說看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有的同學說:“魯肅會感到很害怕。那麼大的霧,船要是誤進了曹軍的水寨怎麼辦?”有的同學說:“魯肅會大吃一驚:前兩天還是好好的,怎麼現在會有這樣大的霧?”我又說:“假如你是魯肅,怎麼讀這個句子?”(引導學生讀出害怕、吃驚的語氣。)於是,我又試着問“那麼,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假如你是諸葛亮,怎麼讀這個句子?”(引導學生讀出暗喜的語氣)

第二,我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課文寫諸葛亮的話的共有11處,只有一處有提示語,而且是個“笑”字,請你聯繫課文,想想諸葛亮此時在“笑”誰?爲什麼而“笑”?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笑?然後引導學生充分想象、品讀、感悟,品出諸葛亮這一“笑”,不僅“笑”出了他的大度,更“笑”出了他的運籌帷幄、神機妙算,這一笑值千金,是課文的“點睛之筆”。從而讓人物的.形象站起來、活起來,並進入孩子的精神世界。

總之,本文的教學設計,我力爭做到重視探究性閱讀過程的指導,並抓住幾個主要問題,適時,適度地巧問妙點,引導學生感悟隱藏其中的深刻內涵,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透徹,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更準確,發現和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進行較好的語言和思維的訓練。美中不足,就是教師引導的還是過多,學生自主質疑探究的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對於這片篇幅較長的課文來講,如何把握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深度與朗讀訓練的到位同一問題,還需要自己在日常教學中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5

從這一段課堂教學中的“意外”,我感受到了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思維極爲活躍,課堂成了學生主動探究的天地。

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現代教育理論認爲“學習者是主體,是知識文化的創造者,是課程的開發者。

”在這段教學中,學生不但敏銳地發現並提出了問題,而且憑藉自己的力量,在獨立思考,相互交流中的思維碰撞中順利地解決了問題。自始至終,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有了“疑”就有“問”,敢問是好學的標誌,善問是會學的體現。要想讓學生自發地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就要努力營造自由、民主、開放的教學氛圍,熱情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有了問題,特別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在積極情感的驅動下自主地、能動地閱讀,使他們的思維活起來,想象飛起來,實現語文再創造。

二、教師是促進學習的引導者。

教師不再是知識傳授者,課堂不再是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教師的職責是挖掘學生思維的潛能,使他們的靈光得以閃現。教師要及時捕捉稍縱即逝的.火花,精心充當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教師不要直接把結論教給學生,而是充分運用對話策略,不斷地啓發點撥,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促進學生讀書、思考、提驗、交流。學生在與文本、教師、同學的對話、交流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知識和經驗,交流各自的情感、體驗,提升自己的認識與審美。這樣的課堂就充滿了活力,真正成了師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了師生共同創造的舞臺。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6

從名著裏節選的文章不好教,當我拿起《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一時竟也無從下手。後來,終於在網絡上找到了一首描寫草船借箭的小詩歌:草船借箭不尋常,要論成敗有文章。都督周瑜欲陷害,孔明先生巧應對。妙算天文霧漫天,通曉地利蒙曹操。洞悉人心妙計成,世世代代美名揚。讀了這首小詩,我特別興奮,就以這首小詩爲突破口吧。讀完這首詩歌后,我讓學生結合自己預習課文的情況,談一談諸葛亮在草船借箭時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學生能找出是天文、地利、洞悉人心三個方面,我就給學生補充了一些古人認爲成功的三大因素天時、地利、人和並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再次細讀課文,找一找哪些句子最能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然後分別板書在相應的詞語後面,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當學生找出第一段的`對話時,我啓發學生說,第一自然段這麼多的對話,竟然都是周瑜說諸葛亮說,多單調呀,如果我們能加上相應的動作神態心理描寫文章肯定會更精彩,也更利於我們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們一聽要讓自己爲名著作補充,興奮得不得了,可是,問他們該加些什麼內容時,他們卻又答不上來了。我就把這項任務當做當成家庭作業佈置了下來。第二天一上課就讓大家說說自己改寫的情況。沒想到,他們說的很精彩,有些詞語用的還很出乎意料呢。

這就是我們全班共同改寫的結果。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明知故問)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毫不猶豫地)說∶“用弓箭最好。”周瑜(暗自高興)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爽快地)說∶“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迫不及待地)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將計就計)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試探着)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胸有成竹地)說∶“只要三天。”周瑜(神情嚴肅地)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態度堅決地)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好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不動聲色地)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加上這些詞語之後,學生讀起文章來,感情更充沛了。因爲他們知道,這場談話對周瑜來說,剛開始就是個陰謀,而對於諸葛亮來說,不過是在陪周瑜做一場遊戲而已。諸葛亮的談笑風生和胸有成竹都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爲他們接下來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好的教學設計卻是學生學好課文的必備條件。功夫用在課前,我們就會在課後少一些遺憾和查漏補缺。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7

在分析課文時教師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對文章的思想內容,詞語搭配、中心思想等方面發現問題。逐步地對文章進行分析,不慌不忙的`用心思考。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篇幅較長,故事情節很曲折,預習課文提出疑難問題,在自習課堂上讓學生互相討論,互相研究,幾個重要問題如下:

1.本課爲什麼要用《草船借箭》做課題,而不用“諸葛亮借箭”或“草船受箭”做課題?

2.諸葛亮爲什麼請魯肅幫助借船並且不讓周瑜知道”?

3.爲什麼諸葛亮敢說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4.爲什麼諸葛亮要在第三天的四更時候纔去取箭?

5.爲什麼諸葛亮叫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他和魯肅“只管飲酒取樂”?

6.諸葛亮爲什麼下令把船頭掉過來?

7.諸葛亮爲什麼吩咐軍士齊喊:“謝謝曹丞相的箭”?講讀課文時學生帶着這些問題認真讀書,邊讀、邊思、邊議,把上述問題的解答進行歸類,從而看出諸葛亮知人心,通天文,曉地理,在草船借箭的全過程中神機妙算,才智出衆,不愧是我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學生準確地把握住中心,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8

《草船借箭》改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課文描述了孔明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表現了孔明的才智過人和膽識。下面把《草船借箭》的教學反思分享一下: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人教版新課標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19課《草船借箭》這篇文章改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課文描述了周公瑾妒忌孔明的才幹,以“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這難題陷害孔明。而孔明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表現了孔明的才智過人和膽識。在教學《草船借箭》時我貫徹“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理念。下面把《草船借箭》的教學反思分享一下:

一、發散思維,勇於探索

在《草船借箭》的教學過程中,選取有思維含量的“發散點”是有效進行發散思維訓練的關鍵。

1、情境採訪,深化認識:

如,教師作爲《三國週刊》的記者採訪“孔明”:“孔明先生,您在借箭中的表現我佩服不已,請問您在向周瑜立下軍令狀時,怎會有如此把握?”學生會自然地對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加以總結,並加入自己個性化的理解。

2、作業設計,拓展延伸:

在課的結束部分,我在引導學生總結了本課無論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妒才陰險,還是魯肅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謹慎多疑,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語言描述中體會到這一寫作方法後,總結出:這也是《三國演義》刻畫人物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透過語言,能幫忙我們更深入地體會人物的內心。隨即設計小練筆作業:想象一下,如果周瑜刁難的是武松,故事情節會怎樣?這一練筆作業的設計,讓學生有了十分大的拓展想象空間,而且將本文所學用到了寫作上。

二、充分把握文章留白處,感知人物形象

1、本課我教學的重點之一放到了研讀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內心,感知人物形象:

由於這個自然段有一個明顯的特點──以對話形式組段。在教學中我拋出問題:“分主角朗讀第二自然段,給周瑜和諸葛亮兩人加上他們說話時的動作、語氣、神情。並想想爲什麼這樣加?他們在說話時想些什麼?”我的本意是期望學生能夠透過自己的研讀與合作探究交流,體會周瑜的妒才陰險與諸葛亮的機智、胸有成竹。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的時候,議論紛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此時,課堂的.氣氛到達了最高點。

可在那裏的教學中,在最該體現個性化閱讀的時候,我卻設計了一個齊讀練習,雖然說在我的引導下,學生認識了周瑜的陰險狡詐、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但這與我的本意並不一致。由於我花了超多的時間在學生的引導上,在朗讀方面花的時間就顯得少了。此刻回過頭來想想,語文教學中就是強調透過有感情地朗讀來加深對文章理解的重要性。如果我把更多的時間到學生充分地朗讀體會上(合作讀、分主角讀、分組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領悟人物形象,可能到達的效果會更好。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9

今天,我講《草船借箭》一文,“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把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大多數學生就圍繞xxx來提問題,這時我發現陳懿文的小手舉得特別高,一直不願放下來,我心裏嘀咕:還會問什麼呢?一定又是在亂說。可爲了不打消他的積極性,我請他發言:“‘是需要經過別人同意的,而在這個故事中是曹操中了諸葛亮的計,諸葛亮應是‘箭,爲什麼要用‘呢?”可書中明明用的是‘啊!這可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呀!”

兩軍對壘,運用策略,不能說是詐騙,不然諸葛亮怎麼能稱得上是軍事家呢?”從現在法律的角度看,十萬支箭並非是一個小數目,諸葛亮犯了詐騙罪。”不對,那也得分清什麼時間,爲誰服務呀!諸葛亮這麼做是爲了國家,爲的是蜀吳兩國的'利益,所以我認爲這個‘最合適!”我看過《三國演義》,在以後的戰爭中諸葛亮不也把這些箭如數奉還了嗎……”

當我看到這一幕時,不禁感到一絲欣慰。正是由於我今天的包容態度,我今天的大度,才使得我對我的學生有了新的而且深刻的認識,也使得學生真正地感受到了民主的課堂氛圍,因而他們的思維異常活躍。這使我不由得想起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話:“於是,我沒有斷然判定他們說得正確與否,而是對他們敢於大膽質疑,發表自己意見進行了表揚,學生個個喜形於色。“這一過渡自然得體,使得學生樂意帶着問題,饒有興趣地去讀文章,進行思考。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10

一、教學效果

1.準確把握課堂目標。直接切入中心,找原因——“草船借箭”的原因。

周瑜妒忌諸葛亮,讓他十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從容向周瑜立下了軍令狀,答應三天造好十萬支箭,引出“造”箭結果: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歎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 在讀中通過重點詞語切入全文的教學重點。

我通過“神機妙算”一詞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學習的方法,一步步深入瞭解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特點,讓學生感知了草船“借”箭的過程,令學生清晰地認識了人物特點,使學生領會了“神機妙算”在文中的深刻含義,並感受到文中生動的細節描寫,準確、精練地用詞。

在課堂上,我儘量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以學生的閱讀分析爲主,師生相互影響,相互交流;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也激發學生親近古典名著的興趣。

二、成功之處

自主合作探究見真知。

課堂中我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研讀第2自然段的人物對話,體會人物內心,感知人物形象:在學生彙報通過三天之後的漫天大霧,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時,我讓學生探究,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說說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那麼,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從而進一步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與魯肅的老實忠厚,體會周瑜的妒才陰險與諸葛亮的機智、胸有成竹。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的時候,議論紛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通過細細品讀體味,一個活生生的搖着鵝毛扇談笑風生的,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的大智大勇的諸葛亮形象躍然紙上。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將主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體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拋給學生後,讓學生去找,小組合作去琢磨,然後帶着他們體會,教給他們聯繫上下文學習的方法,真的不用怕學生讀不出、找不到,課堂上學生的滔滔不絕讓我們見識到了學生們知識面之廣、思維能力之強。

三、不足之處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爲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在:讓學生活動不夠到位,擔心教學內容沒法按時完成,因此,有些體現學生主動性的動手、動口的活動還不夠到位。個別學生的口頭表達聲音過小,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草船借箭》教學反思 篇11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第19課《草船借箭》這篇文章改選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

有人說《三國》是一部謀略之書,《草船借箭》則是謀略裏的謀略;也有人說三國是一部智慧之書,那麼《草船借箭》就是智慧裏面的智慧。對於這樣一個充滿了謀略、充滿了智慧的故事,同學們非常感興趣。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相互討伐,史稱“三國鼎立”。當時曹操實力雄厚,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裏幫助作戰。課文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背景下發生的。

課文描寫了孫權手下的大將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陷害他,就設了一個計謀,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企圖以造不成箭貽誤軍令的藉口加以陷害。而諸葛亮用妙計向曹操“借箭”,結果,諸葛亮只用了三天就借到了十萬支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確智慧非凡。

在教學《草船借箭》時,我貫徹了本校“靈動課堂”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新理念。

一、發散思維,勇於探索

在《草船借箭》的教學過程中,選擇有思維含量的“發散點”是有效進行發散思維訓練的關鍵。

1、激趣導入,初步感知。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受《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的作者所採用的敘述方式的啓發,這樣導入:同學們,在《草船借箭》這齣戲中,主要有幾個人物出場?男一號是誰?男二號是誰?配角和跑龍套的又有誰?戲中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結果如何?我的問題一出來,孩子們高興了,馬上翻書,馬上報出了答案,因爲他們早已經把這個故事讀了很多遍了。男一號是諸葛亮,男二號是周瑜,他倆鬥智,諸葛亮勝。你看,問題解決了,也爲後面的.繼續學習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2、合作探究,深化認識。

第二課時在對課文進行深入學習時,我設計了三個核心問題,讓學生、

分組交流,並展示彙報。這三個問題如下:

(1)你從課文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哪個地方寫得最精彩?請把你的感情讀出來。

(2)諸葛亮能成功借到箭的原因是什麼?曹操失箭的原因又是什麼?

(3)你認爲周瑜到底哪些地方不如諸葛亮呢?

討論後部分答案如下:

保證借箭成功的因素:

(1)霧的作用。(冬季,霧在四更最濃。)

(2)船的作用。(草人──霧中似人;相連──空隙較小,易於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僅不輕易出動,令弓弩手射箭,調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吶喊,虛造聲勢,引敵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風,使船回去時“順風順水”。等到曹軍發覺時,船已飛一樣駛出二十多裏。)

3、抓住諸葛亮的“笑”,填補文本空白。

在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諸葛亮笑着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我讓學生抓住這句話中諸葛亮的“笑”來深入體會:他到底在笑什麼?學生也覺得這個問題很有研究的價值,有的低頭思考,有的竊竊私語,甚至有的同學已經高高地舉起了手。我讓他們先不要着急,先在小組內研討一下。經過討論,同學們得出如下結論:

(1)笑自己神機妙算(勝利的笑)(2)笑曹操不敢出兵(自信的笑)

(3)笑周瑜不自量力(勝利的笑)(4)笑魯肅忠厚老實(幽默、寬厚的笑)

一個“笑”字,同學們讀出了這麼多的內涵,真令人不可思議。這時,課堂氣氛異常熱烈,孩子們興奮起來,覺得課文越深挖越有意思,雖然已經打了下課鈴,但他們願意繼續學下去。

二、體會寫法,拓展延伸:

1、體會寫法

在這堂課的結束部分,我在引導學生總結了本課無論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周瑜的妒才陰險,還是魯肅的仁厚守信,曹操的謹慎多疑,我們都是從文章對人物的語言描寫中體會到這一寫作方法的,總結出:這也是名著刻畫人物形象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通過語言,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體會人物的內心,瞭解人物的性格特點。

2、拓展延伸

課題中的“借”換成“取”“騙”“受”“偷”行不行,爲什麼?

1、從“太陽出來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看出,用“借”好,因爲騙箭不用謝。

2、聯繫“火燒赤壁”來看,也應用“借”,因爲火燒赤壁時,諸葛亮把箭都還給曹操了。

3、用“借箭”更能突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如果用“騙”,作者就不是讚美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