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下冊語文《自相矛盾》教案

五年級下冊語文《自相矛盾》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3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自相矛盾》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下冊語文《自相矛盾》教案

五年級下冊語文《自相矛盾》教案1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3——12自然段,從中領會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生從孫臏獻計中,領會到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具準備:多媒體投影機。多媒體課件。紙馬。

課型:

閱讀探究課。

第一課時安排:

1、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介紹兩次賽馬的經過。

2、懂得要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部分學生有更多啓發)

3、有感情朗讀課文3—12自然段。能積累一些詞語。

第二課時安排: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本文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3、“動腦筋”故事交流會。

[課前激趣]玩紙牌

出示兩組牌,紅心10、8、4,草花9、7、3。上來的同學當然挑紅心。同學先出結果老師總以2比1獲勝。由此得出在戰爭中,在比賽中,有時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關鍵看弱的一方能否掌握主動權。

一、引入、揭示目標

★同學們,在我國古代戰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齊國,當時齊國的貴族很喜歡賽馬,有一名大將叫田忌,他特別喜歡賽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歷史故事。

板書課題:提醒:注意生字“忌”上面是自己的“己”。

齊讀課題。

1、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田忌和誰賽馬?賽了幾場?怎麼賽的?結果怎樣?……)

2、揭示學習目標(出示,指名讀):

①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介紹田忌賽馬的經過。

②從田忌賽馬這件事中得到一些啓發。

③有感情朗讀課文。能積累一些詞語。

二、學習“兩次賽馬”部分

(一)找出兩次賽馬的段落。

1、有誰知道本文寫了田忌幾次賽馬?每次賽了幾場?

(兩次,每次三場)

2、同學們打開書,快速瀏覽一下全文,看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第一次賽馬?從哪兒到哪兒寫的是第二次賽馬?

學生快速瀏覽交流:

一(1—2)

二(13—17)

(二)自學這兩部分

★這兩部分內容,孔老師不講,相信大家通過自學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能搞懂。能不能完成任務?(能!)

1、出示學習要求:

學習要求

①各人大聲朗讀1—2自然段、13—17自然段。

②各人按下面的句式,說一說田忌兩次賽馬的經過。

第_次賽馬的時候,田忌先用__________對齊威王的__________,接着用__________對齊威王的__________,最後用__________對齊威王的__________。由於__________,所以田忌__________。

③四人小組中,選一人說,另選一人用紙馬演示兩次比賽過程。

2、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

①老師要檢查大家自學的情況了。先請人來讀1—2自然段。認真聽,讀完了,我要請人到臺上來講一講第一次是怎麼賽的。

指名讀。讀一讀1: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

②一生上臺講說第一次賽馬過程,教師演示課件。

③指名讀13—17自然段。

④另一生上臺講說第二次賽馬過程,教師演示課件。

★表揚:說得真有條理,我們今後說話寫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來表達。

三、質疑,推理

1、啓發質疑:

看了兩次賽馬,你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嗎?

板書:初賽失敗——————→再賽勝利

2、順勢設問:

(出示問題1)同樣的馬,兩次比賽的結果爲什麼不一樣?

3、默讀課文,劃出有關的句子。

(出示):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爲勝。

齊讀這一句。

板書:調換順序

這個計策誰想出來的?

板書:孫臏獻計

4、這個順序可以隨便調嗎?

我們來做個實驗。請四人小組長拿出信封裏的紙,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假如我們不按孫臏的.計策,換一種方法安排出場順序,結果會怎樣呢?用筆在紙上照樣子寫一寫,推算一下。比一比,哪個小組算得快。

5、學生推算。教師巡視,找出一兩張推算結果多的紙。

6、(展示臺)展示學生推算結果最多的代表作品。

★小結:實驗證明,孫臏安排的這個順序不是亂調的。孫臏真是__________。用一個詞形容一下。(神機妙算、計算精密……)

四、學習“孫臏獻計”部分。

1、這麼好的主意,爲什麼田忌想不出來,齊威王也想不到,孫臏卻想出來了?(出示問題2:孫臏爲什麼能想出這個好主意?你從中能體會到什麼呢?)

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按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3—12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語氣。

比較:誇耀——誇獎

2、四人小組練讀——指名四人讀(先說說你給同學出了什麼主意)——評價——全班齊讀。

3、爲什麼孫臏能想出這個好主意呢?在文中找一找有關句子,用筆劃出來,想一想。

(出示)

①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

(善於觀察)

②“齊威王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善於思考)

③齊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的馬。

(知己知彼)

4、小結:

誰連起來說一說“爲什麼孫臏能想出這個好主意呢”?

(①善於觀察②善於思考③知己知彼)

五、總結、積累

1、總結全文: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田忌賽馬》,這篇課文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田忌與齊威王賽馬,初賽失敗,孫臏獻計(板書),再賽轉敗爲勝的故事。

2、(出示學習目標2)田忌賽馬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麼啓發呢?

(①善於觀察

②善於思考

③知己知彼

④從全局出發,不怕犧牲局部利益

⑤遇到困難,不灰心

⑥驕兵必敗……)

板書:善於觀察、善於思考

3、(出示學習目標3)學了這篇文章,我們認識了三個歷史人物。現在請你來評價一下這三個歷史人物,你覺得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預案:

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孫臏:神機妙算、智勇雙全

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田忌:有勇無謀、屢敗屢戰

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齊威王:夜郎自大、盲目樂觀、驕兵必敗

你想對孫臏說一句什麼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對田忌說一句什麼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對齊威王說一句什麼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節課大家學會的詞語可真不少。老師準備了一張詞語卡片,大家齊讀一遍。

(課件出示)詞語卡片:

神機妙算、胸有成竹、知己知彼、智勇雙全

有勇無謀、垂頭喪氣、屢敗屢戰、勝不驕、敗不餒、

得意洋洋、目瞪口呆、夜郎自大、盲目樂觀、驕兵必敗、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4、課外作業:(課件出示)

找自己感興趣的、有關動腦筋的故事讀一讀,準備參加班級故事會。

(預案:四人小組先交流一下,你有哪些故事,回去收集資料。)

板書設計:

15、田忌賽馬

調換順序

初賽失敗———————→再賽勝利

孫臏獻計

(善於觀察、善於思考)

五年級下冊語文《自相矛盾》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詞,理解“誇口”、“張口結舌”等詞的含義。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表演課本劇,加強對寓意的理解。

4、感受中華民族豐富的成語知識,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寓意,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難點: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寓意,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小黑板、導學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師:(左手拿鋼筆,右手拿消字筆)孩子們,請大家看我手裏的這支鋼筆,寫字特別的清晰,任憑什麼樣的消字筆都消不乾淨;我這隻手裏有一支消字筆,功能特別好,任憑什麼筆寫的字都能消得乾乾淨淨。

生:(七嘴八舌地議論)

2、師:聰明的同學馬上就發現了我剛纔那番話的毛病--自相矛盾,什麼是“自相矛盾”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吧。(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師: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到我以前的一個學生馬小虎胸前掛了一個大大的牌子,上面寫着三個大字--小馬虎,他一邊哭一邊說:“張老師,我又粗心大意了,同學們都笑話我……”大家願不願意幫助馬小虎同學?

生:願意!

2、師:請大家拿出《導學案》,看到第一題。哪位同學能又快又好的治好馬小虎的病?

生1:“戳”是翹舌音。

生2:文中“矛盾”的“矛”沒有草字頭。

生3:文中“銳利”的“利”應該是“鋒利”的.“利”。

師:看來大家的醫術都很高明,我替馬小虎同學謝謝大家。

3、誰能給大家解釋解釋一下第二題的三個詞語?

生1:“誇口”是說大話的意思。

生2:“張口結舌”的意思是張着嘴說不出話來。

生3:“自相矛盾”比喻一個人的言語或行爲前後牴觸。

三、研習文本:

(一)、聽錄音,練習朗讀

師:請同學們在預習的基礎上聽一下錄音,比較一下錄音讀的和你讀的有沒有不同,並且思考《導學案》第三題的幾個問題。

生:(用心聆聽錄音後自由練讀)

(二)、分角色朗讀師:錄音讀得怎麼樣?有沒有勇氣和錄音賽一賽?

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引導學生做出評價,以表揚和鼓勵爲主)

(三)、分析課文內容

1、師:哪位同學能概括一下課文內容?

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2、師:(引導學生處理《導學案》中的第三題)請同學們分組思考一下《導學案》第三題中的題目。

生:(分組討論問題,派出代表將小組討論結果告訴大家)

(四)提升認識:

師:看來大家對課文已經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對“自相矛盾”這個成語也有了很深刻的認識,那我們在說話或做事時有沒有自相矛盾的現象?

生:(列舉自己或同學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現象)

師:學習了這篇文章後,你還會讓自己再自相矛盾嗎?

生:(發表看法,表示說話、做事要前後一致)

四、表演課本劇:

師:我知道咱班的同學不僅讀書很棒,表演也很出色,聽說有的同學還精心準備了道具,願不願意上臺來表演一下?

生:(分角色表演課本劇)

師:(引導學生做出評價)

五、知識積累:

師:成語是我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瑰寶,它用簡短的文字告訴了我們非常豐富的內涵,想要學好成語,需要平時用心積累。我這裏準備了一些以“自”開頭的成語,請同學們看一看有沒有你沒見過的,你還能找出哪些以“自”開頭的四字成語?(小黑板出示20個以“自”開頭的四字成語)

生:(齊讀後討論成語的含義)

六、小結、作業:

師: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自相矛盾》這則成語,同學們表現的都很出色,希望把這種學習的精神延續到課下,有沒有信心?《導學案》第四題是自相矛盾的原文和作者韓非子的簡介,請大家課下認真閱讀,並試着用自己的話翻譯一下。另外,把你學習本文的收穫寫在《導學案》上。

教後記:

《自相矛盾》是一篇短小的成語故事,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成語的含義,因此我將教學重點放在了分角色朗讀和課本劇表演上,學生都很積極地參與,學習熱情很高。說實話,我沒有想到自己的學生表演才能那麼高,真的可以做小演員了!後來我引導學生積累成語,目的是讓他們產生對成語的學習興趣,在課餘時間主動學習。在《導學案》最後我又準備了韓非子的《難一》,目的是讓五年級的學生初步接觸一下文言文,爲今後的文言文學習打下一點基礎。總體來說,本節課教學內容設計的有一點多,有的環節進行得有點倉促,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調整一下時間安排。

附一:板書設計

附二:《自相矛盾》導學案

一、爭當“小神醫”:

1、戳(cuō)

2、茅盾楚國銳力買賣

二、解釋詞語的含義:

1、誇口:

2、張口結舌:

3、自相矛盾:

三、品讀思考:

1、誰能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2、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麼大話?

3、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會怎樣想?怎樣說?

4、在大家的追問中,那個楚國人只能--“張口結舌”,爲什麼他會這樣?這裏的“張口結舌”還能換成別的詞語嗎?

5、那個人說話前後矛盾會造成什麼後果?

四、拓展閱讀:《韓非子·難一》

1、韓非子簡介:

韓非,先秦時期韓國公子,是我國先秦時期著名政治理論家,卓越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子:古代對有學識男子尊稱。

2、原文:

楚人有鬻(yù,賣)盾與矛者,譽(稱讚)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戳進)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fú,不)能應也。

五、小小收穫: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五年級下冊語文《自相矛盾》教案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養學生學習成語,積累成語的興趣。初步按觸文言文,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啓發教育。

4、培養學生學習成語故事的興趣,發展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及模仿寫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成語故事的寓意

教學準備:

課件:自相矛盾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積累成語,揭示課題。

同學們,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簡單的幾個字就濃縮了深刻的道理。其中還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來個成語大比拼好不好?你能說幾個以自開頭的成語嗎?(幻燈片)

1、同學們,大家說了這麼多“自”字開頭的成語,老師今天也給大家帶來了許多這樣的成語。

(幻燈片展示:有關“自”的成語20個。)自給自足自覺自願自力更生自告奮勇自強不息自食其力自愧不如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不量力自欺欺人自暴自棄自鳴得意自以爲是自我陶醉自相殘殺自高自大自作聰明自吹自擂自相矛盾

2、齊讀成語。

3、成語接龍。

★成千上萬—萬馬奔騰—騰雲駕霧—霧裏看花—花言巧語—語重心長—長年累月

★一馬當先—先見之明—明知故問—問心無愧—愧不敢當—當機立斷—斷章取義—義無反顧—顧慮重重—重見天日—日新月異—異想天開—開門見山—山窮水盡—盡心竭力—力爭上游—遊山玩水

4、簡介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闢的定型詞組或短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也有少於四字的成語,如“敲門磚”、“莫須有”、“想當然”之類,多於四個字的如“桃李滿天下”、“真金不怕火煉”、“心有餘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類,但這些在成語中都佔絕對少數。

5、同學們,今天老師在檢查作業的'時候,我們班有個同學告訴我說:“老師,我的作業全做完了,只剩下兩道數學題沒有做。” (生疑惑)

師:怎麼啦?

(師看看外面),今天的天氣真好,是個佈滿陰雲的晴天。 (生笑)

師:又出問題啦?這也是矛盾的?板書“矛”“盾” “矛”是什麼東西?(長柄尖刀,古代一種用來進攻刺殺的武器)。 “盾:又是什麼東西?(古代打仗時防護身體,擋住敵人刀箭等的牌)。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就不是兩種東西了,它就產生了新的意思,那就是老師剛纔說的那些句子,實際上,現實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還很多。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收集了一些有關這方面的例子,誰來說一說? (學生交流)

師:自相矛盾的事例還很多,知道這“自相矛盾”的老祖宗是誰嗎?

簡介韓非子“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故事出自《韓非子難一》,今天,我們就來尋根——學習“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板書課題:自相矛盾

二、初讀《自相矛盾》,瞭解課文內容。自讀要求;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讀後同桌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楚國賣矛盾戳穿誇口銳利堅固張口結舌

2、誰能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古代一個賣矛與盾的人,他先誇他的盾好,什麼也戳不破;又誇矛好,什麼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會怎麼樣?那人啞口無言。)

三、抓住“誇口”理解課文內容

師:在文中,用了“誇口”這個詞,來說那個賣矛又買盾的人,“誇口”是什麼意思?請同學們看看,誇字的上面是個什麼字?(大)。誇口就是說大話。誇口就是說大話,文中的楚國人,說了什麼大話呢?出示: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讀句子,要讀出“大”的感覺。)(自讀、指名讀、齊讀)

現在,我們把句子變一變,加上一組關聯詞說一說。 (我的盾堅固得很,無論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現在我們再來把句子變一變,改用第三人稱轉述來說一說。

(他說,他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師:能不能再變一下,用我們自己的話來說出句子的意思?

出示: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麼盾它都能戳穿。也用上面的方式變一變,說一說。

四、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1、說大話好不好?

2、(遮住誇上面的大)看看下面是個什麼字?虧可以組成什麼詞?(吃虧、虧損、盈虧)

3、說了大話就要吃虧,楚國人說了大話,他就要吃虧了,他吃了什麼虧? (當有個人問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會怎樣時,他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板書:張口結舌)

4、張口結舌什麼意思?(由於理屈、緊張或害怕而說不出話來。)

5、我們把問的人的問題畫出來,並試着回答他的問題。如果試的話,會有什麼結果?如果矛戳穿了盾,說明他的盾( ),這跟他說的“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相矛盾;如果矛戳不穿他的盾,這說明矛不( ),這根他說的“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麼盾它都能戳穿。”相矛盾。也就是說,他說的兩句話不能同時成立,要麼前一句不對,要麼後一句不對。所以,後來人們就用自相矛盾這個成語來比喻——

生:一個人說話或做事前後牴觸。

師:是呀,你們看,本來矛和盾都是兩種兵器的名稱,爲什麼現在卻用來比喻一個人的言行前後牴觸呢?正是來源於故事中這個賣矛又賣盾的人說話前後不一致哪。

6、通過學習課文,你明白了什麼?

說話、做事不能相互牴觸,要前後一致。(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後一致。)

師:讓我們捧起書,再次走近這個給後人無數啓發、至今仍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吧。

五、反思提升認識

那楚國人回到家後,想到今天發生的事,覺得很丟臉,決定寫一篇反思日記。他會怎樣寫呢?我們來幫他寫一寫。(給學生十分鐘時間寫反思?然後起來交流。)

六、初識古文,激發興趣。

1、我們知道有些成語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歷史書籍,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則成語就出自於古代思想家韓非子寫的一本書裏。讓我們來看看原文是怎樣寫的: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2、練讀原文

3、對比讀現代文。

4、看着原文複述課文。

五年級下冊語文《自相矛盾》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吾、弗”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夫”,會寫“矛、盾”等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合註釋,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進而理解寓言的內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4.試着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5.說說“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並與同學交流生活中類似的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陽光明媚,可把我凍壞了。

(此時學生會說,老師你說錯了。)

老師哪裏說錯了呢?(前後表達不一致,自相矛盾。)

2.同學們,我們生活中像這樣自相矛盾的事情還有很多,試着說一說。(引導學生說出更多例子。)

3.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下“自相矛盾”的出處吧。

在開始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段視頻。(看《自相矛盾》的視頻)讓學生大概瞭解故事情節。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自己小聲讀課文,勾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一讀。

2.指名讀生字。

着重指導:弗(fú)、夫(fú)

3.指導書寫課後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導“矛、盾、譽、吾”,並在黑板上示範。

(“矛”的筆畫是橫撇、點、橫鉤、豎鉤、撇。“盾”的部首是“廠”。“譽”的部首是“言”。“吾”的部首是“口”。)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介紹相關資料,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說。)

矛:古代兵器,在長柄的一端裝有金屬槍頭。

盾:古代打仗時防護身體,擋住敵人刀、箭等的牌。

韓非:戰國末期哲學家,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2.體裁。(寓言)

3.指名朗讀課文。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古代一個賣矛與盾的楚國人,他先誇他的盾好,什麼東西也戳不破;又誇他的矛好,什麼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麼樣?那人啞口無言。)

4.分組朗讀課文。

註釋:

楚人:楚國人。鬻(yù):賣。譽:稱讚,這裏有“誇耀”的意思。陷:穿透。利:鋒利。以:用。弗:不。應:回答。

5.教師範讀。

概括譯文: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很堅硬,無論用什麼東西都無法穿透它。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很鋒利,無論什麼東西都能穿透。有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麼樣?”那個人無法回答。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刺穿一切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文中楚國人如何賣矛和盾的呢?

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指名讀,讀出其誇讚自己東西的自豪感。)

2.他這般誇耀,路過的人都停下了腳步。路人們是要買他的矛或盾嗎?路人們都說了什麼話呢?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路人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這位楚國人是什麼表現?

(其人弗能應也)啞口無言、張口結舌……

4.體會“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做事不能互相牴觸,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要前後一致。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班級交流討論:你身上有過自相矛盾的現象嗎?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說話不顧事實,把事實誇大到絕對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尷尬境地的人。告訴我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講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

2.楚人這樣做會導致什麼後果?(矛和盾都賣不出去)

我們來想辦法幫幫他,幫他賣出這些東西。(引導學生爲楚人想辦法,自由發言。)

3.說話不要前後矛盾,說話要有邏輯性。說話之前先思考這樣說是否合適。

板書設計

自相矛盾

盾→堅,物莫能陷

矛→利,物無不陷

不可同世而立

教學反思

1.本課是一篇文言的寓言故事,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讀通語句,根據註釋理解句意,反覆品讀,把握人物形象。

2.給學生表演和發言的機會,以學生爲主體,激發興趣,從而達到保持學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五年級下冊語文《自相矛盾》教案5

教學目標:

1、指導書寫生字“矛、盾”和理解“誇口、張口結舌”等詞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導學生精讀課文,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成語的寓意,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成語的寓意,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成語了,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聽嗎?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板書:8、成語故事)誰來告訴大家,什麼樣的詞稱爲成語?引出《自相矛盾》。

二、初讀指導

1、佈置課內預習。

★輕聲讀成語故事《自相矛盾》,邊讀邊圈出文中的生字。

★拼讀生字表中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

★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在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自學情況,指導書寫。

三、精讀與感悟《自相矛盾》。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講的是件什麼事。

(寫古代一個人賣盾和矛,先誇盾好,什麼也戳不破;又誇矛好,什麼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麼樣?那人啞口無言)

2、成語中的矛和盾僅僅是指那個楚國人買的兵器矛和盾嗎?

3、細讀課文,抓關鍵詞句,在交流討論中感受人物形象和文章寓意。

預設:“誇口”是什麼意思?(說大話)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麼大話呢?指導朗讀好人物語言。

這個楚國人給你留下什麼印象?結果怎樣? “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張着嘴巴說不出話來)那人爲什麼張口結舌說不出話的呢?周圍人怎樣看他?

你又怎樣看他?你能說說“自相矛盾”的`意思嗎?文章爲什麼到這就結束了?

4、聯繫實際說說自己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你周圍有沒有人犯過這樣的錯誤,讀了這則故事你知道了什麼?

四、小結

五、拓展與延伸

1、用今天學到的學習成語故事的方法,學習《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這兩個成語故事。

2、閱讀《成語故事》,積累更多的成語。

板書設計:

成語故事

盾堅固都戳不穿自相矛盾矛銳利都能戳穿

說話前後牴觸矛戳盾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