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小學語文《田忌賽馬》說課稿

小學語文《田忌賽馬》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田忌賽馬》一文寫的是古代齊國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轉敗爲勝的故事。田忌與齊威王的第一次比賽,由於齊威王的每一個級別的馬都比田忌的強。所以三場比賽下來,田忌都輸了。第二次比賽,孫臏爲田忌出主意。鼓勵田忌同齊威王再次賽馬,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轉敗爲勝。從而啓發孩子們做事要仔細觀察多動腦筋,分析情況,合理使用力量。

小學語文《田忌賽馬》說課稿

基於對文本的理解和對教參的思考,我對第二課時目標重新進行了預設,即:

1、聯繫課文理解“胸有成竹”、“轉敗爲勝”的意思,並能用這兩個詞語各寫一句話。

2、讀好人物對話,能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讀課文。

3、深入閱讀課文,瞭解田忌賽馬轉敗爲勝的原因,懂得做事要動腦筋,分析主客觀情況,合理使用力量。

同時,把讀好人物對話,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作爲了教學重點;把深入閱讀課文,瞭解田忌賽馬轉敗爲勝的原因作爲教學難點。

整堂課的設計在採用“自主閱讀、合作交流、讀寫結合”等教學方法,分四個板塊來達成預設目標。

第一板塊:質疑導學,自主閱讀。

通過第一課時——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把上節課學生提出的“田忌和誰賽馬?賽了幾次馬?比賽結果怎樣?”一系列問題作爲學生自主的閱讀的問題鏈,鼓勵學生在文中劃找答案,嘗試自主閱讀,教師在此過程中,指導適當學生讀書方法。隨後,採用指名同學全班彙報,用體育比賽記分的形式來說一說兩次賽馬的結果,並請其餘的學生補充和評價。這樣的學習彙報形式有助於學生對文本理解和語言重組等能力的培養,從而形成文本對話、師生、生生交流的對話課堂。

第二板塊:深入研讀,分析原因。

教師通過學生的講解以體育記分的形式板書,不僅一目瞭然,還爲深入研讀埋下了伏筆。以問促學——“這兩次比賽的結果,可以用文中哪個詞來概括?”質疑板書,以箭頭敗→勝串起了文章的主脈絡,“轉敗爲勝”一詞擦燃了深入研讀課文的火石。抓住“轉敗爲勝”這一重點詞,緊扣重點句“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爲勝”。讓學生來質疑“爲什麼同樣的賽馬,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鼓勵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並用課前準備好的可擺放的紙馬,動手擺演的方式來幫助理解,並要求小組成員相互配合,分工協作,四人小組中兩位同學進行紙馬的模擬賽馬擺演,另兩位同學,一位是解說員,另一位是記分員。這樣的學習形式,不僅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口語表達和動作示範,概括記分等多種能力,還寓教於樂,不僅讓孩子們駕馭在文本的故事之上,還輕輕鬆鬆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第三板塊:文本對話,分角色朗讀。

之所以將教參中分角色朗讀移到第二課時進行,設計的目的有三:1、因爲第二課時教學中涉及的第二段原本集中了故事的人物對話。2、這一對話中體現了一個關鍵詞“胸有成竹”,緊扣這個重點詞來深入瞭解故事中的關鍵人物——孫臏。3、因爲對話的朗讀無疑帶着人物的情感,所以將讀好文本對話,分角色朗讀作爲第二課時的教學重點。緊抓重點詞“胸有成竹”進行說話訓練,通過細品對話,把握故事人物,讓學生自主挑選角色,進行朗讀表演。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讓文本中的精彩對話和人物的特點深深地駐留在孩子們的心田裏。

第四板塊:評價人物,續寫對話。

“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轉敗爲勝這個妙計是誰想出來的?(孫臏)說說孫臏是怎樣想出這樣的妙計?水到渠成般地閱讀點撥,再次激起了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和對故事人物的思考,從而達成閱讀生長點——評價人物。

續寫對話,由文本而來,又高於文本。以文中對話學習爲範例,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來續寫故事。以一假設命題:“如果賽馬結束後,齊威王遇見孫臏,寫一寫他們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以此爲讀寫結合點,不僅對於文本中的重難點有了新的突破和提升,而且達到了學習文本,使用文本和超越文本的目的。

整堂課的教學設計,提出的問題以螺旋式遞進並層層深入,由第一板塊中的自主閱讀,整體把握文本到第二板塊的深入研讀,分析轉敗爲勝的原因,再到第三板塊的文本對話,自由選擇角色朗讀以至第四板塊的評價人物,合理想象,續寫對話,都體現着由問促讀,由讀促思,由思而讀,由思而寫的語文教學觀。在設計中努力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利用教材,活用教材,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並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