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課文原文欣賞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課文原文欣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桂林山水

四年級語文桂林山水課文原文欣賞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着木船盪漾在灕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呀,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我攀登過峯巒雄偉的泰山,遊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呀,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峯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哇,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哪,危峯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四年級語文下冊《桂林山水》精品教案

設計理念: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離不開與課文情境一致的充滿人文情懷的語文實踐活動,唯此方能真正實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注重情境的薰陶和感化,正是實現這種統一的中介和載體。

設計特色:

模擬旅遊,還原生活,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構共建。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寫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灕江、無暇、翡翠、峯巒、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連綿不斷,並能通過朗讀或聯繫上下文或查字詞典理解其義。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背誦課文。

過程和方法

1、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2、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3、仿照課文的寫法描寫一處風景。

情感態度和價值

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享受審美的樂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獨特的美。

2、積累好詞好句。

教學難點:

1、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思。

2、仿照課文的寫法描寫一處風景。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如果有人來到南通,問我們這裏有哪些風景優美的地方,你準備怎麼介紹?(愛國主義教育可從愛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開始。)

美麗的家鄉僅是我們祖國秀麗河山的一角,在祖國的大地上有許多名山大川。(板書:名山大川)

你們去過哪些名山大川?沒去過聽說過的也行。

你們聽說過桂林嗎?(指地圖)桂林在廣西壯族自治區。你們中有人去過嗎?桂林山水比你們剛纔說的這些名山大川更有一番獨特的美。所以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麼意思?(板書:甲)是第一位的,超過其他的。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二、描述,帶人情境。

1、桂林山水這麼美,你們想去遊覽一番嗎?那現在就讓我們作一次假想旅行。我們坐上飛機,很快就到了桂林,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你們看——

2、出示圖畫(插圖或放大插圖)。

3、現在老師給你們作導遊,來介紹桂林山水。

三、範讀課文。

四、自學課文、理清層次。

概括出每一小節的主要內容。

學生討論後板書

山水 山 水 山水

總—————分—————-總

五、講讀課文。

講讀課文第二小節。

1、觀察圖畫。我們先看看灕江的水。灕江的水怎麼美?

2、教學“觀賞”。剛纔我們愉快地觀看,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可以用什麼詞?(欣賞)還有呢?(觀賞)“觀賞”的“賞”就是“欣賞”。我們常常說“欣賞美景”、“欣賞音樂”,可以是“看”,也可以是不用眼睛看。而“觀賞”一定要“看”,這個詞中,哪個字包含了看的意思?(觀)我們就不能說“觀賞音樂”。

3、自學。

4、指導。小朋友自學課文,一定要學會抓住最主要的。

灕江的水怎麼美?把主要特點抓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靜清綠)

5、爲了讓學生體會句式的整齊、排比的作用,組織安排

一系列訓練。

“灕江的水,靜、清、綠”,同學們想一想,在靜、清、綠之間

用上什麼聯接的詞兒,就可組成句子?例句

灕江的水既靜又清還很綠。

灕江的水不但靜而清還很綠。

灕江的水不但靜而且清還很綠。

灕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

指點:其實這一句就是這一個小節的概括。這樣概括地寫一句,能使讀者感受到灕江的美嗎?如果把“靜、清、綠”這三個形容詞重疊一下,句子該怎麼說?

灕江的水靜靜的。

灕江的水清清的。

灕江的水綠綠的。

指點:詞語一重疊,程度加深了一些,但還不具體。

我們看着灕江的水不禁讚歎起來,如果使它變成感嘆句,句子應該怎樣組織排列?例句

灕江的水真靜啊!

灕江的水真清啊!

灕江的水真綠啊!

書上就是用感嘆句。這樣寫,語氣是加強了一些,但是灕江的水靜得怎麼樣,清得怎麼樣,綠得怎麼樣,讀者能感受到嗎?課文是怎麼寫的呢?

(通過一系列語文訓練的鋪墊,來體會課文的語感,體會灕江之美。)

指點:灕江三個特點,都在感嘆句後面補充說明了。補充說明都是用“得”。指名讀。指導朗讀。

“真靜——啊”,輕輕地拖長聲音,給人靜的感覺。

“真清啊”,聲音稍稍提高些,但又讀得很輕,好像看到“江底的沙石”。

“真綠啊”,聲音響些,飽滿些,給人明快的感覺。

齊讀。 、

指點:這樣寫就很具體了,而且給我們美的感覺。

6、理解“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那是一種怎樣的意境。啓發想象:灕江江畔,有好些小船正等着我們,老師和你們一起乘着小船,輕輕地搖盪在灕江上,這就叫“盪舟灕江”。

我們眯着眼,看着這圖畫想象一下,灕江的水怎麼靜;體會一下“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是什麼情景。

一起輕輕地哼唱《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曲子,看哪些同學彷彿真的到了灕江。

聽着音樂觀察、想象片刻。(音樂、圖畫加上教師的語言描述,促使學生多種感官興奮,音樂的旋律豐富了視覺的感受,教師的語言又支配着學生想象的所在,從而把學生帶人灕江畔的情境中,充分體驗到灕江的寧靜。)

你們還記得表示水流的聲音的詞嗎?

(潺潺、淙淙、嘩嘩、叮咚叮咚)

聽一聽,你們聽見了灕江水流動的嘩嘩的聲音嗎?聽到叮咚叮咚的流水聲嗎?潺潺的泥?淙淙的呢?

看一看,你們看見了灕江水在流動嗎?

聽不到,看不到,好靜啊!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你只覺得船在向前移。

7、你們往下看,彷彿看到了什麼?

8、現在讓我們擡起頭,放眼望去,灕江的水該多綠啊!(引導看圖)書上打了個什麼比方?“翡翠”就是綠色的玉石,這塊玉石上有斑點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無瑕”,指點:“瑕”是玉上的斑點。)

9、老師、學生輪讀這三句話,老師讀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學生讀後半句。

10、讀了以後更覺灕江美,文章也寫得美,所以我們愛讀。如果還是這些內容,老師把它重新排列一下,效果會怎麼樣呢?你們體會一下。(引導學生比較,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老師讀另外組成的句式不整齊的一段話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也很清,連江底的沙石也看得見。灕江的水綠得非常可愛,簡直像一塊無瑕的翡翠。”

我們再一齊把課文上的句子讀一讀,大家比一比,想一想有什麼不同。

這三個分句都是寫灕江的美,課文就是把這些意思密切關聯的句子排成結構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強語勢,給人的印象鮮明、深刻。這樣的句子就叫排比句。(結合教給知識。)

齊讀。(女生讀第一分句;男生讀第二分句;男女生齊讀第三分句,逐漸加強語氣,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11、講分號。

這三個分句是並列的,所以中間用分號,停頓和句號差不多。

12、指點烘托的手法。

第二小節一開始,如果就說“灕江的水真靜啊”,不是和第一小節聯繫得很緊密嗎,爲什麼要說“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

“波瀾壯闊”——是雄偉壯麗的美。

“水平如鏡”——是寧靜柔和的美。

兩者都很美。然後說“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起什麼作用?想一想和中心有什麼關係?

(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

突出了哪一個字?(“甲”)

指導讀。重點在哪兒?(“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

提示層次:先說沒有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再說灕江的水怎麼美,寫出灕江水的特點。

齊讀第一、二兩小節。

六、語言訓練。

出示:“我愛長江、西湖和家鄉的小河。”誰能把這個句子改成排比句。

第一步(不加附加成份)如

我愛長江,我愛西湖,我更愛家鄉的小河。

第二步(加修飾語)如

我愛浩蕩的長江,我愛明鏡般的西湖,我更愛家鄉彎彎曲曲的小河。

七、學生自學第三小節。

桂林的山怎麼美呢?同學們自己看看圖,讀讀文。

(要求邊讀邊做下列符號:表示疑問的——,分層次Il,重要詞語……,好詞佳句~)

(指名一學生在抄好這一段課文的黑板上做記號)

作業:佈置學生找排比句。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甲天下

水 清 得

第二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