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長城》的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大綱

《長城》的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6W 次

教學目標

《長城》的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

知識目標:學會本課四個生字,結合圖畫和課文內容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的意思;體會比喻句描寫的形象和聯想句、總結句的作用。

智能目標:培養學生[此文轉於網]的發散思維和藉助聲像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創新能力。重視觀察和思維及聽說讀寫的有機結合。

情感目標:通過觀察、有感情朗讀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和高大堅固,培養學生[此文轉於網]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重點。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難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ta網)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同學們聽沒聽說過一句俗語,“不到什麼非好漢”,誰來說說,什麼是哪個地方。

生:長城。

師:對,是長城!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長城,去領略長城的風采!

板書:長城

二、介紹長城

利用媒體資源中的視頻以及課件中的視頻介紹讓學生了解長城。

教師總結: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時期,那時各諸侯國爲了互相防禦,都在自己的境內地勢險要的地方修築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爲防禦北方匈奴貴族的入侵,將各個諸侯國的長城連接起來並將其延長,號稱萬里長城。以後各個朝代,都對長城進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說長城是我國古代人民在兵器還不發達的情況下,爲了抵禦外族入侵而建築的軍事建築。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學生字新詞。

2、小組互助讀文,然後想一想課文講了什麼。

3、小組彙報生字新詞,教師歸納並板書。

板書:崇山峻嶺拍攝嘉峪關扶智慧 氣魄

4、利用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生字動畫,教師教學生字

5、理解字詞。

(1)教師講解

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是長城的起點,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嘉峪關:明初的建築物,在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嘉峪山東南邊腳下,是長城的終點

八達嶺:軍都山的一個山峯,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遊覽勝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互相呼應:本課指打仗時之間可以進行聯繫,互相支援。

(2)看圖理解

崇山峻嶺:指高而險峻的山嶺。

蜿蜒盤旋:指彎彎曲曲的延伸。

條石:長方形的石塊。

方磚:正方形的磚塊。

垛口:指牆外側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種掩蔽物。

瞭望口:指用來了望的口子。瞭望:從高處監視敵人。

射口:射擊用的口子。

城臺:城牆上一整塊平坦的方形建築,是屯兵的堡壘。

四、觀察欣賞,發展思維。

1、觀察圖畫。

(1)指名學生上臺從中國地圖上找出長城東起山海關西止嘉峪關的確切地理位置,並在黑板上寫出長城經過我國的哪幾個省市。

提示: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的長城,經過今遼寧、河北、北京、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八個省市自治區

(2)書上的'兩幅彩圖觀察點各在什麼地方?各畫了哪些景物?

提示:第一幅圖是俯視,觀察點在高處,是遠看;

第二幅圖是平視,觀察點在近處。景物有藍天、蒼山、紅楓、灰龍。

(3)長城修築在什麼地方?

提示:崇山峻嶺之間

(4)從畫面上可以看出長城有什麼特點?

提示:長和高大

(5)第一幅圖上看到的長城是什麼景象?

讓學生髮揮想象,

教案《新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長城》教案》,來自網!

形象地敘述長城的樣子。

例:

像一條綵帶,在羣山中飄舞;

像灰色長龍,飛舞在崇山峻嶺之間;

像條玉練,鑲嵌在碧綠的地毯上。

(4)第二幅圖上可以看到長城的什麼?

提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

(5)爲什麼兩幅圖上長城的景象不同?

提示:第一幅是俯視,遠看的景象;

第二幅是平視,近看的景象。由於角度不同,景象的印象也就不同了。

2、欣賞錄音。

利用媒體資源中課件中的泛讀動畫,教師播放課文範讀語音,要求學生思考所描寫的主要內容。

五、作業

寫生字詞,收集有關長城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讓學生自由小聲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各節大概講了什麼。

說明:即複習鞏固生詞,又讓學生主動了解課文內容。

2、指名學生回答:說說課文各節的內容。

提示:第一節講長城的長;

第二節講長城的高大堅固;

第三節講長城是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

第四節講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奇蹟。

3、讓學生組成小組,給各節編一小標題。然後小組陳述,師生一起選出優秀準確的標題。

教師啓發學生以課文內容爲線索小組合作定出小標題。

提示:

(1)一條“龍”

(2)高大堅固

(3)結晶

(4)奇蹟。

或啓發學生以課文結構爲線索列出小標題:總貌;構造;聯想;地位。

二、細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師:你從哪裏體會到了長城的長?用書中的語言回答。

學生抓住長龍,一萬三千多裏等詞語體會。

2、師:什麼是蜿蜒盤旋?

提名學生回答。

師:請同學們感情朗讀第一句,看看你還能體會出什麼?

提示:長城的雄偉氣勢。

3、指導朗讀

4、滲透寫作方法。

師:作者在這段描寫中,分別運用了打比方和列數字的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長城長而壯觀的氣勢,這也是我們今後在習作中需要學習的把事物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5、明確觀察點。

師:這是在哪裏看長城?

生:遠看

6、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師: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長城還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提名學生回答。

提示:高大堅固。

2、師:長城的高大堅固體現在哪兒?

提示:建築材料、垛子、方磚。

適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朗讀。

3、師:長城爲什麼要修築得這樣高大堅固呢?

提名學生回答。利用上節課留給學生的作業,讓學生用自己收集的資料來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