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上冊語文《亡羊補牢》教案及反思

三年級上冊語文《亡羊補牢》教案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三年級上冊語文《亡羊補牢》教案

三年級上冊語文《亡羊補牢》教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能夠正確讀寫。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重點難點:

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瞭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言的寓意。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寓言嗎?你們讀過寓言故事嗎?(板書:寓言)

“寓”,是寄託的意思(板書);“言”,講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啓發和教育。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則寓言。兩則就是兩篇的意思。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篇:亡羊補牢。2.讀題,誰知道“亡”、“牢”分別是什麼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誰能連起來把題目解釋一下?

(羊丟失以後修補羊圈。)

  二、初讀課文。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解決。

2.邊讀邊思考,這則寓言說明了什麼道理?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三、檢查複習。

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提醒學生應注意的問題

讀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讀“juàn”,不要讀成“quān”。

“窟窿”的“窿”讀輕聲。

字形方面:

“叼”:左右結構,左邊最後一筆是“提”,不要寫成“撇”。

“悔”:左右結構,左邊是“忄”不要寫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兩點寫成豎。

“修”:左右結構,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寫成“三點”

詞語解釋:

叼走:銜在嘴裏拖着。

街坊:鄰居。

勸告:說服,講清道理,使人感動聽從。

後悔:懊惱過去做得不對。

  四、學習課文內容,理解寓意

1.出示課件,思考:《亡羊補牢》寫的是一件什麼事?

(養羊人第一次丟羊後,不聽街坊的勸告,第二天又丟了羊。他後悔沒有聽街坊勸告,趕

緊把羊圈修好,從此,再也沒有丟羊。)

2.養羊人對街坊的勸告開始是怎麼想的?後來又怎麼想的,怎麼做的?結果怎樣?

(1)讀書,小組討論。

(2)班上交流。

開始想:羊丟了,修圈已晚,沒用。

後來想:如果現在不補羊圈,就不是丟一隻、兩隻的事,而會丟得更多。因此現在修還不晚。做:動手,堵上,修得結結實實。

結果: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五、小結。

1.明確寓意。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有了錯,只要認真改,就不算晚。

2.聯繫實際,談感想。

  六、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三年級上冊語文《亡羊補牢》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是一則成語故事。這個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較強,課文內容較簡單,對學生來說在把握內容上不會有什麼困難。關鍵是要通過讀懂寓言的內容來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寓意是對故事中的具體形象和故事情節作的最高概括,對於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個跨度的,爲了幫助學生邁過這個跨度,必須重視情境創設,因爲學生只有在耳聞目睹之後,纔會真正深入地理解故事內容,正確地對故事角色進行分析和評價,在此基礎上,才能水到渠成地概括出寓言向我們揭示的道理。通過課文的教學,要使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這篇課文的教學,我在教學設計中考慮學生的年齡情況,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