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三峽》教案彙集

《三峽》教案彙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86K 次

  《三峽》公開課教案

  教學目標:

《三峽》教案彙集

1、 利用工具書熟練掌握生字,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翻譯課文重點句子、

2、 理解課文內容並熟讀成誦。

3、 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教學重點:

利用工具書熟練掌握生字,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翻譯課文重點句子、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三峽風光,感受引讀。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引得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如

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學生齊讀) 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也用優美的文字給我們展現三峽之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文言文《三峽》。(板書課題及作者)

(出示學習目標)

  二、瞭解《水經注》和酈道元(讀課本註解)。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他好學,歷覽奇書,撰注《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書 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

《水經注》不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遊記和民俗風土錄,是一本有文學價值的地理鉅著。《水經注》的文體駢散相雜,寫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辭、漢賦影響,富有文學氣息,對後世影響較大。

  三、熟讀成誦,積累理解。

1、 快速瀏覽課文,對照註釋,把不懂的畫出來。

2、放錄音,學生注意難讀易錯的字音和停頓

闕(quē) 疊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絕巘(yǎn) 長嘯(xiào) 屬(zhǔ)引

3、學生放聲朗讀,體會感受讚美之情。

4、學生兩兩互讀,相互指出。

2、研讀課文

(1)學生個別朗讀,讀清句間停頓。老師於疑難處點撥,或讓學生探討。

朗讀停頓訓練重點: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礦襄陵 [襄陵:動補短語,漫上丘陵]

沿//溯/阻絕 [沿溯:並列短語,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語,雪白的浪花)

[回清:動賓短語,迴旋着清波]

絕巘/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清,指水清;榮,指樹榮;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 疏通文意

學生圈點勾畫,利用工具書和書下注釋,試譯短文。(四人人小組進行討論,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把意見綜合到一處,教師只起點撥、引導的作用

第一段:

① 略無闕處(毫無) ( 通缺)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③ 隱天蔽日(隱蔽天日,遮蓋住了藍天和太陽)

第二段:④夏水襄陵(漫上) ⑤ 不見曦月(太陽)

⑥沿溯阻絕 (順流而下);(逆流而上);(斷) ⑦或王命急宣(有時 )

⑧雖(即使)乘奔御風(這裏指飛奔的馬)

⑨不以疾也(不如) (快) ⑩絕巘多生怪柏(險峻的山崖或山峯)

第三段;

11素湍綠潭(白色的急流) 12飛漱其間(沖刷)

13良多趣味(確實)

第四段 14屬引悽異(連續;延長) 14林寒澗肅(寂靜)

16哀轉久絕(轉同囀 聲音曲折)

(2)重點句子翻譯:

①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重重疊疊的巖峯像屏障一樣,遮蓋住了藍天和太陽。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見月亮。

②至於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絕:到了夏天,江水暴漲,漫上兩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斷了。

③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即使乘着飛奔的馬或駕着風,也沒有這樣快。

④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白色的急流,迴旋着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

⑤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榮,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⑥林寒澗肅,常有高猿常嘯,屬引悽異。

樹林山澗冷落而蕭索,常有猿猴在高處長聲鳴叫,聲音連續不斷,異常淒厲。

3、朗讀比賽

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試着背誦課文,開展小組比賽

4、反饋交流

讀完課文後,同學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交流。

課堂練習。

小結:本節課只要學習和這篇課文的文言字詞和翻譯重點句子

【一詞多義】

①自:自三峽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絕:沿溯阻絕(斷絕)

絕巘多生怪柏(極,最)

哀轉久絕(停止)

③屬: 屬引悽異

神情與蘇黃不屬

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通假字】

①略無闕處(“闕”通“缺”,缺少)

②哀轉久絕(“轉”通“囀”,聲音曲折)

【詞類活用】

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②迴清倒影(清: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詞用作動詞,將降霜)

④素湍綠潭(湍:形容詞用作名詞,指急流)

【古今異義】

1.或王命急宣 (或 古義:有時

今義:常用於選擇複句的關聯詞)

2、雖乘奔御風 (雖 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3.不以疾也 (疾 古義:快

今義:疾病)

4、良多趣味 (良 古義:真,實在

今義:好)

 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閱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三峽山和水的語句來,分別做好記號。

2、在描寫三峽山的語句中,找出關鍵字詞來說明三峽山的特點。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描寫三峽水的?每個季節的水有什麼特徵?找出關鍵字詞用“  ”表示。根據以上問題分析課文,達到背誦目的。(多媒體板書)

1、請學生朗讀有關山的語句,找出關鍵字詞說明山的特點。

關鍵字詞:連、無闕、重疊、隱蔽

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

2、根據以上特點,結合關鍵字詞來背誦山的語句。

3、請學生朗讀有關水的語句,說出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順序:①季節順序:夏、春冬、秋;②根據水由旺到枯的變化過程

4、請學生找出關鍵字詞說明每個季節水的特點。

夏季 關鍵字詞:襄、阻絕、朝發暮到、乘奔御風

特點:水勢浩大、流速迅猛(層層鋪展)——險

春冬 關鍵字詞:素、綠、清、影;清榮峻茂

特點:水退潭清、風景秀麗(動靜結合)——趣

秋季 關鍵字詞:寒、肅、悽、哀

特點:水枯氣寒、猿鳴淒涼(側面描寫)——悲

指導學生注意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

問題二、 作者寫景運用了哪些方法?

討論明確:

1、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正面寫山的長、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從側面說明江面狹窄,兩岸羣峯相連,峭壁對峙,山下只見一線天。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描寫,可見其兇險。“有時朝發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側面表現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正面描寫猿啼淒涼怪異,回聲久久不絕,悲哀婉轉,到處籠罩着悲寂、淒涼的氣氛。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以憂傷的漁歌作結暗示三峽漁民的悲慘生活,側面表現三峽之秋的蕭瑟淒涼。

2、動靜結合。靜景:山 動景:水

山(兩岸連山,羣峯對峙) 水(夏:大水猛漲,江流湍急; 冬、春:素湍綠潭,清榮峻茂; 秋:林寒澗肅,哀猿悽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如:文中描寫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綠”繪色,以“湍”、“懸”、“漱”繪形。這些皆與“清榮峻茂”相照應。而寫秋景,則重在繪聲,“長嘯”、“悽異”、“哀轉”,渲染了肅殺的氣氛。其描繪手法因時而變,因景而異,顯得變化多端,搖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則蘊涵其中,一個“趣”字,確切地表達了此時的愉悅之情,而末段的“悽”字,既是對猿聲的描述,也是對秋景所觸發的感情。

問題三:寫四時風光爲什麼從“山”寫起?爲什麼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

明確:因爲“峽”的意思是兩山夾水的地方,有山纔有水,所以從山寫起。三峽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寫水。寫水先寫夏水,後寫春冬之水,後寫秋天,是承水勢的漲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漲,春冬風平浪靜,秋天水枯谷幹,順勢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寫,是因爲水的狀況比較接近。

問題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麼情感?

通過對三峽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寫,表現了三峽的壯麗景色,流露出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和讚美。

 五、學生小結學習本課的心得。

  六、佈置作業。

1、整理課文翻譯並背誦課文

3、從文章中兩句漁歌,你還可聯想到哪些詩句?它們的意境相同嗎?

 附板書設計: 三 峽

酈道元 北魏

山:長、多、陡、高峻

夏水:兇險、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斕、景色清幽

秋:悲寂淒涼

  《三峽》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課文,疏通文章大意;積累文言詞語,掌握讀音和意義;

2、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想象,深入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優美意境;

3、體會作者對三峽獨特美的欣賞之情,培養關注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操。

 教學重點:

1、朗讀、翻譯、背誦課文;

2、展開想象,加深對文言文的感悟,理解、積累文言詞語;

3、培養關注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操。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設想: 熟讀——理解——翻譯——背誦——積累;

詩、畫、文交互——品味語言——體味意境——積澱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齊背已經學過的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問:詩歌寫了那些景物?景物的特點是什麼?這是哪裏的風光?

學生思考後回答,並引出《三峽》。

 二、聽課文錄音,瞭解課文內容

問:能夠找出課文中與詩歌《早發白帝城》描寫的相對應的內容嗎?

同學們自讀課文,可以勾畫語句,可以討論交流。

最後明確:

文章的第二段“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與詩歌的一、二、四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輕舟已過萬重山”相對應,都表現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

文章第四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與詩歌的第三句“兩岸猿聲啼不住”相對應,都寫連綿不斷的猿鳴;

文章第一段“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與詩歌第四句中的“萬重山”相對應,都寫三峽的崇山峻嶺。

 三、結合註釋,自己研讀,落實字詞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同學們結束後,問:自學得怎麼樣呢?我們來一個有趣的檢測好嗎?。

分成四組,每一組負責一段文字。先討論,聯想,商量景物及景物的特點,準備繪畫。

 四、每一組抽一位同學代表,在黑板上繪出課文所描寫的四幅圖畫

不要求精細,只求能表現課文內容,特別是關鍵的句意。

本小組同學要關注並提示。

 五、交叉檢查

1、讀課文語句,看圖畫表現。如有遺漏,請上前添補修改。

2、結合同學所繪圖畫,師生共同明確文章所描繪景物的特點:

山: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雄壯美。

水: (夏季)夏水襄陵,沿溯阻絕,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放美

(春冬)素湍綠潭,迴清倒影,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清秀美

(秋季)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哀轉久絕——悽婉美

 六、離開課本,根據同學所繪四幅圖畫,回想並說出課文相應的語句

同桌一組,看黑板上的四幅圖畫,試着憶讀課文。交換進行。

 七、自己通讀課文,加深對語句含義的理解,並勾畫出還不能準確解釋的字詞句(爲下節課質疑、翻譯做準備)

  第二課時

  一、全班同學齊讀課文,回想上一節課的“詩”、“畫”、“文”

  二、同學輪流口頭翻譯課文

抽同學輪流進行,每人一句。實在不知怎麼譯的,可請同學幫忙。教師點撥重點字詞(加點)的含義與用法,強化識記積累。

自(在)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毫無)闕(通“缺”)處。重巖疊嶂(zhàng,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峯),隱天蔽日,自(如果)非亭午夜分,不見曦(xī,日光,這裏指太陽)月。

至於夏水襄(xiāng,漫上)陵,沿(順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阻絕。或(有時)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即使)乘奔(bēn,動詞作名詞,指飛奔的馬)御風,不以(認爲,覺得)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tuān,急流的水)綠潭,迴清倒影。絕巘(yǎn,險峻的山崖或山峯)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shù,沖刷)其間,清(江水清清)榮(樹木蒼鬱)峻(山勢險峻)茂(百草豐茂),良(很)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名詞動用,降霜)旦,林寒澗肅(寂靜),常有高猿長嘯,屬(zhǔ,連續)引(延長)悽異,空谷(名詞作狀語,在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教師口頭翻譯(速度稍慢),學生再次跟譯,糾正自己的誤解,落實句意

翻譯已經不存在問題的同學,則聽老師的譯句,回譯成課文原句。(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學的層次不同,要求也應該體現層次性。)

在三峽的七百里地界中,江流兩岸都是連綿不斷的大山,連一點兒缺斷的地方也沒有;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住天光日影,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時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就被阻絕了。有時皇帝有令必須急速傳達,就早晨坐船從白帝城出發,晚上即可到達江陵,這中間相隔一千二百多裏地,一日之內就到,即使是騎上快馬駕起風來,也沒有這樣快。

三峽之內,每到春、冬兩季的時候,那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打着迴旋的清波,倒映在水中的山影,都十分壯觀。江岸的極高的山峯上,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又有懸泉瀑布,從高崖上垂掛下來,飛流衝蕩在巖崖之間。江水清清,樹木蒼鬱,山勢險峻,百草豐茂,真是情趣無限。

而每到雨後初晴或秋霜始降的早晨,三峽中又別是一番景象。樹林和山澗現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常常又爬上高崖的猿猴在放聲長叫,聲音連續不斷,甚是淒涼,空蕩的山谷傳來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也不消失。所以當地打魚的人的歌中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四、師生共同總結(填空的方式)

本文精要地描述了三峽 的景色,表達了作者 之情,激發了自己 的感情。

1、學生答後總結歸納:(不強調統一,語意相近即可。)

本文精要地描述了三峽 雄奇險拔、清幽秀麗 的景色,表達了 作者對大自然的欣賞、讚歎之情,激發了自己 關注自然,熱愛祖國壯麗河山 的感情。

2、追問:如何理解“精要”呢?

進一步明確:

抓住景物特點,從不同的角度寫;

抓住不同的季節,動、靜結合的寫;

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寫。

 五、背誦課文

同桌互相抽查。

 六、作業

1、查閱資料,瞭解酈道元、《水經注》、《水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