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小學生語文《自相矛盾》教案設計(通用6篇)

小學生語文《自相矛盾》教案設計(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91K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生語文《自相矛盾》教案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生語文《自相矛盾》教案設計(通用6篇)

小學生語文《自相矛盾》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詞,理解“誇口”、“啞口無言”的含義。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瞭解中國古代寓言的特點,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4、通過說、問、演等活動,使學生在瞭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教學重、難點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猜畫謎,激發學生學寓言的興趣。

2、引導學生通過發現,瞭解什麼叫“寓言”,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二)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1、請學生自己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

2、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3、指名讀文,進行反饋。

4、學習生字詞。

(1)讀詞:矛、盾、銳利、堅固、拿、賣、啞口無言

① 演示象形字“盾”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記憶生字,讓學生感到學漢字非常有趣,並指導書寫這個字。

② 讓學生把“矛、盾”兩個字和“銳利、堅固”連起來說說,進行詞語搭配的訓練,鼓勵學生求異表達。

③ 用上“矛、盾、銳利、堅固、拿、賣”這些生字詞,圍繞課文內容說一、兩句話,進行連詞成句的句子訓練。

④ 通過選擇,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啞口無言”的含義。

(三)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的內容。

1、請一個人讀故事,其他同學說說他是用什麼語氣來讀那個人叫賣的兩句話的。

2、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用誇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並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3、分角色讀故事,然後說說自己對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讀課文,說說自己爲什麼這樣看這個人。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1、圖示幫助學生理解、分析,通過文本對話,揭示寓意。

一個人拿矛和盾的圖

自相矛盾

我的矛 我的盾

銳利 堅固

什麼盾 什麼矛

戳得穿 戳不穿

(五)通過表演,深化對寓意的理解。

1、創設情景,指導學生分角色全員參與表演。

2、有層次的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讓學生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受到教育。

(六)延伸練習。

1、鼓勵學生根據本課內容提出問題,用“寓言百寶箱”激發學生學習中國古代寓言的興趣。

2、根據學生的興趣,老師做重點知識的講解。同時,把知識卡送給學生鼓勵學生課後自學。

小學生語文《自相矛盾》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指導書寫生字“矛、盾”和理解“誇口、張口結舌”等詞語。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導學生精讀課文,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成語的寓意,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成語的寓意,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成語了,你能說幾個給大家聽聽嗎?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讀幾個成語故事。(板書:8、成語故事)誰來告訴大家,什麼樣的詞稱爲成語?引出《自相矛盾》。

二、初讀指導

1、佈置課內預習。

★輕聲讀成語故事《自相矛盾》,邊讀邊圈出文中的生字。

★拼讀生字表中生字,想辦法記住字音、字形。

★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在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自學情況,指導書寫。

三、精讀與感悟《自相矛盾》。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講的是件什麼事。

(寫古代一個人賣盾和矛,先誇盾好,什麼也戳不破;又誇矛好,什麼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麼樣?那人啞口無言)

2、成語中的矛和盾僅僅是指那個楚國人買的兵器矛和盾嗎?

3、細讀課文,抓關鍵詞句,在交流討論中感受人物形象和文章寓意。

預設:“誇口”是什麼意思?(說大話)文中是誰在說大話?他說的是什麼大話呢?指導朗讀好人物語言。

這個楚國人給你留下什麼印象?結果怎樣?“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張着嘴巴說不出話來)那人爲什麼張口結舌說不出話的呢?周圍人怎樣看他?

你又怎樣看他?你能說說“自相矛盾”的意思嗎?文章爲什麼到這就結束了?

4、聯繫實際說說自己有沒有犯過與此人同樣的錯誤,你周圍有沒有人犯過這樣的錯誤,讀了這則故事你知道了什麼?

四、小結

五、拓展與延伸

1、用今天學到的學習成語故事的方法,學習《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這兩個成語故事。

2、閱讀《成語故事》,積累更多的成語。

板書設計:

成語故事

盾堅固都戳不穿自相矛盾矛銳利都能戳穿

說話前後牴觸矛戳盾會怎麼樣

小學生語文《自相矛盾》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詞,理解“誇口”、“張口結舌”等詞的含義。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表演課本劇,加強對寓意的理解。

4、感受中華民族豐富的成語知識,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寓意,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難點:通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寓意,養成良好的積累知識的習慣。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小黑板、導學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師:(左手拿鋼筆,右手拿消字筆)孩子們,請大家看我手裏的這支鋼筆,寫字特別的清晰,任憑什麼樣的消字筆都消不乾淨;我這隻手裏有一支消字筆,功能特別好,任憑什麼筆寫的字都能消得乾乾淨淨。

生:(七嘴八舌地議論)

2、師:聰明的同學馬上就發現了我剛纔那番話的毛病--自相矛盾,什麼是“自相矛盾”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吧。(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師: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到我以前的一個學生馬小虎胸前掛了一個大大的牌子,上面寫着三個大字--小馬虎,他一邊哭一邊說:“張老師,我又粗心大意了,同學們都笑話我……”大家願不願意幫助馬小虎同學?

生:願意!

2、師:請大家拿出《導學案》,看到第一題。哪位同學能又快又好的治好馬小虎的病?

生1:“戳”是翹舌音。

生2:文中“矛盾”的“矛”沒有草字頭。

生3:文中“銳利”的“利”應該是“鋒利”的“利”。

師:看來大家的醫術都很高明,我替馬小虎同學謝謝大家。

3、誰能給大家解釋解釋一下第二題的三個詞語?

生1:“誇口”是說大話的意思。

生2:“張口結舌”的意思是張着嘴說不出話來。

生3:“自相矛盾”比喻一個人的言語或行爲前後牴觸。

三、研習文本:

(一)、聽錄音,練習朗讀

師:請同學們在預習的基礎上聽一下錄音,比較一下錄音讀的和你讀的有沒有不同,並且思考《導學案》第三題的幾個問題。

生:(用心聆聽錄音後自由練讀)

(二)、分角色朗讀師:錄音讀得怎麼樣?有沒有勇氣和錄音賽一賽?

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引導學生做出評價,以表揚和鼓勵爲主)

(三)、分析課文內容

1、師:哪位同學能概括一下課文內容?

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2、師:(引導學生處理《導學案》中的第三題)請同學們分組思考一下《導學案》第三題中的題目。

生:(分組討論問題,派出代表將小組討論結果告訴大家)

(四)提升認識:

師:看來大家對課文已經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對“自相矛盾”這個成語也有了很深刻的認識,那我們在說話或做事時有沒有自相矛盾的現象?

生:(列舉自己或同學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現象)

師:學習了這篇文章後,你還會讓自己再自相矛盾嗎?

生:(發表看法,表示說話、做事要前後一致)

四、表演課本劇:

師:我知道咱班的同學不僅讀書很棒,表演也很出色,聽說有的同學還精心準備了道具,願不願意上臺來表演一下?

生:(分角色表演課本劇)

師:(引導學生做出評價)

五、知識積累:

師:成語是我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瑰寶,它用簡短的文字告訴了我們非常豐富的內涵,想要學好成語,需要平時用心積累。我這裏準備了一些以“自”開頭的成語,請同學們看一看有沒有你沒見過的,你還能找出哪些以“自”開頭的四字成語?(小黑板出示20個以“自”開頭的四字成語)

生:(齊讀後討論成語的含義)

六、小結、作業:

師: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自相矛盾》這則成語,同學們表現的都很出色,希望把這種學習的精神延續到課下,有沒有信心?《導學案》第四題是自相矛盾的原文和作者韓非子的簡介,請大家課下認真閱讀,並試着用自己的話翻譯一下。另外,把你學習本文的收穫寫在《導學案》上。

小學生語文《自相矛盾》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養學生學習成語,積累成語的興趣。初步按觸文言文,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啓發教育。

4、培養學生學習成語故事的興趣,發展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及模仿寫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成語故事的寓意

教學準備:

課件:自相矛盾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積累成語,揭示課題。

同學們,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簡單的幾個字就濃縮了深刻的道理。其中還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今天,我們來個成語大比拼好不好?你能說幾個以自開頭的成語嗎?(幻燈片)

1、同學們,大家說了這麼多“自”字開頭的成語,老師今天也給大家帶來了許多這樣的成語。

(幻燈片展示:有關“自”的成語20個。)自給自足自覺自願自力更生自告奮勇自強不息自食其力自愧不如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不量力自欺欺人自暴自棄自鳴得意自以爲是自我陶醉自相殘殺自高自大自作聰明自吹自擂自相矛盾

2、齊讀成語。

3、成語接龍。

★成千上萬—萬馬奔騰—騰雲駕霧—霧裏看花—花言巧語—語重心長—長年累月

★一馬當先—先見之明—明知故問—問心無愧—愧不敢當—當機立斷—斷章取義—義無反顧—顧慮重重—重見天日—日新月異—異想天開—開門見山—山窮水盡—盡心竭力—力爭上游—遊山玩水

4、簡介成語: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闢的定型詞組或短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也有少於四字的成語,如“敲門磚”、“莫須有”、“想當然”之類,多於四個字的如“桃李滿天下”、“真金不怕火煉”、“心有餘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之類,但這些在成語中都佔絕對少數。

5、同學們,今天老師在檢查作業的時候,我們班有個同學告訴我說:“老師,我的作業全做完了,只剩下兩道數學題沒有做。”(生疑惑)

師:怎麼啦?

(師看看外面),今天的天氣真好,是個佈滿陰雲的晴天。(生笑)

師:又出問題啦?這也是矛盾的?板書“矛”“盾”“矛”是什麼東西?(長柄尖刀,古代一種用來進攻刺殺的武器)。“盾:又是什麼東西?(古代打仗時防護身體,擋住敵人刀箭等的牌)。把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就不是兩種東西了,它就產生了新的意思,那就是老師剛纔說的那些句子,實際上,現實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還很多。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收集了一些有關這方面的例子,誰來說一說?(學生交流)

師:自相矛盾的事例還很多,知道這“自相矛盾”的老祖宗是誰嗎?

簡介韓非子“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故事出自《韓非子難一》,今天,我們就來尋根——學習“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板書課題:自相矛盾

二、初讀《自相矛盾》,瞭解課文內容。自讀要求;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讀後同桌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楚國賣矛盾戳穿誇口銳利堅固張口結舌

2、誰能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古代一個賣矛與盾的人,他先誇他的盾好,什麼也戳不破;又誇矛好,什麼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會怎麼樣?那人啞口無言。)

三、抓住“誇口”理解課文內容

師:在文中,用了“誇口”這個詞,來說那個賣矛又買盾的人,“誇口”是什麼意思?請同學們看看,誇字的上面是個什麼字?(大)。誇口就是說大話。誇口就是說大話,文中的楚國人,說了什麼大話呢?出示: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讀句子,要讀出“大”的'感覺。)(自讀、指名讀、齊讀)

現在,我們把句子變一變,加上一組關聯詞說一說。(我的盾堅固得很,無論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現在我們再來把句子變一變,改用第三人稱轉述來說一說。

(他說,他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

師:能不能再變一下,用我們自己的話來說出句子的意思?

出示: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麼盾它都能戳穿。也用上面的方式變一變,說一說。

四、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1、說大話好不好?

2、(遮住誇上面的大)看看下面是個什麼字?虧可以組成什麼詞?(吃虧、虧損、盈虧)

3、說了大話就要吃虧,楚國人說了大話,他就要吃虧了,他吃了什麼虧?(當有個人問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會怎樣時,他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板書:張口結舌)

4、張口結舌什麼意思?(由於理屈、緊張或害怕而說不出話來。)

5、我們把問的人的問題畫出來,並試着回答他的問題。如果試的話,會有什麼結果?如果矛戳穿了盾,說明他的盾(),這跟他說的“我的盾堅固得很,隨你用什麼矛都戳不穿它。”相矛盾;如果矛戳不穿他的盾,這說明矛不(),這根他說的“我的矛銳利得很,隨你什麼盾它都能戳穿。”相矛盾。也就是說,他說的兩句話不能同時成立,要麼前一句不對,要麼後一句不對。所以,後來人們就用自相矛盾這個成語來比喻——

生:一個人說話或做事前後牴觸。

師:是呀,你們看,本來矛和盾都是兩種兵器的名稱,爲什麼現在卻用來比喻一個人的言行前後牴觸呢?正是來源於故事中這個賣矛又賣盾的人說話前後不一致哪。

6、通過學習課文,你明白了什麼?

說話、做事不能相互牴觸,要前後一致。(說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後一致。)

師:讓我們捧起書,再次走近這個給後人無數啓發、至今仍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吧。

五、教學反思,提升認識

那楚國人回到家後,想到今天發生的事,覺得很丟臉,決定寫一篇反思日記。他會怎樣寫呢?我們來幫他寫一寫。(給學生十分鐘時間寫反思?然後起來交流。)

六、初識古文,激發興趣。

1、我們知道有些成語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歷史書籍,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則成語就出自於古代思想家韓非子寫的一本書裏。讓我們來看看原文是怎樣寫的: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2、練讀原文

3、對比讀現代文。

小學生語文《自相矛盾》教案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韓非子·難一》講述了楚國有個賣盾和矛的人,他在誇耀自己的盾和矛時,理由前後牴觸,不能自圓其說。這一故事告誡人們,說話做事要前後相應,不要自相矛盾。課文可分爲兩個層次,第一層敘述了主要事件:一個楚國人在賣盾和矛時,一邊誇耀自己的盾堅不可破,一邊又誇耀自己的矛無堅不摧,有個圍觀的人問他,若是用自己的矛攻擊自己的盾會怎麼樣?結果他無言以對,第二層是最後一句話點明瞭有此事件引發的議論,堅不可破的盾和無堅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教學目標:

1.能結合註釋並聯繫上下文對課文的意思有更全面的瞭解。

2.能說出“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

3.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教學重點:

1、弄清成語故事中精闢的語句,揭示其比喻義。

2、強朗讀和複述訓練。

教學難點:

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回顧課文。

1.師:今日,我們繼續學習一則文言文,齊讀課題。

師:回顧課文內容。誰能說一說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預設:本文主要講了一個楚國人,賣矛和盾,他誇矛又誇盾,結果在別人問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時,他說不出話來了。(2分鐘)

【評價:你介紹的有條有理,甚是詳細。】

預設:本文講的是一個楚國人說話前後不一樣,結果被人問得啞口無言的故事。

【你總結得很簡練】

師:同學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在朗讀古文時,需要注意什麼呢?

生1:要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師:此言不錯。不如請你來讀一讀罷。

【字正腔圓,聲音洪亮,當以掌聲表揚。】

生2:還要注意停頓和節奏。

師:不錯,你來讀一讀好嗎?

【不疾不徐,停頓恰好,真是個朗讀高手。】

師:請同學們再來讀一讀這則文言文吧!

二、交流展示(課件出示)

1.

(1)方法指導

過渡語:反覆朗讀是學習文言文的一種好方法。我們已經學習了不少文言文了,你還積累了哪些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呢?

生1:藉助註釋

生2:藉助插圖

生3:使用工具書......

師:接下來,我們就用這些方法來讀懂這則文言文。

(標紅: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師:請你來讀紅色的句子。(2人)這句話是何意?

(生答)同意他的說法嗎?

(標紅“譽”“堅”“莫”字)

師:如何理解這幾個字的意思的呢?

【譽是...堅是...】

師:能說一說你是怎麼理解的嗎?

【楚人是個商人,賣東西的一般都會誇自己的東西好,所以我猜譽之曰的譽是誇的意思。】

【我知道堅原本就有堅固的意思,在這裏是說一定指的是盾很堅固。】

【莫能陷也就是不能刺破的意思,莫就是不能】

師:同學們能用多種方法來學習,真是了不起。

師:楚人在誇讚他的盾,應該怎樣讀他說的話呢?

(出示: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評價語:

【這位賣盾的老闆,可否再大點聲呢!】

【嗯,此盾甚是堅固。】

【此盾天下無敵。】

【這真是一面好盾。】

大家一起讀。

【此盾堅固無比,天下第一,爾等真會鬻盾也。】

(2)演好這句話。

(瞭解它的意思。)同學們,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演一演當時場景呢?街市上人來人往,各種叫賣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楚人怎樣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呢?(8分鐘)【你的吆喝聲可真有穿透力】【我的心被你的聲音一下子就吸引了。】

三、合作探究

1.總結學法,自主學習“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同學們,我們剛纔學習“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這一句時,先是同學們用自己的方式句意,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加深了對它的理解。接着我們用自己的方式把當時的場景演繹了出來。現在,我們能不能用學到的方法,自主學習“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這句話呢?

請大家拿出學習單。完成以下任務(出示要求),開始吧。

A.自主學習B.小組合作交流,展示。(兩組)

師:同學們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理解了這句話。學以致用,很了不起。誰再來讀一讀這句話?

【你的矛很鋒利無比】

【你的矛無堅不摧】

【你的矛銳不可當】

【你的矛舉世無雙】

2.學習“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師:同學們,楚人誇盾堅不可摧,又誇矛無堅不摧。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買不買他的東西?預設:不買,因爲他誇盾又誇矛,到底哪個厲害呢?

預設:不買,我怕他的矛不好,也怕他的盾不好。

師:你很不簡單,一下子就聽出來楚人話中的漏洞!圍觀的人羣裏有人幫你把這句話問了出來,讀--(出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明知故問會怎麼問?假如這是一位小姑娘,她會說:“叔叔.....”假如這是一位小夥子,他會說:“兄弟....”假如這是一位老人,他會說:“小夥子....”

3.其人弗能應也。

(1)師:面對這樣的質問,楚人是什麼反應呢?看插圖,觀察一下他的表情,你能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一下嗎?

(2)師:爲什麼剛剛自信滿滿的楚人現在“弗能應也”呢?

預設:

生:他也覺得自己的話不合適。

生:他賣東西言過其實,過於誇大了。

生:如果刺得穿,說明矛鋒利,盾不堅固;如果刺不穿,說明矛不鋒利,盾堅固。不論出現那種情況,他的東西都不好賣了。

4.學習“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師:是啊,楚人說的這兩樣東西,怎麼可那同時存在呢?大家的觀點和作者一樣,讀“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在這裏“不可同時而立”的是什麼?(板書:堅不可摧,無堅不摧)。(7分鐘)

四、拓展延伸

1.你有什麼要告誡這個楚人的呢?

生:我們說話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言過其實。

生:我們要三思而後行。

生:我們說話做事要前後一致,不能互相牴觸。

師:同學們告誡楚人的話也正是這個寓言故事想要告訴我們的。這篇文言文語言凝練,只用71個字就讓我們知曉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2.在生活中有沒有像這樣自相矛盾的事情呢?(5分鐘)

看來,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情還真不少呢,我們更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避免陷入尷尬的境地。接下來,讓我們帶着自己的收穫,把這個故事再來讀一讀吧。

五、檢測反饋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來演一演這個故事嗎?可以自己來講,也可以小組合作(3分鐘)展示(2分鐘)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不僅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也看到了同學們對這個故事精彩的演繹。同學們,古與今在這節課堂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精彩。這讓我想到課本上的一句話“思維的火花跨越時空,照亮昨天、今天、明天。”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要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在說話做事時,要前後一致三思而後行。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下課!

板書設計:

自相矛盾

堅不可摧

無堅不摧

教學反思:

《自相矛盾》是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出自《韓非子》,是一則內容淺顯、寓意深遠的小故事。講的是楚國有個人既誇自己的矛銳利,又誇自己的盾堅固,說話前後不一致,自相矛盾。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1.教學效果

巧用方法,理解句意。這篇小古文中,有幾個字比較冷僻,學生不理解。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積累的學習古文的方法,如聯繫上下文、藉助註釋、結合具體的語境等等,讓學生既學習古文字義,又掌握了方法。

2.教學收穫

(1)讀句子,想畫面。這篇課文中句子“其人弗能應也”是故事“自相矛盾”的結果。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充分讀句子以後,想一想當時那位商人“弗能應也”窘相、尷尬的畫面,然後說說此時可以用什麼成語來描繪,學生馬上就會聯想到“啞口無言、張口結舌、目瞪口呆、瞠目結舌、無地自容、面紅耳赤、無言以對、洋相百出、呆若木雞”等成語,這些類似成語的積累,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詞彙,瞭解了成語的魅力。

(2)閱讀插圖,拓展延伸,說寫結合。插圖是課文的一部分。教學中,我注意到課文中有一幅插圖,在學生認真觀察插圖以後,我要學生把插圖與文中對應的句子找出來,學生很快找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此時,我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想象:課文中那幅插圖是一位老年人正指着那位商人,除了那位老人,還會有什麼樣的人,他們會用什麼語氣,說什麼話呢?學生根據情境說話,分組練習,然後把練習的內容寫出來。這樣,通過閱讀插圖,想象說話,說寫結合,使閱讀有指向性,使讀寫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有很大的提高。

3、不足之處

課上完了,回顧整節課,自己覺得還是有一些遺憾:在拓展延伸的環節,要求學生和生活相結合,說說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課堂有點兒沉悶。其實“自相矛盾”的意思是“言行相牴觸”,主要有三種:就是前面說的和後面說的不一樣;前面做的和後面做的不一樣;說的和做的不一樣,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當時也沒有去好好琢磨。

4、改進措施

以後教學中要改進“教學導入”這個環節,採用“遊戲導入”——請你猜一猜。上課開始可以創設情境,出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補牢》《守株待兔》《畫蛇添足》內容的圖片寓言畫面,讓學生看畫面猜寓言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語文《自相矛盾》教案設計 篇6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1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4、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啓發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複習成語,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1、同學們,通過以前的學習和課外閱讀,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成語。下面,我們先來進行一場“成語大比拼”活動。請看大屏幕。

師:的確,中華民族有燦爛悠久的文化,成語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們要多多學習成語,積累成語。今天我們就再學一個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2、板書課題,觀察課文插圖,理解“矛”和“盾”。(出示多媒體)

二、精講課文。

1、想知道這個故事的內容嗎?請自由朗讀故事。

2、那誰願意來讀讀課文?

3、這個故事講的是一件什麼事情?

(1)教給學生概括故事主要內容的方法。(先說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經過、事情的結果。)

(2)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戳”(教師板書字形,動作演示“戳穿”)

在這個故事中,是什麼“戳”什麼?

(4)他是怎麼賣他的矛和盾的?(邊叫邊誇)順勢幫助學生區分“買”和“賣”。

(5)文中用了一個什麼詞?(誇口)(板書)

3、“誇口”是什麼意思?(說大話。)他是怎麼說的?他先誇自己的

(盾---堅固得很-----什麼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誇自己的

(矛----銳利得很-----什麼盾---都能戳穿)。

(1)誰來讀讀這位楚國人的話。

(2)誰再來學學這位楚國人誇誇自己的“矛”和“盾”.

(3)聽了這位楚國人的話,有人買嗎?爲什麼?

對,他們沒買,因爲他們聽出了這位楚國人話中有問題。有什麼問題?

(他說話前後不一致,相互牴觸)

4、如果你是其中圍觀的人,你會怎樣想?怎樣說?

指導讀好問話。(設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讓學生品味語氣。)

(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一位老人,年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圍觀者的反問中,那個楚國人有什麼反應?

(1)只能——“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張着嘴巴說不出話來。)

(2)“張口結舌”還可以換成哪些詞?

在圍觀者的反問中,那個楚國人____,回答不出來了。(啞口無言,目瞪口呆,理屈詞窮,無話可說……)

(4)他爲什麼張口結舌?他敢試給大家看嗎?爲什麼?

(5)拓展思維練習:如果試的話,會有什麼的結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說明盾不______,這跟他說的哪一句話相矛盾?如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說明矛不________,這跟他說的哪句話相牴觸,這兩種結果,最終都使他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

四、課本劇小表演。

五、聯繫生活,明道理。

1、通過學習課文和剛纔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說話、做事不要相互牴觸,要前後一致,實事求是。

2、那個楚國人說話前後矛盾對他會有什麼後果?東西賣不出去,失去信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過自相矛盾的現象嗎?如果有,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後果?

六、拓展作業:

看看下列句子有無自相矛盾的地方?

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2、我估計他今天一定不會來參加會議了。

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4、廣場上到處是五顏六色的紅旗。

5、我國的藝術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畫就是僅有的一個。

6、我的家庭作業全做完了,只剩下兩道數學題沒有做。

七、質疑提問。

八、作業佈置:

1、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課外閱讀2—3個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