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下冊語文《琥珀》教學反思

六年級下冊語文《琥珀》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42K 次

《琥珀》教學反思

六年級下冊語文《琥珀》教學反思

《琥珀》這一課教學重點是理解“科學家是怎樣展開合理的想象”。文章條理清晰,描寫生動。爲了將語言感悟和思維訓練結合起來,設置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後仰、淹沒、澎湃、黏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3)體會文章的敘述順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的默讀、朗讀、理解能力;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德育滲透點——激發學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琥珀》一文作者按照琥珀“形成時間——形成——發現——科學價值”的順序來寫。在教學過程中,先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脈胳,整體感知全文的內容,然後直奔課文最後一段,引導學生學習琥珀的特點。精心設計了“推測”一詞的教學,先是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地深刻理解“推測”的詞義。然後以琥珀的特點爲根據,緊緊抓“根據……推想……”的練習,引導學生深入地感受琥珀形成的環境,使學生了解琥珀的科學價值,進一步理解“推測”一詞在句中的意思,學習由已知推想未知的思維方法,有層次地展開琥珀的特點、形成、發現的教學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採取讀、思、畫、議、批註、交流等方法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通過揣摩、引導、討論、點撥讓學生邊讀邊思,在質疑和釋疑的過程中,逐漸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反思:

在教學《琥珀》一課時,我體會到:當今小學教育仍以課堂教學爲基本形式,要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必須達到課堂教學的優化。要使課堂教學優化,必須轉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方法。

1、因材施教,更新教學方法

《琥珀》這一課教學時,我採用了“篇末入手”、“由果溯因”的變序教學法,把幻燈、錄音等電化教學手段引進課堂、創造情境,爲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使小小的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是有聲有色、有字有圖、色彩鮮明、形象具體的世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採用“自讀——質疑——發現——解疑”的教學模式,由認識琥珀入手,從它的共性特點“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到它的個性特點與價值,引導學生抓重點段的重點句,分析科學家是怎樣想象琥珀的形成過程,想象的合理之處所在、合理想象的美妙所在,促使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得以解決,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2、巧設提問,活躍課堂

教師的提問是傳授知識、反饋信息的重要手段。好的提問能夠啓發學生深刻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在教學《琥珀》這一課時,我依據教材、緊扣重點,精心設計提問,使提出的問題起到“以問促讀”、“以問促思”的作用。針對小學生認識事物的思維規律,注重選好問題的切入點。《琥珀》一課是根據已知的去推測未知的,學生不易理解。我首先從重點詞入手,提問“什麼叫推測?”學生不難答出推測是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在此基礎上又提問,課文中哪些地方是“已知道”的,哪些地方是“不知道”而經過推測才瞭解的?作者怎樣進行推測?提出這樣的問題,啓發學生思考、討論,明白了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推測出松脂球的形成是在很久以前的一個炎熱的夏天。從這兩個小東西還是好好地躺着,推測出當時松脂剛好滴在樹枝上把這兩隻小蟲包在裏面的情景。從“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推測出當時兩個小蟲包在松脂裏掙扎的樣子。這樣,學生對課文的思路一目瞭然。

3、採用討論方法組織教學

《琥珀》這一課採用了討論方法組織教學,用得紮實有效。教學過程中充分組織學生進行了討論。教學一開始,學習第四段時,指名學生讀課文後討論:這塊琥珀有什麼特點?通過討論,互相補充,學生就初步地瞭解了琥珀.“蜘蛛剛撲過去,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裏頭”這一句科學家是根據什麼來想象的,也採用了討論方法,以發揮集體的想象力。課文的兩個難點:“松脂球是怎樣變成化石的?”和“這塊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也設計了讓學生討論,旨在讓學生髮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以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採用討論方法來組織閱讀課文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一些問題上仍存在着疑問,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究。如:“科學家是怎樣展開合理的想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所在,“琥珀的形成”是科學家的合理想象,學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對於“琥珀的發現”,連許多老師也把它看作是對事實的描述。“琥珀的發現”不是事實,它恰恰顯示作者想象的精妙之處,是作者行文精采所在。雖然,本課教學時學生沒有提出這一個疑問。但處理好這一部分的話,能夠深化學生對“合理想象”的認識,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想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