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語文S版六下《商鞅南門立木》教學反思?

語文S版六下《商鞅南門立木》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篇一:語文S版六下《商鞅南門立木》教學反思?

《商鞅南門立木》主要講我國戰國時期的改革家商鞅爲了在全國建立起一種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風尚,從根本上保證變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門立木取信於民的故事,顯示了他變法的決心和意志。

語文S版六下《商鞅南門立木》教學反思?

爲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突出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教學:

1、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進行小組合作的學習。課前我佈置學生利用多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瞭解時代背景。由於課文內容比較得意,課堂上我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內容自己提出問題,自己不能解決的在小組內討論找出答案。學生都能積極展示自己問題,小組討論也比較熱烈,學習效果良好。

2、讓學生通過讀去體會課文內容、感情。課堂上,我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當商鞅南門立木的消息傳出去之後,人們都有哪些不同的表現,並把相關的語句畫下來,多讀幾遍,想一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把自己的體會在旁邊寫下來。這一環節的設計其實也是學生與文本,與作者對話的過程,因爲有這一環節的設計,學生能積極感悟,大膽發表自獨特的見解。

3、讓學生聯繫實際談感悟。商鞅南門立木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他的變法才得以順利進行。我讓學生聯繫實際談談自己或他人的經歷,不守信用的後果,守信用的好處讓學生知道“言而有信”的好處,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篇二:語文S版六下《商鞅南門立木》教學反思

今天講了一節公開課,是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商鞅南門立木》的第二課時內容。

課文的主要內容是,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主持變法,爲順利變法,首先解決百姓的信任問題,於是商鞅想出了南門立木的辦法。那就是,在城南門立一根大木柱,並規定誰要把大木柱扛到北門,就有十兩黃金的獎勵,後來漲到五十兩黃金。有一個小夥子把大木柱扛到了北門,商鞅踐行承諾獎賞了小夥子。南門立柱的事情傳遍全國,震動了國民,爲朝廷樹立了威信,爲變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本節教學的重點是瞭解商鞅南門立木的歷史故事和意義,難點是認識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和賞罰分明、嚴格執法的重要。教學目標有繼續學習課文,品析文中關鍵語句,深入瞭解商鞅南門立木的用意交流對商鞅南門立木這一做法的看法,從中感受商鞅的膽識與魄力。

在具體的執教過程中,採取老師設置問題,學生自主閱讀,在閱讀中解決問題,在交流問題中合作探究,老師只是引導點撥的方式方法。從執教過程來看,是朝着既定方向去努力了,但是由於課前考慮不足,引導不是很到位。老師或多說,或者說少,以至於在課堂上本應用時很少的部分(第一自然段分析)卻用了15分鐘,導致來後來的時間緊張,乃至於最後草草結課。

  篇三:語文S版六下《商鞅南門立木》教學反思?

課文的主要內容是: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國主持變法,爲順利變法,首先解決百姓的信任問題,於是商鞅想出了南門立木的辦法。那就是,在城南門立一根大木柱,並規定誰要把大木柱扛到北門,就有十兩黃金的獎勵,後來漲到五十兩黃金。有一個小夥子把大木柱扛到了北門,商鞅踐行承諾獎賞了小夥子。南門立柱的事情傳遍全國,震動了國民,爲朝廷樹立了威信,爲變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語言優美、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原來設計學生初讀課文,弄懂字詞後,圍繞課後題來理解課文內容,但在第二課時的時候,我忽然覺得對於六年級的同學來說這麼通俗易懂的故事情節,學生讀過課文便明白了,圍繞課後題去讀學習興趣不會太高,於是我決定變換方式,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問題。

課前我先對這個故事的背景做了簡單的介紹,果然對於他們不知道的東西,同學們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聽得津津有味,整個教室鴉雀無聲,我趁機轉換話題對同學們說:“本節課,咱們以小組爲單位,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你們自己提問題,組長負責整理,安排好發言人每個小組只能選出一個你們認爲最有價值的問題,我們本節課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來學習。”

話音剛一落,教室裏便炸開了鍋,呈現出緊張有序的討論場面,每個同學都很投入,看得出大家的興趣很高,同學們時而爭論不休,時而抓耳撓腮,時而閉目沉思,由於每個組只准提一個問題,大家很慎重,爭着要把自己提的問題呈現出來。時間很快到了,可有些同學依然餘尤未盡,最後每個組都提出了他們精心挑選的問題,我把這些問題收集在一起:

1、秦孝公爲什麼讓商鞅變法?

2、“左庶長”是一種什麼官?

3、貴族爲什麼反對變法,老百姓爲什麼不相信他?

4、第一次爲什麼沒人去扛那根大木頭?(課文寫得有點假,不信十兩黃金居然沒人去扛)?

5、秦孝公是一個怎樣的人?

6、商鞅的變法成功了嗎?

7、南門立木的過程中,商鞅的表情 ,心情

我的'天哪,同學們的想象力是如此豐富、巧妙。這些問題驚得我目瞪口呆,課前我也只是按常規進行了備課,重點放在字詞、中心的指導和課後題上,孩子們提的這些問題我想都沒想過?一時半會兒我都不知道怎麼回答。但是我卻感受到這些問題很重要,確實很有價值?我都不知道這節課是怎麼上完的?我只覺得這是一堂很不成功的課。很顯然,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他們有些失望。但是有一點,本節課同學們學習的主動性,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是空前的。

上完這節課,我一直在反思,在課改的大背景下,在實踐新課標的過程中,怎樣才能成爲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呢?怎樣才能把語文課上好呢?我總結了一下:首先,備課一定要充分,要預設好教學環節,並精心備好引導過渡的語言,實現課堂環節的流暢自然;其次是放開手腳讓學生去讀、去思、去分析、去回答,老師做好引導點撥。在這裏不妨說一下孔老夫子,他老人家在授課時,不到弟子實在弄不懂而發急時,不去啓發開導他(不憤不啓),不到他心裏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啓發他(不悱不發),如果學生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覆地給他舉例了(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最後,師生合作,實現一堂好課。當然,本節課有一點自認爲做得還不錯,那就是注重了語文的工具性,如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描寫方法的訓練,語句的揣摩體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