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小學語文六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大綱

小學語文六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平鋪直敘的提問不利於觀察和轉發問題,也不利於學生初步辯證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賣火柴的小女孩》比較教案設計。比較法,可以通過曲徑設問,激發學生的思維。心理學研究表明,用這種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起學生勇於探索和發現的熱情,是培養學生深入字裏行間,養成認真讀書和勤于思考習慣的好方法。

小學語文六年級《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賣火柴的小女孩》寫了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幻想大火爐、幻想烤鵝、幻想聖誕樹、幻想奶奶及一起飛走)。把四次幻想和最後兩段放在第二教時,在講讀完前三次幻想後,把重點放在第四次幻想上,運用比較法進行教學。

一、自由讀,比較發現

1.讓學生自由描寫第四次幻想的內容,思考這次幻想與前三次有什麼不同?

學生對找“異”興致很高,反覆地讀課文,比較後初步發現:①前三次幻想的是東西,第四次幻想到奶奶,出現了人物;②這次幻想出現了小女孩叫起來的語言。

2.再次讓學生讀課文,並作提示:引發幻想的火柴有什麼變化?

學生思維活躍,又發現了兩點:①小女孩在擦了一根以後又擦了“一整把”火柴;②這次幻想沒有寫小女孩幻想的破滅。

二、體味讀,比較提問

1.讓學生讀課文,深入體會:

①小女孩爲什麼幻想奶奶,這一次和前三次幻想的順序能交換嗎?

②小女孩在擦燃一根火柴之後,爲什麼又擦燃了“一整把”火柴?用“一把”行嗎?

③這次小女孩爲什麼要叫起來?

④作者爲什麼不寫小女孩幻想的`破滅?真的沒有寫嗎?

學生在比較閱讀中得到了理解,對前三個問題意見趨向一致,認爲小女孩幻想奶奶,因爲無人疼愛,說明她內心孤獨、痛苦。小女孩在多次幻想破滅後想起死去的奶奶,說明這個社會不但沒有溫暖,沒有食物,沒有歡樂,就連親人的疼愛也不存在,她的悲慘命運是一層層加深的。小女孩之所以擦燃一整把火柴,是渴望留住這世上唯一疼她的奶奶,反映了多次失望後孤注一擲的心情,是一種絕望的表現,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賣火柴的小女孩》比較教案設計》。對小女孩的語言,同學們認識到這是小女孩在極端恐懼和極度激動情況下說的,是發自內心的呼喚,帶着乞求和絕望。

但同學們對第④個問題爭論不休。

2.指導朗讀,體會感情。

讓學生把“奶奶”讀成叫起來的聲音,讀得急促帶着乞求。

三、感情範讀,比較爭議

對於第④個問題,範讀這次幻想的最後一句話,讓學生展開爭議。有的認爲,課文沒有寫小女孩幻想的破滅,而是讓小女孩在幻想中飛走了,也就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了,因爲作者實在不忍心讓這個與自己有着同樣遭遇的小女孩失望了,表現了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有的認爲,課文寫了小女孩幻想的破滅,她飛走了,就暗示她悲慘地死去了,還有比死更能說明悲慘嗎?因爲她是在冷、餓、苦、痛中離開這個悲涼的世界的。

當然,這兩種看法無需匡正,它是通過比較後對課文的理解。

四、扣結尾,昇華中心

小女孩已經悲慘地離開了人世,是這黑暗的社會奪去了她幼小的生命,問學生:課文到這裏可以結束嗎?同學們都說可以,又問:那麼作者爲什麼又寫上兩節呢?你能用“比較”的方法,來說明這兩段描寫的作用嗎?

學生深入字裏行間,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自我體會,把文章的中心昇華到了新的高度。有的說,作者反覆強調大年夜,是把富人們的花天酒地與小女孩的慘死作對比,說明那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有的說,新的一年來臨了,小女孩本應和我們一樣享受新年的快樂,可她卻在新年到來之時慘死在街頭。有的說,她活着的時候沒有人可憐,沒有人同情,她死了也沒有人理解,那個社會是多麼冷漠無情。

學生對自己的“發現”感到欣喜,且這些“獨到見解”,給閱讀教學注入了生機。

從以上的教學中我感受到,由於引導學生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教學,引起學生讀書的興趣,激起他們探索和發現,使課堂氣氛活躍,對課文有較深的理解。

這堂課的教學中,感受最深的是對最後一次幻想有沒有寫破滅的討論。以前總要費時講句義,學生被動接受,囫圇吞棗。這一次,我鼓勵學生敢於否定別人的意見,擺出自己獨特的見解,造成爭辯的氣氛,喚起學生探索新的認識的慾望。這一教學是沿着“結論—思維過程—情感薰陶”進行的,它有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