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讀《伊索寓言》優質教學設計

讀《伊索寓言》優質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教學目標

讀《伊索寓言》優質教學設計

一、知識目標

1.研讀課文,探討文章主旨。

2.深入領會作者對寓言新穎獨到的見解。

3.認真揣摩文中意蘊深刻的語句。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質疑和釋疑的能力。

2.培養學生獨立閱讀和創新閱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清思路,探討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對九則寓言闡發的新觀點、新看法。

  教學難點

1.課文開頭三段和結尾一段所含蘊的意思。

2.一些疑難語句的理解。

  課時安排

二課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別具一格的讀後感。作者從一般讀者讀《伊索寓言》所慣常理解的另一面,讀出了新意,對原作做出了自己的“別解”。文章的主題較難把握。教學宜從剖解作者對寓言所作的引申入手,引導學生反覆研讀課文,對主題可作充分的討論,切實把握準確文章的寫作主旨。在此基礎上討論理解文章的疑難語句。第一課時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題,第二課時重點解決疑難語句。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大家以前讀過哪些《伊索寓言》故事?(《狼和小羊》《赫爾墨斯和雕像者》等)這些故事的寓意作者在篇末大多做出了揭示。那麼你讀了這些故事後,有什麼新的理解嗎?我國現代文學研究家、作家、學貫中西的錢鍾書先生讀了《伊索寓言》後,就對原作有了新的看法。他有怎樣的看法呢?課文就給出了答案。

 二、伊索和作者介紹(略)

  三、研讀課文,討論主題

1.聽課文錄音,讀準字音。

2.學生重點研讀課文4~12段,看看作者對九則寓言分別做出了哪些新的理解,在討論的基礎上填出下表。(表中楷書字爲要學生填寫的內容)

總結:以《伊索寓言》爲依託,批判黑暗、荒誕、不公正、無理性的社會現實。

  四、討論作者闡發新義的方法

問:作者是用什麼方法對原寓意進行闡發新義的?(課後思考和練習一)

主要用三種方法:

  五、研讀課文前三段

1.課文前三段之間是什麼關係?哪一段是中心段?

明確:第2段是中心段。第一段是比喻,是引出第二段的,第三段是補充說明第二段感想的來歷。

2.這三段提出了什麼觀點?你怎樣評價這種觀點?

明確:古代好比是人類的小孩子時期,是幼稚的,現代的我們反而年齡長,閱歷深,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進步。正因爲如此,古代的觀點是淺薄的,幼稚的,是須要糾正的。《伊索寓言》就是一本古代的書,裏邊就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須要加以糾正。

作者打破人們慣常的心理習慣,新穎而看似不無道理。不過我們也只能把它看作是作者的突發奇想而已。人類社會的發展,在科學技術方面確實呈現出線性的、累積式的發展,而在文學藝術、文化思想方面就很難說了。世界上不少民族在文明的早期創造出來的文化藝術,令後人難以企及。這樣,把古代比作人類的小孩子時期就說不上是很嚴謹的、科學的說法了。據出推論出來的這一觀點也只能說是作者的一種諧謔了,目的是順理成章地生髮下文。

  六、研讀課文最後一段

討論:《伊索寓言》真的不宜作現代兒童的讀物嗎?

明確:不是。①作者認爲這部書太純正了,不能反映出現代社會的複雜與奸詐。②能不能讀,怎麼讀,全看成年人在造成一個什麼世界,一個什麼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

這段話是作者批評、嘲諷現代社會的一種特殊表達方式。《伊索寓言》早已成了世界名著,無論是兒童抑或是成人,都可以從中得到許多教益。《伊索寓言》中許多故事,正如許多文學名著一樣,有着不可限定的豐富的意義指向,作者從中讀出如許新意,也正是源於它的這個特色。《伊索寓言》是觸發作者產生諸多思考與體驗的由頭,是作者藉以“澆自己之塊壘”的酒杯。

 七、討論疑難語句的含義

1.如何理解“人比蝙蝠就聰明多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在鳥類裏偏要充獸,表示腳踏實地;在獸類裏偏要充鳥,表示高超出世。”這句話的含義?

明確:這句話諷刺某些見風使舵,總想保持自己身份的投機分子。在上流社會裏他裝成又窮又硬的平民;可到了平民中間,他又搖身一變,成了屈尊下顧的文化分子,顯出自己的高雅以及“平易近人”的風格來。

2.“有些東西最好不要對鏡自照”這一句揭示了某些人怎樣的劣根性?

指有些人沒有自知之明,聽不得別人的批評,不能知錯改錯。這號人老虎屁股摸不得,你批評他一下,他反而胡鬧,反咬你一口。

3.“真的,我們就是下去以後,眼睛還是向上看的。”這裏,“眼睛向上”是什麼意思?

這段話明顯是諷刺當時的上層政治。“下去”,指的是下野或者下臺,“上”“下”指的是地位的上下,官職的高低。“眼睛還是向上看的”,就是不甘心真的下野或下臺,還是一心向上爬。

4.“這個遮羞的方法至少人類是常用的。”這個方法指的是什麼方法?

指的是自己被戳到了痛處,就惱羞成怒,撕破臉皮,挖空心思地揭別人的短。

5.“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是什麼意思?

有錢人往往吝嗇,一毛不拔,不肯幫助別人。

6.“訴苦經可以免得旁人來分甜頭”,這說明什麼樣的心理?

一個人得了點好處,總容易引來別人的嫉妒,想要分點甜頭。要避免這一點,辦法是訴苦經,好讓別人心理平衡。

7.爲什麼說“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

這可能是從醫生並不能包治百病,有時候也會無能爲力,最後只能眼看着病人死去的角度說的。

 八、作業:課外找一兩則寓言(如《狐狸與烏鴉》《農夫與蛇》),仿照課文寫法重新闡釋它的寓意。

編輯短評:本教學設計基本上抓住了文章的精髓,教學的步驟層次井然有序,而且注重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品味語言,這些都是優點。只是有些深意深味尚未挖掘出來,如文章通篇充滿批判色彩,而不是局部地偶露鋒芒;文章諧趣妙味橫生,處處顯出機智,這些都是文章的精華。再有,忽略了文章的人文內涵,可見本教案尚未“與時俱進”。

 《讀<伊索寓言>》教學設想

本文選自錢鍾書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的教讀課文。該單元意在引導學生通過整體感知作品、品味關鍵語句把握文章主旨,提高質疑、合作探究的能力。作者借九個寓言聯類引申、洞燭世相,語言俏皮隱晦、富有辯證性。學生閱讀有一定難度,運用比較閱讀切入教學可謂最佳導學方式。九個寓言分爲三類:從原有故事本身引申出另一層意義、在故事的結尾處作進一步的推演、將故事原貌改頭換面。

  教學目標

理清課文脈絡、提煉主要觀點、把握文章主旨;理解關鍵語句,品味幽默諷刺的語言風格;提高公開發言與傾聽等口語交際技能。

  教學流程

一、定向

目標不明,猶如盲人騎瞎馬,常會事倍功半。確定課堂學習目標要因人而異,考慮教科書的編寫意圖與學生的學習水平。本課可結合單元說明“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風格,提煉作者的主要觀點,品味妙語佳句,還要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等及學生的預習情況,確定學習目標。

從標題看,本文屬讀後感。“讀”表明文章體裁,“《伊索寓言》”表明讀的內容。

【呈示課件】《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寓言的彙編,相傳爲伊索所作,主要反映當時下層平民和奴隸的思想感情,總結其鬥爭經驗與生活教訓。篇幅短小、形象生動、寓意深刻,是西方寓言文學的範本。

二、導學

(一)賞析課文第11段(“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現代閱讀觀認爲閱讀是一項被引導的創造,是讀者與文本相互作用、共同建構意義的過程,是讀者與作者對話的過程。面對世界經典《伊索寓言》,作者不頂禮膜拜、全盤接受,而是積極與作者對話,深入思考,書寫感悟。作者讀《伊索寓言》悟出了什麼?我們讀《伊索寓言》及課文又能悟出什麼?試以第11段爲例進行研討閱讀。

寓言常分爲故事與寓意兩部分,故事好比寓言的身體、寓意好比靈魂。第1段敘述故事,第2段明確點出寓意,寓意是寓言中作者點明的哲理,或是我們讀出來的哲理感悟。

試從如下角度對“狐狸和葡萄的故事”作比較閱讀: (見表一)

(二)自學課文第4段、第9段(“蝙蝠的故事”與“牛跟蛙的故事”)

1.第82頁練習一。

2.“蝙蝠的故事”與“牛跟蛙的故事”屬“將故事原貌改頭換面”類。

3.組織學生按座位分成兩組,一組學習“蝙蝠的故事”,另一組學習“牛跟蛙的故事”。

學習程序:

①獨自研讀: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相關語段,並從故事名稱、《伊索寓言》的故事、課文的故事、《伊索寓言》的寓意、課文的寓意、作者的表達意圖、“我”的感悟等方面探究,記下感悟與疑惑。(見表二)

②小組學習:前後桌4人組成小組,推舉1名組長、1名成果報告人,交流研討各自的成果與疑惑。

③交流討論:同排的學習小組組成學習大組,在小組學習的基礎上,對所學內容進行合作學習,每小組至少發表1個學習成果。

④成果展示:學習大組推舉成立專家答辯組(1名組長、1名主成果報告人、1名副成果報告人、4名資料整理員),負責解答同學或老師的相關提問,每組至少發表1個學習成果。

4.組織學生研讀、交流,巡迴點撥。

《伊索寓言》中“蝙蝠的故事”寓意是“我們遇事要隨機應變方能避免危險”,而課文則是諷刺趨炎附勢、毫無原則的投機者,他們猶如牆頭草,哪邊得勢就到哪邊。分析作者的表達意圖,宜從分析“人比蝙蝠就聰明多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及其後的語句入手。蝙蝠冒充同類以保命,人更愛在不同的場合使出不同的資本來炫耀自己、傲視別人。

《伊索寓言》中“牛跟蛙的故事”的寓意是“渺小無論如何也不能與偉大相比”。課文沿用了《伊索寓言》中的寓意。分析作者的表達意圖,宜從分析“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說是經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等語句入手,作者諷刺了那些對自己的缺陷視而不見的掩耳盜鈴者。

(三)研讀課文第1-3段、第13段

課文共13段,前3段爲第一部分,介紹寫作緣起;第4—12段爲第二部分,表達讀《伊索寓言》九個寓言的感悟;第13段爲第三部分,總結全文。

閱讀第一部分(第1—3段),思考:

1.“這些感想是偶爾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一句中“這些”指什麼?

(生研讀、回答,師明確)兩個感想:一是對兩種人兩種態度的感想,一是對人們慕古行爲的感想。大人喜歡、容忍小輩而厭惡、嫉妒後生,近三十歲的女人還肯誇十八九歲女孩的相貌而不留情面地批判二十三四歲的女子,小孩討大人喜歡而時常與大孩子衝突。結合“我們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許只是喜歡小孩子,並非爲敬老,也許是賣老。沒有老頭子肯承認自己是衰朽頑固的,所以我們也相信現代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進步”等語句分析,探討年輩資格的道理:今人思慕古代、大人喜歡小孩的真正意圖是乘機賣老。

2.爲何說“《伊索寓言》大可看得”?

(生研讀、回答,師明確)“它至少給予我們三重安慰。”聯繫前兩段——從現實與歷史的角度剖析人類的賣老現象——解讀第三段,不難理解“三重安慰”皆諷刺。“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實質是說成人遠比小孩狡詐;“從禽獸變到人,你看這中間需要多少進化歷程”是說今人遠比古人奸詐;“增進我們對於現代文明的驕傲”實質是說今人對狡詐的“智慧”不以爲恥,反以爲榮。作者用揶揄的筆調勾畫了“我們”的病態心理:“窮朋友要我們幫助,小孩子該我們教導,所以我們看了,也覺得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正不可。”

閱讀第三部分(13段),如何理解“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一個什麼世界、一個什麼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這句話?

(生研讀、回答,師明確)如果人事裏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禽獸中一樣公平清楚,不妨讓孩子讀讀。當今人事複雜、是非不清、善惡難辨。淳樸幼稚只會上當受騙、處處碰壁,因此,人們頭腦要複雜一點,謀得與狼共舞的生存智慧與本領;作者還呼籲成年人要淨化社會環境,爲孩子創造良好的生存與成長空間。

(四)歸納文章主旨

文章的主旨是借賞析《伊索寓言》,揭露和批判人事的各種僞善現象,告誡讀者身處人事複雜的現代,必須謀得與狼共舞的生存智慧與本領,否則只會碰壁上當。

(五)課外延伸

1.第82頁練習二、四。(必做)

2.閱讀小說《圍城》與《寫在人生邊上》中的《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談教訓》《論文人》等散文,體會作者幽默、睿智的文風。(選做)

3.蒐集與錢鍾書相關的軼聞趣事,學習錢先生的做人之道。(選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