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雨說》教學設計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雨說》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87K 次

【教學目標】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雨說》教學設計

1、學習擬人、比喻、反覆等修辭手法,體會它們在形象塑造、表情達意中的作用。初步培養學生解讀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2、理清詩人的創作思路和詩歌的結構,體會詩歌形象的逐層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現。

3、能夠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4、通過作者對春雨形象的描繪和歌頌,領悟作者對兒童的關愛之情。

5、通過學習詩作,激發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啓發學生感受現代詩歌的節奏美、意境美、人情美,培養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1、用喜悅、歡快的語調朗誦全詩,體會本詩明麗清新的風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詩的主題,感受作者飽含的真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感悟法:

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從語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聯想想像法:

指導學生展開想像把握詩中的意象。

3、評析欣賞法:

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發揮其主體作用,暢所欲言。

4、探究學習法:

用於詩歌鑑賞方法的探究,根據學生實際酌情進行。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句。而詩人鄭愁予的寸卻獲得了一種生動活潑的靈氣。

二、解題

鄭愁予原名鄭文韜,1933年出生于山東濟南。童年隨父輾轉大江南北,1949年隨家人去臺灣,1951年開始發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班進修學習,獲藝術碩士學位。重要詩作包括《夢土上》《衣鉢》《鄭愁予詩選集》《鄭愁予詩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蒔花剎那》《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4種。詩集《鄭愁予詩集Ⅰ》被列爲“影響臺灣三十年的三十本書”之一。詩人在80年代曾多次選爲臺灣各文類“最受歡迎作家”,名列榜首。曾獲青年文藝獎(1966)、中山文藝獎(1967)、詩人思維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體悟,汲取國內外經驗,創作力充沛。他的詩作以優美、瀟灑、富有抒情韻味著稱,意象多變,溫柔華美,自成風格。他的成名作《錯誤》(1954)在臺灣首次發表時,因爲該詩的最後一句“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一時間整個臺灣島都在傳誦“達達的馬蹄”之聲。

《雨說》是他復出之後於1979年寫成的,此時詩人雖身在美國,卻心繫祖國,以滿腔的熱忱關注祖國兒童的成長。詩歌以新穎而鮮活的意象,靈動而多情的語言,抒發了對兒童濃濃的關愛之情,表達了對祖國未來真誠的祝福。詩人從小在炮火中長大,他深切體味過戰爭的苦難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視童心的天真爛漫,也更能懂得“關愛”對童年的意義。詩中“雨”成了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正寄寓了詩人真誠的希望。

三、研習課文

1、正音:

田圃(pǔ)喑(yīn)啞(yǎ)留滯(zhì) 禁錮(jìn gù)襁(qiǎng)褓(bǎo)

2、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再請一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其他學生邊聽邊就語調、語速、語氣、重音、停連等作標記,感受全詩洋溢着的音樂美。

朗讀指導:

⑴ 語調:如第一節應讀得急切,表達出對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節應讀得輕柔、溫和,以示“雨”之關愛;第五節可讀得歡快一些,傳達喜悅之情;第八節應讀出高昂之氣,把全詩感情推向高潮;第九節讀出欣慰之情,顯示全詩的主旨。

⑵ 停頓:

(雨說: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場

等待久了的/魚塘和小溪

當田圃冷凍了一冬/禁錮着種子

牧場枯黃/失去牛羊的蹤跡

當魚塘寒淺/留滯着游魚

小溪漸漸喑啞/歌不成調子

雨說,我來了,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

第一樣事,我要教你們/勇敢地笑啊

君不見,柳條兒見了我/笑彎了腰啊

石獅子見了我/笑出了淚啊

小燕子見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樣事,我還要教你們/勇敢地笑

那旗子見了我/笑得嘩啦啦地響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聲音/就有了

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請學生朗讀全詩,仔細體味詩中的意境。然後請學生說說詩人爲我們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情調(輕快,喜悅,蓬勃向上,充滿活力)。

3、研討與探究:

⑴ 提問學生“雨說”它在詩中出現了幾次。以此引導學生理出詩作結構,並和學生一起爲詩作的四個部分命名。

① 第一部分:(一至三節) 雨的到來

② 第二部分:(四至五節) 雨的邀請

③ 第三部分:(六至八節) 雨的來意

④ 第四部分:(九節) 雨的.祝福

⑵ 提問:詩作是第幾人稱寫作?是什麼藝術表現手法?

是第一人稱寫作,是擬人的藝術表現手法。題目是“雨說”,因此全詩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敘述,直接抒情。

⑶ 提問:在第一節到第五節中出現過哪些景物?

合作討論,找出第一節到第五節出現的景物:田圃、牧場、魚塘、小溪。

⑷ 說明詩作開篇點題,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來,第一節描繪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涼,種子禁錮;牧場枯黃,牛羊絕跡;魚塘低淺,游魚缺水;小溪乾涸,水落石出。

想象缺少雨水滋潤的大地的景象,體會春雨來臨所帶來的生命氣息。

⑸ 概括出詩中雨到來之後大地的景象。

合作討論,概括雨來臨後大地復甦的景象:田圃泥土潤如油膏,牧場新苗添綠,池塘魚兒歡騰,溪水叮咚流淌。

⑹ 齊讀第1~5節:

提問:雨讓大地生氣勃勃,那麼在詩人筆下,雨是什麼樣子的?讓學生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方面來描述。

可以結合“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寫春雨的內容。

回答提問:視覺上,“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表現雨的細密;聽覺上,“走得很輕,而且溫聲細語的”,表現雨的淅瀝;觸覺上,“親一親”,表現雨的輕柔……

第二課時

4、研討與探究:

⑴ 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作,可選擇集體、個別、自由朗讀的方式。要求:字音要讀準;停頓要恰當,句子的層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⑵ 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來到,爲萬物帶來了勃勃生機。提問:雨的家鄉在哪裏?它是怎麼長大的?

雨的家鄉在遙遠的地方,它是在“自雲的襁褓中笑着長大的”。認真聽教師的講解,領會“白雲”和“笑着”的深刻含義。(白雲是自由的象徵,雨在白雲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長。)

⑶ 提問:雨做了這一切,它的來意是什麼?

它的來意是“教你們勇敢地笑”。引導並點明寓意:雨希望孩子們能夠衝破束縛,自由自在、快樂地生活。

⑷ 講解並提問:第三部分描寫了柳條兒、石獅子、小燕子、旗子見到春雨後“笑”的場面,運用什麼修辭手法?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柳條兒“笑彎了腰”,石獅子“笑出了淚”,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嘩啦啦地響”。

⑸ 組織學生討論: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聲音就有了/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這句話?

雨的到來給萬物帶來歡笑,雨是自由和快樂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們能夠勇敢地用笑聲表達出追求幸福、快樂的願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⑹ 提問:最後一節詩中哪些詞句暗示了雨的命運?

“不再回去”、“快樂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運。

⑺ 提問:雨的祝福是什麼?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們“吃着蘋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⑻ 講解詩歌的寓意:

詩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現實,賦予雨以象徵意義──犧牲自己的生命,爲孩子們帶來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四、本課總結

本詩於1979年創作的自由體新詩。全詩共九節,以題目“雨說”開篇,並通過“雨說”的反覆,貫穿詩篇,形成前後呼應的結構。詩人以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春雨以人能力,採用第一人稱與兒童對話,塑造了一個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的形象。全詩洋溢着輕鬆愉快、清新活潑的氣息。通過這首詩作的學習,大家應該初步瞭解自由體新詩的特點,感受到詩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對現代性創作技巧的把握。

五、佈置作業

1、熟讀並朗誦詩歌。

2、完成課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