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中職高一語文的教案範文

中職高一語文的教案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89K 次

【課題】始業課

中職高一語文的教案範文

【課型】講授【第1教時】

【教學目的】

1、師生互相初步瞭解,溝通,並學習口語交際—介紹。

2、明確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3、讓學生明確本科目的學習要求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與學生溝通感情

教學難點: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教師自我介紹、與學生溝通。

姓名愛好學習新東西贈言

二、學生自我介紹

姓名愛好星座博客

三、瞭解學生語文學習方面的情況

1、愛學語文嗎?喜歡上語文課嗎?

2、看過哪些課外書?課代表調查

3、愛寫作文(日記)嗎?週記

4、以往的語文課是怎麼上的

5、最喜歡語文老師怎麼上課

四、明確語文學習的要求

守紀(一切與課堂無關的)、聽講(聽課、發言、討論)、作業(必做、選作加分、練字)三方面與學分、作業本(預習、聽課筆記、課後作業)練字本作文本

【作業佈置

抄寫詩詞三遍

【教學反思】

【課題】《永遠的校園》【課型】講授【第2教時】

【教學目的】

1.瞭解北大,走近北大,感受北大,思考北大

2.藉助演講、辯論等形式培養學生思辨說理的能力

3.對比謝冕心中的北大與現實中北大的差異,並揣摩這種差異的根源,從而樹立正確的大學觀、人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脈絡,抓住作者的行文線索;

2、感受北大的人文精神,結合自己學校的特點,思索自身發展進程;

教學難點:讓學生深刻理解“永遠的校園”中“永遠”的涵義;

【教學過程】

預習:誦讀文章,感知大意

1、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家剛來到我們的學校學習,我想問一下,同學們對自己曾經的母校印象如何?對我們的新學校感覺怎麼樣?好,那麼我們就來看一位在自己學校裏一待就是半個世紀的老人,在他眼裏,他的母校——北京大學是怎樣的印象?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要學習的這篇課文——謝冕的《永遠的校園》。

2、背景資料

謝冕,著名作家、詩人,北大文學院教授,自他大學畢業以後,就一直在北大任教,一待就是50多年。有沒有同學知道北大的歷史由來?

北大,全稱北京大學,前身是“京師大學堂”,成立於1898年12月,是清末戊戌變法、維新運動的產物。1912年5月,改稱北京大學。嚴復是第一任校長。北京大學也是“五四”運動的發祥地,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在“五?四”運動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鋒作用。當時,新文化運動的一些核心人物,如胡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都曾在北大任教。後來爲了紀念“五?四”運動,繼承“五?四”精神,北大就將“5?4”定爲校慶日。

3、課文研讀請同學們快速閱讀一下課文,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①作者在前5個自然段寫了什麼?校園在他眼中是怎樣一個概念?(寫了謝冕對北大美麗景色的真實感受。在文中主要是表層的概念,在他眼裏北大校園是既具體又抽象的。)

②第6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如何?

(着重針對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我同樣擁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園”所起到的承上啓下的作用。在這裏作者從具體的校園走向了抽象的校園。)

③作者在7—12自然段談到了哪些抽象的校園精神?

Ⅰ、具有向習慣思維和因襲勢力的抗爭精神;

Ⅱ、不單純、富有個性;

Ⅲ、校園裏有一種特殊的氣氛:機智、聰慧;灑脫、活潑;

Ⅳ、民主與科學:北大的精神支柱。

④在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作者又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

(北大不滅的精神——北大校園精神的延續)

⑤大家思考一下,“永遠”的內涵。

(例如:“雷鋒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精神和信念超越物質的力量。永遠“子子孫孫無窮匱矣。”精神的延續和不滅。

4、詞語學習

曼妙歡愉怨尤弦誦耿介不阿虔誠

阻扼肅殺

【作業佈置】

【教學反思】

【備課時間】【上課時間】

【課題】《成長》

【課型】講授【第3教時】

【教學目的】

1、領會課文的思想內容,懂得只有通過不斷嘗試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成長之路的道理,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步發現自己的人生方向。。

2、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母親在“我”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3、體會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人物富有個性的語言。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閱讀,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懂得從小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於成長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我們以前學過很多有關“成長”的課文,你從中受到了哪些啓發呢?想不想知道今天這個成長故事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好,下面我們就來讀讀這個故事吧。

(二)分析問題

1、整體感知課文並思考。“我”的母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是怎麼看待她爲“我”所做的種種“設計”的?

(答:“我”的母親是一個這樣的人:她率直、潑辣、急於求成,“她難以掩飾她的厭惡”,又毫不隱瞞她的高興,她很自信,希望“我”有所建樹。對“我”不思進取的性格十分失望卻毫不自怨自艾。“她”又是開明的,一旦發現“我”在生意場上已沒有指望,便爲“我”留意新的“行當”。於是,她發現“我”的寫作天才,並鼓勵“我”當個作家。)

(三)抓住重點段落深入體會

(1)默讀課文1-6自然段,畫出小男孩的表現(包括他的語言和動作)

(2)看到小男孩當時的表現,你會想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