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朱自清《荷塘月色》隨堂練習

朱自清《荷塘月色》隨堂練習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一、基礎知識

朱自清《荷塘月色》隨堂練習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注音錯誤的一項是()

A荷塘四面,長着許多樹,蓊(wěng)蓊鬱鬱的。

B 葉子底下是脈(maì)脈的流水。

C妖童媛(yuán)女,盪舟心許。

D櫂(zhaò)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

2下列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彌望(充滿視野,滿眼)的是田田的葉子。

B這便宛然(儼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C而葉子卻更見風致(美的姿態)了。

D彎彎的楊柳如稀疏的倩影(美麗的影子)。

3下列句子使用通感修辭的是()

A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B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

C樹縫裏漏着一兩點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4下列句子,與原文表意相同的一項是()

A 妻子在屋裏拍着閏兒,模模糊糊地哼着眠歌。

B我像超出了平凡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

C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着輕紗的夢。

D 我愛熱鬧,也愛獨處;我愛羣居,也愛冷靜。

5對下列句子的表現手法及其作用,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還是淡淡的。(對比,強調今晚月光淡淡的。)

B 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伏筆,暗示下文將寫到作者心裏不寧靜的理由。)

C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着一些白花,有嫋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描寫,生動地寫出荷花欲開未開的情狀。)

D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享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虛實結合,暗示下文荷塘月色的美麗。)

6關於這篇課文的結構,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第一句“我的心裏頗不寧靜”統攝全文,本文是總分總的結構。

B本文將現實的殘酷與理想的美好形成比照,形成了一種並列結構。

C本文既有寫實,又有回憶,將“過去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聯繫在一起,構成了雙線結構。

D本文依次展示了作者身處的現實境界,現實與理想相結合的境界,最後回到現實境界,行文首尾照應,是一種傳統的封閉結構。

  二、課外閱讀

朱自清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梅雨潭是一個瀑布潭。梅雨亭正對着那條瀑布;坐在亭邊,不必仰頭,便可見它的全體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兒的;彷彿一隻蒼鷹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個環兒擁着;人如在井底了。這是一個秋季的薄陰的天氣。微微的雲在我們頂上流着;巖面與草叢都從潤溼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響了。那瀑布從上面衝下,彷彿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不復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巖上有許多棱角;瀑流經過時,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着了。那濺着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着。據說,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覺得像楊花,格外確切些。輕風起來時,點點隨風飄散,那更是楊花了。——這時偶然有幾點送入我們溫暖的懷裏,便倏的鑽了進去,再也尋它不着。

梅雨潭閃閃的綠色招引着我們;我們開始追捉她那離合的神光了。——站在水邊,望

到那面,居然覺着有些遠呢!這平鋪着,厚積着的綠,着實可愛。她鬆鬆的皺纈着,像少婦

拖着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着,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塗了“明

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着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她又不雜些兒塵

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我曾見過北京什剎海拂地的

綠楊,脫不了鵝黃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

壁”,叢疊着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那又似乎太濃了。其餘呢,西湖的波太明瞭,秦淮河的

也太暗了。——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以爲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爲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時候,我不禁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

7體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表現力。

(1)彷彿一隻蒼鷹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2)三面都是山,像半個環兒擁着。

8作者寫到了幾種類型的綠?詳寫哪種綠,爲什麼要這樣處理?

9王國維的境界說將境界分爲無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無我之境指的是萬物皆是客觀的,不帶主觀色彩,有我之境則是萬物皆著主觀色彩。梅雨潭的綠是無我之境還是有我之境呢?請加以說明。

10梅雨潭的綠有哪些特點,請分條陳述。

  三、語言運用

11用一個成語替換下面畫橫線的句子。

——這時偶然有幾點送入我們溫暖的懷裏,便倏的鑽了進去,再也尋它不着。

12以花爲對象仿寫句子(字數可與例句不同,結構必須相似)。

例句:那醉人的綠呀!我若能裁你以爲帶,我將贈給那輕盈的舞女;她必能臨風飄舉了。我若能挹你以爲眼,我將贈給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睞了。

  參考答案:1答案B,正確讀音爲mò。

2答案B。正確的解釋是“彷彿”。

3答案A。其餘三項爲比喻,感覺沒有互通。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

(1)化靜爲動,突出亭子的空靈與輕盈。

(2)擬人手法,賦予了山溫馨可人的情調。

8答案:巖面與草叢都從潤溼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梅雨潭的'綠;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壁”,西湖和秦淮河的波。其中,詳寫梅雨潭的綠,這裏的綠最能使作者驚詫,從結構上前後呼應,在內容上突出主旨,寫巖面與草叢都從潤溼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則是爲了鋪墊,引出梅雨潭的綠,寫北京等地的綠則是爲了強調梅雨潭的綠濃淡相宜,明暗得體。

9答案:有我之境。作者這樣寫綠:“這平鋪着,厚積着的綠,着實可愛。她鬆鬆的皺纈着,像少婦拖着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着,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着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首句直言綠之可愛,接着四個比喻傳達的不僅是綠的特點,還是作者的人生經驗,綠的特點就是作者心中的特點,打上了鮮明的“我”的印記。

10答案:平整厚實;漣漪輕漾;光滑明亮;柔軟細嫩;溫潤深邃;濃淡相宜,明暗得體。

11答案:轉瞬即逝。

12答案:那迷人的花啊!我倘能擷你以爲霞,我將贈給那孤獨的行者,他必能前程似錦;我倘能掬你以爲星,我將贈給那暮氣沉沉的失意人,他必能看見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