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雷雨》練習題及答案

高一語文《雷雨》練習題及答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課內鞏固

高一語文《雷雨》練習題及答案

1.給加粗字注音

( ) 急( )摩( ) 祥( )

候( ) 敲( ) 勾( ) 汗涔涔( )

( ) 聽( ) 悔( ) 爲人世( )

2.下列文學作品,全是曹禺作品的一項是 ( )

A.《日出》 《原野》 《北京人》 《蛻變》

B.《日出》 《屈原》 《膽劍篇》 《明朗的天》

C.《原野》 《蛻變》 《龍鬚溝》 《王昭君》

D.《雷雨》 《日出》 《膽劍篇》 《孔雀膽》

3.下列各句屬於戲劇語言的何種形式 ( )

魯侍萍:①那是你們老太太看着孩子快死了,才叫我帶走的。

②(自語)③哦,天啊,我覺得我像在做夢。

A.①對話 ②舞臺說明 ③獨白

B.①對話 ②旁白 ③獨白

C.①獨白 ②舞臺說明 ③對話

D.①對話 ②獨白 ③旁白

4.課文中表現了多種矛盾衝突,從下面選出劇本最本質的矛盾衝突,即劇本的戲劇衝突,這個戲劇衝突表現了劇本的社會意義的一項 ( )

A.虛僞、殘忍、自私的周樸園同善良、正直、堅強的魯侍萍夫妻之間的性格衝突。

B.虛僞、殘忍、自私的周樸園同無私、正直、堅強的魯大海父子之間的鬥爭。

C.虛僞、軟弱的周萍同正直、堅強的魯大海兄弟之間的矛盾。

D.以魯侍萍、魯大海爲代表的勞動人民同以周樸園爲代表的資本家之間的矛盾衝突。

 課外提升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問題

談談《雷雨》的戲劇衝突

戲劇不懂得平靜過日子,它需要不斷掀起衝突的浪潮,使人物在相互衝突中撞擊出性格的火花。《雷雨》中,曹禺把20年代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之間無法調和的階級矛盾,集中於周,魯兩家和衝突氛圍裏,把兩家30年來的錯綜複雜的 和 集中在一天的特定的環境中,人物的性格就得到自然的藝術顯現。

同是炎黃子孫,但魯侍萍這位柔弱、善良、溫柔的女子,在那個特定的社會裏一直不能將駕駛生命的繮繩緊握在自己的手中。她被封建買辦資產階級家庭所蹂躪,被僞善的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的混血兒周樸園所欺騙。在第二幕中侍萍與周樸園的對話看似平淡,衝突卻異常的激烈。當週樸園吩咐她“先下去”時,侍萍“望着樸園,淚要涌出”,只問了一句“老爺,沒有事了!”這簡短的話語和微細的表情變化,就很好地展示了侍萍 和 的心情;當侍萍說:“老爺,想見一見她麼?”時,冷酷無情的周樸園連忙回答:“不,不,不用。”三個“不”字便將他人性的 和靈魂的 暴露得淋漓盡致。當週樸園得知面前這個兩鬢染霜的老婆子就是他當年玩弄過的漂亮的侍女時,他色歷內荏,拿出一張五千圓的支票,並聲稱“算是彌補我一點罪過”。侍萍將骯髒的支票撕得粉碎,然後併發出血淚控訴之語:“我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錢算得清的。”

這一撕,撕破了周樸園 的假面具,撕碎了資本家 的信條,撕出了侍萍 的性格,也撕出了她30年風雨中煉出的 精神。

5.“戲劇不懂得平靜過日子”一句話使用的修辭是

A.比喻 B.擬人 C.誇張 D.擬物

6.第一段中橫線處應填的最恰當的一項是

A.血緣關係 性愛糾葛 B.曖昧關係 階級矛盾

C.家庭不和 父子矛盾 D.勞資衝突 性愛凌辱

7.爲什麼說周樸園是“混血兒”?

8.劇中人物都有自己的個性化語言,侍萍這簡短的話語,展示了什麼樣的心情?周樸園三個“不”字,勾畫了他怎樣的人性和靈魂?

9.侍萍撕碎支票後又冷冷地說了一句話,充分展示了她對周樸園怎樣的情感?

10.文字末尾的.一組排比句充分肯定了侍萍撕支票這一舉動,聯繫上下文填出省略的詞。

 高考鏈接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

波茲曼的詛咒  周國平

美國文化傳播學家波茲曼的《把我們自己娛樂死》是一部聲討電視文化的著作。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確實時時聽見一聲聲急切有力的喝問:難道我們真的要把自己娛樂死?

無人能否認電視帶來的便利,問題在於,這種便利在總體上是推進了文化,還是損害了文化。

波茲曼認爲媒介的變化意味着並且導致了認識世界方式的變化。在文字一直是主要媒介的時代,人們主要通過書籍來交流思想和傳播信息。在書籍的閱讀中,我們得以進入用文字記載的悠久傳統。相反,電視則以現時爲中心,所傳播的信息越具有當下性似乎就越有價值。文字是抽象的符號,作爲一種媒介,它要求閱讀的同時必須思考。而電視直接用圖像影響觀衆,它有時甚至忌諱思考,因爲思考會妨礙觀看。在波茲曼看來,做一個有文化的人,就是置身於人類精神傳統之中進行思考。書籍能夠幫助我們實現這個目標,電視卻會使我們背離這個目標。那麼,電視究竟把我們引向何方?引向文化的反面——娛樂。一種迷戀當下和排斥思考的文化,我們只能恰如其分地稱之爲娛樂。

並不是說娛樂和文化一定勢不兩立,問題也不在於電視展示了娛樂性內容,而在於電視上的一切內容都必須以娛樂的方式表現出來。波茲曼的結論是,在電視的強勢影響下,一切文化都依照其轉變成娛樂的程度而被人們接受,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都轉變成了娛樂。“除了娛樂業沒有其他行業”——到了這個地步,本來意義上的文化就蕩然無存了。

波茲曼是把美國作爲典型來對電視文化進行分析和批判的,但是,電視主宰文化、文化變成娛樂的傾向卻是世界性的。譬如說,在我們這裏,通過電視劇學習歷史,而歷史僅僅作爲戲說、也就是作爲娛樂而存在,消滅歷史的方式再也不可能有比這更加徹底的了。又譬如說,在我們這裏,電視也成了印刷媒介的榜樣,報紙和雜誌紛紛向電視看齊,蛻變成了“電視型印刷媒介”。且不說那些純粹娛樂性的時尚雜誌,只要翻開幾乎任何一種報紙,你都會看到一個所謂文化版面,所報道的全是娛樂圈的新聞和大小明星的逸聞。這無可辯駁地表明,文化即娛樂日漸成爲新的約定俗成,只有娛樂纔是文化即將成爲不爭的事實。

赫胥黎曾預言:一旦無人想讀書,無人想知道真理,一旦文化成爲滑稽戲,文化就滅亡了。波茲曼認爲,赫香黎的預言應驗了。這個結論也許太過悲觀,我相信,只要人類精神存在一天,文化就決不會滅亡。不過,我無法否認,對於文化來說,一個娛樂至上的環境是最壞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任何嚴肅的精神活動都不被嚴肅地看待,人們不能容忍不是娛樂的文化,非把嚴肅化爲娛樂不可;如果做不到,就乾脆把戲侮嚴肅當作一種娛樂。面對這樣的行徑,我的感覺是,波茲曼的書名聽起來像是詛咒。

11.文章第三段闡述了波茲曼的媒介文化觀,請作簡要概括。(不超過40個字)

12.文章第五段說明“電視主宰文化、文化變成娛樂的傾向卻是世界性的”觀點時,爲什麼以中國爲例?在闡明中國情況時採用了什麼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13.作者既說波茲曼的結論“也許太過悲觀”,又說“波茲曼的書名聽起來像是詛咒”,對此應當如何理解?

14.下列對這篇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A.當前電視文化席捲天下,作者及時介紹電視文化批判理論,對沉溺於電視娛樂文化潮流中的人當頭棒喝,體現了作者的理性思考和社會責任感。

B.電視文化與媒介文化的區分是本文展開論述的基礎,論述兩種文化時作者採用了正反對比的手法,使文章觀點鮮明,邏輯嚴密。

C.波茲曼聲討電視文化,是因爲娛樂以電視爲主要傳播媒介,電視上的一切都必須以娛樂方式表現出來,電視壟斷了一切,“除了娛樂業沒有其他行業”。

D.本文多用“不在於……,而在於……”、“再也不可能有……”等句式和“無可辯駁”、“決不會”等詞語,從而使文章富於嚴正直率的論辯色彩。

E.文章開頭巧借書名發出“難道我們真的要把自己娛樂死”這一“喝問”,峭拔警心,以“波茲曼的書名聽起來像是詛咒”結尾,巧妙點題,而“詛咒”一詞更是振聾發聵。

 參考答案

1.略

2.D

3.A

4.D

5.B

6.A

7.周樸園本來就是一個地主兼資本家,在他身上既有資產階級虛僞反動的一面,又有封建地主階級狠毒冷酷的一面。

8.憤恨 痛楚 奸詐 僞善

9.對周樸園和那個不公平社會的蔑視和抗議,展示了魯侍萍的骨氣和尊嚴。

10.冷酷僞善 金錢萬能 善良正直 反抗

11.媒介影響認識世界的方式,應當引導人們思考,書籍有助思考,而電視排斥思考。

12.⑴原書以美國爲典型,作者以中國爲例,有世界性,有代表性;讀者對象爲中國人,有現實針對性。

⑵舉例說明的方法。具體實在,讀者易於接受,增強說服力。

13.相信人類的精神力量,不同意文化滅亡論;娛樂至上的環境已經造成了對文化的傷害;放任娛樂至上傾向,波茲曼的話將應驗。

14.B C(B本文展開論述的基礎不“電視文化與媒介文化的區分”,C“波茲曼聲討電視文化”的原因分析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