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學設計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教學設計

1.知識與技能

掌握重點字詞,瞭解陶淵明其人其詩文。

2.能力與方法

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品田園之美,悟本性之真。

3.情感、態度與價值

領悟詩人返樸歸真的人生志趣

  [教學重點]

品味陶詩的語言

[教學難點]

領會詩中“拙”字的實質內涵

[教學方法]

朗讀、品讀、小組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

同學們,在《桃花源記》裏,武陵人一睹了桃花源優美的景象。這裏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這裏良田美池,雞犬相聞,民風淳樸......一派和平與安寧的景象。試想一下,如果你就是武陵人,你從桃花源出來你會幹什麼?

(預設)生:課文上說他又回去找,可是沒有找到;他會帶上自己的家人逃離到這個地方;他會按照那樣一個桃花源再建一個世外桃源。

師:其實陶淵明與他一樣,也想建立一個自己的桃花源。建在哪裏?

生:歸田園建。

追問:今天我們就一同來看看他自建的桃花源,但它不叫桃花源,它叫什麼?

生:田園

追問:今天我們就一同步入他的《歸園田居》,一起去看一看、玩一玩、品一品。

 [感知文本]

一、朗讀文本

(一)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文本,勾畫出不認識的字。

(二)教師示範朗讀,學生掃除文字讀音障礙。

(三)請學生齊讀文本。

過渡:文章和詩歌的標題就好比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話說:“眉目傳情”,文章的標題往往也能傳達或暗示許多有效信息。

二、理清文章思路:

從標題來看,給我們傳達了哪些基本信息?

明確:歸田園居

追問:從這標題來看,我們應着重抓哪個字?歸。下面就讓我們圍繞“歸”字來理清文章的思路。那麼作者歸在哪裏?

明確:歸到田園;也就是告訴了我們他的歸之所(板書)

過渡:歸之所是哪幾句,同學們一起齊讀出來。

追問:除了講歸之所還講到了什麼呢?(請同學們看詩歌內容的前6句講的是什麼?)

明確:歸之因

追問:那麼除了剛纔所歸納的:歸之所 歸之因,還寫了些什麼呢?請同學們一起來齊讀最後兩句:“戶庭無塵雜....返自然”

明確:歸之情 (趣)

追問:哪個字更好?“趣”字我覺得更好,情:只是當時的一種心情,而“趣”字把作者那種(在田園生活裏)樂在其中的感覺表達了出來,並且作者回歸到田園也是他人生的一種趣味、一種情趣。

板書:明確:(1-6)歸因;(7-16)歸所;(17-20)歸趣。

過渡:理清了文脈,下面就讓老師引領大家一起來了解詩人的歸之因。

  [品讀文本]

一、瞭解“歸因”:

問:哪些詩句體現了歸因?

明確:前6句。

二、品讀關鍵詞

提問:詩歌前6句中哪些字詞表現了詩人辭官歸隱的原因?

三、品讀概括句:

(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追問:“俗”是什麼意思?“無適俗”是什麼意思?

明確:“俗”:世俗:爲名爲利,爭名奪利;汲汲於富貴,汲汲於名利。“天下之人,熙熙壤壤;爲利而來,爲利而往。”《史記》意思是說天下人爲了利益而蜂擁而至,爲了利益各奔東西。“無適俗”:不能、不會迎合世俗,保留自己的真性情。

小結:這兩句就是告訴我們陶淵明不僅本性真,品性高,而且十分嚮往田園生活。

(二)“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追問:這兩句詩我們應該抓哪兩個詞?爲什麼?

明確:“誤”“三十年”

追問:表明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明確:對官場的厭惡,一個“誤”字,說明作者悔恨之情;三十年用誇張的 說法,表明時間之長,悔恨之深。

過渡:作者運用了一個比較貼切的比喻,將自己對官場的厭惡表達了出來。

(三)“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追問:“羈鳥”是什麼鳥?池魚又是怎麼樣的',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沒有自由,受到束縛。

追問:詩人用一個“戀”一個“思”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明確:正是作者嚮往田園自由、厭惡官場束縛,所以在這裏把作者急切想要回歸園田的心情表達了出來。

過渡:然而最具吸引力的還是其中的歸之所,下面我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賞析。

二、品味“歸所”:*(小組討論)

(一)本首詩歌選取了田園的哪些意象?

明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煙、狗(吠)、雞(鳴)

(二)單看這一個一個獨立的意象美嗎?

明確:不美!

追問:對,這不過是農村的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物。那爲什麼在陶淵明的眼裏,一切平凡的事物都顯得那樣美好?

追問:正所謂:境由心生,詩人本人是性本愛丘山,一直嚮往、神往田園生活,所以,以我觀物則物皆着我之色彩。

(三)這些意象都有什麼樣的特徵?品讀景物所蘊含的美。

下面我就將咱們班分爲四大組,一起來品味意象的特徵,去發現景物所蘊含的美。

1.方宅、草屋:住處空闊寬鬆。房屋雖簡陋,好在數量較多,不但夠自家人居住,就算有客人來,也寬鬆有餘。

2.榆柳、桃李:環境清幽美麗(春日繁花似錦,繽紛絢麗:夏日綠陰匝地,郁郁青青)

3.遠村、炊煙:氣氛安詳柔和(渺渺村莊,裊裊炊煙,朦朧迷茫,似幻似真)

4.狗吠、雞鳴:生活寧靜和平(能聽到深巷中的狗吠聲,可見鄉村的寧靜;雞在桑樹顛得意地鳴叫,可知生活的安定和平。“狗吠雞鳴”還給田園生活增添了生機和活力)

小結:孤立地看這些景物雖然平常,但當它們組合在一起後便活靈活現地爲我們展現了一幅寧靜平和、淳樸自然、美不勝收的田園畫卷。

過渡:然而詩人歸後的心情怎麼樣呢?我們一起齊讀最後四句詩。

三、感悟“歸趣”:

詩人歸後的心情怎麼樣呢?(“戶庭無塵…反自然”)

明確:擺脫官場生活那種自由自在、輕鬆愉悅的心情。感受到了田園生活的閒適恬淡 、寧靜幽美、自由自在。

 [拓展延伸]

一、探究“拙”字的文字意蘊

過渡:同學們我們在桃花源裏走了一圈,我們暢遊了桃源的一切美景,可是老師就有一個疑惑,詩人如此嚮往的地方,他卻說守拙歸園田。“拙”是什麼意思?

明確:拙有兩個義項,一個是“笨”;一個是自謙之詞。

追問:陶淵明真的笨嗎?不是,是自謙之說法,正所謂:大智若愚。

追問:我們怎麼來理解文中的這個“拙”字?

明確:作者這個“拙”表現在哪些方面?①從作者自身這個角度來說,他覺得自己“拙”在什麼地方?(提示:拙事,拙景(所追求的田園生活是一種笨拙的人生追求)),②從世俗的觀念這個角度來談“拙”

明確:①A:“拙事”: 詩人曾因謀生餬口之需和“大濟蒼生”之志而誤入官場,如今感到悔恨交集。B:“拙景”:詩人追求的事物都是鄉村常見的普普通通的景物,如草屋、方宅…然而在作者眼裏越是簡單的事物,他反而越是滿足,從而越是感到快樂與幸福。②在封建時代,世俗之人大都以做官爲榮,以做官爲利,而陶淵明卻“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他有着不同於流俗的氣質情操,認爲自己的本性無法與官場調和,所以作者毅然地選擇了一條與世俗追名逐利、士優而仕的觀念相違背的道路。選擇迴歸閒適恬淡 、寧靜幽美、自由自在田園生活的,堅守本性的真我。③處在一個權力之爭劇烈的社會裏,正人君子是難以自處,如何不同流合污,就會被制度湮滅;在世人皆醉的時代,陶淵明無力迴天,面對污濁的現實,也不願自己的心爲行役,詩人最終選擇走一條潔身守志的道路。

小結:陶淵明所堅守的“拙”,正所謂:“世人以之爲拙,我卻以之爲真”是他堅守本性的真我,守住自己人格的獨立和自由,更是堅守自己精神、心靈的棲息地,尋求自我的精神家園。從而徹底遠離官場,通過淡泊寧靜的田園生活讓自己的心靈、精神有了依靠,以至於不讓自己的心迷茫而喪失自我。“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士大夫不能實現兼濟天下抱負的時候,也許“窮則獨善其身”便是他最好的歸宿。

二、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仿寫句子)

追問:那麼什麼是精神家園呢?

明確:“精神家園”我想應該就是理想的生活,力量的源泉,心靈的棲息地。

追問:那麼同學們你們想要構建一個什麼樣的精神家園呢?

提示:①同學們可以學習陶淵明用意象構建你的精神家園;或選擇補充完整下面的句子

②我的精神家園是(——),這裏有(——);當我(——),精神家園是(——)。

 [課堂收束]

同學們,在那樣一個時代裏,陶淵明始終如一地堅持着本性的真我,堅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園,我在一則廣告詞中看到:“世界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酉陽,一個在你的心中”,是的,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個桃花源,那便是我們心靈的棲息地,我們的精神家園。在老師的心中也有一個溫暖的精神家園,今天作爲新老師的我,之所以能站在這裏和大家交流學習,是因爲在我的身後有一支團結而又強大的精神制藍團,是他們給予我信心與勇氣,所以他們便是老師的精神家園。然而,正處在懵懂走向成熟的你們更需要構建好、經營好你們的精神家園,並應保持認真的人生態度,爲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堅定地走下去。我相信:自由、快樂、幸福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