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語文上冊《宇宙的邊疆》教案(通用8篇)

高二語文上冊《宇宙的邊疆》教案(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教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二語文上冊《宇宙的邊疆》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二語文上冊《宇宙的邊疆》教案(通用8篇)

高二語文上冊《宇宙的邊疆》教案 篇1

一、教學設想

本文節選自卡爾·薩根最著名的作品《宇宙》,是一篇講述關於宇宙探索問題的科普說明文,亦是一部大型電視片的解說詞。作者以形象精美的語言向人們展示了宇宙的浩瀚無垠和神祕莫測,激發人們探索宇宙的強烈慾望。

作爲解說詞,作者抓住說明對象,按照空間說明順序,由大尺度空間向小尺度空間逐步推進介紹:從宇宙的整體到星系的組成,再到太陽系,最後回到地球。每部分緊密相連,但又各有側重,各有中心:第一部分介紹宇宙並說明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第二部分介紹星系;第三部分介紹恆星;第四部分介紹行星和太陽系;最後迴歸到人類的家園——地球。

同時,作者融入了大量的議論與抒情,使文本更具科學意蘊和人文內涵,也不斷地表達了對人類世界的思考。探索宇宙的激情和對人類的關懷結合在一起,使這篇文章超出簡單的科學知識介紹層面,昇華到更高的精神層面。

因此我決定,教學本文時,首先引導學生初步瞭解解說詞的基本特點,並以此爲線索快速梳理文章結構,明確作者的寫作順序和寫作內容;然後跳過淺層次,重點分析探討文章的語言,體會作者在寫作本文時所具有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以激發學生探求未知世界的興趣。

二、課型

①閱讀欣賞課。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梳理文章基本知識和結構。

②分析探究課。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化被動爲主動,自發自主地探究分析體會,教師則適當引導點撥指導。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①瞭解解說詞特點,把握說明對象、順序與語言等;

②瞭解一些宇宙的基本知識。

能力目標:

①體會解說詞中議論與抒情相結合的好處;

②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並引發自己的思考;

德育目標:

①激發學生探求未知世界的求知慾和科學精神;

②體會人文精神,培養學生寬廣的胸懷。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解說詞的特點;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

難點: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體會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五、教學方法

探究法、討論分析法等

六、教學手段

藉助多媒體進行文字圖片投影、flash視頻欣賞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教程

導入:略

(一)解說詞(掌握文體知識)

定義:是一種配合圖畫或實物等的文字說明,使觀衆藉助簡單的文字介紹,獲得深刻的認識。特點:①明確的對象; ②清晰的順序; ③優美的語言

(二)積累·整合(體會本文“明確的對象”和“清晰的順序”)

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篩選梳理文中有效信息,初步瞭解文章內容。

明確:

順序:由遠到近,空間順序

作用:①由遠到近,符合攝影技巧;②由整體到局部,清晰自然;③符合宇宙的演化規律,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恆星,再有行星; ④

(三)感受鑑賞(體會本文“優美的語言”)

學生精讀課文,認真揣摩文章的語言。

明確:①善用比喻,形象生動; ②巧用擬人,形象生動親切;

③筆帶激情,議論抒情相結合; ④語含哲理,引人思考給人啓迪。

(四)思考領悟(引導學生從淺層的“解說詞”到深層次的“科學精神”的探究)思考討論:課文題目是“宇宙的邊疆”,請問宇宙究竟有沒有邊疆?有中心嗎?

明確:宇宙有邊疆是正確的,因爲是暫時的;宇宙沒有邊疆也對的,因爲是擴張的;人們每探索一步,邊疆就擴大一步;隨着人類的認識發展而不斷地擴張。

(五)應用拓展

思考:學完《宇宙的邊疆》,你有哪些感觸與思考?(結合課文,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家園的情感及必要的憂患意識)

明確:

①宇宙無涯,探索亦無境:繼續開拓是我們的職責

②宇宙無涯,地球很渺小:愛護地球,低碳生活,刻不容緩

③宇宙無涯,人類很幸運:熱愛生命,熱愛家園,積極樂觀生活

高二語文上冊《宇宙的邊疆》教案 篇2

教材概述

《宇宙的邊疆》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說詞,它節選自卡爾·薩根的作品《宇宙》。他在1980年自編自導的大型科學電視系列片《宇宙》,被翻譯成10多種語言,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放映,觀衆達5億!與這部電視片相配套的科普書籍《宇宙》是《紐約時報》連續70周的最佳暢銷書,是歷史上英語出版的科普書籍中發行量最大的——在80多個國家發行了500多萬冊。在文中作者向我們介紹了許多宇宙知識,發表了作者本人對宇宙的衆多看法。行文是伴隨着電視畫面展開的,所以文中的語言有着特定的語境,這個是我們在閱讀過程中需要注意的。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本文作爲解說詞它具有解說詞的一般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精闢議論和熱情洋溢的感情抒發,讓學生對解說詞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並在課後嘗試學寫解說詞。

課時安排

1課時

三維目標

1、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瞭解解說詞的特點。

2、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有關宇宙的知識。

3、引導學生藉助文中精闢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瞭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

教學設計

導語設計

圖片導入

(播放宇宙圖片)浩瀚的宇宙無邊無際,自古以來人們對宇宙產生了無窮無盡的遐想,自從科學產生以來,人們對宇宙的探索就從來沒有停止過。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迫切地想要了解宇宙的奧祕,有人曾經提出過這樣的問題:宇宙的邊疆在哪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卡爾·薩根的《宇宙的邊疆》。

文本解讀

知識積累

1、作家作品

卡爾·薩根是美國康奈爾大學行星研究室主任,天文學和空間科學教授,也是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專家,曾參與了“水手”號、“海盜”號和“旅行者”號行星探測任務的科學設計工作。他還是美國天文學會行星部主席,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行星學部主席,曾擔任國際上知名的行星研究專刊《icarus》主編達12年之久。他的科學論文和科普文章有500餘篇。他的科普著作,除《宇宙》外,譯成中文的還有:《伊甸園的飛龍——人類智力進化推測》《外星球文明的探索》《宇宙科學傳奇》。

《宇宙的邊疆》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說詞,它節選自卡爾·薩根的作品《宇宙》。卡爾·薩根在1980年自編自導的大型科學電視系列片《宇宙》,被翻譯成10多種語言,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放映,觀衆達5億!與這部電視片相配套的科普書籍《宇宙》是《紐約時報》連續70周的最佳暢銷書,是歷史上英語出版的科普書籍中發行量最大的——在80多個國家發行了500多萬冊。

2、基礎積累

(1)解說詞:

解說詞即口頭解釋說明的文章,它通過對事物的準確描述、詞語的渲染,來感染觀衆或聽衆,使其瞭解事物的來龍去脈和意義,收到宣傳的效果。

(2)字詞:

朝氣蓬勃夙願擱置泡沫漩渦氣勢磅礴川流不息彗星碧波盪漾生機勃勃

信息篩選

一、結合觀看過的影片學生迅速瀏覽全文。

二、學生提出難以理解的詞句、段落,並通過討論,教師引導來解決疑難。

(一)重點語句參考:

1、從宏觀來看,人類所關心的大多數問題都可以說是無關緊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明確:面對浩瀚的宇宙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我們所知道的或者是所想的相對於無際的宇宙來說是多麼的渺小。

2、這些探索活動提醒我們:好奇是人類的天性,理解是一種樂趣,知識是生存的先決條件。

明確:由於好奇、理解和我們不斷增長的知識使我們的探索不斷深入,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也不斷深入,應該把這種精神繼續下去。人類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就必須這樣。

3、我們探索宇宙的時候,既要勇於懷疑,又要富於想象。想象經常能夠把我們帶領到嶄新的境界,沒有想象,我們就到處碰壁。懷疑可以使我們擺脫幻想,還可以檢驗我們的推測。

明確:懷疑和想象看似不相容,其實正是對立統一的一組矛盾體,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要正確把握和處理好兩者的關係,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探索道路不斷深入。

4、因爲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廣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際空間永恆的黑夜裏。

明確:由於宇宙的廣袤無垠,所以相對而言存在的星體也顯得稀有了,儘管對於我們來說難以計數。行星的存在是特例,而宇宙的空蕩纔是典型。

5、宇宙汪洋茫無際涯,範圍之大,難以想象,而這個星球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沒於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僅僅對我們有意義。

明確:面對浩瀚的宇宙作者認爲地球的存在顯得微乎其微了,而它又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至少我們現在只能生存在地球上,所以他說它的存在可能只對我們有意義。

6、我們這個世界人才濟濟,人們勤學好問。我們的時代以知識爲榮,我們是很幸運的。

人類是宇宙的產物,現在暫時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

明確:迴歸現實,這是作者對人類的期望,對未來的期望。

疑難問題:

1、宇宙的邊疆在哪裏?

明確:浩瀚的宇宙還是個未知數,等待人類去發現。宇宙遼闊無疆,神祕莫測。而人類生存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僅僅對我們有意義。

2、解說詞也是一種說明文體,那麼本文的說明順序是怎樣的呢?(也就是文章的行文思路)並請同學們談談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明確:解說詞有一定的視覺性,隨着攝影鏡頭由大尺寸空間到小尺寸空間,緩緩推進。就我們的閱讀來說,課文已經脫離了電視視覺畫面(還能感覺到電視畫面對文字的影響,如“我們現在已經回到了我們的後院”等介紹性詞語),獨立成篇,從說明順序上看,採用空間順序:

宇宙→星系(星系羣、子星系)→恆星→太陽系→行星

這樣的說明順序,好處在於:

(1)雖然我們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們跳出宇宙之外,將它作爲純客觀的對象來解說,這樣能夠更清晰、直觀地介紹。

(2)空間尺度由大到小,讓讀者在整體上有所瞭解之後,再深入局部瞭解細微,這樣順序清楚層次分明,符合讀者的思維習慣。

(3)由廣闊的宇宙,穿過無盡的空間,最終回到了人類的家園,這是探索和發現的過程,表現了人類對宇宙的敬仰和掌握自己命運的熱情。由宇宙再反觀地球,就是人類的未來之路,說明順序和作者的思想達到某種契合。

合作探究

問題提出:一篇解說詞對於一部電視片來講是至關重要的,不僅電視片需要解說詞,很多方面都需要解說詞,那麼如何寫解說詞呢,寫解說詞又要注意哪些內容呢?

1、請學生結合課文談談解說詞的特點。

參考:(1)解說詞要根據解說對象的特點,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關鍵,即使是拓展性內容,也不能遊離解說的主題。如文中解說的對象是宇宙,那麼就要緊扣宇宙的組成來介紹,不能隨意生髮其他問題。

(2)解說詞補充和增加解說對象的有關信息,主要是知識和情理的擴展,使讀者接受畫面和實物本身無法傳遞和難以表達的含義。如課文中對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紹(知識拓展)將宇宙比作大海,激發讀者對宇宙的想象(情理擴展)。

(3)解說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各部分又有相對的獨立性。

2、解說詞的寫法

解說詞是解說客觀事物的,而客觀事物又是複雜的,只有仔細地觀察,深刻地研究,才能把它如實地反映出來,介紹給讀者。因此,要寫好解說詞,就要認真觀察、研究被解說的事物,準確地把握它們之間的關係。在物與物之間,有並列關係,有先後關係,有總分關係,有主次關係,等等。這些關係,有分有合,分則相對獨立,合則相互聯繫,在一定的範圍內組成一個有機的統一體。

解說詞寫作的形式多樣,方法靈活,可用平實的語言,也可用文學的語言;可用散文形式,也可用韻文形式。

能力提升

嘗試解說:介紹景點“觀星亭”

配以下圖片,利用多媒體設備投影:

解說範文

觀星亭

武侯祠前現矗立的就是結構精美的觀星亭。你看它六角十二柱,雙層飛檐翹角,古色古香。傳說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諸葛亮曾在這裏夜觀“星象”,“觀星亭”因而得名。諸葛亮確實是兩到白帝城,一次是隨劉備入川,一次是劉備託孤。但諸葛亮究竟在這裏觀過星象沒有呢?我看誰也說不清楚。

這裏我想向大家介紹的是觀星亭石桌底座石上刻的八首詩。這八首詩就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於公元776年秋在我們白帝城所寫的著名詩篇《秋興八首》。他以身居州,北望長安爲主題,第一首寫長江的秋景和思歸的愁悶;第二首寫長江的晚景和自己嚮往長安的心情;第三首寫自身遭遇的感慨;第四首是嘆息長安的時局;第五首嚮往長安的宮闕;第六首嚮往長安曲江;第七首嚮往長安昆明地;第八首嚮往長安美陂等地。杜詩注意比興,借景生情,託物寓意,講究平仄,極盡變化之能事。

我們遊覽白帝城,坐在諸葛亮夜觀星象的觀星亭中,品味杜甫的《秋興八首》,吟詠那“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真是別有一番情趣。

課堂小結

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不僅瞭解了一些關於宇宙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瞭解了一種新的文體——解說詞。希望大家能夠通過實踐,比如成爲校園廣播員或校園電視臺主持人等方式,進行解說詞的應用。

作業設計

1、以《我們現在認識的宇宙》爲題,寫一篇學習心得。

板書設計

說明順序:

宇宙→星系(星系羣、子星系)→恆星→太陽系→行星

解說詞的特點:

(1)解說詞要根據解說對象的特點,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關鍵

(2)解說詞補充和增加解說對象的有關信息,主要是知識和情理的擴展

(3)解說詞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但各部分又有相對的獨立性。

習題解答

一、順序是宇宙、星系(星系羣、子星系)、恆星、太陽系、行星。

主要內容:(略)

二、1、面對浩瀚的宇宙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我們所知道的或者是所想的相對於無際的宇宙來說是多麼的渺小。

2、由於好奇、理解和我們不斷增長的知識,我們的探索不斷深入,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也不斷深入,應該把這種精神繼續下去。人類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就必須這樣。

3、懷疑和想象看似不相容,其實正是對立統一的一組矛盾體,在探索的過程中我們要正確把握和處理好兩者的關係,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探索道路不斷深入。

4、由於宇宙的廣袤無垠,所以相對而言存在的星體也顯得稀有了,儘管對於我們來說難以計數。行星的存在是特例,而宇宙的空蕩纔是典型。

5、面對浩瀚的宇宙作者認爲地球的存在顯得微乎其微了,而它又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至少我們現在只能生存在地球上,所以他說它的存在可能只對我們有意義。

6、迴歸現實,這是作者對人類的期望,對未來的期望。

高二語文上冊《宇宙的邊疆》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從文中篩選重要信息。

2.體味本文語言的準確與情趣詩意之美。

3.培養探索意識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深入挖掘探索過程中的懷疑和想象精神。

【教學難點】

探討標題的獨特內涵。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學。

【教學時數】

多媒體。

【教學設計】

1.導入:仰望星空之時,會有許多遐思,有沒有外星人存在呢?

讓我們先看一段視頻,你相信有外星人存在嗎?提問請一兩個學生說說依據,我們走進課文《宇宙的邊疆》,看看被美國人稱爲科學代言人的卡爾薩根怎麼說的,他相信有嗎?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入文章的寫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奧祕”。)(板書)

2.問題一:探索宇宙時,應該具有什麼精神?

勇於懷疑富於想象(板書)

(設計意圖:以兩種精神作爲文章的切入點,抓住文章的關鍵。)

3.問題二:文中的哪些段落體現着作者的懷疑和想象?

我們回過頭來會猛然發現這麼多的段落都在提到懷疑和想象,看來人類對宇宙奧祕的探索確實需要這兩種精神,難怪有人稱卡爾薩根被爲“懷疑論的馬丁路德金”並且懷疑和

想象的內容“外形有無差別”“社會形態是否一樣”“智能生命”“文明現象”(板書)

和我們兒時的好奇是一樣的,我們常常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實我們還可以說“

宇宙遼闊無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4.問題三:宇宙有邊疆嗎?宇宙有中心嗎?

討論兩分鐘:

一部分同學認爲“宇宙沒有中心,沒有邊疆”因爲“宇宙遼闊無垠、茫無際涯,範圍之大,難以想象”另一部分認爲“宇宙有中心”因爲“80億光年是我們已知的宇宙中心”。還有一部分比較全面認爲“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邊疆”根據“80億光年是我們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濱”。

小結:所謂邊疆中心都是對宇宙探索已知範圍之內,未來還要我們這一代繼續探索,那麼中心邊疆也會隨之變化。

5.問題四:分析文章某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語言特色?

這樣的段落雖然並沒有體現懷疑和想象的精神,但它們爲懷疑和想象提供了一種知識的背景,或是懷疑和想象的結果。同時運用準確而生動形象的語言使得科學知識離我們不再遙遠。

6.問題五:統觀全文,我們爲什麼要探索宇宙的奧祕?

繼續開拓是職責,未來取決於對這個宇宙的瞭解程度,尋找我們更爲美好的家園。

未來(板書)

讓學生齊讀最後一段,體會抒情和議論的語言,並和解說詞的特點聯繫起來,採用這樣的語言方式會更貼近關注的心理,引起共鳴。

7.總結文章寫作的重要特色,領悟本文寫作的深遠意義。

8.佈置作業:

任選一個你喜歡的題目,查閱資料,撰寫一篇科學小品。

“宇宙羣星知多少”“如果發現了生命星球”“地球的未來”

高二語文上冊《宇宙的邊疆》教案 篇4

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整體感悟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初步感受科學思維及其語言表達的特殊美感。

學習重點:

1、整體感悟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學習過程及內容

1、背誦文章開頭的兩句名言,並根據你對科學研究的感悟與理解,擬寫一則名言。

2、自主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內容:

(1)、標識出文章的段落,與每段的中心句。

(2)、根據每段的中心句,理清本文的思路,並歸納每部分的主要內容。

(3)、列出本文的提納。

3、閱讀體驗的交流,明確“自主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內容”的內容。

4、收集有關宇宙討論與作者的相關信息。

5、爲本文擬寫一則導語。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體會解說詞的文章特徵,進一步感受科學思維及其語言表達的特殊美感。

2、感受科學家的人格魅力,激發探求未知世界的興趣。

學習重點:

體會解說詞的文章特徵,進一步感受科學思維及其語言表達的特殊美感。

學習過程及內容:

1、文題猜想

結合第一課時學習的體會,同學們再認真分析題目,思考一下,你從《宇宙的邊疆》這個題目當中讀出了什麼?(簡介有關宇宙的一些討論與作者相關內容)

2、文體回顧

本文是一篇電視解說詞,聯繫中央電視臺的“動物世界”欄目,歸納一下,電視解說詞應該具備那些特徵?(提示:語言、表達方式、說明方法、修辭手法等)

3、學以致用

根據歸納出來的電視解說詞的特徵,請同學們從文章中找出能體現這些特徵的語句,熟讀並進行分析。

4、請根據你對宇宙的理解與感悟給“宇宙”下一個定義。

高二語文上冊《宇宙的邊疆》教案 篇5

【設計依據及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注重合作學習養成相互切磋的習慣。樂於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心得。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宇宙的邊疆》選自美國科學家、科普學家卡爾薩根的著作《宇宙》,它也是一部大型電視片的解說詞。作者以其通俗、自然、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宇宙中的星系、行星、恆星及其特點。本文條理清晰,雜而不亂,通俗易懂,生動有趣。根據文本的類型特點,教學本課時,應引導關注觀點的科學性、邏輯的嚴密性和語言的準確性。

【教學目標】

(1)理清思路,粗知大意

(2)集疑釋疑,突破難點

(3)品味語言,領悟作品豐富的內涵。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恆星嗎?

你知道最遠的星星離我們有多遠?

你知道恆星爲什麼會散發出不同的光芒?

你知道彗星爲什麼拖着尾巴呢?

天文奇觀使人類睜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奧祕等待我們人類用智慧去不懈探索。今天就讓我們隨卡爾薩根一起去領略宇宙的魅力。

(激發疑惑導入課文,增強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理清線索,整體感知

1、師:作者卡爾薩根如同一位導遊,帶我們在廣袤的宇宙中遨遊。邊讀課文邊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介紹宇宙的?

2、理清思路,概括要點。

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奧祕

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點

第三部分(11—13)宇宙中的恆星及特點

第四部分(14—17)我們的星系及地球

(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走進文本,通過理清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整體感知的能力。)

三、質疑釋疑,突破難點

1、通過閱讀《宇宙的邊疆》,你瞭解到了什麼?

2、對文中的內容,你有哪些疑惑之處?

3、集中疑問,篩選分類,查閱相關資料,分組合作,探究釋疑。

(1)課文題目《宇宙的邊疆》,宇宙是無窮的,文題是否矛盾?

(目前所探測到的最遠的世界是總星系,總星系的半徑爲100億光年,也是目前我們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億光年以外還可能有數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團,它的邊緣在哪裏,至今仍是天文之迷,因此,文題的以宇宙的邊疆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範圍,文題不矛盾。)

(2)“我們的本能告訴我們,我們是在這個大海里誕生的。”進化論明確告訴我們,人類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我們爲什麼是大海里誕生的?

1974年前蘇聯生物化學家奧帕裏涅提出假設,40億年前,在太陽紫外線的作用下,地球表面出現了第一批氨基酸,這些生命的原始物質掉進了海洋,便形成了所謂的“原湯”,隨着時間的推移,生命的原始物質不斷地進行組合,其結構越來越複雜,最後產生了生命。)

(3)既然從宏觀看來,人類所關心的大多數問題都可以說是無關緊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我們在這個宇宙中只不過是空中飛揚的一粒塵埃,那麼,我們爲什麼還要不斷地去探索宇宙的奧祕?

(雖然地球是宇宙的汪洋之中滄海一粟,雖然人類的努力和付出在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但人類要求生存,求發展,就必須探索宇宙的奧祕。對宇宙及其他星體的探索,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瞭解歷史,更科學合理地駕馭自身,人類的未來取決於我們對宇宙的瞭解程度。)

(4)恆星的色彩爲什麼可以顯示其年齡?

(物體的顏色受物體溫度的控制,天上的星星也如此,天體的溫度不同,它們發出的光在不同波段的強度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藍色恆星表面溫度在25000℃以上,白色恆星表面溫度在11500~7700℃,黃色恆星表面溫度在6000~5000℃,紅色恆星表面溫度3600~2600℃。)

(5)雜誌上看到有關外星人和不明飛行物的報道,而文中對此表述是“可能”、“或許”,你認爲宇宙中有沒有智能生物和星際文明?

(科學家推測在宇宙100億個星系中,若每10億個行星上有一個居住着智能生命,至少也有10億個行星上有智能生物,1960年5月7日第一個測聽外星文明信號的奧茲瑪計劃失敗。1972年美國發射了攜帶人類名片的宇宙探測器,這張名片在宇宙中經歷億萬年仍清晰可辨。就目前來說,星際通信網已建立,只是還沒有同外星人聯繫上,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只能用證據來說話。現在關於宇宙的智能生命的文學作品日益增多,越來越多專家致力於這項研究課題,尋找外星際文明成了一個國際課題。)

(6)我們的地球具有哪些條件,使其成爲目前宇宙中所發現的惟一有生命的星體。

(科學家基於對構成生命的基本要素的研究,反覆計算了生命所必須的所有蛋白質,在某一個星球上,遇到一次偶然事件,而演化出生命的可能性概率約只1040000分之一,地球成爲生命的惟一載體,是由其本身獨特的環境決定的:①陽光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形成的基礎,不僅使地球表面,保持適當的溫度,爲光合作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能源。只要把我們與太陽的距離縮短5%,地球上的生物就會熱不可耐而不能生存;這段距離只要加長1%,地球就要被冰川覆蓋。②水是生命演化的溫牀,也是生命存在所不可少的物質條件,它維持了一切生命。③地球周圍的大氣層不僅保護了地球,也使地球表面維持了適當的溫度,任何行星要有一個適宜於生物生存,人類居住的大氣層,必須滿足多項嚴格的條件。④二氧化碳通過溫室效應,保存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減少熱量散失,二氧化碳爲光合作用提供了必要物質基礎。⑤氧氣是維持一切動物包括人類生命所必須的,如果地球大氣層中氧氣含量高於25%,地球上易爆發天然火災,含氧量低15%,大部分高級生物會窒息而死,大氣中含氧量一直保持在21%左右。)

(7)天體處於不斷運動中,地球會不會受其他天體的衝撞,地球的未來是否也會變得荒涼?

(20世紀80年以來,宇宙天體碰撞學說風行一時,科學家開始相信,地球歷史中發生的重大事件都與碰撞密切相關,這些事件的爆發造成了環境的災變,從而導致生物的大規模絕滅。專家估計,直徑大於1千米的小行星及超過600米的慧星,原則上都可能成爲地球的潛在敵人,有可能使人類文明遭到毀滅,1千米的行星其爆炸威力可達1000億噸TNT當量,遠遠超過當今世界所有同時爆炸的威力。目前,宇宙中直徑爲1千米的危險分子大約1200~2000顆,太陽系中直徑達100米的慧星達100萬顆,潛在危險很大,但每年都發生的可能性50萬分之一,今後100年的可能性10萬分之一,人的一生中可能性20萬分之一。人類可以通過對近地小行星和慧星的長期監測,及時發現未來可能發生的碰撞危險,並依靠人類當代的科學技術研究,制定合理的防禦方案,在人類力所能及的範圍防止災難的發生。

(質疑釋疑,構建開放的課堂,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增強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髮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學生合作交流,資源共享。

四、品讀語句,體味特點

本文屬科普小品,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從品味語句中體會其語言特色。

1、海水纔剛剛淹沒我們的腳趾,充其量也只不過濺溼我們的踝節。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們召喚。……我們還鄉心切。

(人類現有的知識大部分是從地球的陸地上來的,人類對大海的探索初具規模,但也僅僅是開始。海洋做爲可利用資源還有許多仍待人類的開發、利用。“充其量也只不過濺溼我們的踝節”,形象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並且闡述了人與海洋的密切關係:海洋是生命的誕生之地。)

2、有些恆星穩重端莊地轉動着,有些恆星狂熱地旋轉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圓形。

(有的恆星旋轉平穩均衡,有些恆星是因快速旋轉而變了形。作者以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述,彷彿向我們展示了不同恆星的性情:有的穩重沉靜,有的急切躁動。讀來生動有趣,妙趣橫生。)

3、我們探索宇宙的時候,既要勇於懷疑,又要富於想象。想象經常能夠把我們帶領到嶄新的世界,沒有想象,我們就處處碰壁。懷疑可以使我們擺脫幻想,還可以檢驗我們的推測。

(對於未知領域的探索是需要懷疑和想象的,想象是科學的翅膀,敢於想象,並不斷地探索驗證,所謂“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懷疑否定舊知,產生新知。作者以簡潔的語言闡述了想象和懷疑看似矛盾的兩者在宇宙探索中的相輔相成,和諧統一。作者不囿於介紹宇宙知識,還發表自己的見解。)

4、我認爲宇宙裏很可能到處都充滿着生命,只是我們人類尚未發現而已。我們的探索纔剛剛開始。

(雖然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已取得了豐碩的出乎意料的成果,但這也僅僅是一個起步。更何況宇宙間可能到處存在着生命,而我們依據目前的科技,仍沒有發現怎樣才能探測他們的存在,這將是人類宇宙探索史上歷史性的一步。作者語言嚴謹,“可能”表達很有分寸感,“只是”,“而已”“才”“剛剛”用詞準確,有尺度,足見人類宇宙探索之長路漫漫。)

(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揣摩作品的語言文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達技巧,體味語言特點,培養審美能力。)

五、拓展延伸,培養情感

學習了《宇宙的邊疆》你有哪些感觸和思考,同學互相交流。

參考:

(1)宇宙對於我們似乎是個很遙遠的概念,學習了本文,我們進一步知道我們和宇宙只密不可分的。我們所見的奇異的天象和宇宙發生的壯觀事件相比,微不足道,宇宙更深處的奧祕和奇觀還有待人類去探索發現。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宇宙無涯,探索亦無境。

(2)人類是幸運的,因爲我們擁有地球,我們棲居在目前所發現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並在這裏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創造出了輝煌燦爛的文明。人類在一邊創造着地球美景,一邊留下越來越多的環境災難,自然資源日益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益加劇。一系列環境和生態危機全面爆發,正使人類面臨空前的挑戰。人類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愛家園,保護家園,刻不容緩。

(3)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類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奇蹟,我們是宇宙中的幸運兒。熱愛生命,熱愛家園。

(結合課文,各抒己見,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家園的情感及必要的憂患意識。)

在以下選題中選出你喜歡的題目,課外查閱資料,撰寫一篇科學小品。

(1)宇宙羣星知多少

(2)宇航員眼中的太空

(3)人類探索宇宙成果錄

(4)未來的太空城

(5)如果發現了生命星球……

(6)地球的未來

(7)宇宙的邊疆

(8)地球爲何是生命載體

(9)宇宙誕生及其發展

(10)中國航天曆程

參考書目:

雜誌:《科學畫報》 《航空航天》 《太空旅行》

《宇宙探索》 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2001 年版

《宇宙探索》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9 年版

《魔幻的星空》 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 2001 年版

《閱讀宇宙》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2 年版

《奇妙的地球》 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 年版

《奇妙的航天》 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 年版

《宇宙之迷與探解》 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1998 年版

《從宇宙到生命》光明日報出版社 2000 年版

【評析】

以上教學設計,體現以下幾方面的特色:

1、重視動態生成,實現從“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觀念的轉變,在本教學設計中,先讓學生從感知文本中提出問題,然後將這些問題進行梳理歸類,最後引導學生分組合作探究,解決這些問題,變靜態的預設爲動態的生成,從而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閱讀教學過程發展個性。在本教學設計中,注意引導學生查閱資料,共同釋疑,課後探究,採用先問後引的教學策略,學生可以針對自己感興趣的題材進行探究,既培養了學生探索的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3、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學生的實踐活動,在本教學設計中,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文本,走進生活,將學習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

高二語文上冊《宇宙的邊疆》教案 篇6

【解讀文本】

《宇宙的邊疆》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也是一篇解說詞全文通過對衆多宇宙畫面的說明,按照由整體到局部的空間順序,介紹了宇宙空間的奧祕和構成宇宙的星系、恆星、太陽系的基本特徵,揭示了人類探索宇宙的重要意義本文最突出的特色是不僅準確科學地介紹了宇宙,而且還恰到好處地融合了說理和抒情,傳達了作者對宇宙以及人類的認識和思考,抒發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激發了讀者對宇宙探索的興趣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有關宇宙的基礎知識

2、培養學生篩選並整合信息的能力

3、引導學生掌握解說詞的特點

4、通過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培養學生篩選並整合信息的能力

2、鑑賞文本中生動形象的語言和議論抒情的句子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對話式、合作探究式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每當我們擡頭仰望無垠的夜空,常有無限的遐想神祕的太空中有多少人類難解的迷?屈原在《天問》中就有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日月天體如何連屬?衆星在天如何陳置?)的疑問

你知道爲什麼會出現黑洞嗎?

你知道我們地球會和其它星體發生碰撞嗎?

你知道宇宙會逐漸膨脹並最終走向毀滅嗎?

天文奇觀使人類睜大了好奇的眼睛,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去認識宇宙呢?(找出關鍵句)“我們探索宇宙的時候,既要勇於懷疑,又要富於想象”就讓我們帶着探索的精神來漫遊宇宙

二、走近作者

卡爾·薩根(1934—1996),美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被稱爲“大衆天文學家”和“公衆科學家”他以對科學的熱忱和個人巨大的影響力,引導幾代年輕人走上探索科學之路他所編輯和主演的《宇宙》電視系列片以及根據電視片編寫的《宇宙》一書,都成爲當今世界的科普名著當有一次薩根要給一位搬運工小費時,這位搬運工拒絕了,說:“薩根博士,你把宇宙都給了我,讓我爲你做點什麼吧”《宇宙》這部電視片吸引了大概五億觀衆

三、文章的說明對象

1、宇宙在薩根筆下是什麼樣的?通過閱讀1—6段找出描述宇宙特徵的詞語(遼闊無垠,神祕非常)

2、先請同學就現有的知識描述宇宙的結構

由此引出文章的說明對象:宇宙——星系——恆星——太陽系——地球

3、從這幾個說明對象中任選一個學生感興趣的進行分析,找出說明對象的本質特徵,並給它下定義,從而教會學生篩選並整合信息的能力

“下定義”是一種用簡潔明確的語言對事物的本質特徵作概括說明的方法,

其格式多爲:種概念是本質特徵屬概念

四、文章的說明順序:

作者按照空間順序由整體到局部,由遠及近地介紹了整個宇宙這是電視片的解說詞,由攝影的角度來看,先整體後局部便於鏡頭步步推進,使得解說詞的結構更加清晰

五、文章的語言特色

作爲電視片的解說詞,作者根據解說對象的特點,有明確的主題和說明重點,讓我們瞭解了宇宙的客觀構成和相關知識解說詞的另一特色就是通過準確鮮明、生動形象的語言對說明對象進行描述,用詞語的渲染,來感染觀衆或聽衆,收到好的宣傳效果,所以解說詞注重文學性

讓學生結合解說詞的特點賞析文中有文學性的句子或段落

學生找到的可能有一些運用比喻、擬人等表現手法的句子,也可能是一些有精闢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的句子通過對這些句子的分析感受本文語言生動、形象、優美的特點,由作者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句子啓發學生的思考

六、結合文中薩根對宇宙的認識,請學生來談一談對人類探索宇宙、地球的思考

文本上對宇宙的認識:宇宙遼闊無垠,神祕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實,錯綜的關係,微妙的機制,探索宇宙是一件讓人心情激動的事情“它的存在可能僅僅對我們有意義”宇宙不因爲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而存在,而人類的未來,卻取決於對宇宙的瞭解程度

學生可能會有的認識:

(1)人類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過是晨窗中飛揚的一粒塵埃”;地球不過是宇宙這個汪洋中的一個小島人類不過是宇宙萬物的一種形態,是宇宙物質鏈條中的一個環節,是宇宙漫漫長河中的一族過客面對無比浩瀚深邃、威力無窮的宇宙,人類顯得多麼渺小、短暫整個人類尚且如此,個人更何足道哉?人類關心的大多數問題,對宇宙來說是無關緊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人類又是朝氣蓬勃,勇敢好學的,他們以渺小的身軀,來探索廣闊的宇宙

(2)宇宙對於我們似乎是個很遙遠的概念,學習了本文,我們進一步知道我們和宇宙是密不可分的我們所見的奇異的天象和宇宙發生的壯觀事件相比,微不足道,宇宙更深處的奧祕和奇觀還有待人類去探索發現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宇宙無涯,探索亦無境

(3)人類是幸運的,因爲我們擁有地球,我們棲居在目前所發現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並在這裏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創造出了輝煌燦爛的文明人類在一邊創造着地球美景,一邊留下越來越多的環境災難,自然資源日益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益加劇一系列環境和生態危機全面爆發,正使人類面臨空前的挑戰人類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愛家園,保護家園,刻不容緩

(4)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類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奇蹟,我們是宇宙中的幸運兒熱愛生命,熱愛家園

老師的一點認識:宇宙的探索離不開後人對前人發現成果的質疑和完善卡爾·薩根在上世紀對宇宙的認識在我們今天看來也有一定的侷限,比如在第十六段介紹行星時,冥王星是作爲太陽系的行星出現的,但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大會決定把它降級爲“矮行星”但是我們要知道沒有哪一個科學理論沒有得到過質疑,而科學理論卻在質疑中走向成熟

結束語: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纔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希望同學們經常地仰望天空,學會探索,學會思考最後齊讀課文上第二個題記“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無窮的;我站在茫茫無邊神祕莫測的汪洋中的一個小島上,繼續開拓是我們每一代人的職責”。

高二語文上冊《宇宙的邊疆》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文本,聯繫實際,瞭解解說詞的特點。

能力目標:指導學生通過細讀文本,掌握解釋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指導學生通過學習文本和教師點撥,練習運用抒情和議論的修辭方法,爲解說詞補充傳達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內容。

情感目標:引導學生細讀文本中精闢的議論和熱烈的抒情,瞭解作者所傳遞的思考(宇宙不但橫無際涯、遼闊瑰麗,不但可以爲人類所瞭解,而且,從現實和深遠的意義上說,人類的命運和宇宙息息相關,人類大大小小的活動都可以追溯到宇宙及其起源),領會作者對人類好奇心、探索意識和質疑精神的肯定。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通過細讀文本,掌握解釋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學習文本和教師點撥,練習運用抒情和議論的修辭方法,爲解說詞補充傳達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內容。

【教學方法】

點撥法、提問法、講解法

【學法指導】

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相結合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PPT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沒有解說詞的《動物世界》,再加上解說詞,讓學生體會解說詞的重要性。

二、新課學習

第一步:通過對文本的學習,希望學生可以瞭解解說詞的特點,明確寫好解說詞的要點。

1.設置情境——假如要爲宣傳本校的紀錄片配解說詞,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思考解說詞的特點。

問:你認爲寫好一篇解說詞的關鍵點是什麼?

學生回答後師生共同明確:

解說詞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解說詞要有明晰合理的解說順序。

②解說詞要根據解說對象的特點,有明確的主題和說明重點。

③解說要對解說對象進行適當的補充和擴展。

2.說明順序是一篇解說詞解說效果的關鍵因素,請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本文的解說順序。(教師做方法上的指導)

學生回答後師生共同明確:

解說順序——空間順序,由遠到近。

宇宙星系——恆星——太陽系——行星。

第二步:通過對文本的細讀,希望學生可以領會作者傳遞給我們的思考。

1.除了上述特點,一篇好的解說詞,從文學的角度或者人文的角度看,也是作者和觀衆精神的對話、心靈的交流。那麼,文中哪些語句是這種對話與交流的承載呢?——議論和抒情的語句。(解說表達方式的不同作用)

請學生快速在課文中標記出作者使用議論和抒情表達方式的句子。結合語境,細讀這些句子,品味作者要傳遞的思考是什麼。(解釋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

師生共同品讀交流

示例:

我索取榮譽的對象不應該是太空,而應該是我的靈魂。假如我擁有一切,我就無所用心。好大喜功則爲宇宙汪洋所吞沒,開動腦筋則領悟世界。——布萊斯·帕斯卡《感想錄》

品讀:面對浩瀚無涯的太空,人類不應該有傲慢和功利之心;帕斯卡說過,人是會思想的蘆葦。人其實是極其柔弱的,但柔弱的人通過審視和思考自己的靈魂,從而獲得思想的偉大力量,我們用這樣的力量來回應未知世界的召喚,從而進一步認識世界,激發生命和思想的活力。同時,浩瀚的宇宙嘲笑所謂的狂妄的征服,通過認識與思考,深味宇宙與我們的幽微聯繫。

再如:

只要一想起宇宙,我們就難以平靜——我們的心情激動,感嘆不已,如同回憶起許久以前的一次懸崖失足那樣令人暈眩戰慄。(第一段)

從宏觀來看,人類所關心的大多數問題都可以說是無關緊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們人類朝氣蓬勃,勇敢好學,前途無量。(第二段)

這些探索活動提醒我們:好奇是人類的天性,理解是一種樂趣,知識是生存的先決條件。(第二段)

我們探索宇宙的時候,既要勇於懷疑,又要富於想象。(第三段)

補充:關於好奇心、想象能力、質疑精神的名言,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鼓勵。

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慾爲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和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哈佛大學校長·陸登庭

好奇心是學習者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

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徵之一。——塞繆爾·約翰遜

想象比知識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

沒有想象力,一切官能無論多麼健康敏銳,都等於烏有。——波德萊爾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孔子

知而好問然後成才。——荀子

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義地是問號。

——巴爾扎克

三、寫作練習

請學生在回顧所學的地球知識的基礎上,運用議論或抒情的表達方式爲一篇地球的解說詞補充可以傳遞科學和人文精神思考的內容,並在課堂上分享。

示例:課文第18、19自然段。

四、課堂小結,推薦科學性、人文性、文學性兼備的科普著作

書目:

(蘇)維·比安基《森林報》

(法)法布爾《昆蟲記》

(美)史蒂芬·霍金《果殼中的宇宙》

五、佈置作業

高二語文上冊《宇宙的邊疆》教案 篇8

你們好!今天,我所說課的題目是《宇宙的邊疆》。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習方法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等方面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對本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宇宙的邊疆》是高中語文(必修)3第四單元的一篇科普說明文。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標誌人類文明的尺度。閱讀科普文章,可以啓迪心志,激發想象,帶領我們進入全新的科學天地,在科學海洋中遨遊。本文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說詞,它節選自卡爾。薩根的作品《宇宙》。文中作者向我們介紹了許多宇宙知識,發表了自己對宇宙的衆多看法。行文是伴隨着電視畫面展開的,所以文中的語言有着特定的語境。

教學目標

依據學生學習特點、教材特色以及課標要求,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目標:聯繫實際,瞭解過程與方法目標:辨析各種假說的區別。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於鑽研的科學精神。

2、 教學重點、難點

這3個教學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局部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品味本文的語言特點。難點是描寫與說明相結合的語言特點。

二、說教法:

對於教師的作用,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因此,這一堂課,在教法上我採用對話式教學模式,主要採用點撥法、提問法、講解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啓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可以說,點撥法是開啓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三、說學法: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會學生髮現真理。”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爲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啓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懸念法——帶着問題,鞏固提高。

其中,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衆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