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語文《水龍吟》教案設計大綱

高二語文《水龍吟》教案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一、說教材

高二語文《水龍吟》教案設計

(一)、課文特點及在單元中的地位

《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4第二單元第六課的一首詞。這個單元選取了宋代四位大家的八首詞,文學流派有婉約派和豪放派。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對宋詞的鑑賞評價能力,分析比較婉約派和豪放派在詞的取材、境界和情感方面的區別。《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是豪放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之一。 這首詞主要以報國無門的悲憤和鄉關之思爲主題,上闕重在寫景,借景抒情;下闕用了三個典故,借典抒情。通過學習這首詞,讓學生對豪放派的風格有深入的瞭解,提高古典詩詞的鑑賞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整體把握詞的內容和形式的基礎上品味詞的語言,體味詞的意境美。”依據單元要求和教材的特點,我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2、理解用典抒情的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作者的愛國之情及思鄉之感

(三)、教學目標

在確定教學目標之前我想先介紹一下我校的學情。我校的高一學生語文基礎相對較差,思維能力、審美能力有待提高,但因爲高一此前已學過古典詩詞,對古詩詞鑑賞的基本手法、風格已有一定的瞭解。因此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

 二、學習目標

《教學大綱》要求“培養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啓迪”。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及學生情況,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瞭解辛棄疾生平及其詞的思想內容。

2、領略辛棄疾的豪放風格,感受他深沉悲憤的愛國之情。

能力目標 : 1、理解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2、通過解讀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

情感目標:感受辛棄疾深沉的愛國之情。教育學生胸懷大志,熱愛祖國。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名作展現了一個獨特的詞人形象,飽含着詞人複雜豐富的情感,而情感的表達又使用了多種表現技巧來實現。因而我確定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爲以教師爲指導、學生爲主體,以誦讀---討論---鑑賞爲主線,培養學生的詩詞鑑賞能力。孔子曰:“不憤不啓,不悱不發。”教師應善於啓發,相機誘導,教學才能獲得成功。 葉聖陶先生也說:“‘講’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講’,‘教’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教’。”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授之於魚”,更要“授之於漁”。 教學本身就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據此我主要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反覆朗讀,把握感情。 2、提問討論法:設計問題,師生互動。

3、點撥法:指點迷津,感受技巧。 4、想象鑑賞法: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5、講練結合法:精講多練,知識延伸。

(二)學法

學習是一個發現的過程,也是體驗的過程。不論是語文素養的提高,還是人文情操的薰陶,都離不開學生個體的參與,離不開學生自主的體驗。它使語文學習不僅屬於知識理性範疇,更擴展到情感、心理和人格的領域。在這節課中,我將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在個性獨特的閱讀中,在積極主動的思考中,獲得獨特的感悟和體驗。

1、誦讀:指導學生在誦讀時應該注意的幾個要點,即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感情。

2、討論:讓學生根據問題,相互討論,在討論中體味作者情感。

3、想象:讓學生根據意象發揮想象,通過想象詞意境來把握作者的情感。

4、拓展:課上拓展辛詞《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課下拓展描寫辛棄疾愛國之情的現代文《鬱孤臺之魂》。

5、練筆:在《辛棄疾啊,辛棄疾》或《夢迴南宋》中任選一題寫抒情散文,讀寫結合,陶冶情操。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 幻燈片

(三)教法和學法的理論依據

教法和學法力求統一。運用多媒體能創設適宜的氣氛,更能增大課堂的容量,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形音色俱備的長處。

誦讀法: 是語文教育的優秀方法之一,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感悟文章的行文脈絡、主要內容和思想感情。

提問討論法: 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活躍課堂氣氛,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點撥法: 在關鍵處,進行恰當的啓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把問題引向深入。

想象鑑賞法:是詩歌教學的重要方法,能進一步的體會詞中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講練結合法:在品味詞的意境後,學生進行訓練,有助於知識的發展深化。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教師朗誦對聯: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請同學們想一想這幅對聯是描寫誰的,你能從中獲取到什麼信息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辛棄疾的名作《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在接觸作品之前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作者的有關情況。

通過對聯概括瞭解辛棄疾的詞風及思想情感,引起學生學習本詞的興趣,自然引入新課,直接過渡到本詞的品味和鑑賞。

(二)、解題

初中階段學生已經學過辛棄疾的《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和《破陣子 醉裏挑燈看劍》,因而讓學生來說說“我所知道的辛棄疾”,教師再對作者和背景進行補充。學習詩歌要“知人論世”,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理解詩歌的主旨和感情。

(三)、整體感知

1、朗讀指導

播放朗讀音頻後教師進行朗讀指導,在全體學生齊讀後,指名學生朗讀。

朗讀是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有利於記誦,有利於理解,有利於把握意境,朗讀好了甚至可以以讀代講。讓學生通過朗讀整體感知詞的感情基調和豐富內涵,積極醞釀感情進入詞的賞析 。

2、理解詞意,概括內容

(1)學生結合註釋自讀全文,疏通詞句,不理解的詞句同桌討論和向老師發問,教師巡視點撥。

(2)請學生回答下面的問題

A、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B、這首詞的上下片內容各寫什麼?

通過這兩個問題從整體上初步把握詞的結構和內容

(四)、深入學習

首先,想象畫面,體會感情。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1、上片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有什麼特點?(景色描寫營造了什麼的意境)隱含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

2、作者用了哪幾個動作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請同學們模仿動作並設想自己會在哪種情況下有類似動作,深刻理解作者感情。

通過問題使學生體會景色描寫中所依附的深層感情,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這是走向鑑賞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其次,合作探究。我也設計了兩個問題:

1、與上片相比,詞的下片描寫的對象變成了歷史人物,那麼詞人寫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這屬於什麼手法?根據典故談談詞人有哪些“登臨意”。

2、下片最後一句詞與上片哪一句的意境是相同的?直接表露出了作者怎樣的感?

在這個環節中可以鏈接關於用典的知識,通過理解作者在詞中運用的歷史典故來探討作者的人生態度和抱負。

深入學習這個環節需要相機點拔,學生很有可能出現“有所感卻說不出”的情況。要通過誘導讓其品出景物和典故所蘊含的作者感情。

(五)小結

1、本詞從寫景入手,意境開闊,情景交融。通過歷史典故,層層推進,自然而貼切,深沉而含蓄。

2、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以一個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的形象留存在歷史上和自己的詩詞中。辛詞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層的不同,是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着血和淚塗抹而成。我們今天讀其詞,總是清清楚楚地聽到一個愛國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訴,一次一次地表白;總忘不了他那在夕陽中扶欄遠眺、望眼欲穿的形象。報國欲死無戰場,欄杆拍遍悲斷腸,這就是一代愛國詞人辛棄疾的真實寫照。

(六)拓展訓練

讀辛棄疾《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體會詞人寓情於景的寫法和深沉的愛國之情。

(七)、佈置課後作業

1、 背誦並默寫整首詞。

2、 讀現代文《鬱孤臺之魂》並回答相關問題。

3、以《辛棄疾啊,辛棄疾!》或《夢迴南宋》爲題寫不少於500字的抒情散文。

通過這三個作業,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鞏固所學知識,加深感情領悟且由課內向課外深化拓展,實現了能力的遷移。

五、說板書

板書直觀地體現了本詞的內容、結構、作者感情和藝術特點,從整體上把握了本詞。做到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語言簡練,一目瞭然,有助於學生背誦,增強了教學直觀性和教學效果。

六、說課後反思

每堂課上完之後,總是有欣慰也有遺憾。我認爲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以朗讀帶動體會,用問題加深感受,借拓展增強領悟。學生能夠在體會感情的基礎上理解內容,賞析手法,把握形象,並做到讀寫結合,最終得到情操的陶冶。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一是學生朗讀感情仍不到位,需加強訓練,二是有些問題學生積極性不高,還需多思考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辦法。三是拓展延伸不夠,可再利用學案補充幾首不同風格的辛詞。

教學和電影一樣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如果再重新上一次這節課,肯定還會有很多不足。但我要努力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我希望能在不斷的反思和不斷的實踐中提高自己,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