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上冊《李商隱詩兩首》教學設計

高二上冊《李商隱詩兩首》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18K 次

教材概述

高二上冊《李商隱詩兩首》教學設計

李商隱,晚唐詩人。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藝術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的優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的詩風與白居易截然相反,白詩婦孺皆知,而李詩雖然好學深思的人讀來也很費力,特別是他的無題詩,大多有一種朦朧的境界,不易得到確切的解釋。儘管如此,如果單從藝術鑑賞的角度來讀,它又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詩作也有揭露現實黑暗的,但爲數不多。

本課選取了他的《錦瑟》和《馬嵬(其二)》。《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人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首難詩。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兩個字。舊說中,原有認爲這是詠物詩的,但近來註解家似乎都主張:這首詩與瑟事無關,實是一篇借瑟以隱題的“無題”之作。我以爲,它確是不同於一般的詠物詩,可也並非只是單純“截取首二字”以發端比興而與字面毫無交涉的無題詩。它所寫的情事分明是與瑟相關的。《馬嵬(其二)》乃詠史之作,重點是寫唐玄宗在馬嵬驛爲“六軍”所逼,“賜”死楊貴妃。有人認爲此詩爲諷刺唐玄宗之作,而我以爲李商隱此詩,意在感慨人生無常,富貴難安。

本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這兩首詩的意境、情感和表現方法。

本文的教學難點:進一步訓練學生讀詩誦詩的能力,體會李商隱詩的意境。

思路方法

因爲是略讀課文,所以本課的學習主要依靠學生自己。按照“閱讀——掌握內容——分析藝術特點”的鑑賞過程,學生逐漸掌握賞析詩歌的方法,領會詩歌賞析的要領,培養熱愛詩歌的情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學建議:爲了讓教師便於使用和查閱,本教案設計爲兩個課時(每一首詩歌爲一個課時),但是我們建議教師採用一個課時完成。

教學手段:採用多媒體方式,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提供網絡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1—2課時

三維目標

1.瞭解作家生平、創作風格。

2.誦讀、賞析並積累一些名句,瞭解詩中所用的典故。

3.把握《錦瑟》這首詩的意境,分析《馬嵬(其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4.瞭解詩人淡然傷感的情懷,學習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態度。

5.分析兩首詩歌獨特的藝術特點。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導語設計

情景導入

李商隱的詩,以其纏綿婉麗、意味深長的風格,卓立於晚唐詩壇,頗受後人喜愛。早年的李商隱,也曾有經世濟國的偉大理想,寫詩關心民生疾苦,揭露現實政治的黑暗,對李唐王朝的沒落衰微無限傷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頓,政治鬥爭的殘酷,使他逐漸淡泊功名,遺落世事,他自知憂天無力,回天乏術,就轉而退守到個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現在詩歌創作中,則寫出了大量抒情感懷類的詩篇,尤以晚年的'無題詩和詠史詩成就最大。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代表作——《錦瑟》。

文本解讀

知識積累

1.作家作品

(1)李商隱(約813—約858),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應進士考試,至開成二年(837年),由於令狐楚的推薦,得中進士。曾任縣尉、祕書郎和川東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僧儒)李(德裕)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他的詩作,也有揭露現實黑暗的,但爲數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藝術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的優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一生大約創作了六百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

(2)關於《錦瑟》:《錦瑟》一詩,堪稱李商隱詩集中的壓卷之作。然而,對於這首詩的旨意,千百年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這首詩,如果從具有高超的藝術成就和具有豐富的多解性兩方面看,可以說古代詩歌無一能比。元代的元好問就曾發出這樣的感嘆:“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論詩三十首》)意思是說,像《錦瑟》(以及受李商隱影響的宋初的西昆體詩)這樣的詩固然好,可是就算東漢的大訓詁學家鄭玄再世,也只能望之興嘆,無力爲它作注。清代的大詩人大學者王士禎也曾發出“一篇《錦瑟》解人難”(《論詩絕句》)的浩嘆,可見這首詩的特異之處。

2.基礎積累

無端(沒有理由,無緣無故地)可(難道,哪能)惘(wǎnɡ)然(迷惘,茫然)

信息篩選

一、結構與主題

1—2句:由聽瑟弦訴說思念往昔。

3—4句:由莊周化蝶,望帝託鵑引起對親人的思念。

5—6句:由美人眼淚化珍珠,藍田美玉化輕煙進一步寫眷戀之情。

7—8句:追憶悲歡離合但仍是一片茫然。

這首詩的主旨隱藏得很深,衆說紛紜,莫衷一是,不妨讓學生自己品味。

二、整體感知,把握內容:

1.請學生朗讀全詩,明確感情基調。

感情基調:傷感哀怨。

2.請學生串講詩歌,並概括大意:

大意提示(幻燈投影):首聯借錦瑟起興,寫佳人鼓瑟而思;頷聯寫繁弦一曲,驚醒了夢境中的詩人,引起無限的悲愁;頸聯借典故生髮聯想;尾聯提出“此情”二字,直接抒發悵惘之情。

3.瞭解所用的典故。

典故一:莊周夢蝶。《莊子》中的一則寓言故事,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爲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後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作者此句是寫: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夢中的自己,不復成寐。曉夢蝴蝶,雖出莊生,但一經玉谿運用,已經不止是一個“栩栩然”的問題了,這裏面隱約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

典故二:望帝啼鵑。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他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爲鳥,暮春啼哭,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悽悲,動人心腑,名爲杜鵑。而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悽音,送春歸去。一個“託”字,不但寫了杜宇之託春心於杜鵑,也寫了佳人之託春心於錦瑟。

典故三:南海鮫人。珠生於蚌,蚌生於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說。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淚以珠喻,自古爲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如此,皎月落於滄海之間,明珠浴於淚波之界,月也,珠也,淚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

典故四:玉暖生煙。藍田,山名,在今陝西藍田東南,是有名的產玉之地。此山爲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玉氣,冉冉上騰,但美玉的精氣遠察如在,近觀卻無,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諸眉睫之下,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無法親近的。作者此處,正是在“韞玉山輝,懷珠川媚”的啓示和聯想下,用“藍田日暖”給上句“滄海月明”作出了對仗,造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

合作探究

詩歌解析

首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這用的是民歌的起興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感慨萬千。

頷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此聯緊承上文“思華年”一語,寫詩人回憶中的感受。出句用莊周夢爲蝴蝶事,似乎有這樣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樣美好,在回憶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確使人迷戀,致使詩人覺得那纔是真實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頓狀況只不過是一場夢。但又可以反過來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頓狀況是真,則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豈不成了虛幻的夢?這真是“不知周之夢爲蝴蝶與?蝴蝶之夢爲周與”。詩人已經完全陷入一種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對句用望帝魂化杜鵑事,則似乎表明了詩人對“華年”的一往情深,即無論是夢是真,他都不會讓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滅,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樣借杜鵑的啼聲唱出自己的悲哀。這兩句各用一事,而銜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詩人用典的工巧。

頸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本來,在頷聯裏詩人用“莊生”“望帝”兩典似乎已將他的“華年之思”說得差不多了,往下確實難以爲繼,孰料詩人在瞬息之間視通萬里,給我們展示了這兩幅美好的畫面,真可謂奇峯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輪明月爲背景,塑造了鮫人泣淚成珠的形象。這是從民間傳說中演化出來的,但又有作者的創造。“珠有淚”者,珠光、淚光融成一片,難以分清之謂也,它使人悵惘而又聯想無窮。試想,鮫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淚卻化爲人們喜愛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讀者品嚐!至於這淚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淚還是作者本人之淚,大可不必去管,反正這意境是夠美的了。後一幅以藍田秀麗的羣山和溫暖的陽光爲背景,塑造了“玉生煙”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爲人所見,但它那溫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在空中,爲山增輝。這個想象來源於古老的傳說(陸機《文賦》裏“石韞玉而山輝”一句也來自這個說法)。但詩人引用這個說法的意義非同尋常:從玉被掩埋這一面來說,那是很可悲的;從“生煙”這一面來說,卻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況味也真是一言難盡。這兩幅畫面儘管色調不同,但在表達作者悵惘、悲傷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於它們的象徵意義如何,那就有待專家們各抒己見了。

尾聯:這一聯意思極爲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個“反跌”:“此情可待成追憶”猶言上面說的那番感慨哪裏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時纔有,所以接着就補足一句“只是當時已惘然”。言外之意是,當時既有悵惘之情,則今日追憶必定更加悵惘,的確是不堪回首了。

能力提升

鑑賞《錦瑟》這首詩的意境。

請學生分組討論:詩歌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詩歌的意境總體來講是迷離的。具體表現爲:首聯詩人就告訴我們彈奏的樂器是瑟,詩人們常常喜歡把瑟與哀怨的情調聯繫在一起,並且詩中既沒有指出彈奏的曲名,又沒有指出彈奏的人,所以就更能引起人們的遐想,這就造成了一種迷惘的意境。頷聯第一句用“莊周夢蝶”寫出了詩人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只是虛幻的夢,詩人完全陷入了一種迷惘的境界中;而第二句用“望帝啼鵑”則表明詩人的一往情深,他要像望帝那樣唱出自己的悲哀。頸聯第一句的“珠有淚”使人悵惘而又聯想無窮,鮫人的痛苦哭泣又是多麼心酸;第二句用玉被埋在地下,來表達詩人的悲傷。尾聯點出了往事的不堪回首,既然當時就有悵惘之情,那麼今日追憶必定更加悵惘。

分析鑑賞

1.哀怨的基調,迷離的意境。

張中行曾經對本詩有點評(見下文),概括起來有兩點意思:(1)這首詩的內容跟作者以往的夢想或愛情有關;(2)詩的基調是哀怨的,意境是迷離的。前一條沒有把詩人的夢想或愛情落實在具體的人和事上,避免了無謂的爭論,這是張先生高於那些索隱派注家的地方。

2.清麗的語言。

魯迅在致楊霽雲的信(1934年12月20日)中曾說:“玉谿生清詞麗句,何敢比肩。”這是對李商隱語言藝術的高度評價。

從這首詩也可見一斑。例如開頭寫詩人聽瑟的演奏,用的只是“無端”“一弦一柱”等,詞語清麗,卻使人可以想象出那音調的悽婉悲怨來。中間兩聯所描繪的圖景也同樣具有清新明麗的特點,其中有栩栩然而飛的莊周的化身——蝴蝶;有杜鵑的聲聲哀鳴;有海上鮫人的淚光珠光;有晴空下升騰着的玉氣。每一幅都有濃濃的抒情氣氛和豐富的意蘊,使人回味無窮。

拓展探究

課外活動:請同學們結合下面的點評,弄清對《錦瑟》的幾種解釋。結合以下點評,自己寫一篇《錦瑟》的分析文章。

1.張中行:古今解此詩者總不少於幾十家吧,其結果自然就衆說紛紜,莫衷一是。我有時想,與其膠柱鼓此錦瑟,不如重點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這種辦法試解:“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曾經有夢想,曾經害相思。“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可是夢想和思情都破滅,所得只是眼淚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現在回想,舊情難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這樣解,雖然近於六經皆我註腳,總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離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張中行著《詩詞讀寫叢話》)

2.朱彝尊:“此悼亡詩也。意亡者喜彈此,故睹物思人,因而託物起興也。瑟本二十五絃,絃斷而爲五十弦矣,故曰‘無端’也,取斷絃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華年’,二十五歲而歿也。‘蝴蝶’‘杜鵑’,言已化去也。‘珠有淚’,哭之也;‘玉生煙’,已葬也,猶言埋香瘞(yì)玉也。此情豈待今日追憶乎?是當時生存之日已常憂其至此而預爲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義山詩集輯評》)

3.何焯:“此篇乃自傷之詞,騷人所謂‘美人遲暮’也。‘莊生’句言付之夢寐,‘望帝’句言待之來世。‘滄海’‘藍田’言埋而不得自見;‘月明’‘日暖’,則清時而獨爲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義山詩集輯評》)

4.汪師韓:“錦瑟乃是以古瑟自況……世所用者,二十五絃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爲時尚,成此才學,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無端’,猶言無謂也。自顧頭顱老大,一弦一柱,蓋已半百之年矣。‘曉夢’喻少年時事。義山早負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夢。‘春心’者,壯心也。壯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鵑,已成隔世。珠玉皆寶貨,珠在滄海,則有遺珠之嘆,唯見月照而淚。‘生煙’者,玉之精氣,玉雖不爲人採,而日中之精氣,自在藍田。”(摘自《詩學纂聞》)

課堂小結

對這首詩的多種理解,造成一種朦朧的境界,不易得到確切的解釋。儘管如此,如果單從藝術鑑賞的角度來讀,它又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希望大家能夠形成自己的理解。

作業設計

1.背誦這首詩。

2.收集作者的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