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竇娥冤》教學反思範文

《竇娥冤》教學反思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竇娥冤》教學反思1:

教材在變,人的觀念也在變,語文課程標準的發佈實施對語文老師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作爲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成爲課堂教學的主要載體,還要在新一輪的語文教學改革中充當教研的先鋒,邊教學,邊研究我和沂南一中的語文老師在教學中,堅定不移地認爲,新課標指導下的語文課,不是對傳統語文教學的否定或反叛,而是對傳統理念的批判繼承與發展因而,我在設計《竇娥冤》這節課時,比較注重對傳統優秀教學經驗的傳承,課堂中,我多次採用了誦讀教學,指導學生體會戲劇語言的美和文字的張力;詞語教學也是立足文本,吸收了傳統語文教學的長處;板書精練概括,富有新意在這個基礎上,我認真吸收了新課標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教學思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輕鬆攻克教學重點、難點,並對文本進行了個性化的解讀與探究

《竇娥冤》教學反思範文

在這節課中,我認爲我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 提供平臺,吃透文本

我着眼於學生的學習實際和認知水平,立足文本,通過問題導讀和自我思考、討論交流等方式,想方設法地創設機會,提供平臺,讓學生踊躍參與到教學中來,吃透文本,很好地把握課文內容

二、 聲情並茂,創設氛圍

我認爲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是味正而情濃的所謂味正,即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文學味;所謂情濃,即語文課要聲情並茂、情思飛揚因此,在教學中,我不僅注重了教師語言的感染力,還利用了多媒體課件中的音樂、圖片等來感染學生

三、 適時引導,拓展提升

在學生對三樁誓願的認識以及造成竇娥悲劇的原因發生分歧時,適時給予引導,並靈活處理了浪漫主義手法這個教學目標一堂課,學生並沒有在活躍的氛圍中衝昏頭腦,而是學到了紮紮實實的語文知識

整堂課,我感到整體設計比較流暢,達到了預期的學習效果,但是這堂課遺憾的地方也很多,例如:在學生回答問題後沒有及時的予以肯定,還缺乏一定的教學機智,粉筆字不夠工整,同時在多媒體教學方面我還有許多需要學習和改進的地方

作爲新課程標準的'忠實執行者,我會以更大的熱情和勤奮使自己不斷的走向成熟教育工作的靈魂是奉獻,我會用的青春和熱情,以及紮實的專業知識點燃學生的希望之火,把教育當成畢生的事業去求索.

  《竇娥冤》教學反思2:

《竇娥冤》是我國十大古典悲劇之一,是元雜劇中悲劇的典範,具有極高的藝術成就。全劇共四折,開頭有一個“楔子”(序幕),第一折爲故事的開端,第二折是故事的發展,第三折是情節的高潮,第四折是故事的結局。本文選的是第三折,是戲劇矛盾衝突的高潮,也是竇娥性格發展到頂點的部分。本文的重點有如下幾點:①把握貫串全文的線索——冤;②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③本文是如何塑造竇娥這個人物形象的?④把握竇娥這個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

因此,學習本文,應緊扣住情節發展的順序,弄清作者是如何刻畫竇娥這個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的。對“滾繡球”及三樁誓願要仔細體味,認真研究,學會辯證分析,才能全面準確地把握形象的社會意義及其人物性格中所體現出來的矛盾性,從而深刻認識當時社會的黑暗和法制的腐朽性。對“滾繡球”一段,反覆吟誦,力爭會背會默寫,並從深層涵義上去理解、把握。

  《竇娥冤》教學反思3:

《竇娥冤》這篇課文是中國古代戲曲單元的第一課,學生對於怎樣鑑賞古代戲曲無所適從,所以,我在上第一堂課時,藉助多媒體課件,我幫助學生了解與戲曲有關的文學常識,引導學生學習鑑賞古代戲曲的要點以及如何入手進行鑑賞古代戲曲的方法,然後讓學生自讀課文,結合書下注釋瞭解劇情,理解字意,熟悉內容,所做這些爲第二課時做好鋪墊。

在上課前,我做了一下預想,如果在老師的引導下,要求學生通過切身感受能感受到什麼,能感悟到本課的藝術特色嗎,能提出一些什麼問題,我把能出現的問題都儘可能地考慮之後,我是這樣設計的(一)表演課本劇(二)出示學習目標(三)鑑賞曲詞《滾繡球》(四)鑑賞“三樁誓願”。在每個過程中總結歸納竇娥這個人物形象和關漢卿戲劇語言的藝術特色。

教學中,我設計的教學內容基本按照我的思路進行。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課本劇很生動,比較成功,贏得同學們熱烈掌聲,抓住課本劇,引導學生自己認識到學習本課的要點,並且結合課文觀看課本劇讓學生自己感知、感悟。藉助多媒體課件加強輔助教學,營造氛圍,渲染氣氛。學生思考了片刻之後開始發言。有的談對竇娥這一形象的認識,有的談曲詞中所體現的思想內容及表現方法,有的學生直接提出問題——《滾繡球》表現了怎樣的藝術特色?通過學生的回答可以證明學生鑑賞這支曲詞的預期目標基本完成。在鑑賞“三樁誓願”中,學生的發言各抒己見,從這一點入手瞭解作家創作的意圖,藝術手法,作品的主題等。照常理,完成了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就適可而止,但是,立足於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獨立性,學生在掌握了應知應會的內容基礎上,還要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多角度、深層次鑑賞。所以,我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問題,一探一思索,一撥一啓迪,一通一發現,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說,竇娥一會兒指天斥地,一會兒感天動地,這不是矛盾嗎?有的問,這三樁誓願可能實現嗎?有的說,竇娥發願——抗旱三年,百姓不受苦嗎,怎麼能說她是善良的呢?有的學生竟然提出,假如竇娥嫁給張驢兒不就沒有這出悲劇了嗎?學生提出了問題,其他學生爭先恐後地表明自己的看法,我在這期間採用鼓勵的方式,放開學生的手腳,讓學生內心深處迸發的思想火花綻放出來,儘可能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展示學生最精彩的一面。

教學後,我及時進行全面冷靜的反思,從教學設計與實施方面,從學生行爲和師生互動方面,整體結構嚴謹,思路清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達到了我預期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爲學生創設情境,設置張揚學生個性的平臺,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老師做到了尊重學生,讚賞學生。讓學生在切身體驗時,有獲得成功的感覺。學生在教師的鼓勵聲中更加堅定自信心,並且結合課堂上探究的問題引申到課下繼續研討,調動了學生可持續性學習的願望,培養了學生的發展能力。如果我在課堂上,我調動學生的時候再放開一些,完全相信學生,課堂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