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人教版選修《登岳陽樓》優秀教案大綱

人教版選修《登岳陽樓》優秀教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一)首聯: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人教版選修《登岳陽樓》優秀教案

1.從這句詩中,你讀出了什麼信息?

詩人對洞庭水大概是久聞大名,今日終於來到。運用的是記敘的`表達方式,沒有形容,沒有誇張,不見抒情。

2.似乎不見抒情,是否此句真的是大白話,不含真情?

文字的樸素無華,並不代表情感的蒼白。過去就聽說洞庭湖水勢浩瀚,名揚海內,今天登上湖邊的岳陽樓,俯仰江山。首聯借“昔”、“今”二字展開思路,拉開時間的帷幕,爲全詩浩大的氣勢奠定了基礎。杜甫少時就有壯遊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東遊吳越,後北遊齊趙。岳陽樓是千古名勝,詩人早有盡興一遊的夙願,無奈戰亂頻仍,身世漂盪,難以如願。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飽眼福。

3.用自己的話說說,首聯中內斂的情感是怎樣的?

是盡興一遊洞庭湖的夙願得以實現的喜悅,還是歷經漂泊流落於此的苦痛?這是需要仔細揣摩的,從文字的表面乍看之下,很容易從人之常情推測出詩人此時有着登樓的喜悅,清人仇兆鰲就認爲“‘昔聞’、‘今上’,喜初登也。”(《杜詩詳註》)但僅這樣理解,就把杜詩原來的意境領會得太淺了。這裏並不是寫登臨的喜悅,而是在這平平的敘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懷才不遇,滄海桑田的許許多多的感觸。從作者簡介的環節中,我們知道,杜甫在當時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從來沒有放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哪裏想到一事無成,昔日的抱負,今朝都成泡影!詩裏的“昔””今”兩字自有其深深的媚力。

4.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讀這兩句詩腦子中浮現的畫面。

蕭瑟秋風,吹起洞庭湖層層波濤。遠天無日,低空斷雲,冷霧凝霜,枯草橫陳。岳陽樓上,一位老者憑欄而立。他鬢髮如霜,衣衫破舊,但兩隻眼睛卻深深地凝望着洞庭深處。岳陽樓上已無昔日的繁鬧,冷冷清清。老人獨立在岳陽樓上,周圍沒有一個人陪伴。他是誰?沒人曉得。

(二)頷聯: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1.簡要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吳楚”,春秋時代的吳國和楚國。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區古屬楚地;今江蘇、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區古屬吳國。“坼”,分裂。 詩的頷聯是說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個地飄浮在湖水中一樣。

2.用了什麼修辭,有怎樣的藝術效果?

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動用想象,達到了這樣宏偉和遼闊的精神空間。一個“浮”字,不着痕跡地把蒼茫大地變得輕了,也把洞庭湖反襯的極目無垠而且深沉渾厚了。寫出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意境闊大,景色宏偉奇麗。“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於景,隱含自己長期飄泊無歸的感情。宋代劉辰翁說,此聯“氣壓百代,爲五言雄渾之絕”。

3.用自己的話描述讀到這樣的詩句會涌起怎樣的想象?

眼前這不可透視的浩瀚之中究竟隱藏着什麼深沉的祕密呢?試想那不可思議的、開天闢地的一刻吧:或許只是由於造物者莫名其妙的偶然一念,兩手輕輕一擘,於是就像是佛所預言的劫數陡然降臨,方圓數千裏的江南大地訇然裂爲兩片,剎那間乾坤搖動、洪水滔天、天崩地解! (“坼”在這裏用作動詞,意思是驚天動地地斷裂)塵埃落定之後,南中國的這片遼闊的疆土便成爲今天遙遙相望的“吳越”和“荊楚”,兩大板塊之間的這條寬廣近千里的巨大“地縫”,後來被人們稱爲八百里洞庭。

這就是“吳楚東南坼”所傳達出的言者的驚悸和敬畏!面對這無邊的浩淼,他嗒然若喪其所守,彷彿一時喪失了靈智,惟一所能朦朧知覺到的只有“動盪”(浮)——無邊無際、無始無終的“動盪!””我”所能意識到的一切和意識本身都被“動盪”所浮載、所淹沒消融。久久的沉溺和困惑之後,詩人終於省悟到:這種不可思議的“動盪”其實就是“宇宙”本身——“乾坤日夜浮!”

(三)頸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尾聯:戎馬關山北,憑軒涕四流。

1.清代黃生《杜說》雲:“前半寫景,如此闊大;五六自敘,如此落寞,詩境闊狹頓異。”上下聯中內容反差大,如何理解這樣的反差?

五、六句,轉到自己身上。杜甫從760年開始,就度着“漂泊大西南”的艱苦歲月,在現在已整整八年了。從四川經湖北到湖南,漂泊的生活使他和親朋的書信來往完全斷絕;加上一身多病,正如隨處漂泊的孤舟一樣,自己一路上只有以舟爲生,如今看到這樣開闊的天地,就不能徒然想起自己。天地是如此廣闊,可是自己的處境卻狹窄到這種地步,兩相對比更爲難堪。這是詩人此時的實際感受,所以上面寫得極開闊,這裏寫得極黯淡,前後映襯,越顯得兩者矛盾。而詩人的無窮感慨,也就不難從這裏看的出來。

詩寫到這裏,要想收束是極不易的,難道還要爲個人的境遇埋怨下去嗎?不,杜甫是一個始終關心祖國安危人民疾苦的偉大詩人,就是在這種境況下,他還是沒有忘記國家大局。這一年(768)年吐番進犯,祖國的西北邊正處在多事之秋。“戎馬關山北”指得正是這事。然而通過這一句,我們卻猛然感覺到詩人的“憑軒涕泗流”不僅不是爲個人身世悲慟,而且上面的“親朋……”兩句,也並非是單純的個人流落的感嘆,正因爲國家多難,詩人卻引起國家身世的重重感觸而老淚交流了。“戎馬關山北”五字綰上結下,在這裏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2.描述詩人“涕泗流”時內心的活動。

參考:

他凝望洞庭的眼睛溼潤了。他多年浪跡天涯,懷才不遇,飽嘗盡世間冷暖。他失去過親人,失去過家園,甚至差一點失去自己的國家。自己人生坎坷,現在又多病無醫,連一個朋友也沒有……溼潤的眼中流下的淚,是對人生的苦楚,是對命運的怨恨,是對親人的眷戀,是對朋友的懷念。想自己空負經天緯地之才,卻落得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眼見國土淪陷卻回天乏術,不由得不痛上心頭。山河破碎身如風飄之絮,身世浮沉恰若雨打之萍;天下之大卻無容身之地,孤寂之苦卻無可訴之人!

眼望關山只見雄關漫道,遠眺長安唯睹戰火硝煙。自己經歷過的一幕幕慘劇又在眼前縈繞。新安道上抓丁差吏的兇狠,石壕村中夜半老婦的哀求,潼關城下築城民工的辛苦;新婚訣別,垂老離家,無家賤子;千里餓殍,白骨現道,暴屍堆疊,哀鴻遍野……老者無法想下去。人民受難,百姓遭殃,自己卻無能爲力。眼見一個又一個生命的終結,自己又無法挽救,老者陷入深深的自責……

老人憑欄失聲,這哭聲中包含着苦,包含着怨,包含着恨,包含着愁……

 五、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並背誦全詩,之後小組間展開朗誦比賽。

  六、播放《唐之韻》片斷《千秋詩聖·下》。

  七、小結:

杜甫的詩堪稱“詩史”,加之詩人深廣的愛國情懷,高超的文字功力,使他的詩作,尤其是晚期律詩,更具一種沉鬱頓挫,一唱三嘆之特點,極耐開掘。《登岳陽樓》是杜甫的代表詩作之一,這首著名的詩作,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一起被鐫刻在江南三大文化名樓之首的岳陽樓上,自唐以來,一直作爲中華文化的精神主流穿越千年而永不漫泯。

八、佈置作業:

1.朗讀、背誦這首詩。

2.杜甫、范仲淹筆下的洞庭湖,你更喜歡哪一個?說說理由,寫在作業本上。

3.杜甫、范仲淹的借景抒情,哪一個對你的觸動更大?爲什麼?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導入新課。

  1.集體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2.個別抽查背誦。

3.集體背誦《岳陽樓記》。

4.點評抽查情況。

  二、交流與探究。

1.杜甫、范仲淹筆下的洞庭湖,你更喜歡哪一個?說說理由。

示例:我喜歡范仲淹筆下的洞庭湖。在那兒集中了巴陵的美景,它銜遠山、吞長江、洶涌着,流動着,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燦爛,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鏡一般;晚上雲霧低垂,把洞庭湖籠罩在昏暗之中。在范仲淹的筆下,彷彿能聽到陰雨連綿季節裏,洞庭湖上陰風的怒號,令人聞之斷腸的虎嘯猿啼聲;遇到春天溫和的日子,明媚的陽光照射在平靜的湖面上,還有飛來飛去的沙鷗,水中游來游去的魚兒。岸邊有着發出濃郁芳香的花草。最美的是那洞庭湖的夜景,月光與水波一起盪漾,漁歌的對唱,唱出人們心中無盡的歡樂。

示例:我喜歡的是杜甫筆下的洞庭湖。那是怎樣的湖水啊,“兼天””接地”,極目無垠,深沉渾厚。這兒構築了一個水的世界,水的深淵,水的宇宙!杜甫想象的氣魄更爲博大,浩淼起伏的湖面正是詩人宏偉和遼闊的精神空間的體現。

2.杜甫、范仲淹的借景抒情,哪一個對你的觸動更大?爲什麼?

示例:我認爲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有關“古仁人之心”的闡述尤爲精彩。作者以天下爲己任,常說“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這種“先憂後樂”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從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愛民的行爲看,確實不是徒託空言。他借滕子京囑寫《岳陽樓記》的機會,提出這種理想化的人物來,正是爲了“假託古人,自寫懷抱”,表明自己本來就不爲個人的進退、榮辱而悲喜,雖遭貶謫,但憂國憂民之心決不改變,同時也包含着對滕子京的勉慰。最後一句自明志向,以問句的形式表達,自勵勵人,委婉含蓄。

一個人要做到先憂,必須有膽、有識、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個先憂之士當他建立了功績之後還能後樂,才更加可貴。“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質,至今仍有着積極的意義!

示例:杜甫想着自己戎馬關山之北,封狼居胥,刻石記功;也想着自己帶兵凱旋,鞭敲金鐙,齊唱凱歌……可這一切又太遙遠了。驀然回首萬事成空,如今自己鬢髮已白,韶華不再,往日的壯志雄心早已塵封在過去。現在,面對滾滾東去的江水,老者無語。泱泱洞庭水,難洗儘自己憂國憂民之念;浩浩凌雲風,怎吹散自己思家思友之情!昔魏武也曾秋臨碣石,也曾冬至赤壁,但他橫槊賦詩曰:“對酒當歌。”而此時,自己深秋登岳陽樓,面對洞庭山,面對長江水,卻無豪情可言,無壯志可抒。悲天天不應,撼地地不語。一定是蒼天冷血,日月無情,要不然怎能面對如此悲慘的世間而不聞不問?!百姓無辜,何以當此滅頂之災;蒼生無罪,怎當受此戰亂之苦?!他個人的“傷心”總和“萬方多難”的戰亂結合在一起,這就使得他的悲痛有了社會的廣度。爲了強化這社會的悲痛,他又從“天地”的宏大空間、“古今”的悠遠時間兩個方面充實其深度。杜甫的氣魄,杜甫的深度,就是由這種社會歷史感、宏大空間感和悠遠的時間感三維一體的構成的。

以上交流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關鍵在於引導他們學會深入解讀文本,並能結合與作者有關的資料進行分析。

  三、課堂總結。

人的軀體是渺小的,是一個可以被嚴重擠壓的至卑的“有限”,但有限軀體所承載的靈魂能夠在形而上的世界裏遭遇“無限” (真宰、天道)和感受“無限”;同時在世俗領域他也獲得了對另一種無限的享有:當他把自身的不幸遭遇放在“戰爭和歷史的千萬受害者”的語境中書寫,而且昇華爲“先天下憂”的倫理情感時,他就以有限的軀體和時空,擁有了延伸於大地上的屬於家國羣體的“無限”。 《登岳陽樓》所達到的藝術境界,已經使人不覺得有藝術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覺得有語言的存在,只覺得詩人的思想感情撞擊着心扉。

  四、齊誦《登岳陽樓》。

  五、課外作業。

1.完成《伴你學語文》中相關作業。

2. 預習“比較、探究”中的課文